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hot to save the world 3/30/2023 这是一本讲新冠疫苗的书,但又绝不止于讲新冠疫苗而已的书。这本书讲的是科学家们如何一步步从不同的起点出发,往不同的方向前进,但又在一个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危机中殊途同归的故事。看完这本书,一方面觉得人类真倒霉,迎头赶上新冠大流行活活被关了三年。另一方面又庆幸,幸好是在各种疫苗技术都成熟了只需要一个机会去证明的节点发生,不然我们还不知道要关到什么时候去呢。 回去看现在的各大批准的新冠疫苗,除了传统的灭活疫苗,扎根于dna技术的疫苗有三大类:mRNA(辉瑞,Moderna),腺病毒做载体的viral vector载体疫苗(强生,牛津),还有带着刺突蛋白碎片的蛋白亚单位疫苗(protein subunit vaccine, Novavax)。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coronavirus/in-depth/different-types-of-covid-19-vaccines/art-20506465 这里面有的可算是全新的没有实际应用过的技术,有的是则是已经熟悉大规模应用过的。但他们的起点却都不在冠状病毒上。 有的来自于研究人员寻找合适的腺病毒做载体做的艾滋病疫苗,有的来自于医生试图把dna或着mrna注入有基因缺陷无法制造特定蛋白的病人体内,帮助病人身体制造这些必须的蛋白质。有的是打算用mrna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做癌症的免疫治疗的。到了后期mrna疫苗似乎有曙光的时候,研究人员们试图用mrna做新冠/SARS的近亲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的疫苗,没想到MERS被迅速扑灭了,疫苗并没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产品。但正是因为这些过去几十年的摸索和研究,终于奠定了基础,让人类能够在一年之内迅速反应过来制造出新冠疫苗。 书里提到了各条线上起源,研究人员的生平简介加上八卦故事,还有新冠疫苗领跑的几个biotech公司的缘起,都非常有意思。比如Moderna核心技术的奠基人之一Luigi Warren居然最早是个码工!他中年危机转行去读生物,迅速读到了博士。做博士后时期琢磨出了如何让mrna进入人体而不引起剧烈的免疫风暴。然后他的实验室老板Derrick Rossi拿着这个技术到处游说投资才有了Moderna。主投资人Afeyan去物色职业管理人,正巧法国一个biotech公司bioMérieux的CEO Stéphane Bancel来找Afeyan谈收购,收购没谈成,Bancel被忽悠去了Moderna。因为Bancel从小把Steve Jobs当作人生偶像,所以也爱穿turtleneck走Jobs风。加上Moderna早期怕泄密神神秘秘的捂着不发paper,以至于后来同走Jobs风的Elizabeth Holmes被曝出作假骗钱之后,Bancel连带Moderna也被大家怀疑是圈钱的神棍。 比如BioNTech的创始人夫妇两人(Uğur Şahin和Özlem Türeci),不但是有才华的科学家也是工作狂。他们志同道合,生活简单,连去结婚也就是午饭时间花了十五分钟去市政府厅,然后就回去干活了!有次Şahin 手下提醒他,对有些员工来说工作就是一份工作而已,他们回家就不想工作的事儿了。Şahin目瞪口呆,真心不能理解还有人是这样的,毕竟他一生的修为都在于“根除(eradicate)生活中非工作相关事务”。他们一直以来的研究目标都是用mrna做癌症免疫治疗。最近歪打正着做了新冠的疫苗大获成功,两位创始人却依然意难平,因为他们最想做的还是免疫治疗。 Moderna最早也不是做疫苗的。他们是想用mrna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靠注入体内的mrna制造足够多的身体必须的蛋白。光是mrna一进人体就被酵素切碎了,他们就琢磨出了用纳米脂粒包住mrna送入人体的办法。但他们立刻遇到一个瓶颈:第一次注射制造了大量的所需的蛋白质,但第二次注射就几乎没效啦。因为身体的免疫系统在第一次注射后记住了这个入侵的坏份子,第二次再来就一早干掉了。他们派了一个研究员Eric Huang专门去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无解。但好在这位科学家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现此路不通后提出一个创新的想法:激活身体的免疫系统,这,不就是一个有效的疫苗该做的事儿嘛!于是Moderna就从治疗方向转向去了疫苗方向。 Novavax,从名字看他们最早确实是做疫苗的。但2000年左右,一个原本不太有效的,给更年期妇女用的雌激素霜忽然被发现对鱼尾纹有奇效,一下红了起来股票大涨。然后又忽然因为有可能致癌,产品和股价一起垮到底,眼看就要不行了。于是和早期研究用昆虫细胞做艾滋病疫苗的Gale Smith搭上线,重新开始做疫苗。迎头遇上了covid,磕磕绊绊的居然也把疫苗做出来了,股票一下子又有了起色。当然,我最近去看了眼,他们股票又跌得一塌糊涂啦。 在covid之前其实不光Novavax,Moderna和BioNTech其实也都开始陷入绝境快要撑不住了。主要问题就在于这个新技术上。技术看起来是没问题,但没有机会验证。ebola这种死亡率太高的,拿来做双盲实验不人道,所以没有有效数据。MERS这些控制得太好消失得太快,还没来得及攒够数据。所以mrna疫苗的技术就陷在一个好像验证过一些,但又不足以拿到批准的境况,两个公司都面临烧了很多钱但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的问题,融资都已经拿不到钱了。BioNTech一早和Pfizer已经眉来眼去,所以顺理成章抱了辉瑞的大腿。Moderna是幸好project warp speed给了钱。但跟钱一起来的还有枷锁:政府想起来就去找他们要额外的数据,不是为了fda approval,而是给研究人员多收集数据。就是因为这些额外的要求拖慢了他们的实验时间,硬是没能赶上pfizer的进度落了第二。 书里几个mrna和新冠的知识点很涨知识。原来mrna最大的难点之一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在mrna能进入细胞制造蛋白之前就把它干掉了。或者更坏,会引起免疫风暴。 在这方面最早做出巨大贡献的是mrna疫苗成功后非常著名的,在upenn默默无闻做了很多年技术员的Katalina Kariko。 她和教授Weissman合作,终于发现rna里激活免疫系统的是一个叫uridine的分子结构。只要把mrna里的uridine结构做一点点小的改动,免疫系统就认不出来了!这一点是mrna技术能够成功的基石。书里的形容:Kariko and Weissman were like generals who had spent years watching the warplanes foiled by enemy radar. Now, simply by replacing a smal overlooked piece of equipment on the planes, they were flying undetected into enemy territory. mrna也好,viral vector也好,subunit也好,这些疫苗的根本都立足在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的结构上。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非常狡猾,是跟弹簧一样是会变形的!所以除了找出他们入侵细胞之前最后的那个形状之外,还需要替换一下结构里面关键的氨基酸,把这个形状“变硬”固定下来。这个技术是在mers时期一个中国出生的科学家王年爽研究出来的。新冠病毒的dna序列被公开后,他没日没夜在实验室里泡了两天,第三天早上已经用他的程序设计出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结构的dna,十天之内这个新设计的结构已经被做出了十个不同版本的蛋白,公布给全世界的科学家和药厂去攻克难题了。速度真是没得说。 新冠疫苗能够在一年之内研发出来,全球合作的速度和科技的积累功不可没。1/3 张永振教授收到新冠病毒样本,1/5早上两点他的团队已经完成了基因测序。犹豫了几天后,没有经过政府批准和报备,他在1/10把dna序列交给了合作过的悉尼大学的Eddie Holmes(后来他还因此被穿了一阵小鞋)。在经过最基本的验证后1/11凌晨,这个dna序列已经在virological.org上发布给了全世界。1/13上午刺突蛋白的dna改造已经做好送出去做蛋白了。1/23十个不同版本的改造后的刺突蛋白已经被交到几百个研究人员手里,大家各自挑了个着手做疫苗做药去了。到了十月份,辉瑞的研发和双盲实验已经做完,有效率96%!这是前所未有的全球合作,速度和有效率。 这是我特别感动的一点。 新冠出现后,让触觉灵敏的各位流行病专家警觉起来的病例,来自于广州被感染的一家人。第一个警报来自于这家人里面并未去武汉,但被家人传染的病例。这是人传人的强大证据。第二个则是我没想过的:发现了无症状感染者。这说明会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病了,无意之间已经把病毒传染开了。在这个世界紧密联结的时代,这才是各位流行病专家们最担心的事情。Moderna的Bancel就是在一月下旬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跟着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的主要人物听说了这点,立刻想:天啊,这就是下一个1918年!立刻去找Fauci立军令状60天内研发出疫苗。然后孤注一掷把公司财力人力全部投入到covid疫苗的研发上。BioNTech的Şahin同样也是基于这个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判断风雨欲来。他在一月底看到新闻就认定这会是pandemic,预测会有三百万人死亡(前几天查了下,全球死亡人数六百八十万),立刻把所有资源抽出来投入到新冠疫苗研发上。同时他要求员工取消当地年度嘉年华的任何计划,不要用公共交通,同时固定轮班降低传染风险。他们都是触觉非常灵敏的人物,才造就了人类史上最快的疫苗开发。 这本书开头从艾滋病流行讲起,每章一个方向讲起,仿佛话说长江,从各个源头慢慢讲起。慢慢各个支流融合,到了新冠爆发的时候忽然加快了速度,如长江激流险滩,轰鸣而下。直到最后疫苗成功,各个研究人员继续回到各自的领域继续攻克下一个难题,仿佛长江终于到了入海口,缓缓融入大海,各自去了不同的方向。 我唯一意难平的,就是书里讲新冠爆发的时候提到武汉,居然还特地提到了武汉著名的美食是热干面!馋得我那个死去活来!不是讲疫苗的书么,好气! ———— disclaimer 虽然说不在非常时期,疫苗不应该强制。但现在反疫苗的趋势我并不赞同。 疫苗除了保护自己,还有一个群体保护的作用。有些人因为免疫系统的问题,或者过敏的问题,不能打疫苗。他们是依赖于周围大部分人都打疫苗的保护。 近来十几二十年反疫苗的势头应该来自于MMR(麻腮风)和自闭症的关联。当初那篇论文说mmr引发自闭症,造成群体恐慌,说实话我那时候也犹豫了下是否要给娃打mmr。做了研究后发现,第一,这极大可能性是correlation不是causation,因为mmr是在一岁打的,自闭症出现可观察的症状往往也在这个时候,第二,这篇论文有数据问题,被retract了。 这篇论文的问题就在于让很多家长陷入恐慌不打mmr疫苗,现在问题就出现了 - 已经可算灭绝的麻疹又开始小范围流行起来。这对免疫缺陷的病人来说是很大一个问题。 疫苗有没有副作用或者严重后遗症,我可以肯定的说,每一种疫苗,一定会有。问题就在于机率。严重后遗症的机率 v 得病的机率,以及哪一样的后果更加不能承受。 老年人的流感死亡率比较高,所以我父母我都要他们去打。和老人同住,我也会打,减少带回来疾病的可能性。但光我自己,我可能想一想是流感疫苗带来的发烧缺勤更麻烦,还是 得流感机率 x 流感引发心肌炎的机率更大。 我建议每一个需要打疫苗的人不是盲目反对疫苗,而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了再做结论 1. 疫苗后遗症的机率 2. 不打疫苗得病的机率 3. 得病需要承受的最坏结果是否能接受 4. 对周围的人的影响(亲人,或者如果亲密的朋友同事rely on疫苗的群体保护,或者再大爱一点,周围其他人) ——— 我发现,疫苗的科普比登月的科普更难。那群登月造假说的人至少还有一句句的“论据”可以一点点驳斥,而疫苗这里都是大段大段的感想和帽子,最多说一句“完全没有数据支持”,which,我讲了也没人听。我数次在回复里长篇讲我认为打疫苗的决定应该如何权衡,好像没有人看到一样,帽子一顶顶飞来,长篇大论“教育”我要包容兼听,倒是说话的人有没有“兼听”过?你看过这本书吗?除了自媒体,你真正研究过数据吗? 昨天下午我已经决定i have better things to do in my life,比如,还有三本书的笔记没写呢,。所以我不会再去回应这里关于“疫苗教”的帽子,质疑,和“教育”。用Keanu Reeves的态度,就是:你说一加一等于三,sure,你高兴就好。 唯一一点,如果回帖有明显恶意和人身攻击,不管是对我还是对其他人,我会拉黑。这是一篇我推荐好书给有兴趣的人看的帖子,我希望这里是一个友善的会客厅,而不是一个堆满垃圾的后巷。
没有灵丹妙药,只有对不同情况下有用的药, 最普遍的是Paxlovid,和tamiflu的作用类似,在病程早期服用能够有效阻断病毒的复制,达到缩短病程减轻症状的作用。病毒不是像细菌可以用抗生素打,只能靠人体自己的免疫系统打这个仗。Paxlovid能做的就是打辅助,把敌军的后援截住,让免疫系统打得轻松点(哎,魔戒里阿拉贡借来的幽灵军的作用嘛)。这个药是任何人,早期都能用的。 按照我疫情期间的知识(意思是,如果落后了请纠正),还有一个治疗哮喘的常规药dexamethasone,对需要住院吸氧的严重covid儿童患者也好用。这个的机理(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儿童covid到需要吸氧,往往是因为免疫系统反应过激攻击自身器官造成的,所以可的松类激素可以拿来消炎和抑制免疫系统。这和当年川总强推的疟疾药HCQ是类似的方向。HCQ主治疟疾,但off label有时会拿来治疗红斑狼疮,也是压制免疫系统的路数。但在我疫情时期看过的研究基本上的结论都是hcq对于普通covid患者意义不大,效果并不显著。所以普通人、没有到免疫风暴的重症地步,也不需要用dexamethasone(或者hcq)。如果你自己用了hcq感觉好些,then good for you, 我不和任何人杠这个个体是否有效的问题。我只是说适用病症而已。 顺便提一句,我之前quote过,要达到实验室里抑制covid病毒的效果,所需的ivermectin的剂量是正常人体安全剂量的一百倍。 (最后,我简直不敢相信疫情结束几年了我还要把当年的数据分析或者研究结果的总结拿出来讲)
2infinitybeyond 发表于 2024-08-02 11:26 A shot to save the world 3/30/2023 这是一本讲新冠疫苗的书,但又绝不止于讲新冠疫苗而已的书。这本书讲的是科学家们如何一步步从不同的起点出发,往不同的方向前进,但又在一个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危机中殊途同归的故事。看完这本书,一方面觉得人类真倒霉,迎头赶上新冠大流行活活被关了三年。另一方面又庆幸,幸好是在各种疫苗技术都成熟了只需要一个机会去证明的节点发生,不然我们还不知道要关到什么时候去呢。 回去看现在的各大批准的新冠疫苗,除了传统的灭活疫苗,扎根于dna技术的疫苗有三大类:mRNA(辉瑞,Moderna),腺病毒做载体的viral vector载体疫苗(强生,牛津),还有带着刺突蛋白碎片的蛋白亚单位疫苗(protein subunit vaccine, Novavax)。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coronavirus/in-depth/different-types-of-covid-19-vaccines/art-20506465 这里面有的可算是全新的没有实际应用过的技术,有的是则是已经熟悉大规模应用过的。但他们的起点却都不在冠状病毒上。 有的来自于研究人员寻找合适的腺病毒做载体做的艾滋病疫苗,有的来自于医生试图把dna或着mrna注入有基因缺陷无法制造特定蛋白的病人体内,帮助病人身体制造这些必须的蛋白质。有的是打算用mrna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做癌症的免疫治疗的。到了后期mrna疫苗似乎有曙光的时候,研究人员们试图用mrna做新冠/SARS的近亲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的疫苗,没想到MERS被迅速扑灭了,疫苗并没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产品。但正是因为这些过去几十年的摸索和研究,终于奠定了基础,让人类能够在一年之内迅速反应过来制造出新冠疫苗。 书里提到了各条线上起源,研究人员的生平简介加上八卦故事,还有新冠疫苗领跑的几个biotech公司的缘起,都非常有意思。比如Moderna核心技术的奠基人之一Luigi Warren居然最早是个码工!他中年危机转行去读生物,迅速读到了博士。做博士后时期琢磨出了如何让mrna进入人体而不引起剧烈的免疫风暴。然后他的实验室老板Derrick Rossi拿着这个技术到处游说投资才有了Moderna。主投资人Afeyan去物色职业管理人,正巧法国一个biotech公司bioMérieux的CEO Stéphane Bancel来找Afeyan谈收购,收购没谈成,Bancel被忽悠去了Moderna。因为Bancel从小把Steve Jobs当作人生偶像,所以也爱穿turtleneck走Jobs风。加上Moderna早期怕泄密神神秘秘的捂着不发paper,以至于后来同走Jobs风的Elizabeth Holmes被曝出作假骗钱之后,Bancel连带Moderna也被大家怀疑是圈钱的神棍。 比如BioNTech的创始人夫妇两人(Uğur Şahin和Özlem Türeci),不但是有才华的科学家也是工作狂。他们志同道合,生活简单,连去结婚也就是午饭时间花了十五分钟去市政府厅,然后就回去干活了!有次Şahin 手下提醒他,对有些员工来说工作就是一份工作而已,他们回家就不想工作的事儿了。Şahin目瞪口呆,真心不能理解还有人是这样的,毕竟他一生的修为都在于“根除(eradicate)生活中非工作相关事务”。他们一直以来的研究目标都是用mrna做癌症免疫治疗。最近歪打正着做了新冠的疫苗大获成功,两位创始人却依然意难平,因为他们最想做的还是免疫治疗。 Moderna最早也不是做疫苗的。他们是想用mrna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靠注入体内的mrna制造足够多的身体必须的蛋白。光是mrna一进人体就被酵素切碎了,他们就琢磨出了用纳米脂粒包住mrna送入人体的办法。但他们立刻遇到一个瓶颈:第一次注射制造了大量的所需的蛋白质,但第二次注射就几乎没效啦。因为身体的免疫系统在第一次注射后记住了这个入侵的坏份子,第二次再来就一早干掉了。他们派了一个研究员Eric Huang专门去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无解。但好在这位科学家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现此路不通后提出一个创新的想法:激活身体的免疫系统,这,不就是一个有效的疫苗该做的事儿嘛!于是Moderna就从治疗方向转向去了疫苗方向。 Novavax,从名字看他们最早确实是做疫苗的。但2000年左右,一个原本不太有效的,给更年期妇女用的雌激素霜忽然被发现对鱼尾纹有奇效,一下红了起来股票大涨。然后又忽然因为有可能致癌,产品和股价一起垮到底,眼看就要不行了。于是和早期研究用昆虫细胞做艾滋病疫苗的Gale Smith搭上线,重新开始做疫苗。迎头遇上了covid,磕磕绊绊的居然也把疫苗做出来了,股票一下子又有了起色。当然,我最近去看了眼,他们股票又跌得一塌糊涂啦。 在covid之前其实不光Novavax,Moderna和BioNTech其实也都开始陷入绝境快要撑不住了。主要问题就在于这个新技术上。技术看起来是没问题,但没有机会验证。ebola这种死亡率太高的,拿来做双盲实验不人道,所以没有有效数据。MERS这些控制得太好消失得太快,还没来得及攒够数据。所以mrna疫苗的技术就陷在一个好像验证过一些,但又不足以拿到批准的境况,两个公司都面临烧了很多钱但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的问题,融资都已经拿不到钱了。BioNTech一早和Pfizer已经眉来眼去,所以顺理成章抱了辉瑞的大腿。Moderna是幸好project warp speed给了钱。但跟钱一起来的还有枷锁:政府想起来就去找他们要额外的数据,不是为了fda approval,而是给研究人员多收集数据。就是因为这些额外的要求拖慢了他们的实验时间,硬是没能赶上pfizer的进度落了第二。 书里几个mrna和新冠的知识点很涨知识。原来mrna最大的难点之一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在mrna能进入细胞制造蛋白之前就把它干掉了。或者更坏,会引起免疫风暴。 在这方面最早做出巨大贡献的是mrna疫苗成功后非常著名的,在upenn默默无闻做了很多年技术员的Katalina Kariko。 她和教授Weissman合作,终于发现rna里激活免疫系统的是一个叫uridine的分子结构。只要把mrna里的uridine结构做一点点小的改动,免疫系统就认不出来了!这一点是mrna技术能够成功的基石。书里的形容:Kariko and Weissman were like generals who had spent years watching the warplanes foiled by enemy radar. Now, simply by replacing a smal overlooked piece of equipment on the planes, they were flying undetected into enemy territory. mrna也好,viral vector也好,subunit也好,这些疫苗的根本都立足在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的结构上。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非常狡猾,是跟弹簧一样是会变形的!所以除了找出他们入侵细胞之前最后的那个形状之外,还需要替换一下结构里面关键的氨基酸,把这个形状“变硬”固定下来。这个技术是在mers时期一个中国出生的科学家王年爽研究出来的。新冠病毒的dna序列被公开后,他没日没夜在实验室里泡了两天,第三天早上已经用他的程序设计出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结构的dna,十天之内这个新设计的结构已经被做出了十个不同版本的蛋白,公布给全世界的科学家和药厂去攻克难题了。速度真是没得说。 新冠疫苗能够在一年之内研发出来,全球合作的速度和科技的积累功不可没。1/3 张永振教授收到新冠病毒样本,1/5早上两点他的团队已经完成了基因测序。犹豫了几天后,没有经过政府批准和报备,他在1/10把dna序列交给了合作过的悉尼大学的Eddie Holmes(后来他还因此被穿了一阵小鞋)。在经过最基本的验证后1/11凌晨,这个dna序列已经在virological.org上发布给了全世界。1/13上午刺突蛋白的dna改造已经做好送出去做蛋白了。1/23十个不同版本的改造后的刺突蛋白已经被交到几百个研究人员手里,大家各自挑了个着手做疫苗做药去了。到了十月份,辉瑞的研发和双盲实验已经做完,有效率96%!这是前所未有的全球合作,速度和有效率。 这是我特别感动的一点。 新冠出现后,让触觉灵敏的各位流行病专家警觉起来的病例,来自于广州被感染的一家人。第一个警报来自于这家人里面并未去武汉,但被家人传染的病例。这是人传人的强大证据。第二个则是我没想过的:发现了无症状感染者。这说明会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病了,无意之间已经把病毒传染开了。在这个世界紧密联结的时代,这才是各位流行病专家们最担心的事情。Moderna的Bancel就是在一月下旬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跟着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的主要人物听说了这点,立刻想:天啊,这就是下一个1918年!立刻去找Fauci立军令状60天内研发出疫苗。然后孤注一掷把公司财力人力全部投入到covid疫苗的研发上。BioNTech的Şahin同样也是基于这个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判断风雨欲来。他在一月底看到新闻就认定这会是pandemic,预测会有三百万人死亡(前几天查了下,全球死亡人数六百八十万),立刻把所有资源抽出来投入到新冠疫苗研发上。同时他要求员工取消当地年度嘉年华的任何计划,不要用公共交通,同时固定轮班降低传染风险。他们都是触觉非常灵敏的人物,才造就了人类史上最快的疫苗开发。 这本书开头从艾滋病流行讲起,每章一个方向讲起,仿佛话说长江,从各个源头慢慢讲起。慢慢各个支流融合,到了新冠爆发的时候忽然加快了速度,如长江激流险滩,轰鸣而下。直到最后疫苗成功,各个研究人员继续回到各自的领域继续攻克下一个难题,仿佛长江终于到了入海口,缓缓融入大海,各自去了不同的方向。 我唯一意难平的,就是书里讲新冠爆发的时候提到武汉,居然还特地提到了武汉著名的美食是热干面!馋得我那个死去活来!不是讲疫苗的书么,好气!
之前经常看到“教主”的科普贴子都略过,直到关于抑郁症的帖子引起兴趣而点开(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很多病人并引发了自己长期的思索),发表了自己对抑郁症患者基于现实互动的理解,马上就被攻击;随后其他抑郁症患者家属发言说他们很乐意看到有源自生活的经验分享,而不仅仅是试验和数据的总结分析。 很多真正的科普书是由该领域的资深从业人员写成,比如科普疫苗的可以是FDA中负责疫苗review的人;科普抑郁症的可以是精神医院负责人。真正做事的人会有人文关怀,会谦逊而包容,因为知道某个单一solution不可能终结一个问题,就算这个问题被解决还会有新问题出来。 去年听过靶向疗法大牛的讲座,他说当时研发出第一个靶向药自以为终结了癌症,结果半年后有病人出现了新的变异,三年后几乎所有病人都有变异,这个靶向药不管用了。虽然自己一直在被打脸,但这才是科学的魅力。 真正的科普体现了人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人在面对现实状况时的心路历程和思维递进,激起探索的欲望并感受“心流”的状态,为后来人提供一盏明灯。而这版上的所谓科普,就是“知识”的二道贩子,通过头脑对“知识”的分析理解后的产物,离现实太远,离自己的ego太近。 一个人的精神格局决定了他/她做事情的结果,无论是多么“美好”的初衷,都很难产生正能量,因为本人自己就没有,怎么可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跟别人分享。 说话发言小心谨慎,对己对人都好,再分享一下言语出口前的思考,都满足三个条件后才应该表达出来: 1) Is it true? 2) Is it necessary? 3) Is it kind?
amberyc 发表于 2024-08-04 04:48 "我在这里写了这么多文章发了这么多帖子,给这个论坛带来多少流量多少广告收入?最不济,就算这是我没有任何贡献的公众论坛,我就是有权利来说话发言" 一声叹息,you can do better 帖子不在多,在精吧?那个小浣熊发的更多,它害了多少人?和人的生命和健康比起来,还扯什么流量广告?这层次太低了。
我发现,疫苗的科普比登月的科普更难。那群登月造假说的人至少还有一句句的“论据”可以一点点驳斥,而疫苗这里都是大段大段的感想和帽子,最多说一句“完全没有数据支持”,which,我讲了也没人听。我数次在回复里长篇讲我认为打疫苗的决定应该如何权衡,好像没有人看到一样,帽子一顶顶飞来,长篇大论“教育”我要包容兼听,倒是说话的人有没有“兼听”过?你看过这本书吗?除了自媒体,你真正研究过数据吗? 昨天下午我已经决定i have better things to do in my life,比如,还有三本书的笔记没写呢,。所以我不会再去回应这里关于“疫苗教”的帽子,质疑,和“教育”。用Keanu Reeves的态度,就是:你说一加一等于三,sure,你高兴就好。 唯一一点,如果回帖有明显恶意和人身攻击,不管是对我还是对其他人,我会拉黑。这是一篇我推荐好书给有兴趣的人看的帖子,我希望这里是一个友善的会客厅,而不是一个堆满垃圾的后巷。
OroMedonte 发表于 2024-08-04 16:37 赞成。是的癌症可能有其它原因。我不是业内人士,喜欢看业内人士的讨论,这个话题跟我们每个人都相关。 这个主题很有意义,我最近也在听FAUCI的自传 - On Call: A Doctor's Journey in Public Service。期望听听他本人的版本。
以后记着问一句show me the data please 最忌讳所谓的anecdotal “evidence” 疫苗这个话题糟就糟在anecdotal “evidence”, “observation” “experience” “impression”上了
赞成。是的癌症可能有其它原因。我不是业内人士,喜欢看业内人士的讨论,这个话题跟我们每个人都相关。 这个主题很有意义,我最近也在听FAUCI的自传 - On Call: A Doctor's Journey in Public Service。期望听听他本人的版本。 OroMedonte 发表于 2024-08-04 16:37
哎呀,我今天早上刚刚排队排到这本书,还没开始听。好看不? 手上那本Yeager很好听,打算听完这本再去听Fauci。但是,19个小时啊啊啊啊啊! 我现在手上一本John Adams,30小时,还没有勇气打开。去年听一本37小时的The making of atomic bomb加上一本27小时的American Prometheus,听完觉得自己快要挂了
amberyc 发表于 2024-08-04 04:48 "我在这里写了这么多文章发了这么多帖子,给这个论坛带来多少流量多少广告收入?最不济,就算这是我没有任何贡献的公众论坛,我就是有权利来说话发言" 一声叹息,you can do better 帖子不在多,在精吧?那个小浣熊发的更多,它害了多少人?和人的生命和健康比起来,还扯什么流量广告?这层次太低了。
书名A shot to save the world说的是事实吗?一多半的人打了疫苗还是感染上新冠,并且不止中招一次。要说拯救世界的功臣,还不如说是“奥密克戎”。2022年圣诞和元旦双节,一夜成名,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管你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平民;不管你打了几针是苗族还是非苗族,它一视同仁。除非你足够幸运,百毒不侵,否则都得丢盔卸甲,闭关几天。和新冠疫苗一样,这功臣也有副作用,大多数人是被它拯救了,少部分人也被它害了。
回去看现在的各大批准的新冠疫苗,除了传统的灭活疫苗,扎根于dna技术的疫苗有三大类:mRNA(辉瑞,Moderna),腺病毒做载体的viral vector载体疫苗(强生,牛津),还有带着刺突蛋白碎片的蛋白亚单位疫苗(protein subunit vaccine, Novavax)。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coronavirus/in-depth/different-types-of-covid-19-vaccines/art-20506465 这里面有的可算是全新的没有实际应用过的技术,有的是则是已经熟悉大规模应用过的。但他们的起点却都不在冠状病毒上。
有的来自于研究人员寻找合适的腺病毒做载体做的艾滋病疫苗,有的来自于医生试图把dna或着mrna注入有基因缺陷无法制造特定蛋白的病人体内,帮助病人身体制造这些必须的蛋白质。有的是打算用mrna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做癌症的免疫治疗的。到了后期mrna疫苗似乎有曙光的时候,研究人员们试图用mrna做新冠/SARS的近亲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的疫苗,没想到MERS被迅速扑灭了,疫苗并没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产品。但正是因为这些过去几十年的摸索和研究,终于奠定了基础,让人类能够在一年之内迅速反应过来制造出新冠疫苗。
书里提到了各条线上起源,研究人员的生平简介加上八卦故事,还有新冠疫苗领跑的几个biotech公司的缘起,都非常有意思。比如Moderna核心技术的奠基人之一Luigi Warren居然最早是个码工!他中年危机转行去读生物,迅速读到了博士。做博士后时期琢磨出了如何让mrna进入人体而不引起剧烈的免疫风暴。然后他的实验室老板Derrick Rossi拿着这个技术到处游说投资才有了Moderna。主投资人Afeyan去物色职业管理人,正巧法国一个biotech公司bioMérieux的CEO Stéphane Bancel来找Afeyan谈收购,收购没谈成,Bancel被忽悠去了Moderna。因为Bancel从小把Steve Jobs当作人生偶像,所以也爱穿turtleneck走Jobs风。加上Moderna早期怕泄密神神秘秘的捂着不发paper,以至于后来同走Jobs风的Elizabeth Holmes被曝出作假骗钱之后,Bancel连带Moderna也被大家怀疑是圈钱的神棍。
比如BioNTech的创始人夫妇两人(Uğur Şahin和Özlem Türeci),不但是有才华的科学家也是工作狂。他们志同道合,生活简单,连去结婚也就是午饭时间花了十五分钟去市政府厅,然后就回去干活了!有次Şahin 手下提醒他,对有些员工来说工作就是一份工作而已,他们回家就不想工作的事儿了。Şahin目瞪口呆,真心不能理解还有人是这样的,毕竟他一生的修为都在于“根除(eradicate)生活中非工作相关事务”。他们一直以来的研究目标都是用mrna做癌症免疫治疗。最近歪打正着做了新冠的疫苗大获成功,两位创始人却依然意难平,因为他们最想做的还是免疫治疗。
Moderna最早也不是做疫苗的。他们是想用mrna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靠注入体内的mrna制造足够多的身体必须的蛋白。光是mrna一进人体就被酵素切碎了,他们就琢磨出了用纳米脂粒包住mrna送入人体的办法。但他们立刻遇到一个瓶颈:第一次注射制造了大量的所需的蛋白质,但第二次注射就几乎没效啦。因为身体的免疫系统在第一次注射后记住了这个入侵的坏份子,第二次再来就一早干掉了。他们派了一个研究员Eric Huang专门去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无解。但好在这位科学家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现此路不通后提出一个创新的想法:激活身体的免疫系统,这,不就是一个有效的疫苗该做的事儿嘛!于是Moderna就从治疗方向转向去了疫苗方向。
Novavax,从名字看他们最早确实是做疫苗的。但2000年左右,一个原本不太有效的,给更年期妇女用的雌激素霜忽然被发现对鱼尾纹有奇效,一下红了起来股票大涨。然后又忽然因为有可能致癌,产品和股价一起垮到底,眼看就要不行了。于是和早期研究用昆虫细胞做艾滋病疫苗的Gale Smith搭上线,重新开始做疫苗。迎头遇上了covid,磕磕绊绊的居然也把疫苗做出来了,股票一下子又有了起色。当然,我最近去看了眼,他们股票又跌得一塌糊涂啦。
在covid之前其实不光Novavax,Moderna和BioNTech其实也都开始陷入绝境快要撑不住了。主要问题就在于这个新技术上。技术看起来是没问题,但没有机会验证。ebola这种死亡率太高的,拿来做双盲实验不人道,所以没有有效数据。MERS这些控制得太好消失得太快,还没来得及攒够数据。所以mrna疫苗的技术就陷在一个好像验证过一些,但又不足以拿到批准的境况,两个公司都面临烧了很多钱但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的问题,融资都已经拿不到钱了。BioNTech一早和Pfizer已经眉来眼去,所以顺理成章抱了辉瑞的大腿。Moderna是幸好project warp speed给了钱。但跟钱一起来的还有枷锁:政府想起来就去找他们要额外的数据,不是为了fda approval,而是给研究人员多收集数据。就是因为这些额外的要求拖慢了他们的实验时间,硬是没能赶上pfizer的进度落了第二。
书里几个mrna和新冠的知识点很涨知识。原来mrna最大的难点之一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在mrna能进入细胞制造蛋白之前就把它干掉了。或者更坏,会引起免疫风暴。 在这方面最早做出巨大贡献的是mrna疫苗成功后非常著名的,在upenn默默无闻做了很多年技术员的Katalina Kariko。 她和教授Weissman合作,终于发现rna里激活免疫系统的是一个叫uridine的分子结构。只要把mrna里的uridine结构做一点点小的改动,免疫系统就认不出来了!这一点是mrna技术能够成功的基石。书里的形容:Kariko and Weissman were like generals who had spent years watching the warplanes foiled by enemy radar. Now, simply by replacing a smal overlooked piece of equipment on the planes, they were flying undetected into enemy territory.
mrna也好,viral vector也好,subunit也好,这些疫苗的根本都立足在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的结构上。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非常狡猾,是跟弹簧一样是会变形的!所以除了找出他们入侵细胞之前最后的那个形状之外,还需要替换一下结构里面关键的氨基酸,把这个形状“变硬”固定下来。这个技术是在mers时期一个中国出生的科学家王年爽研究出来的。新冠病毒的dna序列被公开后,他没日没夜在实验室里泡了两天,第三天早上已经用他的程序设计出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结构的dna,十天之内这个新设计的结构已经被做出了十个不同版本的蛋白,公布给全世界的科学家和药厂去攻克难题了。速度真是没得说。
新冠疫苗能够在一年之内研发出来,全球合作的速度和科技的积累功不可没。1/3 张永振教授收到新冠病毒样本,1/5早上两点他的团队已经完成了基因测序。犹豫了几天后,没有经过政府批准和报备,他在1/10把dna序列交给了合作过的悉尼大学的Eddie Holmes(后来他还因此被穿了一阵小鞋)。在经过最基本的验证后1/11凌晨,这个dna序列已经在virological.org上发布给了全世界。1/13上午刺突蛋白的dna改造已经做好送出去做蛋白了。1/23十个不同版本的改造后的刺突蛋白已经被交到几百个研究人员手里,大家各自挑了个着手做疫苗做药去了。到了十月份,辉瑞的研发和双盲实验已经做完,有效率96%!这是前所未有的全球合作,速度和有效率。 这是我特别感动的一点。
新冠出现后,让触觉灵敏的各位流行病专家警觉起来的病例,来自于广州被感染的一家人。第一个警报来自于这家人里面并未去武汉,但被家人传染的病例。这是人传人的强大证据。第二个则是我没想过的:发现了无症状感染者。这说明会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病了,无意之间已经把病毒传染开了。在这个世界紧密联结的时代,这才是各位流行病专家们最担心的事情。Moderna的Bancel就是在一月下旬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跟着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的主要人物听说了这点,立刻想:天啊,这就是下一个1918年!立刻去找Fauci立军令状60天内研发出疫苗。然后孤注一掷把公司财力人力全部投入到covid疫苗的研发上。BioNTech的Şahin同样也是基于这个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判断风雨欲来。他在一月底看到新闻就认定这会是pandemic,预测会有三百万人死亡(前几天查了下,全球死亡人数六百八十万),立刻把所有资源抽出来投入到新冠疫苗研发上。同时他要求员工取消当地年度嘉年华的任何计划,不要用公共交通,同时固定轮班降低传染风险。他们都是触觉非常灵敏的人物,才造就了人类史上最快的疫苗开发。
这本书开头从艾滋病流行讲起,每章一个方向讲起,仿佛话说长江,从各个源头慢慢讲起。慢慢各个支流融合,到了新冠爆发的时候忽然加快了速度,如长江激流险滩,轰鸣而下。直到最后疫苗成功,各个研究人员继续回到各自的领域继续攻克下一个难题,仿佛长江终于到了入海口,缓缓融入大海,各自去了不同的方向。
我唯一意难平的,就是书里讲新冠爆发的时候提到武汉,居然还特地提到了武汉著名的美食是热干面!馋得我那个死去活来!不是讲疫苗的书么,好气!
———— disclaimer 虽然说不在非常时期,疫苗不应该强制。但现在反疫苗的趋势我并不赞同。
疫苗除了保护自己,还有一个群体保护的作用。有些人因为免疫系统的问题,或者过敏的问题,不能打疫苗。他们是依赖于周围大部分人都打疫苗的保护。
近来十几二十年反疫苗的势头应该来自于MMR(麻腮风)和自闭症的关联。当初那篇论文说mmr引发自闭症,造成群体恐慌,说实话我那时候也犹豫了下是否要给娃打mmr。做了研究后发现,第一,这极大可能性是correlation不是causation,因为mmr是在一岁打的,自闭症出现可观察的症状往往也在这个时候,第二,这篇论文有数据问题,被retract了。
这篇论文的问题就在于让很多家长陷入恐慌不打mmr疫苗,现在问题就出现了 - 已经可算灭绝的麻疹又开始小范围流行起来。这对免疫缺陷的病人来说是很大一个问题。
疫苗有没有副作用或者严重后遗症,我可以肯定的说,每一种疫苗,一定会有。问题就在于机率。严重后遗症的机率 v 得病的机率,以及哪一样的后果更加不能承受。 老年人的流感死亡率比较高,所以我父母我都要他们去打。和老人同住,我也会打,减少带回来疾病的可能性。但光我自己,我可能想一想是流感疫苗带来的发烧缺勤更麻烦,还是 得流感机率 x 流感引发心肌炎的机率更大。
我建议每一个需要打疫苗的人不是盲目反对疫苗,而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了再做结论 1. 疫苗后遗症的机率 2. 不打疫苗得病的机率 3. 得病需要承受的最坏结果是否能接受 4. 对周围的人的影响(亲人,或者如果亲密的朋友同事rely on疫苗的群体保护,或者再大爱一点,周围其他人)
——— 我发现,疫苗的科普比登月的科普更难。那群登月造假说的人至少还有一句句的“论据”可以一点点驳斥,而疫苗这里都是大段大段的感想和帽子,最多说一句“完全没有数据支持”,which,我讲了也没人听。我数次在回复里长篇讲我认为打疫苗的决定应该如何权衡,好像没有人看到一样,帽子一顶顶飞来,长篇大论“教育”我要包容兼听,倒是说话的人有没有“兼听”过?你看过这本书吗?除了自媒体,你真正研究过数据吗?
昨天下午我已经决定i have better things to do in my life,比如,还有三本书的笔记没写呢,。所以我不会再去回应这里关于“疫苗教”的帽子,质疑,和“教育”。用Keanu Reeves的态度,就是:你说一加一等于三,sure,你高兴就好。
唯一一点,如果回帖有明显恶意和人身攻击,不管是对我还是对其他人,我会拉黑。这是一篇我推荐好书给有兴趣的人看的帖子,我希望这里是一个友善的会客厅,而不是一个堆满垃圾的后巷。
🔥 最新回帖
没有灵丹妙药,只有对不同情况下有用的药,
最普遍的是Paxlovid,和tamiflu的作用类似,在病程早期服用能够有效阻断病毒的复制,达到缩短病程减轻症状的作用。病毒不是像细菌可以用抗生素打,只能靠人体自己的免疫系统打这个仗。Paxlovid能做的就是打辅助,把敌军的后援截住,让免疫系统打得轻松点(哎,魔戒里阿拉贡借来的幽灵军的作用嘛)。这个药是任何人,早期都能用的。
按照我疫情期间的知识(意思是,如果落后了请纠正),还有一个治疗哮喘的常规药dexamethasone,对需要住院吸氧的严重covid儿童患者也好用。这个的机理(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儿童covid到需要吸氧,往往是因为免疫系统反应过激攻击自身器官造成的,所以可的松类激素可以拿来消炎和抑制免疫系统。这和当年川总强推的疟疾药HCQ是类似的方向。HCQ主治疟疾,但off label有时会拿来治疗红斑狼疮,也是压制免疫系统的路数。但在我疫情时期看过的研究基本上的结论都是hcq对于普通covid患者意义不大,效果并不显著。所以普通人、没有到免疫风暴的重症地步,也不需要用dexamethasone(或者hcq)。如果你自己用了hcq感觉好些,then good for you, 我不和任何人杠这个个体是否有效的问题。我只是说适用病症而已。
顺便提一句,我之前quote过,要达到实验室里抑制covid病毒的效果,所需的ivermectin的剂量是正常人体安全剂量的一百倍。
(最后,我简直不敢相信疫情结束几年了我还要把当年的数据分析或者研究结果的总结拿出来讲)
我娃骑马,他们barn里面这个是常备药,tractor supply确实有。
请问哪一种药物对新冠有效?
有理有逻辑。大力鼓掌!
您拉黑多少人和她拉黑多少人有什么逻辑关系? 拉黑谁,拉黑多少人( 不能超过200 ),都是楼主的自由啊。您的逻辑思维确实存在问题。
“可以”是人次,这是您的臆测,不一定是事实,对吧?
作者只是科普而已,有何心理动机要“优先解决掉痛点”? 全是您的猜测,毫无证据啊。
您这样臆测,按照您提及的,只是在一个抑郁的帖子里被g 拉黑了而已,还是个人恩怨,不是吗?您同样也是心胸不够宽广,睚眦必报啊。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拉黑是论坛允许的操作,您不必对此过多解读,甚至道德评判。
🛋️ 沙发板凳
想去看看这本书了,谢谢楼主!
妹子的关注点好可爱。我去查了下,原本不是眼霜,是estrogen cream,给更年期妇女用的。因为激素嘛,所以必然有致癌可能性的警告。但因为这个警告他们股票大跌,后来就discontinued了。现在有generics版。读过另一本讲generics的书以后,这个我说实话更不敢用哈。 https://www.drugs.com/estrasorb.html
Novavax挺好玩的,像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每次快要不行了就转型一下又活下来。
谢谢谢谢。gigivivi是我偶像,能跟她并列是我的荣幸
我同意啊!这本书确实很好看,科普,历史,八卦都写了。人物也都很有意思。 我这篇读书笔记其实在手里压了一阵子,不敢在华人发。第一是有很多强人,第二是也有很多反疫苗的,不想跟人吵。
是啊是啊,怎么就被你认出来了呢。一个好好的科普人被你气走了你们可骄傲了不是。
写得太长了。他们还没来得及看。
你这就理解错了,驳斥你谴责你难道还需要先花时间看看你说了什么?不需要的呀!
for you and for me and the entire human race.
暴露年龄了
哇这个! 我表示我不知道你在说啥哈哈哈哈
好看的,不会后悔。就是不算easy reading,我读得超慢的。
怎么会骂?不喜欢疫苗的不打就是,只要不强制,根本就没有啥损失。喜欢的疫苗的,打就是了,反正大部分都免费,不免费的也没几个钱。
虽然说不在非常时期,疫苗不应该强制。但现在反疫苗的趋势我并不赞同。
疫苗除了保护自己,还有一个群体保护的作用。有些人因为免疫系统的问题,或者过敏的问题,不能打疫苗。他们是依赖于周围大部分人都打疫苗的保护。
近来十几二十年反疫苗的势头应该来自于MMR(麻腮风)和自闭症的关联。当初那篇论文说mmr引发自闭症,造成群体恐慌,说实话我那时候也犹豫了下是否要给娃打mmr。做了研究后发现,第一,这极大可能性是correlation不是causation,因为mmr是在一岁打的,自闭症出现可观察的症状往往也在这个时候,第二,这篇论文有数据问题,被retract了。
这篇论文的问题就在于让很多家长陷入恐慌不打mmr疫苗,现在问题就出现了 - 已经可算灭绝的麻疹又开始小范围流行起来。这对免疫缺陷的病人来说是很大一个问题。
疫苗有没有副作用或者严重后遗症,我可以肯定的说,每一种疫苗,一定会有。问题就在于机率。严重后遗症的机率 v 得病的机率,以及哪一样的后果更加不能承受。 老年人的流感死亡率比较高,所以我父母我都要他们去打。和老人同住,我也会打,减少带回来疾病的可能性。但光我自己,我可能想一想是流感疫苗带来的发烧缺勤更麻烦,还是 得流感机率 x 流感引发心肌炎的机率更大。
我建议每一个需要打疫苗的人不是盲目反对疫苗,而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了再做结论 1. 疫苗后遗症的机率 2. 不打疫苗得病的机率 3. 得病需要承受的最坏结果是否能接受 4. 对周围的人的影响(亲人,或者如果亲密的朋友同事rely on疫苗的群体保护,或者再大爱一点,周围其他人)
我不反对疫苗,也不反对新冠疫苗,我只反对强制给未成年孩子打新冠疫苗这个政策。尤其在有证据表明这个疫苗不阻断传播,在青少年身上也仅做了很少量实验的情况下。
“不阻断传播”这个说法我不赞同。95%的efficacy因为variant的原因降到80%,这不还是有用的么
我刚刚在gigivivi的另一篇里打了个比方,长篇大论到我自己都累死了,要不去看看?
不过父母对新疫苗有疑虑我可以理解。我自家娃打疫苗也犹豫了一下拖了一阵子才去。但这是经过权衡之后才做出的“拖一下”这个决定:娃在家上网课不出门见人,我们家长出门但打过疫苗所以带回来病毒的风险不大,家里没有高风险的老人,娃都身体健康风险不高。过了一个月我看没什么大的负面消息出来,我才把娃带去打了。
lz观点比较辩证,没必要反疫苗,也不必要强制包括学校和特殊群体老人或者医护人员。 新疫苗需要几年的特定数量的群体的反复验证才真正的安全可靠和有效,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没必要妖魔化。同意需要打的自己决定就好。就算你我他有大爱,在宗教面前再加上政治因素,坚决不打的还是有很大的数量。不过经过几年以后自动就不吵不纠结了
这个疫苗导致自闭的论文也是讽刺,反疫苗人士对关于疫苗的研究全方位质疑,对这个已经撤回的论文却深信不疑。
还好一股脑全反对的二极管是少数。我对新冠疫苗也有疑问,但绝对支持继续研究优化。
后来疫苗对变种有效性下降,而且变种的杀伤性也降低了,我觉得疫苗就是personal choice了
当初qanon我也非常痛恨。散布谣言妖魔化疫苗破坏力真的很大。
“这个疫苗导致自闭的论文也是讽刺,反疫苗人士对关于疫苗的研究全方位质疑,对这个已经撤回的论文却深信不疑。” 还真是!哈哈哈哈
我还当是本正经的书去找了下。 Google了一下这个人: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Candace_Owens 大家看看她的wiki页面再来说吧
wiki又不是什么圣经真理,wiki一直都是疫苗教和川黑,川黑和疫苗教一直都是同一类人,这么一看,其实穿黑们早晚会因为疫苗教而灭绝的,静待。
太赞了👍👍👍
这些疫苗教要的就是要强制疫苗啊,否则他们干嘛不断“科普”,那个gigivivi发的到处抄袭以讹传讹的所谓科普贴,我一提反对意见,它就把我拉黑赶我出贴了,lol,根本不敢做科学的讨论,疫苗现在就是宗教,依赖的只有信仰和洗脑,根本没有大规模双盲实验科学证明有效,唯一有实践验证的新冠疫苗证明是失败 喜欢打的尽管打,但要坚决反对强制给健康人打药厂推销的毒针,这是基本人权
咦,在gigivivi那儿被拉黑跑我这里来啦。
“疫苗教以讹传讹的臆想,没有真实数据证明” 每一个疫苗批准都经过了临床双盲测试,能被批准,就是有真实数据back的。你说没有真实数据,才是真正的臆想。
“唯一有几亿人打有真实数据测量的新冠疫苗,证明是完全失败” 怎么讲?你还在家里被关着?新冠重症率死亡率还是居高不下?
“如果新冠有什么正面作用,就是证伪疫苗的谎言,几百万生命换来的科学进步要珍惜” 科学进步可惜你不理解也不珍惜
嗯,连花清瘟大型双盲实验成功了。你多喝点
有些人不读书更加分不清呢
最近疫苗教开始宣传了:
先遮脸晒点裙子,赚点人气,接着就以史啊传啊开头传苗教了,一副‘科学家’的派头,再加几个踩缝纫机的组员加持,网上的链接贴几个,这叫做有‘科学' 依据。
杀猪盘新的套路不过如此了,他们也需要铺垫的久一点,但他们在生死的压力下没时间装。
庄小威对这个话题说点啥那是可信的。
科学依据这么多,晒裙子“家”拿出点‘家’依据:
1) 那个画在地上的几米间距到底怎么的出来的?那些数据,多大数据,什么科学方法,什么结果,你怎么解读的。你应该把这个早给扶起博士,看他国会听证上没你的传级别的硬材料,只好说没依据。
2) 美国2022, 2023的死亡率是多少,和2021, 2020,2019,2018比较怎样?那个数据库,因为HIPPA,别贴几个网上的🔗,告诉华人那是立“传”的科学依据。
这个读书笔记,当文学作品没什么问题。小说和文学作品都可以随便创作。
不过看着爽的爽文不要当科学论文来读。认真想知道疫苗如何,查医学论文就行了。新闻和网络说什么都不靠谱。尤其是搞新闻的,和政客一样的 满嘴胡说八道都没人追究。
确实如此。我之前也觉得快得不可思议。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是之前艾滋病疫苗研究打下的基础。 话说,gilead最近出了个艾滋病疫苗,一年两针,100%有效率,好到不敢让人相信。我非常佩服吉列。之前治愈丙肝的药太过成功以至于病人吃了就好了,没了主顾。商业上失败,科学上成功。可谓良心药企。
很多人说得很清楚,反对强制疫苗不是反疫苗。此外如果当初不是强行疫苗,不打疫苗学不能上工作立刻丢掉还要被社会侮辱(譬如被叫做grandma killer)之类的,能够允许不同的声音,也不会对疫苗有更强烈的反弹。我个人因为强制疫苗和强制的方式方法,对民主党恶感大增,但不反对疫苗本身。
我完全能理解你说的,也支持你表达自己的意见。
但我不得不说,最近中文网上“占用公共资源”这个说法真是特别无厘头。一个帖子放在这里,三天就沉了,是单车停在公共走道上了挡了路了吗?占用了什么公共资源?占用了讨论川总是否搞得好经济是否应该修墙的资源还是占用了婆媳吵架的资源?
读了好书写了笔记居然不分享,这不是锦衣夜行么?必须得贴在公共论坛给更多人看到啊。//摇扇子
我来mean一下,写这些科普文章是占用了公用资源是吗?你给这里出钱出力了吗?有资格说这话吗?我在这里写了这么多文章发了这么多帖子,给这个论坛带来多少流量多少广告收入?最不济,就算这是我没有任何贡献的公众论坛,我就是有权利来说话发言。你吹吗?
拉黑了哈。
看你说的,哈哈哈哈 洗洗多好,免得满地都是垃圾和口水,都看不到原本的模样了
而没有偏向的普通看客看到的高赞回帖和全部回复,又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这是不是就是“信息茧房”?人性真是太好玩了。
我之前就说过,我发这些帖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被人捧,也不是为了说服反对者。我的目的是share我所知的,用可信渠道得来的信息驳斥谣言,给其他人提供另一个perspective。我和gigivivi以及很多其他科普的人都很注重一点,就是我们提供的证据,基本都是有paper或者权威机构背书的数据或者资料,都是可以拿出reference的,可以放在论文里不会被教授打回来的。反观大部分骂我们的,要么不给资料来源,要么资料来源是社媒或者大众已知不是fact based reporting的媒体。
疫苗教拒绝一切debate,反方有很多人邀请了多少年了,一律拒绝,永远就是我都对,你们都是阴谋论,不肯好好对话,不肯听反方的意见。医生敢对疫苗有异议那就丢license,发论文的敢发对疫苗不利的就丢funding,然后paper发不出来,发出来也被撤。你们这些一言堂的疫苗教,在论坛上就是拉黑所有反对的人,谷歌都搜不到任何反疫苗的信息,在科学界把所有敢说话的人都噤声甚至砸了饭碗。只有不占理的才需要这么做。
这个疫苗最开始大爆发本就是武汉,为啥要很生气?也是因为武汉大爆发我们才都知晓的,所以如果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这个是很正常的吧。 我只是不理解那些说武汉病毒就很生气的想法。
洋洋洒洒一大篇,不就是一个词概括“全民免疫”。这个词这几年如雷贯耳,没有人不知。新冠疫苗的强制不就是打的这个旗号:保护幼童或者保护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不打,不让见小孙子孙女;儿孙不打,你们就是parents killer。开始号称人群打了70%全民免疫,不管用改为80%,再不管用改为90%。再不管用,改为再打加强针,新一轮70%/80%/90%。看看以色列,打针的速度,永远打不到全民免疫的标准。
光打疫苗不行,得吃好睡好锻炼好,提高自身免疫力; 光读书也不行啊,得学会用脑思考,吸其精华 去其糟粕才行。
楼里没打新冠疫苗的赶紧来跪谢打过四针五针六针的人,为你们提供的全民免疫屏障,让你们从被关的小屋里解放出来。不知何时起,疫苗也学会了大爱,不但能保护自己还能保护别人。
呀误解了。我好气是因为看一本疫苗开发的书被热干面馋死了。
看起来我写了这么多你也没看到后面的一二三四五。 不读书也不会用脑思考取其精华
昂,不客气
如果真的对大众和个人有切实利益,那在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内会成为大部分人的“首选”,不需要额外的强制和规定。除了人的主观意愿,世界上还有很多发挥大作用的因素,会对最后的现实走向产生影响。
每个人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并承担相应后果。如果抱着“科普”的出发点,那向大众提供目前的科学证据即可,而不需要把这些证据按个人喜好来串成故事并穿插八卦。
打着“科普/利他”的旗号,放上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证据,拉黑不同意见(比如百年疫苗史中他人对“疫苗“的不同定义提出了证据),把不完全符合自己设想的人都视为“假想敌”,这是出于头脑中的“二元对立”的心理需求:需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跟自己不一样的都是错的。
发言如果常常挑起矛盾冲突对立并激起各方对“自我”的维护,那离真正的科学太远太远,给大众带来的是负能量而不是正能量。
打个比喻,你相信猕猴桃🥝对人体健康最好,并有科学证据证明连续半年只吃猕猴桃不吃其他水果的人得某些疾病的几率更低,然后就从各方面来推广猕猴桃,写书说种猕猴桃的人多辛苦,经历多少艰辛才种出了够大部分人吃的猕猴桃,甚至规定学校和单位只能提供猕猴桃作为唯一水果的选择,这样合适吗?
我认为合理的做法是提供各种水果以及他们相关的研究结果,让个人自己去体验吃了以后对身体的影响,从而做出自己的决定:是完全不吃猕猴桃呢?是连续吃半年?还是这一辈子天天吃?
只有经过自己消化吸收之后的认知才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与其给出结论并要他人接受,不如把这看成一次双方成长的机会: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学习的地方,每次的思维碰撞都可能会出现火花💥。
很多真正的科普书是由该领域的资深从业人员写成,比如科普疫苗的可以是FDA中负责疫苗review的人;科普抑郁症的可以是精神医院负责人。真正做事的人会有人文关怀,会谦逊而包容,因为知道某个单一solution不可能终结一个问题,就算这个问题被解决还会有新问题出来。
去年听过靶向疗法大牛的讲座,他说当时研发出第一个靶向药自以为终结了癌症,结果半年后有病人出现了新的变异,三年后几乎所有病人都有变异,这个靶向药不管用了。虽然自己一直在被打脸,但这才是科学的魅力。
真正的科普体现了人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人在面对现实状况时的心路历程和思维递进,激起探索的欲望并感受“心流”的状态,为后来人提供一盏明灯。而这版上的所谓科普,就是“知识”的二道贩子,通过头脑对“知识”的分析理解后的产物,离现实太远,离自己的ego太近。
一个人的精神格局决定了他/她做事情的结果,无论是多么“美好”的初衷,都很难产生正能量,因为本人自己就没有,怎么可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跟别人分享。
说话发言小心谨慎,对己对人都好,再分享一下言语出口前的思考,都满足三个条件后才应该表达出来: 1) Is it true? 2) Is it necessary? 3) Is it kind?
四年过去了,科学教徒还盯着数据一针一针的打,可怜可叹
"我在这里写了这么多文章发了这么多帖子,给这个论坛带来多少流量多少广告收入?最不济,就算这是我没有任何贡献的公众论坛,我就是有权利来说话发言"
一声叹息,you can do better
帖子不在多,在精吧?那个小浣熊发的更多,它害了多少人?和人的生命和健康比起来,还扯什么流量广告?这层次太低了。
没错我层次就是低。你高兴就好。
这段儿说得太好了,大赞。论坛发帖有时是分享,有时是汲取。能引起我们思考,甚至审视自己过往看法的好贴最有意义。
*** 每次的思维碰撞都可能会出现火花💥 增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离真实的世界更加接近。
楼上引用了Tomjust的话,我既然看到了就回复几句。首先我的态度是意见不同的人要彼此尊重,一个人的人品,是通过怎样对待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我在华人发言这么久,从不用小号马甲,也从不删自己说过的话。我坦荡地说,不妨去查我以前几万个发言,从来没有对不同意见的人使用过一个贬低的词语。但反观,其他人攻击我的用语,什么没被说过。我只不过不想看贬低侮辱谴责我的语言。我拉黑的标准就是我感受到的恶意和不尊重。我有权利不看不回应。如果觉得我的发言冒犯到了你,你也可以选择不看。就这样,以后再也不回应关于我心胸狭窄不能接受不同意见的发言了。我不是圣人,也不想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没什么好解释的,我不愿意和你们纠缠,而已。
昨天下午我已经决定i have better things to do in my life,比如,还有三本书的笔记没写呢,。所以我不会再去回应这里关于“疫苗教”的帽子,质疑,和“教育”。用Keanu Reeves的态度,就是:你说一加一等于三,sure,你高兴就好。
唯一一点,如果回帖有明显恶意和人身攻击,不管是对我还是对其他人,我会拉黑。这是一篇我推荐好书给有兴趣的人看的帖子,我希望这里是一个友善的会客厅,而不是一个堆满垃圾的后巷。
我是MM的日记粉,辛苦写出来分享很赞。
新冠疫苗大家都注射了感觉五味杂陈。我打疫苗后有个明显的副作用。去年回国听做保险的说国内患癌病人大幅上升尤其在中青年人中等等。
各类书籍也是一家之言,如能藉此讨论分享不同观点是我最喜欢受益的贴子。登月的贴子从正反方互辩中我学到的比以前十几年都多。
再次支持辛苦写作分享。
现代教育学认为在儿童教育中,最关键的不是你教给孩子多少知识,最关键的是亲子关系怎么样。只有在自由,和谐,平等与尊重的环境中,孩子才会愿意接受新观点,并结合自身体验发展出自己的智慧。
如果一开始的环境就是紧张对立(拉黑,不要纠缠,你懂的没我多,你说的没有证据,不值得我费心思),那再好的结论都不会被人接受。所以,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环境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输出内容的质量。再好的内容再强的输出欲望,都抵不过他人反感的心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果怎么样不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引发的思考才最珍贵。科普和教育都不是单方面的施与受,而是互相影响和塑造的过程。
古人写书在开篇就诚惶诚恐,谦卑表明这不是个人的智慧,不属于“作者”,自己只是很幸运得以窥见一丝真理并记录下来,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把自我放低一点,得到的会更多。
刚刚看到这个科普贴,我首先旗帜鲜明地支持楼主和gigivivi同学。
我也理解很多同学对新冠疫苗有很大意见,特别是有段时间民主党政府(主要是州政府)强制大家打疫苗造成的民意反弹。
我本人不是学医出身,但是在医药行业工作过多年,但是真正让我认同疫苗是因为曾经辅导中学的science Olympiad里面的一个专项,叫做disease detective,基本上就是流行病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应用。这里面其实如果大家去了解一下,就是统计和数学的延伸和应用。
虽然对懂王当政有很多看法,但是不能否认他们快速利用医药行业开发出疫苗对整个社会经济有正面作用。其实有时候打败人类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而是面对死亡所带来的恐惧以及因此导致的极度反应。如果美国政府没有鼎力支持开发疫苗,快速投放市场,我们可能面对的是大规模经济动荡,社会动乱,秩序崩溃。美国和北朝鲜不同,不能说干就干闭关锁国。大家可能还记得疫情期间某些国家政府关闭旅行通道不准自己的国民回家的情况,我还记得有几张照片(芝加哥奥黑尔机场国际到达,从全球各地逃回美国满脸疲惫的旅客)https://wgntv.com/news/coronavirus/photos-long-lines-greet-passengers-at-ohare-during-travel-ban/
至于疫苗的有效性(甚至Paxlovid的有效性),可以看看各国高官显贵有钱人有没有打就知道了。疫苗不是灵丹妙药,但是对挽救岌岌可危的医疗系统避免被击穿是有效果的。
这些是我个人看法,我理解有人对疫苗担心怀疑想等别人都打完再看情况决定,或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不等。疫情期间我家在轮到年龄组打的时候就去打了,但是后来去参加小孩的毕业典礼还是被传染。不过我不认为疫苗就是没有意义的。
我还每年在流感季节去打流感疫苗呢。
换个角度说,就就像买汽车保险。买了保险不等于不会遇到交通事故,但是不能说保险不是100%有效就不买保险么。
很赞同你的发言,特别是支持理性讨论,支持百花齐放的态度!
我鸡蛋里挑个骨头 - “去年回国听做保险的说国内患癌病人大幅上升尤其在中青年人中等等”
从我们不自觉的认知偏见来讲,直觉可能会导致很多spurious correlation被理解成causal effect - 可以看看这里的各种巧合 https://www.tylervigen.com/spurious-correlations
国内患癌病人大幅上升可能和新冠大流行可能没有因果关系,跟疫苗(特别是mRNA疫苗)更没有什么因果关系。我觉得癌症大幅上升可能跟环境污染,被动吸烟,压力大,生活习惯等等有更大的关系。国内打的疫苗应该是中国自己研发的灭活疫苗吧。
谢谢你旗帜鲜明的支持
你指出的这点也是我想说的。除非有大型数据分析指出mrna疫苗与癌症有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的相关,不然很多可能连correlation都算不上。就好像前不久波音负面新闻后,这里隔几天就一个帖子说哪家的波音飞机有什么问题,可算一个confirmation bias。因为留意到了,所以举目所及都是安全问题,但很多其实是常规maintenance会遇到的,只不过普通大众不aware of而已。
我并非否认新冠疫苗有后遗症。我之前就已经说过,每一个疫苗,在不同人的免疫系统面前,必定会有不同的反应,包括后遗症。我也相信很多人切身经历确实有。但是不是因为这个就把癌症数据升高直接contributor到疫苗(甚至都不是mrna疫苗)上,我觉得并不合适。again,需要有数据分析backing
这个主题很有意义,我最近也在听FAUCI的自传 - On Call: A Doctor's Journey in Public Service。期望听听他本人的版本。
以后记着问一句show me the data please
最忌讳所谓的anecdotal “evidence”
疫苗这个话题糟就糟在anecdotal “evidence”, “observation” “experience” “impression”上了
看帖也是希望解惑。非专业人士对行业数据很难判断,术业有专攻。我希望听业内人士的多方看法来了解。
哎呀,我今天早上刚刚排队排到这本书,还没开始听。好看不? 手上那本Yeager很好听,打算听完这本再去听Fauci。但是,19个小时啊啊啊啊啊! 我现在手上一本John Adams,30小时,还没有勇气打开。去年听一本37小时的The making of atomic bomb加上一本27小时的American Prometheus,听完觉得自己快要挂了
Well said!! Show me the data and your analysis, please.
我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相信疫苗拯救人类的人比认为疫苗破坏人的自然免疫力的人要自我感觉好很多。 好像支持疫苗就是支持科学似的。 要知道科学不过是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方法论而已。 科学解释不了的问题比科学解释得了的问题多多了。
疫苗的基础是病毒学。 现在质疑病毒学的学者并不少。 也就是说整个疫苗产业就建立在一个很多专家都质疑的理论基础之上。 再加上当今各种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都和疫苗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人质疑疫苗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
科学一项允许质疑。 只有宗教才是不容置疑的。
科学不允许质疑,那不是科学,那是科学教。
流量越大,带来的伤害越大。 我是相信业力的。
------疫苗的基础是病毒学。 现在质疑病毒学的学者并不少。 也就是说整个疫苗产业就建立在一个很多专家都质疑的理论基础之上。 再加上当今各种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都和疫苗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人质疑疫苗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
层主的这四句,每一句要么是错的,要么是没有根据的,没有结论支持的。
但现如今越是这样越是容易得到支持,因为 appeal to emotion fallacy 在起作用,非常强大。
各位对疫苗存疑的朋友们,首先这个帖子是读书感想和分享,不是强制大家去打疫苗。大家花这么多篇幅讨伐疫苗,其实说起来很多都是情绪宣泄而已。疫情对谁的不是好事,但是它就来了,咱们只能正面面对,反对疫苗还不如探讨一下下次应该如何应对解决问题呢
楼主分享了一本书,书本身是纪实文学,讲述了现代医药行业如何研发疫苗,其实关键在于解释不同疫苗的工作机理,重在分享知识对吧?
具体到疫苗有没有用,有没有副作用。这个涉及的因素非常多:
1。首先研发以后,有没有做临床试验,做了什么规模的试验等等。我的理解是当时的情况是全球生化危机,特事特办,临床试验的规模和时间可能不够理想。但是FDA也好,药厂也好可是在和疾病赛跑,要是按正常速度化个3年做详尽试验和后续观察,这个社会能承受这个代价吗?我觉得现在“重构供应链”的思潮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个事件的反思,这个疫情实际上影响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吧?别的不说,假如全球都抄中国作业全国lockdown,美国这个消费社会说不定早就开始抢必需品,就算没有内战也得军管了吧 2。研发完成以后真正投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及投放市场,本身也会有出问题的地方。mRNA疫苗是全新的,所以生产的工厂也是第一次,各种工艺,品质管控,甚至出厂以后如果冷藏运输都是有很多具体问题的。现代生化产品,因为工艺复杂,可能每个批次的potency都不完全一致,而且这个疫苗还涉及上游供应商提供原材料。想想在生产线上操作的工人,或者开冷藏货车的卡车司机,他们很可能都是挣时新的,他们的工资大概比这个论坛长期讨论的贫困线差远了。虽然我们普通人能蹲着家里远程办公或上网课,这些工人可是必须回工厂上班的,他们也是人,操作失误不可避免。 3。再说打疫苗,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甚至身高体重都不同,疫苗的剂量是否需要因人而异调整?我记得当时打疫苗是通过Walgreens,CVS,甚至是grocery chain pharmacy来实施的,这里出问题的可能性又有很多。不说别的,大批人集中到一起打疫苗从操作角度来讲是最有效率的,但是人群聚集这件事本身就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从传染病防治的角度来讲,大规模迅速完成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手段。我觉得美国三亿多人,能组织起来这么大规模执行没有动用执法机关(国民警卫队一级的,我记得打疫苗的地方是有警察执勤镇场子的,人数不多)就很不容易了 4。建立数据收集机制。美国不像中国,太注重个人自由病人隐私,在此之前好像是没有政府大规模疫苗记录的(这个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后来州政府一级有了详细数据,可以查到COVID接种记录) 5。打完疫苗以后的反馈追踪等等。我记得打完疫苗以后长途国际旅行就开放,我后来去过英国办事,英国海关就是看了一下疫苗卡 6。后来地方政府还有各种规定,比如去餐馆酒吧要查看疫苗接种卡等等 7。我记得好像Moderna有一批发到日本的疫苗被查出来里面有金属细屑,所以后来还有recall的问题。美国或者其他国家有没有recall我不清楚,但是他们用的疫苗里有没有杂质(包括金属细屑),这个就不好说了 8。上面想到的还仅仅是美国的情况,实际上这些疫苗还要供应给全球其他国家(友邦。。。哈哈),那涉及的问题更多了对吧?至少监管层面先得取得其他国家政府监管部门的批准,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日本厚生劳动省,英国的。。。中国的。。。毕竟这是全球性的大流行
作为社会人,我们不是生活在孤岛上或者真空里。这次疫情实际上让我们体会到了大规模灾难或者战争可能发生紧急管理的情况。比如经济是否还能运行,政府是不是应该大规模发钱让人呆在家里,旅游业(包括航空,邮轮,主题公园旅馆等等)大受打击的情况下从业人员如何不至于一夜返贫破产,或者大批人干脆不付房贷,对房屋贷款行业的影响等等。
楼主介绍的着眼于疫苗的开发投放,就算这次的疫苗不很成功,总是给大家一次演练的机会。楼主的分享至少让我们知道疫苗的开发批准过程。谁知道下一次又会有什么样的疫情发生呢
OroMedonte层主提到了Fauci的回忆录,我很渴望她能早日分享一下我们普通人平时了解不到的情况,也许我们了解了以后下次再碰上就能更好应对了呢。
看到whitesalvia被引用的回复,实在忍不住回一句,我哪句话说过我比持不同意见的人自我感觉更好了?可以去查我的所有发言,我何时有过一句话贬低否定不相信疫苗的人?都是我被别人追着诋毁,我转身就走而已。
我这里专门回一下哈,不是要论战:
楼主的叙述里没有不允许质疑疫苗的有效性,也承认疫苗的长期副作用没有实验数据追踪证明。
那如果让你选择打疫苗还是封城,作为个体我们怎么选?或者政府干脆就地躺倒不管了(比如印度政府),不打疫苗也不封城,作为个人我们怎么办?
我们的人生中总会遇到需要做出艰难决策的时刻,这时候会有很多未知因素,但是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或者不做选择就地躺倒也是一个选项)。
我觉得哈,这位层主不一定是针对你。可能她/他对疫苗本身很怀疑疗效或担心后遗症副作用,所以发言有些移情,比较科普文章介绍疫苗的研发过程,她/他的理解implicitly assumes that author fully endorses vaccines.
对的,我要说明的就是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或者表达过这样的感情,是别人assume我说过或者表达过,所以需要特别澄清一下。
就是argue火箭该烧水洗煤的
比火箭专家更明白
这样的,你越理他越兴奋
和伪史论的一样
人群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洗煤跨行专家
火箭专家说你错了,你不懂,还要被反扣帽子不容忍质疑,精英主义
笑笑走开好了
傻子太多,你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怎么可能说服一个观点先行的activist?
诸位不要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新冠疫苗,无论mRNA, 灭活,还是重组疫苗,都能降低新冠病毒致死率90%以上。挽救了millions of lives.
而且,能大大降低病程和严重度
这就是新冠疫苗最成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