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光绪和慈禧去世只隔1天?

c
comefory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01
光绪是谁扶他上位的? 是慈禧。 光绪正式亲政时,是谁支持他的? 也是慈禧。 慈禧可以按祖制还政于光绪。 但哪怕慈禧不还政,按她当时的威望和权谋,光绪也是无任何反抗能力,看看前面的同治皇帝,对于慈禧这老太婆而言,就是个傀儡而已,大权还是掌握在她手里。 祖制在老太婆眼里,就是个屁。 慈禧大胆让光绪亲政,可以得知,她对光绪,一开始是抱有极大期望的,期望他能成为自己的接班人,期望他能成为千古明君。 比如,甲午战争的最高军事指挥者之一,就是手握实权的光绪皇帝。 但是,光绪调度的甲午战争,却因为他胡乱指挥,以及某些“帝党”成员“从中作梗”等原因,导致清军输得一塌糊涂。 用《清史稿》的话来说,就是“师徒挠败,割地输平”。 但甲午战败后,光绪又急于求和。 正在颐和园养老的慈禧老太,惊闻光绪战败后,就不淡定了,才决定亲自出马,帮光绪这小子收拾残局,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甲午之耻。

02
慈禧为何出尔反尔,在甲午不久后,就收回光绪权力? 是因为,慈禧从甲午一战、及后来的“百日维新”中看到,光绪其实是草包,不懂治国,不懂打仗,更不懂识人用人,还毁坏了她辛苦创造的“同光中兴”。 慈禧留给光绪的局面,并不算差: 她灭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灭了捻军,还平定了西北回乱。 慈禧重用左宗棠,从英俄手上,抢回了新疆。 慈禧不顾反对,坚决提拔冯子材,在陆地上打败了法国陆军,成功阻挡法军进入中国西南门户,通过《中法和约》,清朝还夺回了台湾。 可见,光绪亲政初期,国内各种大乱,已被慈禧平定,洋务运动,也初见成效,外国列强也暂时停止了对中国的疯狂侵略。 这样的局面,比咸丰时好多了,比后来的民国也要好。 但光绪还是玩坏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面对日本主动挑衅,光绪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也高调应战,颁发了对日宣战诏书,还动不动就下圣旨叫前线将士往前送人头,全然不顾战场实况。 光绪也想通过打小日本,来刷业绩,以光绪为首的“帝党”,更是一力主战。 日本在光绪眼中,就像现代人眼里的冈比亚。 光绪说日本是“蕞尔小国”,从头到尾,根本没正视过日本这个国家,更没正视自己,全凭自己的一腔骄傲和无知,去“对付”日本。 但一力主战的“帝党”成员们,却又对北洋舰队,处处为难,到处使绊子,笑看北洋舰队出洋相。 结果,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业绩刷不成,反被日本按在地上摩擦。

03
光绪的战败,令“洋务运动”加速破产,令来之不易的“同光中兴”局面,半途而废。 当然,“洋务运动”和“同光中兴”的失败,不全是光绪的责任,但光绪的破坏力,却是非同小可。 后来,光绪信任“维新派”,还急于求成,仓促“变法”。 但从“维新派”某些“救国建议”来看,不但慈禧要废他们,哪怕历朝历代帝王,也不放过他们。 “维新派”病急乱投医,为了“救国”,提出要把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卖给列强,来换取改革资金。 慈禧老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英俄手中抢回新疆,“维新派”居然说卖就卖,好像新疆就是一棵白菜一样。 当然,幸好“卖地变法”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机会卖成,不然,维新派就得与秦桧、汪精卫一起做兄弟了。 “维新派”领袖甚至提出“中日合邦论”,还鼓吹要邀请日本侵略者,来一起主持中国的“变法”。 这是连慈禧都不敢说的事情,但“维新派”却堂而皇之提出来了。 再者,维新派居然“围园杀后”,密谋干掉慈禧,这在当时,更是大逆不道之事,老太婆在当时也是合法存在好不?你居然说杀就杀? 面对维新派这种种荒诞狂妄的言行,她能不阻止他们? 至于光绪帝,居然信任这帮幼稚荒诞的“维新派”,慈禧能不废了光绪? 当然,维新派成员之一的谭嗣同,是值得敬佩的,他是一个有气节的人,甘愿为救国而牺牲,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只是,他当时的救国方法,却是不科学的。

04
假设慈禧真的是毒死光绪的凶手,那原因只有一个—— 光绪治国无能,还会被他和他的团队(如维新派)对自己反咬一口(这个是重点),所以慈禧必须让光绪死在自己之前。
不过,光绪早点挂,和晚点挂,大清都是药丸的。 正如赵烈文所预言的那样,只要强权人物一去世,清朝就会顷刻土崩瓦解。 这个能维系的强权人物,只能是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