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三十七道品讲述-38: 喜觉支 - 证严法师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4年12月30日 16点12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静
静心思惟3
10 天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七觉支之三:喜觉支
人心有时候会失去正念,连佛陀在世时,一些刚出家的比丘都会心念不能坚固,意志动摇,何况距离佛陀将近三千年后的今日!人的心念是否永远可靠呢?世间万法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我们自己的心念更是时常变动,所以大家必须非常谨慎。我们学法、择法、努力精进,若能得到正法,适合自己的根机又配合时机,两者互相契合,就能得到法喜。 “
喜即欢喜,谓心契悟真法,得欢喜时,善能觉了。此喜不从颠倒法生,住真法喜,故名喜觉分;又名善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 “喜即欢喜,谓心契悟真法,得欢喜时,善能觉了。”──我们有心求法、学法,有时候会生烦恼心,在未知佛法、未求佛法之前,虽然在迷茫中醉生梦死地过日子,反而不觉得有烦恼。因为这是烦恼中的烦恼,所以不觉烦恼,是凡夫中的凡夫,故不知凡夫的愚痴;若能认清这些都是愚痴的行为,就会觉醒并寻找觉悟的真理。 在追寻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宗教教育让我们选择,千头万绪,到底什么样的法才是正确无误的真理?在不得明辨之时,当然就会有烦恼。我们若能静心观照,在烦恼中得到真理,则能去除烦恼,法喜充满,得到解脱。
何谓真理?理与事能配合,事理相融,才是真正的道理。
有理缺道,那也行不通,学佛者像个迷路的人,
若能真正找到正路,就会觉得有信心,不会再仓惶失措、忧虑恐惧。如果我们站在起点,迈开大步向前行,心情会更加安定平稳,因为我们所走的方向正确,不会再迷失,而且内心会产生一种永无歇止,不断精进的意念,此路途上的风光更能令人感到一份踏实的欢喜。
“心契悟真法”。所谓的真法,是有理有道的。世间有许多虚无的法理,听起来非常深奥,令人难以了解;难解就难行,难行难解就是虚渺,所以有理也行不通,这不是真正的妙理,只是在文字上撰写记载的文学。
有些人无法真正了解何谓“佛道”,所以对佛教产生两种误解──一种是形象的曲解
:有些道场常常举行法会,配合时节而有各种礼佛、拜经、拜斗、点灯……等仪式,一般人不知其所以然,就
将佛法与社会民间信仰混为一谈,把佛法曲解为迷信。这就是因为一些道场形象,而引起人们对它的误解。
另一种是学术上的曲解
:
一些有智识的人,将佛教经典文籍做一番研究,愈深入探讨,就愈觉佛法的深奥;就愈认为这不是人的能力所能办到的事,所以就对佛教敬而远之,觉得佛教的道理太高深,而佛陀的人格已经脱离了人间现实的生活。
虽然佛陀的教理很好,他们还是认为这不是人所能做到的,因此敬而远之。 有心求法的人,大致有此两种类型的心态,想选择佛教为终身的志业,却犹疑不决、徘徊不前。若是误解佛教只是为生活而举办法会,他就会却步了;或是想全心研究佛法,又觉得佛教的法理深奥高远,敬而远之,这样是不是很烦恼呢?
佛教是人生最平实的教育。
有一天,一位委员带她先生来,我问他:“太太最近来医院当义工,是否给家里带来许多不便?”他回答:“家里固然需要太太,但是社会更需要她,在家里她照顾我一人和几个子女的生活,在外面却可服务许多需要帮助的人,非常值得啊!”我称赞他真是功德无量,他答:“师父,这要感谢您让我看得开,过去太太信佛我很反对,而且不只是反对,我觉得佛教根本是迷信,我反对她如此迷信使全家阴霾重重,夫妻、母子之间,似有一种无形的隔阂存在。” 我问他现在的情形如何?他说:“完全不一样了,拨云见日,只要是来‘慈济’,我和子女们都举双手赞成,我更觉得太太能为人群献出爱心,实在是很光荣!因为太太受了‘慈济’的教育,她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在离开家的前几天,必定会把家事处理得有条有理;从慈济回来后,她就会一五一十地告诉我,师父开示什么,说了什么……,使我们家充满著‘慈济’精神与宗教气氛。” 我心怀感激地说:“真难为你了,能够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如此支持我,‘慈济’有今天的成就,除了要感谢委员的努力之外,我更感谢委员们的先生,因为,我固然很需要委员的帮忙与支持,但我更顾虑到她家里的人是否肯谅解、肯鼓励、肯合作。”他说:“应该是我们要感谢师父。师父倡导正信的佛教,提升佛教的教理,使人们对佛教的看法完全改变,使全家人的信仰一致,所以,应该是我们感谢师父。” 我说:“我只是复古──回复到佛世时代的佛教而已。今日的‘慈济精神’,完全是佛陀在世时的教育内涵,
佛陀在人间教导众生,是日常生活上人性的教育,他教育弟子如何做人、如何接物处事,他教人接物的方法是减轻物欲,待人的原则是看开人我之间的是非,这就是心灵的修养。佛陀带著弟子四处说法,配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生活形态来教导众生。
” “而
今日的‘慈济’也是以现在社会的背景、形态及需要,来启发人心,使人人看开物质的享受,启开良知、发挥人性爱的光明,这就是‘慈济’以佛教精神从事社会工作的功能
。所以,我只是复古,回复佛世时的生活与教育,阐扬原始的佛教精神而已。”
拜登總統致函賀慈濟基金会美國35周年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佛教是人生最平实的教育。有一天,一位委员带她先生来,我问他:“太太最近来医院当义工,是否给家里带来许多不便?”他回答:“家里固然需要太太,但是社会更需要她,在家里她照顾我一人和几个子女的生活,在外面却可服务许多需要帮助的人,非常值得啊!”我称赞他真是功德无量,他答:“师父,这要感谢您让我看得开,过去太太信佛我很反对,而且不只是反对,我觉得佛教根本是迷信,我反对她如此迷信使全家阴霾重重,夫妻、母子之间,似有一种无形的隔阂存在。” 我问他现在的情形如何?他说:“完全不一样了,拨云见日,只要是来‘慈济’,我和子女们都举双手赞成,我更觉得太太能为人群献出爱心,实在是很光荣!因为太太受了‘慈济’的教育,她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在离开家的前几天,必定会把家事处理得有条有理;从慈济回来后,她就会一五一十地告诉我,师父开示什么,说了什么……,使我们家充满著‘慈济’精神与宗教气氛。” 我心怀感激地说:“真难为你了,能够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如此支持我,‘慈济’有今天的成就,除了要感谢委员的努力之外,我更感谢委员们的先生,因为,我固然很需要委员的帮忙与支持,但我更顾虑到她家里的人是否肯谅解、肯鼓励、肯合作。”他说:“应该是我们要感谢师父。师父倡导正信的佛教,提升佛教的教理,使人们对佛教的看法完全改变,使全家人的信仰一致,所以,应该是我们感谢师父。” 我说:“我只是复古──回复到佛世时代的佛教而已。今日的‘慈济精神’,完全是佛陀在世时的教育内涵,佛陀在人间教导众生,是日常生活上人性的教育,他教育弟子如何做人、如何接物处事,他教人接物的方法是减轻物欲,待人的原则是看开人我之间的是非,这就是心灵的修养。佛陀带著弟子四处说法,配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生活形态来教导众生。” “而今日的‘慈济’也是以现在社会的背景、形态及需要,来启发人心,使人人看开物质的享受,启开良知、发挥人性爱的光明,这就是‘慈济’以佛教精神从事社会工作的功能。所以,我只是复古,回复佛世时的生活与教育,阐扬原始的佛教精神而已。”
拜登總統致函賀慈濟基金会美國3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