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抱怨的小孩如何处?

l
llily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家里两个孩子,老大凡事都抱怨,老二什么不抱怨,不是偏心,老大一直有最好的资源,吃穿住行没有限制过,教育上也请最好的私教。老二也没亏待过。老大却一直觉得我们偏心妹妹,今天在车上不停的说妹妹,吵得我没法开车,等我到了目的地我就发飙了!感觉有的孩子就是性格问题,一样的家庭两样的人!恨不得请人收养她!
魏大爷的邻居
我只有一个,也爱抱怨,心知肚明没人会收养他的。只好自己扛了。
w
whatever.
一直说妹妹不可以,你在车上可以让她安静
但是,我觉着,有没有一种可能,在物质条件之外,你的确更爱妹妹
m
magnoliaceae
现在说到养孩子就只有“资源”两个字了嘛?“资源”到位了孩子就不应该有不满的时候了?就算养条狗还得投入点感情吧,何况是孩子,但现在很多华人一说到养孩子除了“资源”两个字啥都没有,仿佛不是养孩子而是开公司做买卖,不对,开公司也投入感情呢
M
MissWW
天生的加小时候惯的,她觉得一切本来是自己的,妹妹抢了她应得的,你再公平也没用,她仍然觉得她亏了。妹妹出生前已经惯坏了。
l
llily
magnoliaceae 发表于 2024-05-23 00:08
现在说到养孩子就只有“资源”两个字了嘛?“资源”到位了孩子就不应该有不满的时候了?就算养条狗还得投入点感情吧,何况是孩子,但现在很多华人一说到养孩子除了“资源”两个字啥都没有,仿佛不是养孩子而是开公司做买卖,不对,开公司也投入感情呢

怎么你就看出没投入感情了?!抬杠的就绕行吧!
l
llily
MissWW 发表于 2024-05-23 00:18
天生的加小时候惯的,她觉得一切本来是自己的,妹妹抢了她应得的,你再公平也没用,她仍然觉得她亏了。妹妹出生前已经惯坏了。

妹妹出生前她才两岁,哪里惯着了?妹妹出生后也没惯着,做的不对立刻纠正了。天生就爱哭闹,妹妹的性格完全相反,特别懂事。家里现在哭闹的是老大。我有时候觉得是不是得去看医生。跟外人说话就完全是乖巧的,就是欺负我?我都吼她了!
u
uglyduck
llily 发表于 2024-05-22 22:50
家里两个孩子,老大凡事都抱怨,老二什么不抱怨,不是偏心,老大一直有最好的资源,吃穿住行没有限制过,教育上也请最好的私教。老二也没亏待过。老大却一直觉得我们偏心妹妹,今天在车上不停的说妹妹,吵得我没法开车,等我到了目的地我就发飙了!感觉有的孩子就是性格问题,一样的家庭两样的人!恨不得请人收养她!

多大的娃呀?就是变着法的要attention。太正常了。
m
miaommiaomm
我家老二也是爱抱怨,现在teen。大部分时间我都忍了或者尽量耐心包容,实在过分也会偶尔忍不住发飙。很多时候看她也慢慢能听进去一点道理,我一直跟她强调我很爱她非常非常爱,需要的话可以吐苦水但是不能养成遇事第一反应都是负面情绪的习惯,对自己和对周围的人都没益处。
j
jarvi
默念 亲生的 以此为自我行为准则:想办法帮他,让他长大不因为这个讨人嫌 - 这是父母的职责。
三潭印月
whatever. 发表于 2024-05-22 23:30
一直说妹妹不可以,你在车上可以让她安静
但是,我觉着,有没有一种可能,在物质条件之外,你的确更爱妹妹

这个真不一定,有个朋友家老大也是爱抱怨妹妹怎么怎么的,但是我们外人看得清楚朋友夫妻都是偏心老大的
i
icedamericano
天生的
m
moonlightpath
llily 发表于 2024-05-23 00:41
妹妹出生前她才两岁,哪里惯着了?妹妹出生后也没惯着,做的不对立刻纠正了。天生就爱哭闹,妹妹的性格完全相反,特别懂事。家里现在哭闹的是老大。我有时候觉得是不是得去看医生。跟外人说话就完全是乖巧的,就是欺负我?我都吼她了!

我理解你。 跟我家两个一模一样,也是同性别。我觉得我家老大应该是sensory那部分比较敏感(被两个医生分别诊断不是自闭症),从小特别容易吐,对味道敏感,抱怨衣服标签扎,不爱穿袜子。所以特别容易被irritated,容易抱怨、发怒、暴脾气。我的对策是不要跟他上赶话,比如说你为什么老是抱怨什么的,就不要说话再激他,让他自己calm down。现在大点了好了很多,自己也知道不好意思了。 几个例子:老大小时候比如吃的掉地上了,或者玩具塌了,经常立马跳脚full tantrum。老二同样情况下说的最频繁的一句话是“that's fine"😅
h
hellohey
llily 发表于 2024-05-23 00:41
妹妹出生前她才两岁,哪里惯着了?妹妹出生后也没惯着,做的不对立刻纠正了。天生就爱哭闹,妹妹的性格完全相反,特别懂事。家里现在哭闹的是老大。我有时候觉得是不是得去看医生。跟外人说话就完全是乖巧的,就是欺负我?我都吼她了!

你试着每个周末单独带老大出去吃个饭聊个天、一起做某件事(属于你们单独的时间)看看行不行。人一着急容易脾气大吼老大,你不觉得伤害,其实也是一种伤害,你怎么不骂妹妹,老大本来只是想挑事引起你的注意小心思自己还不明白。老大小时候单独的爱被分走没好好适应吧,你有没有从医院带妹妹回家的时候,进门先表示好想两岁老大,紧紧抱她很久,然后花单独时间跟老大在一起把老二先放给家里别人看着,而不是所有时间精力注意力放在新生儿上,甚至不让老大吵老二睡或者不让老大碰妹妹。小时候很多小事其实很重要,特别生完老二后第一次,第一天跟老大的相处。
H
High.eee
会不会是有些事造成了一个模式:妹妹如何如何,你不要如何如何。其实大人也没有真的因为妹妹委屈她,但是这种模式导致她有一种错觉,妹妹是阻碍她的那个原因,日常生活一不小心就会。 如果让她觉得好像有妹妹加持在父母面前就更有说服力,就不会觉得父母偏心了,也不会针对妹妹了。
w
wenya
LZ,我家老大以前也这样,总说我爱妹妹多。但是,上了大学以后突然变好了。对妹妹也好了,偶尔也说,但完全是开玩笑的口气了
t
tinasun
回复 1楼 llily 的帖子
我觉得是天生的性格不同 我家两个性格也不同
b
bfxsd
不知道这样的方式好不好。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你也每天找她的毛病,挑她的刺,一段时间后,看她什么反应,然后问她什么感受。告诉她你也是同样的感受,全都是负能量。让她看积极的一面;如果她觉得你哪儿做的不好,好好和你说话。
l
llily
moonlightpath 发表于 2024-05-23 07:37
我理解你。 跟我家两个一模一样,也是同性别。我觉得我家老大应该是sensory那部分比较敏感(被两个医生分别诊断不是自闭症),从小特别容易吐,对味道敏感,抱怨衣服标签扎,不爱穿袜子。所以特别容易被irritated,容易抱怨、发怒、暴脾气。我的对策是不要跟他上赶话,比如说你为什么老是抱怨什么的,就不要说话再激他,让他自己calm down。现在大点了好了很多,自己也知道不好意思了。 几个例子:老大小时候比如吃的掉地上了,或者玩具塌了,经常立马跳脚full tantrum。老二同样情况下说的最频繁的一句话是“that's fine"😅

谢谢。我家老大已经12岁了,有时在车上不停的抱怨真的让人崩溃。我和她爸爸都被她逼急过。
l
llily
hellohey 发表于 2024-05-23 07:48
你试着每个周末单独带老大出去吃个饭聊个天、一起做某件事(属于你们单独的时间)看看行不行。人一着急容易脾气大吼老大,你不觉得伤害,其实也是一种伤害,你怎么不骂妹妹,老大本来只是想挑事引起你的注意小心思自己还不明白。老大小时候单独的爱被分走没好好适应吧,你有没有从医院带妹妹回家的时候,进门先表示好想两岁老大,紧紧抱她很久,然后花单独时间跟老大在一起把老二先放给家里别人看着,而不是所有时间精力注意力放在新生儿上,甚至不让老大吵老二睡或者不让老大碰妹妹。小时候很多小事其实很重要,特别生完老二后第一次,第一天跟老大的相处。

谢谢。她一个人的时候还好,和朋友在一起也特别sweet。感觉就是不能和妹妹好好相处,她已经12岁了。所以我觉得她明明知道怎么作就是故意闹。
d
desultory
家里有一只同样的. 也打过也骂过,也教育过也安抚过. 哎 还是一言难尽. 但我知道越是这样,表明她敏感,在外面要强,把自己最不能消化的情绪都发给了最亲近的人.
我发现每次多陪,多聊天,多对她好,她都会特别sweet听话. 如果可以,告诉自己一定要控制控制再控制,不要激化矛盾. 总的来说 是有在慢慢变好.
c
ccberry
不知道具体情况,单看你写的,你的确更偏心妹妹,然后自己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自己骗自己没有偏心
河边垂钓
抱怨的背后是心理需求,可以具体区分一下? 區辨孩子的抱怨類型有助於父母正確回應孩子的需求。一般而言孩子抱怨大約有以下的類型: 純發洩型:當父母提供很多解決辦法,卻遭到孩子忽視或拒絕時,父母可以想一想,孩子是不是只想發洩情緒。或許他們想要有人聽他們說說話,父母可以問:「你希望我們聽聽就好,還是需要幫你解決問題。」通常孩子會告訴我們答案。如果孩子只是想發洩,或許可以每天約定一段時間聽孩子說說自己的情緒,讓情緒不要累積。 表達需求型:有些孩子經常說「為什麼誰都可以?」,「誰也在做,為什麼我不行?」等等,這樣的孩子其實是很辛苦的,他們不容易提出自己的需求,只能搭別人的順風車。父母可以支持孩子的權利,鼓勵他們說:「你可以跟媽媽說你也要,這樣我們就了解了。」讓孩子明白說出需求,感受到「說出來有效果」,將有助減少抱怨。 尋求協助型:有些孩子會說「都沒有人理我」、「沒人選我當模範生」、「大家都欺負我」,這類孩子的情感是受傷的,父母需要先關心他們的心情:「你一定很難過」、「辛苦你了」、「你很希望被肯定」。他們的想法通常比較負面,因此父母應從正向來引導:「全班有多少人,有幾個人不理你」,拓展孩子的眼界:「不是所有人都不理我」,再來才問:「發生什麼事情」。 從裡面找出孩子可以提升的社交技巧,例如,主動跟同學說「我也想玩」等等。至於想當模範生卻落空,家長可以問孩子,同學提什麼能力的人當模範生;問孩子已經具備哪些能力,鼓勵他已經有這麼多能力,只要再努力一點點就可以了,肯定孩子的同時也給予成長的方向。 試水溫(風向球)型:孩子可能會抱怨「誰的零用錢都很多」、「誰都可以打電動」、「誰現在就有手機」,來試探父母的反應如何?此時父母應先回應孩子的內在需求:「好像你想要更多錢、更多玩的時間」,再問孩子「你想要買哪些東西?想玩多久?」聽聽看內容合不合理,如果合理就調整;如果不合理就明白提出看法:「我最多可以給多少零用錢。電動開放最多的時間是多少」。若因比較下產生的匱乏感,試著跟孩子說:「同學有那麼多,真的讓人很羨慕,但我們也把最好的給你啊」。 要求重視被看見:有些孩子會跟父母抱怨其他兄弟姊妹的事蹟,有時是為了得到誇獎、重視:「你看,我做得很好,○○都沒有」。此時父母要記得常常肯定及讚賞孩子的表現:「你做得很好」,同時卸下孩子的教養權:「我也很希望○○可以這樣,教育○○是我的工作。」鼓勵孩子做好自己分內工作就好,免得增加手足的衝突。 雖然小朋友抱怨的內容可能相同,但每個人內在需求可能不一樣。家長可以每個內在需求都試試看,就能找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當你對孩子做了一些事情後,他比較少抱怨時,就代表你成功的滿足及抓住孩子的內在需求。抱怨的確載著許多負向能量,然而家長有兩個很棒的法寶,就是「陽光想法」及「情感滿足」。經常善用這兩個法寶,將抱怨當成禮物,讓孩子學會正向思考,陪伴孩子一路成長。 防火牆型:有些孩子會抱怨「老師功課出好多」、「都是同學惹我」、「沒有時間玩」,這類孩子很怕別人說那是他的責任,或是他又錯了,所以會試圖畫出一道防火牆表達:「我已經盡力了,不要再說了」。父母親通常要這樣安慰孩子:「我知道你盡力了,需要幫忙時,記得跟我說喔」,同時安慰孩子,「慢慢來,沒關係」。 要求關心型:有些小孩發現抱怨會引起父母的注意及關心,可能會不斷的抱怨或製造一些小事情,好讓父母的焦點可以持續在自己身上,像這樣的孩子要的就是陪伴及關心。所以最好每天固定安排時間,陪孩子玩他們喜歡玩的遊戲,充分享受親子的歡樂時光。
河边垂钓
llily 发表于 2024-05-23 10:12
谢谢。她一个人的时候还好,和朋友在一起也特别sweet。感觉就是不能和妹妹好好相处,她已经12岁了。所以我觉得她明明知道怎么作就是故意闹。

她做得好的时候多鼓励她。尤其是请她为妹妹也做点什么的时候多多表扬她
扶苏
首先,做父母的要杜绝比较。这个比较不仅仅是孩子之间的,还有比如拿配偶和其他人比较,拿自己和其他人比较。就是不要让孩子focus在比较上。平时家庭氛围就是要focus在自我成长上。比如要比较也是引导孩子跟自己比较。
其次,在家庭的规矩上,一定要客观,量化。比如,睡觉时间,家务分配,各种规矩,都是比较客观的,尽量减少主观变量的带入。比如父母觉得最近XXX比较累,就给特殊对待,然后另外一个最近发生这个事情给特殊对待。这些都要杜绝。我家老大小时候曾经抱怨自己被要求高。我就跟他说,你2岁的时候这个要求,4岁的时候这个要求,6岁的时候这个要求,你具体说说,你弟弟跟你一样岁数的时候,哪样要求少了。
再者,父母不应该允许孩子养成抱怨的习惯。当孩子抱怨的时候,于其和其争论,不如就事论事,她想要的改变是什么。如果她只是情绪性的抱怨,让她自己呆一边凉快去。把家人当作情绪垃圾桶,是非常不尊重,不considerate的做法。
y
youyouzou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4-05-23 16:53
抱怨的背后是心理需求,可以具体区分一下? 區辨孩子的抱怨類型有助於父母正確回應孩子的需求。一般而言孩子抱怨大約有以下的類型: 純發洩型:當父母提供很多解決辦法,卻遭到孩子忽視或拒絕時,父母可以想一想,孩子是不是只想發洩情緒。或許他們想要有人聽他們說說話,父母可以問:「你希望我們聽聽就好,還是需要幫你解決問題。」通常孩子會告訴我們答案。如果孩子只是想發洩,或許可以每天約定一段時間聽孩子說說自己的情緒,讓情緒不要累積。 表達需求型:有些孩子經常說「為什麼誰都可以?」,「誰也在做,為什麼我不行?」等等,這樣的孩子其實是很辛苦的,他們不容易提出自己的需求,只能搭別人的順風車。父母可以支持孩子的權利,鼓勵他們說:「你可以跟媽媽說你也要,這樣我們就了解了。」讓孩子明白說出需求,感受到「說出來有效果」,將有助減少抱怨。 尋求協助型:有些孩子會說「都沒有人理我」、「沒人選我當模範生」、「大家都欺負我」,這類孩子的情感是受傷的,父母需要先關心他們的心情:「你一定很難過」、「辛苦你了」、「你很希望被肯定」。他們的想法通常比較負面,因此父母應從正向來引導:「全班有多少人,有幾個人不理你」,拓展孩子的眼界:「不是所有人都不理我」,再來才問:「發生什麼事情」。 從裡面找出孩子可以提升的社交技巧,例如,主動跟同學說「我也想玩」等等。至於想當模範生卻落空,家長可以問孩子,同學提什麼能力的人當模範生;問孩子已經具備哪些能力,鼓勵他已經有這麼多能力,只要再努力一點點就可以了,肯定孩子的同時也給予成長的方向。 試水溫(風向球)型:孩子可能會抱怨「誰的零用錢都很多」、「誰都可以打電動」、「誰現在就有手機」,來試探父母的反應如何?此時父母應先回應孩子的內在需求:「好像你想要更多錢、更多玩的時間」,再問孩子「你想要買哪些東西?想玩多久?」聽聽看內容合不合理,如果合理就調整;如果不合理就明白提出看法:「我最多可以給多少零用錢。電動開放最多的時間是多少」。若因比較下產生的匱乏感,試著跟孩子說:「同學有那麼多,真的讓人很羨慕,但我們也把最好的給你啊」。 要求重視被看見:有些孩子會跟父母抱怨其他兄弟姊妹的事蹟,有時是為了得到誇獎、重視:「你看,我做得很好,○○都沒有」。此時父母要記得常常肯定及讚賞孩子的表現:「你做得很好」,同時卸下孩子的教養權:「我也很希望○○可以這樣,教育○○是我的工作。」鼓勵孩子做好自己分內工作就好,免得增加手足的衝突。 雖然小朋友抱怨的內容可能相同,但每個人內在需求可能不一樣。家長可以每個內在需求都試試看,就能找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當你對孩子做了一些事情後,他比較少抱怨時,就代表你成功的滿足及抓住孩子的內在需求。抱怨的確載著許多負向能量,然而家長有兩個很棒的法寶,就是「陽光想法」及「情感滿足」。經常善用這兩個法寶,將抱怨當成禮物,讓孩子學會正向思考,陪伴孩子一路成長。 防火牆型:有些孩子會抱怨「老師功課出好多」、「都是同學惹我」、「沒有時間玩」,這類孩子很怕別人說那是他的責任,或是他又錯了,所以會試圖畫出一道防火牆表達:「我已經盡力了,不要再說了」。父母親通常要這樣安慰孩子:「我知道你盡力了,需要幫忙時,記得跟我說喔」,同時安慰孩子,「慢慢來,沒關係」。 要求關心型:有些小孩發現抱怨會引起父母的注意及關心,可能會不斷的抱怨或製造一些小事情,好讓父母的焦點可以持續在自己身上,像這樣的孩子要的就是陪伴及關心。所以最好每天固定安排時間,陪孩子玩他們喜歡玩的遊戲,充分享受親子的歡樂時光。

Mark
l
llily
谢谢回复,都是很好的建议。
d
doitnow
确实孩子很多特质是天生的
F
Fantasyland
天生的。有个爱抱怨的负能量确实挺考验人的。他们总能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而且是很自然,发自内心的,不需要思考。我觉得能改变的也许只是让他们知道有的时候心里那么想,但不要说出来?我坚信他们内心还是那么想的。
m
morgan888
回复 1楼 llily 的帖子
找自己的问题 别怪小孩
魏大爷的邻居
天生使然。我不断在教育孩子要知足感恩别人的任何帮助,但是,就是一句“谢谢”都费老鼻子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