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ohistory 发表于 2025-02-03 22:43回复 1楼 C999 的帖子 楼主确实分析挺好的,多谢分享。不知道谁把这个话题放在%这里了 看否分析一下25年前互联网泡沫和现如今,经济层面有和异同?
请教楼主deepseek是不是中国整体国力超过美国的一个节点性的标志mmyy08 发表于 2025-02-03 23:02
Chaohistory 发表于 2025-02-04 00:26回复 4楼 C999 的帖子 好吧,网上查了一下 , 1,联储政策上:1999年6月30日~2000年5月16日,美联储开启第9轮加息周期,联邦基金利率累计上调6次、175个基点至6.5%,贴现利率累计上调5次、150个基点至6% 目前美國聯邦儲備局(Fed)於2022年3月啟動了加息週期,以應付通脹。 在14個月內,Fed進行了11次加息,將利率從接近零提高至5-5.25%。 初期加息幅度較小,隨後加大力度,2022年中期曾連續四次加息0.75%。 2023年初轉為小幅加息,並自2023年9月起暫停加息,維持利率在5-5.25% 美股科技股从2022年1月到9月调整30%。 根据美联储的最新会议记录,2025年将不再降息,基准利率维持在4.25%-4.5%之间。尽管如此,关于美联储是否会降息的争论仍在继续,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降息周期可能会持续至2026年 2, 对比当时科技公司:2000年3月10日,科技股价走上顶峰,也是当年纳斯达克的历史最高峰。一家对冲基金在美国《巴伦周刊》中发表了一篇Burning Up的文章,它调研了207家互联网公司,预估51家网络公司现金流面临枯竭,以当时的烧钱速度计算,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撑不过12个月,亚马逊也不例外,而几乎同时,股市开始在毫无征兆中滑落,这或许也说明当时烧钱速度已经远远超过用户增长的速度和收入的增长。 主导全球AI计算芯片市场的英伟达,从2020年初的59美元,涨到如今的1200美元(中间有一次拆股,这算为未拆股前的价)。涨幅为20倍。 对比互联网泡沫期间的龙头——思科,从1995年初到2000年3月,涨了整整41倍。 当时泡沫破裂看起来是联储加息,25%互联网公司现金流枯竭。 目前好的方面联储降息周期,或是维持不变,叠加川普减税,不好方面川普关税,遣返移民,联邦政府裁员,这些可能推高通胀。 上面的分析,楼主看看有啥补充,或是没考虑到的,目前看近期泡沫没有破裂的条件,或者说没有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
现在美国AI泡沫,其实只是大语言模型的泡沫,不是整个AI的泡沫。
我知道很多科技浪漫主义者,用25年前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不久,就有了桌面互联网业务的规模商业化落地,以及2010年后的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在幻想 AI的未来预期。
但是:
1,25年前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原因:宽带运营商的商业前景破裂,连带拖垮了赊账卖货的 通信设备商和IT设备公司;先是拖垮Lucent、北电、motorola、alcatel、bay networks、DEC/Compaq,等等等,另外,SUN缓了几年,也在2009年贱卖。cisco、juniper、F5,也是一直没有当年的牛逼了。 当然,捡漏的也有,例如oracle 和 microsoft,现金流比较好,当时抄底买了不少企业,保持了后来20年不垮,但也没啥高速爆发。 SUN在互联网泡沫时代,靠自己的solaris 和 java2E 平台部署互联网服务端的方便 (像极了CUDA的现状),有段时间是全球股票市值 top5之一,但也是最后跌落最惨的之一。
2,以后大语言模型,会因为价廉物美,而普及到各行各业,可能么?有大规模的商业价值么? 我认为不会有 桌面互联网 和 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幅度。也没有那么大规模的商业价值。
3,虽然 deepseek的训练成本下降几十倍,可以普及更多的大模型训练需求,让更多人,尝试更多专业方向的大模型方式的人工智能应用机会验证;但,我依然,不看好,任何一个大模型的所有商业价值。 我认为,人工智能这个大行业的唯一有海量规模商业价值的方向,只有一个:各种产业的机器人;亦即,从军工,到精密制造,到智能驾驶,到医疗检查和手术,到日常照顾,等等等,等等等。 而大语言模型,只能是结合 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客服,和文字助理创意助理,以及教育助理,这样的应用。
4,宏观经济环境:25年前,只是科技业泡沫,其他行业还是比较健康的,还是持续上升的,而且彼时中国加入WTO,是全球化高歌猛进的时代。大量传统企业和业务的数字化改造与创新,保障了桌面互联网 和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企业职业的生存,以及累积到后来的爆发。 今天,整个社会,几乎所有行业都在衰退。
5,也不要谈,“196x-197x年代,美国也乱,但也走过来” 这句话,彼时的美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有海量的工业中产阶级,底特律的房价堪比波士顿,远比硅谷高! 今天呢,这样的中间稳定阶层,is gone with the wind.
6,中国在各方面产业升级,对于美国高附加值行业的替代和剿杀。
楼主确实分析挺好的,多谢分享。不知道谁把这个话题放在%这里了 看否分析一下25年前互联网泡沫和现如今,经济层面有和异同?
因为前几年利率低,当前美国各行各业的财务杠杆特别高,远胜于25年前,所以爆仓时,会很惨。
经济层面的,在主贴里已经说了。
是, 是一个标志事件之一。
是厚积薄发后,的一个体现。
在技术创新的程度上,不如中国的六代机和高超音速导弹,但这个deepseek,出了圈,让全世界形成了,新的 中国技术品牌印记心智认知:“优质先进且价格合理可负担的解决方案”
如此,印度和欧洲和俄罗斯,以及其他任何国家,都会自然地认为:可采用中国技术方案,解构美国当前拥有的全球高科技统治与收割霸权。
这不就是,解构“全球美元霸权”的路径么?
当然,肯定还要出现几个其他的标志性事件,不能只是一两件。
===========================================
一群所谓智库,估计的deepseek开发成本,严重过高了。
幻方量化的基金管理规模,才400亿人民币,都是私募来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只是 收管理费和盈利分成,哪有那么多闲钱,来开发deepseek 这样的side project。
还有,就是deepseek的显卡数量,国内业界的说法,只有2000块,其中800块是高端的N卡,其他1200块,都是几年前的消费级显卡,三种型号,算力很低的。
我估计,deepseek,这一两年的全部开发成本,总共加起来,不会超过3000万美元,顶天4000万美元。
当前,小红书上,超过4000多万美国用户注册,当前日活跃超过1100万;虽然,最近几天发言渐少,但每天依然在线1100万,更多是潜水浏览。 除中国美国之外,还有80多国的2000多万用户注册,超过600万的日活跃。
而,DeepSeek,除中国以外,过去15天,至少全球166国的至少4亿人下载,其中至少3亿日活(以后可能是周活,没有日活这么热烈)。 (将来印度和欧洲和俄罗斯,用deepseek搭建训练自己国家地区的专属大模型平台,那么可以让全球DeepSeek平台用户超过15亿甚至20亿。这些单独的训练,依然不可能完全脱离DeepSeek的持续升级 和MIT开源协议的开放,不可能 完全地离开这个生态体系。)
因此,deepseek的出圈爆炸影响力,在短期,显得更壮观。
不过,小红书,是润物细无声的另外一个角度和途径,是关于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的。
中国品牌的一切东西,无论货物硬产品,管理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金融货币,还是时尚潮流奢侈品+文化电影歌曲这类软产品,都会快速爆发!
全世界的闻风投奔望风而降,不会太久,不会超过 6年或者10年之内。
============================================================================
关于chatgpt的活跃度 数据:
2024/10/30 OpenAI 约 75% 收入来自消费者订阅,ChatGPT 周活跃用户数达 2.5 亿 报道称,OpenAI 成功将 5% 至 6% 的免费用户转化为了付费会员。目前,ChatGPT 每周活跃用户数量已达 2.5 亿。
------------------
2025年02月01日新闻 根据 The Information 今日的报道,OpenAI 最近对部分股东表示,尽管面临来自谷歌、Anthropic 和 Meta 等竞争对手旗下聊天机器人的竞争,ChatGPT 的付费订阅者仍较一年前的 580 万增加了近两倍,2024 年订阅用户数达到 1550 万。
另外,在2023年12月公布,ChatGPT 免费用户 1.8亿。
----------------------------- 分析: 2023年12月公布,ChatGPT 免费注册用户 就有1.8亿,那么,一年后,2024年底,肯定至少到3.6亿的注册量了。
显然,其他meta、Anthropic 和google的免费用户,应该和 ChatGPT 免费用户,相对高度重合。
所以,估计,2024年底,全世界,各公司旗下,类chatgpt产品的免费用户,除中国以外的有4亿。(chatgpt屏蔽了中国用户)
这些用户,都会注册deepseek的,甚至,还有之前不用任何gpt的新群体,这次加入使用。
好吧,网上查了一下 , 1,联储政策上:1999年6月30日~2000年5月16日,美联储开启第9轮加息周期,联邦基金利率累计上调6次、175个基点至6.5%,贴现利率累计上调5次、150个基点至6%
目前美國聯邦儲備局(Fed)於2022年3月啟動了加息週期,以應付通脹。 在14個月內,Fed進行了11次加息,將利率從接近零提高至5-5.25%。 初期加息幅度較小,隨後加大力度,2022年中期曾連續四次加息0.75%。 2023年初轉為小幅加息,並自2023年9月起暫停加息,維持利率在5-5.25% 美股科技股从2022年1月到9月调整30%。 根据美联储的最新会议记录,2025年将不再降息,基准利率维持在4.25%-4.5%之间。尽管如此,关于美联储是否会降息的争论仍在继续,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降息周期可能会持续至2026年
2, 对比当时科技公司:2000年3月10日,科技股价走上顶峰,也是当年纳斯达克的历史最高峰。一家对冲基金在美国《巴伦周刊》中发表了一篇Burning Up的文章,它调研了207家互联网公司,预估51家网络公司现金流面临枯竭,以当时的烧钱速度计算,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撑不过12个月,亚马逊也不例外,而几乎同时,股市开始在毫无征兆中滑落,这或许也说明当时烧钱速度已经远远超过用户增长的速度和收入的增长。
主导全球AI计算芯片市场的英伟达,从2020年初的59美元,涨到如今的1200美元(中间有一次拆股,这算为未拆股前的价)。涨幅为20倍。 对比互联网泡沫期间的龙头——思科,从1995年初到2000年3月,涨了整整41倍。
当时泡沫破裂看起来是联储加息,25%互联网公司现金流枯竭。 目前好的方面联储降息周期,或是维持不变,叠加川普减税,不好方面川普关税,遣返移民,联邦政府裁员,这些可能推高通胀。 上面的分析,楼主看看有啥补充,或是没考虑到的,目前看近期泡沫没有破裂的条件,或者说没有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
我提到的“前几年”,依据上下文和我之前的所有发帖,应该能知道,说的是,加息之前的情况。
=====================
推荐看看我的几个重要预测贴,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3023087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3060870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981611
我在两年多前,就能准确预计到,川普胜选,和美联储加息降息的时间段和精确数值,你觉得,我还有什么不掌握不了解的呢?
你可以在本论坛 和 新买买提,用C999 和 B777,搜这两个ID的几百个主贴和无数个跟帖,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