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专家 发表于 2025-02-08 20:42回复 1楼 Aoisiniy 的帖子 就是活该,非要不甘心,非要既要有要还要,贪得无厌。小姐心丫鬟命,最后嗝屁了
awen 发表于 2025-02-08 20:46 她的人生和很多人没什么不一样啊!乳腺癌的原因很难讲,生活很健康的人也可能患上
KC502 发表于 2025-02-08 20:49 她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经常熬夜,吃得也不算健康,工作也很拼命。至于基因就不清楚了。父母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Emilyll 发表于 2025-02-08 22:26 从另一个角度看,老公不离不弃,父母倾尽全力,虽然短短一生悲剧收尾,但直到离世被爱包裹着,某种程度上比有些活着但又死了的人幸福。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5-02-08 22:51 其实就是基因、环境和偶然因素造成癌症,跟作不作卷不卷累不累关系也没那么大。 比如我吃二斤桂圆一点事都没有,我朋友学我也吃那么多就流鼻血。 有人生活方式健康照样得癌,有人天天熬大夜不运动活到九十九。 全是命。 不卷不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顶多也就是提高一下生活质量,不能保证长寿和不得病。
基因是一方面。但这么拼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实话说,癌症前期有很多症状的,如果不是那么拼,及时关注自己的健康,早期诊断的话可以基本治愈的。 suixin111 发表于 2025-02-08 23:40
graceman 发表于 2025-02-08 23:46癌症和基因的关系比后天的影响要大。她说的这些生活习惯和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实无法证实。说句不好听的,她把自己得癌症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太拼了,也许只是在心理上让自己找到一个解释,要不然年纪轻轻,谁愿意认命自己就是那个得绝症的?
happylife999 发表于 2025-02-09 00:16回复 30楼 cogito 的帖子 很多时候不是自己自愿为了工作累死自己,都是被恶老板逼的。
Slou9900 发表于 2025-02-09 00:20 她这样做,实际效果就是误导了很多老百姓,导致对癌症的科普再多,在人们心目中也没有这类文章的导向效果显著
Aoisiniy 发表于 2025-02-08 20:31 14年前,上海复旦大学女博士于娟因癌症离世。 在生命弥留之际,她留下长达6万字的生命日记,被出版成书《此生未完成》。 其中有一段话,被无数网友转载: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不是什么专业的作家,但通过她的文字,人们却能够深深感受到她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 她警醒世人:人世间除了生死,再无大事。 1978年,于娟出生于山东济宁。 父亲在酒店工作,母亲在政府部门上班。 作为家中的独女,她从小备受宠爱,同时也被父母寄予厚望。 于娟也没让父母失望。 自上学后,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未掉过年级前十。 高考那年,她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就读工业外贸。 学业上堪称一帆风顺。 和学业相比,于娟的爱情之路也是顺畅无比。 刚上大一,她就认识了自己的未来恋人——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究生的赵斌元。 当时,赵斌元和几个同学正在学校英语角讨论。 于娟被他们的讨论内容吸引,大大方方地加入了进去。 她穿着背带裤,小圆脸,笑起来的时候看上去很亲切。 这让赵斌元印象深刻。 两人一见钟情。 赵斌元硕士毕业时,决定留校读博。 做下这个决定,主要是因为于娟。 那时的她还没有大学毕业,所以赵斌元想陪她完成学业。 等到于娟大学毕业,两人便举办婚礼,组建了自己的小家。 那一年,于娟也不过22岁。 婚后,于娟在上海一家软件公司工作,而赵斌元留在了上海交大任教。 原本,赵斌元以为夫妻二人的生活已经定型。 但没过多久,于娟就产生了一个念头: 报考复旦大学的研究生。 其实,复旦大学一直都是她的梦中情校。只是一开始选了理工科,所以才去了上海交大。 对于妻子这个决定,赵斌元虽然感到意外,但也表示支持。 可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决定,会让于娟在“卷王之路”上一去不复返。 2001年,经历了两年艰苦备考的于娟,顺利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 之后,于娟的生活跟在本科的时候没有什么不同。 一边准备研究课题,一边参加各类活动,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赵斌元身上。 2002年,赵斌元决定在交大附近买一套房子。 当时优惠后价格在38万左右,首付8万。 沉迷学业的于娟当时还没有收入,于是从买房到还贷,都是赵斌元在办。 但赵斌元对此没有任何怨言,反而非常心疼自己的妻子。 “在我的印象里,自从读研后,于娟几乎从未休息过。” 如此废寝忘食之下,效果也十分显著。 读研三时,因为成绩优异,她公费到挪威留学了两年。 和很多留学期间游山玩水的同学不一样的是,于娟还想读博。 为了攻读博士学位,她每天都泡图书馆和自习室。 在六年的时间里,于娟拿到了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 之后,于娟听从丈夫的建议,留在复旦大学任教,成为了一名青年教师。 事业稳定后,两人逐渐把生活的重心回归到了家庭。 2008年9月,于娟生下了一个儿子,小名叫做土豆。 回望过去,于娟对自己非常满意。 她才不过30岁,就事业爱情双丰收,可以说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可惜,天不遂人愿。 2009年9月,于娟感到身体有些不适,总是腰疼。 起初,她以为是自己加班过度引起的,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这样的疼痛,断断续续持续了两个月。 直到有一天,于娟在教室走廊里因为浑身疼痛倒在地上,被学生发现后紧急送到医院抢救。 经过六十个小时的抢救后,于娟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被送入重症病房。 但医生接下来的一番话,却是让赵斌元的心沉入了谷底。 于娟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 通过检查,医生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全身。 从脊柱开始的骨头已经百分之八十被癌细胞侵蚀、发黑,脊椎也呈现弯曲状态,疼痛就是从脊椎这里开始的。 而且,这种全身性的疼痛将会持续。 清醒过来的于娟得知此事后,犹如晴天霹雳。 此时,两人的孩子才刚满1岁。 她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很健康,能吃能喝,能跑能跳。 平时做家务带孩子外加学习都没有任何问题,癌症怎么可能找上她呢? 于娟无法接受。 但经过再三确认,乳腺癌晚期无疑。 而且,以于娟目前的状况,连做手术都无济于事了,只能通过药物和化疗勉强维持。 乐观地估计,于娟还能再活两年。 至此,于娟的生命开始了倒计时。 在人生的最后这段时间,于娟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她为何会患上如此严重的疾病? 很快,于娟的心里便有了答案。 在确诊癌症之前,她的人生从未停止过奔跑。 高考、考研、读博、留学、留校、评职称… 甚至就在孩子出生的前一刻,她心里想的还是看课题和论文。 这10年来,她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 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就算哪天晚上不学习,也会网聊和BBS灌水。 “每次考试我都会没日没夜的抱佛脚,奋战时间都是以二十个小时作为起步,可以说每一次考试就要脱一层皮,考完后又睡个三天三夜,暗无天日。” 除此之外,她在吃喝上面,也从不忌口。 每顿都必须吃肉,一顿无荤就会兴趣索然,曾有过一顿吃掉7个螃蟹的战绩。 她所有的光环,都是通过透支身体换来的。 那么,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再一次回首过去,于娟发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成就在病魔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生病之后,所有的追求、渴望、名誉、事业,都不能够让我多活一天,我只想拼命活下去。” 抗癌之路,是痛苦的。 因为化疗,于娟每天都会呕吐几十次。 每次吐都会带动胸腔震动,而她的颈椎和肋骨稍一震动,整个人就会疼到晕厥。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骨髓穿刺。 长长的穿刺针直接穿进骨骼,在内部取得那一点点的骨髓,光是描述就让人头皮发麻。 一天两次的骨髓穿刺,难以想象,她是如何撑下来的。 于娟说:“这种痛让身体容不得一点触碰,就像一块在烤炉上的冰淇淋,很快就冰雪消融。” 而为了给她治病,父母卖掉了山东老家的房子。 于娟和丈夫在上海买下的房子,也早已抵押。 公公婆婆也从外地赶到上海,一家人轮流照顾于娟。 被爱包裹的于娟,泪流满面。 在抗癌的过程中,她写下了六万字内心感悟,被出版成书《此生未完成》。 她多么渴望自己能够活下来,这种渴望时常展现在书中: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病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但命运最终给她的,还是绝望。 2011年4月19日,于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arizaq 发表于 2025-02-09 00:32 什么样算是正确引导?
happylife999 发表于 2025-02-08 23:17 卷但是快乐而有成就感和被迫加班熬夜区别大了,后者铁定不可持续让人得癌症。
citizenlv 发表于 2025-02-08 22:20 我冷血说一句,她要是不卷,也不会长寿。生死簿谁也改不了。那些小小年纪就得了癌症的孩子,难道卷了吗? 不过她的人生,一直被爱包围,而且她自己也习惯性地努力,应该也算充实无悔了。
poppyjasper 发表于 2025-02-09 00:36 想起来了,这个女孩不是海边长大的,但吃起海鲜来不要命 那种吃法,海边长大的孩子可能没什么,内地长大的孩子估计肠胃会受不了
巧克力泡芙 发表于 2025-02-09 10:50 啊?我刚听说吃海鲜能催高,还想逼着娃吃海鲜呢
aipple 发表于 2025-02-09 04:24 大家说基因重要的没任何意义。基因改不了,但是后天的生活习惯会有一定作用,而且是我们能控制的。像是她乳腺癌晚期。经常做自检,定期体检,乳腺癌一般都是早期而且能根治的不是么。 这就像是身高主要是遗传和基因,后天的饮食和睡眠运动也有影响。影响很小但也足以让我们努力。不能就交给基因。
Kitty1001 发表于 2025-02-08 20:43 这种很年轻,生孩子后得乳腺癌的,是基因?还是因为生孩子导致的激素紊乱?我是不太相信是因为之前太刻苦用功或者熬夜的原因的。
baohu_suk 发表于 2025-02-08 23:57 是这个道理,但是精神一直保持紧张,不能彻底放松才是最大的原因吧。我知道的另外一个30多岁得乳腺癌的例子也是非常要强
在生命弥留之际,她留下长达6万字的生命日记,被出版成书《此生未完成》。
其中有一段话,被无数网友转载: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不是什么专业的作家,但通过她的文字,人们却能够深深感受到她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
她警醒世人:人世间除了生死,再无大事。
父亲在酒店工作,母亲在政府部门上班。
作为家中的独女,她从小备受宠爱,同时也被父母寄予厚望。
于娟也没让父母失望。
自上学后,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未掉过年级前十。
高考那年,她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就读工业外贸。
学业上堪称一帆风顺。
和学业相比,于娟的爱情之路也是顺畅无比。
刚上大一,她就认识了自己的未来恋人——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究生的赵斌元。
当时,赵斌元和几个同学正在学校英语角讨论。
于娟被他们的讨论内容吸引,大大方方地加入了进去。
她穿着背带裤,小圆脸,笑起来的时候看上去很亲切。
这让赵斌元印象深刻。
两人一见钟情。
赵斌元硕士毕业时,决定留校读博。
做下这个决定,主要是因为于娟。
那时的她还没有大学毕业,所以赵斌元想陪她完成学业。
等到于娟大学毕业,两人便举办婚礼,组建了自己的小家。
那一年,于娟也不过22岁。
婚后,于娟在上海一家软件公司工作,而赵斌元留在了上海交大任教。
原本,赵斌元以为夫妻二人的生活已经定型。
但没过多久,于娟就产生了一个念头:
报考复旦大学的研究生。
其实,复旦大学一直都是她的梦中情校。只是一开始选了理工科,所以才去了上海交大。
对于妻子这个决定,赵斌元虽然感到意外,但也表示支持。
可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决定,会让于娟在“卷王之路”上一去不复返。
2001年,经历了两年艰苦备考的于娟,顺利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
之后,于娟的生活跟在本科的时候没有什么不同。
一边准备研究课题,一边参加各类活动,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赵斌元身上。
2002年,赵斌元决定在交大附近买一套房子。
当时优惠后价格在38万左右,首付8万。
沉迷学业的于娟当时还没有收入,于是从买房到还贷,都是赵斌元在办。
但赵斌元对此没有任何怨言,反而非常心疼自己的妻子。
“在我的印象里,自从读研后,于娟几乎从未休息过。”
如此废寝忘食之下,效果也十分显著。
读研三时,因为成绩优异,她公费到挪威留学了两年。
和很多留学期间游山玩水的同学不一样的是,于娟还想读博。
为了攻读博士学位,她每天都泡图书馆和自习室。
在六年的时间里,于娟拿到了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
之后,于娟听从丈夫的建议,留在复旦大学任教,成为了一名青年教师。
事业稳定后,两人逐渐把生活的重心回归到了家庭。
2008年9月,于娟生下了一个儿子,小名叫做土豆。
回望过去,于娟对自己非常满意。
她才不过30岁,就事业爱情双丰收,可以说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可惜,天不遂人愿。
起初,她以为是自己加班过度引起的,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这样的疼痛,断断续续持续了两个月。
直到有一天,于娟在教室走廊里因为浑身疼痛倒在地上,被学生发现后紧急送到医院抢救。
经过六十个小时的抢救后,于娟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被送入重症病房。
但医生接下来的一番话,却是让赵斌元的心沉入了谷底。
于娟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
通过检查,医生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全身。
从脊柱开始的骨头已经百分之八十被癌细胞侵蚀、发黑,脊椎也呈现弯曲状态,疼痛就是从脊椎这里开始的。
而且,这种全身性的疼痛将会持续。
清醒过来的于娟得知此事后,犹如晴天霹雳。
此时,两人的孩子才刚满1岁。
她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很健康,能吃能喝,能跑能跳。
平时做家务带孩子外加学习都没有任何问题,癌症怎么可能找上她呢?
于娟无法接受。
但经过再三确认,乳腺癌晚期无疑。
而且,以于娟目前的状况,连做手术都无济于事了,只能通过药物和化疗勉强维持。
乐观地估计,于娟还能再活两年。
至此,于娟的生命开始了倒计时。
在人生的最后这段时间,于娟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她为何会患上如此严重的疾病?
很快,于娟的心里便有了答案。
在确诊癌症之前,她的人生从未停止过奔跑。
高考、考研、读博、留学、留校、评职称…
甚至就在孩子出生的前一刻,她心里想的还是看课题和论文。
这10年来,她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
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就算哪天晚上不学习,也会网聊和BBS灌水。
“每次考试我都会没日没夜的抱佛脚,奋战时间都是以二十个小时作为起步,可以说每一次考试就要脱一层皮,考完后又睡个三天三夜,暗无天日。”
除此之外,她在吃喝上面,也从不忌口。
每顿都必须吃肉,一顿无荤就会兴趣索然,曾有过一顿吃掉7个螃蟹的战绩。
她所有的光环,都是通过透支身体换来的。
那么,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再一次回首过去,于娟发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成就在病魔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生病之后,所有的追求、渴望、名誉、事业,都不能够让我多活一天,我只想拼命活下去。”
抗癌之路,是痛苦的。
因为化疗,于娟每天都会呕吐几十次。
每次吐都会带动胸腔震动,而她的颈椎和肋骨稍一震动,整个人就会疼到晕厥。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骨髓穿刺。
长长的穿刺针直接穿进骨骼,在内部取得那一点点的骨髓,光是描述就让人头皮发麻。
一天两次的骨髓穿刺,难以想象,她是如何撑下来的。
于娟说:“这种痛让身体容不得一点触碰,就像一块在烤炉上的冰淇淋,很快就冰雪消融。”
而为了给她治病,父母卖掉了山东老家的房子。
于娟和丈夫在上海买下的房子,也早已抵押。
公公婆婆也从外地赶到上海,一家人轮流照顾于娟。
被爱包裹的于娟,泪流满面。
在抗癌的过程中,她写下了六万字内心感悟,被出版成书《此生未完成》。
她多么渴望自己能够活下来,这种渴望时常展现在书中: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病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但命运最终给她的,还是绝望。
2011年4月19日,于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说话也太mean了。
她的人生和很多人没什么不一样啊!乳腺癌的原因很难讲,生活很健康的人也可能患上
她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经常熬夜,吃得也不算健康,工作也很拼命。至于基因就不清楚了。父母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太太太mean了。 人很多时候不到失去时是无法感悟到的,特别是健康
付出努力换更好的生活哪里有错? 什么非要不甘心, 什么贪得无厌? 不知所谓。
其实经常熬夜,吃得也不算健康,工作也很拼命很多人现在都这样,而且这些都是她自愿的,不是被强迫的,她这样做的时候心中是带着满足的,有快乐感和成就感的,所以这些都不是得病的主因。这可能还真是生孩子激素剧变和不lucky基因突变造成的。
我觉得她应该是有这个基因底子,加上不健康生活,就得了。不好说保持健康生活会不会得。 但也有人也像她一样拼,最后啥事儿没有还成功了的。或者没成功,就是累的老相了些。 基因这事儿是玄学。亲兄弟姐妹有时候都差别很大的。
如果她不拼也患癌早逝的话,一事无成地离开这个世界只怕会更不甘心。
卷但是快乐而有成就感和被迫加班熬夜区别大了,后者铁定不可持续让人得癌症。
年轻人的癌症发病快恶性度高,但是医保的筛查一般四十岁才开始。我记得她的肿快很小只有一厘米多,很容易被漏掉然后就扩散了。年轻没有家族史的人得癌症真的就是命。
是这个道理,但是精神一直保持紧张,不能彻底放松才是最大的原因吧。我知道的另外一个30多岁得乳腺癌的例子也是非常要强
精神因素绝对比身体劳累更容易让人得癌症。
除了接触到强烈致癌物质外,癌症的根源真的有规律可循吗?
很多时候不是自己自愿为了工作累死自己,都是被恶老板逼的。
她这样做,实际效果就是误导了很多老百姓,导致对癌症的科普再多,在人们心目中也没有这类文章的导向效果显著
强求来的要付出很大代价来交换。
比如命里没儿子,强求来的儿子,可能就是来讨债的。
这个人看上去非常开朗乐观
一定是食物的问题
这个观点很感同身受 我太太目前的老板就非常toxic,micromanagement都不算什么,还特别mean。我都得经常开导她。实在不行受不了就别干了,在家里躺平其实是够的,其实现在这个社会不存在饿死人的情况,除非说是在物质或者地位上有很高的要求。其实躺平还是蛮容易的。LOL 人还是有的时候得有躺平精神哈哈
再风光的人,一辈子也就二件珍宝,好马快刀
但是至少劝了很多老百姓,不要仗着年轻,就糟蹋或者压榨自己的身体。某种程度上,也是起了好的作用的。
什么样算是正确引导?
那种吃法,海边长大的孩子可能没什么,内地长大的孩子估计肠胃会受不了
现在还可以经常通宵看电视连续剧,啥事也没有
这段话我看到流泪了: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病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我非常能理解母亲对孩子的爱!
原帖写的,“在人生的最后这段时间,于娟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她为何会患上如此严重的疾病?“
她这个年纪得乳腺癌晚期,就是基因,不是压力,不是因为不忌口爱吃肉。
她这个是自己乐在其中的卷不也得癌了吗? 字节跳动CFO高准做律师的时候每天24小时stand by客户,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每年bill近3000小时,产假期间都bill 2000多小时,还不爱运动,照样健健康康还生了仨娃。 基因是最重要的。
所以如果自己不是天生牛人体质的话确实是最好悠着点儿活,不要卷。 天生基因好的人怎么作都没事,普通人还是尽量能躺就躺。
这两个都是乐在其中自愿卷,前者不lucky得了癌,后者侥幸没事。这和被迫加班熬夜区别很大,被迫的肯定会得癌这样说并不矛盾啊。于娟并没有家族史天生基因并没有问题,就是不幸后天基因突变了得癌了,非常小的概率事件。
这就像是身高主要是遗传和基因,后天的饮食和睡眠运动也有影响。影响很小但也足以让我们努力。不能就交给基因。
同意。我觉得这么年轻就癌症的,应该还是身体本身原因,冥冥之中已注定。每天12点睡觉,其实还好。
啊?我刚听说吃海鲜能催高,还想逼着娃吃海鲜呢
海洋污染这么严重 小孩还是少吃点
不知她家的光头教授如何了,小土豆已经长大了。
说基因重要的意义就是少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儿,或者少受没必要的罪。另外没有几个人的生活习惯是完全挑不出毛病的,现实情况是一有人生病就说是后天不注意。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这种就是鸡汤。好比有人炒股大亏,然后得出结论小赚就应该抛了。问题是,你怎么知道未来它会涨还是跌?就为了小概率事件,主动放弃更加美好的未来吗?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mark
我也觉得生不生大病这事,就是尽人事为辅、听天命为主。几年前我有个前同事三十八岁也因乳腺癌转移走了。她并不是卷的那种人,一起出去吃饭还会拿杯水把菜上的油涮掉那种,家庭也正常和睦。还是年纪轻轻就得病走了。
感觉是基因吧。她太年轻了,谁也不会在她这年纪就做mammo,能不能及时发现真是看命。
我觉得是基因。还有就是估计长期精神压力大,不过是她自己给自己的。
想不到都过去14年了。我还看过她写的书。看书觉得她很优秀和要强的一个人。
这是太拼了,弦绷太紧断得快,所以大家要记得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