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闲聊春天的一场佛事和一季花事

q
qiqi_hu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Sad-dharma Puṇḍárīka Sūtra
妙法,莲花,经。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q
qiqi_hua
《法华经》
《法华经》属于“大乘”佛教经。“大乘”和“小乘”,简单的说,就是“大乘”认为修行者的目的是成佛,人人皆可为佛来拯救众生;而“小乘”认为修行者最高点的处于佛之下,世上只有唯一的至高无上的佛。《法华经》里面有几个算得上是“脱离当时社会限制”的观念:1,女人可以成佛;2,坏人也可以成佛。
a
ajimm
来,我来捧场,你好久不发帖子了。
q
qiqi_hua
至西向东 1. 佛教由西向东,经不同路径到达中原。时间大约是汉代。各种经书,各种解释,各种门派;纷纷杂杂。此前的中原各国并没有自己的独立/完善的宗教,基本处于一种“民俗”阶段的朴素自然敬畏,所以佛教传入之后,一下子占据了从统治阶级到劳动人民的心。
这个时代背景之下,“佛辩”就是一个很流行的佛教活动。因为每个寺庙供奉的菩萨不一样;教义也不一样,有的偏逻辑有的靠顿悟;有的要大家去掉内心的“魔”;有的却说,“魔”存在心里,行动属于“佛”就可以。为了扩大自家菩萨的影响,争取更多的信众,不同的佛门派系之间往往举行“佛辩“。输赢的结果就是:谁能够说服对方,谁能够说服信众,谁家菩萨的供奉也就更多。“佛辩“往往是门派之间一决生死的关键战场。根据各个中原小国的政策,很多佛教/道教的产业不需要交税;而且,佛家/道教的弟子不需要服役。这样一来,在小国纷争,此起彼灭的改朝换代之间,躲战争躲苦役的首选就是佛/道之地。
战争,是宗教最佳的传播工具。
大约到南北朝时期,佛家开始本土化,迎合更多信众。此时,佛教开始可以和国家对抗了。
q
qiqi_hua
灭与生
佛教可以动摇国家的统治基础。前面说过,可以用来逃避劳役,逃避赋税。寺庙侵占田产,寺庙拥有大量的青年非劳里;这些本来应该是属于一个国家的”生产资料“,结果彻底被寺庙拿去了。皇权岂能容它?南北朝北周,周武帝就试图”灭佛“。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灭佛之辩”,值得看看。
面临皇权取缔,同门竞争之下的佛教门派,纷纷开始本土化的进程:更加贴近中原文化,寻找与皇权共存,与道教儒家共存的机会。其中,天台宗就是一个重要分支。因为这个门派的开山立派大师在浙江天台山修行布道,所以这个门派被称为“天台宗”。
“如来不断性恶,一阐提不断性善” 悟道者并非把”性恶“彻底断除;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性恶“,这是”人“的一部分;但悟道者可以不受到””性恶“的影响;发挥””性善“从而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