whatever. 发表于 2025-02-13 21:25 你对情节的要求高吗?如果一般般,觉得大差不差就行,那还是可以考虑看一下的
不明白为什么砸楼主。 我第一反应总是选择相信,until proven otherwise 如果楼主是早年来美,中文小作文写得显得有点“假“很好理解。 我也总被说是大外宣,水军(各种人雇我当水军),所以很同情楼主。严肃真诚认真讲话的人不易,经常会被误解。 楼主血脉觉醒了很好。 临时工 发表于 2025-02-13 21:42
简单 发表于 2025-02-13 21:42 怎么看完哪吒要听妈妈讲封神榜的故事?隔壁那个厅不放么?是饱暖思淫欲还是“爸爸去哪了”?
youtubehua 发表于 2025-02-13 21:45 就这个水平。 标题7个字错2个。还写小作文。
一尼逆 发表于 2025-02-13 21:49 楼主真优秀,你父母很伟大,自己自叹不如, 莫说下一辈, 自己都没有楼主这文笔
shaohuacrystal 发表于 2025-02-13 21:10 你看不懂很好,他的思路很古怪,你看不懂说明你正常
qqmj 发表于 2025-02-13 20:11 我突然读懂了母亲当年逼我背《三字经》时眼里的光-------这是在搞笑吗? 这年头还有人逼孩子背这个?
我老公到现在居然以为妲己叫旦乙。还是在国内top2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临时工 发表于 2025-02-13 21:52
临时工 发表于 2025-02-13 21:50 考虑到楼主早年来美,华二代中文能保持这样很不错了。 我看到网上很多人写的狗屁不通错字连篇还不如这位楼主。 我以老阿姨看小辈的心情看这篇文章的
Silverfox1 发表于 2025-02-13 22:28 融入啥融入?为什么老是要纠结融入?不融入又怎么了,都是年轻看不开。
临时工 发表于 2025-02-13 21:52 我老公到现在居然以为妲己叫旦乙。还是在国内top2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qiqi_2017 发表于 2025-02-13 20:08 我想说你这中文水平,比我在中国长到20多岁来美的都好
chatchat 发表于 2025-02-13 19:35 中文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尤其是你还鄙视自己的文化。
Pushups 发表于 2025-02-13 22:40 请问您,是谁要融入了?
boxwood 发表于 2025-02-13 22:24 能不能别装美籍华人啊。小学来美国的人不叫自己美籍华人。
CK 发表于 2025-02-13 22:40 保持?你脑子咋想的,号称小学来美国的,小学几年级都没有这个水平的写作。真正ABC的作文水平是隔壁写过年气氛的那个,下面大家都夸写得好,因为ABC作文水平也就到那算屋顶了。
feicui 发表于 2025-02-13 23:24 是美国公民的华人当然可以叫美籍华人,和出生地没关系
boxwood 发表于 2025-02-13 23:32 你这么叫自己?我美籍华人。不要笑场啊。
左顾右盼 发表于 2025-02-13 19:41 命题作文吗,来看看这篇chatgpt 写的如何😂 刚看完《哪吒2》,我哭得不能自己 小时候,我爸妈总是给我讲《哪吒闹海》的故事。哪吒这个角色,对很多华人孩子来说,意味着叛逆、自由、挣脱命运的束缚。但长大后,我渐渐觉得,这些神话故事似乎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尤其是像我这样在美国长大的华人,夹在两种文化之间,哪吒的“命运抗争”更像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而不是一种现实的共鸣。 然而,看完《哪吒2》后,我发现自己错了。 命运之外,还有选择 电影一开始,熟悉的燃炸场面就让我兴奋不已,但真正让我泪崩的,是哪吒面对命运时的挣扎。相比第一部的“不认命”,这一部更深入地探讨了“如果不认命,那又该何去何从?”这是我最能共情的部分——很多华人二代都被家庭、传统、社会期待所定义,我们既想要遵从父母的期待,又想追寻自己的道路。这种拉扯,哪吒懂,我们也懂。 当哪吒一次次在失败中爬起,他不是在反抗命运,而是在寻找自己的选择。他不只是那个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热血少年,而是一个真正思考“如何掌控自己人生”的人。这种成长,比第一部更加深刻,也更加现实。 亲情的羁绊,比天命更沉重 最让我泪崩的,是哪吒与李靖的关系。很多华人家庭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是隐晦的,是含蓄的,甚至是“严厉”的。哪吒和李靖的关系,让我想起了我爸。他不是那种会拥抱我、对我说“我爱你”的人,但他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默默支持着我。 《哪吒2》里,这种父子情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台词表达,而是藏在每一个细节里——李靖的皱眉、他的沉默、他的自责、他的守护。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父母不理解我们,其实他们只是有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关心。哪吒在经历那么多之后,终于意识到,他想要的自由和父亲的期望,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这一刻,我的眼泪彻底崩了。 在中美文化之间寻找自我 哪吒的故事,一直是关于身份认同的。而作为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华人,我何尝不是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归属?我们既不是完全的美国人,也不是完全的中国人,常常被夹在两者之间,试图在文化冲突中找到平衡。《哪吒2》让我意识到,归属感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要么是A,要么是B”,而是可以融合的。就像哪吒,他既是天生的魔丸,也是选择成为自己的英雄。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爱上了中国神话,也让我在哪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它不仅是一部动画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成长、亲情、身份认同的深刻故事。 离场时,我偷偷擦掉眼泪,心里却感到前所未有的释然。哪吒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而我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Silverfox1 发表于 2025-02-13 23:21 不是你自己写的吗?看哪吒之前想融入,还起了英文名字,撕了中文作业,马甲用着忘记换了?
somuch 发表于 2025-02-13 20:04 电影宣发真的很努力了👍🏻 看到各种各样的版本了。 早就买了票,现在犹豫要不要去看了,特别不喜欢炒糊的饭。
2021majia 发表于 2025-02-14 00:17 所以楼主的中文到底是怎么学的?急需请教,谢谢🙏
Pushups 发表于 2025-02-13 20:08 你看或不看不应该受别人的影响 我可以向您保证的是,我没有受哪吒方的委托发帖,皆发自内心。
happyme888 发表于 2025-02-13 23:56 “我们既不是完全的美国人,也不是完全的中国人,常常被夹在两者之间,试图在文化冲突中找到平衡” 常常听到海外华人说这种话,好悲观的说法,从来不认同。 我觉得我既是中国人也是美国人。在中美生活都很好,如同水陆两栖动物,水里地上都能过得很舒服。文化冲突当然是有的,但正是因为接触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很多地方截然相反,才让我知道原来人生是可以有不同的活法,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都有两套方案,可以总是多一个看问题的视角,多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湫湫 发表于 2025-02-14 00:21 最后一句去唐人街吃早茶,来了个call back,这是经历过高考的ABC他父母写的。ABC写不出这样遣词造句。
phlin 发表于 2025-02-13 20:41 您聽不懂是應該的 deekseek 的資料庫 跟 open ai 是不同的 我在美國學界就沒聽說過誰在鼓吹美國的偉光正 資料庫 真的不同啊
shalalala2 发表于 2025-02-14 00:30 那您明明不是ABC (还特别写了英文全称), 为啥说自己是ABC? 我觉得您文笔不错,就是比较鸡汤煽情,让人怀疑里面的某些场景的真实性,比如白人美眉,老婆婆,老华侨,都是你看一个电影的时候发生的? 连辛德勒的名单这种真人题材的描写大屠杀的战争片都没这么煽情的。
CK 发表于 2025-02-13 21:03 你妈真的是住唐人街的?唐人街的99.9%的居民都没有这么好的文学功底。我妈是正经 文学专业毕业的高级教师 都不能把我教出这个写作水平,你妈肯定是省特级教师水平。
天干勿早 发表于 2025-02-13 21:05 我最疑惑的是她中文能写这么好,却需要她妈给她讲封神榜 中国古代名著一共就那么几部,她居然不知道封神榜
shalalala2 发表于 2025-02-14 00:41 而且不懂什么是伟光正?
Pushups 发表于 2025-02-14 00:42 是什么?
Pushups 发表于 2025-02-14 00:39 有些是社交媒体上的流行video,并没有说是我遇见。 再说,我说用了三张纸巾,这个数目也要是准确的吗? “年轻妈妈用手机播放《哪吒1》主题曲,婴儿车里的宝宝跟着咿呀哼唱。纽约时代广场预告片下,金发青年举着自拍杆直播:"中国神话比北欧诸神带感多了!”
happyme888 发表于 2025-02-14 00:03 还没看过二,看过哪吒一,非常不认同“我命由我不由天”,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都这么想,人到中年看过很多人的人生,包括自己的,其实命就是决定你一生的80%,由你不由天的部分最多20%,说出那样话的还是没看明白。
ydgg 发表于 2025-02-14 00:58 Chatgpt鉴定结果: 这篇文章虽然试图展现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华人的文化冲突经历,但有些细节显得刻意,甚至可能是一个在中国的人假借 ABC 或 1.5 代移民的身份写的。以下是一些值得怀疑的点: --- 1. 过于标准、文学化的中文 文章的中文写作水平相当高,不仅句式流畅,而且运用了较多的文学修辞,比如: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竟在黑暗的影厅里哭湿了三张纸巾。” “哪吒重生时碎裂又重塑的骨骼,让我想起十七岁那年,为了融入主流社会,我硬生生掰断中文名的音节,逼同学叫我‘Jack’。” 如果一个人小学就移民美国,在美式教育下成长,中文水平通常会受影响,尤其是写作能力会下降。 ABC 或 1.5 代移民一般不会写出这么华丽的中文,他们的中文表达通常更简单,夹杂英文,甚至会出现语法问题。 --- 2. 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过于“标准” 文章里的“文化觉醒”情节有些生硬: “突然明白,这些年自己拼命摆脱的‘中式’,早已在基因里刻下更深的印记。” “这种东方式的牺牲,让我想起疫情时父亲瞒着我飞回中国照顾外婆的背影。” 这种写法很符合国内主流媒体对海外华人的刻板印象,但真正的海外华人未必会这么总结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 真正的 ABC 或 1.5 代移民的“文化认同冲突”,往往是琐碎、复杂的,而不是这样戏剧化的“顿悟”式转变。 --- 3. 对“模范少数族裔”的反思过于“迎合”国内舆论 文章提到: “哪吒拒绝成仙时说‘神仙不过是一群抢资源的强盗’,我忽然看懂了自己对‘模范少数族裔’标签的抗拒。” 近年来,国内有许多关于“华人在美国社会被歧视”的讨论,强调西方社会对华人的刻板印象。这篇文章的“模范少数族裔”话题,正好迎合了这类讨论。 但如果是真正的 ABC 或 1.5 代移民,他们的身份认同可能更复杂,不一定会用这种政治化的角度解读《哪吒》的台词。 --- 4. 观影环境与现实情况不符 文章写道: “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抽泣声中,我听见后排白人女孩问男友:‘为什么他们的父母愿意为孩子死?’” 现实中,美国本土的观众(尤其是白人)一般不会对中国动画片产生这么大的情感共鸣,甚至很多人不会主动去看这类电影。 文章里白人情侣的反应,显得太过“理想化”,仿佛是为了强化“中国文化感动外国人”的戏剧性效果,不太像真实发生的场景。 --- 5. 结尾的微信信息不太自然 文章结尾: “离场时,我打开手机给母亲发了条微信:‘妈妈,周末我们去唐人街吃早茶吧,我想听你讲封神榜的故事。’” 真实情况是,如果作者已经是青少年或成年人了,他的母亲是否真的会给他讲封神榜? ABC 们的父母往往更注重现实生活,讲故事的文化习惯并不普遍,这个情节像是国内的写作套路。 --- 结论:这篇文章可能是国内写手伪装的“海外华人”视角 综合以上分析,文章有很大可能是国内作者伪装成 ABC 或 1.5 代移民写的,原因包括: 1. 中文表达过于文学化,不像长期在美国生活的人写的。 2. 文化认同觉醒的过程过于戏剧化,符合国内对海外华人的刻板印象。 3. 对白人观众的描写过于“理想化”,不太符合现实。 4. 故事的细节安排(比如微信结尾)有刻意煽情的痕迹。 真正的 ABC 或 1.5 代移民,如果要描述自己的文化认同冲突,可能会写得更加个人化,带有真实的困惑,而不是这种“总结式”的觉醒感。这篇文章更像是为了迎合某种宣传需求而写的。
shalalala2 发表于 2025-02-14 00:54 “散场时,我看见白发苍苍的广东阿婆牵着混血孙女的手”, 这个也不是您亲眼所见的?
Pushups 发表于 2025-02-14 01:03 您是一个无趣 无文艺知识的人
千渔千寻 发表于 2025-02-13 22:38回复 90楼 phlin 的帖子 剩余价值哪个比得过中华正统在台湾的老蓝男郭台铭啊。 到印度开富士康,给印度女工一天工钱不到5美金,吃生蛆的食物和带耗子的宿舍。 台湾就是嘴厉害,吹得天花乱坠。以为自己有什么过人的品质、道德、情操。其实,真的都是自己意淫出来给自己贴金的。
生如夏花 发表于 2025-02-14 01:02 为什么觉得假?因为很多写作手法实在过于高级了。 比如“撕裂的文化脐带”,用撕裂脐带比喻两种东西的割裂, 再用文化来修饰脐带,但是本身是没有文化脐带这种东西的,所以这是另一种修辞手法,比拟。 (感觉我又复习了一遍高中语文) 比喻套比拟,这么高级的修辞手法,本国人中文水平一般的都绝对学不出来。 另外的一些用词,比如重构,反叛,这些都是近几年中文网络上流行的用词,实在太眼熟了。
jjgouwu 发表于 2025-02-13 22:47 这个是AI 翻译的么。。。
mtwash 发表于 2025-02-14 01:07 你可以有你的存疑,对于不符合自己个人经验经历的东西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是好习惯 但是!把缺乏比较有力证据的主观怀疑当作证据来攻讦其他人,这种行为大错特错。网上打嘴炮可能没啥后果,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这么干,小心给自己找天大的麻烦。
这楼里有些人质疑起来那个嚣张,说实话看了很让人生气。太讨人厌了! mtwash 发表于 2025-02-14 00:54
shalalala2 发表于 2025-02-14 01:13 被质疑就生气,讨厌质疑的人,很好的文化修养。其实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难道不是不允许质疑?
shalalala2 发表于 2025-02-14 01:29 说到质疑,最近读到一个明代的历史人物李贽,一生致力于质疑孔子和儒家,宣扬人要张扬个性,结果落得个被锦衣卫逮捕,自刎狱中的下场: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8%B4%BD。
生如夏花 发表于 2025-02-14 01:11 哈哈,那当然,什么事情都是个概率问题。 不过既然看起来p<0.05, the null hypothesis should be rejected.
Pushups 发表于 2025-02-14 01:32 你这个恢复过于戾气,属于网暴了
我觉得她就是吃饱了没事干的闲散人员,以指导别人生活为荣 我给孩子买中国古代名著,10套以内就买到封神榜了,但我娃汉语可比楼主差多了。看楼主要找她妈讲解封神榜我笑了
我不跟电影找别扭,不好看就在电影院躺椅上睡觉
为什么呢?
错别字。
我哭得不能自已。七个字你能错两个。我是你妈被你气死了。
我也总被说是大外宣,水军(各种人雇我当水军),所以很同情楼主。严肃真诚认真讲话的人不易,经常会被误解。
楼主血脉觉醒了很好。
就这个水平。
标题7个字错2个。还写小作文。
美式教育美式八股文写法,结尾要总结升华呼应开头再用个anecdote…
考虑到楼主早年来美,华二代中文能保持这样很不错了。 我看到网上很多人写的狗屁不通错字连篇还不如这位楼主。 我以老阿姨看小辈的心情看这篇文章的
真是个好女婿!
我老公到现在居然以为妲己叫旦乙。还是在国内top2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當年跟 老深紅 (方舟子那代人)對帖練出來的
封神演義 全文 這邊有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5%B0%81%E7%A5%9E%E6%BC%94%E7%BE%A9
不搞笑,我就逼过, 后来太忙, 逼不了了,三字经简单, 又可以讲很多相连的故事
有道理
太乙真人
日出時吃早餐
煎個蛋
蛋乙
三字經 挺好的 中文 兩字詞 三字經 四字詩經
除了內容 練的是節奏
典型的中式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我演示一下。
七个字错两个字还好意思看电影?
吃晚饭前先抄100遍。
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书又能念得有多好呢?
剩余价值哪个比得过中华正统在台湾的老蓝男郭台铭啊。
到印度开富士康,给印度女工一天工钱不到5美金,吃生蛆的食物和带耗子的宿舍。
台湾就是嘴厉害,吹得天花乱坠。以为自己有什么过人的品质、道德、情操。其实,真的都是自己意淫出来给自己贴金的。
保持?你脑子咋想的,号称小学来美国的,小学几年级都没有这个水平的写作。真正ABC的作文水平是隔壁写过年气氛的那个,下面大家都夸写得好,因为ABC作文水平也就到那算屋顶了。
黄仁勋9岁来的,也不算美籍华人?黄的中文可比lz的差对了。母语越差的在美华人才越配当美籍华人。
请问您,是谁要融入了?
哈哈😆
也比我的中文强太多了,28岁过来的
你是说他在否定自己的文化之后依然继续学习中文,达到能写成这篇文章的程度?他自己不是说了么,这是刻在基因里的印记。不知道他是小学几年级来的,若是高年级,文字能力基本已经奠定了,只要不是全盘排斥,还是可以做到的。当然,这文字就一代半而言确实很赞。他的感触,对我们努力在异国他乡扎下根来的第一代移民又何尝不是如此。
不是你自己写的吗?看哪吒之前想融入,还起了英文名字,撕了中文作业,马甲用着忘记换了?
是美国公民的华人当然可以叫美籍华人,和出生地没关系
谁知道呢?:)他不是继续学三字经也许一直自学水平不错。 当然也有可能是A l写的,挺生硬。 管他呢,宁信其有吧反正不损害啥。图一乐得了
你这么叫自己?我美籍华人。不要笑场啊。
一直是这么说。
“我们既不是完全的美国人,也不是完全的中国人,常常被夹在两者之间,试图在文化冲突中找到平衡” 常常听到海外华人说这种话,好悲观的说法,从来不认同。
我觉得我既是中国人也是美国人。在中美生活都很好,如同水陆两栖动物,水里地上都能过得很舒服。文化冲突当然是有的,但正是因为接触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很多地方截然相反,才让我知道原来人生是可以有不同的活法,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都有两套方案,可以总是多一个看问题的视角,多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的籍就是国籍,拥有美国国籍的华人,华人是指的ethnicity,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
感觉好多中文系的人写的还没这个好
您脑补的太多了。
我想跟你hint的是,骨子里对中华文化厚重的敬畏,是不会随地点变化的。
是的有点中国式一窝蜂了。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实是西方教育individualism的基础, 似乎和东方教育是大相径庭的。如果大家都感动于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不是也决定不再卷娃,让娃自由生长?在一个连对大爆电影有不同看法都会被喷的社会里,我命由我不由天只能是海市蜃楼般的存在。
你们当真没见过中文很好的ABC?
我这有家台湾人,三个小孩的中文都很好,记得前几天吃饭,别人问几兄弟几岁了,老大说我是大哥,今年多少岁,我们三兄弟每人分别相差两岁。
我一听,好家伙,分别相差两岁,这个表达好正宗。
我家老二是在我家养老的舅公带大的,舅公是教日语的教授,二娃的中文和日文都非常不错。
那您明明不是ABC (还特别写了英文全称), 为啥说自己是ABC? 我觉得您文笔不错,就是比较鸡汤煽情,让人怀疑里面的某些场景的真实性,比如白人美眉,老婆婆,老华侨,都是你看一个电影的时候发生的? 连辛德勒的名单这种真人题材的描写大屠杀的战争片都没这么煽情的。
你是一代移民,想法和处境跟二代移民不一样的。
A B C写college essay 这种洋八股时也是要call back 的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大多数观点,但这个我赞同。蓝州的人对美国多持有批判的眼光。
有些是社交媒体上的流行video,并没有说是我遇见。 再说,我说用了三张纸巾,这个数目也要是准确的吗?
“年轻妈妈用手机播放《哪吒1》主题曲,婴儿车里的宝宝跟着咿呀哼唱。纽约时代广场预告片下,金发青年举着自拍杆直播:"中国神话比北欧诸神带感多了!”
我的老板是就从小跟着父母去旧金山唐人街的(跟楼主所说的一样)。现在仍然很传统,比我还讲究习俗,但中文已经不怎么会讲了,更别说写了。虽然她还坚持让自己学中文。
而且不懂什么是伟光正?
是什么?
哈哈哈。这个笑死我了。封神榜2还在放吧。
伟大光明正确
用你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决定别人的感情,这有一点荒唐说实在的。我不知道你理直气壮的底气从何而来。这个世界看来不能有你不能感同身受的事,否则都是假的。
“散场时,我看见白发苍苍的广东阿婆牵着混血孙女的手”, 这个也不是您亲眼所见的?
这篇文章虽然试图展现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华人的文化冲突经历,但有些细节显得刻意,甚至可能是一个在中国的人假借 ABC 或 1.5 代移民的身份写的。以下是一些值得怀疑的点: --- 1. 过于标准、文学化的中文
文章的中文写作水平相当高,不仅句式流畅,而且运用了较多的文学修辞,比如: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竟在黑暗的影厅里哭湿了三张纸巾。”
“哪吒重生时碎裂又重塑的骨骼,让我想起十七岁那年,为了融入主流社会,我硬生生掰断中文名的音节,逼同学叫我‘Jack’。”
如果一个人小学就移民美国,在美式教育下成长,中文水平通常会受影响,尤其是写作能力会下降。
ABC 或 1.5 代移民一般不会写出这么华丽的中文,他们的中文表达通常更简单,夹杂英文,甚至会出现语法问题。 ---
2. 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过于“标准”
文章里的“文化觉醒”情节有些生硬:
“突然明白,这些年自己拼命摆脱的‘中式’,早已在基因里刻下更深的印记。”
“这种东方式的牺牲,让我想起疫情时父亲瞒着我飞回中国照顾外婆的背影。”
这种写法很符合国内主流媒体对海外华人的刻板印象,但真正的海外华人未必会这么总结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
真正的 ABC 或 1.5 代移民的“文化认同冲突”,往往是琐碎、复杂的,而不是这样戏剧化的“顿悟”式转变。 ---
3. 对“模范少数族裔”的反思过于“迎合”国内舆论
文章提到:
“哪吒拒绝成仙时说‘神仙不过是一群抢资源的强盗’,我忽然看懂了自己对‘模范少数族裔’标签的抗拒。”
近年来,国内有许多关于“华人在美国社会被歧视”的讨论,强调西方社会对华人的刻板印象。这篇文章的“模范少数族裔”话题,正好迎合了这类讨论。
但如果是真正的 ABC 或 1.5 代移民,他们的身份认同可能更复杂,不一定会用这种政治化的角度解读《哪吒》的台词。 ---
4. 观影环境与现实情况不符
文章写道:
“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抽泣声中,我听见后排白人女孩问男友:‘为什么他们的父母愿意为孩子死?’”
现实中,美国本土的观众(尤其是白人)一般不会对中国动画片产生这么大的情感共鸣,甚至很多人不会主动去看这类电影。
文章里白人情侣的反应,显得太过“理想化”,仿佛是为了强化“中国文化感动外国人”的戏剧性效果,不太像真实发生的场景。 ---
5. 结尾的微信信息不太自然
文章结尾:
“离场时,我打开手机给母亲发了条微信:‘妈妈,周末我们去唐人街吃早茶吧,我想听你讲封神榜的故事。’”
真实情况是,如果作者已经是青少年或成年人了,他的母亲是否真的会给他讲封神榜?
ABC 们的父母往往更注重现实生活,讲故事的文化习惯并不普遍,这个情节像是国内的写作套路。 ---
结论:这篇文章可能是国内写手伪装的“海外华人”视角
综合以上分析,文章有很大可能是国内作者伪装成 ABC 或 1.5 代移民写的,原因包括:
1. 中文表达过于文学化,不像长期在美国生活的人写的。
2. 文化认同觉醒的过程过于戏剧化,符合国内对海外华人的刻板印象。
3. 对白人观众的描写过于“理想化”,不太符合现实。
4. 故事的细节安排(比如微信结尾)有刻意煽情的痕迹。
真正的 ABC 或 1.5 代移民,如果要描述自己的文化认同冲突,可能会写得更加个人化,带有真实的困惑,而不是这种“总结式”的觉醒感。这篇文章更像是为了迎合某种宣传需求而写的。
感觉你没太看懂1,或者说不是热血动漫的受众
所以您把ChatGPT 当作 source of truth
比如“撕裂的文化脐带”,用撕裂脐带比喻两种东西的割裂, 再用文化来修饰脐带,但是本身是没有文化脐带这种东西的,所以这是另一种修辞手法,比拟。 (感觉我又复习了一遍高中语文) 比喻套比拟,这么高级的修辞手法,本国人中文水平一般的都绝对学不出来。
另外的一些用词,比如重构,反叛,这些都是近几年中文网络上流行的用词,实在太眼熟了。
这版上有这个写作水平的人有几个? 反正我自己检讨,出国十几年了,我现在中文肯定已经退化到没有这个煽情水平了,这还是我大学毕业才出国,出了国还天天上中文网站的人。 再题外话一句,姐曾经写作也是拿过全国级别的奖的。
您是一个无趣 无文艺知识的人
1990年那時候 念完大學出來叫 留 或老 留 出來念大學叫 小留 出來念高中叫小小留 出來念國中叫小小小留 出來念小學叫 小小小小留
2000年後折價了
念完大學出來叫老留 出來念大學叫留 高中叫小留 國中叫小小留 小學叫小小小留
I simply shared something
呵呵,我只是一个不喜欢propaganda的人。
郭台銘應該沒有 扣留 印度女工的 身分證件吧
舉國體制 在巴西 巴西政府認證的 你知道 梁艷婷(Annabelle Liang) Role,
BBC商務記者 2024年12月25日 巴西當局已叫停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的一家工廠建設,當局指控工人的生活條件近似於「奴隸」。 根據巴西勞動部發布的聲明,超過160名工人在巴西東北部的巴伊亞州被解救。 據稱,這些工人身處的環境「有辱人格」,他們的護照和工資被建築公司扣押。 比亞迪在聲明中表示,已與涉事機構斷絕合作關係,並承諾將會「全面遵守巴西法律」。
你可以有你的存疑,对于不符合自己个人经验经历的东西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是好习惯
但是!把缺乏比较有力证据的主观怀疑当作证据来攻讦其他人,这种行为大错特错。网上打嘴炮可能没啥后果,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这么干,小心给自己找天大的麻烦。
MITBBS 那年頭就會說
滿滿的機油味....
我既不是完全的人 也不是完全的神 也不是完全的妖 但 是由我決定 不是由 神決定
我的錢 既不是完全的 勞動成果 也不是完全的 工資 也不是完全的 資本 但 是由我決定 不是由 黨 決定
造反吧!
哈哈,那当然,什么事情都是个概率问题。 不过既然看起来p<0.05, the null hypothesis should be rejected.
被质疑就生气,讨厌质疑的人,很好的文化修养。其实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难道不是不允许质疑?
國內寫手
或者國內的 AI 寫手 ( mitbbs 年代會說 機油味很重)
特別在 deepseek 之後
機油味會變成 左宗棠雞味
不光是这文笔好得远远超出正常1.5代移民的中文水平,里面还提到了好几处哪吒2里没有的情节,你确定你跟我们看的是同一部电影吗?
是的 特別在文化宣傳上頭
由於 機器寫手
特別是 國內的機器寫手
所用的 資料庫
是 黨 經過 紅二代的文化臍帶 上承魯迅 郭沫若 (特別是郭沫若)
下繼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所以寫起來 就那個味 核心價值觀的味道
與其說是 他自己的覺醒 不如說是抄來的覺醒 黨限定版本的覺醒
我在美國聽美華沒有不罵美國的 就沒聽誰說美國有哪邊好的
竟然有人到美國 特別是華人街 家裡從小的社區環境就是說美國多好多好 怎麼可能
與其說是 機油味 在華人街區 這種文體 應該稱為
左宗棠雞油味
你知道 左派的寫法
说到质疑,最近读到一个明代的历史人物李贽,一生致力于质疑孔子和儒家,宣扬人要张扬个性,结果落得个被锦衣卫逮捕,自刎狱中的下场: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8%B4%BD。
你ABC? 这么做作而感天动地的文字, 你点我呢? 必须送你一坨西兰花啊, 花语就是“你省省吧”..... 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封神榜》的软文推销? 等大家看完了《哪吒》再麻溜儿看点烂片呗! (得先🤮为敬了我)
你这个恢复过于戾气,属于网暴了
说实话,这种风格的狡辩是我12岁13岁会玩的,成年人了不要这样轻浮。
楼主,算了,跟这些人说不到一个频道上去。多说无益,不要搭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