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请3000老人吃饭,为什么吃完后,这些老人都接连去世了?

s
sscdz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敬老爱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条件允许的情况,官方也会举办各种针对老人的活动。清朝有一种盛大的宴会叫做“千叟宴”,就是其中之一。
顾名思义,这场宴会就是一场由数千名老人参与的宴会。而这种宴会是由官方牵头,皇帝主办,为了彰显皇恩浩荡、敬爱老人而举办的。

“千叟宴”的场面极其的盛大,能够被邀请参与的老人,届时是可以和皇帝一起进食,那是一种荣幸和荣耀。
但令人奇怪千叟宴似乎成了一道催命符。
因为去参加千叟宴的老人很多有去无回,就算回到家后也是相继去世。
好事变坏事,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根据相关历史记载,清代的千叟宴一共举办了四次,两次是在康熙任上,另外两次是在乾隆任上。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历史时期最后一个盛世,当时国内的政zhi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百姓相对安居乐业。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这一年是康熙皇帝的 60 大寿,他看着自己治下的国家繁荣兴盛,心里非常高兴,加上下面的臣子也很来事,安排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祝寿的环节,这让他更为开心。
康熙早就下旨特事特办,务必要办的风风光光,当然得要宴请为自己祝寿的老人,让他们也开开心心感受皇恩浩荡。
当时规定只要年65岁以上年长者,不论官民都可以聚宴,所以一时间赴宴者有千余人。

当时因为安排妥当,这次千叟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以至于在十年后,康熙又举办了一场宴会,来预庆自己的70岁生日。
时间来到了乾隆年代,因为爷爷康熙一直是乾隆的榜样,他也事事向爷爷看齐,当时爷爷举办的千叟宴给乾隆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即位后励精图治,使得四海承平,天下富足,也感觉可以用这么一场盛大的千叟宴来展示自己,而且要比爷爷那时候更有排名。
1785年,这一年是乾隆即位的第五十个年头,正好子孙给自己添了五世孙,双喜临门的情况下,乾隆决定举行了千叟宴。
这场宴席热闹非凡,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据记载大概有3000位60岁以上了官民参加,达到了800桌以上。乾隆为了表现爱老敬老的美德,还命皇子、皇孙、皇曾孙等在殿内依次给老人敬酒。
那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的经典对联,就是乾隆这次宴会上给一位 141 岁老人郭钟岳赐下的。
普通百姓哪见过这样的场面,自然对乾隆感恩颂德,山呼万岁。
乾隆非常享受这样的感觉,于是在十年之后,他又再次举办了一场千叟宴。
这次的规模又比前几次的要大,列名参席者3056人,列名邀赏者尚5000人。
当时乾隆已经传位给了嘉庆帝,所以3056名银须白发的耄耆老人由新皇帝嘉庆帝亲自率领下山呼万岁,为乾隆祝寿,让乾隆心满意得。
三年后,乾隆去世。随着康乾盛世的落幕,在民间又有老人催命宴的千叟宴,之后再没有举办过。
至于为什么有人把千叟宴说成老人一道催命宴呢?那是因为历次参加的老人都很难寿终正寝了。
一者在那个时代,普通老百姓虽然能勉强过活,但也说不上吃多好。
而千叟宴上讲究排面,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老人们见到这些难得的美食,当然是敞开肚皮吃。
再加上乾隆为了表现与民同乐,还不断要老人们喝酒。如此狼吞虎咽、胡吃海喝之下,平常粗茶淡饭惯了老人肠胃怎么受到了。
不是被灌醉,就是被撑坏,年纪这么大了,对身体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有人当场就被嗝屁了。
二者,虽然皇帝举办千叟宴的初衷是敬老爱老,与民同乐,但老百姓见皇帝该有的礼仪和流程还是要有的。
比如向皇帝行礼、下跪,怎么祝寿,该有的流程一样都不能少。
而且千叟宴一般举办是在冬天,大冬天的一套繁文缛节下来,饭没吃上头都要磕破了,菜也凉了,人也冻着了,能不容易生病嘛!

三者,古时候人平均寿命都相对短,车马也慢,60岁已经是风烛残年,还要往京城赶。
有的老人甚至提前几个月出发,一路上颠簸,舟车劳顿的,一把老骨头可不是那么好受的。
宴会结束后,他们又要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家乡,都被安全送回了故乡。这一顿操作下来,回家后不生大病才怪。
四者,老人有生之年能够得见天颜,心情无比激动,大喜之下难免太过激动,导致乐极生悲出事。
以上这几点,就是参加完宴席的老人身体基本都撑不了多久离世,让这千叟宴成了催命符的原因。
来源: 长风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