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糖可乐 发表于 2024-10-18 15:57 以我自己的经历,对婚姻感到挫折是从有了孩子开始的。 没有经验的父母,对于生孩子可能物质上有准备,但是心理上没有足够的准备。生孩子前,就是两个孩子在玩过家家。 从怀孕到孩子三岁以前,女性的牺牲是比男性大得多的。一个简单的例子,觉睡不好谁的心情也不会好。这也是夫妻关系的第一个危机时期。 但是度过最难的前三年,孩子越来越可爱,互动越来越多,其实很多家庭关系是有好转的。这是夫妻关系的稳定期。 再过几年,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夫妻关系也迎来新的第二个危机时期。 一方面是孩子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那么被动,夫妻如果教育观点不一致的话,很容易引发内战。如果一方不注意边界,把半大孩子拉进夫妻的冲突中做判官,更容易造成另一方的疏离感。而长期在战斗情绪中的人,要匀出正面情绪安抚下一代,又更加困难,恶性循环。 还有一方面,就是人到了中年,事业也就那么回事,而自己和配偶也越来越固执,相看两厌。能磨合的已经磨合掉了,不能磨合的这辈子也不可能磨合了。想想这辈子就这样了,又灰心失望,又不甘心,很多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会爆发。 再一方面,这个时候上一代的养老的问题已经在敲门了,老人对于下一代婚姻的影响,有时候是致命的,特别是对于在国外定居的中年人。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少年的时候教育内容单一,几乎不触及情感和婚姻教育,也不鼓励早点恋爱、婚前同居这些实操。结果就是谈恋爱稀里糊涂,结婚稀里糊涂。往往就是随大流,时间到了,地点正确,就结婚了,其实是不是那个人,根本不知道。 成功的婚姻需要大量要素,而我们几乎唯一的学习方法就是观察模仿自己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和睦的,容易养出傻白甜,以为天下家庭都是一样的。而原生家庭恶劣的,则对婚内伤害习以为常,对亲密关系没有感觉。就算是各占一半,也只有1/4的可能是两个温暖的人结合。而剩下的3/4,则多多少少第一天开始都有原生伤害。更糟糕的是,原生家庭的毒素,是会污染新的家庭,还会传到下一代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通过一方治愈另一方的,是个例。 其实原生家庭也不是解不开的魔咒。这需要我们自己要有挣脱阴影的自觉,要一辈子同那种毒素作战。遗憾的是,这种觉悟相当一部分人都没有,永远带着烙印不能自拔,自伤伤人。还有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还是有自我改造、排除毒素、接纳新事物的动力的。等到了中年,爱咋咋地,故步自封,两个人矛盾不升级才怪。 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遇到另一半的时候,都是可爱自信的青年时代,外貌和性格都是一生的巅峰时代,却要相伴到令人讨厌的中老年时代,而且双方都觉得自己吃亏了。我有个亲戚,老夫妻一起生活了五六十年,老太太在世的时候,在家里说一不二。老太太先走了以后,老头子好像变了一个人,从唯唯诺诺到非常顽固。亲戚们说,老头子大概被压抑了一辈子,现在释放了。 所以,我觉得找一个宽容、能交流、愿意改变的对象,而自己也往这方面努力,是很重要的。而我们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出于生物本能,就是要找个漂亮/帅的,学历/工作亮眼的,却不知道,这些不是成功婚姻的必要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误导的部分。比如过去,说女孩子文静内向,男孩子稳重内敛,在相亲的时候都是褒义词。但是在婚姻里面,说不定这两类人都是i人,不善于交流,也很乏味,是减分项而不是加分项。 其实我相信婚姻如果有真心相爱的因素,是成功的基础。但一方面爱或许几年里就烧光,另一方面,真爱是可遇不可求的,相当多人一辈子也遇不到的。 相比国内,海外第一代的华人的婚姻,特别是读书来北美的,有很多自己的困境和难题。 一是缺乏小家庭外的支持。国内好多时候夫妻吵架,女的回娘家/找闺蜜,男的找朋友喝点酒。其实都是情绪出口。而美国华人,相当一部分没有这种奢侈。什么都是自己扛。两个人再互相看不顺眼,也还要在一个屋檐底下忍着。 二是家庭生活比重较之国内家庭要大得多。好听点是家庭为重,不好听点就是无处可逃。我举个极端的例子,我有几个朋友,在国内做到了高官,而且是异地为官。他们的生活节奏是周末/月末才回一次家,其它时间都在办公地。其实这也是非常不健康的方式。但很奇妙,矛盾很少,和配偶还有子女的矛盾都很少,因为没有什么机会相处。而且因为这个家庭权力结构极度失衡,如果不是男的在外面沾花惹草,一般反而不会轻易离婚。而北美生活的大部分是普通人,每天打卡上下班,还有WFH的,朝夕相对,时间很长。两个人情投意合的,可以彼此加强链接;如果不和谐的,只不过提供了更多互相伤害的机会。 三是老人的养老模式。我们这一辈子人倒了血霉,碰上独生子女政策。很多出国的人没办法,只有把父母接过来养老。如果经济上没条件,或者老人不明事理的,就要住在一起。这个时候对于对方则是很大的折磨。而我们中国人又普遍不善于沟通,就容易造成摩擦。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养老的那一方再没有感激之心,把自己父母养老当成对方的义务,就很容易造成夫妻关系破裂。不要说中国人,在美国人的统计里面,造成婚姻破裂的因素里,in-laws的介入也排第五名。 四是海外华人的婚姻里,其实因为第三者介入而破裂的比例要比国内的少得多。华人是边缘社群,没有国内那么多的诱惑,导致婚姻出问题往往来自于家庭内部。而因为第一代移民的不安全感,选择忍耐的比例也比国内人高。 五是第一代移民有相当一部分家里有一个人是全职在家的。这方面copy了很多美国中产家庭的模式,同母国中国很不一样。这一方面导致了一个人更多精力放在家庭里,一方面也导致家庭的运行模式非常不均衡。我们又不像美国人,就算不工作,家庭的支持还有社会活动的机会还有很多。这也多多少少成为一个导火索。 总是有人说婚姻要经营,要打理。这些话也没错。但是到了中年,基本能尝试的都尝试过了,期望自己和对方有个大改变也是小概率事件,剩下就是看能不能忍和放弃了。
马甲马甲马马甲 发表于 2024-10-18 17:19 双职工没父母帮忙孩子才一岁半都快熬不动了,给点希望吧 唉
m口罩sk 发表于 2024-10-18 23:17 说的挺好的,尤其同意我们这代甚至现在的一代还是缺乏adulting这段的,说到不知道带孩子难以为小孩就可爱,我挺多美国女性朋友都早早的知道孩子不好带,因为好多都有过baby sitting、camp junior counselor的经验,100个清楚这些小孩有多难带,我们没有,到快30了自己生孩子才第一次接触小孩,想起来也真是要命完全没有概念了不起上过几节产前课,咋就敢生。
随波逐流 发表于 2024-10-18 16:50 写得挺好的。婚姻最主要的是看性格,有趣积极温和。
黑糖可乐 发表于 2024-10-18 15:57 以我自己的经历,对婚姻感到挫折是从有了孩子开始的。 没有经验的父母,对于生孩子可能物质上有准备,但是心理上没有足够的准备。生孩子前,就是两个孩子在玩过家家。 从怀孕到孩子三岁以前,女性的牺牲是比男性大得多的。一个简单的例子,觉睡不好谁的心情也不会好。这也是夫妻关系的第一个危机时期。 但是度过最难的前三年,孩子越来越可爱,互动越来越多,很多家庭关系是有好转的。这是夫妻关系的稳定期。 再过几年,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夫妻关系也迎来新的第二个危机时期。 一方面是孩子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那么被动,夫妻如果教育观点不一致的话,很容易引发内战。如果一方不注意边界,把半大孩子拉进夫妻的冲突中做判官,更容易造成另一方的疏离感。而长期在战斗情绪中的人,要匀出正面情绪安抚下一代,又更加困难,恶性循环。 还有一方面,就是人到了中年,事业也就那么回事,而自己和配偶也越来越固执,相看两厌。能磨合的已经磨合掉了,不能磨合的这辈子也不可能磨合了。想想这辈子就这样了,又灰心失望,又不甘心,很多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会爆发。 再一方面,这个时候上一代的养老的问题已经在敲门了,老人对于下一代婚姻的影响,有时候是致命的,特别是对于在国外定居的中年人。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少年的时候教育内容单一,几乎不触及情感和婚姻教育,也不鼓励早点恋爱、婚前同居这些实操。结果就是谈恋爱稀里糊涂,结婚稀里糊涂。往往就是随大流,时间到了,地点正确,就结婚了,至于是不是那个人,根本不知道——很大几率根本就不是。 成功的婚姻需要大量要素,而我们几乎唯一的学习方法就是观察模仿自己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和睦的,容易养出傻白甜,以为天下家庭都是一样温暖的。而原生家庭恶劣的,则对婚内伤害习以为常,对亲密关系没有感觉,也以为天下家庭都是一样刻薄的。就算是各占一半,也只有1/4的可能是两个温暖的人结合。而剩下的3/4,则多多少少第一天开始都有原生伤害。更糟糕的是,原生家庭的毒素,是会污染新的家庭,还会传到下一代的。年轻时自己反感父母暴戾,等到了中年发现自己也很暴戾,再接下来发现自己长大的孩子也开始变得暴戾,很悲剧。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通过一方治愈另一方的,是个例。 其实原生家庭也不是解不开的魔咒。这需要我们自己要有挣脱阴影的自觉,要一辈子同那种毒素作战。遗憾的是,这种觉悟相当一部分人都没有,永远带着烙印不能自拔,自伤伤人。还有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还是有自我改造、排除毒素、接纳新事物的动力的。等到了中年,疲了倦了,爱咋咋地,故步自封,两个人矛盾不升级才怪。 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遇到另一半的时候,都是可爱自信的青年时代,外貌和性格都是一生的巅峰,却要相伴到令人讨厌的中老年时代,而且双方都觉得自己吃亏了。我有个亲戚,老夫妻一起生活了五六十年,老太太在世的时候,在家里说一不二。老太太先走了以后,老头子好像变了一个人,从唯唯诺诺到非常顽固。亲戚们说,老头子大概被压抑了一辈子,现在释放了。 所以,我觉得找一个宽容、能交流、愿意改变的对象,而自己也往这方面努力,是很重要的。而我们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出于生物本能,就是要找个漂亮/帅的,学历/工作亮眼的,却不知道,这些不是成功婚姻的必要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误导的部分。比如过去,说女孩子文静内向,男孩子稳重内敛,在相亲的时候都是褒义词。但是在婚姻里面,说不定这两类人都是i人,不善于交流,也很乏味,是减分项而不是加分项。 我相信婚姻如果有真心相爱的因素,是成功的基础。但一方面爱或许几年里就烧光,另一方面,真爱是可遇不可求的,相当多人一辈子也遇不到的,你以为你爱过,根本就没有。 相比国内,海外第一代的华人的婚姻,特别是读书来北美的,有很多自己的困境和难题。 一是缺乏小家庭外的支持。国内好多时候夫妻吵架,女的回娘家/找闺蜜,男的找朋友喝点酒。其实都是情绪出口。而美国华人,相当一部分没有这种奢侈。什么都是自己扛。两个人再互相看不顺眼,也还要在一个屋檐底下忍着。 二是家庭生活比重较之国内家庭要大得多。好听点是家庭为重,不好听点就是无处可逃。我举个极端的例子,我有几个朋友,在国内做到了高官,而且是异地为官。他们的生活节奏是周末/月末才回一次家,其它时间都在办公地。这本来是非常不健康的方式。说来也怪,矛盾很少,和配偶还有子女的矛盾都很少,因为没有什么机会相处。而且因为这个家庭权力结构极度失衡,如果不是男的在外面沾花惹草,一般反而不会轻易离婚。而北美生活的大部分是普通人,每天打卡上下班,还有WFH的,朝夕相对,时间很长。两个人情投意合的,可以彼此加强链接;如果不和谐的,只不过提供了更多互相伤害的机会。 三是老人的养老模式。我们这一辈子人倒了血霉,碰上独生子女政策。很多出国的人没办法,只有把父母接过来养老。如果经济上没条件,或者老人不明事理的,就要住在一起。这个时候对于对方则是很大的折磨。而我们中国人又普遍不善于沟通,就容易造成摩擦。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养老的那一方再没有感激之心,把自己父母养老当成对方的义务,就很容易造成夫妻关系破裂。不要说中国人,在美国人的统计里面,造成婚姻破裂的因素里,in-laws的介入也排第五名。 四是海外华人的婚姻里,因为第三者介入而破裂的比例要比国内的少得多。华人是边缘社群,没有国内那么多的诱惑,导致婚姻出问题往往来自于家庭内部。而因为第一代移民的不安全感,选择忍耐的比例也比国内人高。 五是第一代移民有相当一部分家里有一个人是全职在家的。这方面copy了很多美国中产家庭的模式,同母国中国很不一样。这一方面导致了一个人过多精力放在家庭里,一方面也导致家庭的运行模式非常不均衡。我们又不像美国人,就算不工作,家族的支持还有社会活动的机会还有很多。这也多多少少成为一个导火索。 总是有人说婚姻要经营,要打理。这些话也没错。但是到了中年,基本能尝试的都尝试过了,期望自己和对方有个大改变也是小概率事件,剩下就是看能不能忍耐和放弃了。
国内好多人能得到父母的支持,要么帮买房首付,要么给带孩子,要么帮忙找工作;在国外压力就大得多,那点钱换成美金就不算什么了。 国内也没有身份问题,经济压力也小得多。同样的一群同学,在国内很多老婆不上班的男同学们都很满意有人照顾家里,在美国的就会觉得压力山大。国外很多男女因为身份问题绑定,一时没有办法分开。 还有就是文化冲突。既有国内彩礼,养老,贤妻良母的旧脚本,又有国外独立女性,不依靠子女,双方带娃的新脚本。如果家庭里一个人拿旧脚本,一个人拿新脚本;或者有时候用旧脚本,有时候用新脚本,矛盾就来了。qqzj 发表于 2024-10-18 17:28
LiuX 发表于 2024-10-18 17:11 很简单,中年的时候换一个配偶可解。。 其实我觉得封建大家庭挺好的(妻+若干妾),女人老了有钱有娃就够了,不需要男人。男人老了找几个年轻女人,泛发生机与活力~ 当然经济条件一般的就别折腾了。。
lululemon888 发表于 2024-10-19 01:15 真的,我们当年大都是独生女,cousin也不需要我们带,阿姨这么便宜怎么可能让我们这些读书孩子带小孩?哪里知道小娃一个个原来那么麻烦,生完真是惊呆了,尤其晚上睡不好觉这个真是可怕,我们真是上了几节产前课就上了贼船,多少人生了娃才发现自己其实不喜欢小朋友?自己的已经是最喜欢了,就是总体烦小孩,所以才会觉得上班才是度假。 择偶时没人教怎么避雷,互联网也不发达,没得参考,传统观念也不让实操,生娃时又是这样,完全就是两眼一摸黑走上人生两段女人最重要的历程,说实话好不好主要全靠运气,换句话说就是命。我们青少年时期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做题了,人生的题都是盲做。
回复 1楼 黑糖可乐 的帖子 每家每户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容忍是生活的一部分 想改变别人却不改变自己 是错误的出发点 morgan888 发表于 2024-10-19 13:55
tilitalade 发表于 2024-10-19 14:12 一直相信,想改变别人,这是最大的思想错误。 比如我老公,不烧饭,不洗衣服,真的是华人上最该挨批的!但是我就心甘情愿啊!他的长处是对读书,对职业规划极其聪明。人家能够从万年专业坑,迅速地爬出来,拉着家庭经济迅速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往上走,为什么要让他干保姆的活呢?不该利用一下长处,避免一下短板吗?我想找保姆,我就朋友里打听一下,网上打听一下,找一个,不就得了
tilitalade 发表于 2024-10-19 14:03 我从小被长辈说懒,的确是洗衣做饭家务样样不干。但是结婚以后,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样样干得开心。我老公不象原生家庭,从来不讲负面的话。他自己非常勤奋,所以我非常不愿意他外面忙了,忙家里,家里的活千万百计不让他干。原来都不知道怎么抱小娃娃,教会老美夫妻教了我一下。别人都说带娃多辛苦多难过,我在没有长辈帮助的情况,现在孩子们都工作了,为什么我没觉得多艰辛呢?不就是正常生活吗?我原来一直觉得自己很娇气,现在觉得自己错看自己了,觉得我们老留实在很牛啊 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也都挺简单。婆家挺穷的,能给钱,就多给一点,但是千万不走近!夫妻关系就是挺好的,原来我老公从那种家庭出来的,也不懂怎么对人好,我一直很关心他,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也学会了,可以说青出于兰,而胜于兰了。经常想的,就是自己身上也是一堆缺点,不要对别人要求那么高,什么事情得过且过,什么时候想发火,忍五分钟再发。五分钟以后,基本都会认为这么个小破事,还发什么火呀,又开开心心了
Confuse 发表于 2024-10-19 13:36 作为一个基督徒,我觉得我是在靠神来帮助我的婚姻。光靠人这点算计实在太难。 就比如说双方老人这事,我们家曾经是四个老人(现在一个去世了),身体都不好,一位还有老人痴呆,照顾上烦心的事多了,还不要说长辈和我们个性不合,in law矛盾,,。。但是双方都愿意按圣经说的1)小家最重要,伴侣第一位。2)照顾家庭是神的命令。这两条为原则去做,夫妻同心,就少了很多争吵。遇到困难向神祷告,神给我们力量,就走过来了。 再举个例子,作为基督徒,和平,忍耐,温柔,节制是圣灵的果子,虽说我们不能百分百做到,但是都在努力。对方脾气上来了,自己想到这些就忍一下,祷告求神帮助对方看见问题,也求神给自己力量克制。过一两天对方看到自己的错回来道歉,大家就很开心,这样的事情不知有多少。
回复 1楼 黑糖可乐 的帖子 海外华人的困境说的好,夫妻两吵架了生病了还得带孩子,没有人帮忙,每天都要带孩子。不像国内,也不像美国本地人。 DigitalChick 发表于 2024-10-19 05:24
黑糖可乐 发表于 2024-10-18 15:57 以我自己的经历,对婚姻感到挫折是从有了孩子开始的。 没有经验的父母,对于生孩子可能物质上有准备,但是心理上没有足够的准备。生孩子前,就是两个孩子在玩过家家。 从怀孕到孩子三岁以前,女性的牺牲是比男性大得多的。一个简单的例子,觉睡不好谁的心情也不会好。这也是夫妻关系的第一个危机时期。 但是度过最难的前三年,孩子越来越可爱,互动越来越多,很多家庭关系是有好转的。这是夫妻关系的稳定期。 再过几年,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夫妻关系也迎来新的第二个危机时期。 一方面是孩子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那么被动,夫妻如果教育观点不一致的话,很容易引发内战。如果一方不注意边界,把半大孩子拉进夫妻的冲突中做判官,更容易造成另一方的疏离感。而长期在战斗情绪中的人,要匀出正面情绪安抚下一代,又更加困难,恶性循环。 还有一方面,就是人到了中年,事业也就那么回事,而自己和配偶也越来越固执,相看两厌。能磨合的已经磨合掉了,不能磨合的这辈子也不可能磨合了。想想这辈子就这样了,又灰心失望,又不甘心,很多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会爆发。 再一方面,这个时候上一代的养老的问题已经在敲门了,老人对于下一代婚姻的影响,有时候是致命的,特别是对于在国外定居的中年人。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少年的时候教育内容单一,几乎不触及情感和婚姻教育,也不鼓励早点恋爱、婚前同居这些实操。结果就是谈恋爱稀里糊涂,结婚稀里糊涂。往往就是随大流,时间到了,地点正确,就结婚了,至于是不是那个人,根本不知道——很大几率根本就不是。 成功的婚姻需要大量要素,而我们几乎唯一的学习方法就是观察模仿自己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和睦的,容易养出傻白甜,以为天下家庭都是一样温暖的。而原生家庭恶劣的,则对婚内伤害习以为常,对亲密关系没有感觉,也以为天下家庭都是一样刻薄的。就算是各占一半,也只有1/4的可能是两个温暖的人结合。而剩下的3/4,则多多少少第一天开始都有原生伤害。更糟糕的是,原生家庭的毒素,是会污染新的家庭,还会传到下一代的。年轻时自己反感父母暴戾,等到了中年发现自己也很暴戾,再接下来发现自己长大的孩子也开始变得暴戾,很悲剧。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通过一方治愈另一方的,是个例。 其实原生家庭也不是解不开的魔咒。这需要我们自己要有挣脱阴影的自觉,要一辈子同那种毒素作战。遗憾的是,这种觉悟相当一部分人都没有,永远带着烙印不能自拔,自伤伤人。还有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还是有自我改造、排除毒素、接纳新事物的动力的。等到了中年,疲了倦了,爱咋咋地,故步自封,两个人矛盾不升级才怪。 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遇到另一半的时候,都是可爱自信的青年时代,外貌和性格都是一生的巅峰,却要相伴到令人讨厌的中老年时代,而且双方都觉得自己吃亏了。我有个亲戚,老夫妻一起生活了五六十年,老太太在世的时候,在家里说一不二。老太太先走了以后,老头子好像变了一个人,从唯唯诺诺到非常顽固。亲戚们说,老头子大概被压抑了一辈子,现在释放了。 非常讽刺的是,一些外人看来的优点,在家庭里因为三观不合反而成为雷点。比如一个爱运动一个不爱运动,爱运动的就会被指责浪费时间;一个爱整洁一个邋遢,爱整洁的往往被指责事儿妈。诸如此类太多了。本来可以共同提高的,反而互相扫兴。 所以,我觉得找一个宽容、能交流、愿意改变的对象,而自己也往这方面努力,是很重要的。而我们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出于生物本能,就是要找个漂亮/帅的,学历/工作亮眼的,却不知道,这些不是成功婚姻的必要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误导的部分。比如过去,说女孩子文静内向,男孩子稳重内敛,在相亲的时候都是褒义词。但是在婚姻里面,说不定这两类人都是i人,不善于交流,也很乏味,是减分项而不是加分项。 我相信婚姻如果有真心相爱的因素,是成功的基础。但一方面爱或许几年里就烧光,另一方面,真爱是可遇不可求的,相当多人一辈子也遇不到的,你以为你爱过,根本就没有。 相比国内,海外第一代的华人的婚姻,特别是读书来北美的,有很多自己的困境和难题。 一是缺乏小家庭外的支持。国内好多时候夫妻吵架,女的回娘家/找闺蜜,男的找朋友喝点酒。其实都是情绪出口。而美国华人,相当一部分没有这种奢侈。什么都是自己扛。两个人再互相看不顺眼,也还要在一个屋檐底下忍着。 二是家庭生活比重较之国内家庭要大得多。好听点是家庭为重,不好听点就是无处可逃。我举个极端的例子,我有几个朋友,在国内做到了高官,而且是异地为官。他们的生活节奏是周末/月末才回一次家,其它时间都在办公地。这本来是非常不健康的方式。说来也怪,矛盾很少,和配偶还有子女的矛盾都很少,因为没有什么机会相处。而且因为这个家庭权力结构极度失衡,如果不是男的在外面沾花惹草,一般反而不会轻易离婚。而北美生活的大部分是普通人,每天打卡上下班,还有WFH的,朝夕相对,时间很长。两个人情投意合的,可以彼此加强链接;如果不和谐的,只不过提供了更多互相伤害的机会。 三是老人的养老模式。我们这一辈子人倒了血霉,碰上独生子女政策。很多出国的人没办法,只有把父母接过来养老。如果经济上没条件,或者老人不明事理的,就要住在一起。这个时候对于对方则是很大的折磨。而我们中国人又普遍不善于沟通,就容易造成摩擦。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养老的那一方再没有感激之心,把自己父母养老当成对方的义务,就很容易造成夫妻关系破裂。不要说中国人,在美国人的统计里面,造成婚姻破裂的因素里,in-laws的介入也排第五名。 四是海外华人的婚姻里,因为第三者介入而破裂的比例要比国内的少得多。华人是边缘社群,没有国内那么多的诱惑,导致婚姻出问题往往来自于家庭内部。而因为第一代移民的不安全感,选择忍耐的比例也比国内人高。 五是第一代移民有相当一部分家里有一个人是全职在家的。这方面copy了很多美国中产家庭的模式,同母国中国很不一样。这一方面导致了一个人过多精力放在家庭里,一方面也导致家庭的运行模式非常不均衡。我们又不像美国人,就算不工作,家族的支持还有社会活动的机会还有很多。这也多多少少成为一个导火索。 总是有人说婚姻要经营,要打理。这些话也没错。但是到了中年,基本能尝试的都尝试过了,期望自己和对方有个大改变也是小概率事件,剩下就是看能不能忍耐和放弃了。
ssllff 发表于 2024-10-19 14:52 看了楼主的帖子,太感慨了!以前以为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soulmate,但是现在才发现那是因为曾经我们的生活没有经历过磨难。自信的我们非要违背命运的安排,本该好好享受生活,却想方设法要了一个孩子,别人的孩子都已经上高中了,我们的孩子还在襁褓。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父亲去世了,他母亲是一辈子的巨婴,自然是需要人陪伴,可我却不愿意舍弃稳定的工作回国,更不愿意天天在他们负面情绪爆棚的环境里生活,所以现在不知不觉就到了让他选择要老婆还是要老妈的地步。突然就觉得累了,什么恩爱和美都不存在了,现在我只想一个人清净。虽然还不到离婚的地步,但是理性分析和直觉都告诉我,离婚或者长期分居大概就是归宿。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少年的时候教育内容单一,几乎不触及情感和婚姻教育,也不鼓励早点恋爱、婚前同居这些实操。结果就是谈恋爱稀里糊涂,结婚稀里糊涂。往往就是随大流,时间到了,地点正确,就结婚了,至于是不是那个人,根本不知道——很大几率根本就不是。 成功的婚姻需要大量要素,而我们几乎唯一的学习方法就是观察模仿自己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和睦的,容易养出傻白甜,以为天下家庭都是一样温暖的。而原生家庭恶劣的,则对婚内伤害习以为常,对亲密关系没有感觉,也以为天下家庭都是一样刻薄的。就算是各占一半,也只有1/4的可能是两个温暖的人结合。而剩下的3/4,则多多少少第一天开始都有原生伤害。更糟糕的是,原生家庭的毒素,是会污染新的家庭,还会传到下一代的。年轻时自己反感父母暴戾,等到了中年发现自己也很暴戾,再接下来发现自己长大的孩子也开始变得暴戾,很悲剧。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通过一方治愈另一方的,是个例。 其实原生家庭也不是解不开的魔咒。这需要我们自己要有挣脱阴影的自觉,要一辈子同那种毒素作战。遗憾的是,这种觉悟相当一部分人都没有,永远带着烙印不能自拔,自伤伤人。还有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还是有自我改造、排除毒素、接纳新事物的动力的。等到了中年,疲了倦了,爱咋咋地,故步自封,两个人矛盾不升级才怪。
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遇到另一半的时候,都是可爱自信的青年时代,外貌和性格都是一生的巅峰,却要相伴到令人讨厌的中老年时代,而且双方都觉得自己吃亏了。我有个亲戚,老夫妻一起生活了五六十年,老太太在世的时候,在家里说一不二。老太太先走了以后,老头子好像变了一个人,从唯唯诺诺到非常顽固。亲戚们说,老头子大概被压抑了一辈子,现在释放了。
非常讽刺的是,一些外人看来的优点,在家庭里因为三观不合反而成为雷点。比如一个爱运动一个不爱运动,爱运动的就会被指责浪费时间;一个爱整洁一个邋遢,爱整洁的往往被指责事儿妈。诸如此类太多了。本来可以共同提高的,反而互相扫兴。
所以,我觉得找一个宽容、能交流、愿意改变的对象,而自己也往这方面努力,是很重要的。而我们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出于生物本能,就是要找个漂亮/帅的,学历/工作亮眼的,却不知道,这些不是成功婚姻的必要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误导的部分。比如过去,说女孩子文静内向,男孩子稳重内敛,在相亲的时候都是褒义词。但是在婚姻里面,说不定这两类人都是i人,不善于交流,也很乏味,是减分项而不是加分项。 我相信婚姻如果有真心相爱的因素,是成功的基础。但一方面爱或许几年里就烧光,另一方面,真爱是可遇不可求的,相当多人一辈子也遇不到的,你以为你爱过,根本就没有。
相比国内,海外第一代的华人的婚姻,特别是读书来北美的,有很多自己的困境和难题。 一是缺乏小家庭外的支持。国内好多时候夫妻吵架,女的回娘家/找闺蜜,男的找朋友喝点酒。其实都是情绪出口。而美国华人,相当一部分没有这种奢侈。什么都是自己扛。两个人再互相看不顺眼,也还要在一个屋檐底下忍着。 二是家庭生活比重较之国内家庭要大得多。好听点是家庭为重,不好听点就是无处可逃。我举个极端的例子,我有几个朋友,在国内做到了高官,而且是异地为官。他们的生活节奏是周末/月末才回一次家,其它时间都在办公地。这本来是非常不健康的方式。说来也怪,矛盾很少,和配偶还有子女的矛盾都很少,因为没有什么机会相处。而且因为这个家庭权力结构极度失衡,如果不是男的在外面沾花惹草,一般反而不会轻易离婚。而北美生活的大部分是普通人,每天打卡上下班,还有WFH的,朝夕相对,时间很长。两个人情投意合的,可以彼此加强链接;如果不和谐的,只不过提供了更多互相伤害的机会。 三是老人的养老模式。我们这一辈子人倒了血霉,碰上独生子女政策。很多出国的人没办法,只有把父母接过来养老。如果经济上没条件,或者老人不明事理的,就要住在一起。这个时候对于对方则是很大的折磨。而我们中国人又普遍不善于沟通,就容易造成摩擦。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养老的那一方再没有感激之心,把自己父母养老当成对方的义务,就很容易造成夫妻关系破裂。不要说中国人,在美国人的统计里面,造成婚姻破裂的因素里,in-laws的介入也排第五名。 四是海外华人的婚姻里,因为第三者介入而破裂的比例要比国内的少得多。华人是边缘社群,没有国内那么多的诱惑,导致婚姻出问题往往来自于家庭内部。而因为第一代移民的不安全感,选择忍耐的比例也比国内人高。 五是第一代移民有相当一部分家里有一个人是全职在家的。这方面copy了很多美国中产家庭的模式,同母国中国很不一样。这一方面导致了一个人过多精力放在家庭里,一方面也导致家庭的运行模式非常不均衡。我们又不像美国人,就算不工作,家族的支持还有社会活动的机会还有很多。这也多多少少成为一个导火索。
总是有人说婚姻要经营,要打理。这些话也没错。但是到了中年,基本能尝试的都尝试过了,期望自己和对方有个大改变也是小概率事件,剩下就是看能不能忍耐和放弃了。
婚姻除了智慧就是运气,运气好碰到对的人想不幸福都难。
写的太好了, 手动点赞
只有一个娃,一岁到两岁之间,我觉得是最困难的时候。会好起来的。最晚三岁会有一个飞跃,你会觉得娃一夜之间懂事了不是小baby了。
真的,我们当年大都是独生女,cousin也不需要我们带,阿姨这么便宜怎么可能让我们这些读书孩子带小孩?哪里知道小娃一个个原来那么麻烦,生完真是惊呆了,尤其晚上睡不好觉这个真是可怕,我们真是上了几节产前课就上了贼船,多少人生了娃才发现自己其实不喜欢小朋友?自己的已经是最喜欢了,就是总体烦小孩,所以才会觉得上班才是度假。
择偶时没人教怎么避雷,互联网也不发达,没得参考,传统观念也不让实操,生娃时又是这样,完全就是两眼一摸黑走上人生两段女人最重要的历程,说实话好不好主要全靠运气,换句话说就是命。我们青少年时期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做题了,人生的题都是盲做。
我们老留,根本不敢指望父母支持,不补贴父母就是给力的父母了。
我觉得婚姻最重要的是双方的人品。爱情为基础的两个好人,相当于抗压强度增加十倍。
写的真是太好了,mark
楼主分享很好
国内国外其实都是各有利弊。就我和老公的国内外同学来看,国外组建家庭的婚姻普遍更好。国内因为出轨、双方父母介入、生男生女、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矛盾离婚的已经好几对了,家破人亡的也有。
国外同学基本上都是找的留学时期的同学,跟国内对比一下出轨机会较少;父母介入少,有的虽然带娃那几年有父母同住,之后多数还是夫妻俩自己搞定;子女教育方面,我感觉认识的大多数留过学的、留在国外的思想相对开放、灵活,沟通交流更容易。
国内很多同学给我的感觉真的思维模式非常固化,40+基本上都定型了,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相比之下夫妻之间更难沟通,暑假回去同学聚会也见了很多女同学,也听了她们不少抱怨。
这是完全男性思维,完完全全的猥琐男的思维
哪个女性认同妻妾成群,只有男性在那幻想,感谢现在的婚姻制度!
那些体贴老婆能分担养育孩子重任的男性值得幸福家庭和多子多福的福气。那些大男子汉们只是自私想着自身利益的男性只能面对中年家庭婚姻危机
海外华人的困境说的好,夫妻两吵架了生病了还得带孩子,没有人帮忙,每天都要带孩子。不像国内,也不像美国本地人。
所以我女儿已经做过junior counselor了,特意给她找的最小的孩子班,第一天回来就说以后不要孩子,问我她小时候也这么恐怖吗,为啥平时那么可爱的小孩突然就变得那么可怕-我说这就是陪她们玩10分钟跟伺候她们一天吃喝玩乐的差别!
就比如说双方老人这事,我们家曾经是四个老人(现在一个去世了),身体都不好,一位还有老人痴呆,照顾上烦心的事多了,还不要说长辈和我们个性不合,in law矛盾,,。。但是双方都愿意按圣经说的1)小家最重要,伴侣第一位。2)照顾家庭是神的命令。这两条为原则去做,夫妻同心,就少了很多争吵。遇到困难向神祷告,神给我们力量,就走过来了。
再举个例子,作为基督徒,和平,忍耐,温柔,节制是圣灵的果子,虽说我们不能百分百做到,但是都在努力。对方脾气上来了,自己想到这些就忍一下,祷告求神帮助对方看见问题,也求神给自己力量克制。过一两天对方看到自己的错回来道歉,大家就很开心,这样的事情不知有多少。
每家每户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容忍是生活的一部分 想改变别人却不改变自己 是错误的出发点
一直相信,想改变别人,这是最大的思想错误。 比如我老公,不烧饭,不洗衣服,真的是华人上最该挨批的!但是我就心甘情愿啊!他的长处是对读书,对职业规划极其聪明。人家能够从万年专业坑,迅速地爬出来,拉着家庭经济迅速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往上走,为什么要让他干保姆的活呢?不该利用一下长处,避免一下短板吗?我想找保姆,我就朋友里打听一下,网上打听一下,找一个,不就得了
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安东尼奥汉尼拔等等等等,也没几个会做饭的吧。
当然这些名人也未必就是婚恋的良配,但总之婚恋的大体原则就是要么忍要么滚 ,,,
赞这个自己先忍五分钟。有时候真的就不是个事,走开过个几分钟回过神来就觉得不值得生气吵架了。人在气头上会越吵越生气。
阿门!
双职工一娃可以扛。 请点help。 没法请人注意不要生老二。
您可能美化了回忆
到2岁会好很多,加油~
国内来帮忙的父母,搞不好心更累。心累和身累,我宁愿选择身累。
我跟老公两个在美国独立带大俩娃,两个人互相配合,没什么幺蛾子,养娃的过程还是很享受的。
现在后悔生少了,再多追两个就更完美了。两个人练就的一身带娃的本事没用了。
是不是说明,生孩子不是必须的
层主的case, 把母亲移民过来,申请老年公寓,你老公可以常去陪伴。为什么非要回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