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释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年后回京问斩,最终回来几人?

m
mamay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封建历史时期,诞生了数百位皇帝。如果网友要是投票想搞个伟大皇帝排行榜,那李世民这三个字,必然会名列前茅。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在隋末乱世中凭借个人魅力和能力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最靓的仔,为唐朝的建立和强大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李世民的风采就连当时的太子李建成都眼红不得了,随后兄弟两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争斗。最终李世民胜出,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李世民登基以来,本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理念治国,知人善用、清正廉洁的用人标准,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商贸,民生上轻徭薄赋,刑法上完善律法、军事上敢于出击…… 在他的用心治理下,全国上下焕然一新,因而开创了历史上最耀眼璀璨最有名的“贞观之治”,他也因此有了千古一帝的美称。
李世民深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思想,便对治下百姓非常宽仁。当时有官员建议太宗以严法治国,但是李世民没有采用。 他反而觉得要慎用刑法,以理服人更好,只有宽容、仁厚的态度来教化百姓,那治理天下就会更加容易。 这点在贞观六年(632年)的一件重要的事情上有着很好的体现。
这一年新年前,李世民照常在刑部审查案件,突然发现一件奇怪的事。这年的死囚犯竟然有390多人。按理说一个国家这么多人,三四百个囚犯都算少的了。 可问题是在他的要求下,死刑都得审三次才行,前几年的罪犯只有两位数,这一年突然冒出来这么多,所以他才感到奇怪。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李世民决定去监狱里亲自审查一下这些死囚犯。

等他来到监狱审查,看到一众囚犯的凄惨样,让一向推行善待百姓的他还是感到非常心痛。 这些人是谁的儿子,又是谁的丈夫,谁的父亲,在这个年关将至、万家团圆之日,他们每个人都有遗憾吧。 也不知道是李世民的仁义之心被唤醒,还是仅仅只是突发奇想,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
他下令把这三百九十多名死囚犯都释放回家与自己的家人团聚,来年再重新回到监狱接受处罚。 李世民把这个决定传达下去了,臣子们都震惊到了,就这么放走了,回去之后不回来了还得劳民伤财再抓回来,万一这个期间又到处伤人放火作恶事就更得不偿失了。 对此相关官员极力劝谏,希望改变皇帝的想法。然而李世民却一意孤行,以和众囚犯约定好的理由将这个圣旨下发了下去,因为他有自己的打算。 李世民此举并非一时冲动,他深知皇位继承制度对于封建王朝的重要性,然而他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而得来的皇位。 名不正言不顺,这让他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了堵住天下悠悠口舌,他只能努力干,让国家变得更好,百姓更加富足,这样才能改变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几年过去了,他的口碑确实好上很多,但他还觉得远远不够。

如今百姓只是私下骂他,但也不怎么称赞他,而这次放390名死囚犯归家,就是在民间宣扬自己的一着妙棋。 有得必有失,李世民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许对于他来说,几百个囚犯远远没有稳固统治、俘获民心来的重要,所以才这么一意孤行。 事实上李世民的这一举动,在当时确实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当圣旨便下达到了390名死刑犯的手中时,喜不自胜的他们带着自己对皇上的感激回家,到处宣扬皇帝的仁慈,能够理解百姓的疾苦。李世民的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时间很快来到年后,390的死囚犯也遵守诺言回到了京城,不少一人的回来见李世民。 李世民对此非常满意,决定这一年大赦天下,这些保住性命的囚犯也成为了李世民行走的宣传队伍,四处宣扬着李世民的慈悲和仁德。
没过多久,百姓也为有这样一位通情达理的皇帝而感到欣慰,纷纷夸奖他是一代明君。 此事让李世民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很好的冲淡了玄武门之变带来的影响,让他的统治更加稳固。 这个“纵囚归狱”的事件被记载在《资治通鉴》一书当中,成了李世民德政爱民的典型案例,后人也常借此事来歌颂李世民的仁义宽厚与雄才大略。
来源: 长风文史
d
damulvv
这种编的文章没有逻辑可言。没提那些被这些死刑犯伤害的人是些什么想法。
c
crystal22
damulvv 发表于 2024-04-15 07:15
这种编的文章没有逻辑可言。没提那些被这些死刑犯伤害的人是些什么想法。

完全同意。
我真的是不明白为什么政治家都热衷于对死刑犯或者重刑犯讲仁慈讲宽容,在真正判刑之前,应该是严谨的,疑罪从无,尤其是死刑。但是,一旦判了死刑,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就是该犯罪大恶极,唯有一死才能对得起受害者,对得起社会,连改过自新的机会都没有资格了。就这样的人,死不足惜,凭啥要对他们仁义?对这种人讲仁义,就是对受害者的第二次伤害。
辣手摧花
那个年代 随便藏个人很容易 改朝换代了 都不知道多少年以后才能通知到乡下 找个人大海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