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渡的这首《有女》应该是从诗经来的吧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https://www.youtube.com/embed/2TTSu1P6wb4?si=CCCW73Lr1ORWMKDS 还有一首凤鸣岐山啥的,也很好听 诗经其实每句话都用字很少,但就能营造出很美的意境。 为啥现在文字越写越多,反而废话越来越多,而且也不美,都像是AI搞出来得一样。 对诗经是滤镜还是啥原因? Luckymoon 发表于 2025-02-11 00:48
Luckymoon 发表于 2025-02-11 01:02
大马甲的马甲 发表于 2025-02-11 01:14 看起来妇好不算孤例?春秋以前应该有更多女将军
habibi 发表于 2025-02-11 01:19 母系社会时候应该有很多女性上战场吧。不过这首歌商周时候有吗?诗经是采风来的但是商周还是太早了吧,而且那时候没有淫词艳曲这一说吧。古代应该会靠歌咏舞蹈来求爱啥的
mysrrx 发表于 2025-02-11 01:22 诗经里没有这篇,这是仿着诗经的风格现代人写的吧。 诗经里的有女是这样的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据说《诗经》是尹吉甫采集来的,或者有许多就是他做的。尹吉甫的年代离武王的年代差两百年。诗经有两百年前的民歌,也是有可能的。 fengeer 发表于 2025-02-11 01:27
zkyqs2020 发表于 2025-02-11 07:39回复 24楼 一尼逆 的帖子 很黄很暴力是事实判断,并非价值判断,何况还加了表情符:) 可能换个词语好些: 露骨,大胆? 当然对这首诗,还有各种不同解读,包括隐喻,上升到政治文化高度的也有。我个人觉得这是远古时代的男女对待情爱的方式:自然,直接和主动,对待情爱的态度则是真诚大方,朴实率真,没有丝毫矫揉造作。
Luckymoon 发表于 2025-02-11 00:59 视频很模糊(影院偷拍的吧),电影里看这段真是美得不像话,孟津渡是陕西河南的交界?到底现在的哪里啊? 话说商周大战,不就是河南陕西大战?商是河南(殷墟在河南安阳吧),周是陕西西岐。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2TTSu1P6wb4?si=CCCW73Lr1ORWMKDS
还有一首凤鸣岐山啥的,也很好听
诗经其实每句话都用字很少,但就能营造出很美的意境。
为啥现在文字越写越多,反而废话越来越多,而且也不美,都像是AI搞出来得一样。
对诗经是滤镜还是啥原因?
话说商周大战,不就是河南陕西大战?商是河南(殷墟在河南安阳吧),周是陕西西岐。
只有第一句, “有女怀春”, 是诗经里直接来的。
还有从“有女同车”改的。
看起来妇好不算孤例?春秋以前应该有更多女将军
母系社会时候应该有很多女性上战场吧。不过这首歌商周时候有吗?诗经是采风来的但是商周还是太早了吧,而且那时候没有淫词艳曲这一说吧。古代应该会靠歌咏舞蹈来求爱啥的
诗经里没有这篇,这是仿着诗经的风格现代人写的吧。 诗经里的有女是这样的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据说《诗经》是尹吉甫采集来的,或者有许多就是他做的。尹吉甫的年代离武王的年代差两百年。诗经有两百年前的民歌,也是有可能的。
是影片的历史顾问,社科院研究员王艺老师写的。“鸣岐”也是。
片尾曲“有女”的词作者是“孤勇者”的词作者唐恬。
再加上孔子一定有润色过,孔子地位这么高,一定有其原因的。
Meng Jin
封神里那尔那茜骑着马帅呆了,一句“让他们唱,再大声点儿”真是霸气十足。花木兰应该让她去演,刘亦菲比她弱鸡多了,被甩出几条街去。
你是读过书的!
尹吉甫是西周宣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的重臣,军事家和诗人。据《诗经·大雅》中的部分篇章(如《崧高》《烝民》等)记载,尹吉甫可能参与了某些诗歌的创作,但这些诗篇仅占《诗经》的极小部分。
周宣王是周武王的第11代孙,也是末代帝周幽王的父亲,( 西周一共12帝,末代帝王就是那位著名的烽火台戏诸侯博美人褒姒一笑的周幽王 ),和周武王确实相差200年左右。他采写/ 编纂一小部分还是有可能的。
传统文献包括毛诗序等,都提到尹吉甫“作颂”或参与诗歌创作,但未明确记载他是主导《诗经》的编写。
书本上的现代观点是:诗经是经过数百年(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积累,多地区和多阶层参与形成的诗歌总集,包含民间歌谣、贵族创作及祭祀乐歌。
尹吉甫对《诗经》的贡献限于个别篇章的创作(如《大雅》中的某些作品),而《诗经》的整体编纂是周代官方制度与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将《诗经》归为尹吉甫个人采写的观点缺乏可靠依据,属于传统文献的局部记载或后世附会。
我个人读诗经的感受: 质朴而悲凉。 不知为什么,四字一句,比后来的五言七言诗只短一点儿,却总给我一种悲凉的感觉。 读戴晴女士的 我们都是诗人,有一段记得很清楚:
中国人在没有小说没有戏剧没有杂文没有社论没有通告之前,先有了诗。
这诗不是诗人写的,是樵夫、渔妇、征人、村女随口唱的。唱的人很快乐,偶然有人听见,听的人也很快乐。他要把他的快乐传达给更多的人,诗于是流传、记载……。
古人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们唱:
这泪, 澄明如水, 将朝夕不断, 随你流去天涯。
中国真的是 “诗歌的国度”啊。在那么早的年代,我们就有那么美那么简单的诗歌可听,有那么真心的爱人可想!
《诗经·王风·黍离》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来自百度百科的译文:
打死獐子在荒郊,我用白茅将它包。遇到少女春心动,走上前来把话挑。林中丛生小树木,荒野有只小死鹿。白茅捆扎献给谁?有位少女颜如玉。“请你慢慢来别着忙,别碰围裙莫慌张,别惹狗儿叫汪汪!”
这个翻译还是比较文雅隐晦的,更直接的你可以自行查找:)
再读读这一篇:【诗经·邶风·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还有这篇:
【诗经·郑风·大叔于田】
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纵送忌。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举这几个例子是说明诗经和其他很多文学集一样,也是风格多样的,有哀伤唯美的,有清丽婉约的,也有很露骨很艳情的。
很黄很暴力是事实判断,并非价值判断,何况还加了表情符:) 可能换个词语好些: 露骨,大胆?
当然对这首诗,还有各种不同解读,包括隐喻,上升到政治文化高度的也有。我个人觉得这是远古时代的男女对待情爱的方式:自然,直接和主动,对待情爱的态度则是真诚大方,朴实率真,没有丝毫矫揉造作。
事实描述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黄和暴力明显就是带有色眼镜有价值观导向的字眼啊
我前面帖子提到的那几首,有明显的性意味啊。暴力也可以算中性词吧,吴宇森的英雄本色,教父不都是“暴力美学”吗?至于黄,就是 露骨直白大胆的意思,诗经里有很露骨的诗篇,包括上面提到的几首,这是不争的事实啊。
黄暴( 大胆直白 ) 并没有降低诗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事实上,诗经原有3000多篇,被删减成诗三百,删减了百分之90。
后人对于诗经被删的原因一直都有诸多猜测,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来有些诗歌重复,水平低下;二是删除一些不合“周礼”的内容;三是删除其中的一些“淫诗”;四是便于记载和保存。
所以,还有更多更黄暴的诗我们今天看不到,被删了
偷拍版的都能看出美?没看过电影的一脸懵
《诗经》对中国的文学史、政治、语言、甚至思想上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是中华民族一个非常伟大的起始点,她是中华民族的圣经,不仅是中国人精神的一个起飞点,也是我们原始先民生活的瑰丽展现。
在《诗经》里,中国人祖先的价值观、审美观、生活观……方方面面就如孔雀羽翼上的眼睛,熠熠生辉;那种率真和担当以及人生责任,都唯美得淋漓尽致。孔子还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推荐两本关于诗经的书:骆玉明 解注 诗经 和 曲黎敏的越古老越美好+ 情到深处是中庸 ( 两册套装 ),还有蒋勋的从诗经到陶渊明 ( 蒋勋先生似乎很不喜欢陶渊明,对他评价不高:)
这首诗:野有死麕 很有戏剧性:青年猎人是实用主义,打到一块肉就赶快去讨好自己的意中人;第二次去下聘礼,就把人家喊到树林里面的灌木丛里头去了。而这个女子是讲礼的,有所矜持,劝告他不能乱来——这完全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情画,非常真实。如果孔老夫子都像郑玄、朱熹一样,认为这样的诗是在搞精神污染,我们就没有机会领略这些诗的趣味了:)
这是幸存者偏差,不好的东西不能隔了这么久流传下来。当然,确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水平已经很高了
就是你太熟悉日常汉语了, 反而你不熟悉的汉语给了你美感
被删了百分之90左右的诗歌啊。 流传下来的基本还是美好的朴质的淳厚的多。
把诗经翻成现代诗词的,我最早接触的是琼瑶的在水一方。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歌词改得唯美而深情啊。这首有女是根据诗经的风格再创作的,也很美而朴。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维叶莫莫、是刈是濩。 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
估计能看明白它在说什么的当代人就不多了。
至于《大雅》,看看这首《凫鷖》 凫鷖在泾、公尸来燕来宁。 尔酒既清、尔淆既馨、公尸燕饮、福禄来成。
凫鷖在沙、公尸来燕来宜。 尔酒既多、尔淆既嘉、公尸燕饮、福禄来为。
凫鷖在渚、公尸来燕来处。 尔酒既湑、尔淆伊脯、公尸燕饮、福禄来下。
凫鷖在潀、公尸来燕来宗。 既燕于宗、福禄攸降。 公尸燕饮、福禄来崇。
凫鷖在亹、公尸来止熏熏。 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尸燕饮、无有后艰。
还有“思无邪”的出处是《鲁颂》里面的《駉》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 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騂有骐、以车伾伾。 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 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駰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 思无邪、思马斯徂。
当代人不查资料很难搞清楚它在说什么,更不要说欣赏它的美了。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是两三千年以前的语言,当代普通人还能看懂一小半已经是个奇迹。
对,生僻字太多了。
可以看一些诗经解读/ 翻译的书,除了前面提到的几本,流沙河的解读也值得一读。
其实普通读者最熟悉的,不过是耳熟能详的几篇: 蒹葭 关雎 静女 风雨 野有蔓草 击鼓 木瓜 桃夭 这些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