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差地别的狄公案英文版原著

c
coalpilerd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狄公断狱大观是我上小学时就接触到的小说,当时看了前言知道原作者名叫高罗佩,是荷兰人。然后“我去一个老外能把中国断案小说写得这样原汁原味实在太NB”的思维就这么跟了我几十年。直到最近……接触到了高罗佩的原著,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太颠覆了,陈来元和胡明这两位译者与其说是在翻译,倒不如说是提取了剧情梗概然后整个儿重写,各种人设细节都与原著有显著差别。两位翻译毫无疑问是大神,但是,怎么说呢,跟原著相比,只能说各具风味了。
c
coalpilerd
1、仁杰·福尔摩斯·邦德
接触到英文版之后,首先让我感到意外的就是狄公这个人物。对比一下陈胡版译文的狄公出场白与原版就能看出其中有多大的差别。这里的背景是狄公一直在长安大理寺当差,表现出众前途远大,却忽然决定要去蓬莱县当个县令。
译文: 狄公抚须微笑:“你我都是少年得意之人,又长期在京师当刑官,审理公案,彰善锄恶,固然是居帝都而俯天下,风云叱咤,前程远大。只是我生性好动而不耐静,不堪寂寞,又受热闹。每每憎嫌那一堆堆部文案牍,纸上官司,终觉无味。只想拣一处用武之地使动手脚,试试自己独处机宜的真本事,也过过专擅一方的官瘾,庶不负我平生疏狂气格和风流情志。”
原文: Magistrate Dee had been tugging impatiently at his long, coal-black beard. Now he interrupted sharply. “We have been over this many times already, and I—” He quickly caught himself up and went on with an apologetic smile, “I told you that I am sick and tired of studying criminal cases—on paper!”
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确认这是狄公的台词。深感译文里的狄公才是官员气度,原著这分明是披着狄仁杰皮的福尔摩斯。
同样是这一章里,狄公收服乔泰马荣俩跟班也略有差别。译文里狄公武力碾压了那两位,收服了他们;原文却是仗着宝剑锋利先砍断了其中一人的武器,然后正与另一位打得难解难分时遇到巡逻士兵,狄公为那两位哥们遮掩说这是我部下陪我练剑呢,两位事后表示可不能让大人为我们撒谎,所以……这一段里译文有译文的道理,原文有原文的道理。想来译者也觉得县太爷如此维护两个拦路打劫的强盗未免过于损害主角形象,是以让狄公纯以武力胜出;但是如此一来,狄公的武力值大于乔泰加马荣,这使得后续许多剧情就多了不合理处。
原著里女人与狄公的对手戏则明显多了些情色的意味,然而译者将其改得更加……呃,少儿友好了点。在《玉珠串》一集中出现的少女紫茜,译文中仅仅是对狄公在好奇之外多了一点心动,然而这点心动发乎情止乎礼,两人夜探碧水宫那一幕算是给了他俩最长的一段独处机会,而紫茜那时最大胆的表白也不过就轻轻一句“老爷,莫忘了我紫茜就是了”。在原著中夜探碧水宫那一节,紫茜则是直接当狄公面脱掉了衣服,表示我愿意做你的第三个小妾,我喜欢你;狄公虽然拒绝了她并明确表示你嫁给年貌相当的少年会更幸福,但是看到少女裸体的那一瞬间也是方寸大乱了一把。当然,这里也完全可以理解译者为何要如此改动,毕竟这是狄公不是007;不过单看原著又觉得另具风味。想来欧洲人的审美,大抵就是这样吧。
c
coalpilerd
2、总是爱错人的乔泰
原著里马荣有一段对乔泰的评论,被译文整个儿删掉了。马荣表示乔泰这人就是对感情太过于认真,爱上一个女人就会一头栽进去然后让自己很受伤;其实像我马荣这样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不就很好吗?
乔泰这种悲催的痴情属性在译文里基本上也没什么体现了。但是原著里有那么几段,其实还是很出彩的。还是从第一个故事《黄金案》开始吧,原著和译文里都提到,乔泰有一个相好的妓女玉珠,这姑娘在故事进程大半时被小boss杀了。译文如下:
乔泰赶回后舱,舱门紧闭,里面传出一声痛楚的哀泣。乔泰一脚将门踢开,见金昌一把揪住玉珠头发,一手持皮鞭正在抽打玉珠。玉珠满身血痕,几乎昏厥过去。 乔泰怒从心起,大吼—声,正要上前擒拿金昌.不留意猛地绊了桌腿,合扑跌地。 金昌嚎叫了一声,从腰间抽出一柄匕首回头对准乔泰背脊正待刺下,玉珠跃起一把拖住金昌大腿大声叫:“乔大哥,快逃!” 金昌猛一挥手,匕首刺人了玉珠胸膛。玉珠惨叫了一声:“乔大哥,他们正偷运黄金哩!” 乔泰听了,如霹雳轰顶,站起身子,一手揪住金昌臂膊,劈头盖面便是四五拳,打得金昌鼻门破裂,脑浆血水一齐流淌,忙又回头抱起玉珠,玉珠已经不省人事,血流满身。嘴里还不住念着“乔大哥”。 乔泰抱起玉珠刚要出后舱来,见马荣赶到,便将这事说了。两个将玉珠身子托上船,玉珠已气绝。
接触到原著之前,这一段每每看得我莫名其妙。金昌为什么要鞭笞玉珠?玉珠又是怎么知道黄金走私案的?而且金昌打一个妓女而已,即便被妓女的相好客人撞见了,最多打一顿而已,何至于为此要杀人?直到看了原著,这段剧情的始末我才明白。
原著给出的信息是,玉珠不是中国人而是高丽人,也是走私团伙中的一员,但是她被她同伙欺瞒,一直以为他们是从中国走私军火到高丽,而不知道他们其实是从高丽走私黄金到中国。玉珠之死这一段,在原著里其实颇为凶险。乔马两人被走私团伙以游玩为名诳上一艘花船,两人被刻意分开,各自遭遇暗算。乔泰这边的场面可不是金昌鞭笞玉珠,而是玉珠拉着乔泰在她自己的舱房里滚了一轮床单;然后,在滚床单刚刚结束、俩人还赤身裸体的当口,玉珠抱住了……乔泰,同时大喊:“金昌,快结果了他!”危急之时乔泰转身拿玉珠挡了刀子,玉珠临死前说的是,原谅我,我的祖国需要军火。而走私黄金一事,则是乔马二人从金昌口中刑讯逼供得知。 ……求此事中乔泰的心理阴影面积。
接着当马荣摆脱了暗算自己的人赶来时,目睹了这一切的他问乔泰:“她是想警告你危险,所以才会被金昌所杀,是吗?”乔泰表示,是的。接着又表示,爱国情操永远值得尊重。很显然,译者直接把马荣的说辞拿来当了剧情。
这一段的剧情我反倒是更喜欢原著。我想译文做出这种改动,除了考虑到少儿不宜的因素之外,另一个考量是身为政府官员的乔泰马荣不该如此维护一个外国女走私犯吧。然而原著里的乔马二人,偶尔对原则的破坏,倒是显得更具人情味儿。
乔泰在四漆屏的故事中继续不吸取教训,跑去跟个杀夫寡妇来了一段ONS,令我相当无语。
c
coalpilerd
3、不停失恋的马荣
译本里红阁子那一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就是马荣花光了养老金赎出来自同村的银仙,原以为终于找到良配可以就此双宿双飞,没想到佳人另有意中人,嫁不得爱人宁可投缳自尽。马荣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只得佯称我对你只是兄妹之情同乡之谊,两个金条换来特大号好人卡一张,外加狄公一顿好骂。
这一点与原著里基本上相吻合;而不相吻合的是马荣被妹子踢掉非止一次,直到他遇到真命天女蓝白为止。虽然他自诩在感情方面比乔泰看得开,但是在女人面前,真正的赢家只有他家老爷。原著里的狄公,几乎是女人一个个哭着喊着往上扑,但是最终修成正果被狄公纳为小妾的只有黄金案里的曹英;而且曹英这一结局是直到原著版紫光寺才交代的:失踪少女白玉的庶母周氏去找狄公的家眷套话,狄公知情后就让这位最为胆大心细的二姨太前去接待。译本里把曹英换成了“狄夫人”,有意打了个马虎眼,令读者误以为当时与周氏说话的是正室。至于马荣,对女孩就是不停地认识——有好感——被甩掉的循环。在兰坊这个边陲小城发生的两个故事(迷宫案,紫光寺)里,他先后认识了黑兰、吐尔贝、春云。三个妹子都曾一度对他很是亲密,但是最终选择的都不是他,令他每每惆怅:内谁谁谁真是忘恩负义啊!
当然了,原著马荣的性格的确有不太讨喜的一面。他对同僚显得更加嘴坏一点,这一点被译本着意淡化了。铜钟案里陶甘奉命调查boss,被boss盯上险遭毒手,是马荣及时相救。译本马荣不过取笑了一句“陶甘哥如何落到这步田地,莫不是又用锡箔纸折成银子使花”;原著马荣的话则是:早知道遇险的是你,我就该多等一会儿再来救,叫你再使坏骗人;你骗人也不选个好地方,大晚上的跑这么荒凉的地方来,这不活该被人揍么?陶甘一肚子没好气地回答:你再晚点儿来就只能给我收尸了。读者看来虽然更有趣些,但是可想而知,妹子喜欢的不太可能是这款。
最终在柳园图的故事里,席卷京城的瘟疫中,马荣与蓝白相识于危难,进而倾心。当狄公最终拍板为马荣做媒时,陶甘是非常高兴这祸害被人收了的。我想从蓝白她爹的角度而言,他大概也是很高兴这天天拿铁弹子打人的女儿终于有个好归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