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养娃父母要纠结陪伴是否高质量,然后养出来的娃一堆问题

z
zenmehui
主要是现在网络发达,让你见得更多。我们这一代,包括我们父母那一代,心理,精神有问题的人不少。
R
Ring2022
呵呵
M
MajiaLove
bellamia 发表于 2024-08-29 10:21
Parenting style基本三种:authoritarian和permissive是两个极端,一个就是以前的my way or Highway,permissive就是you say jump I ask how high:)
中间的也就是最好的方式(也是最不容易最需要consistency的)是authoritative,指父母有权威,但是和孩子bonding也很好,是以爱为基础的,positive的,会听孩子的意见然而final say大方向肯定还是父母把握,有boundary,有原则,孩子look up to parents as role model,有事也愿意听取父母的建议。。。这都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父母和孩子双方的growth),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到。

同意。不过这个大方向父母把握的度也得随着孩子的成长与时俱进,对家长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和critical thinking能力都有一定要求。所以我前帖说了,如果做不到客观加中庸平和,没留神就出溜到向左躺平或者向右躺平去了。
t
tomjust
High.eee 发表于 2024-08-29 14:10
厚着脸皮说,我还真做到不少。 所以孩子还是原本的样子,普娃就是普娃。

我也能做到不少,我还可以接受和坦然孩子是普娃,甚至可能普娃都不如(有special needs)。
虽然是普娃,但没有标题中的“问题”,没有抑郁、暗黑、无力感,就是该笑就笑,该哭就哭,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该写作业就写,该玩就玩。
在黄帝内经中,“平常”就是最好的状态,我完全接受这样的孩子。
c
custom
这跟美国的医疗异曲同工
l
l4528
High.eee 发表于 2024-08-29 14:10
厚着脸皮说,我还真做到不少。 所以孩子还是原本的样子,普娃就是普娃。

我也厚着脸皮说,我也能做到不少,但孩子和孩子差别太大了,对有些孩子是助力、对有些孩子是阻碍。
t
tomjust
高质量陪伴的关键是家长being present,活在在此时此刻,换个说法就是“专注当下,让一切可能发生”。
我们习惯了的思维方式是结果比过程重要,高质量陪伴的主旨恰恰相反:每个瞬间的过程最重要。
所以,高质量陪伴不是产生牛娃上名校的工具,如果“尽管我给了高质量陪伴但我孩子没有按照我的预期来改变”,那就完全违背了“高质量陪伴”的初衷,这只是头脑按自己的惯性思维臆想出来的“高质量陪伴”。
这五个字type出来很简单,讨论起来也很简单,但要在生活中实践出来一点都不简单。
打个比方,我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不可抗力比我更早离开这个世界,那就因为有这种可能,我天天忧心忡忡?随便打发他反正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相反,我很感恩跟他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无论最后结果怎么样,这个陪伴的过程就是最珍贵的。
A
Alohasubshine
tomjust 发表于 2024-08-29 16:29
高质量陪伴的关键是家长being present,活在在此时此刻,换个说法就是“专注当下,让一切可能发生”。
我们习惯了的思维方式是结果比过程重要,高质量陪伴的主旨恰恰相反:每个瞬间的过程最重要。
所以,高质量陪伴不是产生牛娃上名校的工具,如果“尽管我给了高质量陪伴但我孩子没有按照我的预期来改变”,那就完全违背了“高质量陪伴”的初衷,这只是头脑按自己的惯性思维臆想出来的“高质量陪伴”。
这五个字type出来很简单,讨论起来也很简单,但要在生活中实践出来一点都不简单。
打个比方,我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不可抗力比我更早离开这个世界,那就因为有这种可能,我天天忧心忡忡?随便打发他反正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相反,我很感恩跟他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无论最后结果怎么样,这个陪伴的过程就是最珍贵的。

跟孩子们一起怎么样算present? 陪写作业陪玩陪游戏陪逛街,physically 我都是present, 但我永远都游离于孩子的精神状态外面,没法present 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我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摸不透孩子们的内心,让他们觉得我对他们没有共情
A
Alohasubshine
我有朋友孩子夭折无法自拔的心痛,一直都劝告我要珍惜当下。我家孩子们的问题是拖延,我是急躁凡事都要提前,每天都处在这两种矛盾性格的博弈中。每天很多能量和精力都用在对付因为看到孩子拖延而导致的焦虑上
e
elastigirl
Mochi诺尔 发表于 2024-08-28 18:19
看啥宠娃贴,就看看这版上有多少反对sleep training的就知道宠娃是华人中的大多数,并且还自己不知道。哎哟还什么:“安全感满满”

不是反对sleep training,是反对cry it out吧,尤其是小小娃.
t
tomjust
楼主说到点子上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或者叫“二元对立”,就是being present最大的敌人。
我们都成长于这种思维方式中,任何事情都有“对和错”,任何人不是好就是坏,连考试都很难遇到开放式的答题。从小我们就被洗脑:高比矮好,瘦比胖好,皮肤白比黑好,结婚比离婚好,人生方式也有好和坏,等等等。
这种思维方式完全就是头脑制造出来的,自然界根本不存在:高大的树木存在,弱小的杂草也有;黑皮肤的有,白皮肤的也有;鲸鱼那么大的有,眼睛看不到的更是大把。每样东西只是根据自己的因缘机会而存在(being present),不会judge任何其他东西,因为“存在即合理”。
只有人,有想法有ego,为了膨胀ego不断地制造分别、冲突和对立。真正符合自然的规律是包容:《道德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对照,音与声互相和谐,前和后互相排列,这个道理是永恒的。
没有人脑的运作比较和判断,就不存在”非黑即白”。一旦陷入念头中,就不可能being present。
w
whatever.
High.eee 发表于 2024-08-29 14:10
厚着脸皮说,我还真做到不少。 所以孩子还是原本的样子,普娃就是普娃。

我觉着陪伴不是为了让孩子升级,而是让孩子在有引导的情况下更健康平安的成为他们自己
如果陪伴的目的是孩子成为超人,那大概率是要失望的
A
Alohasubshine
tomjust 发表于 2024-08-29 18:02
楼主说到点子上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或者叫“二元对立”,就是being present最大的敌人。
我们都成长于这种思维方式中,任何事情都有“对和错”,任何人不是好就是坏,连考试都很难遇到开放式的答题。从小我们就被洗脑:高比矮好,瘦比胖好,皮肤白比黑好,结婚比离婚好,人生方式也有好和坏,等等等。
这种思维方式完全就是头脑制造出来的,自然界根本不存在:高大的树木存在,弱小的杂草也有;黑皮肤的有,白皮肤的也有;鲸鱼那么大的有,眼睛看不到的更是大把。每样东西只是根据自己的因缘机会而存在(being present),不会judge任何其他东西,因为“存在即合理”。
只有人,有想法有ego,为了膨胀ego不断地制造分别、冲突和对立。真正符合自然的规律是包容:《道德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对照,音与声互相和谐,前和后互相排列,这个道理是永恒的。
没有人脑的运作比较和判断,就不存在”非黑即白”。一旦陷入念头中,就不可能being present。






如何走出这种思维方式?
t
tomjust
首先认识到这种思维方式的危害⚠️,我跟原生家庭很close,从他们的日常言行中我看到了“非黑即白”思维带来的无意义消耗,很多事情只要let it be就可以了,他们非要争个我对你错。
因为我意识到自己是错的,所以走上寻找之路。我们小孩在公校,我经常去volunteer,会发现学校教的跟我们小时候完全不同,校长会说:错误不可怕,犯错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不要着急不要奔跑,永远记得安全第一,迟到也没什么大不了;等等。
平时我会看育儿书,上面提到的Daniel Siegel,能把他的书都吃透就非常厉害了;经常做瑜伽,不是为了练柔韧或肌肉,而是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头脑为身体的感受让步,整个人处在在觉知中;还有定期冥想🧘,冥想开始起来不容易,可以从了解“正念觉知”开始。
《觉醒的家庭》 The Awakened Family: How to Raise Empowered, Resilient, and Conscious Children 这个作者的所有书都非常好。
时刻保持自省和谦卑,承认自身的不足,继续前进。
m
mfc
每次几十几百美元的买卡片 说是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这个我真的无法接受。 在我这里绝对想都不要想。
A
Alohasubshine
tomjust 发表于 2024-08-29 18:42
首先认识到这种思维方式的危害⚠️,我跟原生家庭很close,从他们的日常言行中我看到了“非黑即白”思维带来的无意义消耗,很多事情只要let it be就可以了,他们非要争个我对你错。
因为我意识到自己是错的,所以走上寻找之路。我们小孩在公校,我经常去volunteer,会发现学校教的跟我们小时候完全不同,校长会说:错误不可怕,犯错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不要着急不要奔跑,永远记得安全第一,迟到也没什么大不了;等等。
平时我会看育儿书,上面提到的Daniel Siegel,能把他的书都吃透就非常厉害了;经常做瑜伽,不是为了练柔韧或肌肉,而是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头脑为身体的感受让步,整个人处在在觉知中;还有定期冥想🧘,冥想开始起来不容易,可以从了解“正念觉知”开始。
《觉醒的家庭》 The Awakened Family: How to Raise Empowered, Resilient, and Conscious Children 这个作者的所有书都非常好。
时刻保持自省和谦卑,承认自身的不足,继续前进。

多谢分享! 我的原生家庭也是非黑即白,但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爱, 但我自己的孩子们在类似的家庭环境就不觉得被爱,更多的是不安全感,因为他们从小敏感,所以表现的胆小,被问批评了很多。 我得学习正念觉知
l
littlefriend2014
tomjust 发表于 2024-08-29 12:53
Daniel Siegel是我非常喜欢的育儿作者,他的书给了我很多清明和力量,其中就有一本《高质量陪伴》The power of showing up:How Parental Presence Shapes Who Our Kids Become and How Their Brains Get Wired 他的书都值得一读再读。
这个标题的presence不是肉身在就行,而是心在不在,心要在,那就要尊重和接受孩子原本的样子。还有五个高质量陪伴的具体做法,来源于网络: 1. Pause (暂停) ——看见需求,精准回应。 2. Engage (参与) ——放弃主导,积极参与。 3. Encourage (鼓励) ——全力支持,经常鼓励。 4. Reflect(反馈):——平等交流,及时反馈。 5. Extend (衍生):——扩展视野,发散思维。
对于华人父母来说,要他们“放弃主导”就难于上青天。长期以来社会氛围和从长辈那里继承到的无意识的焦虑情绪,就导致了超强的控制欲,让父母放弃主导就跟要了父母的命一样。 父母表面的“溺爱”背后是一种控制欲,让孩子长成废人,父母才可以一辈子控制孩子。

谢谢分享!
s
shanggj
Alohasubshine 发表于 2024-08-28 15:46
我们现在自己做父母,精细到不行,生怕养不好,要物质给物质,基本上有求必应,但新一代娃各种情绪问题精神健康问题,简直就是pandemic.
再回来看我们自己做孩子的年代,物质完全没有现在丰富,父母也几乎没有任何的陪伴,更不用提高质量低质量了,几乎就是吃饭的时候桌上有食物,晚上睡觉有张床的当猪养大的。但我们这代人该干嘛就干嘛,情绪算稳定到正常生活,该扛的压力还是无脑抗下来。
短短二三十年,我们自己的孩子们的抗压能力为何退化了这么多?能用什么方式找回来?难道和全球变暖一样势不可挡了吗?


看网上大妈 都是教育小孩一套一套的。 有从名著学来的, 有自己总结的。 再看孩子们, 眼见的 黄鼠狼下耗子, 一代不如一代。
H
High.eee
l4528 发表于 2024-08-29 15:02
我也厚着脸皮说,我也能做到不少,但孩子和孩子差别太大了,对有些孩子是助力、对有些孩子是阻碍。

嗯,不同的孩子,要调整尊重和支持的方式与力度。我家那两个就特别不一样,需要的方法也完全不一样。
H
High.eee
whatever. 发表于 2024-08-29 18:08
我觉着陪伴不是为了让孩子升级,而是让孩子在有引导的情况下更健康平安的成为他们自己
如果陪伴的目的是孩子成为超人,那大概率是要失望的

完全没有期望成为超人。但是,期望还是有的,都是比较普通的期望,娃无数次反复犯错,忍着不责备,换无数种方式帮她。这个漫长的反复失败的过程还是非常考验家长的。 比如让娃每天好好刷牙,从小就唐,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试过了,现在依然不能好好做,但也只能接受。
s
shanggj
High.eee 发表于 2024-08-29 20:22
完全没有期望成为超人。但是,期望还是有的,都是比较普通的期望,娃无数次反复犯错,忍着不责备,换无数种方式帮她。这个漫长的反复失败的过程还是非常考验家长的。 比如让娃每天好好刷牙,从小就唐,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试过了,现在依然不能好好做,但也只能接受。

不期望成为超人 但至少也得是 clearly above the average 吧
湫湫
以前小孩是当动物养,能活几个是几个,活下来的自然是家庭中最强的孩子们,现在就一个二个,那舍得当动物养,连宠物 都当孩子养的年代,怎么可能对孩子不精养呢。
t
tuesb
tomjust 发表于 2024-08-29 12:53
Daniel Siegel是我非常喜欢的育儿作者,他的书给了我很多清明和力量,其中就有一本《高质量陪伴》The power of showing up:How Parental Presence Shapes Who Our Kids Become and How Their Brains Get Wired 他的书都值得一读再读。
这个标题的presence不是肉身在就行,而是心在不在,心要在,那就要尊重和接受孩子原本的样子。还有五个高质量陪伴的具体做法,来源于网络: 1. Pause (暂停) ——看见需求,精准回应。 2. Engage (参与) ——放弃主导,积极参与。 3. Encourage (鼓励) ——全力支持,经常鼓励。 4. Reflect(反馈):——平等交流,及时反馈。 5. Extend (衍生):——扩展视野,发散思维。
对于华人父母来说,要他们“放弃主导”就难于上青天。长期以来社会氛围和从长辈那里继承到的无意识的焦虑情绪,就导致了超强的控制欲,让父母放弃主导就跟要了父母的命一样。 父母表面的“溺爱”背后是一种控制欲,让孩子长成废人,父母才可以一辈子控制孩子。

感谢分享总结,以后一定要读一读。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读的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感觉它的宗旨也是要接纳孩子的感受。然后帮助他们认识情绪,从而做到自己解决问题。但是以我们从小长大的经验,几乎是条件反射就要否定情绪、或者给孩子提建议。只能慢慢修炼了。 楼里的很多回复都很有启发,好楼!
l
louaci
陪伴需要时间,现代人overwhelmed overscheduled overstimulated 一堆破事啥都想要全面发展既要又要还要,所以干一件事脑子里想着下面无数件事,然后回头又觉得没专心陪娃,纠结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