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之死》男主一步错步步错,精致利己贪婪压垮了妻子,一个加拿大移民眼中看到的真相和失误

d
dukenyc125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原标题:《我妻之死》有哪些移民失误?一个加拿大移民眼中的真相!
2024年4月,一篇名为《我妻之死》的文章火遍全网,文章的作者及全家身处加拿大的曼省温尼伯,太太是曼省大学的留学生,刚刚毕业开始工作,但被查出肺腺癌晚期,从确诊到离世仅仅十几天的时间。而太太身后,留下了文章男主人公和三个年幼的孩子。文章记录了妻子从患病到离世的整个过程。这个苦难的家庭立即受到了整个华人社会的关注,更是得到了大家的巨大的同情。捐款、打赏纷至沓来。
但仅仅很短的时间,事件发生了剧烈的反转。舆论开始一边倒地批评文章作者,也就是那位丈夫。因为从那篇文章中透露的大量细节颠覆了大家对于这个家庭的认知,比如丈夫没有驾照,太太去住院要自己打车;比如先生没有工作、无法承担养家的责任;比如移民的重任全部落在太太身上,不但要完成学业,还要打工赚钱,更要开车带孩子操持家务。总之,大家得出的结论是作者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软弱、自私、更缺少对妻子的爱护;而学霸妻子的优秀和悲惨的命运恰恰更加深了大家的成见,甚至有些人说妻子就是被活活累死的。
我本不想参与这个话题,尤其是关乎家庭内部的道德审判,作为一个不全面了解情况的局外人,我无权说话。尤其是从尊重逝者的角度,我也不想去对别人做出指指点点,无论怎么说,大人孩子都是苦难的承受者。
但最近几天,接二连三又有不少后续报道出来,尤其是当事人开始接受各种采访造势,甚至拉着孩子做直播,为自己澄清,希望反转整个舆论。我开始坐不住了,仔细观察整个事件,男主人公一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过世妻子来博取同情和打赏,用网络大V的采访来扭转舆论重建人设,更加不断的批评加拿大的医疗、教育和移民体制,吐糟自己在加拿大的悲惨处境。在我看来他不但不了解这个社会,更对自己家庭的移民选择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甚至我可以说,现在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很大程度都是因为人生选择的失误而造成。所以,实在不吐不快,今天我就来从移民的角度来说说这个家庭的悲剧。
首先说说男主人公和三个孩子目前的移民处境,这个家庭是以太太读书作为移民的突破口,我们都知道加拿大对于留学生的移民政策相对比较友好,虽然现在移民申请竞争极其激烈,但硕士留学生的子女可以在加拿大免费读书,配偶可以申请开放式配偶工签,也就是去市场上找任意工作,这也是加拿大最好的工签之一。
但是现在妻子离世,理论上依附于妻子的孩子学习资格以及配偶工签也随即失效,但在实际操作中,加拿大移民局也不会去主动取消现存的学习和工作资格。他的配偶工签去年五月份续期的时候因为自己diy的错误,而导致被拒,所以目前男主人公是没有工签身份的,现在是持旅游和探亲为目的临时签证。
男主人公透露,他们所有加拿大移民相关的申请,都是两口子的DIY的。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英文非常自信,也不愿意花钱找移民顾问或者律师。这就是在移民加拿大时最典型的一种情况,过度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往往一个失误就会导致满盘皆输,男主人公就是最悲惨的案例。
根据男主人公在追悼会上的表述,当初他们就是为了移民而选择来加拿大读书。2021年太太开始读书,在2023年10月毕业。毕业后摆在太太眼前的移民出路就只有一条,曼省的省提名。根据时间推断,太太极大概率是还没有提交省提名移民的申请。而此时,男主人又没有配偶工签,眼前的移民选择极为有限,甚至可以说没有出路。
加拿大本来有一种人道主义移民,尤其是从孩子的利益出发,给一部分不符合移民要求,但有特殊情况的家庭发放移民身份。男主人公的三个孩子中,只有最小的是在加拿大出生,是加拿大公民,但这个孩子并非是离开加拿大就无法生活。中国已经开放了三胎政策,在海外出生的中国公民子女也可以拿到户口。并且男主人公在中国有房产、有亲人,更有工作的能力和条件,回国生活对孩子会是比加拿大更好的选择。而男主人公的第二个孩子是出生在美国,拥有美国国籍,如果以孩子出生国为理由拿到全家人道主义移民,那美国岂不是也可以。再加上加拿大的人道主义移民排队的人极多,不确定性极大,这条路在我看来很难走通。 而男主人公自己申请移民可能性如何呢?如果他此时拥有配偶工签的话,还可以在加拿大再找工作,如果雇主符合担保条件,再加上自己的英语、学历、职业等综合打分符合要求,理论上也还是有可能靠自己申请移民的。但现实情况是男主人公依附的妻子去世,现在已经没办法申请配偶工签,没办法做任何工作,更没办法申请移民。而即使有工签,以男主人公的法律史研究的学术背景,大学思想政治课讲师的职业经验,以及无法开车的现实情况,再加上一个人要带三个年幼的孩子,他根本没办法做一份可以移民的工作。
面对这样一个家庭遭遇变故,而移民又毫无指望的男主人公,我是深深的同情的。但做一个一个持牌移民顾问,我不禁又要为这个家庭在移民路上做出的种种失误选择而感到惋惜,甚至悲哀。那么到底他们在移民路上有哪些失误,我们再来一一细说。这也是我见过的极为有代表性的家庭,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这个家庭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移民。更简单的说就是,什么都想要,又什么都不愿意放弃,最终才走到了今天。
在2024年5月1日,一位署名王莫怂的作者写了一篇文章,其中记录了一篇男主人公曾经删掉的一篇博文,那篇博文中男主人公说第一次想移民是在2010年,那时他有同学在申请美国的一种大学讲师类别的人才签证,并且一直鼓励他也申请,但他犹豫了一年多都没有准备材料,后来签证类别取消。
对比,男主人公是这么说的:“然而,他认为我“错过”了,实则是我的“选择”而已。我反而一直很惋惜我这位室友,在中国最好的大学,受最精英的教育,还没怎么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就要去异国开始完全不同的人生。他对我说,因为他要追求自由。作为一个当时对美国X-政和X-主一直持仰慕态度的我,又何尝不羡慕这种价值呢,在2010年也动过心,但想到博士马上毕业,离开北大直接出国,放弃所学专业到国外送披萨,太可惜;最重要的是我移了后但前女友(也就是现在的妻子)身份并不好办,所以经慎重考虑放弃了。”
这就是典型的什么都想要的心态,既对美国仰慕,又不愿意放弃自己在国内的远大前程,所以尽管同学劝了他一年多,他都没有行动,仅仅是心动而已。而字里行间还透露着男主人公的高傲,也隐含着对朋友的不屑。在中国最好的大学,受最精英的教育,还没怎么回馈社会,实现价值,怎么能去国外送pizza呢。但讽刺的是,男主人公曾经嘲笑自己的同窗,但现在的他连送pizza的资格和能力都没有,送pizza也需要工签和驾照。
这是男主人公错失的第一次移民机会,而第二次移民机会,则是妻子在美国MBA毕业后。男主人公在所有的文章和视频中都不断的在强调妻子的优秀,托福和雅思成绩都接近满分,在杜兰大学读MBA学费全免,以年级最高成绩毕业。2015年毕业后妻子还顺利的找到了工作,并获得了美国的H1B工签。而学业还并非是太太的全部,在美国读书过程中,她还在美国生下了第二孩子,孩子自然也成为美国公民。
当然这里面还有个插曲,男主人公所任教的上海海事大学与美国杜兰大学有着多年的合作办学亲密关系,男主人也因此获得了在太太留学杜兰大学期间的访问学者身份,一待就是一年多。领着国家的工资,积累着访学经验,同时还陪伴妻子在美国生下了第二个孩子。那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享受着在美国的天伦之乐,四处自驾旅游,是一段美好的时光,男主人公后来也多次表示过对美国的怀念和向往。那时的这对夫妇,可以说是在金字塔尖的塔尖,是所有中国知识分子最羡慕的状态。我也不禁感慨,在中国做大学讲师真的是太舒服了!
我们再回到移民的视角,可以说妻子的优秀也让她们未来的没有移民之路并无太多悬念,甚至可以说是一条康庄大道。如果这时男主人公放弃国内工作,带着两个孩子来美国跟太太团聚,这个家庭现在没准是在南加州的一处中产阶级独立屋中生活,夫妻都有稳定的高薪工作,几个孩子一条狗,想想都是美好的画面。但他们当年是如何选择的呢?我们来看男主人公的原话:
当年,在美国,记得阿敏是2015年毕业,找到工作,取得H1B。2016年两个孩子都被我接到上海,由我和岳母一起带,岳母在上海待一段时间后,再由我父亲来上海接替跟我一起带。当时我对美国还是比较向往,也想让阿敏一个人轻松工作,争取快拿绿卡,而我在大学工作,假期多,一年差不多能有四个月带着孩子去美国陪她。这个计划不到半年,就行不通了,我妻子想回上海,我们有一段时间一直为这个事争执,那一段时间可能是我们关系最糟糕的一段,我觉得她围绕着自己设定规划,而不是为了以家庭未来的发展为重,因为距离远,沟通也不好,我们争吵过,甚至互相说过干脆不如离婚的话。我们的爱情或婚姻,绝称不上完美,争吵和别扭没断过,事实上这世界也不存在什么完美的婚姻,除非经过粉饰和加工。她说她想孩子想家,不愿一个人在美国,我说你当初去美国留学,孩子才几个月大,不都挺过来了吗,不留学待在国内,直接考我的研究生多方便,多省钱?我也是研究生导师啊。我这话不好听,但当时确实是我真实的想法,从我妻子的角度,可能她又觉得让她留学是我认为的一种“投资”,不是从真感情出发,不是无条件爱她的一种表现。我有时在想,男女的观念真是悬殊极大的,男性可能更加实用主义一些,女性的感性几乎是绝对的,两者几乎是不可调和的,只能迁就。 看完这段话不知道您作何感想,我是真的忍不住要说一句,这不就是婚姻中最自私的表现么?
当年男主人公认识妻子还是在河南,他已经硕士毕业开始工作,妻子则正在读本科;他后来考上博士去了北京,而妻子则在毕业后毅然决然的跟随他来到北京;男主人公博士毕业后,找到上海海事大学讲师的工作,前往上海;已经在央企工作的妻子又毅然决然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编制,跟随丈夫来到上海;而在上海,男主人公建议妻子出国镀金,用他提过多次的说法,是投资,自己没有勇气放弃,自己还希望报效祖国实现社会价值,那就投资妻子来实现这个美国梦;后来太太毕业了,有了工作有了H1B工签,他理所当然的想让这个两个幼儿的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女人自己在国外打拼,进而实现他自己的美国梦。而且美其名曰太太一个人可以轻松工作,争取快拿绿卡。而国内的两个孩子,那就让老人过来照顾,甚至他年过80的老父亲都要从老家接来。 男主人也提到,太太想回国跟家人团聚,他坚持让太太留在美国,这也导致夫妻间剧烈的争吵、甚至开始讨论离婚,他自己也说,那段时间是他们关系最糟糕的一段。最终太太义无反顾的回国,回到了孩子身边。而他在追悼会时对于太太的评价是,太有主见,太犟!
在男主人公接受采访时,采访人问他为什么当年不去美国跟妻子团聚,男主人公顾左右而言他,他显然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准备,最后在逼问下回复:访问学者的规定是回国两年后才能再出国,他选择不去美国是因为组织的政策不允许。但我就特别奇怪,既然这么听组织的话为什么还要违反政策去海外生下三胎?而且一待就是大几个月的时间?而且后来最终选择来加拿大奔赴移民时为什么可以跟组织辞职?
无论如何,这就是这个家庭的第二次移民选择,本来是康庄大道,却差一点走成了家庭分崩离析,最后以太太再次牺牲美国的事业和移民,回到丈夫身边而不了了之。
我们再来看他们的第三次移民,这次移民的契机是意外怀上了第三个孩子。按照男主人公的说法,当时他是不想要的,但妻子执意要留,妻子为此还跟岳母闹僵。文章再次夯实了太太强势任性的个性,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得罪了。而他的人设却再次得到升华,表示还是非常感谢岳母的。并且在生三胎这件事上又一次把自己的责任撇的干干净净。
还是按照男主人公的说法,他们不敢去公立医院建档,因为需要单位的证明,而这样以来就是“自首”了。我很惊讶一个从事法学研究的博士,大学讲师再次用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的知法犯法。我们先不评价政策的合理性与否,但当时的计划生育已经开始松动,已经是2019年,即使有三孩也不会出现无法上户口的问题,男主人公只不过不想让单位知道,不想交罚款。
所以,他们决定远赴海外生子。而他们这次没有选择熟悉的美国,反而把目的地选在了加拿大。按照男主人说的原因:妻离开美国两年了,当时在任的特朗普政府移民政策缩紧,对海外生子很不友好,风传各种海关遣返的新闻,我们都有些担心。 那么为什么选择了加拿大呢,男主人公说他一位球友的妻子刚刚在列治文生孩子回来,给他们介绍了经验,所以他们也选择来加拿大生了。
这就显得更加不合理,男主人公和妻子对美国是非常熟悉的,也在那边生过一个孩子,再加上美国有着非常完善的私立医疗体制,更有着海外公民生子的完整产业链。而他们之前从没来过加拿大,加拿大更不是一个海外生子的好的选择,因为这里没有私立医疗,全部是公立医院,也没有相关的月子中心、月嫂等等相关的完整产业链。并且更关键的,加拿大对于海外公民生子,整个社会上上下下没有一个支持的,其政策和舆论环境远比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更加苛刻。很明显,而男主人公和妻子没有选择美国而选择加拿大生子的唯一原因是,加拿大比美国好移民。
男主人公在《我妻之死》中写到:“2019年,“三胎”还属于违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而且我又在体制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这个孩子,我们来加拿大生下他,继而才想移民;有点讽刺,同时让人感慨的是,七年前,同样是因为孩子,张敏放弃了只使用了不久的美国H1B身份,回到上海,同两个女儿和我团聚。移,与不移,都是因为母爱。”
这句话说的没错,当时妻子从美国归国,当然是因为母爱;而去海外第三个孩子,还是通过男主人公球友的妻子介绍来加拿大生子,我相信这不仅是出于母爱,更像是男主人公为全家移民做出的长远规划。
我是一名在加拿大的移民,我也是持牌移民顾问,我接触的移民成千上万,我最知道每一个移民的心理和难处。我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我最瞧不起道貌岸然的凡事把自己摆在道德制高点的伪君子。你怕单位处罚,你想让孩子有一个加拿大公民身份,你想全家移民,那直说就好了!这都是人之常情,人都是趋利避害,都是利己主义,我也是一样的。但你就不要把赴加生子、把移民申请、把避免单位处罚全部升华成“爱”!而那篇《我妻之死》的文章读起来为什么让人不舒服,就是因为其中充满了这种美化和人设。不了解加拿大的人读起来会为妻子感到悲伤,但了解这个社会了解移民的人读起来,却能看到太多岳不群影子。 妻子后来是一个人来的加拿大,租好了房子,找好了助产士,全部都是一个人。对了,孩子不是在医院出生,而是在租的房子中找助产士接生的。当时还比较凶险,生了几个小时都生不出来,最后不得不又临时找了另外一个助产士到场才顺利生产。男主人公说,一切又是太太自作主张决定的,不去医院生就是为了省钱。而妻子查询过,在北美请助产士到家是很普遍的现象,妻子有过两次生产经验,所以她们认为是没问题的。
我在加拿大生活了8年,我也见证了不少新生儿的诞生,我也在半夜接送过孕妇去医院生产,但还真没有听说过一例在家生孩子的情况。加拿大的医疗条件很好,生孩子流程非常健全,而生产过程无论如何都存在着较大危险,大人孩子都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医院总归是最好的选择。而男主人公和妻子选择冒险在家接生,就只有一个目的,省钱。
我不禁要质疑这个家庭过的是怎么样一种生活,按理说男主人公是体制内的大学讲师,一辈子衣食无忧,在上海有房有车。而男主人公的妻子是美国名校的硕士,作为美国公司的外派员工常驻上海,发工资都是用美金发到美国的账户,出差越南都是住5500人民币一晚的酒店,肯定也算是金领了。就这样一个超越90%国人,夫妻一个是体制内稳定工作,一个是上海外企的金领,在上海产检去的都是私立贵族医院。但偏偏在海外生子这件这么重要的事上,要为了省钱而在家接生。
男主人公一再强调这是妻子的决定,并且他是在临盆前几天才到达加拿大,以至于生产时他还没倒过时差,晕晕沉沉,孩子出生后冰箱里空空如也他都浑然不知。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出这个妻子的无奈,她一定是一个坚强、有主见、有毅力的女士,但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她坚毅的性格?是什么使得一个美国名校的海归金领,为了省钱而冒险在家生产。其实想想就知道,她没有背后坚实的依靠,她没有经济上的后盾,她没有一个稳定的生活,她更没有一个能够保证的将来,一切的一切都要靠她自己创造,甚至是海外生子。省钱,是缺乏安全感最好的体现!
生完孩子后,夫妻二人就在加拿大住了下去,我相信他们一定了解了各种移民途径,旅转学、旅专工,再进一步申请移民。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2020年,疫情到来了。面对疫情,男主人公和妻子没有选择继续移民,而是毅然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再来看男主人公的原话:“形势急转直下,以前说国内危险,现在成了国外出现不安全的迹象,这次家人又催,赶快带娃回国,事不宜迟。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可贵的窗口期,正好被我们赶上了,着实幸运。”
男主人公对幸运的认知再次颠覆了我的三观,他幸运的错过了2021年的加拿大移民大赦,也完美错过加拿大留学移民最容易的窗口期。而男主人公带领家人在上海经历了什么,我不是亲历者,无法回答了……
2021年,男主人公和妻子显然是为自己的幸运而感到懊悔,再次返回加拿大。而这次回来又是以太太留学的名义,是的,妻子人生中第二次留学,第二个硕士。因为这样一来,两个适龄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就读加拿大的小学;先生可以申请配偶工签去市场上找任意工作;而出生在加拿大的三宝可以每月拿到3000人民币左右的牛奶金。在太太硕士毕业后,将会获得3年毕业工签,找到可以担保的雇主工作后,继而申请移民。一切都都显得顺理成章,但作为一个移民顾问,我想说,这其中又出现了重大的选择性失误。而这次的失误,可以说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了今天的悲剧。
对于2021年的妻子来说,那时她只有34岁,凭借着她的雅思满分、硕士学历、以及工作背景,只要再学一门法语,拿到相当于雅思6分的中等法语成绩,就能通过联邦技术移民来到加拿大。拿到移民身份再登陆,而整个申请周期只有半年,而整个申请周期都可以在国内完成。
当然,这种双语优势是极少人能做到的,但对于学霸妻子来说,我相信不是难事。雅思都已经满分了,GMAT成绩也那么高,MBA成绩全年级第一,让学霸妻子用1年的时间学个法语,真的不是没有有可能吧?至少要比在加拿大花七八十万人民币,苦学三年,要容易太多了吧?而这1年的时间自学,原本的工作、孩子都不会有太大影响。这样零成本,零风险的移民方式不好么? 但她们却选择了风险最大、最曲折的一条路,大龄留学。再来看一段男主人公在追悼会上的抱怨:
“只是为了移民而已,我劝她简单的轻松的压力小点的快速拿身份,毕竟还带着三个娃。但她还是那种非常犟的脾气,不接收我的意见,偏要选择个压力很大的要论文答辩才能毕业的科学硕士。这样我们用了三年时间,别人都已经拿到身份,而2023年10月份我们才刚刚毕业。”
您应该也能听出男主人公强烈的幽怨、埋怨和抱怨的情绪,但这点确实是,妻子确实走了个大弯路。
对于妻子的情况而言,如果一定要大龄留学加拿大的话,的确读一个好读的研究生文凭,甚至是一个大专都是务实的选择。因为实在没必要再去读一个硕士了,而再读一个硕士,不光是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以及耗费精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移民形势瞬息万变,以至于在2024年的今天,即使妻子依然在世,移民依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读书时间越长,投入就越多,移民的风险也越大。
雪上加霜的是,妻子选择读了一个最难读的科学硕士。男主人公说过,妻子的本科是文科,美国的硕士是MBA商科,那现在的科学硕士等于是跨专业跨学科,一定是相当读的,是有极大挑战的。而且您要知道,那时的妻子已经不是之前留学时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了,已经开始步入中年,并且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是家里唯一的司机。
而退一步讲,如果妻子能申请到并且完成科学类硕士,为什么当时不选择来BC省读,这样在毕业后不用担保,不用打分,甚至不用语言成绩就能马上申请移民。这是全加拿大留学生移民政策最好的一个项目,难道男主人公和妻子在研究加拿大留学和移民政策时没有了解到吗?虽然这个项目将在2024年底截止,但对于在2023年毕业的妻子来说,时间是足够的。甚至如果在BC省毕业的话,现在太太即使没有拿到PR,但至少是在联邦移民局的审理过程中,这种情况男主人公再去争取人道主义移民会有很大成功的概率。
而为什么选择去曼省大学读科学硕士,直到我看到男主人公无意间说的一句话才明白,曼省大学给了妻子奖学金。妻子当年在美国就是拿了学费全免的奖学金读了MBA,等于免费读了美国的硕士;现在第二个加拿大硕士,自然对奖学金有着很强的期待和执念。当然,这背后的原因又离不开那两个字,省钱。
我总说,什么年龄就做什么年龄该做的事,作为一个30多岁的,三个年幼孩子的母亲,摆在她眼前最大的任务是移民,并且是以速度最快,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方式。她都已经用所有过往的经历证明了自己,这个时候无需再次证明。
而这其中,作为学霸的妻子可能也有真心想再学一个专业的考量,为了以后能做更好就业的IT以及科技类职业。但人不可能什么都想要,在34岁的时候还带着三个孩子和一个不会开车的丈夫,仅仅通过3年的学校学习就能成为一个高薪的程序员和科学家吗?而等你毕业刚刚走上这个全新领域的时候,37岁还带着一身的包袱,跟你竞争的是25岁的年轻人,你要怎么去拼呢?这不是能力的问题,更是家庭、是牵绊、是年龄、是创新能力的问题!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根据男主人公的表述,妻子是2023年10月正式毕业,而在10月中旬就开始感觉身体不舒服,11月7日住院,11月30日离世。而妻子生前已经在加拿大的TD银行找到了工作,但从毕业时间来看,在TD银行只工作了不长的时间。那么具体是做的什么工作呢,男主人公并没有详细透露,但很多熟悉加拿大银行运营的网友猜测,最大的可能是teller,也就是银行柜员。
作为加拿大的五大商业银行之一,TD银行有着完善的晋升制度。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留学生,并且过往没有任何加拿大银行工作经验,哪怕你是再有名的学校毕业,几乎是没有可能拿到数据分析师、精算师、以及客户经理、理财经理、保险经理等高级职位的,几乎每一个银行员工都要从最基础的teller也就是柜员做起。Teller的收入有多高呢,在温尼伯这个职位的平均时资是18加元左右,而曼省法律规定最低薪资是15.8加元,也就是说一个银行柜员的薪水也就比最低薪资高个2块多,基本上就是最低薪的工作了。
而银行teller工作还有个特点,就是一般都难做满一天8小时,能做到一天6小时,每周30小时已经算不错了。以此计算,工作一个月,税前工资是2160加元,扣除税和社保,到手也就是不到2000加元。这点钱别说是养活一家人,就是租个稍微像样点的公寓都困难。
所以您看,我们故事中的妻子,用了三年的时间,吃尽了苦头,完成了人生中跨学科的第二个硕士,却只能换来一个最低薪的,最基础的银行工作,而移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保证,银行能不能出雇主信都是未知数。图个什么呢?是省下的那一点学费?是学一门新的知识?还是为了再次证明自己?一切只能归咎于错误的认知。
其实这样评价一个已经离世的人不太好,但我实在无法抒发心中的悲哀,看到这个家庭境遇所产生的巨大的悲哀。这样的移民家庭并非是个例,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加拿大社会和移民体系缺乏了解,缺乏对专业人士的信任,但对自己的能力却过分自信,都些是最典型的移民失败的原因。
男主人公后来回忆,这几年中妻子过的也不开心,压力很大,很累,也会经常哭,她必然是后悔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移民的选择,一旦走出,就没有了回头路。而癌症的引发,一定程度上跟环境、压力、心情都有关系。如果这对夫妻当年不是做了这个错误的选择,现在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境遇。
我们再回到故事的男主人公,就像开头说的,原本我根本就没有兴趣去关注他,他是不是渣男都跟我没有关系。但男主人公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其对加拿大医疗,教育和社会的批评,以及所有文字和采访中充斥的抱怨和负面情绪。
那篇全网点击估计已经超过千万的《我妻之死》,其中我真的没看出多少对亡妻的怀念,有的只是故作煽情的矫情文字;而超过90%的篇幅都在批判和抱怨加拿大的医疗体制。
加拿大的医疗体制是不完美,一样有误诊、有排队时间过长、有药物和医疗器械不到位的情况。这点任何一个加拿大的纳税人都可以批评,但偏偏男主人公没有立场去妄自评价。
你随便查一查就知道,妻子所患的肺腺癌本就是一种比较罕见又难以攻克的癌症,而且一旦发现一般都是晚期,许多癌症都是这个特点。而任何一个社会体系都很难保证随时发现任何人的病症,所以加拿大也有对40岁以上的居民有一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但无论是免费还是外边收费的商业体检,这都需要自己多上心,哪里不舒服要及时检查,及时就医。而妻子癌症也是进行免费的妇科检查时发现的,男主人公一直在批评为什么之前几个月做下颌手术时没有发现癌症,这真的有点强人所难了,几个月前是否病变还不清楚,你也不能保证一个外科小手术时的基础检查就能查出身体的所有问题
而男主人公作为一个丈夫,你有没有关注妻子的身体状况,有没有在妻子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多加照顾,安排检查?我们都知道很多疾病都与压力、心情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妻子长期处于巨大压力之中,再加上多年的漂泊,长期的两地分居,母子分离,环境和未来的不稳定性,都给这名妻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焦虑。这些我相信也都有可能引发身体上的问题。
男主人公不去反思对妻子的亏欠,反而一股脑的去批判加拿大的医疗。这里我就想反问一下男主人公,妻子患病期间你到底花了多少钱?办了多少手续?托了几个熟人?找了几次关系?送过几个红包?请了多久的护工?送过几次饭?是否买过拖鞋、毛巾、脸盆、尿盆、行军床?
我相信所有的答案都是:零!
加拿大是全民免费医疗,哪怕是学签和工签持有者,哪怕没给加拿大交过一分钱税,哪怕没有为这个社会做过一点贡献,只要有医疗卡都一视同仁。所有住院期间,我相信没有人问过你们目前的身份。男主人公接受采访时曾说,当年不想留在美国的一个原因就是每月的医疗保险就要几百美元,太贵了。而现在来了加拿大,享受了免费医疗,又开始抱怨医疗体制的问题。
我相信,所有的加拿大医护人员都是本着救死扶伤的态度,去努力挽救妻子的生命。但有些事情是现代医学无法做到的,从确诊到离世,仅仅十几天的时间,可见病情的恶化程度。我不懂医学,但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理解,这样恶化的速度几乎是没办法扭转的。
男主人公和某些网友都说过,要是放在国内很有可能不是这个结果;而男主人公也查到在美国有特效药,那为什么不马上选择回国,或者去美国治疗呢?答案显而易见,还是那两个字,省钱。因为在加拿大医疗是全免费的……
很多在加拿大医疗系统工作的网友都说,加拿大的医院并没有过失,而且如果存在过失,男主人公为什么不去医院理论,甚至去法院起诉;而选择在中文自媒体上批评吐糟呢?
对于最终放弃治疗的选择,男主人公到现在还是耿耿于怀。这我能够理解,看着一个月前还好好的妻子,前两天还充满斗志的妻子,转瞬间就放弃了努力,而医院更显得冷漠无情。这里我绝不相信医院在依然有希望的情况下,去征求妻子是否放弃的意见。加拿大的医疗体系等候时间长,效率低是不争的事实,但从医生的角度,我绝不相信会有草菅人命的情况出现。我接触过的所有医生,我所有曾经有过患病经历的朋友,甚至很多是在ICU里捡回生命的人,无不对加拿大的医护人员感动的无以复加。
选择让妻子做出这个决定,我相信一定情况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11月28日放弃治疗,仅仅两天后的30日妻子就离世原因。在这种时候,医生是出于人道的考虑,可以让病人自己选择放弃,结束痛苦。
而妻子选择放弃,谁又能了解她在其中遭受的痛苦,谁能知道她有多疼,她这37年的人生是有多累,多艰辛!她拼搏了一辈子,该歇歇了……
故事到这里,没有一个人的心情是好的,没有人不为那位母亲和她年幼的女儿们感到难过。而这里面,我相信最难过的是男主人公,共患难了十几年,共同养育了三个子女的伴侣,就这么一下子没了。
我理解男主人公的悲痛,你可以不用感谢那些曾经抢救妻子的医护人员,你更不必去感恩加拿大的医院和医疗体系。但请不要把命运的不公和自己走错的人生道路,归咎于加拿大这个社会。你还没有为这个社会贡献哪怕是一点的价值,但你所享受的所有的福利,免费的医疗体系,孩子免费的教育,所有的公共服务,所有的公共设施,都不是来自于加拿大政府,而是所有这里的人民,这里的纳税人一点一点贡献出来的!
我更不能接受的是,男主人公批评加拿大教育。我相信你们当时入境生子的时候,面对海关官员一定不会说自己是来生孩子的;而在这里生下孩子后,孩子拿到了加拿大公民身份,将一生享受加拿大的福利和13年的免费教育。妻子以移民为目的来读第二个硕士,老大和老二虽然不是加拿大公民,但也可以免费读书。但男主人公对此依然没有一丝感谢,甚至一再的批评加拿大基础教育,说这里的小学玩的太多,学不到东西,说孩子忘了中文,数学退步,说加拿大的基础教育实在太差太差,甚至计划未来拿到身份之后让孩子回国接受教育。我真的是愤怒至极,我都不愿意用得了便宜还卖乖来形容男主,我就问问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怎么样的?在你的理解中究竟什么是孩子的教育?你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价值观究竟是怎么样的?
你吃尽了中国的宏利,又来占加拿大的便宜;在加拿大疫情稍有严重的时候,就选择回国避难;而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又带着孩子逃往加拿大;未来甚至在拿到加拿大身份这个一辈子的饭碗后,还要再让孩子回国接受教育,继续吃国内的宏利……
而你口中一无是处的加拿大基础教育,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学可上,更没有一分钱的费用,保障了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没有一个文盲,没有一所需要社会捐助的希望小学。我不想跟你多说北美基础教育的价值观,说了你也不会理解,因为在你眼中好的教育就是语文数学,好的教育就是成绩、学历和光环。我只想跟你说,我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从班主任到体育老师音乐老师,经历了十几位老师。他们无一例外,全部是在用真最真诚的心来对待孩子。他们没有一个拥有博士学历,他们的收入也不高,但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他们,成为一个善良,务实,脚踏实地的服务社区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相反,我最不希望的就是让孩子变成你这样的人。
我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形容你都感觉愧对了这个词,我只能说我为中国培养出了你这样认知的博士而感到悲哀,我更为在加拿大能有你这样一个只知索取,不想回报,更没有任何感恩的华人而感到羞愧!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采访人问主人公,你后悔来加拿大吗?男主人公回答了三个后悔,第一是后悔来到温尼伯,这里天气太恶劣,条件太艰苦;第二是后悔来加拿大,移民太难,生活太累,家务太重;第三是后悔没能去成美国……
对此,我已经不想做再多的评论。我只想给大家讲两个故事,我儿子在学校最好的朋友,去年的时候妈妈患脑癌去世,这位妈妈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白人,同样是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同样是留下一个悲痛的丈夫。追悼会的时候,学校家长和教会朋友去了很多人,孩子的爸爸是菲律宾裔移民,也是加拿大皇家骑警,追悼会上站着一排身着礼服的骑警,一起为同事的妻子送行。孩子的爸爸发言时,泣不成声,性格腼腆的他并没有说太多话,就是这样一个庄重而简单的仪式。而这之后,每天见面,我从没有见过这位爸爸有任何的消沉、颓废、抱怨,他要上班,也同样要拉扯三个孩子,他还会跟之前一样陪孩子滑雪、骑车,一样为孩子办生日派对。虽然他和孩子心中永远都有难以愈合的伤口,但他们在坚强的、乐观的生活着。
另外一个故事,是我好朋友的朋友,我并不直接认识,但不zhi只听过一次他的故事。这也是一位中年移民的父亲,移民前也是在大学做学术研究工作。来了加拿大后没办法继续做研究,他就在肉联厂冷库里打工。他打工来供养太太去读药剂师,而为了白天能够接送孩子上下学,去兴趣班,他就干脆做夜班。每天夜里上班,白天接送老婆孩子,这样整整坚持了十几年。现在孩子已经考上了顶级大学,太太成为一名优秀的药剂师,而他自己也没有放弃学习,十几年后终于成了UBC大学图书馆的一名研究员。 这是我身边两个平凡的父亲和丈夫,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和成就,没有博士的光环,更写不出上万字的纪念亡妻的文章,他们只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的生活着,履行着他们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我相信,他们的孩子,妻子,亲人都会为他们而骄傲,他们更赢得了我的敬佩和尊重。这才是真正的男人!
有的网友评论,我们不应该这么去评价一个刚刚失去妻子的人,更不要去消费他。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位非常会调动公共情绪,会引导舆论的高手,他在之前就曾建立过一个上万粉丝的公号。甚至在写好《我妻之死》文章之后,发给了好几位朋友提前预览,希望得到朋友的反馈和意见。这哪里是一篇真情流露的亡妻纪念,这分明就是一篇公关稿的典型做法啊!我自己做过十几年的媒体和市场工作,我自己也运营了8年自媒体,我太知道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最最让我不理解的是,缅怀妻子,不需要曝光家里过往所有的隐私,更不需要曝光亡妻甚至孩子的数十张没有遮挡的照片。如果你说为了在互联网上留住妻子的音容笑貌,我理解,但为什么要发孩子呢?这些网络的纷争,这些孩子的照片,也将会在互联网上永久存在,都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永远的伤害。男主人公甚至还在前几天拉着孩子进行了网络直播,就是让孩子站出来解释,到底爸爸在家里有没有干活,把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就是为了向大家证明,他在家里也做家务的。而更让我不理解的是,你把所有家人都曝光了,但却特别小心的没有发布一张自己露脸的照片。甚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要打上马赛克,可见男主人公的隐私意识是有多强。
您说,这到底是为了纪念亡妻,还是在消费亡妻呢?这是在保护孩子,还是在消费孩子?到底是舆论对他进行网络霸凌,还是他在引导舆论,建立人设呢?
我相信,男主人公这辈子都从而如此引人关注,现在他一下子成了名人,有人支持,有人鄙夷,有人同情,有人唾弃,但无论如何他出名了,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甚至几十万人民币的捐款。但在我心里,我这几天的心情一直非常沉痛和悲哀,为了那个妻子,为了三个年幼的孩子,为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所谓知识分子阶层,更为了那些义无反顾又不明所以的移民群体。 最后我想对男主人公说,你在中国接受了最高等级的教育,虽然你从未提过你的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河南哪所大学,显然你希望淡化这段历史,只强调你的北大博士的学历,我承认你顶着北大博士的光环,我也羡慕你大学讲师的身份,这个身份可以让你在上海有房有车有户口,可以轻松省钱的安排自己的妻子读自己的研究生,可以用海外访学的名义去国外生子,甚至成为了中美加三个不同国籍孩子的爸爸,每年还可以有大量的时间钓鱼打球甚至出国常住……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承认你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但我不确定的是,你到底有没有实现你自己所说的社会价值,实现你承诺的报效祖国的文人理想?最终又是什么让你最终选择了你口中想要报效逃离,并且是跟随着太太和孩子逃离?
我理解你失去妻子的痛苦,更同情失去母亲的孩子们。但就像我前面所说的,不要把命运的不公和自己人生选择的失败归咎到加拿大这个社会,这个社会、这里的人民给与你的,要远远超过你所付出的。
最后,我还想给你些建议。以你目前的能力,很难移民加拿大。虽然你一直有着美国梦,但即使能移民美国,但美国每个月几百美元的医疗保险,我相信你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你的妻子在去世前担心你们的生计,你自信的说大不了回国在一个民办大学里教英语。但我真心的劝你不要再当老师了,不要再用你的价值观去影响年轻人。虽然你有国内驾照,但你也最好少开车,一个在加拿大考驾照四次都无法通过的人,要么是真的手脚太笨,要么驾驶习惯太差,要么就是太过自信而藐视规则。我也劝你后面少看点书,少写点评国际形势和人类走向的,你所谓宏大叙事的文章,多劳动,多陪伴孩子和父母,甚至去切肉、去送餐都有实际价值,都能赚钱养孩子。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思想者,缺的是能够脚踏实地的男人。
最后,我真心建议你删除那些那些所谓纪念的文章,尤其删除妻子和孩子的照片,真正的感情不是秀给别人看的,真正的思念也只能藏于心中。更别再安排孩子帮你澄清的直播和接受采访,尽快让这场纷争和闹剧结束吧。在你删除后,我将也会删除这篇文章,我也呼吁所有所有其他博主删除相关内容。真正让逝者安逸,让孩子正常生活,健康成长……
w
wapianthedog
太长
w
wapianthedog
建议作者自己配个总结
H
HalloweenKanga
这么长,能给个总结吗?
y
yiditoudewenrou
移民顾问给自己打这么长的广告
小喵呜
HalloweenKanga 发表于 2024-05-09 13:34
这么长,能给个总结吗?

第一:移民不要自己搞 第二:加拿大没那个人说的那么差 第三:原作者自己很烂,同样境遇的人比他有体面的多
背景:这篇文章作者是加拿大持牌移民顾问
L
LiuX
内容还行 就是啰哩巴嗦 夹带私货
玫瑰的故事
虽然很长,写得很好!
b
bf
写的挺好的!这个男的就是个无耻的废物!
H
HalloweenKanga
小喵呜 发表于 2024-05-09 13:51
第一:移民不要自己搞 第二:加拿大没那个人说的那么差 第三:原作者自己很烂,同样境遇的人比他有体面的多
背景:这篇文章作者是加拿大持牌移民顾问

多谢!
怪不得有时间写这么多
r
rachelaya
明知是广告,但是我居然看完了
y
yoyo2013
太长了。而且这么多人孜孜不倦地炒这个话题,到底是为啥。
i
irs123
回复 1楼 dukenyc125 的帖子
这男的大方向蠢的一塌糊涂,小地方精明的叹为观止,蠢坏贪集于一体。
h
hawk
写得还是很务实的,虽然夹带私货了。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人生启迪,就是确实不能贪婪,不能什么都要。人要脚踏实地,目标明确比较好。看他们的生活非常折腾,这里那里到处不定,很漂泊,而且确实让家庭结构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下降。
冰糖梨
事后复盘,这对夫妻看起来确实是省钱耽误了前程,但是明显他们也是缺钱才只能这样走啊,哎,至少现在国内还算有房子有退路,如果彻底没退路也许移民就破釜沉舟成功了,但这都是假设啊……
e
edelweisskitty
在家生孩子只是为了省钱吗?我见过很多省钱小夫妻,但在家生孩子的一个都没有。。。
不困不睡
写的些什么玩意儿
o
odflyer
转贴网友的总结
大学、专业、职业、人生:选择比智商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 (2024-05-07 14:08:32)
我妻之死,乔xx:北大法律博士。张x:雅思9分(满分),托福 118(满分120),Tulane MBA。两位智商不可谓不高。 两人三进三出上海,三进三出美国,三进三出加拿大,不可谓不努力。 现状:张x英年早逝,乔xx无工作,无医保,无工签,无收入,经济困顿,仅仅加拿大旅游签证。
所有的源头是选择。
17岁的大学生学霸张x,爱上31岁在图书馆考北大博士的乔xx,是他们的第一个选择。对于张x来说,博士可能是个吸引她的地方,可是乔xx年龄不小了,博士并不代表多大的前途。而对乔xx来说,他厌恶做家务,喜欢高谈阔论 世界宏大叙事,他应该找个做家务的内助。两人的选择为两人的结局埋下了难以避免的伏笔。
2013年,张x留学美国Tulane,14-15年为乔xx争取到Tulane访问学者,这也是他们一生中最高光时刻,可惜乔xx因为美国的医疗保险太贵,执意回国,按他的设想,夫妻双打,妻子张x在美国前线打拼,他在中国建设后方,这是第2个选择。
张x在美国找到工作,拿了H1B,乔xx希望她继续拿绿卡,但张x思念丈夫和小孩,毅然决然回国。这是影响命运的第3个选择。
2019年,两人共同决定去加拿大生第三个小孩,由张x旅游签证先去,然后 旅游签证转学生签证,这是第4个选择。
接下来,两人又有分歧,乔xx想“双打", 既他在中国,张x在加拿大。但是张x要全家到加拿大,这是第5个选择。
2021年,新冠,受假新闻误导,他们以及双方国内父母一致认为中国才安全,于是全家回上海,他们欢呼,他们是最幸运的搭上最后能回中国的航班,离开了人间炼狱加拿大,这是至关重要的第6个选择,他们失去了 2021年 加拿大的移民大赦,如果继续在加拿大的话,现在已经是加拿大人了。
2022年,回上海后发现,这才是真正到了人间炼狱,于是又回加拿大。这是第 7个选择,按他们的后悔,如果不离开上海,起码可以享受 中国“先进的”医疗,不会冤死加拿大。
在加拿大,本可以读个容易的硕士,一年顺利移民,就像她的同学,可惜文科生的学霸 张x,为了免学费,选择了 Manitoba大学的理科科学类硕士,花了四年,黄花菜都凉了,这是第 8(专业),第 9(地点)选择。
乔xx 最后总结:后悔去 Winnipeg, 后悔去 加拿大,后悔 国外太多的 家务 。。。
哎,智商再高,人再努力,选择题没做好,影响太大了。 一个国家,一个公司,懂的人都在做分析题、问答题,只有什么都不懂的第一把手 只需要做 选择题。
不容易啊我
这人血馒头还没吃完,还有多少角度可以吃
q
qqfen
看完网友总结我是叹为观止,这二人到底是智商高还是缺心眼啊。这位张女士从看上这位博士就可以看出这人生一定会跌宕起伏,疫情期间离开炼狱般的加拿大,这简直无语之极。
c
crystal22
这女的人生真是太辛苦太折腾了,明明可以有一条轻松富裕的路可以走,但是因为男的贪婪,什么都想要,于是不停地折腾,就好像最后剪了芝麻扔了西瓜的那只熊。最恶心的是,这个男的明明是自己想要,却要女的去拼命,又自私又愚蠢。
h
hive
写得很好,有情有理
浮云淡淡
这女的是被PUA了,千万别找比自己岁数大太多的
h
hive
odflyer 发表于 2024-05-09 15:09
转贴网友的总结
大学、专业、职业、人生:选择比智商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 (2024-05-07 14:08:32)
我妻之死,乔xx:北大法律博士。张x:雅思9分(满分),托福 118(满分120),Tulane MBA。两位智商不可谓不高。 两人三进三出上海,三进三出美国,三进三出加拿大,不可谓不努力。 现状:张x英年早逝,乔xx无工作,无医保,无工签,无收入,经济困顿,仅仅加拿大旅游签证。
所有的源头是选择。
17岁的大学生学霸张x,爱上31岁在图书馆考北大博士的乔xx,是他们的第一个选择。对于张x来说,博士可能是个吸引她的地方,可是乔xx年龄不小了,博士并不代表多大的前途。而对乔xx来说,他厌恶做家务,喜欢高谈阔论 世界宏大叙事,他应该找个做家务的内助。两人的选择为两人的结局埋下了难以避免的伏笔。
2013年,张x留学美国Tulane,14-15年为乔xx争取到Tulane访问学者,这也是他们一生中最高光时刻,可惜乔xx因为美国的医疗保险太贵,执意回国,按他的设想,夫妻双打,妻子张x在美国前线打拼,他在中国建设后方,这是第2个选择。
张x在美国找到工作,拿了H1B,乔xx希望她继续拿绿卡,但张x思念丈夫和小孩,毅然决然回国。这是影响命运的第3个选择。
2019年,两人共同决定去加拿大生第三个小孩,由张x旅游签证先去,然后 旅游签证转学生签证,这是第4个选择。
接下来,两人又有分歧,乔xx想“双打", 既他在中国,张x在加拿大。但是张x要全家到加拿大,这是第5个选择。
2021年,新冠,受假新闻误导,他们以及双方国内父母一致认为中国才安全,于是全家回上海,他们欢呼,他们是最幸运的搭上最后能回中国的航班,离开了人间炼狱加拿大,这是至关重要的第6个选择,他们失去了 2021年 加拿大的移民大赦,如果继续在加拿大的话,现在已经是加拿大人了。
2022年,回上海后发现,这才是真正到了人间炼狱,于是又回加拿大。这是第 7个选择,按他们的后悔,如果不离开上海,起码可以享受 中国“先进的”医疗,不会冤死加拿大。
在加拿大,本可以读个容易的硕士,一年顺利移民,就像她的同学,可惜文科生的学霸 张x,为了免学费,选择了 Manitoba大学的理科科学类硕士,花了四年,黄花菜都凉了,这是第 8(专业),第 9(地点)选择。
乔xx 最后总结:后悔去 Winnipeg, 后悔去 加拿大,后悔 国外太多的 家务 。。。
哎,智商再高,人再努力,选择题没做好,影响太大了。 一个国家,一个公司,懂的人都在做分析题、问答题,只有什么都不懂的第一把手 只需要做 选择题。

一楼文章总结得挺好,这人就是既要又要还要,不是不可以,问题是他并没有能力做到这点,只能拼命利用别人,钻社会的空子,自己又认识不到自己弱,还觉得自己挺聪明,因此怨天尤人。
一年明月
对的,其实直白一点说,就是男生真的有点不聪明,偏又享受领导船且有表演欲,结果就总是显眼地冒着精明的傻气,让人无语。
j
jsams111
一年明月 发表于 2024-05-09 16:27
对的,其实直白一点说,就是男生真的有点不聪明,偏又享受领导船且有表演欲,结果就总是显眼地冒着精明的傻气,让人无语。

这男人就是眼高手低, 连个驾照都拿不下, 更客气的是喜欢利用老婆做工具人完成自己的全部心愿。
h
happy3001
冰糖梨 发表于 2024-05-09 14:56
事后复盘,这对夫妻看起来确实是省钱耽误了前程,但是明显他们也是缺钱才只能这样走啊,哎,至少现在国内还算有房子有退路,如果彻底没退路也许移民就破釜沉舟成功了,但这都是假设啊……

夫妻当年就在美国打拼.现在什么都有了。他们就是太贪心,总想留后路.最好越来越没路可走。
l
llaabboorr
虽然有作者的背景在那儿,但是总结的内容很实在
l
llaabboorr
转贴网友的总结
大学、专业、职业、人生:选择比智商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 (2024-05-07 14:08:32)
我妻之死,乔xx:北大法律博士。张x:雅思9分(满分),托福 118(满分120),Tulane MBA。两位智商不可谓不高。 两人三进三出上海,三进三出美国,三进三出加拿大,不可谓不努力。 现状:张x英年早逝,乔xx无工作,无医保,无工签,无收入,经济困顿,仅仅加拿大旅游签证。
所有的源头是选择。
17岁的大学生学霸张x,爱上31岁在图书馆考北大博士的乔xx,是他们的第一个选择。对于张x来说,博士可能是个吸引她的地方,可是乔xx年龄不小了,博士并不代表多大的前途。而对乔xx来说,他厌恶做家务,喜欢高谈阔论 世界宏大叙事,他应该找个做家务的内助。两人的选择为两人的结局埋下了难以避免的伏笔。
2013年,张x留学美国Tulane,14-15年为乔xx争取到Tulane访问学者,这也是他们一生中最高光时刻,可惜乔xx因为美国的医疗保险太贵,执意回国,按他的设想,夫妻双打,妻子张x在美国前线打拼,他在中国建设后方,这是第2个选择。
张x在美国找到工作,拿了H1B,乔xx希望她继续拿绿卡,但张x思念丈夫和小孩,毅然决然回国。这是影响命运的第3个选择。
2019年,两人共同决定去加拿大生第三个小孩,由张x旅游签证先去,然后 旅游签证转学生签证,这是第4个选择。
接下来,两人又有分歧,乔xx想“双打", 既他在中国,张x在加拿大。但是张x要全家到加拿大,这是第5个选择。
2021年,新冠,受假新闻误导,他们以及双方国内父母一致认为中国才安全,于是全家回上海,他们欢呼,他们是最幸运的搭上最后能回中国的航班,离开了人间炼狱加拿大,这是至关重要的第6个选择,他们失去了 2021年 加拿大的移民大赦,如果继续在加拿大的话,现在已经是加拿大人了。
2022年,回上海后发现,这才是真正到了人间炼狱,于是又回加拿大。这是第 7个选择,按他们的后悔,如果不离开上海,起码可以享受 中国“先进的”医疗,不会冤死加拿大。
在加拿大,本可以读个容易的硕士,一年顺利移民,就像她的同学,可惜文科生的学霸 张x,为了免学费,选择了 Manitoba大学的理科科学类硕士,花了四年,黄花菜都凉了,这是第 8(专业),第 9(地点)选择。
乔xx 最后总结:后悔去 Winnipeg, 后悔去 加拿大,后悔 国外太多的 家务 。。。
哎,智商再高,人再努力,选择题没做好,影响太大了。 一个国家,一个公司,懂的人都在做分析题、问答题,只有什么都不懂的第一把手 只需要做 选择题。
odflyer 发表于 2024-05-09 15:09

这个是总结的精华!不过“新冠” 那段应该是2020年
w
wantU
真心的
读书出来的移民不都自己搞么?
这个男的现在反复横跳只能越跳越让人反感
l
llaabboorr
搜了半天,作者是“大伟探秘加拿大”,已经把视频删掉了,说为了保护苦主可怜的孩子们。
a
alanbeil
yiditoudewenrou 发表于 2024-05-09 13:44
移民顾问给自己打这么长的广告

这里大部分都是F-1到H1B到绿卡到公民的吧,需要移民顾问的不多
s
sweetapfel17
https://youtu.be/dyT_iDaCuD4?si=Cn--6w1OCe3_g59c 这个视频有精辟的总结
m
mfc
他们生活的太动荡了 都没有好好地在一个地方生活超过五年吧? 有时候真的是以不变应万变。 苦主真的很幸苦,眼界放宽一点,找个同班同学,这一辈子都会幸福很多。
e
erin1111
楼主写的挺好,在理。
s
shoeholic
写的虽然长,写的确实是挺实在的。海龟归海的折腾好几次,还是因为啥都想要,结果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湫湫
这个男人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 精致利已的老男人,任何事情都是”不负责不拒绝不主动“,选择都是别人做的,饭都是别人逼他吃的,属于一个溜肩膀没胆子担担子的国男,看见做网络乞丐来钱快,忍不住想利用亡妻捞点钱。一肚子坏水也谈不上,归根结底就是自私又怂。指责他吧,都懒得指责。
s
shuijiawangshi
可惜乔xx因为美国的医疗保险太贵,执意回国,
哈哈哈哈哈哈感觉怎么这么好笑。
小城往事
回复 1楼 dukenyc125 的帖子
太长了,懒得看,当事人的原帖我也从来懒得看。
这些狗血又一次印证了我以前说过的,加拿大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家。
小城往事
shoeholic 发表于 2024-05-09 20:01
写的虽然长,写的确实是挺实在的。海龟归海的折腾好几次,还是因为啥都想要,结果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现在的人就是选择太多了,所以都不知道干啥好了,成天就瞎折腾了。
i
iammaja
看完网友总结我是叹为观止,这二人到底是智商高还是缺心眼啊。这位张女士从看上这位博士就可以看出这人生一定会跌宕起伏,疫情期间离开炼狱般的加拿大,这简直无语之极。
qqfen 发表于 2024-05-09 15:33

17岁的时候,31岁的男人,难道不是小姑娘眼里的老男人么?普通人确实不太容易理解这种爱情。老男人如果有成功人士的光环还罢了,就是个博士生……小姑娘太傻白甜了。
h
huaren015
回复 1楼 dukenyc125 的帖子
他骂她不在美国为他(他的托辞是为“家庭”,他的所有意图就披上“家庭”意图的冠冕堂皇的外衣)坚持打拼,就充分说明了:男人的家庭成员一起打拼,就是家庭成员一起为男人目标打拼。
他也不想想:没有家庭生活,她凭啥要为他的“家庭目标”打拼? 他还责备她“太犟”意思她没有100%按照他的意愿为他付出他很不满呗。之前她为他多次抛弃稳定生活,受他指使去异国打拼各种付出,都喂了狗。
那女人就是遇到他的时候年龄太小。不然稍微清醒一点的人,不会被他敲骨吸髓吃一辈子吃得干干净净。她就是另一个房思琪。




那种男人以后不会改变。 吃幼女那条路那么好走,他怎么可能不持续走下去? 不知哪家幼女要被他盯上要被他钻空子处心积虑祸害了。
h
huaren015
iammaja 发表于 2024-05-09 22:29
17岁的时候,31岁的男人,难道不是小姑娘眼里的老男人么?普通人确实不太容易理解这种爱情。老男人如果有成功人士的光环还罢了,就是个博士生……小姑娘太傻白甜了。

之前中国舆论环境对非处女的女生并没那么宽容。北大还有被教师性侵并发动舆论污名化后,自杀的女生。老男人只要强奸女生且那女生软弱那她很容易落到他手。
之后,如果那老男人再给她洗脑再愿意娶她,她为了心里好受点,𬣳容易斯德哥尔摩症安慰她自己甚至说服她自己。
l
llaabboorr
sweetapfel17 发表于 2024-05-09 19:21
https://youtu.be/dyT_iDaCuD4?si=Cn--6w1OCe3_g59c 这个视频有精辟的总结

bo主竟然是王志安的前妻,简直是比王局的水平高太多了!
h
huaren015
happy3001 发表于 2024-05-09 16:45
夫妻当年就在美国打拼.现在什么都有了。他们就是太贪心,总想留后路.最好越来越没路可走。

男的太懒,又爱指手画脚。他忘了他老婆并非神灯,不是他想要什么他老婆都能给。
h
huaren015
hawk 发表于 2024-05-09 14:46
写得还是很务实的,虽然夹带私货了。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人生启迪,就是确实不能贪婪,不能什么都要。人要脚踏实地,目标明确比较好。看他们的生活非常折腾,这里那里到处不定,很漂泊,而且确实让家庭结构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下降。

自己做的话当然知道辛苦。
可问题是:他家做决定的男人不是让别人做苦力么?
h
huaren015
edelweisskitty 发表于 2024-05-09 14:58
在家生孩子只是为了省钱吗?我见过很多省钱小夫妻,但在家生孩子的一个都没有。。。

只能因为那女人被那男人pua得认为她很贱了。
O
October_wind
居然没有加拿大移民身份,那现实地说该怎么办呢?带3个孩子回上海够呛,海事大学的教职丢了吧?现在上海养孩子是地狱压力,一半概率能上高中,3个孩子按概率就有上不了的,难道再国际学校移民?肯定留在加拿大,现在有办法上岸吗?
h
huaren015
October_wind 发表于 2024-05-09 22:58
居然没有加拿大移民身份,那现实地说该怎么办呢?带3个孩子回上海够呛,海事大学的教职丢了吧?现在上海养孩子是地狱压力,一半概率能上高中,3个孩子按概率就有上不了的,难道再国际学校移民?肯定留在加拿大,现在有办法上岸吗?

所以他弄了那么多捐款。无论在加拿大还是中国,都够他生活一段时间了。
以他善于pua别人的能力+中国男权社会的环境,他随便花言巧语一下骗份饭应该不难。
C
Canland
odflyer 发表于 2024-05-09 15:09
转贴网友的总结
大学、专业、职业、人生:选择比智商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 (2024-05-07 14:08:32)
我妻之死,乔xx:北大法律博士。张x:雅思9分(满分),托福 118(满分120),Tulane MBA。两位智商不可谓不高。 两人三进三出上海,三进三出美国,三进三出加拿大,不可谓不努力。 现状:张x英年早逝,乔xx无工作,无医保,无工签,无收入,经济困顿,仅仅加拿大旅游签证。
所有的源头是选择。
17岁的大学生学霸张x,爱上31岁在图书馆考北大博士的乔xx,是他们的第一个选择。对于张x来说,博士可能是个吸引她的地方,可是乔xx年龄不小了,博士并不代表多大的前途。而对乔xx来说,他厌恶做家务,喜欢高谈阔论 世界宏大叙事,他应该找个做家务的内助。两人的选择为两人的结局埋下了难以避免的伏笔。
2013年,张x留学美国Tulane,14-15年为乔xx争取到Tulane访问学者,这也是他们一生中最高光时刻,可惜乔xx因为美国的医疗保险太贵,执意回国,按他的设想,夫妻双打,妻子张x在美国前线打拼,他在中国建设后方,这是第2个选择。
张x在美国找到工作,拿了H1B,乔xx希望她继续拿绿卡,但张x思念丈夫和小孩,毅然决然回国。这是影响命运的第3个选择。
2019年,两人共同决定去加拿大生第三个小孩,由张x旅游签证先去,然后 旅游签证转学生签证,这是第4个选择。
接下来,两人又有分歧,乔xx想“双打", 既他在中国,张x在加拿大。但是张x要全家到加拿大,这是第5个选择。
2021年,新冠,受假新闻误导,他们以及双方国内父母一致认为中国才安全,于是全家回上海,他们欢呼,他们是最幸运的搭上最后能回中国的航班,离开了人间炼狱加拿大,这是至关重要的第6个选择,他们失去了 2021年 加拿大的移民大赦,如果继续在加拿大的话,现在已经是加拿大人了。
2022年,回上海后发现,这才是真正到了人间炼狱,于是又回加拿大。这是第 7个选择,按他们的后悔,如果不离开上海,起码可以享受 中国“先进的”医疗,不会冤死加拿大。
在加拿大,本可以读个容易的硕士,一年顺利移民,就像她的同学,可惜文科生的学霸 张x,为了免学费,选择了 Manitoba大学的理科科学类硕士,花了四年,黄花菜都凉了,这是第 8(专业),第 9(地点)选择。
乔xx 最后总结:后悔去 Winnipeg, 后悔去 加拿大,后悔 国外太多的 家务 。。。
哎,智商再高,人再努力,选择题没做好,影响太大了。 一个国家,一个公司,懂的人都在做分析题、问答题,只有什么都不懂的第一把手 只需要做 选择题。

写得不错
m
miamiadahua99
谢谢楼主详细的分析,读完之后只能是一声叹息……
m
momo332
就看这男的让把家人包括即将病逝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的照片公开。 却让自己打马赛克这一点,就觉得这人真是不要脸。
f
flyingbird13
楼主分析得透彻!女主跟了这么个自私愚蠢没担当的邪恶老公,真是可怜又可惜了!
c
cherrymini
我看了博主的视频,最最让我唏嘘的是博主说以张敏的托福mba什么的条件,按加拿大的打分机制,只需要学半年法语就可以拿pr,而且是留在大城市,具体哪个省我没记住。女主完全是因为温尼伯的研究生免学费去读的。结果给自己找了条又难时间又长的路。
h
hr90909090
一年明月 发表于 2024-05-09 16:27
对的,其实直白一点说,就是男生真的有点不聪明,偏又享受领导船且有表演欲,结果就总是显眼地冒着精明的傻气,让人无语。

Re
a
alama
湫湫 发表于 2024-05-09 21:26
这个男人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 精致利已的老男人,任何事情都是”不负责不拒绝不主动“,选择都是别人做的,饭都是别人逼他吃的,属于一个溜肩膀没胆子担担子的国男,看见做网络乞丐来钱快,忍不住想利用亡妻捞点钱。一肚子坏水也谈不上,归根结底就是自私又怂。指责他吧,都懒得指责。

其实很多女人是这样的,但没人指责她们
s
snowwhiter
回复 1楼 dukenyc125 的帖子
这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一会儿男主在中国最好的大学,受最精英的教育,还没怎么回馈社会,实现价值,怎么能去国外送pizza呢。一会儿做完访学在美国能拿高薪工作。另外男主做完访学没留美国是因为没有J1 waiver吧,不是不想。
o
ookk
夹带私货太明显了,通篇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家人如果早点找这个顾问咨询,女主就不会死了
虽然我也很不齿这个家庭的男主,但是这个移民顾问更让我恶心
M
Mei2012
建议看看“做个乌鸦也好”的微博, 周围朋友发的他们一家的日常生活,夫妻关系很好,正常普通的移民家庭。
J
Jaelynleaf
为什么没有人分析 女主 那么多年心甘情愿的 根本原因 到底是孩子牵挂 还是 女主从小的家庭环境 还是女主的心理 问题 还有 她周围的朋友 家人 没有人发言 没有人劝说
女主来不来华人 偶尔?
拜托网络上对前来吐苦水的姑娘 善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