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扎克伯格最新访谈实录:AR眼镜终将取代智能手机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4年9月27日 21点48分 PT
共 (2)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d
denoley
2 个月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腾讯科技讯 9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Meta举行了一年一度的Meta Connect发布会,宣布了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以及快速增长的智能眼镜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包括名为Orion的新型增强现实眼镜原型机。
随后,扎克伯格接受了科技媒体The Verge副主编亚历克斯·希思的专访,他透露Meta已花50亿美元开发AR眼镜,并坚信其终将取代智能手机。
扎克伯格预测,看似普通的Orion眼镜可以做两件非常基本的事情:一是将全息影像融入现实世界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存在感,二是充当人工智能的绝佳载体。
扎克伯格认为市场上将并存两种智能眼镜形态,分别是追求极致体验的全息眼镜,以及注重性价比、专为人工智能体验优化的简约眼镜。
以下是亚历克斯·希思对话扎克伯格的节选:
问:感觉真正的AR眼镜终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Orion是一个你已经开发了五年多的产品吗?刚开始研究时,你们是如何想的?它的目标是什么?
扎克伯格:我们开发Orion已近十年,这段历程也反映了我们与手机平台的关系转变。尽管我们起初源自网络,而非手机,却见证了智能手机的兴起与Facebook等早期社交媒体的并行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真正在平台转型中发挥任何作用。但我们逐渐意识到,移动设备作为计算平台的崛起,与昔日从电脑到移动端的转变如出一辙,预示着这绝非计算发展的终点。
随着手机市场趋于饱和,其定义与格局在2012至2014年间已相对固定,想要以一种真正有意义的方式塑造这个平台为时已晚。为此,我很快转变了思路:“我们必须前瞻未来,因为正如从桌面到移动设备的转变所预示的,新的技术浪潮必将涌现。那么,这股浪潮的载体是什么?”我心中构想的雏形,正是你们即将见证的Orion眼镜。这种看似普通的眼镜,做两件非常基本的事情。
首先,它可以将全息影像融入现实世界,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存在感。想象一下,你仿佛与远方的朋友并肩而坐,或是置身于异国他乡,甚至与某人共享一个虚拟的乒乓球游戏,这种沉浸感将彻底改变我们的交流方式。
其次,它堪称是人工智能的绝佳载体。其独特之处在于,眼镜能让佩戴者共享视觉与听觉体验,实现所见即所感。通过微妙的反馈机制,它能在你耳边轻声细语,或在镜片上呈现仅自己可见的静默信息,让用户在沉浸于虚拟世界的同时,亦能保持对现实世界的敏锐感知。我深信,这一技术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至于其发展路径,我认为初期阶段,全息图的实现或许会先于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入。而在全息图技术以亲民价格实现规模化生产之前,人工智能的集成已悄然成为可能。这便是我们的愿景所在。考虑到全球已有数十亿人日常需佩戴眼镜,其普及程度堪比智能手机转型之初。我坚信,未来十年内,智能眼镜将迅速取代传统眼镜。随着这一趋势的深化,智能眼镜的价值日益凸显,甚至会吸引那些原本不戴眼镜的人群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
有鉴于此,我们推出了一款阶段性产品:一款集视频传输、内容捕捉、摄像头、麦克风及卓越音频体验于一身的智能眼镜,它在全息显示技术成熟之前,先以更实惠的形式满足市场需求。这款眼镜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接入Meta AI,配备多模态交互功能,包括摄像头,起始售价仅为300美元。
起初,我们视其为开发全息眼镜技术的基础。从长远来看,我们相信市场上将并存两种产品形态:追求极致体验的全息眼镜,以及注重性价比、专为人工智能体验优化的简约眼镜。此外,预计还会出现一系列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混合现实头显作为另一探索方向,虽与智能眼镜在形态上有所差异,却同样承载着实现全面计算与沉浸式体验的愿景。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不盲目追求眼镜的传统外形,而是致力于将全部计算功能融入一款更接近于头显或护目镜形态的产品中。
这无疑将是一场持久战,因为无数人渴望深度沉浸于这个全新的世界。对于那些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们而言,他们追求的不仅是工作效率的提升,更是计算体验的全面革新。Orion所展现的,正是我深信不疑且持续看好的未来愿景——一个即将引领数十亿人步入全新计算时代的平台。随着这一平台的崛起,各类配套技术与服务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同构建起一个围绕它而繁荣的生态系统。
问:据我所知,当你们着手研发Orion时,最初希望它是一款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扎克伯格:Orion作为我们的首款消费级产品,其成功与否尚存未知。尽管成果可能远超预期,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尚未触及所有设定的目标。我们渴望它更小巧、更明亮、分辨率更高,同时在价格上更加亲民。不过,我们计划推出第二代产品,旨在成为真正的消费级产品。在此过程中,我们将携手开发者,借助Orion平台不断优化软件体验,确保当最终产品面世时,能够带给用户更加深入、丰富的互动体验。
问:苹果、Snap等公司已经决定先面向开发者推出产品,并尽早让开发者参与到硬件的开发中来。但你们是否表示要跳过这一步,直接面向消费者推出产品呢?
扎克伯格:我们将早期硬件用作开发工具包,但主要是在内部使用,并可能与少数合作伙伴共享。目前,Meta在全球增强现实、虚拟及混合现实领域,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均占据领先地位。我们视此为一整合型开发工具包,凭借内部深厚的人才资源及广泛的外部合作网络,灵活推动项目进展。
我们并未计划广泛发布一套开发工具供所有开发者自由购买,因为我们相信,通过精心挑选的合作伙伴关系,已足以汇聚构建平台所需的专业力量。展望未来数年,我们将专注于优化游戏体验,并深入探索实现游戏成功发行的关键要素。
问:关于你们在现实实验室(Reality Labs)上的投入,外界有很多猜测。虽然你可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如果要估算过去十年中Orion的开发成本,它是否需要50亿美元,还是更多? 扎克伯格:确实有可能超过这个数。有一段时间,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所有预算都将用于VR和MR。但我们已公开说过,智能眼镜项目的预算规模实际上超越了VR与MR项目的预算,但这涵盖了所有项目,包括完整的AR眼镜、无显示屏眼镜,以及我们在雷朋眼镜上将要开展的所有工作,还有我们刚刚宣布的与Essilor Luxottica(依视路)扩大的合作。
问:这款眼镜并不会取代手机,而是会增强我使用手机的功能。我想知道人工智能应用是否也是进行此类交互的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款眼镜将如何与Meta AI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似乎它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 扎克伯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眼镜与Meta AI的集成将更加紧密,人工智能作为其核心功能日益凸显,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便捷与体验。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提醒,或使用简单的语音指令如“拨打这个电话号码”,眼镜便能即时响应,完成通话。
我们承诺,未来将持续引入更多创新功能,这不仅包括模型升级,如Llama 3.2的引入,更涵盖围绕其构建的软件生态的深度开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增值功能的推出,并非单纯依赖模型更新便能自动享受到,而是我们团队在软件开发领域不懈努力、持续创新的成果。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让诸如Spotify等应用能够更加原生、无缝地融入用户的日常使用中。
所以眼镜会变得越来越有用,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也会增加需求。在探讨眼镜与手机的互动模式时,一个清晰的趋势是,尽管手机作为核心计算平台的地位稳固,但眼镜正逐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新宠。不过,我认为人们不会很快放弃手机。正如手机成为主要的计算平台时,我们并没有完全放弃电脑。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但在2010年初的某个时候,当坐在电脑前的办公桌前,我会拿出手机做些在电脑上的工作。
这并不是说我们会放弃手机,但我认为,慢慢地,我们会开始用眼镜做更多的事情,更多地把手机放在口袋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电脑或手机将很快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三者将各司其职。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眼镜还有望通过手腕上的可穿戴设备或其他创新方式供电,进一步提升其便携性与续航能力。
所以,当你在十年后的某天醒来时,可能不再需要随身携带手机。手机虽仍将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更多地将扮演起“备用”或“存储”的角色,被放在口袋、包中,乃至家中。相反,眼镜将逐渐崛起为我们进行计算与交互的主要媒介。
问:我们现在谈论这个话题很有趣,因为我觉得手机变得有些无聊和陈旧。我刚刚在看新款iPhone,发现它和前一年的几乎没什么变化。虽然人们在尝试可折叠手机,但似乎大家对手机的创新已经没有太多想法,它们似乎达到了一个自然的终点。与之相比,当我看到像雷朋这样的产品,以及它对人们的吸引力,这让我感到惊讶。我想这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或许这正是因为人们现在想以不同的方式与科技互动,雷朋眼镜就是这样一个标志性产品。我不知道你是否同意这一点。
扎克伯格:我同意。但我仍然觉得现在还为时尚早。我们不仅希望能够向人工智能提问,还希望它能够执行任务,并且能够可靠地完成这些任务。我们现在从简单的功能开始,比如对眼镜的语音控制,尽管在手机上也可以做到,还有提醒功能,手机上同样可以实现。但随着模型能力在接下来的几个版本中不断增强,获得更多人们所称的“自主能力”,这将变得非常令人兴奋。就我而言,我也认为所有的人工智能工作将使手机变得更加有用。
问:你是否担心与人工智能的互动,会让人们更少与他人交流,从而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扎克伯格:在社会学的视角下,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多数人的实际社交圈往往远小于他们的期望。人们珍视真实而深刻的人际联系,而技术正是增强这种联系感、拓宽社交边界的关键。通过创新手段,如趣味互动、即时通讯乃至智能眼镜展示的全息影像,我们能够跨越地理界限,让身处异地的亲人如同近在咫尺,共享温馨时光。
然而,一个令人略感唏嘘的统计数据显示,一般美国人自认为真正亲密的朋友数量往往不足三人,远低于他们可能期望的十人之数。这一差距凸显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珍贵性。但技术,包括我们所探讨的眼镜等创新产品,有望成为填补这一空缺的桥梁。它们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寻求支持的机会,还能赋予我们更强大的能力,去拓展社交网络的广度,同时深化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联系。
问:关于人工智能监管的问题,你对欧盟的情况总是直言不讳。目前,Meta AI在欧洲不可用,新版Llama模型也无法使用。你认为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吗?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实现?
扎克伯格:解析欧洲政治于我而言颇具挑战性,尤其是当我已饱受美国政治纷扰之苦。不过,我对欧洲数据保护框架的基本运作有所理解:GDPR法规的实施旨在通过设立一站式国内监管机构,代表整个欧盟,统一解释与执行数据保护规则。我们公司在欧洲设有总部,与这一监管机构紧密合作,它们虽然态度强硬,却也促使我们明确了沟通方向,推动合作进展。
然而,问题在于,近期欧洲大陆上的其他数据保护机构也开始介入并试图采取行动,这似乎背离了简化监管的初衷,呈现出一种倒退趋势。这更多像是欧盟内部政治博弈的体现,关于是否应坚持一站式服务以提供企业清晰指引,还是维持当前复杂的监管体系,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这无疑是他们内部需面对的挑战。多个监管机构针对同一事项重复询问,无疑为创新环境的构建增添了复杂性与难度。我相信,这并非个案,而是众多企业共同面临的困境。
我认为未来的世界将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一种“半物理、半数字”的状态——或者说,也许是60%物理、40%数字,然后二者混合在一起。围绕这一点,会有许多有趣的管理问题,比如覆盖在物理世界上的数字内容是否符合物理国家的监管,或者它实际上来自于不同的领域或其他什么?
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将会有自己的视角。我相信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件事都正确。世界需要弄清楚它想要如何落地,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方法。我认为这正是这个有趣过程的一部分。
v
vivianna
2 个月
2 楼
这之间还差一个乔布斯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随后,扎克伯格接受了科技媒体The Verge副主编亚历克斯·希思的专访,他透露Meta已花50亿美元开发AR眼镜,并坚信其终将取代智能手机。
扎克伯格预测,看似普通的Orion眼镜可以做两件非常基本的事情:一是将全息影像融入现实世界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存在感,二是充当人工智能的绝佳载体。
扎克伯格认为市场上将并存两种智能眼镜形态,分别是追求极致体验的全息眼镜,以及注重性价比、专为人工智能体验优化的简约眼镜。
以下是亚历克斯·希思对话扎克伯格的节选:
问:感觉真正的AR眼镜终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Orion是一个你已经开发了五年多的产品吗?刚开始研究时,你们是如何想的?它的目标是什么?
扎克伯格:我们开发Orion已近十年,这段历程也反映了我们与手机平台的关系转变。尽管我们起初源自网络,而非手机,却见证了智能手机的兴起与Facebook等早期社交媒体的并行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真正在平台转型中发挥任何作用。但我们逐渐意识到,移动设备作为计算平台的崛起,与昔日从电脑到移动端的转变如出一辙,预示着这绝非计算发展的终点。
随着手机市场趋于饱和,其定义与格局在2012至2014年间已相对固定,想要以一种真正有意义的方式塑造这个平台为时已晚。为此,我很快转变了思路:“我们必须前瞻未来,因为正如从桌面到移动设备的转变所预示的,新的技术浪潮必将涌现。那么,这股浪潮的载体是什么?”我心中构想的雏形,正是你们即将见证的Orion眼镜。这种看似普通的眼镜,做两件非常基本的事情。
首先,它可以将全息影像融入现实世界,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存在感。想象一下,你仿佛与远方的朋友并肩而坐,或是置身于异国他乡,甚至与某人共享一个虚拟的乒乓球游戏,这种沉浸感将彻底改变我们的交流方式。
其次,它堪称是人工智能的绝佳载体。其独特之处在于,眼镜能让佩戴者共享视觉与听觉体验,实现所见即所感。通过微妙的反馈机制,它能在你耳边轻声细语,或在镜片上呈现仅自己可见的静默信息,让用户在沉浸于虚拟世界的同时,亦能保持对现实世界的敏锐感知。我深信,这一技术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至于其发展路径,我认为初期阶段,全息图的实现或许会先于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入。而在全息图技术以亲民价格实现规模化生产之前,人工智能的集成已悄然成为可能。这便是我们的愿景所在。考虑到全球已有数十亿人日常需佩戴眼镜,其普及程度堪比智能手机转型之初。我坚信,未来十年内,智能眼镜将迅速取代传统眼镜。随着这一趋势的深化,智能眼镜的价值日益凸显,甚至会吸引那些原本不戴眼镜的人群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
有鉴于此,我们推出了一款阶段性产品:一款集视频传输、内容捕捉、摄像头、麦克风及卓越音频体验于一身的智能眼镜,它在全息显示技术成熟之前,先以更实惠的形式满足市场需求。这款眼镜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接入Meta AI,配备多模态交互功能,包括摄像头,起始售价仅为300美元。
起初,我们视其为开发全息眼镜技术的基础。从长远来看,我们相信市场上将并存两种产品形态:追求极致体验的全息眼镜,以及注重性价比、专为人工智能体验优化的简约眼镜。此外,预计还会出现一系列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混合现实头显作为另一探索方向,虽与智能眼镜在形态上有所差异,却同样承载着实现全面计算与沉浸式体验的愿景。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不盲目追求眼镜的传统外形,而是致力于将全部计算功能融入一款更接近于头显或护目镜形态的产品中。
这无疑将是一场持久战,因为无数人渴望深度沉浸于这个全新的世界。对于那些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们而言,他们追求的不仅是工作效率的提升,更是计算体验的全面革新。Orion所展现的,正是我深信不疑且持续看好的未来愿景——一个即将引领数十亿人步入全新计算时代的平台。随着这一平台的崛起,各类配套技术与服务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同构建起一个围绕它而繁荣的生态系统。
问:据我所知,当你们着手研发Orion时,最初希望它是一款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扎克伯格:Orion作为我们的首款消费级产品,其成功与否尚存未知。尽管成果可能远超预期,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尚未触及所有设定的目标。我们渴望它更小巧、更明亮、分辨率更高,同时在价格上更加亲民。不过,我们计划推出第二代产品,旨在成为真正的消费级产品。在此过程中,我们将携手开发者,借助Orion平台不断优化软件体验,确保当最终产品面世时,能够带给用户更加深入、丰富的互动体验。
问:苹果、Snap等公司已经决定先面向开发者推出产品,并尽早让开发者参与到硬件的开发中来。但你们是否表示要跳过这一步,直接面向消费者推出产品呢?
扎克伯格:我们将早期硬件用作开发工具包,但主要是在内部使用,并可能与少数合作伙伴共享。目前,Meta在全球增强现实、虚拟及混合现实领域,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均占据领先地位。我们视此为一整合型开发工具包,凭借内部深厚的人才资源及广泛的外部合作网络,灵活推动项目进展。
我们并未计划广泛发布一套开发工具供所有开发者自由购买,因为我们相信,通过精心挑选的合作伙伴关系,已足以汇聚构建平台所需的专业力量。展望未来数年,我们将专注于优化游戏体验,并深入探索实现游戏成功发行的关键要素。
问:关于你们在现实实验室(Reality Labs)上的投入,外界有很多猜测。虽然你可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如果要估算过去十年中Orion的开发成本,它是否需要50亿美元,还是更多? 扎克伯格:确实有可能超过这个数。有一段时间,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所有预算都将用于VR和MR。但我们已公开说过,智能眼镜项目的预算规模实际上超越了VR与MR项目的预算,但这涵盖了所有项目,包括完整的AR眼镜、无显示屏眼镜,以及我们在雷朋眼镜上将要开展的所有工作,还有我们刚刚宣布的与Essilor Luxottica(依视路)扩大的合作。
问:这款眼镜并不会取代手机,而是会增强我使用手机的功能。我想知道人工智能应用是否也是进行此类交互的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款眼镜将如何与Meta AI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似乎它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 扎克伯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眼镜与Meta AI的集成将更加紧密,人工智能作为其核心功能日益凸显,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便捷与体验。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提醒,或使用简单的语音指令如“拨打这个电话号码”,眼镜便能即时响应,完成通话。
我们承诺,未来将持续引入更多创新功能,这不仅包括模型升级,如Llama 3.2的引入,更涵盖围绕其构建的软件生态的深度开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增值功能的推出,并非单纯依赖模型更新便能自动享受到,而是我们团队在软件开发领域不懈努力、持续创新的成果。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让诸如Spotify等应用能够更加原生、无缝地融入用户的日常使用中。
所以眼镜会变得越来越有用,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也会增加需求。在探讨眼镜与手机的互动模式时,一个清晰的趋势是,尽管手机作为核心计算平台的地位稳固,但眼镜正逐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新宠。不过,我认为人们不会很快放弃手机。正如手机成为主要的计算平台时,我们并没有完全放弃电脑。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但在2010年初的某个时候,当坐在电脑前的办公桌前,我会拿出手机做些在电脑上的工作。
这并不是说我们会放弃手机,但我认为,慢慢地,我们会开始用眼镜做更多的事情,更多地把手机放在口袋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电脑或手机将很快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三者将各司其职。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眼镜还有望通过手腕上的可穿戴设备或其他创新方式供电,进一步提升其便携性与续航能力。
所以,当你在十年后的某天醒来时,可能不再需要随身携带手机。手机虽仍将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更多地将扮演起“备用”或“存储”的角色,被放在口袋、包中,乃至家中。相反,眼镜将逐渐崛起为我们进行计算与交互的主要媒介。
问:我们现在谈论这个话题很有趣,因为我觉得手机变得有些无聊和陈旧。我刚刚在看新款iPhone,发现它和前一年的几乎没什么变化。虽然人们在尝试可折叠手机,但似乎大家对手机的创新已经没有太多想法,它们似乎达到了一个自然的终点。与之相比,当我看到像雷朋这样的产品,以及它对人们的吸引力,这让我感到惊讶。我想这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或许这正是因为人们现在想以不同的方式与科技互动,雷朋眼镜就是这样一个标志性产品。我不知道你是否同意这一点。
扎克伯格:我同意。但我仍然觉得现在还为时尚早。我们不仅希望能够向人工智能提问,还希望它能够执行任务,并且能够可靠地完成这些任务。我们现在从简单的功能开始,比如对眼镜的语音控制,尽管在手机上也可以做到,还有提醒功能,手机上同样可以实现。但随着模型能力在接下来的几个版本中不断增强,获得更多人们所称的“自主能力”,这将变得非常令人兴奋。就我而言,我也认为所有的人工智能工作将使手机变得更加有用。
问:你是否担心与人工智能的互动,会让人们更少与他人交流,从而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扎克伯格:在社会学的视角下,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多数人的实际社交圈往往远小于他们的期望。人们珍视真实而深刻的人际联系,而技术正是增强这种联系感、拓宽社交边界的关键。通过创新手段,如趣味互动、即时通讯乃至智能眼镜展示的全息影像,我们能够跨越地理界限,让身处异地的亲人如同近在咫尺,共享温馨时光。
然而,一个令人略感唏嘘的统计数据显示,一般美国人自认为真正亲密的朋友数量往往不足三人,远低于他们可能期望的十人之数。这一差距凸显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珍贵性。但技术,包括我们所探讨的眼镜等创新产品,有望成为填补这一空缺的桥梁。它们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寻求支持的机会,还能赋予我们更强大的能力,去拓展社交网络的广度,同时深化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联系。
问:关于人工智能监管的问题,你对欧盟的情况总是直言不讳。目前,Meta AI在欧洲不可用,新版Llama模型也无法使用。你认为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吗?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实现?
扎克伯格:解析欧洲政治于我而言颇具挑战性,尤其是当我已饱受美国政治纷扰之苦。不过,我对欧洲数据保护框架的基本运作有所理解:GDPR法规的实施旨在通过设立一站式国内监管机构,代表整个欧盟,统一解释与执行数据保护规则。我们公司在欧洲设有总部,与这一监管机构紧密合作,它们虽然态度强硬,却也促使我们明确了沟通方向,推动合作进展。
然而,问题在于,近期欧洲大陆上的其他数据保护机构也开始介入并试图采取行动,这似乎背离了简化监管的初衷,呈现出一种倒退趋势。这更多像是欧盟内部政治博弈的体现,关于是否应坚持一站式服务以提供企业清晰指引,还是维持当前复杂的监管体系,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这无疑是他们内部需面对的挑战。多个监管机构针对同一事项重复询问,无疑为创新环境的构建增添了复杂性与难度。我相信,这并非个案,而是众多企业共同面临的困境。
我认为未来的世界将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一种“半物理、半数字”的状态——或者说,也许是60%物理、40%数字,然后二者混合在一起。围绕这一点,会有许多有趣的管理问题,比如覆盖在物理世界上的数字内容是否符合物理国家的监管,或者它实际上来自于不同的领域或其他什么?
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将会有自己的视角。我相信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件事都正确。世界需要弄清楚它想要如何落地,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方法。我认为这正是这个有趣过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