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忽悠华裔小娃家庭参加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运动

L
Lishumit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这个忽悠帖子,总有杠精像疯狗一样追着咬,说我开帖的目的是为了招学员、招顾客。
郑重声明:(1)我带我儿子明州那波孩子、和现在麻州这些比我儿子小10多岁的华裔娃,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2)我这两个帖子,都没有商业利益,没有conflict of interest。

大概一年前,我在华人闲话版上发了个忽悠华人小娃参加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的帖子,“给小娃家庭推荐一个华裔孩子比较容易出头的个人体育项目--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905108
发出以后,从我比较熟悉的美国东岸的几个速滑俱乐部得知,每个俱乐部在过去一年里,都有大量华人小娃家庭报名参加,位于DC的波托马克俱乐部竟然小娃try out(试训)需要排waiting list。
我们位于波士顿的Baystate Speedskating俱乐部,也有十几个华裔小娃试训,最终正式留下来训练的有将近10个,其中有3家的家长也上冰参加速滑训练,并有一个家长有能力受训成为USS裁判员。过去的一年,和我原来在明尼苏达州组建的那个速滑队(所有孩子年龄差不到3岁,所有家庭都是一起从零开始)不一样,各个俱乐部里,新来的小娃家庭有很多新的问题,在这里详细解答一下。
1、澄清几个专用名词和华裔初级速滑娃常见的情况
(1)是“滑冰”,而非“溜冰”。
一般中国北方会滑冰的人没有谁说自己溜冰,各位也肯定没有听说过“短道速溜”、“花样溜冰”、“男子单人溜”这种词。“溜冰”一词常见于南方,而且多数是不会滑的才这么说。
  短道速滑 和 大道速滑(注意:大道速滑从1998年开始使用脱位刀clap skates,上图选手的右脚正在脱位)
轮滑在1990年代初期从中国南方开始传入的时候,曾经被称为“滚轴溜冰”,北京的第一个轮滑基地也是月坛体育场的“滚轴溜冰大世界”。到了1996年,当时的国家体委已经统一官方翻译,将inline skating / roller blading称为“轮滑”,就是3-5个轮子在鞋底呈单线排列;将quad skating / roller skating 称为“旱冰”,就是4个轮子在鞋底呈长方型排列。 速度轮滑 和 旱冰(简单易学,但是其速度和灵活性均逊于轮滑,最近已经很不流行了)
况且,从1996年以后冰毒在中国南方省份大肆泛滥以后(参见最近张颂文参演的比较火爆的两部电视剧《狂飙》和《猎冰》),“溜冰”一词在玩儿毒的圈子里更为专业,一般专指用特制的冰壶(又是一个奥运会项目),加热吸食冰毒(甲基苯丙胺/甲基安非他命),从而产生欣快感。冰毒成分通过鼻腔和支气管粘膜进入血液,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比口服、肌肉注射显效更快,比静脉注射作用更为均匀持久,受到广大高端吸毒人群的欢迎。    “溜冰”用的自制低端冰壶 和 专业高端冰壶
(2)中国/美国和国际上对“速度滑冰”的定义。
Speed Skating,直译速度滑冰。在奥运会里,又分为大道速滑(Long track speed skating)一圈400米,和短道速滑(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一圈111.12米。
10年前,国际奥委会(IOC)里有个瑞典的位高权重的委员,执意把大道速滑改称为speed skating(速度滑冰),而把短道速滑保留原名称;实际上是以他为首的一些欧洲委员,认为起源于加拿大和美国的短道速滑这个项目不够正宗。这样,在2014索契、2018平昌、和2022北京冬奥会上,一些外行观众就很迷惑,不知道自己看的是大道速滑还是短道速滑,很多国家的解说员也在大骂IOC的这个胡搅蛮缠的改变。
在美国,现在有40个左右速度滑冰俱乐部。实际上,多数是只能训练短道速滑的。美国只有2个室内大道速滑馆和3个室外大道速滑场,也就是只有5个城市(5-7个俱乐部)有条件训练大道速滑。从1998年,现代的冬奥会规定,大道速滑必须在室内举行,但是全世界有室内大道速滑馆的城市也就那么20来个(因为造价太贵,相当于给大学400米跑道和周围的看台加个顶)。
  上图显示,一个400米大道速滑冰场里,可以套两个冰球场(短道速滑冰场)。
(3)亚裔娃头型和头盔的问题。
头盔在短道速滑和速度轮滑是强制的,大道速滑有一半比赛也是强制的;其实这个讨论是涵盖了所有强制头盔的运动项目,包括自行车、滑雪、冰球、棒球、橄榄球、LC、摩托车等等。
我们东亚裔的头型,从上面观,是偏正圆的,就是横轴和纵轴直径非常相近;而欧美高加索还有黑人,他们的头型是椭圆的,类似于东亚人种的脑袋被从两侧挤了一下,也就是上面观时,明显横轴短、纵轴长,正面观则体现在脸小、鼻梁高、下巴尖。就像现在的审美一样,以西方欧美人的标准,大多数东亚人种都是大脸盆子、大塌鼻子、大宽下巴。所以,目前在美国市面上能买到的各种头盔,大多数是只适合欧美、黑人的头型,极少见的Asian Fit型能稍好。我们东亚裔,经常是头盔两边卡着戴不下去,或者即使勉强戴下去了、也会前后晃动。   建议能坚持一年或以上的速滑冰娃的家庭,一定要有一个正经短道速滑头盔,而不是用滑雪、冰球或者自行车头盔代替。短道速滑头盔的设计,除了空气动力学的考虑,关键是在skater摔倒、碰撞时,冰刀扎不进去。
   上图,1和2是短道速滑头盔,3是自行车和速度轮滑头盔
我们家的经验:(1)回国买头盔,更适合华裔娃,目前国内只有长春王阳(去年搬到七台河了)的百凝盾Pennington一家是ISU批准的;(2)一定要两边能舒适地戴下去,再从Amazon买一套10刀左右的专用头盔海绵垫(helmet pad),把头盔的前、后内衬加厚,以消除晃动;从我们家30多个速滑、轮滑、自行车、滑雪头盔的经验看,意大利产的LAS相对更宽一些,比较容易找到大号的,但也一定要用海绵衬垫把头盔前后加厚。  
另外,很多初学一两年的娃,头盔佩戴方式也不对,大多数是背在头上的,露出一大截脑门。正确的头盔佩戴方式是,头盔前沿在眉弓水平(东亚裔)、不要超过眉弓上两指高度(欧美裔),因为欧美裔的眉弓比我们要低;这样,不仅对头部有保护作用,而且在摔倒时,对鼻子、嘴、牙齿都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头盔两侧的Y型紧固系带应该在勒紧后,正好把耳朵从Y型分叉处露出来,这样也可以通过耳朵消除头盔的上下左右的晃动。     上图中,GESS的12号头盔佩戴前沿过高,LakeWood的23号则非常合适;Midland的35号的头盔Y型系带很标准。
(4)亚裔足型和速滑鞋的问题。
基本所有正规速滑鞋,都能通过烤箱180-200F进行全鞋热塑形、或者用热风枪进行局部热塑形;最低端的可调鞋号速滑鞋(因为是工程塑料材质)、和最高端的customer made(为了减重则不添加塑形材料)的boots一般不能塑形。但是,每双鞋的鞋楦(last)直接决定了脚在鞋里的舒适程度。
亚裔娃、尤其是男娃,经常能看见所谓“大铲子”脚型,就是前面很宽像个渔民似的,这个就是亚裔的足型问题,因为市面上最常见的速滑鞋都是为欧美脚型设计的。如下图,下1和下5是特别常见的亚裔脚型;欧美脚型则以上1、上3和下4最为多见。而且,亚裔足弓偏高,欧美人的脚型拿到中国,会有1/4被诊断平足。所以,亚裔娃家庭经常会有孩子的足型问题,因为孩子的脚一直在长大,又不可能一直花好几千一双去给孩子定制鞋。  
这一点上,DC附近的波托马克俱乐部很有优势,他们跟韩国的SD速滑鞋厂商有直接联系,一千出头的新鞋价格尚可接受,然后通过大传小能一代代地传下去。最低端的可以热塑形的鞋,我个人建议200多刀的澳洲品牌Bont Patriot(其实是福州马尾工业园区生产的)。最近几年,国内厂商百凝盾Pennington也出了可以热塑形的鞋,在NJ的花园州俱乐部比较流行。
(5)系鞋带的问题。
一般正规速滑鞋的原装鞋带都是打过蜡(waxed)的,目的是增加鞋带和金属鞋带眼(eyelet)之间的摩擦,以减少滑行时鞋带松动的可能。一副好鞋带才几刀,但是也能体现出skater和家长的素质 -- 我自己有点强迫症,看不得扭转拧巴的速滑鞋带,就像玩儿枪的人看不得金手指一样。 在比赛间隙,看见不少新晋华裔娃家庭,父母给孩子系鞋带的时候有一些问题:1)鞋带有很多扭转twist,这样会减少鞋带和鞋带眼之间的摩擦,并且鞋带也更容易断掉;解决办法:把鞋带拆下来,用电熨斗最高档位把鞋带熨平,等蜡质冷却干燥后,用明火把周边毛刺烧一下,就又是一副好鞋带了。我自己的短道鞋用了16年、轮滑鞋15年,一直还是原装鞋带。2)使用J-hook那样的T型钩子向上大力“勒紧”鞋带,这样很容易把鞋带眼拉坏,而且更容易形成扭转;正确的方式是用手指向侧面平拉勒紧鞋带。3)松鞋带时,只松掉上面2-3对鞋带眼,然后用手把鞋拔掉,这样的话,下一次穿鞋的时候孩子痛苦、家长也手忙脚乱;正确的方式是,不要怕麻烦,每一对鞋带眼松下来,留1/3、剩下2/3给下一对鞋带眼,依此类推至最后(最前面)的那一对鞋带眼。
网上找不到速滑鞋系带的图片,就用冰球鞋代替了,上图1至少有5个twist,图2是平整正确的。
我个人特别喜欢Bont的蜡质鞋带,一面印字、另一面无字,有没有扭转一目了然。
(6)冰刀的问题。
第一版忽悠帖后,有3个家长私信问我,速度滑冰的冰刀是不是像菜刀那样锋利;还有一个回帖说“我不会让娃学速滑的,那可是踩在冰刀上啊”。我才猛然意识到,很多外行华人家长以为速滑冰刀是像菜刀、甚至倚天剑和屠龙刀那样的,随便能把任何一个人类肢体、甚至脑袋给切下来的,惊得我快晕过去了。
如下图,速滑刀确实是三种冰刀里最薄的,厚度多数是1.1mm(花刀一般在4mm左右,球刀在3mm左右),但是接触冰面的那个边是有2个90度的刃缘(edge)的。我们平时滑冰,这个90度的edge会有磨损、逐渐变成圆形了;所以我们要磨刀、把变成圆形的edge再磨成90度,并打磨掉毛刺,以恢复极其锋利的90度刀刃,而不是切肉或者杀人用的刀的那种无限接近0度的锋利。   
2、我们华裔家庭推小娃练速度滑冰,到什么程度为止?
答:丰俭由人。我个人感觉,美国速滑娃到18岁之前,总体分布类似金字塔(其实从人数分布更类似埃菲尔塔),分为5个层次:
Tier 1 - 进入国家(青年)队,Natioanl (Junior) Team,代表美国参加国际比赛。这个层次每年大概15-20人。另外,颇有一些速滑娃,拿到了好大学的录取,但就是喜欢速度滑冰,为了继续维持高水平训练,去了盐湖城的UU(犹他大学),能够每天跟着FAST俱乐部和国家队训练。这个层级的选手,每周训练时长(含路上、冰上、陆地训练、交叉训练跑步和自行车)应该在25-30小时以上。
Tier 2 - 在全国年龄组锦标赛(National Age Group Champinships)维持前5的名次。大致算一下,美国每年年龄组锦标赛,短道速滑从Junior D到Junior A组,每2年算一个年龄组、总共4个年龄组,男女各自前5名就有40人;加上大道速滑总共60多人。这个层级的选手,每周训练3-6次,时长应该在15-25小时。
Tier 3 - 12岁以后,在美国的多州大区比赛(东部州的NEST、和中西部州的HeartLand系列赛)里,维持前5名的水平。这个层次覆盖12-18岁,大致5-6年(很多18岁的孩子是在12年级、大学申请结束,要么不滑了、要么进国家队了,多数就不再参加这个大区比赛了),也就是总共80人左右。这个层级的选手,每周训练3-4次,时长应该在15-20小时。小娃们从下面上来,基本上到了这个层级在USS的注册级别都已经是National Level Competitor了。
Tier 4 - 每周训练2-3次,常规参加每年3-6次的Ability based的比赛,满足于在这种中低级别比赛里拿牌。但是,这个层级里的中国家庭,多数是12岁以内的小娃,有大概100-200人;家长们的目标都是让孩子一步一步往上走,以达到Tier 3-1的水平;12岁以上的华裔娃多数是开始的比较晚的(>11岁),已经走不上去了。加上其他族裔和年龄的(美国常规参加比赛的速滑爱好者涵盖4至80多岁),这个层级大概有400-500人,每周训练时长应该在8-15小时。
Tier 5 - 就是这个版里最常见到的带娃参加体育活动的说法,“我只想我娃强身健体和社交”,只每周参加0-2次俱乐部训练,有些人不去俱乐部而是自己带娃在public skating里练,进步极其缓慢,偶尔或从来不参加比赛,偶尔比赛也拿不到任何成绩,甘愿充当蚂蚁雄兵。这个层级大概1000-1500人。

就像我在第一版忽悠帖子里提到的,速度滑冰在美国是小众运动,全美国速滑人口2000来人,其中男女比例大概2:1;花滑2百万人,冰球7百万人。在上图Tier 5以下的土壤,从来不在俱乐部(含速滑、花滑、冰球)训练的,则是我们在公众滑冰时见到的无数大小土豆了。
稍微正规练练(每周15-20小时)、尤其是女娃,就能出头,也就是qualify全国年龄组锦标赛。从我知道和认识的、甚至比我儿子小4、5岁的华人家庭里,绝大多数都是有愿望也有能力达到Tier 1-3的目标,而不是根本就没有比赛愿望的纯粹草根儿。否则,孩子的时间付出了,每周超过15小时(算上路上、冰上和陆地训练和交叉训练的时间),家长每个月大几百刀的银子和大量精力也花出去了,只是强身健体就太不值得了;还不如去免费的hiking、camping、跑步,或者花费极少的社区级别的篮球足球之类,同样能减少screen time,而且也达到促进体内多巴胺和内啡肽升高的效果。
有人问,“速滑运动只要坚持训练就能出头”这个结论,会不会有幸存者偏差,就是没天赋、练得不好的慢慢就quit了,剩下的全是有天赋的、练得好的?我的回答是NO。因为速滑在美国是极其小众运动。我自己在明州组建的那个小速滑队所在镇子,整个方圆50迈,华人从老到小就1000来人,这里边7-10岁的娃(我们速滑队组建时)也就二三十个,能有几个有天赋的?我自己是国内野路子出身的爱好者,能有多少理论基础和实际教练经验?但是我们坚持练了,在速度滑冰就有Tier 2/3的成绩,所有坚持下来的娃都qualify了全美年龄组锦标赛,在速度轮滑还有更好的成绩。
3、多大的训练量能达到什么层级?
根据我自己以前在明州做义务教练的经验、和最近5年多我儿子在麻州俱乐部的训练观察,基本每周在俱乐部训练2-3次、并完成教练布置的在家的陆地训练要求,即可达到大区比赛和全国年龄组锦标赛的门槛成绩;每周俱乐部训练次数的增加,训练时长也相应增加,肯定效果更好。
当然,训练量越大,就能走得越高越远。我个人经验,每周参加俱乐部训练3次即可维持在Tier 3,每周训练4-5次或以上,基本可以维持在Tier 2。要想达到Tier 1的水平,除了孩子的兴趣、心理强度、俱乐部强度,还有整个俱乐部氛围、文化、以及教练水平的影响;孩子有没有天赋,说实在的,我不认为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因素。
上图,基本涵盖所有EC项目。横轴为时间,纵轴为EC水平。A = Low Strength (1-2 times/week),B = Midium Strength (3-4 times/week),C = High Strength (5-6 times/week)
另外,我感觉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庭倾向于越来越早地订下孩子的专项训练项目。在华人小娃圈子里流行的那种,8岁之前到处撒网,10-12岁以后再订专项运动的做法,在速滑这个项目里绝对不行。能够达到我上面提到的Tier 1-2水平的娃,基本都是8岁之前就开始中到大训练量地开始速滑了,出了好成绩的孩子们都有很强的童子功;10岁以后才开始的,只能保证你娃能在2年后,qualify全国年龄组比赛,能不能进入并维持在前5名就真不好说了。
我在第一版忽悠帖子里,专门提到了新泽西-NYC一带的花园州俱乐部。他们在5年前,每周训练5-6次,2/3队员是华裔娃,俱乐部主席和教练也是中国人,鼎盛时期每年有20多个孩子qualified全美年龄组锦标赛;现在他们的大孩子们,多数上大学了,有几个搬家去盐湖城专业训练了,有几个进了国家(青年)队,有几个甚至代表父母的来源国(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他们现在有断代,多数孩子是10岁以内的,要想再回到鼎盛期还需要等3-4年。
第一版忽悠帖子里,把覆盖MD-DC-VA的波托马克俱乐部放在第一位,也是有原因的 -- 他们现在每周训练6次,华裔孩子占到常规上冰总人数的60%以上,主教练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里美国队三剑客之一的赵西蒙(Simon Cho),对滑行动作和冰上战术的要求都极为严格(我自己在今年2月份的一个NEST比赛的间歇,亲耳听到这位教练不停嘴地大骂他们的一个队员5分钟,因为那个孩子有绝对的Final A实力、但是在1/4决赛没有遵从他的战术指导、导致仅进入Final C)。目前,每一次全国级别的高水平比赛,这个波托马克俱乐部的人数都是最多的。他们俱乐部的氛围很好,尤其是中国家长都很给力、不抠门,大娃家长全部在比赛中做义工、极少斤斤计较偷奸耍滑的;现在13-16岁的华裔主力队员占到一大半,正是今后0-4年大量出成绩的鼎盛时期。
4、华裔娃在美国速滑界的地位
美国现在短道速滑的国家队和国青队,亚裔占到2/3,其中华裔和韩裔各有一半。我相信,因应了我这两个忽悠帖子,华裔娃参加这项运动会越来越多,能够达到在美国顶尖水平的自然越来越多;希望今后几年,最好是像3年前的美国奥数国家队一样,也能有“Our Chinese beat their Chinese”的辉煌时刻。
上图1的ABC们躺着进了买买提;图2的那个ABC现在11年级,已经提前一年躺着进了斯坦福。
(1)MD-DC-VA一带的Potomac(波托马克)俱乐部,华裔娃比例在过去几年里越来越高,而且这个俱乐部的华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并不像本版多数家长的所谓“强身健体、广交朋友”,都是要在全国比赛里拿牌的,他们那里的华裔娃们会越来越出头。这个俱乐部出来的帅博雄(Sean Shuai,就是上面图2)代表美国青年奥运队,刚刚一月份在韩国的青年冬奥会拿到500米金牌,打破了美国队从来没在青冬奥拿过金牌的历史,二月份又拿到了世青赛两站500米的金银牌。这个俱乐部高手云集,输送了不少美国国家(国青)队的队员,相当于武林中嵩山派的存在。
(2)NJ的Garden State(花园州)俱乐部,目前虽然有断代,但是他们短道速滑在过去10年里底蕴深厚,历经3任中国高水平教练。他们俱乐部主席的儿子Justin Liu已经是连续两年美国国家队队员;他如果能gap大学两年,肯定有能力参加2026年的意大利冬奥会。这个俱乐部,我感觉是华山派一样,目前只有令狐冲(Justin Liu)一人大放光彩;以后几年,随着现在的华裔小娃们长大了,肯定又是一只劲旅。
(3)我们MA的Baystate(马萨诸塞)俱乐部,虽然是美国第一个速滑俱乐部,而且人数众多,华裔娃也不少,但是我感觉训练过于佛系,教练也是典型美国人风格,每周上冰训练只有两三次,对陆训抓得也非常松散。而且目前的华裔小娃和他们的家长们都没什么争先的概念,还都处于到处撒网、孩子不喜欢就停了的阶段。在我第一版忽悠帖以后,新进了好几家小娃家庭,我都觉得怕辜负了他们,就和儿子一起组织他们加练陆训和速度轮滑,目前已经有几个小娃能看出是好苗子了。这个俱乐部,我个人认为,目前也就算是恒山派。
(4)WA的Puget Sound(普吉湾)俱乐部,本身是韩国教练、和韩国的短道和大道速滑都有着很强联系,他们俱乐部网站则干脆有一个韩语版;队员大多数是韩裔,但是听说最近一年也有不少华裔小娃加入。他们的训练肯定是没得说,冰时充足,水平也是极高。但高水平华裔娃的氛围还没有建立起来。个人认为他们相当于泰山派。
(5)WI密尔沃基的Pettit National Ice Center(PNIC),有目前全美唯一一个由公立学区(Elmbrook School District)支持的短道速滑速滑俱乐部,也就是说,孩子来练短道速滑有很大一部分费用由公立学区给负担;主教练是中国的世界冠军王洪洋(Coach WHY);不光是本地娃,还吸引了芝加哥和麦迪逊的很多高水平娃来训练。另外,他们本身就自带一个90%华裔娃的速滑队(Pinnacle)。经过五、六年的潜心培养,每年有大量华裔娃参加全美年龄组锦标赛,而且已经有好几个华裔娃进入美国短道国青队,几年后进入国家队的肯定会有不少。他们的地位相当于武当派。
(6)UT盐湖城,本身是美国速滑协会(USS)的总部所在地。他们那里的短道和大道,都号称是地球上最快的冰面;加上三位中国顶级女教练,付天余、孙琳琳、耿丽,阵容极其豪华。这里的OVAL俱乐部和FAST比赛队,非但是美国速滑运动员们的麦加级圣地,也吸引了世界各国的顶尖运动员来进行中短期训练。我还知道,加拿大的几家华人也是为了娃练速度滑冰而搬到了盐湖城。这里无疑是少林派了。
(7)其它俱乐部。真心喜欢这项运动的华裔娃是不是就没机会了?肯定不是。像我们现在的麻州俱乐部就是个二流水平,教练佛系、冰时不足,还有大量老头儿老太太大叔大妈占用冰时。但是,只要有对这项运动的爱好,多增加一些陆地训练和交叉训练,也照样能弥补冰时的不足;个人认为,1.5-2小时的陆训和交叉训练,相当于1小时俱乐部训练的冰时。另外,在假期时多参加别的俱乐部主办的训练营,就相当于在武林里去找其它门派的师伯师叔们请教;金庸小说里的基本所有男主,都是被各大正邪门派的顶尖高手调教过的。每年的USS的全国比赛,也类似于速滑界的华山论剑。 再看大道速滑。全美有室内大道速滑馆的只有两个城市,盐湖城和密尔沃基,能够全年不间断训练;还有三个室外的大道速滑场,只能等到冬天训练,一个在明尼阿波利斯,另外两个在普莱西德湖和爱达荷、都是人迹罕至也没什么华人的地方。目前美国的大道速滑还是以白人占绝对优势(当然男女各曾出现过一个黑人世界冠军)。因为大道速滑的场地限制,其相较于短道速滑反而更容易在全国比赛拿到好名次;华裔娃目前没有明显特别出众的人物,零星的几个也就是在Tier 2的National Age group拿个牌子,还多数是以短道为主、临时起意短期速成几个星期去比赛大道的;所以建议有在盐湖城、密尔沃基、甚至明尼阿波利斯的华人小娃家庭,不必拘泥于短道速滑、尤其是短道里华裔过于密集时,有条件的可以去尝试大道速滑。
最后说速度轮滑。大概10年前,还是4x110最为流行的时代,有过一位住在印第安纳州的、被国内速度轮滑界尊称为“一休大师”的,清华出身,现在应该60岁左右了,在美国各个室内赛、室外场地赛、和室外马拉松比赛里屡屡拿牌;然后华裔在美国的速度轮滑界就后继无人了。到2022年,我儿子16岁时在全美轮滑马拉松,用3x125配置拿到了业余组overall第一名(不到18岁不许参加专业组排名,但是他的成绩在专业组也能排到第16名);我知道的,还有一些华裔孩子在各地参加室内速度轮滑的训练和比赛,但是人数较少,也是没有形成短道速滑那样的压倒性优势。结合我以前在明州时建立的那个华裔娃速滑队的成绩,能看出来在速度轮滑这一块,只要你练(而且训练的强度,其实比速度滑冰还要低一些),肯定能在全国比赛的年龄组里拿牌;可能是因为速度轮滑目前还不是奥运会项目,其在美国比速度滑冰的普及程度还要小一些。多数华裔娃在team sports(群体项目如足、篮、排、棒、橄、冰、LC等)里、和游泳项目里,过了10年级就quit了,因为太耽误时间;在个人项目里的网球、击剑、乒乓球、羽毛球等又是华裔太扎堆,自相残杀得厉害(比短道速滑的华裔娃密度要高好几倍)。速度轮滑这个项目在美国华裔娃里还是一片处女地,没有华裔娃扎堆的现象;真正的花费其实很小,就是装备而已(我儿子目前的最顶级装备,包括boots/frames/wheels/bearings总共3000多刀,初级装备不到200刀),时间更为灵活(不必拘泥于冰时限制,我儿子在16岁以后,经常在放学以后就自己开车去trail练轮滑了),比速度滑冰还要容易出头。 以上分别为室内短道速度轮滑、室外场地速度轮滑、和室外轮滑马拉松
5、速滑运动导致身体损伤的危险性
就像我在第一版忽悠帖里回答的,所有运动都有危险,区别在于受伤的几率和损伤程度。很多运动网站排名击剑是最为安全的奥运会项目,因为防护到位并且没有腾空动作,但是就这么一个在美国尤其是美东地区华人家庭趋之若鹜的安全运动,每几年也会有被对手剑尖刺入持剑臂腋动脉导致急性大出血死亡的案例;还有一个安全运动是游泳,但是据CDC统计,平均每年有400例溺水相关死亡,每年也都有专业俱乐部训练时出事死亡的。反倒速滑运动,有受伤的、还没有听说过训练和比赛时死亡的。
运动损伤包括两种:(1)慢性损伤:一般是因为各种长时间训练造成的过劳,比如篮排球弹跳、和跑步长时间低烈度冲击造成的膝部半月板损伤,游泳造成的肩周关节的疲劳性损伤,和有些运动造成的疲劳性肌腱、韧带、软骨损伤甚至骨折、骨裂等等。(2)急性创伤:包括因为碰撞、坠落、锐物刺入等造成的软组织(肌肉、皮下、韧带、血管、内脏等)和硬器官(骨头)的损伤。避免前者,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都熟知该名运动员的训练极限在哪里,并制定相应合理的训练计划,并有足量的训练前的热身warm up和训练后的拉伸stretch;后者则除应该佩戴相应护具,同时也应该大量训练运动员如何尽量避免或减轻急性创伤的程度。
下图显示,人体右腿半月板解剖示意图 和 半月板慢性劳损
网上有不少有关各项运动危险程度的总结,各位可以自己放狗去查。冬季奥运会项目的危险程度排名如下:
10)冰壶 curling:(不是“溜冰”用的那种,是一个正经奥运会项目),运动员损伤只有在冰面上滑倒造成的,可以说是基本没有危险。但是很多人认为这玩意根本不能算是运动。
9)速度滑冰 speed skaitng:因为我儿子每年轮番投入短道速滑、大道速滑、速度轮滑的训练和比赛,我自己对这三项速滑运动危险程度的直观印象是:短道速滑 > 速度轮滑 》 大道速滑。
我的第一版忽悠帖后面的跟帖里,有网友断言“速度滑冰对腰和膝盖的损伤很大”,还有人说他大学同寝、或者他姨是以前练短道的,对膝盖损伤很大之类。我在这里明确一下: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运动,确实需要三个大关节(髋、膝、踝)的大幅度非自然折叠弯曲,也就是bend,但是这种折叠弯曲,从运动医学角度看,对膝关节的损伤很小,远低于需要大量弹跳和跑动的运动如足篮排球、甚至长跑。你大学同寝甚至你姨那个时代,是中国运动医学刚刚起步的阶段,而且那个年代中国运动员的训练以“糙、猛”著称,基本没什么理论知识和科研支撑。现代的速滑运动、尤其是短道速滑,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极其讲究陆地训练,通过大量合理的dryland训练,我上面Tier 3-1的速滑运动员,都练就了强大的腰腹核心力量,以及髋、膝、踝关节力量极其附近韧带和肌腱的力量,极其少见速滑运动员的腰、膝关节的慢性疲劳性损伤。所以,请各位在这个版上回复的时候,稍微尊重一下我写了好几万字;你真懂的欢迎讨论,不懂的别上来就一句话“速滑非常伤腰伤膝盖”,至少说出来跟哪项运动(散步?)相比伤膝盖。
反而,在速滑运动、尤其是短道速滑里,最近十几年比较常见的慢性疲劳性损伤(我们民间常称为“劳损”),不在腰和膝关节,而是发生在脚上、右脚占到60%以上。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半径8米的弯道,以30mph的速度过弯,产生的强大离心力对足底的瞬时压力能在2.5个G以上;而且,短道速滑的3/4的步伐是在弯道上,也就是训练时有3/4的时间足部承受高压力,因为是逆时针滑行、所以在外圈的右脚承受的压力更大,也就是更容易劳损。我知道的有几个顶尖选手有过右脚第五蹠骨(跖骨,metatarsus)的疲劳性骨折或者骨裂;这种劳损,通过减轻训练强度、包括陆训强度即可恢复。
大道速滑和速度轮滑,目前没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慢性疲劳性损伤的报道。
下面说一下速滑运动的急性损伤。
短道速滑:虽然不是速滑项目里最快的,但是顶尖选手的冰上速度也能达到30mph多。短道速滑相对最为危险的原因:(1)场地狭小:短道速滑起源于室外大道速滑的选手进入室内冰球场训练比赛,所以,在室内的冰球场上,长宽仅有200x100ft(60x30meter),冰面跑道全长只有111.12米,弯道半径8米、宽度7.7米,直道宽度也仅有7米。(2)速度相对更快:在8米半径的弯道以30mph的速度转弯,其难度和产生的离心力都远高于大道速滑在25米半径以35mph的速度转弯,这就是为什么短道速滑选手到了 Tier 3 以后,都要用左手扶冰;有人以为他们扶冰是耍酷,其实这个想法很外行,真到了那个阶段扶冰是极其自然的动作,不但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冰上的左手也能提供转弯时的支点,同样速度下能更加安全容易地过弯。(3)比赛形式:所有短道速滑的比赛形式都是Pack Style(Mass Start)的,就是所有选手(4-8人)同时出发、并全程使用同一个赛道,所以经常会发生选手们的身体或者冰刀之间的碰撞。第一版忽悠帖后面,有网友说韩国选手、还有匈牙利归化的刘氏兄弟怎么怎么犯规、使绊子之类,其实这些说法太外行了 - 理论上,所有碰撞都是不允许的。仅仅在美国,到了全美年龄组(National Age Group)级别的比赛,至少会有两个场上裁判和4架高速摄像机全程死死地盯着所有选手,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碰撞、尤其是对别的选手有影响的碰撞,都会有判罚,严重者则直接叫停比赛罚出场;听说欧洲的赛场判罚更为严格。我自己做过好几次场上裁判,可以说确实每个裁判的判罚标准和力度不一样(一般是新手裁判更为严格、老油条裁判相对宽松),但是大差不差。另外,国内小粉红们在网上总是揪着老对手韩国队的动作不放,在优酷之类的国内视频网站上放了很多韩国队犯规的视频;殊不知韩国冰迷们也在youtube上放了无数中国队员犯规的视频,其国际影响力远高于国内,导致世界上多数人认为中国队动作更“脏”。(4)综合以上1-3,短道速滑更容易摔倒、更容易发生碰撞、也更容易受伤,所以目前短道速滑的护具级别越来越高,短道速滑防冰刀专用头盔、全身防切割suit、软质护膝(knee pas)护胫(shin guard)、防切割手套等等都是强制的;基本所有短道速滑的训练和比赛,都有半尺厚度的海绵防护垫,在全国级别的比赛则为一尺厚度,在上面武当派和少林派的地盘,则为2尺厚度的悬浮(floating)防护垫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撞击防护垫所导致的急性损伤。
我儿子在现在的俱乐部滑了5年多,在前3年有5个队员在训练和比赛时高速摔倒、撞到防护垫骨折(都是小腿的胫骨/腓骨);后来2年,主教练和我儿子每隔几个月就会把Tier 3以上的队员单拎出来,专门演示训练高速弯道滑行时摔倒后的自我保护,才没再有高水平队员的重大损伤(knock on wood!),但还是有一个新来的大孩子在试训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右腿给崴骨折了。
速度轮滑:是这三项速滑运动里最慢的,顶尖选手的平地速度在25-30mph。速度轮滑的损伤,基本是摔倒时,因为路面不是冰面,沥青或者水泥地面在极短时间内的停止所作用产生的水平动量所造成的,多数是皮肤的擦伤。我自己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冲线的时候被埋在终点线下面的电线绊倒,多亏倒地时顺势滚翻了一圈,没有骨折,但是右前臂一片2x8"、右小腿一片2x12"的皮肤都没了,完全恢复用了两个月;还有一次比赛时,我前面一个明尼苏达大学的女孩子,前轮卡进大马路上的一个裂缝里摔了,她没有佩戴护膝,我经过她的时候,眼睁睁看见她左侧膝盖上的皮肤全被磨没了、里面的髌骨白森森地露出来,因为血还没来得及流出来。因为人体在摔倒时的自然反应,超过90%的轮滑损伤发生在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所以,直至现在,我儿子只要是在我眼皮子底下训练轮滑,他就必须佩戴护膝/护肘/护腕/头盔,这样,基本能避免95%的意外损伤。十几年前,荷兰的一些不要命的速度轮滑选手,在大山里沿着盘山公路冲下来,玩儿downhill inline skating,时速高达100mph,每年都有人因为转弯不及时、从悬崖边上坠落死亡,现在已经被政府强行禁止了。
大道速滑:是这三项运动里速度最快的,顶尖选手一般在35mph。传统的Olympic Style大道速滑,就是两个选手分道滑、每一圈换道;冰面跑道全长400米,弯道半径25米(内圈)-30米(外圈);不配戴头盔而是用降低风阻的连体风帽,类似于计时赛Time Trial,基本不会有碰撞,唯一受伤的可能是选手自己在弯道摔倒撞到防护垫。最近二十几年,除了团体追逐赛(team pursuit),又出现了Pack Style(亦称Mass Start)的大道速滑形式,就是一组几个甚至十几个、几十个选手同时出发的淘汰赛;这种比赛形式,组委会则强制选手们佩戴短道速滑那样的安全头盔、并在速滑服内衬全身防切割under suit,手套也必须是4级或以上防切割材料。所以,大道速滑是这三个速滑项目里最安全的。
8)越野滑雪 cross country ski:极其类似速度滑冰里的大道速滑,因为都是后跟脱位。我们俱乐部有一位比我儿子小2岁的白娃,家住VT的Hanover(就是达特茅斯学院所在地);他父亲是前美国越野滑雪队的,买房子也就买了带几十个acre后院的山里房子,孩子们从小就在自家后院玩儿越野滑雪,夏天用山地车练蹦跳;这个娃在2年前即进入美国cross country ski national jr team,但是更喜欢速度滑冰。来我们俱乐部训练短道速滑3年,没什么好成绩,转而专攻大道速滑一年(他家离我们短道俱乐部开车2.5小时,去蒙特利尔的室内大道速滑馆3小时),去年即拿到全国大道速滑他们那个年龄组第一,今年进入美国大道速滑national Jr team。另外,他家还是NH、VT、ME几个州的一个连锁fitness center的老板,他父亲更是Strava(真正严肃跟计划训练过半马以上跑步的人都知道这个app,华人跑圈戏称“史翠花”)的co-founder。
7)冬季两项 biathlon:就是越野滑雪加小口径(.22)步枪的定点射击。其危险性排在越野滑雪以上,可能是因为又加上了射击。
6)花样滑冰 figure skating:因为有跳和转的要求,尤其到了triple axel阶段,空中转体三周半跳,全美国也只有不到一百人能做出来;其实还应该有更多的人是受伤了、永远都做不出来了。这项运动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远远大于其它项目。日本的羽生结弦之所以出名,很多外行没看明白,是因为他连续5年一直在挑战人类的运动生理极限 -- 史诗级的腾空转体四周半quad axel(4A),虽然没有能在正式世界级比赛中圆满完成过;羽生退役几个月后,17岁的美国小将马里宁已经挑战成功,成为目前唯一一个ISU承认的四周半选手。到了三周半的级别,盐湖城的杨百翰大学运动医学专业人士在2014年测过,落地(landing)时的冲击达到8个G,每天训练50-200个这样的跳是什么概念?还没有人测过四周半的冲击,估算在15-20个G,这么大的冲击已经能让一小半的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摔骨折了,至少能把半月板砸裂了。花滑里相对非常安全的是双人冰舞ice dance、和团体队列滑sync,都没有跳和转的动作。
5)无舵雪橇 Luge/Sled:以接近100mph的速度从冰道冲下来,无论什么样的护具都顶不住那么大的冲击力。 4)跳台滑雪 Ski/Snowboard Jumping:在大跳台起跳时的瞬间速度达到60mph,并要在空中做出各种转体动作并安全落地。2022北京冬奥会,中国苏翊鸣单板夺金,谷爱凌双板夺两金一银。
3)自由式滑雪 Freestyle Ski:2022北京冬奥会中国选手齐广璞、徐梦桃空中技巧夺金。
2)冰球 Hockey:冰球运动员的损伤除了来自puck(最高时速110mph)击中身体各部位,还有别的队员的冲撞,甚至冰刀对颈动脉的直接切割(非常奇特的是,防切割护颈neck guard竟然不是NHL mandatory的,相当于抹脖子了),所以冰球队员的护具是所有运动项目里最多的,其防切割和防冲撞级别也是最高的;即使这样,也不妨碍冰球运动成为最为危险的冰上项目,每年都有死人的。NHL的职业球员不使用头盔面罩cage,所以他们门牙还齐全的也不太多。在美加,即使是非专业的冰球队,从12岁以后也会允许身体冲撞 body check,看见自家娃被一个20mph以上速度的对手拦腰轰然撞翻,对华裔妈妈们会是极大的视觉和心理冲击。Youtube上有无数hockey injury的视频,有些很血腥,各位自行观看。
1)高山(速降)滑雪 Alpine Ski / Downhill Ski:这项运动又极其类似于速度滑冰里的短道速滑,因为都是固定刀/板,而且非常重视内外刃(inner / outer edge)之间的转换。华裔家庭滑雪,绝大多数是从这个速降双板开始的,魔毯-绿道-蓝道-黑道-双黑-diamond-蘑菇等等,一步步升级;殊不知这项运动走到顶级,竟然是最危险的冬季运动。在不同级别trail上能活着滑回缆车的所谓“会”滑雪了,其实仅仅是双板滑雪高山速降的入门,真正能让肾上腺素飙升的是要参加racing team,最简单的技术是旗门小回转,然后是大回转和Super G;几公里的滑道,30或以上的坡度,以50-60mph的速度过旗门,会对人体的生理耐受能力产生极大压迫。当然,世界上比较著名的速降急性损伤的案例,基本都是一些名人(比如舒马赫),多数是冲出了赛道,撞进边上树林或者坠崖导致的,真正专业滑雪运动员在赛道上的急性损伤,多数是下肢骨折、致命反倒的不多。 高山速降过旗门的动作,和短道速滑过弯时的左手扶冰很类似。
6、功利地说说速滑运动对孩子上大学的影响
我在第一版忽悠帖写完以后,给比较近的几位中国家长看了,其中有一位说华人家长一般会问对上大学的帮助大不大,所以在FAQ的最后加上了这个功利的讨论,还被某个闲话版的网友喷了一嘴。我估计喷的那位没孩子,或者孩子还小、还在笃信“强身健体、广交朋友”的阶段;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个版上绝大多数有高中娃的华人家长,对孩子在高中的时期的所有每周超过10小时的EC,都会有“这个对上大学有没有用、有多大用”的想法,你自己到了这个时候也一样。
(1)速滑运动,包括大道速滑、短道速滑、速度轮滑,都不是NCAA项目,所以理论上对大学的运动员特招没用。但是,谷爱凌的极限滑雪也不是NCAA项目;上面我提到的那位北维出身的华裔娃Sean Shuai,比我儿子还小一岁,现在11年级,已经被斯坦福特招绑定了。 上图,DC波托马克俱乐部出身的帅博雄(Sean Shuai),过去两年在盐湖城OVAL俱乐部的FAST竞赛队训练,美国国青队员、青奥队员。
上图,NJ花园州俱乐部出身的Justin Liu,连续两年美国国家队队员,现在在Duke/JHU/UCB里纠结。 预祝这两位ABC娃,能够携手冲入2026意大利冬奥会并夺牌。
(2)欧洲国家对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的认知度普及度,远远高于美国和加拿大,虽然加拿大是当代短道速滑的起源地,美国是当代轮滑运动的起源地。美加两国的速滑运动跟欧洲相比,明显是孤悬化外的不毛之地。我们家去年9月去柏林参加轮滑马拉松世界杯,在旅馆和大街上碰到了很多来自欧洲、尤其是老牌西欧各国的选手,聊天得知,他们的冬季冰上运动,基本都是速滑刀起步,而不是美加这里男孩用球刀起步、女孩用花刀起步。所以,速滑在美加虽然是小众运动,但对华裔孩子反倒是更加容易出头。另外,速滑在美国是没钱的运动,而在欧洲国家,因为普及度极高,则可以像足篮排那样拿薪水挣钱;第一版忽悠贴的的跟帖里,有人提到了美国近两年爆火的一位大道速滑运动员,来自WI密尔沃基的Jordan Stolz,现在就在荷兰的一家俱乐部领薪训练(年薪>$100K),平时代表那个俱乐部参加欧洲杯,世界大赛的时候代表美国国家队。
(3)我家认识和知道的十几个亚裔速滑娃,大学申请的结果都不错,除了进入国家(国青)队、被T5特招的,也有不少进了大小藤的,进入旗舰州大的也都是Honor加奖学金,至少都在T50以内。我有时候想,儿子如果不是花这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练速滑,学习上应该能再高一级,就问儿子后悔一直坚持速滑吗?他说不后悔,因为他的好朋友大多数都在这个圈子里,而且都是好学生(知道几个白娃学习不好、还有考试作弊被抓住的,有些人不想上大学、或者就只想上社区大学);即使以后大学的地方没有水冰速滑的俱乐部,他自己总还是能找到trail继续速度轮滑的训练、并会继续参加全国轮滑马拉松的比赛。他同龄的好朋友和对手,进了国家队和国青队的,每次人家出国比赛,儿子都在Youtube Live上实时追踪,有时候感叹一下我们家没有能力WFH、搬到盐湖城去。有一次他看完Sean Shuai的世青赛500米决赛,仰天长叹了一声,“嗨----",就换衣服出去骑他的triathlon bike了,突然想到了《一笑江湖》的歌词: 江湖一笑 浪滔滔 红尘尽忘了 俱往矣 何足言道 苍天一笑 笑不老 豪情却会了 对月饮 一杯寂寥

 

🔥 最新回帖

公用马甲43
161 楼
进来支持一下楼主,虽然我家孩子大了用不上了。 楼主你是个有专研精神,头脑灵活,也有leadership的人。 通过这个帖子发现有些经常发言的ID,真是无知还自大,以为自己帖子发多了也就有了话语权,殊不知只显得自己挺蠢的,想必生活中其实挺失败也无聊的,把网络当成可以寻求关注的地方了。 楼主不必理会那些人,做你觉得正确的事情
R
RWY
160 楼
感谢楼主分享。
其实我小的时候挺想学的,可惜没有条件。
老五道口
159 楼
回复 158楼 chali1234 的帖子
去年世界杯北京站,放票之后30分钟,sold out.
c
chali1234
158 楼
bonvoy 发表于 2024-04-04 11:08
小众运动挺不错的

在美国算小众,在中国自从林孝埈火了之后已经出圈了。女粉一大堆,小孩子都在学这个。北京世锦赛门票800多元一票难求比演唱会还火爆。
s
solartorch
157 楼
谢谢楼主这么详细的帖子,非常涨知识。家里有个完全凭兴趣练速滑的小娃,看了这个贴才知道有那么多门道。

 

🛋️ 沙发板凳

L
Lishumit
回复 1楼 Lishumit 的帖子
7、著名经典战例 前面说了那么多的文字和图片,还是看看真正的比赛视频最过瘾。 水冰大道速滑的常规比赛是Olympic Style,每组两个选手分道滑,更类似计时赛Time Trial;其淘汰赛和团体追逐赛是Mass Start,也是在400米又长又宽的跑道上,不是特别的紧张刺激。速度轮滑,无论是室内赛、室外场地赛、和室外公路赛,也是相对smooth。 真正特别扣人心弦、比赛极其跌宕起伏的,是水冰短道速滑。就像我在上面“受伤”部分写的,短道速滑比赛,所有人共用同一条狭小赛道,弯道的相对速度极高、容易出现摔倒和碰撞,选手们在进行阻挡和超越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出现犯规,从而改变比赛结局。短道速滑每年3站世界杯,1站世锦赛,多数世界级好手用这几站比赛积攒积分并练兵;最高级别,当然是所有运动员心中最为神圣的奥运会了。
(1)2010 温哥华冬奥会 短道速滑 男子 1000米 决赛 Final A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pmxxZ4Tv3WY?si=WPl8kaCi-vBTQQf5 https://youtu.be/pmxxZ4Tv3WY?si=WPl8kaCi-vBTQQf5 总共58分钟的视频,前面39:58,是男子1000米的1/4决赛、1/2决赛、决赛B;从39:58开始,是决赛A组。占位从内道至外道,分别是: 256号美国阿波罗,是当时这个项目的奥运会纪录保持者;总共参加过3届冬奥会。 205号加拿大查尔斯.哈梅林,是当时这个项目的世界记录保持者,总共参加过4届冬奥会。 242号韩国李昊锡,当时排名世界第6;总共参加过3届冬奥会。 243号韩国李政洙(又译李正秀),前一年1000米世界排名(3站世界杯+1站世锦赛积分)第1。 206号加拿大佛郎西斯.哈梅林,是查尔斯.哈梅林的亲弟弟;和哥哥一起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他们的老爹还是当时加拿大速滑协会的总监)。 加拿大兄弟相对身高体壮,用的是当时市面上最硬的刀,澳洲产Bont粉末金属K-190,洛氏硬度65,需要强大的下肢力量和腰腹核心力量;阿波罗和两位韩国选手相对瘦小但是更灵活,用的是荷兰产Maple Duro双金属刀,洛氏硬度63-64。其中,李昊锡的鞋是最便宜的,就是当时600刀的韩国产SD stock boots;其他4人都是当时1500刀的定制脚型鞋。 短道速滑1000米共9圈,顶尖高手成绩在85-90秒,其速度/耐力比相当于跑步的400米,最惯用的战术是前6-7圈以全速的90-95%跟滑在第2-3位次,在最后2-3圈开始提速至100%冲刺。加拿大哈梅林兄弟的战术很明显,一起跑就占据第一第二的位次,并牺牲成绩稍差的弟弟佛朗西斯进行掩护和阻挡(是合理的),以保证哥哥查尔斯夺冠。前5圈无惊无险,没想到从还剩4圈时,美国阿波罗即提前加速,两个韩国选手也开始冲刺;李昊锡和李正秀在倒数第3圈,即以两次完美漂亮的外道超越,晋位至第一第二(在最后一圈,李正秀还内道超越了李昊锡,能看出来李昊锡明显地让了一下,不愧是当时韩国队里最受尊敬的大哥);美国阿波罗也在最后一圈,以其丰富的比赛经验和独一无二的弯道技术内道超越至第三;加拿大兄弟俩只能望洋兴叹了。 这个比赛,能看出韩国两名选手后劲十足、动力澎湃,他们的硬核外道超越气势如虹,李正秀随后还拿到了1500米金牌;美国阿波罗的弯道技术也是无与伦比,尤其是他在弯道内道的超越技术,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加拿大查尔斯.哈梅林在当时,明显看出优势在前半程、后劲不足,不过他随后也拿到了短距离的500米金牌。
(2)2010 温哥华冬奥会 短道速滑 女子 3000米接力 Final A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UCksT3eShfk?si=WGstDZ_rvWjc4xp9 https://youtu.be/UCksT3eShfk?si=WGstDZ_rvWjc4xp9 总共36分钟的视频,前半部分是Final B组。从11:20开始,决赛A组的中、韩、加、美,是当时世界短道速滑女子最强的4个国家。尤其是中国队,是当时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在半决赛中刚刚刷新了奥运会纪录,队员为王濛、周洋、孙琳琳、张会;老对手韩国队,则是连续4届冬奥会女子3000米接力的冠军,16年金身不破,每个队员都是拿过世界前三的狠角色,为赵海丽、金敏晶、李恩星、朴升智,总体实力应该比中国队稍高;加拿大稍弱、但实力平均;美国队最弱,除了大美女凯瑟琳.鲁特(外号推土机)、其他人实力都不能排进世界前5。所有女子选手都是用的双金属刀。 短道女子3000米接力,总共27圈,最强的国家队成绩在4分钟多一点,速度/耐力比相当于跑步的N次轮番的4x100接力。每队4个队员,每人没有圈数限制;一般第一棒1圈即抢到位次、剩下棒次每人100%全速2圈即交接(必须有身体任何部位的接触,最为有效的交接就是push),否则会因为体力下降而掉速。 比赛开始后,前22圈中韩两国交替领先,加拿大被甩掉1/4圈,美国被甩掉1/2圈。至倒数第5圈交接区后,韩国队金敏晶和中国队孙琳琳在进入弯道时为了争抢位次发生碰撞,金敏晶在内道基本未受影响,而外道的孙琳琳则失去平衡差点摔出去,多亏其通过右手扶冰稳住了重心,但一下被韩国队甩掉了十几米;最后4圈,中国队的两个大魔王周洋和王濛虽然全力追赶、把差距减少了几米,但是韩国队的两大高手朴升智和赵海丽也是越战越勇,一直把第一的位次维持到终点。当时的非官方表显成绩(每个人的双脚踝都戴着计时芯片time chip),韩国第一、中国第二,都刷新了世界纪录,加拿大第三、至少在家乡父老面前拿到一枚奖牌,美国第四无牌。 最精彩的镜头在赛后等待官宣。最开始,韩国队主教练崔光福仰天长啸、热泪盈眶,四名队员也是含泪举国旗绕场庆祝;中国主教练李琰则举手示意申诉,四名队员在场上挽手静默;加拿大至少铜牌,也在举国旗庆祝;美国队等着捡漏,围在她们教练席边上。澳大利亚籍的场上主裁在看了三遍慢动作回放以后,让副裁去通知韩国队DQ(disqualified)-- 高潮来了,三家狂喜一家愁 -- 1)韩国队主教练崔光福从仰天长啸一下变成暴怒伤狮,韩国队队员泪洒冰场;2)中国队主教练李琰、领队王春露(以前的中国短道速滑四朵金花之一)、器材教练Paul Marchese(美国人,就是现在80%世界冠军的脚型鞋的制造者)相拥而泣;3)中国队四个姑娘在冰上欢喜雀跃,然后从冰面冲向教练席庆祝;4)假小子王濛不管不顾、右腿跨上防护垫,她的右脚刀尖直接把她右边的张会左侧下巴给划开一道8cm的大口子,导致后来张会在举国旗绕场时不得不一直用左手捂着下巴,直到领奖之前才打了紧急止血针(没有来得及缝合)、领奖的时候也不能笑不能跳否则伤口会崩开;5)加拿大铜牌变银牌、美国队白捡了一块铜牌,都是高兴得乐疯了;6)到最后,中、加、美三国领奖时,大家都是笑逐颜开,和和美美一家人,在拍全家福的时候王濛还直接就坐到加拿大队员的腿上去了;就剩下本来最有实力拿第一并破了世界纪录的韩国队,暗自神伤。 平心而论,这场比赛中国队实力比韩国队稍逊。有关那个判罚,国内小粉红们和各大媒体,都说是“韩国金敏晶在内侧故意干扰中国队员孙琳琳的正常滑行,导致孙琳琳踩到金敏晶的冰刀险些失去重心摔出”,这个是当时CCTV解说员非常含糊其辞的猜测。我认为不对 -- 看慢动作回放20:54-21:30:1)金敏晶进入弯道第一个标志块时,无论肩膀还是刀尖,都早于孙琳琳半个身位,也就是她此时已经有了路权优先;2)孙琳琳是右脚冰刀的前部踩到金敏晶的左脚冰刀的后部,也就是此时发生的冰刀碰撞,责任在孙琳琳而非金敏晶;3)但是,注意金敏晶的右前臂和右手,对孙琳琳的胸部形成2次击打动作,如果说第一次击打是她在摆臂时的自然动作,第二下击打则明显是故意的了,意在阻挡孙琳琳;4)孙琳琳险些摔出并明显掉速,其实主要还是来自于冰刀碰撞,金敏晶的这个第二次击打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但是很恶劣,这就是韩国队被判罚的依据;5)孙琳琳在危急关头展示了中国队极为深厚的基本功,她通过双手扶冰,稳住重心、没有摔出去,挽救中国队于水火,否则在这个Final A的比赛里摔出去的话,就没有可以递进(advance)的更高组别了,中国队也就只能拿到第三了;6)注意韩国队和中国队都是Nike的同款式速滑服,虽然躯干部位的主色不一样,在袖子部位都是黑色的,防切割手套也是黑灰色的;中国队在本次冬奥会之前,2003-2009的速滑服是全身大红底配金边,但是颜色太耀眼、上肢的细小动作极容易被判罚犯规,所以本次奥运会选用了黑色袖子。ISU从2022起,要求所有国际比赛必须佩戴白色手套,就是为了回放看得更清楚些。
(3)2010 温哥华冬奥会 短道速滑 男子 500米 Final A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4DJ8o0geMvk?si=z_B5jdgoxHKXEKS4 https://youtu.be/4DJ8o0geMvk?si=z_B5jdgoxHKXEKS4 总共73分钟的视频,前面大部分是1/4决赛、1/2决赛,和Final B组。从57:18开始,决赛A组从内至外道分别为:205号加拿大查尔斯.哈梅林,当时排名世界第1;244号韩国宋锡贝,排名世界第3;256号美国阿波罗,500米排名世界第9;208号加拿大佛朗西斯路易.川博雷,排名世界第2。两名加拿大选手用的最硬的Bont K-190粉末金属刀,宋锡贝和阿波罗则是Maple Duro双金属刀。 短道速滑500米,4圈半,高手全程40秒左右,相当于短跑100米,从起跑开始,就一直维持在100%全力冲刺的状态。比赛开始以后,哈梅林和宋锡贝不出意料分别抢到第1、2位次,站在第4起跑位的加拿大川博雷因为身高腿长、抢到了第3位次;所有选手也是基本没有什么特别战术,就是玩儿了命地起跑、加速、维持高速冲刺状态;韩国宋锡贝在还差1圈半的时候,抓住哈梅林没有封死内道的机会,超越至第1位次。然后就是宋锡贝-哈梅林-川博雷-阿波罗这个顺序一直维持到最后一个弯道,如果没有意外,名次就是这样了。但是,短道速滑,永远、任何时候都会出现意外。 最后一个弯道出弯时,离终点线只有十几米了。宋锡贝在左脚crossover完成收刀的时候,突然左脚刀尖扎进冰里卡了一下,随即从内道摔了出去;他摔倒的瞬间,左手还分别勾到了哈梅林的左脚和右脚,导致哈梅林也失去平衡在冰上转了180度,好在他一边转一边冲过了终点线,并拿到第一名。阿波罗在当时的特点,无论是短距离的500米,还是中长距离的1000、1500米,都是习惯跟滑(他个子偏小,所以起跑不是优势),在最后几圈利用其无与伦比的弯道技术实现内道超越;但是这次,川博雷没有给他机会,把最后一个弯道封得死死的;阿波罗在进入最后一个弯道前加速,本想在弯道内侧插入,但是川博雷的左手已经扶在了标志块的内侧,阿波罗的速度减不下来,只好用右手推了川博雷将近一秒钟(判罚为身体碰撞),导致后者摔出去了。 最后结果,哈梅林-宋锡贝-川博雷,阿波罗DQ。加拿大的两名队员在家乡父老面前捍卫了他们的荣誉。
(4)The most unexpected Olympic Gold Medal 无论什么运动项目,绝大多数的奥运级别选手,在之前几年的世界杯、世锦赛都是多次交手,对各自的底细都很清楚;多数项目还有世界排名。但是短道速滑,因为场地狭小、速度飞快、场面激烈、扣人心弦,被一些冰迷誉为最激动人心的运动;其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也会导致一些意料不到的比赛结果。下面两例,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奥运会冠军的男版和女版,都出现在短道速滑。
- 2002 盐湖城冬奥会 短道速滑 男子 1000米 Final A - 澳大利亚 Steven Bradbury 斯蒂芬.布莱伯里 诙谐音效版: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fAADWfJO2qM?si=On9olTmO-Xjfk2Fx https://youtu.be/fAADWfJO2qM?si=On9olTmO-Xjfk2Fx 原声高清版: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WUi4-H6hfw8?si=8qtbMl8hp4JQR4G3 https://youtu.be/WUi4-H6hfw8?si=8qtbMl8hp4JQR4G3 这位Steven Bradbury,参加过4次冬奥会(1992、1994、1998、2002);在盐湖城冬奥会之前两年,他在训练时伤到了颈椎和颅骨,身体里打了几个钢钉。他最后以28岁高龄还是咬牙参加了2002盐湖城冬奥会,一个是他确实喜爱这项运动,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家刚刚开了个体育用品店,他想请阿波罗合影并签名,给他家的体育用品店做市场。 他在盐湖城,本来根本就没想着能进入半决赛。没想到,一路上预赛、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通过对手们的失误、摔倒、犯规,他被一直递进(advance)进了决赛A。决赛A里的其他4名选手,都是真刀真枪拼进去的,也都是当时直至现在短道速滑界的大佬级人物,代表了当时短道速滑最强的4个国家 - 中韩美加。内至外道:1)加拿大Mathieu Turcotte,马修.图尔克特,是现在加拿大脚型鞋Apex的老板;2)韩国安贤洙,现在的俄罗斯维克托.安,2021年开始担任中国队技术教练;3)美国阿波罗;4)中国李佳军。 比赛开始,前面8圈半,四位大佬杀得难解难分,Steven Bradbury虽然身材高大,但年事已高、又有旧伤,关键是水平确实不如,只能跟在后面10米开外。最后一个弯道,四位大佬像绞肉机一样摔在了一起,Steven Bradbury意外夺金,成为澳大利亚、也是整个所有南半球国家里,第一个获得冬奥会金牌的人。
- 2014 索契冬奥会 短道速滑 女子 500米 Final A - 中国 李坚柔 外行抗韩小粉红版: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Bry3R6ftu3Y?si=yg9OE_7E8mhwXpZq https://youtu.be/Bry3R6ftu3Y?si=yg9OE_7E8mhwXpZq 上面这个版本里,带有抗韩情绪的外行胡说八道太多,我最烦的是“唯独这个棒子她就纯粹是技术不行”这句,人家朴升智这是第2次参加冬奥会(前面温哥华冬奥会里的韩国接力的四大高手之一,并拿到1000和1500米的两块铜牌),在索契500米这个项目里是除了王濛(在索契奥运会前2个月训练受伤骨折了)以外最被看好能夺冠的,说她技术不行就没人敢说行了;没有抗韩情绪的是两位在索契的现场解说,男的是专业体育解说员,女的是前短道速滑国家队员大杨扬,都算是客观。 想在Youtube上找个靠谱的中文解说的李坚柔夺冠的视频,太难了,竟然绝大多数是外行小粉红们的胡说八道,这个是唯一一个相对客观的: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jpLKSEJL3SM?si=9mlw5t6uBUxRLqsx https://youtu.be/jpLKSEJL3SM?si=9mlw5t6uBUxRLqsx 我曾经在十年前,在mitbbs的奥运版,专门开帖分析了李坚柔这次夺冠,包括英国克里斯蒂怎么摔的、意大利芳塔娜怎么被克里斯蒂的冰刀铲倒、韩国朴升智怎么被克里斯蒂的手推倒;还有朴升智的那第二次摔倒为什么会发生等等 -- 那个时代,大家的冰刀普遍越来越长,对比上面2002盐湖城冬奥会的视频,冰刀长度/冰鞋长度的比例越来越大,女选手的冰刀长度都普遍达到17-17.5英寸,男选手更是都在18英寸;2014索契冬奥会里,中国队最被看好、夺冠呼声最高的范可欣也是在500米半决赛时左脚刀尖扎进冰里摔倒,前面2010温哥华冬奥会男子500米的视频里,宋锡贝也是在最后一个弯道出弯的时候左脚刀尖扎进冰面 -- 神烦外行小粉红解说的那句“人在做天在看啊韩国队”,你爱国可以、粉红也没问题,但是别外行、还不懂装懂带节奏。
(5)2022 北京冬奥会 首都体育馆 短道速滑 女子500米 + 男子1000米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ODw9JI8Im8k https://www.youtube.com/live/ODw9JI8Im8k?si=rSUc2U9P5TpOJQqN 这个视频63分钟,是目前youtube上2022北京冬奥会回放最长的,其中包含女子500米半决赛和决赛,还有男子1000米半决赛和决赛。本届冬奥会,为最大限度维持公平公正的判罚,所有判罚都是在现场直接大屏幕回放,所有现场的裁判、教练员、运动员、观众都能看到;每个判罚基本都是从三个水平角度、和一个空中角度回放,而不是以前冬奥会的那种由主裁决定以后去通知被判罚选手。其中有几个判罚,在专业论坛里有极大争议。
00:00-02:13  女子500米半决赛1组。其中01:25-01:38回放意大利芳塔纳的一个非常漂亮的外道超越加拿大金.布廷。
02:13-07:00  女子500米半决赛2组。中国曲春雨在弯道crossover时,右脚刀尖踢到前面比利时汉娜.德梅的左脚外踝部位,导致后者摔倒,被判DQ,没有任何争议;最后荷兰苏珊娜.舒尔廷和中国张雨婷正常晋级决赛A,比利时汉娜.德梅被递进至决赛A。
07:00-12:10 男子1000米半决赛1组。 中国任子威和李文龙的战术很明显,以成绩稍差的李文龙掩护任子威,尽力阻挡韩国的大魔王黄大宪(就是一年后导致林孝埈归化中国的那位)超越;前五圈还好,但是黄大宪在第6圈以一个极其漂亮的内道超越,进位至第一并保持到终点。11:12-12:30慢动作回放显示,任子威占领外道,李文龙应该封住内道、但是他的身位偏外道,黄大宪抓住时机从内道超越、在弯道时与李文龙和任子威先后都有碰撞,导致被判罚DQ -- 这个判罚有一定争议。按照ISU的规定,谁提前进入弯道(以第一个黑色标志块为准,提前意为冰刀刀尖或者肩膀提前)、或者谁在内道,谁就有路权;即使判定黄大宪没有提前进入弯道,但是很明显两名中国选手都在卡位封锁外道、导致内道空虚,被黄大宪在第二个标志块即无可非议地占领内道并超越至第一位。韩国冰迷、包括韩国总统,都发文抗议这个判罚。
12:20-18:30 男子1000米半决赛2组。 又是一个在倒数第二个弯道出弯碰撞的有争议的判罚,导致原本第二的韩国李俊瑞被DQ,原本第三的匈牙利刘少昂摔倒,本来第一位的匈牙利刘少林和第四位的中国武大靖直接晋级决赛A,刘少昂被递进至决赛A。慢动作回放15:29-17:50,可见李俊瑞出弯时,刚刚完成扶冰的左臂自然后摆,打在他身后刘少昂的右腿膝弯内侧、致使刘少昂失去平衡摔倒;这个左臂的自然后摆是所有选手都会有的动作。而判罚的原因则是说他“由外向内变线碰撞犯规”,莫名其妙。专业论坛上,很多业界人士认为,可以让刘少昂递进至决赛A,但绝对不应该判李俊瑞犯规;还有韩国冰迷在论坛提出,这个判罚是为让中国武大靖能晋级决赛A,韩国李俊瑞被判得太冤枉了,很多人附和。
29:06-38:16 女子500米决赛A。 前三位都是大魔王 - 31岁的意大利老将阿丽亚娜.芳塔纳这是第4次参加冬奥会,她19岁时还是一脸婴儿肥的时候,第一次参加2010温哥华冬奥会,即用粉末金属K-190刀(说明她的下肢力量极强)夺得500米第三,和鼎盛期的王濛一起同台领奖;24岁荷兰苏珊娜.舒尔廷是短道/大道双栖世界级选手,刚刚刷新了短道500米奥运会纪录;27岁加拿大金.布廷是当时短道5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 总共三枪起跑。可见,芳塔纳从4岁开始轮滑,其起跑方式是典型速度轮滑的蹲踞式起跑;加拿大金.布廷体格强悍,起跑方式是类似冰球的power skating的crossover起跑;其他三名选手则是传统速滑起跑。第一枪金.布廷抢跑。第二枪,在第一个弯道出弯后,芳塔纳抢到第一位,但舒尔廷分毫不让,其右脚刀尖内侧打在芳塔纳左脚刀尾内侧、致芳塔纳摔倒,被召回(recall);召回后芳塔纳和舒尔廷都跳上防护垫让各自的器材教练查刀。第三枪,舒尔廷抢到第一位,维持了3圈,然后被芳塔纳在第4圈第一个弯道入弯时超越;赛后,芳塔纳痛哭失声,加拿大金.布廷祝贺她,展示了世界级顶尖选手之间的惺惺相惜。
43:00-58:00 男子1000米决赛A 都是中国选手、也都是中国教练一手训练出来的,只是本土和海外混血的区别。匈牙利刘氏兄弟长得很像,很多人以为是双胞胎,其实差了3岁;名字上为了区别,2号刘少林加了中间名“三多”。 两枪起跑。第一枪,本来28岁老将武大靖已经在第三圈抢到了第一位次,准备加速了;94号李文龙的任务也很明确,就是在后位盯防2号刘少林三多,让两位师兄在前面对付1号刘少昂。出了两个意外:1)右场裁判(场上那位女裁判)发现右场入弯处有冰面裂缝,2)刘少林在第4圈意图从直道内侧超越李文龙,被李文龙在左场弯道入弯前封死,刘少林的右脚刀尖和李文龙左脚刀外侧发生严重碰撞(46:20-46:24,53:54-53:59),导致李文龙左脚刀体在前1/4处被磕掉了2寸(47:25-47:48李文龙换刀);一般能把粉末金属冰刀磕掉2寸的碰撞都是极其剧烈的,但是场上裁判组惜才刘少林,没有判罚,只是全组召回重赛。 第二枪,武大靖明显体力不支,其在第3圈入弯前有个动作,就是用右手轻推了任子威臀部一下,意为“你先走、我掩护”(50:26-50:28);到最后2圈时,已经明显能分出3个集团,前集团为刘少林-任子威,中间是李文龙,后面为刘少昂和体力完全不行了的武大靖;最后冲刺时,任子威和刘少林有明显肢体接触,刘少林作为有路权的领先者,又是第一个冲线,自认为应该判罚任子威犯规。没想到,最后宣布结果,刘少林有两个犯规,并因为两个犯规叠加被判黄牌:1)54:22-54:25,刘少林在内线超越任子威时,被判为换线导致冰刀和肩膀碰撞,犯规 -- 这个判罚有极大争议,因为刘少林在进入弯道第一个标志块之前已经明确完成超越并拥有优先路权,很多人认为冰刀和肢体碰撞应该判罚后面的无路权的任子威;结果竟然是判罚刘少林由内向外变线阻挡犯规。2)54:26-56:12,就是冲线时两个人的肢体碰撞和拉扯,第一下肢体碰撞发生在刘少林出弯时的自然左臂后摆、碰到了后面的任子威的右臂,第二下肢体碰撞则是任子威明显的双手主动去拉扯刘少林的左肩和左臂,这个在最最低级的比赛里都是被严厉禁止的动作;结果竟然是判罚刘少林由外向内变线阻挡犯规 -- 这个判罚是本届奥运会最大的争议,匈牙利队提出上诉但被驳回,国际短道速滑专业论坛上、有一些国际裁判实名认为场上裁判组偏袒中国队,韩国冰迷们则把这个动作放大、到处骂中国队手黑;小红书上,刘氏兄弟也有大批忠实迷妹,在他们兄弟去年归化中国以后,没有了被扣“不爱国”帽子的顾忌,也把这个视频拿出来认为刘氏兄弟在北京冬奥会被不公平对待,有些人甚至闹到现在,认为视频足以说明任何争议,要求IOC改判为刘少林第一、任子威黄牌,李文龙第二和刘少昂第三不变。







L
LiuX
我一直以为溜冰=滑旱冰=轮滑 真冰的话就叫滑冰
x
xiaomm2020
感谢分享!
雪泥鸿爪
速滑对爆发力和耐力要求比较高而且训练比较枯燥,一般人可能坚持不下来
m
minqidev
溜冰就是有轮子, 滑冰就是有刀子在真的冰上面
s
starforever
小众运动其实挺不错的
l
lovejames
孩子真的特别狂热的喜欢还值得,太苦,太容易受伤断腿。 李文龙vs 大黄那个判罚有争议 ,主场优势。 刘少林VS 任子威的判罚没争议。

j
jiamagongma
这个运动的分母真小啊。。。
l
life99f
雪泥鸿爪 发表于 2024-03-31 22:28
速滑对爆发力和耐力要求比较高而且训练比较枯燥,一般人可能坚持不下来

是的,别人都觉得枯燥无趣,很少能坚持下来。只有亚洲人可以。
a
applebunny
感谢楼主分享!小白看得津津有味
a
athenana
马上这个赛道也要被华人卷爆了。
公用马甲21
感谢楼主认真写长文科普和大家分享! 虽然孩子不会去练,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m
musician
好无聊的运动,跟田径似的 你看哪有小学生练田径的 不过lz写得很好,支持一下
距离拥抱被
华人需要开一个鸡娃版
A
Anastasiaa
洛杉矶周围有没有好的俱乐部?
l
lovejames
马上这个赛道也要被华人卷爆了。
athenana 发表于 2024-04-01 00:13

不是不可以。美国国家队和国青 好几个华裔男孩,成绩都还不错。但也是有天赋+苦练+断腿的风险。
王濛是脚踝粉碎性骨折被迫退役的。和队友训练中相撞,粉碎骨折。 最近刚结束的中国国内比赛,担架轮椅抬下去好几个…
z
ziwu
感谢分享
a
aiyamayayongle
“忽悠”可不是啥好词儿,即使考虑所谓的幽默效果。
F
Fwer
赞父母为娃认真研究
u
ukulele
佩服楼主的钻研精神,有你这样的家长,你家孩子做什么都会会出色
s
ssakura
就是感觉很容易受伤啊 😅
h
hiv2
请教楼主,教练建议我们买比赛专用轮(室内),白色,光敏的,到底能提高多少成绩,教练说一圈能提高零点几秒。
f
feo
回复 1楼 Lishumit 的帖子
伤残风险太高了,图啥啊。。。
Y
Yoshitomo.nara
看得出真心热爱。码了这么多字科普,给LZ手动点赞👍
h
hua1ren2
真是的,在国内大东北 速滑 是 冬季体育课必备,🈶️多少孩子不会? 至于的 还忽悠 人都不屑参加好吧 背着手绕圈 有嘛意思?
h
hiv2
短道速度轮滑的技战术要求跟中学体育课差之千里啊,不懂的还是闭嘴,少丢人现眼了
d
drunkgaming
强贴留名,谢谢分享。
s
sheisfree
码住,我家有个爱速度的小娃,多谢楼主
c
cactus_mei
不错,赞楼主。
m
mshope
谢谢分享
x
xiaoxuer
回复 15楼 距离拥抱被 的帖子
同意,就叫子女教育,文学城上那个排版不好,很快就会沉下去。我们这边如果有肯定比那边更火。
e
edelweisskitty
有没有娃不速滑但喜欢花样的。。。?
l
lovejames
edelweisskitty 发表于 2024-04-01 12:19
有没有娃不速滑但喜欢花样的。。。?

显然更多吧 很多华裔女孩花滑。男孩看天赋了 一定要瘦矮体力好。
e
edelweisskitty
lovejames 发表于 2024-04-01 12:21
显然更多吧 很多华裔女孩花滑。男孩看天赋了 一定要瘦矮体力好。

我指的是花样滚轴,我这里没见到几个华裔女孩玩这个的,国内好像有专门学这个的班
j
jntl
又一项内卷的项目
简单
楼主太厉害了!
S
SmallMia
mark
I
Inferno
回复 1楼 Lishumit 的帖子
天哪,这是不是华人最长贴? 划了好久才到2楼
a
abmm
我们新泽西的Justin很厉害的
l
lovejames
edelweisskitty 发表于 2024-04-01 12:32
我指的是花样滚轴,我这里没见到几个华裔女孩玩这个的,国内好像有专门学这个的班

我也没见身边人玩过 其实挺适合亚裔小矮个 国内很多训练队。
剑骨琴心
楼主好人啊
虽然对我家没有用,我两个娃都是要么成家立业了,要么快高中毕业了,
但是,我还是想冒头赞一赞楼主热心人啊
h
hiv2
我家今年开始参加大区比赛,在 9 岁以下rookie 和 IAG组获得了大部分项目的总成绩冠军🥇,仅参加了三站,积分已经遥遥领先。娃很开心,训练更积极主动,认真。这项运动有助于培养孩子敢于竞争和善于把握机会的能力。华人参赛的屈指可数(都很出色),倒是印度人不少。
x
xuming
回复 21楼 ukulele 的帖子
这种项目是不是需要身材矮小才好出成绩。但是,亚裔尤其男孩子还是长得高大一些好。
l
lovejames
xuming 发表于 2024-04-01 14:08
回复 21楼 ukulele 的帖子
这种项目是不是需要身材矮小才好出成绩。但是,亚裔尤其男孩子还是长得高大一些好。

大道速滑要身材高大的 ,完全欧美人身材的那种, 身高力量爆发力都要非常出色。完全的拼速度和身体素质。
短道可高可矮 ,别超过185, 大部分成名选手170-180之间。亚裔总体上很合适所以韩国中国才会玩这个。

h
hiv2
因为主要技术是弯道,个子适中最好,个人认为成人 170-180 比较好,未成人阶段发育早的孩子占尽便宜。技术(弯道,出发)是最重要的,爆发力,协调性,下肢力量也都很重要。当然,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坚持下去。
J
Jose1
这种带不来任何乐趣的项目,你愿参加就参加去,别去忽悠别人,不就是为了能上个好大学吗?能上好大学的路子多了去了。
J
Jose1
hiv2 发表于 2024-04-01 14:19
因为主要技术是弯道,个子适中最好,个人认为成人 170-180 比较好,未成人阶段发育早的孩子占尽便宜。技术(弯道,出发)是最重要的,爆发力,协调性,下肢力量也都很重要。当然,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坚持下去。

"发自内心的热爱" 你的娃现在喜欢将来不喜欢了,你会不会因为已经投入很多了而去强迫娃继续练? 看不出这种枯燥的东西有什么好热爱的
l
liumajia
lovejames 发表于 2024-04-01 14:14
大道速滑要身材高大的 ,完全欧美人身材的那种, 身高力量爆发力都要非常出色。完全的拼速度和身体素质。
短道可高可矮 ,别超过185, 大部分成名选手170-180之间。亚裔总体上很合适所以韩国中国才会玩这个。


我觉得速滑太卷了,韩国运动员滑的那么脏,甚至可以对自己的队友下手,也是因为竞争太激烈了,训练那么多年,奥运会最多两次机会就会被新人取代,而且胜负都是百分之几秒决定的,韩国的那个高手被排挤到加入中国国籍找机会去了。观众当然觉得比赛很刺激,但是运动员就不一定了
h
hiv2
Jose1 发表于 2024-04-01 14:27
"发自内心的热爱" 你的娃现在喜欢将来不喜欢了,你会不会因为已经投入很多了而去强迫娃继续练? 看不出这种枯燥的东西有什么好热爱的

我们压根没有想过跟上大学有啥联系,我家将来不靠这个也是上好大学。
q
quwien
感谢分享👍
l
lovejames
我觉得速滑太卷了,韩国运动员滑的那么脏,甚至可以对自己的队友下手,也是因为竞争太激烈了,训练那么多年,奥运会最多两次机会就会被新人取代,而且胜负都是百分之几秒决定的,韩国的那个高手被排挤到加入中国国籍找机会去了。观众当然觉得比赛很刺激,但是运动员就不一定了
liumajia 发表于 2024-04-01 14:41

在美国没那么卷 还行。也是因为白人黑人不太玩这个项目。 韩国那个是因为扒队友裤子被队友告了 怕法院判他坐牢 才改中国籍的 ,完全不是被排挤。但他们确实手脏,对队友下手犯规。
y
yizi
真心请问楼主,您孩子最后靠滑冰进入了那所大学
b
bartlett
这个是个很好的体育项目。但只想对申请大学有作用就不用去了。好像没有哪个大学有这个项目
H
Huanhuan_lele
感谢楼主无私分享!
y
yaya0811
真心感谢lz辛苦码字,认真读完了,学到不少。忍不住说,有些回帖真的是mean,井底蛙的感觉。
u
underdoc
以前玩过平花,很好玩。。。 顺便说一句击剑出事一般是foil,运动员没有穿保护腋下的plastron Sabre 和epee 还是比较安全的
a
amelialily1
叹为观止。我对速度和冲击碰撞的运动天生不喜欢。孩子就算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m
matata214
谢谢分享
c
chasing
回复 1楼 Lishumit 的帖子
赞长文。谢谢楼主科普!
L
Lishumit
lovejames 发表于 2024-03-31 22:49
孩子真的特别狂热的喜欢还值得,太苦,太容易受伤断腿。 李文龙vs 大黄那个判罚有争议 ,主场优势。 刘少林VS 任子威的判罚没争议。


圈里人?还是只看中文媒体? 如果你去英文的短道速滑论坛,任子威和刘少林的那个判罚,在2022北京冬奥会那个月(2月底)都炸锅了。
J
JessieZou
回复 1楼 Lishumit 的帖子
干货满满!谢谢楼主科普, 学习了!!!非常受用的帖子!
l
lovejames
圈里人?还是只看中文媒体? 如果你去英文的短道速滑论坛,任子威和刘少林的那个判罚,在2022北京冬奥会那个月(2月底)都炸锅了。
Lishumit 发表于 2024-04-01 21:33

都不用看媒体 看比赛本身也看得懂谁犯规啊…..刘少林确实两次犯规, 最后冲刺是他横切把任子威挤出了蓝线。这个属于变线阻挡对手超越/冲刺,肯定是犯规的。之前一次超越也造成碰撞犯规了。 刘少林现在也是中国队自己人了 我不反感他 ,他本人挺好的。短道比赛犯规是常事。
话说如果孩子练这个 也应该能看懂比赛具体每个判罚到底犯规没有。另外,这都不是秘密了,外网这方面评论 很多是韩国人,一定是反中国队而站外国选手的(然后韩国人气死了没想到刘少林刘少昂归化中国队呵呵)。短道圈子很冷 ,歪果仁普通人都不看,平时冷得查无此运动。
J
JessieZou
回复 42楼 剑骨琴心 的帖子
有同感,楼主是个很善良的好人!
L
Lishumit
lovejames 发表于 2024-04-01 14:14
大道速滑要身材高大的 ,完全欧美人身材的那种, 身高力量爆发力都要非常出色。完全的拼速度和身体素质。
短道可高可矮 ,别超过185, 大部分成名选手170-180之间。亚裔总体上很合适所以韩国中国才会玩这个。


大道速滑也不完全是必须欧美人种的身材高大 -- 最给亚裔争脸的是日本女队 -- 她们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如果不是最后一个弯道最后那个队员摔了,就能卫冕team pursuit的奥运会冠军了。她们三个人,只有一个身高在160cm以上: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9LdwmpdKfpw?si=eYJ-yZCyMS3K4SvM
L
Lishumit
Anastasiaa 发表于 2024-04-01 01:36
洛杉矶周围有没有好的俱乐部?

可以查一下So Cal SpeedSkating Association 以前是个很有名的俱乐部,最近几年比较少见了
l
lovejames
Lishumit 发表于 2024-04-01 21:52
大道速滑也不完全是必须欧美人种的身材高大 -- 最给亚裔争脸的是日本女队 -- 她们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如果不是最后一个弯道最后那个队员摔了,就能卫冕team pursuit的奥运会冠军了。她们三个人,只有一个身高在160cm以上: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9LdwmpdKfpw?si=eYJ-yZCyMS3K4SvM

确实日本女队大道速滑很强。以前还有一个韩国大道选手李相花,个子也不高。不过总的来说 ,这是一个很吃身体天赋条件的项目,就像游泳,臂展比别人多一大截 就是优势。
L
Lishumit
lovejames 发表于 2024-04-01 21:42
都不用看媒体 看比赛本身也看得懂谁犯规啊…..刘少林确实两次犯规, 最后冲刺是他横切把任子威挤出了蓝线。这个属于变线阻挡对手超越/冲刺,肯定是犯规的。之前一次超越也造成碰撞犯规了。 刘少林现在也是中国队自己人了 我不反感他 ,他本人挺好的。短道比赛犯规是常事。
话说如果孩子练这个 也应该能看懂比赛具体每个判罚到底犯规没有。另外,这都不是秘密了,外网这方面评论 很多是韩国人,一定是反中国队而站外国选手的(然后韩国人气死了没想到刘少林刘少昂归化中国队呵呵)。短道圈子很冷 ,歪果仁普通人都不看,平时冷得查无此运动。

你这里说的外国人,是专指美国加拿大?
欧洲的很多外国人,在北京奥运会的时候熬夜看速滑比赛,我们去年在德国碰到很多。
L
Lishumit
hiv2 发表于 2024-04-01 08:19
请教楼主,教练建议我们买比赛专用轮(室内),白色,光敏的,到底能提高多少成绩,教练说一圈能提高零点几秒。

你这个是Bont Jet的鞋,看鞋/轮架比例,应该是Bont 2 - 3号。 轮架是Luigino Challenge 4x100。 我们家就是儿子小时候只滑过几个月室内,后来一直专注在室外马拉松,所以对室内轮子没什么经验。 不过,刚刚查了一下,这个轮子应该是室内抓地性能和回弹性能都不错的。它家的125全碳hub轮子真贵,不知道强度如何,在室外柏油路上能不能经得起折腾;我儿子过去几年一直用的Bont的金属Hub3x125,比较重。
L
Lishumit
underdoc 发表于 2024-04-01 17:24
以前玩过平花,很好玩。。。 顺便说一句击剑出事一般是foil,运动员没有穿保护腋下的plastron Sabre 和epee 还是比较安全的

Foil是花剑吧? 重剑和佩剑都有保护腋动脉的护具,感谢科普!
Y
Yesterdayom
谢楼主分享。 哪个体育运动搞到最后快成专业的了,对外行来说,非要提趣味性和对大学帮助的性价比会高呢, 有些回帖太mean了。
L
Lishumit
回复 63楼 lovejames 的帖子
“最后冲刺是他横切把任子威挤出了蓝线”
这句话不敢苟同。蓝线并不是边界线,只是一个参照而已。
L
Lishumit
Yesterdayom 发表于 2024-04-01 22:22
谢楼主分享。 哪个体育运动搞到最后快成专业的了,对外行来说,非要提趣味性和对大学帮助的性价比会高呢, 有些回帖太mean了。

感谢理解!
我总共写了四万多字,就只有一千多一点字是提到的对孩子上大学的影响,还是别的家长要求下我才写的。
对那些心理阴暗的,我懒得回它了。
l
lovejames
回复 63楼 lovejames 的帖子
“最后冲刺是他横切把任子威挤出了蓝线”
这句话不敢苟同。蓝线并不是边界线,只是一个参照而已。
Lishumit 发表于 2024-04-01 22:23

判罚的关键点是刘少林变线了。现在都是高速摄像机反复回看,裁判从头顶和正前方很清楚看到谁大幅度横切变线,而任子威被挤出去了,蓝线位置是方便看出他被挤出多远。他当然可以划出蓝线,但他不是主动出去的呀 他被挤出去导致冲刺慢了呀,所以判挤他的人犯规。刘先动手推搡,任反推。所以判刘犯规。 没有偏袒哪个队哦 ,我也说了黄大仙那个(我认为)不应该判。
h
hiv2
轮滑至少在我们这里花费很少,team 训练(教练,场地)是免费的,owner 是得过全国冠军的,每周训练三次,一共 7 小时,训练量很大,完全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鞋子从国内买可热塑的,900-1000RMB,疫情期间我买了几双 bont, $25 一双,上面提到的比赛轮$10 一个,轮滑服从淘宝定制才合$20。比起网球课$70 一小时,天壤之别。
j
jiafeimao1
谢谢楼主无私的分享
L
Lishumit
hiv2 发表于 2024-04-02 09:10
轮滑至少在我们这里花费很少,team 训练(教练,场地)是免费的,owner 是得过全国冠军的,每周训练三次,一共 7 小时,训练量很大,完全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鞋子从国内买可热塑的,900-1000RMB,疫情期间我买了几双 bont, $25 一双,上面提到的比赛轮$10 一个,轮滑服从淘宝定制才合$20。比起网球课$70 一小时,天壤之别。

你们滑室内速度轮滑是真便宜!羡慕!
a
aiersha
applebunny 发表于 2024-03-31 23:41
感谢楼主分享!小白看得津津有味

满满干货!
L
Lishumit
回复 2楼 Lishumit 的帖子
这个帖子后面的回复,有一些太变味儿了。
本意是推荐速滑运动,尤其是8-10岁以内的小娃来参加,练好童子功。
回复里,竟然有很大一部分人以为是为了上好大学。诚然,上好大学肯定是所有华裔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但是,总是盯着这么功利的目标,跟我写这个帖子的本意是歪着的。
另外,还是回一下觉得“速滑无聊”的一些人:人类从远古年代,为了活下去、活得越来越长,从基因、骨子里的要求,是必须越来越快,包括陆上、水里、冰上、山上等等,这就是速度要求的最为原始驱动力。奥运会的口号就是更快、更高、更强。
我们在刚刚过去的复活节周末,带了几家5-8岁的小娃,第一次在trail上轮滑了好几迈,孩子们一个个兴奋得嗷嗷叫,家长们也都红光满面,滑完15个人一起在中餐馆吃饭,其乐融融。
h
hiv2
不管你发帖的动机如何,不管你写得多好,华人上总会有几个搅屎棍。 我从楼主在 mitbbs 上最初关于轮滑的帖子里学到了很多。我娃从 4 岁就行走在轮滑鞋上,在家里木地板上自己玩,后来 5 岁第一次去轮滑场地就被邀请参加 team,随即因为疫情中断了 3 年,到 9 岁第一次参加大区比赛,在同年龄组里成绩最稳定,第一或第二,多次囊括参赛项目冠军。看过她比赛或训练的都用一个词描述 smooth,训练中很少因为自己原因摔倒,比赛中从未摔倒。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从小(4岁 )开始。平衡能力,协调性越早开始越好。
s
shanggj
Lishumit 发表于 2024-04-02 10:20
回复 2楼 Lishumit 的帖子
这个帖子后面的回复,有一些太变味儿了。
本意是推荐速滑运动,尤其是8-10岁以内的小娃来参加,练好童子功。
回复里,竟然有很大一部分人以为是为了上好大学。诚然,上好大学肯定是所有华裔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但是,总是盯着这么功利的目标,跟我写这个帖子的本意是歪着的。
另外,还是回一下觉得“速滑无聊”的一些人:人类从远古年代,为了活下去、活得越来越长,从基因、骨子里的要求,是必须越来越快,包括陆上、水里、冰上、山上等等,这就是速度要求的最为原始驱动力。奥运会的口号就是更快、更高、更强。
我们在刚刚过去的复活节周末,带了几家5-8岁的小娃,第一次在trail上轮滑了好几迈,孩子们一个个兴奋得嗷嗷叫,家长们也都红光满面,滑完15个人一起在中餐馆吃饭,其乐融融。

公园里的 trail上 能轮滑?
h
hua1ren2
hiv2 发表于 2024-04-01 09:21
短道速度轮滑的技战术要求跟中学体育课差之千里啊,不懂的还是闭嘴,少丢人现眼了

你懂 你真懂 你娃厉害 行了吧
把‘丢人现眼’抱回家下窝吧🙄️
h
hiv2
shanggj 发表于 2024-04-02 10:41
公园里的 trail上 能轮滑?

可以,我们公园里水泥 trail 刚刚新铺的,但是初学者摔一跤会很惨,即使已经保护地很好
S
Shuangbao
谢谢分享
L
Lishumit
shanggj 发表于 2024-04-02 10:41
公园里的 trail上 能轮滑?

这个问题问的!室外轮滑马拉松的选手,每年好几千人,平时的训练都是在长距离trail上啊。
可以下载一个非常好的app,叫TrailLink,可以找到任何一个地方的trail,告诉你trail长度、路面材质、哪里停车、适合什么运动等等。
一杯甜茶
感谢分享,还挺有意思的。
老五道口
不会滑冰的才说滑冰没有意思。从龙潭湖滑到什刹海,再滑到八一湖,八一湖滑到紫竹院,然后再到未名湖,从未名湖到昆明湖,这几十年,从来没有听说过谁觉得滑冰没意思。我倒是真听说过不少人觉得看棒球和高尔夫没意思。
老五道口
回复 47楼 Jose1 的帖子
看一遍电影老炮儿吧,你没经历过,不知道那乐趣。都是跑小圈儿,就在那儿转,没滑过的,当然不知道那乐趣。
老五道口
任何一项运动练到最高级别以后,上好学校都已经不是考虑的内容。在孩子的心目中,只有奥运,只有金牌,只有世界寇军。
训练是艰苦的,旁观者的感觉是枯燥的。但哪项运动不是从每天枯燥的训练中出来的?孩子的热爱就好。其实最艰难的考验是对家长,长年的坚持和支持是孩子成功的关键。
L
Lishumit
老五道口 发表于 2024-04-02 18:04
不会滑冰的才说滑冰没有意思。从龙潭湖滑到什刹海,再滑到八一湖,八一湖滑到紫竹院,然后再到未名湖,从未名湖到昆明湖,这几十年,从来没有听说过谁觉得滑冰没意思。我倒是真听说过不少人觉得看棒球和高尔夫没意思。

嘿嘿,你去过的这几个地方,我小时候和大学也都去滑过,最多的是未名湖和什刹海。
L
Lishumit
老五道口 发表于 2024-04-02 20:16
回复 47楼 Jose1 的帖子
看一遍电影老炮儿吧,你没经历过,不知道那乐趣。都是跑小圈儿,就在那儿转,没滑过的,当然不知道那乐趣。

这个华人闲话版,颇有几个狗P不懂,但是真敢说的。我上一版忽悠帖子,也有个玩意儿像条疯狗似的,莫名其妙追着咬了半天。
我总觉得,你不懂没问题,可以问甚至可以讨论;在别人帖子后面大放厥词,而且那厥词都歪倒姥姥家去了,显得太low ,实在懒得搭理它了。
雪泥鸿爪
回复 2楼 Lishumit 的帖子
这个帖子后面的回复,有一些太变味儿了。
本意是推荐速滑运动,尤其是8-10岁以内的小娃来参加,练好童子功。
回复里,竟然有很大一部分人以为是为了上好大学。诚然,上好大学肯定是所有华裔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但是,总是盯着这么功利的目标,跟我写这个帖子的本意是歪着的。
另外,还是回一下觉得“速滑无聊”的一些人:人类从远古年代,为了活下去、活得越来越长,从基因、骨子里的要求,是必须越来越快,包括陆上、水里、冰上、山上等等,这就是速度要求的最为原始驱动力。奥运会的口号就是更快、更高、更强。
我们在刚刚过去的复活节周末,带了几家5-8岁的小娃,第一次在trail上轮滑了好几迈,孩子们一个个兴奋得嗷嗷叫,家长们也都红光满面,滑完15个人一起在中餐馆吃饭,其乐融融。
Lishumit 发表于 2024-04-02 10:20

您自己反复强调练滑冰的孩子去了哪些学校的,但说实话这种小众项目对升学帮助不大,只是普通EC而已。
“6、功利地说说速滑运动对孩子上大学的影响”

Z
Zenny2010
正好复活节假期几天天好陪孩子去trail滑轮 孩子开心大人也顺便活动活动 谢谢楼主码这么多文字 很有意思 我读得津津有味
d
doubled_tripley
专门注册账户来回贴。去年看了楼主的帖子,帮助很大,才决定走这条路的。我南方人,完全不懂这个项目,压根就没想过。但是娃喜欢滑冰,才知道可以走短道速滑的项目,很感谢楼主的无私的分享。
d
doubled_tripley
回复 92楼 雪泥鸿爪 的帖子
任何一个项目持久,到了顶级都有帮助。哪怕是没有直接对升学有帮助,间接的帮助都很多。选择一个项目是孩子决定,他喜欢什么,只有喜欢才会持久,才会付出,才会学到努力就能改变自己,也才会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不是热爱这个的,完全不需要去学。我家是去年看到楼主的第一个帖子才去速滑的,这一年,我家娃变化很大。从一个不争不抢的孩子,现在干啥都想的是要当第一,要追上前面一个。不只是滑冰了,连学习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是受到你追我赶的这个影响。
l
lambofgod168
雪泥鸿爪 发表于 2024-04-03 06:51
您自己反复强调练滑冰的孩子去了哪些学校的,但说实话这种小众项目对升学帮助不大,只是普通EC而已。
“6、功利地说说速滑运动对孩子上大学的影响”


楼主写了几万字,就提了这一点而已,哪里有反复强调?
雪泥鸿爪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4-04-03 10:59
楼主写了几万字,就提了这一点而已,哪里有反复强调?

你数数有多少字。如果楼主不提,别人提那是别人功利, 他自己都提还说别人功利这个就不合适了。我们也推体育,也知道多大学没帮助,就是因为娃喜欢。

"6、功利地说说速滑运动对孩子上大学的影响
我在第一版忽悠帖写完以后,给比较近的几位中国家长看了,其中有一位说华人家长一般会问对上大学的帮助大不大,所以在FAQ的最后加上了这个功利的讨论,还被某个闲话版的网友喷了一嘴。我估计喷的那位没孩子,或者孩子还小、还在笃信“强身健体、广交朋友”的阶段;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个版上绝大多数有高中娃的华人家长,对孩子在高中的时期的所有每周超过10小时的EC,都会有“这个对上大学有没有用、有多大用”的想法,你自己到了这个时候也一样。
(1)速滑运动,包括大道速滑、短道速滑、速度轮滑,都不是NCAA项目,所以理论上对大学的运动员特招没用。但是,谷爱凌的极限滑雪也不是NCAA项目;上面我提到的那位北维出身的华裔娃Sean Shuai,比我儿子还小一岁,现在11年级,已经被斯坦福特招绑定了。 上图,DC波托马克俱乐部出身的帅博雄(Sean Shuai),过去两年在盐湖城OVAL俱乐部的FAST竞赛队训练,美国国青队员、青奥队员。
上图,NJ花园州俱乐部出身的Justin Liu,连续两年美国国家队队员,现在在Duke/JHU/UCB里纠结。 预祝这两位ABC娃,能够携手冲入2026意大利冬奥会并夺牌。
(2)欧洲国家对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的认知度普及度,远远高于美国和加拿大,虽然加拿大是当代短道速滑的起源地,美国是当代轮滑运动的起源地。美加两国的速滑运动跟欧洲相比,明显是孤悬化外的不毛之地。我们家去年9月去柏林参加轮滑马拉松世界杯,在旅馆和大街上碰到了很多来自欧洲、尤其是老牌西欧各国的选手,聊天得知,他们的冬季冰上运动,基本都是速滑刀起步,而不是美加这里男孩用球刀起步、女孩用花刀起步。所以,速滑在美加虽然是小众运动,但对华裔孩子反倒是更加容易出头。另外,速滑在美国是没钱的运动,而在欧洲国家,因为普及度极高,则可以像足篮排那样拿薪水挣钱;第一版忽悠贴的的跟帖里,有人提到了美国近两年爆火的一位大道速滑运动员,来自WI密尔沃基的Jordan Stolz,现在就在荷兰的一家俱乐部领薪训练(年薪>$100K),平时代表那个俱乐部参加欧洲杯,世界大赛的时候代表美国国家队。
(3)我家认识和知道的十几个亚裔速滑娃,大学申请的结果都不错,除了进入国家(国青)队、被T5特招的,也有不少进了大小藤的,进入旗舰州大的也都是Honor加奖学金,至少都在T50以内。我有时候想,儿子如果不是花这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练速滑,学习上应该能再高一级,就问儿子后悔一直坚持速滑吗?他说不后悔,因为他的好朋友大多数都在这个圈子里,而且都是好学生(知道几个白娃学习不好、还有考试作弊被抓住的,有些人不想上大学、或者就只想上社区大学);即使以后大学的地方没有水冰速滑的俱乐部,他自己总还是能找到trail继续速度轮滑的训练、并会继续参加全国轮滑马拉松的比赛。他同龄的好朋友和对手,进了国家队和国青队的,每次人家出国比赛,儿子都在Youtube Live上实时追踪,有时候感叹一下我们家没有能力WFH、搬到盐湖城去。有一次他看完Sean Shuai的世青赛500米决赛,仰天长叹了一声,“嗨----",就换衣服出去骑他的triathlon bike了,突然想到了《一笑江湖》的歌词: 江湖一笑 浪滔滔 红尘尽忘了 俱往矣 何足言道 苍天一笑 笑不老 豪情却会了 对月饮 一杯寂寥"
s
shanggj
Lishumit 发表于 2024-04-02 11:39
这个问题问的!室外轮滑马拉松的选手,每年好几千人,平时的训练都是在长距离trail上啊。
可以下载一个非常好的app,叫TrailLink,可以找到任何一个地方的trail,告诉你trail长度、路面材质、哪里停车、适合什么运动等等。

公园里的 人走的 trail 你去速滑。合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