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北美华人网)
凌晨三点,当你走在街上无处可去,会选择去哪里? 可能许多人的答案都是: 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或者肯德基。 最近,大家发现,家门口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不仅仅是一个提供最快速解决一顿餐食的地方,还成了很多人的安身之所。 1987年,肯德基进入中国内地。1990年,麦当劳进入中国内地。 在千禧年前后,它们共同构成了国人最初关于“洋快餐”的记忆。 不过当时谁也没想到,在三十余年的漫长漂流中,麦当劳和肯德基在本土化历程和与消费者的交互中,逐渐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几代人的生活回忆。 麦肯,新时代的平民餐饮 小时候吃一顿麦当劳和肯德基还是一种奢侈消费,可能只有取得了好成绩或者过生日时,才会被父母领着走进去。 那个时候,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消费体验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像是一次难得的“出国旅行”。 汉堡包和炸鸡这些新奇的食物是对孩子们好奇心的最大满足,而充满异国风情的广告和店内滑梯之类的陈设,更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洋气”的世界。 如果要是能跟小伙伴一起在肯德基、麦当劳过个生日,基本能在小学阶段吹个半载一年。 所以常青热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里的小胖子,才会留下这样的古早麦门教义,想一天吃四顿。 其实快餐店从来不是高档餐厅,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的麦当劳,靠超值套餐杀出一条血路。定位从来都是对准的普通大众。 而《绿皮书》里底层白人司机托尼,路过肯塔基州就购买了肯德基的全家桶,并大力建议黑人钢琴家唐尝试这种美味的平民食物。 只不过肯德基和麦当劳对于当时的中国普通人来说,价格实在奢侈。 在1990年那阵,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汉堡,一个要卖到10元人民币左右,一份炸鸡套餐大概要15元人民币。 1990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约175元。也就是说很多城市人进一趟肯德基和麦当劳要花掉1/10的月收入,急哧白脸吃一顿可能得花掉半个月工资。 1996年电影《甜蜜蜜》里,男女主角就在一家麦当劳相识,像他们这种从内地去香港打拼的人,收入其实比内地一般上班族要高,但他们也并不能实现麦麦自由。 所以,当时收入比较可观的人,为了排场在肯德基、麦当劳办婚礼,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中国经济三十年的腾飞,大家的工资早就翻倍了,唯独,麦当劳肯德基还是原来的价格。 现在一个汉堡的价格在20块上下,更别提经常可以低价上车的穷鬼三件套和随心选。 肯德基和麦当劳从外来的奢侈快餐,变成了真正的平民餐饮。 从高高在上的“外国菜”,麦当劳和肯德基已经成为一代牛马的保底餐。 反正随便吃个外卖都要30块,麦肯来得还更轻松。 曾经,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市井街巷中还被叫过很长时间的“垃圾食品”。 现在,被科技狠活、国潮外卖和食品安全新闻反复捶打的大伙感慨,好像麦肯还相对干净放心。 不加芝士的麦当劳双吉堡,还曾一度被奉为减脂圣品,在兵器排行榜上都得位列水煮鸡胸肉和油醋汁水煮菜之前。 〓 图源:网友@Kato 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和麦当劳的随心配,就是穷人的天堂。 不管是祭五脏庙还是祭奠自己逝去的青春,疯狂星期四猛猛吃一顿基本50块就办了。 而麦当劳的1+1随心配有肉有菜还有冰淇淋,只需13.9元,可以说同样让穷哥们陷入两难。 〓 图源:网友@晴雨天 小孩子才做选择,所以有人的答案是——我全都要,一手疯狂星期四,一手麦门穷鬼套,合成“疯狂的穷鬼”。 〓 图源:网友@每天1L咖啡 更重要的是,这两家店开得到处都是,在更广义的数千家麦当劳和肯德基门店,那里已经成为一个包容而强大的共享空间。 因为足够普及,肯德基在国内拥有超过11000家门店,麦当劳有超过5900家门店。尤其是在一线城市长大的孩子,人生中的许多生活场景都在这里发生。 进食、休息、开会、过夜,在美拉德反应旁边读书,在光阴涣散的缝隙里打牌。 〓 图源:网友@Alisen不listen 在这方疯狂而融洽的平行世界,你能见到形形色色的人们。每个人都在这里做着或许毫不相干的事情,每个人可能都在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 有人下了高铁冲进麦当劳面试。上岸是鲤鱼跃了龙门,拿offer是打工人进了麦门。 〓 图源:网友@一只饼酱 有人在肯德基里相亲。饮食男女,可乐炸鸡,快餐时代的爱情发生在快餐厅,相当合理。 〓 图源:网友@吼吼哈嘿 还有人在肯德基和麦当劳写作业,甚至考研。早有闹市读书锻炼过人心境,今有麦肯做题成就非凡人生。 最会利用麦肯空间的,那还得是上海爷叔。有人从早上就来,一杯咖啡、一张报纸看一天。 随着麦肯往二三线城市的拓展,麦当劳肯德基和中国最普通人的互动还在继续加深。 肯德基2024年上半年在国内净新开店数达到了635家,而在麦当劳2024年计划中,对中国市场新增门店数的预计是1000家。 当这些数字足够多,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门店在城市中连在一起,形成了某种神奇的共振。 一些时刻走进任意一家麦当劳和肯德基,似乎都会打开某种传送门,通向这个地球的收容中心。 而无论白天黑夜,在许多人的心中,麦当劳和肯德基已成为那个总是明亮、轻快、恒温的伴侣。 麦肯,平民的安身之处 大家突然发现,中年人,真的越来越喜欢麦当劳肯德基了。 〓 图源:网友@晴天 35岁被视为某种职业寿命的大限。而当你在很多地方看到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招聘启事,可能会被这两家企业简单而友好的招聘条件吸引。 〓 图源:网友@荔枝儿 全职还是兼职,长者还是学子。都行。 麦当劳还专门推出过招募退休人员的方案,那张以女性工作者为主体的招聘海报,以及因地制宜的门店文案,都在网络上引发过许多围观。 有三餐,有团建,有夜班补贴,有弹性工作时间,还有网友们长期压力过载的神经得到短暂舒缓时不值钱的泪点。 麦当劳和肯德基友好接纳大龄劳动者的风向,曾被媒体解读为一种面对人口老龄化、快餐业人力供应不足这样悲观现状的被迫举动。 就像一些人也质疑十几块、二十几块的时薪,有一定体力负荷的工作内容,是不是另一种纯粹的商业考量和银发包装的“血汗工厂”。 但是,当一个无处可去的人知道今晚能在那里睡觉,心里也一定知道那里并没有席梦思。 随便搜搜,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在麦当劳和肯德基工作的大龄兼职和退休阿姨。他们的真实感受,相信更能说明这份就业宽容的意义。 国内肯德基所属的百盛中国,在一些地区支持“妈妈岗”的就业模式。有人觉得这份工作的待遇拿到社会上还不够有竞争力。 〓 图源:网友@孤泳者胖哒 而对于需要收入,也要家庭和孩子兼顾的宝妈们,这份工作就像店里那条刚好能躺个人的长凳。 城市对所有人开放,是一种充满现代性的错觉。 实际上,城市里的空间、区域,包括其蕴含的资源和机会,其实都充满着各种各样无形的门槛。 高端小区的保安都得是大专,充满passion随时早晚安。 在城市中给自己找一个自在的安身处,真的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