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内耗的重点是不要插手父母的婚姻

F
Formerly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发现有的人活得很内耗,一直想办法做父母的润滑剂。就会出现爸妈相互指责的事情,可能小时候听到妈妈抱怨会很同情妈妈,和妈妈站在一个战线,长大又发现其实妈妈也有问题,也不容易,就很内耗。
G
GoodYuan
有时候也不是娃愿意插手 我小时候我妈就说你看邻居家姐姐多懂事 她爸妈一吵架她就出面调和 你也应该向她学习
b
blueskysea
我就是。最近几年意识到双方都有问题。站队的一方问题还更大。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不插手不管做不到,被严重PUA,感觉深陷泥潭出不来了。
H
Haishikankan
小孩子哪里懂这些。如果碰到父母的一方整天哭哭啼啼抱怨对方不是玩意儿,自己忍辱负重不离婚都是为了你,小孩能轻松把自己摘出来吗?
D
Duoremi
知道和我公婆认识,才知道夫妻真的可以这么看不起对方,每天制造矛盾,内耗。真的感谢我爹妈爱我,❤️我们的小家。反观我老公,真的觉得他好可怜,导致他成年后对回家一点儿都不积极
s
sirenning
我也是从很小就站我妈,因为她总是给我哭诉她为了给我一个完整的家忍气吞声受了我爸多少的罪。直到现在才意识到真的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从小被母亲当作情绪的垃圾桶,什么都跟我叨叨和哭诉,不管当时幼小的我是否能够在心理上承受那么大的瓜,那么繁杂的情。反正我是从6-7岁开始就被我妈开始填鸭式灌输与我年纪毫不吻合的信息,比如她单位的哪个领导跟哪个阿姨搞办公室恋情,她自己对她的哪个领导有心意,她和她没谈成的初恋当时的情愫🙃,怀疑我爸怎么在外面搞婚外情,自己怎么臆想出一堆所谓的证据,她说她都忍了为了我都是为了我啊!!NND,那时候我才二三年级,十岁不到啊!
d
doublemint
我听抱怨听得烦了,跟我妈说过,受不了就离。不要一面委屈巴巴一面又上赶着伺候。我妈说,我还不是为了你在伺候你爸。我跟他离了就没有义务了,你却永远对他有义务。我不管他,就得你天天伺候他。实话说,我爸那脾气也就我妈能跟他过一辈子,跟谁都过不到一块儿去,只有骗子能满足他所有要求。问题是,你俩过成这样,难道还是我的错?我从很小他俩吵架,我就一句话,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离,所以小时候他俩从来没有用离婚道德绑架过我,反而因为我的态度,很少吵架。结果我爸退休以后脾气越来越怪,真的每天都不开心,现在我也明白我妈就是找个发泄途径,其实她舍不得不管我爸。我爸我妈对我都是真爱。只是有些人真的不适合结婚。
D
Daylight
可怜
d
doublemint
Haishikankan 发表于 2024-06-17 01:46
小孩子哪里懂这些。如果碰到父母的一方整天哭哭啼啼抱怨对方不是玩意儿,自己忍辱负重不离婚都是为了你,小孩能轻松把自己摘出来吗?

小的时候的我可以,现在反而不行了。
路小牙牙牙
怎么pushback呢 只能远离?
g
glsxj
回复 7楼 doublemint 的帖子
有点理解你了
河边垂钓
屏蔽是个重要的技巧
f
fitfitfit
我每天都劝一遍,你俩过不下去就离了吧,放过彼此
河边垂钓
如何避免“过度共情”, 以下建议也许会有帮助
(一)觉察自我心态波动,进行情绪归因
过度共情”就仿佛陷“共情者”入“被共情者”表达的苦海中溺水挣扎,难以让自己回归理智。然而,共情指的是仿佛站到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共情者”需知晓,哪怕我们在体会他人之感,我们依旧不是对方,情感会被卷入的同时,也需有从他人痛苦中抽离的心理准备。
有时,“共情者”就会把自己关于人生的感触投射到“被共情者”身上,这种“过度共情”便会使得共情变质为“移情”。所以,在和他人共情之时,要给自己留出“心理空间”,让自己有精力去关注自我的状态,当发现自己已经难以承担,就需要提醒自己先暂停共情,全面的分析,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客观归因,减缓心理压力。
(二)建立适度的社交“边界感”,懂得共情适度
没有“边界感”的社交给双方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极大,缺乏边界感的共情者在明知道自己已经不堪重负的情况下也很难拒绝,缓解他人心理痛苦的前提,是不过度伤害自己,我们需要自己建立属于自己共情边界,当意识到自己非常不适的时候,界限被打破的时候,懂得叫停懂得拒绝,可以尝试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活动比如看电影、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保护。
学会适度共情,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共情,并且鼓励被共情者尝试挖掘自我成长的潜能,让其懂得担当,才能实现助人目的我们要明白,我们很难百分之百的为他人的情绪买单,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没有人能够“越俎代庖”。
(三)避免陷入极端偏执,及时进行科学心理干预
共情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需要我们的人脑进行调节的,频繁的共情、过度的共情会对我们的脑情绪中枢损伤,所以,不要过度消耗自己的共情,而是要懂得有选择性的进行共情,避免陷入共情疲劳的困境中,破坏自我社交功能,当我们发现自己过度共情严重,就要正视自己已经受到的创伤,可以尝试寻求科学心理援助,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缓解由于过度共情带来的压力,关爱自我心理健康。
亲爱的朋友,爱他人之前,我们需要善待自己,陷入“过度共情”疲劳的之中,成为消极情绪的附庸,迷失了“自我”的我们,又如何能够实现真正的助人呢?
诚然,我们都是感性的,人对外界情感感知与捕捉能力本身就比较敏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有“感同身受”这种说法,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他人是我们情绪的倾诉对象,而我们也可能他人情绪的承载者,可我们都不过是凡夫俗子,“共情”的真谛是“如同”体验自般去他人的内心,而这“如同”永远不能变成“就是”。学会“适度共情”,我们才能够将共情的正向力量发挥到最佳。
河边垂钓
学习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黄老歇
不内耗的关键是成年以后有边界感 子女父母互相之间不介入对方生活,无论是物理上还是心理上 对于一些心理不正常的人与不正常的家庭尤其奉行互不干涉的隔离原则 也省得乱七八糟的来问 问着问着自己也不正常了。底线总会被突破,越来越低,如果自己不能有所警醒,势必被拖入泥潭。
不要允许别人随心所欲地对待你 如果你允许了,就是允许别人肆无忌惮伤害污染你的心灵和行为,无法成为更文明更好的自己,如果你的一生成为上一辈的翻版,还是反面典型的翻版,还有什么意思。 父母是role model 的除外。


H
High.eee
我的情况,不是自愿的,是被逼的。我很小的时候,我爸妈吵架,都是以我爸夺门而出结束。然后,我就被我妈抓住狠狠打骂一通。因为我没有起到调节作用,她当时的原话是:人家有孩子的家庭都是不吵架的,因为孩子起到了调节作用,你这个没用的…… 这话我记的极清楚。后来大一点也会顶嘴说我妈说的不对,但没办法,我妈不讲理的,她要出气,还是会不管不顾打我骂我。为了不被打骂,只能尽量做调节。如果调节的我妈不满意,还是要被狠狠打骂的。 上大学特意报了外地大学,离开家以后,尽量少参与了。最后,我爸病了,还是都推给我。当npd的家人很惨,被硬塞给无限的责任。
w
woainizenmeban
Haishikankan 发表于 2024-06-17 01:46
小孩子哪里懂这些。如果碰到父母的一方整天哭哭啼啼抱怨对方不是玩意儿,自己忍辱负重不离婚都是为了你,小孩能轻松把自己摘出来吗?

s
sweetgrey
Haishikankan 发表于 2024-06-17 01:46
小孩子哪里懂这些。如果碰到父母的一方整天哭哭啼啼抱怨对方不是玩意儿,自己忍辱负重不离婚都是为了你,小孩能轻松把自己摘出来吗?

是啊,楼主你把两个结果当成因果关系了。
S
Sun408
sirenning 发表于 2024-06-17 15:43
我也是从很小就站我妈,因为她总是给我哭诉她为了给我一个完整的家忍气吞声受了我爸多少的罪。直到现在才意识到真的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从小被母亲当作情绪的垃圾桶,什么都跟我叨叨和哭诉,不管当时幼小的我是否能够在心理上承受那么大的瓜,那么繁杂的情。反正我是从6-7岁开始就被我妈开始填鸭式灌输与我年纪毫不吻合的信息,比如她单位的哪个领导跟哪个阿姨搞办公室恋情,她自己对她的哪个领导有心意,她和她没谈成的初恋当时的情愫🙃,怀疑我爸怎么在外面搞婚外情,自己怎么臆想出一堆所谓的证据,她说她都忍了为了我都是为了我啊!!NND,那时候我才二三年级,十岁不到啊!

这种会导致人长大了对婚姻毫无信心吗?
弹指芳华
楼主可能太年轻了,或者生活太一帆风顺了,所以内耗的重点是父母的婚姻?我个人从来没有因为这个事内耗过,但生活中还是有无数其他的事情让你内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