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con1 发表于 2024-12-03 11:12回复 1楼 gigivivi 的帖子 能一句话简明扼要地告诉我们:18/6断食,究竟好不好???
kitty2 发表于 2024-12-03 11:12 这个是没有定论的, thats it。
回复 3楼 LifeMatters 的帖子 多谢!非常棒的建议! gigivivi 发表于 2024-12-03 11:06
反方建议别。个人最讨厌用一惊一乍,语焉不详的标题,感觉已经成了一种低端的文化现象。比如,“据称这种方式能让你。。。”,“震惊!如何如何。。。”“保证你不知道的。。。”这种所谓吸引眼球的标题让我一看就没兴趣,更不用说第一段就是用废话铺垫的。 上个帖子里不少人给MM提了很好的建议。在大众聊闲天的论坛科普,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可以考虑言简意赅,不要想面面俱到,总结归纳也是一种很强的能力。 加油! A4名片 发表于 2024-12-03 11:28
sanguo9 发表于 2024-12-03 11:32 相近条件下,主要看基因。其余的作用都不确定
gigivivi 发表于 2024-12-03 12:12 我试着把一些重点句子加黑了,也不知道效果好不好。
LifeMatters 发表于 2024-12-03 12:18 不容易看清,试试underline
想唱就唱 发表于 2024-12-03 12:18 太长了,但又想看,适合边做家务边听,收获满满,感谢分享。 感觉就是吃对于健康非常重要,那个橘子和海员的故事印象深刻。等会就去买点橘子回来补维C.佩服楼主
------------------------------------------------------------------------------------------------------------------------------------------------------------- 1.引子
2024年3月18号,全世界各大主流新闻媒体纷纷转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当下非常流行的16:8间隙式断食法(也就是一天里只在一个8小时的时间段里吃东西,剩下16个小时不进食)把心脏病致死的几率提高了百分之九十一。这报道一出,好多人吓坏了,那还能不能执行这种间隙性断食法减肥呢?
先说明一下,这篇报道源自24年美国心脏协会年会上的一篇海报(poster),并不是经过严格审查正式出版的学术论文,所以质量本身就得打个问号。这篇海报的数据来源,是美国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算是严格正规并且符合行业标准的数据,分析的方法,都是统计学里认可的,没什么大错。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要一拍大腿,难道海报作者得出得结论是可靠的吗?但是问题又不是这么简单。就算海报作者用的数据是准确的,用的研究方法是被认可的,不代表得出的结论就是对的。根本原因是统计学方法可以消除random error (noise),但是没办法消除systematic error。这项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假设,是有特定饮食习惯的人是随机选择进食方式的。如果这项假设不成立,比如说选择一天的进食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人,和选择进食时间在12 到 16个小时的人,有本质的不同,那么对这两个人群之间进行的统计分析就没有意义了。
我胡乱打个比方,选择一天在八小时内进食的人,也许都在意志坚定地执行减肥中,对自己要求高,是完美主义者。这种人也更容易被意外和不完美的事情打击,一被打击就血压升高,所以死于心脏病的机会大大增加。这种情况下,死于心脏病就不是八小时进食的结果了。
所以呢,这篇海报的结论其实很不可靠。退一万步说,是就算作者的结论是对的,他们的结论也是相关而不是导致,就是说得不出因果推论。真实世界里的观察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 based on real-world data),是得不出确切因果关系的推论的,只能用来产生假说(hypothesis),不能用来指导群体行为。Hypothesis 必须经过严格参数对照随机入组的临床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才能证实因果关系,而后才能用来指导群体行为。
总结一下,这篇新闻稿,也就是姑且一说,听众们也就姑且一听:现在的数据和研究成果不足以指导大家改变生活方式。
2.经典的饮食与健康研究
第一个故事,是十八世纪, 一个叫James Lind的英国海军医生,展开的现代意义上第一个临床实验。
那个时代,远航的船只出趟海得一两年才能回家,船上的水手们很容易因为缺乏维生素 C而患上坏血症(Scurvy), 俗称“水手病"。症状包括贫血,牙龈出血,皮肤出血。严重的,会因为伤口感染或者持续失血而导致死亡。在十八世纪中期之前,人们就隐约知道, 吃新鲜蔬菜水果能改善坏血症。1747年,一次海战执行任务的时候,James Lind 所在的战舰上,船员出现了坏血症的早期症状。他在船上找了12个有早期症状的船员,把他们分成六组, 除了日常的饮食之外,让每组两人吃不同的额外食物,结果证明了橙子和柠檬最有效。尽管船上橙子和柠檬的数量有限,只够这组的两人吃六天,但短短六天后这两个水手就已经基本恢复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正面饮食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二个故事,是Framingham heart study。
Framingham 是美国麻省首府波士顿西边车程半小时的一个小镇。这项研究是饮食与健康研究领域的一座丰碑。比如我们现在都知道高血压高血脂会引发心血管疾病,最早就是由Framingham study 提出来的理论。
1948年,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在Framingham开展了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长期观察性研究,目的是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成因和病程。1957年这个项目就发表了第一篇论文, 发现高血压高胆固醇和超重都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相关。接下来1961年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大概是这项研究所有论文里最有分量的一篇。这里第一次提出了风险因子(risk factors/factors of risk)的概念, 指出男性,老年,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心电图结果异常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子。60年代发表的这些论文只证明了以上风险因子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致病性要到1971年才被确立。71年发表的这篇论文证明了高血压是心脏衰竭的首要致病因素,能解释75%的病人发病的原因。
二十世纪前半叶美国的心脏病死亡率在逐年迅速增加,1960年代达到顶峰,以后就开始逐年下降了。转折点正是在Framingham study弄清楚了心脏病的致病机理的时候。所以这个研究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影响深远。
Framingham heart study 的另一大贡献,是制定了获取研究对象饮食信息的方法。其中的24小时回忆法,算是建立了行业标准。这种是由一名经过训练的营养专家和研究对象谈话,帮助回忆并记录对话之前一天的饮食情况,时间从前一天午夜截至到当天午夜。Framingham study 在饮食与健康方面的主要结论是,高脂肪含量的饮食会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全谷物,水果,蔬菜的摄入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三个故事,是“七国研究”。 这个研究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但是大名鼎鼎的“地中海式饮食”概念,就是源自这里。
这项研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展开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这么一个假说:各国不同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总共有一万两千多人参与这项研究,来自七个国家:美国, 芬兰, 荷兰,意大利,南斯拉夫,希腊,和日本。
研究的主要结论式, 饱和脂肪酸, 动物来源的食物,和糖的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来源的食物, 和鱼类的摄入,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地域分布上分析,北欧和北美地区的居民更容易得心血管疾病,而日本及南欧尤其是南欧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居民,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比例显著较低。
根据以上的结果,科学家们在七十年代提出了“地中海式饮食”的概念, 并于1975年推出了这个口号:吃得健康,活得长久——地中海式生活方式(Eat well, and stay well. The Mediterranean way)。
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饮食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这个研究叫做 ”欧洲前瞻性饮食与癌症关系调查”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简称EPIC。
这项研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展的,参与人数超过五十万,共有十个国家参与。之所以在欧洲开展这项研究,除了组织与执行方面的考虑,主要是因为这里人种基因区别相对较小,而饮食习惯比较多样化,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南意大利、希腊、法国南部和西班牙的地中海式饮食;德国、荷兰和法国北部典型的中欧式饮食;以及丹麦和瑞典的北欧式饮食。
这项研究硕果累累,到2023年为止,已经发表了超过三千篇科学论文。咱们这儿讲讲主要研究成果。在各种癌症中,和饮食习惯关系最紧密的是消化道癌症,包括胃癌和直肠癌。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消化道和摄取的食物有直接的物理和化学接触,所以食物种类和消化道内壁细胞癌变的关系最显著。研究的主要成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会降低胃癌和直肠癌的风险。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多吃洋葱,大蒜和柑橘类水果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风险,写到这儿,想起我妈成天唠叨我:“多吃大蒜,防癌!”, 看来这句话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
3.饮食与健康研究领域的争议
首先,这个领域的研究主要依赖观察型数据和自我报告的饮食摄入信息,准确性经常被质疑。比如Framingham study开创的“24小时回忆法”,算是这个领域的行业标准了,但是很多人批评这个方法无法准确衡量实际摄入量。其次观察性研究只能得出相关性数据,无法像严谨的随机对照实验一样建立可靠的因果关系。这个研究领域的结论还特别容易有偏差(bias),容易忽略一些重要因素比如生活方式的影响,甚至有可能被来自食品行业的干预以及研究者自身的偏见所影响。一个根本问题是人类的饮食结构其实非常复杂,在众多混杂因素中,单独挑出某种食物或营养素分析对健康的效果,难度其实非常大。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这个领域经常产生互相矛盾的研究结果,导致膳食建议频繁变化,从而使公众对相关研究产生怀疑和困惑。所以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屡屡引起争议,也就不奇怪了。
4.总结
我个人认为,这个领域的研究可算瑕不掩瑜,在过去大半个世纪里取得了很多数据,也对公众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上面提到的各种缺陷和问题,其实是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了改进方向:完善的实验设计,准确的饮食摄入量计量方法,严格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准确有效地与公众沟通。最后一条,在社交媒体泛滥,新闻报道以抓眼球为第一要素的社会环境里,尤其重要,也尤其困难。所以才会有本文开头的那篇,看似惊世骇俗其实不甚可靠的研究,被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情况。这问题有解吗?我只能两手一摊:谁知道呢?
(全文完)
什么!16:8 间隙式断食法把心脏病致死的几率提高了91%?2024年3月18号,全世界各大主流新闻媒体纷纷转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当下非常流行的16:8间隙式断食法(也就是一天里只在一个8小时的时间段里吃东西,剩下16个小时不进食)把心脏病致死的几率提高了百分之九十一。这报道一出,好多人吓坏了,那还能不能执行这种间隙性断食法减肥呢? 。。。
研究假设成立吗?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要一拍大腿,难道海报作者得出得结论是可靠的吗?但是问题又不是这么简单。就算海报作者用的数据是准确的,用的研究方法是被认可的,不代表得出的结论就是对的。根本原因是统计学方法可以消除random error (noise),但是没办法消除systematic error。这项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假设,是有特定饮食习惯的人是随机选择进食方式的。如果这项假设不成立,比如说选择一天的进食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人,和选择进食时间在12 到 16个小时的人,有本质的不同,那么对这两个人群之间进行的统计分析就没有意义了。
。。。。
多谢!非常棒的建议!
能一句话简明扼要地告诉我们:18/6断食,究竟好不好???
这个是没有定论的, thats it。
谢谢帮忙回复
反方建议别。个人最讨厌用一惊一乍,语焉不详的标题,感觉已经成了一种低端的文化现象。比如,“据称这种方式能让你。。。”,“震惊!如何如何。。。”“保证你不知道的。。。”这种所谓吸引眼球的标题让我一看就没兴趣,更不用说第一段就是用废话铺垫的。
上个帖子里不少人给MM提了很好的建议。在大众聊闲天的论坛科普,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可以考虑言简意赅,不要想面面俱到,总结归纳也是一种很强的能力。
加油!
哈哈哈,多谢多谢,说得也很有道理!
相近条件下,主要看基因。其余的作用都不确定
可以不要一惊一乍,但用bold小标题来给长篇大论分段,是论坛的普遍做法。当然你要不在乎是否有人读长篇大论,那写成论文都无所谓了
嗯,万事不决怪基因,肯定是不会错的。
不容易看清,试试underline
改成underline了,感觉还是不够醒目。我用不同颜色来highlight吧。
补vc之前先测一下, 现代人缺Vc的不多, 我上次体检还VC超很多, 而我并不在补Vc
不过多吃橘子总不会出错,不但多补充vc没啥坏处,还摄入了膳食纤维,能防止消化道的癌症。
我觉得是伪命题,这句话完全是我信口说的,没啥根据哈。
我认为基因决定起点和基础, 科学健康的饮食因为日积月累可能水滴石穿形成蝴蝶🦋效应, 甚至从根本上改善生存质量改变命定大方向。
期待楼主的趣味篇 😝
我想提醒一下关于Ancel Keys得Seven Country Study。这个是个很有局限性的研究,很多专家对它都很critical。Keys对样本采取了Cherry picking的做法。原本是二十三国研究,但是他只挑了其中符合他hypothesis的国家。得出的结论对后来的dietary guidelines有很大负面影响。
营养学是最难研究的学科之一。变量太多,耗时长,整个life style加上基因作用,很难独立出因果。还是要敢挑战这个题目的人点个赞👍太多人没有时间和意愿去学习探究。Gigi的研究精神可嘉❤️
谢谢指出,我原来长篇里写了七国研究的争议,在摘要版里略去了。这个没办法,一旦精简,就一定会失去很多细节。
说起之前的比较长的thread,其实看的人也很不少啊。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楼主不妨把第一个帖子留作精华summary,从第二楼展开。第一楼可以时时编辑,概括总结下面更细节的知识。比如就和这篇一样。这样既满足了喜欢读短帖子的读者,又让想理解细节的读者可以更深入的了解。
我觉得这样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