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ngge 发表于 2025-02-09 03:41 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今天,一位朋友看到某支广告后特意告诉我,他感到很舒适。因为看见本身就意味着改变,把同性恋视为神秘或敏感话题才是偏见。 过去一年,中国电影对同性恋题材的接纳度有所提升。《好东西》和《破地狱》都明确传递了对LGBT群体的接纳态度,不再将同性恋当作噱头或嘲讽对象。甚至连日本同人漫画改编的电影《去唱卡拉OK吧》也成功引进,说明审查尺度已有松动。 经过几年的低潮期,LGBT线下活动空间也在恢复。作为一家公益机构的运营者,我观察到,现在组织同志社群的中小型活动基本都可以顺利举办。这无疑是积极的信号。 政策层面也出现了转变的迹象。未来,同性恋可能不再被简单视为“西方文化入侵”,而被看作中国社会自身的问题。从完全回避到将其纳入民生议题,这是一种巨大进步。毕竟,中国约有7000万性少数群体,以及1.4亿相关父母,影响人口达2.1亿。家庭不接纳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还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显示,家庭不接纳的同性恋个体抑郁风险比家庭接纳者高出六倍。因此,提供社会支持和服务,不仅关乎个体福祉,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必要举措。 国际趋势也在影响中国。泰国近期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吸引了大量关注。随着中国游客频繁出境,越来越多人将了解这些进展。全球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承认同性婚姻,这不仅是西方国家的趋势,而是全球社会发展的方向。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春节前,一对同性伴侣在上海虹桥地铁站大方告别的视频被广泛转发,展现了年轻一代对身份的坦然。相比过去许多同性恋者不得不隐藏自己,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公开,这有助于社会逐渐习惯并接纳同性恋的存在。 综合来看,中国同性恋群体的春天或许正在到来。只有更多人敢于出柜,只有同性恋的日常生活被看到,社会才会真正走向平等和包容。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https://www.youtube.com/embed/DjnsnCX1viI?si=7e3GuMsoQ2Pmugyt
dadahuhu 发表于 2025-02-09 05:27回复 3楼 BubbleBee 的帖子 魔丸龙珠就是兄弟。正常国内人就是这么想的,LGBT在国内根本浮不出水面。你是多久没回国了。
BubbleBee 发表于 2025-02-09 04:13 国内在这点上非常有特色。商场里凡是动漫相关的店铺,到处都是男同海报standee,没有任何人觉得有任何不适。票房冠军哪吒2,魔丸龙珠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很模糊,观众很多年轻人就直接磕他们的感情,没人觉得有问题。 春晚上男唱女声的周深火遍全国好几年了,老少咸宜。我估计美国保守派看了要惊掉下巴。因为美国lgbtq权益闹的再响,但谁看见过官方national level的大型集会上有此类人物啊
天,连周深都归为LGBTQ了……男唱女声算是中国的一项传统艺术啊,火是应得的。美国没这个,但是相应的cross dresser和 drag queen出名的也很火啊 miid 发表于 2025-02-09 07:15
DiabloIV 发表于 2025-02-09 08:36 中国对同性恋自古以来就很宽容。美国在这方面真该向中国学学
miid 发表于 2025-02-09 08:56 把男唱女声的传统文化视为LGbtq,拿来比较本身就是错误。 再者drag queen并不像你理解的那样不上台面。RuPaul这样有名的drag Queen你不知道吗
我支持国内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这样可以减少异性恋被骗婚 芝士年糕 发表于 2025-02-09 09:15
miid 发表于 2025-02-09 07:15 天,连周深都归为LGBTQ了……男唱女声算是中国的一项传统艺术啊,火是应得的。美国没这个,但是相应的cross dresser和 drag queen出名的也很火啊
mtwash 发表于 2025-02-09 05:00 光靠打压是不行的,打压的结果就是一堆人不敢出柜,最后隐瞒下来跟异性结婚,这样真的会对社会比较好嘛? 总之我还是支持同性婚姻的。但国内的LGBTQ群体也要改变自己的形象和行为,不要把群体的形象定格在滥交、传播性病还有就是酒店房间灌肠这些事情上。
Iwkhx 发表于 2025-02-09 08:43 同性恋在中国最反对的还是民间,家长可以对别人同性恋宽容,但没人真愿意看到自己孩子同性恋。 政府态度是只要不危害社会,基本不干预。但同性恋婚姻合法是不可能的,因为会得罪更多地人。
qgp 发表于 2025-02-09 09:30 周深根本没男声女唱好吗?人家就是音域高,that’s it!
hushuobadao 发表于 2025-02-09 09:24 你们这些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明显没有被LGPT那帮人给影响过才能说出这种瞎话。这种反自然规律的事情早晚会被反噬的。那些人结婚了就会想要有后代,他们的后代都是通过代孕而来,伦理关系及其混乱。家长往往还通过孩子给班上其他孩子洗脑,觉得搞基是一种正常的事情,两个妈和两个爹也能生孩子。你如果想你的后代是LGPT没人拦你,继续支持吧。
claireliu 发表于 2025-02-09 09:59 不是吧,prince/Adam lambert...艺人家里gay比例大很多,而且都很主流,上superball的。
大喜妞 发表于 2025-02-09 08:42因为中国把同性恋这事儿弄的很美很忧伤。我们那会儿中小学的时候就知道屈原是同性恋了,《离骚》里面全是花花草草的。不管真人如何,文字里把自己包装成了一身素衣优雅清秀的男子,谁不喜欢看啊。留下来的是他们描绘的美丽的外表,美丽的文字,让人心疼的小情绪,所以能进入教材来滋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啊。 再对比巴黎奥运会上对同性恋的刻画。
nj_guy 发表于 2025-02-09 07:33 娶不到老婆也只好内卷了。
过去一年,中国电影对同性恋题材的接纳度有所提升。《好东西》和《破地狱》都明确传递了对LGBT群体的接纳态度,不再将同性恋当作噱头或嘲讽对象。甚至连日本同人漫画改编的电影《去唱卡拉OK吧》也成功引进,说明审查尺度已有松动。
经过几年的低潮期,LGBT线下活动空间也在恢复。作为一家公益机构的运营者,我观察到,现在组织同志社群的中小型活动基本都可以顺利举办。这无疑是积极的信号。
政策层面也出现了转变的迹象。未来,同性恋可能不再被简单视为“西方文化入侵”,而被看作中国社会自身的问题。从完全回避到将其纳入民生议题,这是一种巨大进步。毕竟,中国约有7000万性少数群体,以及1.4亿相关父母,影响人口达2.1亿。家庭不接纳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还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显示,家庭不接纳的同性恋个体抑郁风险比家庭接纳者高出六倍。因此,提供社会支持和服务,不仅关乎个体福祉,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必要举措。
国际趋势也在影响中国。泰国近期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吸引了大量关注。随着中国游客频繁出境,越来越多人将了解这些进展。全球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承认同性婚姻,这不仅是西方国家的趋势,而是全球社会发展的方向。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春节前,一对同性伴侣在上海虹桥地铁站大方告别的视频被广泛转发,展现了年轻一代对身份的坦然。相比过去许多同性恋者不得不隐藏自己,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公开,这有助于社会逐渐习惯并接纳同性恋的存在。
综合来看,中国同性恋群体的春天或许正在到来。只有更多人敢于出柜,只有同性恋的日常生活被看到,社会才会真正走向平等和包容。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DjnsnCX1viI?si=7e3GuMsoQ2Pmugyt
国内在这点上非常有特色。商场里凡是动漫相关的店铺,到处都是男同海报standee,没有任何人觉得有任何不适。票房冠军哪吒2,魔丸龙珠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很模糊,观众很多年轻人就直接磕他们的感情,没人觉得有问题。 春晚上男唱女声的周深火遍全国好几年了,老少咸宜。我估计美国保守派看了要惊掉下巴。因为美国lgbtq权益闹的再响,但谁看见过官方national level的大型集会上有此类人物啊
总之我还是支持同性婚姻的。但国内的LGBTQ群体也要改变自己的形象和行为,不要把群体的形象定格在滥交、传播性病还有就是酒店房间灌肠这些事情上。
魔丸龙珠就是兄弟。正常国内人就是这么想的,LGBT在国内根本浮不出水面。你是多久没回国了。
我在国内晃悠600多天了😓
天,连周深都归为LGBTQ了……男唱女声算是中国的一项传统艺术啊,火是应得的。美国没这个,但是相应的cross dresser和 drag queen出名的也很火啊
Queer跟cross dressing,drag本来就有交集。周深就是对应cross dressing跟drag queen。但是后者在美国的地位(哪怕是著名drag artists),能比得上周深在国内的地位吗?能获得举国上下的首肯和追捧?没有一个吧。你都说男唱女是中国传统项目,这本身就说明之前的point。这些人在西方世界属于边缘,他们的表演不可能成为主流文化的什么“传统项目”
政府态度是只要不危害社会,基本不干预。但同性恋婚姻合法是不可能的,因为会得罪更多地人。
屈原是同性恋 ?
现在落在时代潮流 之后了
我说的是美国的保守对比中国社会的开放态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自惭形移。到你这里成了我认为drag不上台面,这啥理解力???为什么你会以为我不知道RuPaul?认个脸熟能改变他没有被左右派以及美国大众认为代表美国传统的事实?
你们这些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明显没有被LGPT那帮人给影响过才能说出这种瞎话。这种反自然规律的事情早晚会被反噬的。那些人结婚了就会想要有后代,他们的后代都是通过代孕而来,伦理关系及其混乱。家长往往还通过孩子给班上其他孩子洗脑,觉得搞基是一种正常的事情,两个妈和两个爹也能生孩子。你如果想你的后代是LGPT没人拦你,继续支持吧。
周深根本没男声女唱好吗?人家就是音域高,that’s it!
can't agree more
其实我觉得中国政府的态度更合理,就是顺其自然,不鼓励也不禁止,大家都知道成都是gay都,甚至变成了某种特色文化,但是不能搞政治化,不能挑动社会对立,金星如果不是莫名其妙的突然上台去举旗子,她还照样在国内混得风生水起
所以说中国有自己的特色,一方面中国非常保守,有很多家长是你说的这类。但在某些方面中国却比美国要宽容开放得多。之所以提到商场里到处贴的动漫同性恋贴画故事广告,因为在美国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规模阵仗。要知道假如中国全社会的家长们真的恐同,政府自然有办法让这些东西消失。然而并没有。这就是中国与众不同的地方。 完全用欧美标准根本很难套中国的特色。比如金星彩虹旗事件。金星之前在中国以变性人身份火了十几年,各大媒体都会提供平台让她讲述她手术变性的痛苦经历。在美国哪个频道能给lgbtq这样的曝光率?而中国大众对金星的态度是觉得她很不容易,很坚强,佩服她的才华和聪颖。美国大众对lgbtq的普遍态度是?? 彩虹旗之后金星基本被雪葬,虽然存在早就有人看她不顺眼落井下石的因素,但也有很多人的感受是,这个人,对她的好她视而不见、也不在乎,这么多年对她没有一丝不公和歧视,她却表现出过分自我中心,因此不再愿意去理解她的处境。与其说金星彩虹旗是lgbtq的问题,不如说它是人之间的投入跟付出理解与信任的问题
好,你把周深唱的放给你任何一个欧美同事听,问他们周深这是女声还是男高音
也许你这倒是解释了保守的中国人为什么会对lgbtq如此“宽容”?魔丸龙珠绝对不会被读解为男男,包括楼上一口咬定男唱女现象跟lgbtq无关,可能是因为比较木讷,看不懂?😂
不是吧,prince/Adam lambert...艺人家里gay比例大很多,而且都很主流,上superball的。
坐实了前面的观点,阻力主要在民间
“出名”跟“传统主流”是相关但不同的概念。 男扮女女扮男的艺术形式(戏曲)在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文化主流 Adam有名是不假,但他的存在和identity是challenging social norm,而不是social norm
啊……….
屈原什么时候同性恋的?
古代灌不了肠吧
😂太狠了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认为同性恋有什么大不了的。同性性行为都是很正常的癖好,根本上升不到社会高度。
只有沙漠一神教才会天天嘟囔“同性恋下地狱”那一套。
一、书生与书童的同性关系 书童的职能与地位 书童在明清时期常被描述为兼具仆役与性伴侣的角色。他们需识字、处理文书杂务,同时可能被主人(如士大夫、富商等)作为性对象。这种关系通常基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主人作为“进入者”(主动方),书童作为“被进入者”(被动方),且书童多属贱民阶层,其身份决定了他们在性关系中的从属地位14。 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西门庆与书童的性关系,以及《红楼梦》中贾琏与小厮的“出火”行为,均反映了此类主仆关系的普遍性。此类情节常被置于“外房”(与妻妾所在的“内房”区分),成为士大夫阶层性生活的补充14。 社会规范的双重性 尽管同性性行为被默许,但社会对主仆关系的接受基于严格的等级制度:良民阶层只能作为主动方,而被动方必须是贱民或少年。这种权力结构使得同性行为被视为“权宜之计”或“风流韵事”,而非对婚姻制度的挑战13。 二、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同性恋文化现象 贵族阶层的“男风”传统 自先秦至明清,帝王与贵族常以豢养男宠为风尚,形成“龙阳”“断袖”“分桃”等典故。例如: 龙阳之好:战国时期魏王与龙阳君的同性之爱,衍生出“前鱼之泣”的典故114。 断袖之癖:汉哀帝为不惊醒男宠董贤,割断被压住的衣袖,成为同性恋的经典隐喻114。 分桃之爱:卫灵公与弥子瑕的故事,体现同性关系中因色衰而爱弛的现实115。 士大夫阶层的“娈童”文化 魏晋南北朝至明清,士大夫常以豢养娈童(美貌少年)为雅事。梁简文帝萧纲的《娈童诗》甚至将娈童之美与女性相比,赞其“足使燕姬妒”314。明清文人如张岱、郑板桥更在自述中坦承对男色的喜好24。 民间社会的“契兄弟”习俗 明清时期,福建等地流行“契兄弟”风俗:两名男子结为伴侣,契兄需承担契弟的家庭经济责任,形同民事结合。尽管缺乏法律认可,但民间对此类关系的接纳度较高215。 梨园与男妓文化 清代盛行“私寓”制度,戏班中的男伶(称“相公”)常被士大夫阶层狎玩。男妓行业在宋代已初现端倪,至明清成为城市中的常见现象34。 女性同性恋的隐蔽存在 受限于女性社会活动的封闭性,女同性恋记载较少,但仍有如《怜香伴》中崔笺云与曹语花的案例。深宫中的妃嫔或民间女性亦通过“金兰结义”等形式维系情感415。 三、社会态度与法律变迁 宽容与矛盾并存 古代中国对同性恋的宽容基于两点:一是不威胁婚姻制度(多为双性恋模式),二是权力阶层的示范效应。主流文化将其视为个人癖好,而非道德污点23。 法律干预的有限性 清代以前,法律极少直接惩罚自愿同性性行为。雍正时期虽立法禁止,但处罚较轻(如杖刑),远不如同期欧洲的火刑严苛23。 近代态度的转变 清末至民国,受西方科学病理化观念及基督教伦理影响,同性恋逐渐被污名化。建国后一度以“流氓罪”惩处,传统宽容文化式微315。
“自古以来就很宽容”。现在很宽容吗?
那个回复太无知了,越剧还全是女小生演男角呢,传统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