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畅谈: AI,情感与“纯文本理论”

零落一身秋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最近在这个论坛里看到大家讨论了很多关于AI的话题: 与AI聊天啊,AI与围棋/ 诗歌,等等。
AI写的那些诗能不能算诗,算文学?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反对/ 否定的声音和观点是 :AI没有感情,没有人性,TA的“作品”怎么能叫诗和文学呢?
我们当然可以质疑/反对AI,但是有些反对的声音是站不住脚的,是可以商榷的。就比如这个: 文学与情感
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啊: 文学就一定需要真情实感吗?范仲淹他都没有去过岳阳楼,却写出了春和景明,虎啸猿啼的如同亲至的风景;作者写的好像那么有感情,会不会也有可能只是高超的技巧,文品和人品并不总是匹配的?作为读者,我们能接触到的就是这个文本,从文本去体会情感的力量。
文学有很复杂的动机,并不一定就是感情推动的。
有一种文学理论( 比如俄罗斯的形式主义,英美的新批评理论) 把文本看作是一个孤岛,一旦诞生,就成了一个完全独立的东西,既与作者无关,也与读者无关; 即使有关,也是文学之外的关系。这就是把文本本身抬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先不评论这种理论,我想AI是很赞同这个理论的。就是说只要有了文本,文学性/ 诗性就成立了。
所以什么是诗,什么是文学,文学的本质是什么,答案千差万别。但我想,我们大可以采取一种更加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去欣赏AI写的诗。



g
gigivivi
我觉得觉得和读者有关系呀,那不是还得靠读者领会感受吗?
零落一身秋
回复 2楼 的帖子
是啊,和读者有关系。 作为读者,我们能直接接触到的,就是文本本身 ( 当然有些作品会有序,跋,作者简介之类的帮助读者理解作者和作品的)。从文本里面去体会情感力量,但这只是一种你在阅读的时候获得的效果,这种效果来自哪里?有可能来自作者的真实情感,但也有可能来自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啊。
上文谈的主要是作者的真情实感。AI没有真情实感,所以TA的作品/ 文本就不能算诗和文学。这是很普遍的一个反对质疑AI的声音。我提供了一个观点和思考。
纯文本理论确实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强调文本的独立性和内在价值。根据这一理论,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仅仅是作者意图的产物,它的意义和韵味可以广泛省略作者的背景和读者的体验,成为一种独立的存在。这使得文本本身的结构、语言和艺术性更加受到重视。
这种观点推动了对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鼓励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和理解文本,而不必过于依赖作者的生平和情感背景。这种解读方式可以使每个读者都能在作品中寻找到个人的共鸣,从而使文学体验更加丰富。
然而,尽管纯文本理论突出了文本的独立性,但我还是认为:情感、文化背景和作者的意图在理解与欣赏作品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文学艺术往往是人与世界互动的结果,文本的意义有时深深根植于特定的历史与社会语境中。
这一理论的存在可以看作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一种挑战和补充。最终,如何理解文本的价值和意义,依然可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们大可以更开放宽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