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这两天的南林事件,分享一些和国内top5高校打交道的经历

P
Pli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首先声明这是个人经历,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而且一所高校不同的院系风格千差万别,无法以一概全。发帖的本意是给版上正在考虑海龟国内高校的年轻或者年长的朋友们提供一个数据点。我想说的是无论接洽谈待遇时对方多么热情,也一定要在签合同前多看几遍,确定里面的坑坑绕绕都了解再做决定。
我是国内大学读的本科,美国读的博士,中美都是top school,研究成果方面没有问题。大约6年前在博后期间,因为家人健康问题决定回国找工作。同时收到了海淀某高校的邀请,说对我的研究背景很感兴趣,建议当年申请他们的助理教授职位。时机正好我就申了,很快被邀请飞去面试。期间有个插曲是该校隔壁的另一所高校也在招人,知道我去A校面试就邀请我顺道也去他们那里看看。这样去北京待了大概一周。隔壁B校接洽我的是一位从美国高校回去的中年教授,比较实在,跟我说房子是学校产权但是教职工有使用权,也就是说你可以住但是不能卖。我记得当时他老父亲病重,大年初四在病房照顾家人一边还给我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想给系里招到合适的年轻人,作为领导也算是尽职尽责了。在A校是正式面试,和在美国onsite差不多,连续两天,挨个见系里的教授然后给报告。稍微不同的是他们的5-6个finalists是两周内见完的,所以候选人之间会有overlap。与系里教授们一对一的时候我就发现氛围有些奇怪,尤其有一位美籍华人私下跟我说建议我在美国继续博后,不要海归中国高校。多了他也不说。另一位副教授态度很差,好像是被逼着见候选人一样,全程让我觉得自己在浪费她的宝贵时间。倒是有一位年轻教授本科与我同校,算是师姐,比较亲切地聊了一些。她说她是非升即走第一批,刚过中期考核,很简单。还和我说这个制度就是效仿美国tenure track,不会特地卡人,不用担心。见的几位领导虽然没有B校那么热情,但也都表示会支持年轻人,住房补贴启动基金都是有标准的,说同一批年轻人都是一个待遇。
面试结束后很快收到offer。因为A校这个院系有国际经费支持,比较国际化,offer是中英双语一式两份。offer里有具体的启动资金数额,使用年限,但是没有之前领导口头提及的福利房。另外也没有非升即走的量化要求。我问接洽的秘书能否把住房的事在合同里说清楚一些,隔了一天对方重新给了一份offer,里面加了一句很含糊的话,说学校会给予助理教授住房帮助,但是没有任何细节。再问就说这个不好写进合同里。
这个住房条例的不清楚,加上面试时隐约有些奇怪的氛围,我就很犹豫。回美后A校学院的最高领导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邮件,给我分析利弊,建议我接offer,表示待遇还可以再谈,前提是我有compteting offer。 因为领域不大,我也不想得罪人,做了决定后告知对方暂时不继续考虑了。
过了大概一年,劝我不要回的那位美籍华人自己跳槽去加拿大了。又过了两年,我得知那位同门师姐考核未过离职了,后面降级去了一所差很多的学校。
想想自己当时还惦记着福利房真是想多了,如果真的接了offer大约也会成为非升即走的分母之一。
标题说了top 5,就顺便说一下其他几家。我自己没有去面试过,但是参加过其中一家的海外学者论坛,就是高校邀请适龄候选人来访问,互相了解的相亲大会。领导们都超级热情,宴会都是一个领导一个海外学者一个领导这样坐的,以保证充足的沟通机会。白天是ppt解说各种待遇,住房补贴,学校职工可以按市价2-3成买房,等等细节。最后国际机票和各种开销都是很快报销,态度很好。很熟悉的朋友同事里有六位归了top 5,这几年回国时还有国际会议里见到也聊了很多。他们是真的卷,什么长聘短聘特聘绕的一塌糊涂,最终都是需要拿大的基金和项目,年轻教授领导的项目数额都达到几千万到几亿人民币区间。国内非常讲效率,大项目评选都是头天通知第二天present,熬夜通宵都是日常。其中一位朋友因为太累接连发现有甲状腺和抑郁症问题。年轻教授之间也因为竞争过于激烈而互相防备,比如在国际专家团面前各种陈述同事项目的弱点。这两年是他们这批人评非升即走的时候,因此竞争尤其的白热化。
说这么多都是我个人有限的见闻,但都是一手信息,绝对真实。国内高校是真的很辛苦,决定海龟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不要再发生这些年浙大复旦南林的惨案了。
x
xiaomaomiaomiao
推理,A是北大,B是清华。读完第一句的感觉,后面印证。国内没有大腿,不回。
y
youyouzou

国内这种顶尖院校,还是在北京的突破图,当然超级卷了。
一对一聊的时候,我听说过的: (1)深圳研究院,一个讲师,升副教授无望,转身到隔壁C9研究院,直接给正教授。 (2)北京的要升正教授,你一年拉不到300万人民币项目,不要想 (3)一个职位,曾面试了25个 candidates, 最终offer没发出去。
我说的还不是最热们的计算机系。
c
custom
很好的经历,楼主估计是学术大牛,可以和国内合作,不一定要全盘回去
千渔千寻
回复 3楼 youyouzou 的帖子
看你在不在风口上。有个杭电EE毕业的,最后去PSU读博的,海归清华,现在接国家的项目、华为的项目,招top2的研究生给自己打工,太爽了。
a
anotherhome0713
xiaomaomiaomiao 发表于 2024-05-14 21:29
推理,A是北大,B是清华。读完第一句的感觉,后面印证。国内没有大腿,不回。

哈哈,感觉不用推理了 北京top5不就是清华北大 剩下复旦交大浙大南大都在南方 北京还有哪个学校号称Top5
l
l4528
头一回听说海淀top5,要不top2、要不其他
f
frogette
回复 7楼 l4528 的帖子
人大、林业、农业、北邮、地质…. 海淀top还挺多的
a
anotherhome0713
youyouzou 发表于 2024-05-14 21:30

国内这种顶尖院校,还是在北京的突破图,当然超级卷了。
一对一聊的时候,我听说过的: (1)深圳研究院,一个讲师,升副教授无望,转身到隔壁C9研究院,直接给正教授。 (2)北京的要升正教授,你一年拉不到300万人民币项目,不要想 (3)一个职位,曾面试了25个 candidates, 最终offer没发出去。
我说的还不是最热们的计算机系。

其实就是说没啥关系背景别回去 北京那些高校学阀二三代家族多着呢,各种院士教授的孩子,各种基金委领导有关系的,或者特别会抱大腿的、肯定能拉到这些项目。 傻乎乎没人脉只会埋头写paper的小镇出来的就别回去凑热闹了。
y
youyouzou
回复 3楼 youyouzou 的帖子
看你在不在风口上。有个杭电EE毕业的,最后去PSU读博的,海归清华,现在接国家的项目、华为的项目,招top2的研究生给自己打工,太爽了。
千渔千寻 发表于 2024-05-14 21:33


那也要看你有没有能力拉项目。
我认识两个非常熟的: (1)一个学术和实际能力差些,本土清华博士后,在深圳研究院,但是非常会拉项目,吃香喝辣。
(2)另一个学术和干活能力超强,美国前二十EE博士,清华硕士,本科是现在211(高中烂校,考的分数上我的那个现在末流985毫无问题,我门那个年代都叫重点大学,他也不想出省会城市)。现在给更大的老板打工。
都是图谱图副教授。都是没有任何门第背景的。
要看性格,学术贺专业能力没那么重要。
m
morgan888
回复 1楼 Plie 的帖子
竞争都很激烈
y
youyouzou
其实就是说没啥关系背景别回去 北京那些高校学阀二三代家族多着呢,各种院士教授的孩子,各种基金委领导有关系的,或者特别会抱大腿的、肯定能拉到这些项目。 傻乎乎没人脉只会埋头写paper的小镇出来的就别回去凑热闹了。
anotherhome0713 发表于 2024-05-14 21:43

如果你超级牛,没问题。我们原来的(后来变成末流)985,物理系,在全国都排不上名的,90年代初被北京大学挖去一个刚特殊提拔的教授,到北大后是不是教授不知道,但才开始在北大和另外一个share office,后来是院士。
j
jennifer111ar
超级卷
a
anotherhome0713
youyouzou 发表于 2024-05-14 21:48
如果你超级牛,没问题。我们原来的(后来变成末流)985,物理系,在全国都排不上名的,90年代初被北京大学挖去一个刚特殊提拔的教授,到北大后是不是教授不知道,但才开始在北大和另外一个share office,后来是院士。


这种一运二命三风水的事情了
其实做学术和做生意一样吧,也不是你成天埋头苦干就能出人头地。
各种交际技能,还有运气,天赋,时机,背景
各种因素都很重要
总之就是个package,看人家混的风生水起,就像有的老板赚钱首富有的老板破产,命里有时终须有吧。




P
Plie
custom 发表于 2024-05-14 21:32
很好的经历,楼主估计是学术大牛,可以和国内合作,不一定要全盘回去

不是啦,普通人一个,运气好点这几年专业方向比较火,容易找工作。我的那几个同事朋友也是前后一两年归的,因为高校拓展这个方向那时候在大量招人。top5当然是清北加上华东那几个学校了,海淀top5是什么鬼😆
y
youyouzou
回复 14楼 的帖子
那种纯物理的,自己一己之力否定一个国际公认几十年的模型的,能力不容易被压制。
其他工程类似学科的研究,更是类似于做生意,交际能力太重要了。
m
momosun
custom 发表于 2024-05-14 21:32
很好的经历,楼主估计是学术大牛,可以和国内合作,不一定要全盘回去

可别,就现在的中美关系,脚踩两条船回头被fbi请去喝咖啡更要命。还是踏踏实实站一头,别惦记着两边下注。
h
healthbear
xiaomaomiaomiao 发表于 2024-05-14 21:29
推理,A是北大,B是清华。读完第一句的感觉,后面印证。国内没有大腿,不回。

也是同样推理结果
i
isUNsHine
这么多优秀的各国人才去了美国,建设美国,过上各种头部待遇轻松惬意的生活 留在中国的人才怎么才能追上美国?我感觉除了996,除了各种卷,是没办法追到现在的程度的吧? 所以没什么抱怨的,要是在中国的和美国的一样工作,那中美间的差距永远都不会变。 前人的卷,给现在海归的建设了一些基础,至少资金上的供给已经非常大改善了。
P
Plie
isUNsHine 发表于 2024-05-14 22:33
这么多优秀的各国人才去了美国,建设美国,过上各种头部待遇轻松惬意的生活 留在中国的人才怎么才能追上美国?我感觉除了996,除了各种卷,是没办法追到现在的程度的吧? 所以没什么抱怨的,要是在中国的和美国的一样工作,那中美间的差距永远都不会变。 前人的卷,给现在海归的建设了一些基础,至少资金上的供给已经非常大改善了。

那就看你是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还是青年教授个体的角度看问题了。如果你的理论是为了追赶美国,中国的年轻人就该牺牲正常生活996,几十个人拼一个位置,被逼着出成果,那只能称赞你作为大国螺丝丁的觉悟了
一个人玩儿
昨天在知乎看见一条评论,说如果你是在国外房车资产股票一应俱全,归就是捞一票,捞不到就拍屁股走人,那你在国内会非常潇洒自在
如果你海外没有退路,你归的话就会被踩死。
深有同感!
w
whatever.
isUNsHine 发表于 2024-05-14 22:33
这么多优秀的各国人才去了美国,建设美国,过上各种头部待遇轻松惬意的生活 留在中国的人才怎么才能追上美国?我感觉除了996,除了各种卷,是没办法追到现在的程度的吧? 所以没什么抱怨的,要是在中国的和美国的一样工作,那中美间的差距永远都不会变。 前人的卷,给现在海归的建设了一些基础,至少资金上的供给已经非常大改善了。

你是啥有决策权的人吗
我发现很多人喜欢站在领导的位置上考虑问题,颇有天桥政治家的风范
m
myrain0707
国内学术圈规则日新月异,一朝天子一朝臣,真是看命,由于萝卜太多,海优的待遇每况愈下,有些学校承诺的待遇兑现不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可以给学校一百个辩解的理由。美国的学术圈又如何?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国内教授的优势就是本土社会认可度高些而已
m
myrain0707
isUNsHine 发表于 2024-05-14 22:33
这么多优秀的各国人才去了美国,建设美国,过上各种头部待遇轻松惬意的生活 留在中国的人才怎么才能追上美国?我感觉除了996,除了各种卷,是没办法追到现在的程度的吧? 所以没什么抱怨的,要是在中国的和美国的一样工作,那中美间的差距永远都不会变。 前人的卷,给现在海归的建设了一些基础,至少资金上的供给已经非常大改善了。

996?国内教授哪有996,那个教授敢晚上九点就回家休息?大多数还不是为了自己的title和位置,毕竟非升即走,到年龄没评上title降工资,都是为了口饭。有多少人最开始的目标是赶超英美?只不过这样坚持的过着过着一不小心,就超越了。
a
angelina81
北大25年以前找了个海外博士后回去做副教授,包房,说是先给一套单位附近租着,盖好了分一套三环之内的房子。
3年以后,新房子没盖好,也盖不好,然后必须让人从出租的地方搬出来。合同就是一张纸
言而无信在中国从来就是如此。top2到一般的院校单位都一样。
s
sunnyStore
isUNsHine 发表于 2024-05-14 22:33
这么多优秀的各国人才去了美国,建设美国,过上各种头部待遇轻松惬意的生活 留在中国的人才怎么才能追上美国?我感觉除了996,除了各种卷,是没办法追到现在的程度的吧? 所以没什么抱怨的,要是在中国的和美国的一样工作,那中美间的差距永远都不会变。 前人的卷,给现在海归的建设了一些基础,至少资金上的供给已经非常大改善了。

只有三种人 一种说,你去呕心吐血的干 一种说,跟我呕心吐血的干 一种说,我要呕心吐血的干

层主不知道是哪一种。
模拟人生
我也说一个海龟科研圈例子吧 同行青年A,当年美国知名高校博士毕业,博后期间,国际会议的时候被国内某研究所2把手领导相中,海龟研究所,2年后2把手领导升1把手,青年A火速升至该研究所2把手,真是春风得意风光无两。 又过4年,1把手领导因故被撤了,大树没了,于是青年A也被撤了,跟原一把手一样,在该所里变成一个无权挂职闲散人员,可以说他从此高升无望了。但是他好像也不想重新搞科研了,已经5年行业里都不见他名字和身影了,估计在混日子吧。 10年里变化无常啊…
花花朵朵
如果楼主说的top5是top2,我也了解过一些。有的系政治斗争特别厉害。如果不是提前把各方势力了解的很清楚并且方向合适能傍住大腿,进去也是炮灰。这些年认识进去的两个人都被斗走了。以后估计还会有人往火坑跳,毕竟有名校的光环在。
于是2018
xiaomaomiaomiao 发表于 2024-05-14 21:29
推理,A是北大,B是清华。读完第一句的感觉,后面印证。国内没有大腿,不回。

同感。
于是2018

那也要看你有没有能力拉项目。
我认识两个非常熟的: (1)一个学术和实际能力差些,本土清华博士后,在深圳研究院,但是非常会拉项目,吃香喝辣。
(2)另一个学术和干活能力超强,美国前二十EE博士,清华硕士,本科是现在211(高中烂校,考的分数上我的那个现在末流985毫无问题,我门那个年代都叫重点大学,他也不想出省会城市)。现在给更大的老板打工。
都是图谱图副教授。都是没有任何门第背景的。
要看性格,学术贺专业能力没那么重要。
youyouzou 发表于 2024-05-14 21:43

还是看个人能力,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