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aok 发表于 2024-11-30 06:31 现在流行吃剩饭,或者饭里加点苹果醋来降血糖。而且老祖宗加热剩饭,吃剩饭这么多年了,有问题吗?
fhsdd 发表于 2024-11-30 04:52 据每日邮报11月28日报道 饮食专家警告称,许多人依靠剩饭剩菜来做一顿快速方便的晚餐,但有些食物绝对不可以重新加热。 (来源:每日邮报) 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首先,食材的化学成分在重新加热时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与肾脏损害等问题相关的有毒物质释放。其次,某些食物冷却后再次加热可能会促进大肠杆菌和李斯特菌等难以杀死的细菌的生长。 近日,营养师Harini Bala在TikTok上与她的23,000名粉丝分享了一段视频,透露了三种绝对不能重新加热的食物。 排在第一位的是菠菜。Harini表示,这种绿叶蔬菜含有一种叫做草酸的物质,直接吃原本的菠菜是无害的。然而,一旦重新加热,草酸就会“结晶”并变得“有毒”,高剂量食用会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菠菜还含有硝酸盐,重新加热后会转化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有毒的。 亚硝酸盐被认为会与肠道中的化学物质结合形成化合物,从而增加患肠道肿瘤的风险。还有其他研究发现,菠菜叶上很容易滋生李斯特菌,这种细菌常常会导致食源性疾病。 专家指出,如果菠菜没有经过适当加热,细菌仍然会存活,这会导致发烧、流感样症状、头痛、颈部僵硬、精神错乱甚至癫痫。 根据Harini的说法,第二种应避免重新加热的食物是茶。这样不但会使茶更苦(因为重新加热会增加丹宁酸的含量),而且任何种类的休眠细菌都可能活跃起来。 最后,Harini称重新加热最危险的食物是米饭。当煮熟的米饭冷却后,其中可能含有蜡状芽孢杆菌,这是一种通常存在于土壤和蔬菜中的产孢细菌。但是孢子具有耐热性,所以即使加热也不能消除风险。蜡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和腹部绞痛。 Harini表示,你可以遵循一些规则来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如果您在烹饪后两小时内将其存放在密封容器中并放入冰箱,则可以重新加热。但如果你早上煮米饭并把它放在外面,晚上放在冰箱里第二天吃,那么就很有可能形成蜡状芽孢杆菌。
三潭印月 发表于 2024-11-30 08:13 每天都在吃加热剩米饭,是不是活不多久了。。。
babeann 发表于 2024-11-30 09:21 炒饭必须要用剩饭啊,要不然炒不开
erin1111 发表于 2024-11-30 11:16 这个说米饭,其实是指米饭(很多熟的的食物都一样高)不好在常温下放好多小时吧? 一般放超过2小时就开始变质了,所以要吃完饭就把剩饭菜放冰箱就没事了,而不是留在常温下很久再放冰箱,之后加热再吃当然也没事。
亚硝酸盐被认为会与肠道中的化学物质结合形成化合物,从而增加患肠道肿瘤的风险。还有其他研究发现,菠菜叶上很容易滋生李斯特菌,这种细菌常常会导致食源性疾病。 专家指出,如果菠菜没有经过适当加热,细菌仍然会存活,这会导致发烧、流感样症状、头痛、颈部僵硬、精神错乱甚至癫痫。
根据Harini的说法,第二种应避免重新加热的食物是茶。这样不但会使茶更苦(因为重新加热会增加丹宁酸的含量),而且任何种类的休眠细菌都可能活跃起来。 最后,Harini称重新加热最危险的食物是米饭。当煮熟的米饭冷却后,其中可能含有蜡状芽孢杆菌,这是一种通常存在于土壤和蔬菜中的产孢细菌。但是孢子具有耐热性,所以即使加热也不能消除风险。蜡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和腹部绞痛。 Harini表示,你可以遵循一些规则来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如果您在烹饪后两小时内将其存放在密封容器中并放入冰箱,则可以重新加热。但如果你早上煮米饭并把它放在外面,晚上放在冰箱里第二天吃,那么就很有可能形成蜡状芽孢杆菌。
有段时间我老爷子质疑微波炉热的东西有毒,严重怀疑美国tt下一步就是散布这个了。
反正这事儿就是一听,食物放长了肯定不好,但就一个夜晚稍微加热一下,我也不会把一个只有2.3万粉丝的三哥营养师真当回事儿。
米饭含有的bacillus cereus 是抗热性质的,会在煮熟的米饭继续繁殖产生毒素。教课本的建议是不要把米饭放常温过长,要做food prep的可以加速凉透后放冰箱冷冻或者冷藏抑制菌繁殖。如果前期处理食物不妥当,毒素产生后普通加热是没法消除这些毒素的。这个人给的恐慌建议是处理不妥善的情况下 不知道是笨还是故意制造话题抓眼球求关注的。
还有bacillus cereus 不单单在米饭里存在,在蔬菜,干奶粉,和面条里面也有,还会传染到其他食物。做好食物安全最基本的practice就能避开这些雷区。
可能本来可以活200岁的,吃剩饭只能活100了,LOL
都不看现实数据吗? 按他说的,亚洲人早死光光了
是啊,我一个人吃,每次放一杯米,蒸熟了吃三顿,两顿都是加热的,目前还活得好好的!
是啊,剩饭炒出来更好
也有同感
我的剩饭都在电饭锅里常温待到第二天中午才舀出来,从来没变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