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苏轼一首很美的雪词,雪似故人人似雪,我想你的时候你也在想我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5年1月13日 0点14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i
iijl
19 天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乌台诗案”可以算是他仕途第一次低谷。 在此之前,他是文坛官场的“风流帅”,加上自己豪爽直率的性格,也结交了很多的朋友。 在此之后,意气风发的他沦为阶下囚,侥幸捡回一条命后,却被贬到偏远地黄州。 仕途的重创、生活的困窘,让苏轼尝尽了人间冷暖,一度心灰意冷。 初到黄州写下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等句子,很好的体现出了他内心惊恐、孤寂,孤独和无助。
有些时候心里藏着事,找个人倾诉或许心情就好了。可刚到黄州的那段日子,没人能安慰,他也不想找人倾诉。 要知道“乌台诗案”并不是针对苏轼一个人,新党只不过是以他为切入口,想狠狠的打击保守派。 那段时间朝廷内有不少人为了自身利益,不顾情谊跳出来指责苏轼,最后牵连出了一大批人,很多和苏轼私交甚好的人都受到了打击贬谪,这使得苏轼不像之前那般爱交往。 有一段时间他住在一个寺庙里,内心战战兢兢的他白天躲在里面,傍晚天黑了再慢慢走出来,到江边上散散步,几乎半年时间不敢随便和别人接触,就怕祸从口出,又来一场“诗案”。
患难见真情,苏轼虽然遭此大难,可仍然有不少人不怕自身危险,坚持和他交往。 当时在鄂州担任知州的朱寿昌,知道苏轼的困难后,及时伸出援手,不仅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更是经常写信写诗词给他带来精神上的安慰,两人逐渐成为了好友,交往也越来越密切。
苏轼有不少诗词是写给朱寿昌的,比如经典的《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还比如今天这首雪词:
《江神子·大雪》
公旧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撚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这首词是苏轼在一年岁末见大雪纷飞,思念友人写下的,用来遥寄情思,也慰藉自己孤独的心灵。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昨天黄昏时分,还下着细密如丝的雨,一夜过去,早上拉开帘子,积雪厚得几乎与屋檐平齐。
“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江面开阔,天空低沉压抑,平日里熟悉的酒旗幌子都隐匿在这白雪之中,难以找寻。 本来看见下这么大雪,很多人或许看到的第一眼就会感到惊喜,可苏轼的境遇,却让他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雪并没这般心情。 这壮阔冬日雪景在苏轼眼中,是如此空旷、清冷,也暗示着他在黄州远离朝堂、前途迷茫的情感。
“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撚衰髯”,在这冰天雪地的寒日里,手脚冻僵的他独自端坐,想要吟诗抒怀,却无人在旁相伴。他只能揉揉因病而模糊的双眼,捻着稀疏的胡须。
这一连串动作将他此时的孤独、凄凉刻画得入木三分。 正是因为如此,他想起了远方的好友,这里他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描写。 我想他我不说,却想象他看到大雪也在想我,这叫做对写,很多诗词中都用到过这种写作手法。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 热情好客的朱康叔使君此时也在邀人相聚赏雪,席上推杯换盏。 水晶盐,一种珍贵的佐料,因为古代调料少,便常蘸它食用,之前我在“吴盐胜雪”中也解释过。这里既是指桌子上的盐,也是指眼前的大雪。 这珍贵美味的食物,与谁同品,这壮丽的雪景,与谁共赏呢?当然是要和好友苏轼一起了。
“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他手持梅花,面朝东方,陷入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宋代鄂州也就是现在的武汉,而黄州在鄂州东边,所以要东望。黄州离江州不远,陶渊明便是江州人。 又是梅花,又是陶潜,这里用来比作苏轼还是很恰当的,梅花象征高洁坚韧,而此时他就和陶渊明那般,过着躬耕自足的日子。 “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可就是这么一个纯净美好,在复杂尘世独具风姿,胸怀如冰雪一样纯粹的人,却总会遭人误解、排挤。 “虽可爱,有人嫌”,这是苏轼对内心压抑感和牢骚感的自嘲,饱含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深沉感慨。
整个下阕都是苏轼自己想象友人怎么样,明明是他自己思念远方的好友,却偏偏这种语气来陈述,这其实也表明了他们二人之间那心照不宣,志同道合的深厚友谊。 友情有好多种,我想你的时候你也在想我,彼此心有灵犀,无需多言便能理解你的喜怒哀乐,就是真正的知己。 苏轼和朱康叔便是如此。
来源:长风文史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有些时候心里藏着事,找个人倾诉或许心情就好了。可刚到黄州的那段日子,没人能安慰,他也不想找人倾诉。 要知道“乌台诗案”并不是针对苏轼一个人,新党只不过是以他为切入口,想狠狠的打击保守派。 那段时间朝廷内有不少人为了自身利益,不顾情谊跳出来指责苏轼,最后牵连出了一大批人,很多和苏轼私交甚好的人都受到了打击贬谪,这使得苏轼不像之前那般爱交往。 有一段时间他住在一个寺庙里,内心战战兢兢的他白天躲在里面,傍晚天黑了再慢慢走出来,到江边上散散步,几乎半年时间不敢随便和别人接触,就怕祸从口出,又来一场“诗案”。
患难见真情,苏轼虽然遭此大难,可仍然有不少人不怕自身危险,坚持和他交往。 当时在鄂州担任知州的朱寿昌,知道苏轼的困难后,及时伸出援手,不仅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更是经常写信写诗词给他带来精神上的安慰,两人逐渐成为了好友,交往也越来越密切。
苏轼有不少诗词是写给朱寿昌的,比如经典的《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还比如今天这首雪词:
《江神子·大雪》 公旧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撚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这首词是苏轼在一年岁末见大雪纷飞,思念友人写下的,用来遥寄情思,也慰藉自己孤独的心灵。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昨天黄昏时分,还下着细密如丝的雨,一夜过去,早上拉开帘子,积雪厚得几乎与屋檐平齐。
“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江面开阔,天空低沉压抑,平日里熟悉的酒旗幌子都隐匿在这白雪之中,难以找寻。 本来看见下这么大雪,很多人或许看到的第一眼就会感到惊喜,可苏轼的境遇,却让他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雪并没这般心情。 这壮阔冬日雪景在苏轼眼中,是如此空旷、清冷,也暗示着他在黄州远离朝堂、前途迷茫的情感。
“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撚衰髯”,在这冰天雪地的寒日里,手脚冻僵的他独自端坐,想要吟诗抒怀,却无人在旁相伴。他只能揉揉因病而模糊的双眼,捻着稀疏的胡须。
这一连串动作将他此时的孤独、凄凉刻画得入木三分。 正是因为如此,他想起了远方的好友,这里他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描写。 我想他我不说,却想象他看到大雪也在想我,这叫做对写,很多诗词中都用到过这种写作手法。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 热情好客的朱康叔使君此时也在邀人相聚赏雪,席上推杯换盏。 水晶盐,一种珍贵的佐料,因为古代调料少,便常蘸它食用,之前我在“吴盐胜雪”中也解释过。这里既是指桌子上的盐,也是指眼前的大雪。 这珍贵美味的食物,与谁同品,这壮丽的雪景,与谁共赏呢?当然是要和好友苏轼一起了。
“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他手持梅花,面朝东方,陷入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宋代鄂州也就是现在的武汉,而黄州在鄂州东边,所以要东望。黄州离江州不远,陶渊明便是江州人。 又是梅花,又是陶潜,这里用来比作苏轼还是很恰当的,梅花象征高洁坚韧,而此时他就和陶渊明那般,过着躬耕自足的日子。 “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可就是这么一个纯净美好,在复杂尘世独具风姿,胸怀如冰雪一样纯粹的人,却总会遭人误解、排挤。 “虽可爱,有人嫌”,这是苏轼对内心压抑感和牢骚感的自嘲,饱含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深沉感慨。
整个下阕都是苏轼自己想象友人怎么样,明明是他自己思念远方的好友,却偏偏这种语气来陈述,这其实也表明了他们二人之间那心照不宣,志同道合的深厚友谊。 友情有好多种,我想你的时候你也在想我,彼此心有灵犀,无需多言便能理解你的喜怒哀乐,就是真正的知己。 苏轼和朱康叔便是如此。
来源:长风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