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中国第一批鸡娃的80后,已经“断供”了?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4年9月26日 20点21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x
xy77
2 个月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在中产消费降级的风潮中,国际学校成为了树梢最飘摇的那片叶。
这个开学季,很多国际学校并不太平。
先是一波国际学校倒闭的新闻,其中不乏头部学校:
深圳厚德书院拖欠租金1000多万,800名学生无处可去;
北京房山的诺德安达也倒闭了,校方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学生可以转移到顺义校区。
两个校区之间,距离90多公里。
从房山到顺义,打车需花200元,想赶上早八的课,学生需要在六点半左右出门。
一年20万-30万的学费,读着读着学校没了。付得起这个学费的家长,花大钱买了个堵心。
剩下没倒闭的,也是运营得战战兢兢。往年属于香饽饽的公立学校国际部,今年基本都降了录取分数。
凡此种种,都在说明一个现实: 国际学校不再是中产家庭的首选。
前几年流行说,“房贷近千万、配偶全职太太、孩子上国际学校”是这个时代的“中产作死三件套”。
而现在,中产们好像都活明白了。
国际学校和任何其他行业一样,高奢和低配的两极都过得挺好,唯有中间阶层,不上不下。 在收入高速增长阶段,多花一些钱买孩子的童年、阅历和学历,是毋庸置疑的选择。
可在增长放缓以后,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选择。
佑佑的父母曾经也考虑过国际路线。
作为从高考大省厮杀出来的“小镇做题家”,他们十分不愿意孩子再重走自己的老路,而是想给他一个完整的童年。
在幼儿园阶段,就替他选择了一家学费16800每月的国际幼儿园。
“那家幼儿园的篮球场比我大学里的都大。”
佑佑爸爸对这个选择十分满意。
北京一家由四合院改建的幼儿园,是建筑设计公司MAD的设计作品
然而,孩子幼儿园还没毕业,他的工作就进入了高风险期。虽然目前还没失业,但是身边的同事也有不少领了大礼包走人的,周围所有的中产都在抱怨收入下跌,业务不好做了。
令人不得不居安思危。
趁孩子还小,转回800块的公立幼儿园,每月能省下不少钱,还能挤出一两个课外班的开销来。
老师都有证可查,食材采购还每日公示,令人放心。
佑佑的爸妈说,未来能挣一年算一年吧。
未来也不考虑留学了,一路公立上到哪算哪。直接把三四百万的教育费用攒下来留给儿子,也许是一条更为稳健的道路。
当藤校生都找不到工作
过去,很多家长觉得给孩子上国际学校、出国留学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拿到国外名校的文凭,既是人力资本的增值,也意味着更好的工作和收入。
然而,时代变了。
方鸿渐拿一张“克来登”大学文凭就能直通高校编制的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若是留在留学国家求职,留学生又面临着签证限制、文化差异和激烈竞争等重重挑战,毕业后拿不到工作签证、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情况比比皆是。
今年网上还火了一个新词,“烂尾娃”。这个概念与"烂尾楼"相似,又细分成好多种。
走国际赛道的孩子,一朝不慎,就很有可能变成“断供娃”,或者“烂尾娃”。
前阵子,家长圈还有一篇文章很火,标题叫做“耶鲁全奖硕士:投了近千份简历,没能找到工作”。
文章的女主人公林其,耶鲁全奖文科硕士,会中日英三门语言,但她从去年10月起,5个月投了美国800家企业,都没找到工作,回国以后求职也不顺利,最后根据兴趣在塔罗牌店做起了月薪3000的兼职。
林其的配偶可以为她提供有效期5年的家属签,她会回美国再试试寻找人生的Plan B。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托底选项。
花百万留学,回国后月薪7000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留学生还要被老板嫌弃,不懂人情世故,没有本地毕业生吃苦耐劳、可塑性强。
直接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也可以,只是美加澳新都是一样的贵,除了极少数科技新贵,大部分留学生毕业的起薪也就够付自己的房租和家用。一旦想旅游、置办大件或者买房,多少还是得靠家里支援。
留学不再是那张“人生金钥匙”,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怀疑:
这笔投资,真的值吗?
国际学校自己也挺愁的
2020年,教育部曾出台了新的外籍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明确了外教需要具有资质和证书,才能在中国从事教育职业。为了符合新的标准,许多学校面临着聘用外教的难题,有些甚至不得不减少或暂停外教课程的设置。
考究性价比的中产家长们仔细一琢磨,一年20万-30万投入下去,外教带的也就那么回事。
再一琢磨,国际学校的孩子英语好的确实更多,但英语好的孩子,基本还是靠家庭投入和课后辅导啊。
消费降级、出生率下降、外资撤离这样几个因素叠加之下,国际学校俨然已经从昔日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
北京房山诺德安达的倒闭,就说明了选址的重要性。即使背靠大集团,周边没有足够的用户基础,也还是难以为继。顺义别墅区国际学校扎堆,但现在也有了招生压力,过去升学还得托关系或者提前很久排队,而现在,却不得不加大了营销费用,也要开始举办招生活动了。
把“爬藤”当成事业的中产鸡娃家庭,甚至还想出了一条绕开国际学校的路线:
直接脱产学A-level课程(剑桥课程)或者AP(美国课程)。
所谓脱产,就是离开全日制的高中,直接选择机构报班。一般是小班教学或者1v1,老师给予的关注和跟进更多,更容易出成绩。
劣势也很明显,脱产学习,和公立里的题海战术又有多少不同呢?有点背离家长们选择国际路线的初心。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这个开学季,很多国际学校并不太平。
先是一波国际学校倒闭的新闻,其中不乏头部学校:
深圳厚德书院拖欠租金1000多万,800名学生无处可去;
北京房山的诺德安达也倒闭了,校方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学生可以转移到顺义校区。
两个校区之间,距离90多公里。
从房山到顺义,打车需花200元,想赶上早八的课,学生需要在六点半左右出门。
一年20万-30万的学费,读着读着学校没了。付得起这个学费的家长,花大钱买了个堵心。
剩下没倒闭的,也是运营得战战兢兢。往年属于香饽饽的公立学校国际部,今年基本都降了录取分数。
凡此种种,都在说明一个现实: 国际学校不再是中产家庭的首选。
前几年流行说,“房贷近千万、配偶全职太太、孩子上国际学校”是这个时代的“中产作死三件套”。
而现在,中产们好像都活明白了。
国际学校和任何其他行业一样,高奢和低配的两极都过得挺好,唯有中间阶层,不上不下。 在收入高速增长阶段,多花一些钱买孩子的童年、阅历和学历,是毋庸置疑的选择。
可在增长放缓以后,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选择。
佑佑的父母曾经也考虑过国际路线。
作为从高考大省厮杀出来的“小镇做题家”,他们十分不愿意孩子再重走自己的老路,而是想给他一个完整的童年。
在幼儿园阶段,就替他选择了一家学费16800每月的国际幼儿园。
“那家幼儿园的篮球场比我大学里的都大。”
佑佑爸爸对这个选择十分满意。
北京一家由四合院改建的幼儿园,是建筑设计公司MAD的设计作品
然而,孩子幼儿园还没毕业,他的工作就进入了高风险期。虽然目前还没失业,但是身边的同事也有不少领了大礼包走人的,周围所有的中产都在抱怨收入下跌,业务不好做了。
令人不得不居安思危。
趁孩子还小,转回800块的公立幼儿园,每月能省下不少钱,还能挤出一两个课外班的开销来。
老师都有证可查,食材采购还每日公示,令人放心。
佑佑的爸妈说,未来能挣一年算一年吧。
未来也不考虑留学了,一路公立上到哪算哪。直接把三四百万的教育费用攒下来留给儿子,也许是一条更为稳健的道路。
当藤校生都找不到工作
过去,很多家长觉得给孩子上国际学校、出国留学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拿到国外名校的文凭,既是人力资本的增值,也意味着更好的工作和收入。
然而,时代变了。
方鸿渐拿一张“克来登”大学文凭就能直通高校编制的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若是留在留学国家求职,留学生又面临着签证限制、文化差异和激烈竞争等重重挑战,毕业后拿不到工作签证、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情况比比皆是。
今年网上还火了一个新词,“烂尾娃”。这个概念与"烂尾楼"相似,又细分成好多种。
走国际赛道的孩子,一朝不慎,就很有可能变成“断供娃”,或者“烂尾娃”。
前阵子,家长圈还有一篇文章很火,标题叫做“耶鲁全奖硕士:投了近千份简历,没能找到工作”。
文章的女主人公林其,耶鲁全奖文科硕士,会中日英三门语言,但她从去年10月起,5个月投了美国800家企业,都没找到工作,回国以后求职也不顺利,最后根据兴趣在塔罗牌店做起了月薪3000的兼职。
林其的配偶可以为她提供有效期5年的家属签,她会回美国再试试寻找人生的Plan B。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托底选项。
花百万留学,回国后月薪7000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留学生还要被老板嫌弃,不懂人情世故,没有本地毕业生吃苦耐劳、可塑性强。
直接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也可以,只是美加澳新都是一样的贵,除了极少数科技新贵,大部分留学生毕业的起薪也就够付自己的房租和家用。一旦想旅游、置办大件或者买房,多少还是得靠家里支援。
留学不再是那张“人生金钥匙”,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怀疑:
这笔投资,真的值吗?
国际学校自己也挺愁的
2020年,教育部曾出台了新的外籍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明确了外教需要具有资质和证书,才能在中国从事教育职业。为了符合新的标准,许多学校面临着聘用外教的难题,有些甚至不得不减少或暂停外教课程的设置。
考究性价比的中产家长们仔细一琢磨,一年20万-30万投入下去,外教带的也就那么回事。
再一琢磨,国际学校的孩子英语好的确实更多,但英语好的孩子,基本还是靠家庭投入和课后辅导啊。
消费降级、出生率下降、外资撤离这样几个因素叠加之下,国际学校俨然已经从昔日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
北京房山诺德安达的倒闭,就说明了选址的重要性。即使背靠大集团,周边没有足够的用户基础,也还是难以为继。顺义别墅区国际学校扎堆,但现在也有了招生压力,过去升学还得托关系或者提前很久排队,而现在,却不得不加大了营销费用,也要开始举办招生活动了。
把“爬藤”当成事业的中产鸡娃家庭,甚至还想出了一条绕开国际学校的路线:
直接脱产学A-level课程(剑桥课程)或者AP(美国课程)。
所谓脱产,就是离开全日制的高中,直接选择机构报班。一般是小班教学或者1v1,老师给予的关注和跟进更多,更容易出成绩。
劣势也很明显,脱产学习,和公立里的题海战术又有多少不同呢?有点背离家长们选择国际路线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