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zh90 发表于 2024-12-15 12:37 我觉得楼里纠结楼主举的冻疮的例子的回复,都属于非高敏感体质人群。。lol。。。
公用马甲40 发表于 2024-12-13 17:29 我来自中国某贫困县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生来敏感,身体和心理都是,常过敏,悲观主义者,爱焦虑。 家里住的老公房,狭小逼仄,终日不见阳光,母亲控制狂。我一进家门就心情低落。 每年冬天大雪纷飞时,因为没有供暖,脸和手脚都生满冻疮,我自卑到终日围着围巾,不敢见人。 来年春暖花开时,冻疮处开始生长新肉,日夜发痒,刻骨难忘。 这么过了十几年,年年都是如此,一直被折磨。 大学毕业我申请了一些阳光州的学校,华盛顿州这种终日阴雨的是想也不敢想。 最后两个offer,某加州的大学和某佛罗里达的大学。 就这么来了加州,一直住到现在,付着阳光税,享受着四季阳光,公平公道。 读的专业毕业以后,工作轻松钱少,就一直这么混着了。 我共情力高,从青少年时期就爱做志愿者,现在也做,做完有一点点满足感。 找了一个能提供情绪价值的老公。他不记得各种生日纪念日,不会给我买礼物,不会说甜言蜜语,人到中年天天打游戏。 但是他好像天塌下来也无所谓,从来没有见过他为任何事熬夜或者焦虑,找工作简历随便写写,这就是所谓的松弛感? 买了个洒满阳光的小破房,稍微装修下自住。不敢搞投资房,没一点多余的精力。 生了娃,两边老人都请回,吃不住这么多的矛盾。娃嘛,就凑合下当猪养了。 多年来我一直在看心理咨询,英文和中文的都找,转移负能量,扔掉情绪垃圾。心理咨询师这口饭不容易吃。 就算我这么努力了,还是曾经经历过两次抑郁。 在抑郁的状态里,刷牙洗澡都不可能,需要消耗太多的能量。我老公说那时问我问题,都是已读乱答,不知所云。 现在回忆起来,每次从抑郁的状态里挣扎出来,其实都是靠一点微小的改变,比如给客服打了一个电话,读了一本书,订了一个旅游行程,是的,这些都需要很大的能量才能做到。 别人看我是个失败者,在高房价区挣着自杀线都不到的工资,住着小破房,上班做家务带娃,老公既不贴心也不上进。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过着现在这样的生活,已经是竭尽全力,且运气很好,全部选对的结果。 我娃遗传了我老公,属于啥都不在乎的大心脏人类,这是我对娃最大的祝福。 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快活一生。
luoyuwei 发表于 2024-12-13 17:51 除了父母给铺好路的,在这里的每一个凭自己有工作的第一代中国女性移民,没有谁是失败者。
azurepiggy~2代 发表于 2024-12-13 19:05 写老公那句是少打了个“不”(能提供情绪价值)吗?描述的老公好像是在反讽😂,不过可能他情绪稳定也是个优点吧。
公用马甲40 发表于 2024-12-13 19:33 没写错,就是标准的。。。but。。。重点在but后面那句。 大众意义上的情绪价值跟我想要的确实差别太大了。 前面那些谁都想拥有,但是我不配得感也很重,会觉得自己不配,算了算了。
tomjust 发表于 2024-12-13 20:13 容易敏感和抑郁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很在意他人的看法/眼光,这是主要的焦虑来源。 这极有可能是童年创伤没解决遗留下来的;还有周围喜欢PUA的大人故意把孩子培养成高敏感,容易产生内疚悔恨这些情绪,自我价值感低,这样的孩子更容易被大人拿捏。 开发自己内心的力量可解困境。
中年女文青 发表于 2024-12-13 20:39 单说冻疮,我们小时候所有的小伙伴都长,只是长得多和长得少的区别。手和脚冬天冻得都是木的,不记得有小伙伴为这个自卑的,可能这就是楼主说的自己高敏感吧。所以想想大咧咧没心没肺也挺好的。其实楼主的人生轨迹,如果换个乐观大咧咧的人想想估计觉得自己还挺幸运的,一步一步往好走。
公用马甲40 发表于 2024-12-13 20:41 太准了。我妈擅长PUA,我不配得感强,很在意别人看法,容易内耗。 但是你说的方法太难了,如果有那么容易,世界上就没有这么多抑郁的了。 打个比方,本来就是一个脆皮法师,要让人家练成力量战士。 童年的伤痕需要一生去治愈。 我所用的方法基本就是构筑一个小小的温暖的壳,像蜗牛一样躲在壳里。
MARCH13 发表于 2024-12-13 21:03 我也是国内贫困县出来的,冬天冻的长疮,都是常事,没有热水洗澡,一个月去一次澡堂子都算奢侈了,早上也没有热水洗脸,水管都上冻,要用热水浇开,然后冰水洗脸刷牙,大冬天衣服手洗的,每天走路单程40分钟上学;没人接送,下雨下雪全靠自己,家里没暖气,没热炕,两床冰凉的被子,头发长虱子,老爸用汽油浇到头上,然后虱子就没了。父母是很好的父母,但什么也不管,从来没看过考试成绩,从来没给买过参考资料复习资料,也从来没有给打扮过,新衣服心情好时买几件,裤子短的不行了,都没发现,凑合穿,房间又小又不通风,除了床,只能放一张小书桌,窗户都没有,没有穷过的,是不知道可以穷到什么地步的,但我觉得我们家算不错的了。 然而,这些并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的阴影,我也是高敏感,别人一点点不开心,一点点表情,我都可以看出来,我会因为读懂别人调整自己的情绪,说话方式,应对,但有底线,不喜欢太委屈自己,不值得。会陷入负面情绪,但是自己一个人读书,自己开解自己,不深陷里面 人生很短,没必要为过去焦虑,因为你改变不了过去,但未来肯定比过去好,无论怎么都比过去好,已经很值得让自己开心一点了
Martian皮皮 发表于 2024-12-13 19:39 这种高敏感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育环境造成的?
szwy 发表于 2024-12-13 21:27 楼主真不容易。家有敏感娃,无奈爹妈都是大条的人,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共情娃。楼主能介绍一下怎么找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吗?我打算给娃找一个了。但是网上有很多心理咨询不靠谱的事,我开始担心找到不好的反而把娃带偏了。
YTD1Smore 发表于 2024-12-14 01:09 HSP 不是心理疾病,但是最重要的是控制,怎么化解超敏获得的信息。下面一张图做到了,超敏就不是弱点,而是强项了,别人没说话你就看穿ta了,多好。
tomjust 发表于 2024-12-13 21:21 “允许,即是疗愈”。 允许自己如其所是,是爱自己;允许他人如其所是,是爱他人。 在以前咨讯不发达的年代,童年的伤痛的疗愈也许需要一生;现在根据心理学的统计,需要疗愈的时间,从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疗愈并努力(简单粗暴地从看therapist开始算)到变成正向思维,需要之前生命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如果30岁开始醒悟疗伤❤️🩹,40岁基本可以看开了。 我个人觉得看therapist 进展太慢,要花时间精力去筛选好的医生。后来发现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做能让自己平静的事情(瑜伽冥想阅读沉浸在大自然),疗愈就发生了。
楼主真不容易。家有敏感娃,无奈爹妈都是大条的人,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共情娃。楼主能介绍一下怎么找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吗?我打算给娃找一个了。但是网上有很多心理咨询不靠谱的事,我开始担心找到不好的反而把娃带偏了。 szwy 发表于 2024-12-13 21:27
我咋觉得天塌下来都不急的情绪稳定是非常好的情绪价值!换个急的对lz的高敏更是雪山加霜吧伦伦邓 发表于 2024-12-14 13:17
545f 发表于 2024-12-14 08:39 我也想说这个,北方大家小时候就没有人不长这个吧。经常就是很小出门玩, 也忘记抹油在手上,就会长一点点。
🔥 最新回帖
不一定是高敏感体质人群的反面,而是单纯地讲述一个事实。
高敏感人群就像带着一个放大镜🔍去放大自己不舒服的体验;冷漠麻木的人群就像带着一个缩小镜,过着机器人一样程序化的生活。
心理健康的人是不透过任何效应的镜子去直接体验到真实,it is what it is,接受生活本来的样子,既不放大也不缩小。不沉浸在个体的情绪和念头中,时刻提醒自己stick to the facts。
🛋️ 沙发板凳
越来越好 加油!
非常同意
big bless!
楼主大智慧
为什么不包括第一代男性移民
没写错,就是标准的。。。but。。。重点在but后面那句。 大众意义上的情绪价值跟我想要的确实差别太大了。 前面那些谁都想拥有,但是我不配得感也很重,会觉得自己不配,算了算了。
我觉得你想问题挺通透的。没必要一味追求什么大众意义。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太通透了比较苦自己。尽量傻开心,做个大俗人。
真不容易!
这极有可能是童年创伤没解决遗留下来的;还有周围喜欢PUA的大人故意把孩子培养成高敏感,容易产生内疚悔恨这些情绪,自我价值感低,这样的孩子更容易被大人拿捏。
开发自己内心的力量可解困境。
我的经验和意见是培养一些对自然和美学的趣味(譬如我读王维,陶渊明,苏,杜等人的诗词有用),趣味雅洁,会·带来心境平静,内心就有力量,从而对自己有办法,好像无可无不可,但这不同于所谓的“大心脏”,就是虽不执着但也不是麻木不仁(佛家的话破我执),这样,渐渐胸怀会打开,胸襟会宽大,好像没有什么可以真正妨碍我,如同打开一道缝,自己可以自由呼吸
我有过类似的经历,给了我最大力量是读“论语”,论语开篇以“乐”开头,通篇有60多处提到“乐”,讲的道理如同光透过玻璃·,令人感动,使人顿悟,教人明理, 给人力量。这个“乐”的力量,是明白事理的结果,好像可以“化”外在的侵扰。有点颜回陋巷不改其乐的意思。
渐渐以一种以悲悯的态度看待自己和别人,就是不存胜负心,对家人,对他人,对同事,不存这种胜负心,而深深地了解人是那样的受限,很多时候那么不自由,从而有悲悯之心,这个力量也是很刚健的
我也是高敏感的人,比较容易压力,容易内耗,不过很少压抑。有压抑的时候,有时候别人一句安慰的话就突然想过来了,过了自己的心里的坎,豁然开朗了。现在也学会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眼光。专注自己的需求。推荐一本书,叫做:th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
要说受过的苦和穷,估计你比不过我。我小的时候干农活,啥活都干过,我爸在外地,我哥姐都住校,我妈没力气,指望着我一个小孩子给她帮忙,大冬天冰天冻地凌晨4点被叫起来, 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的闭着干活,8,9岁的小女孩子像驴子一样推磨,我妈都觉得我可怜,也没办法, 我不干她就得干,她自己一个人干不来。稻地里插秧子,一直要看腿,过一会看看有没有水蛭吸上去,有的话就一巴掌打下来,继续插。
夏天玉米地里除草施肥,密不透风,太阳晒暴皮,眼睛被肥熏的睁不开,皮肤被玉米叶子锯的一道道的血痕,毛巾一拧,汗水哗哗流。 。。
吃过了苦,比较容易满足。更珍惜不用吃苦的日子吧。
——-这那里提供情绪价值了。是不是写错了。是不能提供情绪价值?
太准了。我妈擅长PUA,我不配得感强,很在意别人看法,容易内耗。 但是你说的方法太难了,如果有那么容易,世界上就没有这么多抑郁的了。 打个比方,本来就是一个脆皮法师,要让人家练成力量战士。 童年的伤痕需要一生去治愈。 我所用的方法基本就是构筑一个小小的温暖的壳,像蜗牛一样躲在壳里。
看到生冻疮那段真想抱抱你💕
家境一般的人大都如野草一般坚韧,敏感的人是少数。 青春期女孩逐渐开始爱美,然而每年几个月脸上长着大冻疮,简直都不敢看一眼暗恋的少年。
另外中医看来容易长冻疮和抑郁无力都是阳气不足,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中医。像楼主这种体质八成 气血亏虚 + 气滞血瘀,搞不好湿气也重,调理起来比较花时间,不过会有效果
“允许,即是疗愈”。
允许自己如其所是,是爱自己;允许他人如其所是,是爱他人。
在以前咨讯不发达的年代,童年的伤痛的疗愈也许需要一生;现在根据心理学的统计,需要疗愈的时间,从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疗愈并努力(简单粗暴地从看therapist开始算)到变成正向思维,需要之前生命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如果30岁开始醒悟疗伤❤️🩹,40岁基本可以看开了。
我个人觉得看therapist 进展太慢,要花时间精力去筛选好的医生。后来发现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做能让自己平静的事情(瑜伽冥想阅读沉浸在大自然),疗愈就发生了。
层主好励志,不知如今老家发展如何?贫困县脱帽没?能否发站内短信告知哪里?退休后想回国去有需要的地方支教。
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条件养成
谢谢热心的层主,我刚查了下,目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现在老家的生活还算可以,收入比较低,属于2025回家专项扶贫计划里的。贫困县还分国家级和省级,我们县一直都是国家级。 楼主感兴趣可以百度下,国家级贫困县名单,选择适合你生活习惯的地方。层主真的很善良和热心!太让人暖心了
正常人群, 湾曲焦虑人一把一把的, 彼此彼此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1TeI1xcEzHU
我都是用公司提供的program找心理咨询师,每年20次那种,这种可能不太适合你娃?你可以问周围人推荐,先带娃试下,有时候一次就感觉不合适,在换人。
楼主的语言功底很好。描述精准。 👍 我以前也是个常常内耗的偏敏感的人。好像年纪大了以后越来越钝了。
你是个好姑娘会有幸福未来的。
摸摸头。
狠狠地共情了,祝福姐妹,祝福一切自我挣扎没放弃的人们
我也想说这个,北方大家小时候就没有人不长这个吧。经常就是很小出门玩, 也忘记抹油在手上,就会长一点点。
我现在一遇到困难,就想什么可控制的,什么不可控制的。做能做的,做不到的就交给上帝吧。这么一想,也不纠结了。
祝福楼主。知足常乐
说的太好了
我家的情况类似。好的心理咨询师太难找。我们用的一直是学区提供的针对学生的咨询师,每周一次都是在学校。大学也有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现在学校对心理问题很重视,counselor 都有相关信息。效果嘛都比较一般,但还是有些疏导作用。 我们还是靠家长当听众,不能共情确实很让孩子frustrated,但每天听,听多了我的情商也高了不少,说不出合适的话来,就不说话,听着就是个很好的安慰。说错了也不要紧,交流就是反复念叨,最后总能互相理解。孩子去了大学,我这个天天说一堆话的习惯没改过来,就变成上华人发帖了,呵呵。
挺好的,不是每个人都要当战士,能给自己做一个温暖的壳,就很了不起了。
共情能力的培养有点像学语言,小时候学起来很容易,成年以后也能学,只不过没有小时候那么容易。
对于高敏感的娃,父母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不需要只依赖心理咨询师,因为咨询师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父母本身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很容易被忽悠。
“允许,即是疗愈”,多问孩子的感受/想法,多提问并多听,千万不要judge/评价,“你为什么会这么想?我就不会有这些感受,是你太敏感了”,这些是大忌。
允许孩子的任何想法和感受,你只需要去了解(了解是爱的基础),不需要去引导或纠正,当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全然包容的,自然会放弃高敏感的反应模式,因为已经不需要了。
推荐两本在微信读书app上能看到的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是讲如何包容地跟孩子互动 《轻推: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里面很多例子如何激发孩子的韧性
同觉得。换个敏感点的,可能更能提供楼主所想要的那种情绪价值,但实际上很难和高敏人士相处得来。
我个人的体会是:原生家庭是有它的问题,父母也都有他们的问题,毕竟没有原生家庭和父母是十全十美的,总有做得不够好可以让人抱怨的点。但,咱们已经长大成年了,身为成年人,咱们自己做了什么?成年人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要学会疗愈自己,让自己快乐幸福。
说到冻疮,我家在长江中下游没有暖气的地方,我很多朋友都有冻疮。我一个朋友是家里的娇养女儿,独生女,家庭条件比一般家庭好(她爸是校长),父母呵护着长大的,年年冻疮。冬天的时候看她手肿得跟包子一样,春天的时候好像是特别痒。直到去北方读大学,因为室内都有暖气,冻疮一下就好了,再没犯过。
我是北方人,我不长冻疮。学校有炉子烧的,虽然冷,但是一直穿着棉袄还行。家里烧煤球取暖,夜里我的房间也烧着炉子,我妈半夜总是来看炉子怕煤气把我弄死了。我爸妈的房间夜里就没有炉子,因为煤球是从一楼手动一颗颗 搬到楼上的数量有限。 出门是戴手套的,没人会寒冬腊月直接露出手吧。
我自己也觉得自己阈值比较低 人啊第一次觉得很痛苦 是被我以为是朋友的人设计 那时候十几岁吧 后来就习惯了
二十出头的时候还负过债 因为资金周转的问题 抑郁了小两个月直到问题解决 这件事里对我比较伤害的是我亲爹都不帮我
我真是个重感情的死脑残 几乎都是为情所困所伤
后来我想明白了 很多伤害 不在乎就不存在了
自己高兴舒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