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去了大城市的亲戚们,没人想回来我们山区小城。 反而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大城市完全没有小城市的惬意和温情。不知道以后能不能退休后回国养老呢? mingfm 发表于 2024-12-21 12:37
怀念2019 发表于 2024-12-21 12:48 你回国去西藏,甘肃,新疆的话,你和藏民,回民和维吾尔人也聊了不起来。
shaohuacrystal 发表于 2024-12-21 12:34 好温情,是不是和楼主妹妹家乡是小城有关系?国内大城市陌生人之间比较疏离。我觉得中国人在美国被疏远和我们的种族有关系,很多人愿意和自己同种族的聊天,没有同种族的才和别的种族的说话。白人移民融入美国社区比我们容易些。
mingfm 发表于 2024-12-21 12:37 那些去了大城市的亲戚们,没人想回来我们山区小城。 反而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大城市完全没有小城市的惬意和温情。不知道以后能不能退休后回国养老呢?
mingfm 发表于 2024-12-21 12:29 好几年没回国了,几乎淡忘了国内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姥姥已经九十岁了,没啥退休金的那种,没想到她给我家娃包了五千块的红包,非要我留下。这五千对我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对于小镇上的姥姥来说有多么不易。姥姥告诉我,这不是管我姨我舅要的,是自己攒的,说什么都得留着…… 正听她说着,我不得不背过头去,因为不争气的眼泪要掉下来。 这次回国完成了娃想爬泰山的愿望。刚到红门时,就有两个人就跟我们攀谈起来。边走边聊,他们说一起爬山吧,聊着天不累。后来见他们有点慢,我们就先走了。一路上不断有人会过来跟娃聊几句,鼓励他,称赞他,娃就越爬越有劲。中天门时遇上一位看来六十岁的人,独自爬山,步履轻盈。他一边爬,一边跟我娃说几句,还动不动用他的手机给我娃拍几张照片,指导娃怎么摆pose。没想到这人已经73了,来自黑龙江,平时常爬个山。返回时坐缆车,对面的一对年轻人也一直跟我们聊天,说起养娃不易,现在小学教材多费妈。下山巴士上的年轻女士一直给我说她爬了两天才爬上泰山的故事,娃在旁边偷笑。一路上好像完全没有陌生感,想想在美国虽然陌生人也会相视一笑,却很少有这样的交谈深度。 不只是这些,在高铁上,小饭店里,网约车上,好像到处都经历了这样的倾诉和温情。有对生活和未来的无奈,有对人关爱和无私的帮助。也许因为长了相似的中国面孔,我们从内心就有了一种默契? 这次回老家,虽然是十八线山区城市,看到新鲜的蔬菜、朴实的脸庞、低廉的物价、方便的交通和处处可见的温情,我在想,如果没有战争,能够回去养老也很不错啊,没事随时还可以爬个山呢。
mingfm 发表于 2024-12-21 13:00 的确可能有关系,我老家那边的人挺朴实的。 我老妈去买菜,白菜九分钱一斤,买了一颗,没有零钱找,才两毛钱就说算了。谁知人家还专门放上一把豆角。农民太不易了,还这么实在。 我家旁边的小饭店的饭菜吃起来肠胃很舒服,不会是预制菜或有很多添加物,还挺赞的。
baihuazs 发表于 2024-12-21 13:16 什么战争?海峡两岸的?
mingfm 发表于 2024-12-21 13:44 有可能海峡战争,也可能世界大战
别人给你家娃拍照?这么没有边界感的事情居然还有人喜欢? 我在美国一个中餐馆吃饭的时候有个华人服务员夸我家娃可爱要给拍照,我立马黑脸拒绝。 LEAUPARKENZO 发表于 2024-12-21 13:18
liulaolao 发表于 2024-12-21 13:56 你说的这些温情,让我感动, 这些生活中的点点,不是偶然,而是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几千年中国文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下,在日常生活中的不经然体现。 经过了几千年,数不清战争与动乱,异族统治,文化(佛教)入侵,文革,重商,我们的文化和传统始终在。我们的文化,始终在引导我们,给我们以方向,让我们不致迷路;给我们光明,让我们不敢堕落,我们维系生活和社会的 不是靠严刑峻法,这个中国古代法家有,现代的西方国家也在推崇。中国现在也指望靠法律维系社会,这个注定走不通,走不远。一个社会法律越细,越繁琐,越表明这个社会会越走向终点。理由很简单,法律是从外来压制规范人的行为,不谈说法律的成本和公平,这样的结果会逐步让人丧失“羞欺心”,这是最可怕的。 我们不靠宗教(我对宗教有偏见,我觉得其技量无法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或利诱或恐吓:信我者上天堂,不信者下地狱之类) 我们的文化,永远相信“人”, 依靠“人”,我们“讲道理”, “讲情理”,所谓“有理走遍天下” ,所以,在中国说人不讲理或许比说你违法还更让人生气。 我们相信情感是相通的,我们相信人性本善,人犯错了,不是原罪,是“过”与“不足”,走偏了。我们的文化着力于“和乐”来教化民众,我很偏见的认为,只有中国文化才能产生王维,陶渊明,白居易,苏东坡,只有中国文化才能培育出来的“和乐”,襟怀坦白。 总之,我觉得,我们的文化,靠“和乐”,靠“情理”,这是一个理想社会的理想生活,虽然我们距离这样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Gugamama 发表于 2024-12-21 13:05回复 1楼 mingfm 的帖子 是的,这都来自语言和文化的认同。对方一句哩语、一个表情你就能秒懂。年纪越大,越能体会这种乡情的珍贵。 年轻时,我努力与各国人民打成一片,也交了两个相交十几二十年、到现在都"无话不谈"的西人朋友,但我之所以敢于和她们无话不谈、坦露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正是因为我知道她们不可能在华人圈子里泄露我的隐私,不会对我造成任成伤害,所以我才口无遮拦。她们对我大概也一样吧。但是,酒肉朋友、热烈的谈话、哈哈大笑,只能在华人圈中找到,而这样的无障碍的交往,即使不深厚,也是我非常需要的。 若有来生,我大概不会再选择背井离乡的生活了。
zoelee 发表于 2024-12-21 19:24 我们回国也带着娃,不过根本没人停下来跟你说话,或者给娃拍照。楼主孩子是非常小,还是混血?一定有什么一眼看去就与众不同的地方
mbjing0517 发表于 2024-12-21 17:11回国确实很有温情 亲情 年轻时觉得不在意不重要的 年纪越大越感觉明显 乡音听来特别特别亲切 聊起天特别舒服
你看起来是不是像老外?你老公你娃看起像老外? dpgx 发表于 2024-12-21 17:20
funnyorno 发表于 2024-12-21 13:05 确实温情。不过说个不好听的,你如果真回去了可能会有其他的烦恼特别是如果回家乡一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你这个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的美好。比较客观的看法可能是国外和国内各有各的好处,国内也分家乡和其他地方的选择与权衡就看你要啥了。
姥姥已经九十岁了,没啥退休金的那种,没想到她给我家娃包了五千块的红包,非要我留下。这五千对我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对于小镇上的姥姥来说有多么不易。姥姥告诉我,这不是管我姨我舅要的,是自己攒的,说什么都得留着…… 正听她说着,我不得不背过头去,因为不争气的眼泪要掉下来。
这次回国完成了娃想爬泰山的愿望。刚到红门时,就有两个人就跟我们攀谈起来。边走边聊,他们说一起爬山吧,聊着天不累。后来见他们有点慢,我们就先走了。一路上不断有人会过来跟娃聊几句,鼓励他,称赞他,娃就越爬越有劲。中天门时遇上一位看来六十岁的人,独自爬山,步履轻盈。他一边爬,一边跟我娃说几句,还动不动用他的手机给我娃拍几张照片,指导娃怎么摆pose。没想到这人已经73了,来自黑龙江,平时常爬个山。返回时坐缆车,对面的一对年轻人也一直跟我们聊天,说起养娃不易,现在小学教材多费妈。下山巴士上的年轻女士一直给我说她爬了两天才爬上泰山的故事,娃在旁边偷笑。一路上好像完全没有陌生感,想想在美国虽然陌生人也会相视一笑,却很少有这样的交谈深度。
不只是这些,在高铁上,小饭店里,网约车上,好像到处都经历了这样的倾诉和温情。有对生活和未来的无奈,有对人关爱和无私的帮助。也许因为长了相似的中国面孔,我们从内心就有了一种默契?
这次回老家,虽然是十八线山区城市,看到新鲜的蔬菜、朴实的脸庞、低廉的物价、方便的交通和处处可见的温情,我在想,如果没有战争,能够回去养老也很不错啊,没事随时还可以爬个山呢。
没错儿,中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反。国内那边一聊起来,根本不把你当外人。美国这边则冷漠的不得了,同事之间一下了班老死不相往来,更别说陌生人了。
反而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大城市完全没有小城市的惬意和温情。不知道以后能不能退休后回国养老呢?
你的感觉是对的,大城市虽然交流医疗各方面便利。但是人与人的疏离感很强,而且物价房租各方面都比小县城贵。小县城还保留了国内80,到90年代的风格,包括交通和人与人之间聊天的感觉。有一种交通工具是20年前就淘汰了的,招手就可上,但是在大城市已经没有了,有的小县城还有。坐上这样的交通工具好像瞬间穿越到了那个年代。
在南疆旅游,去巴扎,问着他们的商品,就可以聊起来,年轻人汉语都还行,尽管生硬带口音,老年人,连比带划的,加上年轻人的翻译,也能聊个89不离10 在喀什,街边上的那种大锅炒饭,老板以前是国营纺织厂食堂的,给我们介绍了好多喀什的事情
为啥聊不起来, 是因为他们翻墙听说了他们自己被“强制劳动”了 , 还是从国际大媒体得知自己被“宗教迫害”“种族灭绝了”?
你要是非要站“文明世界”的视角, 那指定聊不起来
的确可能有关系,我老家那边的人挺朴实的。
我老妈去买菜,白菜九分钱一斤,买了一颗,没有零钱找,才两毛钱就说算了。谁知人家还专门放上一把豆角。农民太不易了,还这么实在。
我家旁边的小饭店的饭菜吃起来肠胃很舒服,不会是预制菜或有很多添加物,还挺赞的。
选居住地,大多数人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正确的。 所以好地方房价贵是有道理的。 大多数人,即便退休了不考虑工作地点了,为什么大多数人依然不会只为这温情回老家? 因为大城市的好处,这个是有硬性指标区别的,很客观的,影响到日常生活24/7的。
是的,这都来自语言和文化的认同。对方一句哩语、一个表情你就能秒懂。年纪越大,越能体会这种乡情的珍贵。
年轻时,我努力与各国人民打成一片,也交了两个相交十几二十年、到现在都"无话不谈"的西人朋友,但我之所以敢于和她们无话不谈、坦露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正是因为我知道她们不可能在华人圈子里泄露我的隐私,不会对我造成任成伤害,所以我才口无遮拦。她们对我大概也一样吧。但是,酒肉朋友、热烈的谈话、哈哈大笑,只能在华人圈中找到,而这样的无障碍的交往,即使不深厚,也是我非常需要的。
若有来生,我大概不会再选择背井离乡的生活了。
确实温情。不过说个不好听的,你如果真回去了可能会有其他的烦恼特别是如果回家乡一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你这个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的美好。比较客观的看法可能是国外和国内各有各的好处,国内也分家乡和其他地方的选择与权衡就看你要啥了。
LZ姥姥是难得见孩子一面,把钱一次都给了。
好美啊!我生长在大城市,从来没体会过。羡慕…
有可能海峡战争,也可能世界大战
如果是海峡战争,世界大战华人在国外只会更危险
这个要取决于环境和人吧
当时的情况就感觉顺理成章:一个朴实无华的老爷爷,给一起爬山的小搭档男孩拍个照,留个美好的泰山回忆,很自然温馨
你说的这些温情,让我感动,
这些生活中的点点,不是偶然,而是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几千年中国文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下,在日常生活中的不经然体现。 经过了几千年,数不清战争与动乱,异族统治,文化(佛教)入侵,文革,重商,我们的文化和传统始终在。我们的文化,始终在引导我们,给我们以方向,让我们不致迷路;给我们光明,让我们不敢堕落,我们维系生活和社会的
不是靠严刑峻法,这个中国古代法家有,现代的西方国家也在推崇。中国现在也指望靠法律维系社会,这个注定走不通,走不远。一个社会法律越细,越繁琐,越表明这个社会会越走向终点。理由很简单,法律是从外来压制规范人的行为,不谈说法律的成本和公平,这样的结果会逐步让人丧失“羞欺心”,这是最可怕的。
我们不靠宗教(我对宗教有偏见,我觉得其技量无法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或利诱或恐吓:信我者上天堂,不信者下地狱之类)
我们的文化,永远相信“人”, 依靠“人”,我们“讲道理”, “讲情理”,所谓“有理走遍天下” ,所以,在中国说人不讲理或许比说你违法还更让人生气。 我们相信情感是相通的,我们相信人性本善,人犯错了,不是原罪,是“过”与“不足”,走偏了。我们的文化着力于“和乐”来教化民众,我很偏见的认为,只有中国文化才能产生王维,陶渊明,白居易,苏东坡,只有中国文化才能培育出来的“和乐”,襟怀坦白。
总之,我觉得,我们的文化,靠“和乐”,靠“情理”,这是一个理想社会的理想生活,虽然我们距离这样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的真好
你讲的真好,手动赞一个
好像是耶,楼主的孩子年龄小吧,让拍。
以前年轻时崇洋还会想着融入,现在,哼,咋舒服咋来,本来就文化不同,融个头啊🤣
层主睿智,手动点赞
我的感受是,国内亲人之间花钱真大方,哈哈。
这些陌生人之间的温情有度,十多年前的美国也遇见过,不过至少近十年没见过了,可能十多年前的那些老人已经不在了,年轻人变老了被暴躁了变谨慎变“坏”了
没有啊,小学三年级,就是一般长相
也许因为地域的原因?
一样一样的同感
我自己带娃回去的,标准中国人长相哈
也许带着娃所以会更被别人关心?
回国旅游,还有探亲访友,跟lz一样,我们也感觉很好。但是如果真要回国,住上的个一年半载,感觉会很不一样的。
虽然在美国是比较简单,但总觉得就像在修仙一样,我还是喜欢做凡人的感觉。
一样一样的。服务人员态度超级友善。想起来美国那些服务人员的嘴脸,哎。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很多让座的。
我因为办一件小事去FB messenger找客服chat, 他硬要塞给我30天international pass,免费,因为听说我在游轮,担心data不够用。我说一天pass就够, $5, 他说保险点,还是给加上了,不但免了$50, 还把我前面已经买的2天pass也免了 (我完全没提)。这种温馨make your day事情还蛮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