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有学区房的反馈一下属实不? 北京最牛学区房价断崖暴跌:1028万跌到568万…

m
mouton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在北京海淀区,蜂鸟家园是个特别的存在。 与它的名字一样,它非常小,但又极贵,每平方米单价一度超过了20万。它对口的学校,是北京号称“宇宙第一牛小”的中关村三小。这意味着,它象征着中产们想攀上顶级学区,所需要支付的最便宜门票。 在形势好的时候,购买蜂鸟家园,堪称中产们的一场寻求升值的资产配置游戏,而孩子得以入学中关村三小,不过是参与这场游戏的奖励。对中产们来说,房价飞涨、信心膨胀,诱惑实在太大,足以让人忽视它所有的缺点。 只是,到了今年,形势扭转,一套房子跌去数百万。在多名业内人士的统计中,蜂鸟家园都位列2023年北京小区房价回调幅度第一。人们这才惊醒,自己买下的既不是抗跌的硬资产,也不是可住的房子,买下的只是为孩子上学付出的代价。 600万保卫战 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600万,这是蜂鸟家园的价格底线。 34岁的蜂鸟家园业主王晓,每个月都会收到来自周边中介的房源成交单,上面能直观看到这个小区的价格变动——进入2024年,蜂鸟家园总共只卖出去了6套房子。其中,有2套的成交额,都生硬地卡在“600万元整”。熟知行情的中介们说,这个数字,就像在维系这个学区房神话的最后一丝体面:一旦跌破600万,怕真的要开始“跌跌不休”了。 卖房的人死守600万,买房的人却都谨慎观望起来。中介陈彩在万柳卖了十几年学区房,她没想到的是,这个3月,蜂鸟还一套房子都没卖出去。 在蜂鸟家园小区,尤其是3月份,这个情形极为罕见。 坐落在卷娃圣地北京海淀、万柳区域,蜂鸟家园一度名声大噪。陈彩记得,去年此时,蜂鸟家园还是炙手可热的。2023年3月底,一位家长火急火燎地冲进门店,“给我选一套最便宜的,我马上就要买!”接着,他甚至没有看房,就用800多万的价格买下了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蜂鸟一居室。 后来,陈彩才知道,他的孩子已经6岁,下半年就要入学,但还没有落户,妻子着急得直跳脚——每年5月,是北京小学的入学登记时间,如果想让孩子如期读上一年级,年初的这几个月,就是最后的买房窗口期,中介们会在此时万般催促家长们,真的不能再等了。 因此,和那位着急买房的家长一样,往往是2、3月份,强学区房属性的蜂鸟家园会成交最多的房子。去年,这两个月份总共卖出去了22套房,几乎是全年成交量的一半。 但在今年,这个数字断崖式下跌,变成了孤零零的1。 ▲蜂鸟家园成交表。图 /受访者提供 强烈的对比之下,显得蜂鸟更为冷清。赶着3月的末尾,每日人物来到了蜂鸟家园。这个小区不算大,拢共只有一千两百多户,大多数时候都很安静。小区中间的花园里,有两位中介没有活儿,正坐在座椅上发呆。在他们的描述里,从去年下半年10月开始,蜂鸟的房价就开始剧烈变动,从年初的800万,一路滑落到650万。蜂鸟知名度很高,得知价格下滑之后,来看房的人不少,但真正下手的人却不多。 过去几年,蜂鸟家园的成交价,随着学区政策起起伏伏。政策利好时,一套43.98平方米的大开间,成交价能飙升到985万,单价22.4万元/平方米。最高的一套,甚至卖到过1028万。反之,跌到800万以下也是有的,但600万,的确是近几年来的最低点,中介陈彩说,“几乎是回到2018年的价格了”。 600万,颇像最后的那道心理防线。总会有买主砍价,说降到600万内就下单。但卖家们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价格,600万以内就干脆不卖了。双方都不退让,僵持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单都没有成交。 况且,还有一些更被看重的不确定性,延长着这场拉锯战的时间线。 从蜂鸟家园出发,走过一条斑马线,要不了2分钟,就能抵达中关村三小,一所定位是“北京气质、世界品位、大家风范”的公办小学。它是蜂鸟家园的对口学校,也是蜂鸟家园能够成为海淀学区房神盘的关键。 在北京,只要家里有适龄孩子的家长,没有人会不知道这所小学——它几乎是“牛小”的最高级别,符合外界对“牛小”的全部想象。比如,从一年级开始,老师们就已经开始尝试用全英文授课;学校社团比大学还多,包括高尔夫、机器人、甚至于铁人三项;开学的时候,孩子们和孙颖莎打乒乓球,到小学毕业时,送上毕业寄语的是莫言、郎平、钟南山。 和三小的强关联,使得蜂鸟家园等周边学区房成为中产们争夺的明星楼盘。但就在去年,这种强关联被大大削弱——包括蜂鸟家园在内,有接近40个住在三小学区房里的孩子,被分去了三小之外的小学。 中介陈彩说,这是北京海淀区实行多校划片之后,被调配最多的一届。这一年,三小一年级总共18个班,由于赶上入学高峰,甚至还多加了一个班,但名额依旧不够。最后,那些没有北京户口、落户时间晚、或者房子在老人名下、填报志愿失误的孩子,成为了这场三小名额争夺赛的失利者。 正是这些变动,让买家们陷入犹疑。为了打消这种担忧,陈彩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们打强心针:“2023年,对应着出生人口最多的那一年,才会有这么多孩子被调剂。等你们的孩子上学时,已经没有这么多新生儿了,被调剂的概率非常小。” 只是,陈彩说完这些话,看房的人们眼里依旧满是犹豫。无论中介怎么劝慰,蜂鸟家园的确不再是“100%上车盘”,花大几百万购买一个不确定的结果,在当下,看上去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就这样,这个3月,蜂鸟家园保持着诡异的“0成交额”。显然,中产们还在继续等待,等着看今年的调剂情况,也在等房价跌破600万防线的那一天。 ▲下午四点半,三小陆续放学。图 / 每日人物摄 蜂鸟的神话 在万柳,调剂这件事,此前并没有那么令人恐惧。王晓在2020年买下蜂鸟家园的房子。那个时候,万柳的学区房全然处于一种“手慢无”的状态。 现在想起来,那个节点也很微妙——当年4月,北京的另一块教育高地西城区,正式实行“731新政”,推进多校划片,借此给学区房降温。这意味着,在2020年7月31号之后买房落户的生源,将加入随机摇号的大军,即便是高价买了西城的学区房,也不一定能上心仪的小学。 同样是学区房争夺战的激烈战场,海淀区也出台了类似的“1911”政策(指在2019年1月1号之后买房落户的生源参与调剂)。但那一年,并没有任何孩子被调剂出中关村三小。 二者带来的对比实在强烈。很快,王晓决定放弃西城,踏入海淀万柳。他更不是个例,和王晓一样,一时间,无数原本盯着西城的家长,都涌入了“更稳妥”的万柳。 家长们的热情和渴望,助推着万柳学区房的热度和价格,都走向巅峰时刻。一位家长言辞恳切,“鸡娃的第一步,就是入手海淀万柳学区房”,中介们的常用话术则变成了“早做打算”。有刚结婚、还没生娃的年轻夫妇,驱车从朝阳赶来,只为占下一个万柳的坑位。为了房子不被抢走,不少家长还要强行给中介塞钱,才能保住“出来一套、卖掉一套”的房源。 最开始,王晓看上的还不是蜂鸟家园。隔壁小区有一套更大、更好住的房子,要价900万,够一够也可以。但在商量买房的一个月时间里,900万就变成了1100万。 在万柳区域,对口中关村三小的楼盘并不少。中介陈彩指着一张地图介绍,周边一共有数十个楼盘,都能上三小。且不论万柳书院这样动辄1个亿的豪宅,包括光大水墨风景、康桥水郡等在内的楼盘,户型面积都大,房价涨起来,就贵到没边了。 ▲万柳区域楼盘图。图 / 每日人物摄 盘算过手里的资产,王晓还是只能选择蜂鸟。由于多校划片政策仍在,买房之前,王晓也细细评估过自家孩子的资质——尽管是在19年之后才落户,但他们有北京户口、名下只有一套房,调剂这件事,极大概率不会砸到自己头上。 更重要的是,学区房在此时,是一种保值的、乃至于可以增值的硬资产,而孩子得以入学三小,不过是参与这场投资游戏的奖励。放眼到整个万柳,蜂鸟家园又是游戏中最便宜的入场券——对中产们来说,诱惑实在太大,很多人都愿意为这些不确定性赌一把。 王晓在那个时候,也是信心爆棚的。从大学毕业开始,王晓开始炒股,早在2016年,他就以300元每股的价格买入了茅台的股票,到买房的那一年,茅台已经攀升到了每股2800元,“简直是疯涨”。保守些的妻子劝他抓紧卖掉,他带着一种莫名的赌性,执意再等等,“涨到3000元就卖”。 但王晓没有等到茅台涨到3000元,而是一路下跌。股市失意,楼市也一样。如今,王晓对蜂鸟的房价没了当初的信心,他总觉得,“600万,还没到底”。 感知来源于很多方面。股票大跌之外,王晓还考虑到了生育率。他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入学很难,只能转头念了国际小学。但等两年之后,小儿子上幼儿园,一切都变得很轻松了,他和妻子几乎没怎么花心思,儿子就摇号上了不错的公办小学,这让他们怀疑,一定是孩子少了,“入学名额都没占满”。 跌价的更不止蜂鸟,还包括整个万柳片区。中介陈彩说,去年9月,她们还卖出去了一套光大花园的三居室,2300多万,但流程还没走完,到了10月,就只值1900多万了。买主郁结,一度打算违约。最后,还是卖家退了100多万,才让合约顺利达成。 也就是那几个月,是蜂鸟家园的一个成交小高峰。陈彩发现,一些孩子已经上完学、更有钱的蜂鸟业主,都赶着将手里的房子出手。原因是,尽管蜂鸟的房子跌了不少,但他们去买别的房子,也能拿着大刀去“砍价”。一卖一买之间,还相当于省下不少钱。 只是,在这些房子出手之后,蜂鸟家园就彻底陷入沉寂了。那种感觉好像是,更有钱的人已然下了牌桌,只留下了刚占上坑、孩子还没读书,或者流动资产有限的中产们,苦苦等待这场游戏喊停的时刻。 ▲蜂鸟家园里,大多数时候都很安静。图 / 每日人物摄 代价 不过,当真的来到蜂鸟家园,要想找到一名真正的业主,比找到一只蜂鸟还难。 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蜂鸟家园并不宜居。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蜂鸟家园真的很小——户型基本上都是开间,面积不到50个平方米。 这是“性价比占坑房”的另一面。跟着中介陈彩,我参观了一套接近700万的房源,业主为了尽可能多地塞下人,把一间卧室改造成了两间,最终的效果像极了列车的卧铺。还有另一套狭小的房子,中介也说不出什么优点,只能介绍,“窗户正对着三小的操场”。 因此,中介们都心领神会,能够花800万买下上学坑位的富豪们和中产们,一定不会舍得让孩子住在这里——他们往往会选择住进中关村三小附近,那些更贵、更宽敞的大房子,比如光大花园的三居室,或者万城华府的别墅。 于是,中介们的业务又多了一条,帮忙把他们新买的房子租出去,全流程托管,不少买主从头到尾,“脸都不会露”。最终,小区里留下的业主是极少数,“剩下80%都是租户”,其中不少是附近上班的中介、大厂员工,甚至因为房租低、距离三小近,转而成为课外培训班的根据地。 ▲狭小的蜂鸟户型。图 / 每日人物摄 80岁的业主胡江,是我在蜂鸟遇见的、少有的原业主。房子是他女儿买的,用来给外孙女上学。但就如前文所说,女儿一家人并不住在蜂鸟,而是几条街区以外的翠叠园——那里更符合外界对中产的想象,180平方米的房子,售价1500万,家里全由保姆照料。至于蜂鸟的房子,就留给老两口住,平时还能帮忙接送孩子。只是,房子太小,住着不舒服,胡江说,“连装修都懒得装”,他天天盼着外孙女毕业、卖掉房子搬离这里。 这样一来,中介们最喜欢做蜂鸟家园的生意。陈彩提到这事就乐呵,蜂鸟业主买完房子后,都不自住,会找她把房子租出去,等孩子成功上车三小,就再找她卖房子,说不定之后还有二胎。一个客户起码就是3个单子的生意。 在海淀万柳,学区房实行的是6年一贯制。昂贵的上学坑位以6年为周期,在不同家长们手里高速流转。行情好的时候,不管是中介还是业主,都被蜂鸟在这个轮转过程中产生的价值所吸引,并忽视它的缺点。 到了今年,形势突然扭转,一套房子跌去200万,蜂鸟的业主们这才意识到,自己买下的不再是硬资产,也不是可住的房子,只是为孩子上学付出的代价。 除了空间逼仄,蜂鸟家园的建造质量也不好,这是被诸多租户们诟病的关键。一位租住在这里的男士吴迪吐槽,蜂鸟没有集中供暖,只有中央空调,但效果极差,冬天冷得出奇。他是建筑专业出身,从踏进房子的那一刻就知道,这里的楼板有多薄。后来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几乎每一天晚上,他都能够听到楼下母亲批评孩子的声音。 ▲蜂鸟家园一居室。图 / 网络 想抹平这种代价,更难。和大多数蜂鸟业主一样,王晓也把自己的房子租了出去。过去两年,他花了18万,重新装修了房子,安上空调,装上最好的、没有甲醛的木地板。通过这些努力,他打造出一套“蜂鸟最贵的出租一居室”,每个月的房租能提高到8800元,比小区里的同户型房子贵上一两千。 王晓寄希望于用这种方式,稍微提高一些蜂鸟的租售比,但他也知道,在居住体验不好的蜂鸟,“租售比就是极低”,即便以相对高价出租,他还是需要至少83年才能回本。 相较而言,王晓是还会在乎性价比的一批中产。他和妻子家境不错,第一桶金来自父母,如今,他们在体制内工作,薪资不算太高,家里大头收入都来自于他炒股、投资的收益。因此,他对自己的资产更谨慎些——毕竟,买下蜂鸟,已经动用了家中的大笔资产,两个孩子的开销不小,同时,他还需要再花每个月20000元的租金,在附近更好的小区租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才能够容纳自己一家5口人。 面对这些不断交付的代价,人们总会强调自己得到了什么。如今,三小能带给购买蜂鸟的家长们一些安全感。王晓说,北京小学号召减负,但三小还是会留一些作业,“其实作业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说明老师很负责”。同时,班上的学习氛围不错,女儿更算得上争气,小提琴、画画、体能,都没落下。 这些细节让他觉得,支付200万的代价是值得的。更何况,前两年,他们又生了二胎,以后也能上三小。王晓说,“相当于亏损的钱让2个孩子来分”,一人100万,平摊了成本,这个结果,“还算能接受”。 但也有家长在“代价”的昂贵中,彻底变了心态。一位家长说,以前,他对孩子的要求不过是可以上一所985,但在倾尽所有积蓄、又借钱买了蜂鸟之后,他不再满足于此,转而加入了鸡娃大军,希望孩子能念上清华、北大。 甚至,有家长开始对三小表现出不满——社交平台上,不少购买了蜂鸟等学区房的家长们,对三小的素质教育模式尤为失望,他们觉得,三小对于孩子的培养远远不够,“老师不管,全靠家长鸡娃”。而学区所对口的初中也不够好,“花这么多钱买了学区房,最后,在小升初时没了优势”。 ▲蜂鸟小区就在三小对面,在窗口就能看到一部分校园。图 / 每日人物摄 被绑定的中产 “蜂鸟是跌了,那又怎么样呢?” 当我追问王晓当下的心情时,他这样回复我。2020年,为了大女儿上学,他和妻子花800万买下这套房子。那之后的短短半年时间里,蜂鸟的房价开始一路飙升,最高点突破了1000万大关,房源依旧出一套,卖一套。那个把房子卖给王晓的中介,还回来找他,问他愿不愿意再把房子倒手卖出去。 面对200万的差价,王晓拒绝了。原因是,他们的小儿子还没有入学,他不可能为了200万的纯收益,就舍弃掉儿子上中关村三小的宝贵机会。 4年之后的今天,蜂鸟的房价掉了个弯,但王晓的处境其实没有变过——就像当年放弃赚200万一样,他也不可能为了少亏损一些,就把房子抓紧出手。王晓的打算是,只要等儿子上了一年级,他会立刻把蜂鸟的房子卖掉,“就算折价到500万也没关系”。 王晓所面临的,几乎是大多数中产家庭的处境。王晓和妻子是新北京人,2016年毕业后,两人留在北京。在拿到北京户口、生下孩子之前,他们对留在北京没有任何执念,甚至已经在成都买了一套400万的房。那个时候,两人还定下一个最终期限,“2019年底,如果还没有户口,就回成都了”。 幸运地是,赶在“DDL”之前,两人拿到了北京户口。于是,他们又忙不迭地卖掉成都的房,周转在西城、海淀,给孩子选购学区房。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图孩子能有多好的成绩,但作为家长,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给孩子最好的,是十分正常、又理所应当的事情。 ▲图 / 《三十而已》剧照 就像王晓一样,如果中产们的生活里有优先级,孩子当然在第一位。中产家长们的人生,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被彻底锚定,此后,房子、车子乃至于一切的决定权,就都不属于自己了。 在选蜂鸟房子的时候,这种“失去选择”的感受还会格外突出。在蜂鸟,一居室主要被划分为4个房型。不管是中介还是购房者,都对这4个房型的优缺点如数家珍。比如,A型送了一平方米,B型卧室朝南,C型面积最小,D型相对宽敞。 但到了选房的时候,朝向、面积、户型、价格,就通通都不重要了。唯一决定它们价格的,就是“孩子能不能用得上”,每隔一个年级,价格差能到15万。 面对购置蜂鸟的家长,中介陈彩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家孩子多大了?”然后飞速在大脑中匹配待售房源所对应的年级——如果你有一个3岁的孩子,再过3年就要上一年级,那么,三年级以下的房源就不用考虑了,因为那时,前业主的孩子还没小学毕业,坑位还没让出来,轮不上。 “蜂鸟的房子太特别了,就算有便宜一点的,孩子用不上,那也没办法。”陈彩说。 在这种孩子为先的氛围里,家长们的心态当然会变,忧虑在不自觉中产生。社交平台上,总能看到很多的三小妈妈发帖,比如,孩子才一年级,已经跟不上班上同学们的进度了怎么办?老师用全英文授课,孩子听不懂怎么办?与之对应的下一步,就是报班。王晓认识的一个孩子,才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学到了高中数学。 而这样的成绩,在无数个万柳妈妈的鸡娃传说里,根本算不了什么。它对应着中产们对阶层滑落的恐惧。王晓发现,双减之后,女儿班里的家长们开始自己上阵,有一种无法接受孩子不如自己的架势——当程序员的,就教孩子写代码;做生物制药的,就给孩子启蒙化学。 王晓在尽量避免自己被卷入其中。他觉得自己和别的鸡娃家长不一样,并不想让孩子早早被奥数、英语折磨。但班还是要报。女儿的一周时间,还是被各种课外班填满——周一小提琴,周二舞蹈课,周三学画画,周四练体能……“更多关注美育”,是他试图平衡焦虑的结果。 如果再来一次,王晓觉得自己还是会作出和几年前相似的决定:蜂鸟家园的学区房要买,茅台的股票也不会卖。 毕竟,“人的认知是有限的”,王晓说,他知道,在那个时刻,自己没办法作出更好的选择了。只不过,他也猜对了一件事,就在这个3月底,600万的心理底线已被击穿,最新的一套一年级的蜂鸟,以568万成交。 没人知道真正的底在哪里。
m
mvdk
这种都是政策房,没有什么居住价值
f
feemy
这才刚开始,最后可能会跌倒一折,然后中国人民50年之内都不想再买房子了。
l
laohua001
feemy 发表于 2024-03-25 13:49
这才刚开始,最后可能会跌倒一折,然后中国人民50年之内都不想再买房子了。

无数的人想了一辈子买房, 但是买不起
中国政府总算是做了点好事
不快乐的心
回复 1楼 mouton 的帖子
没孩子了还要学区房干啥?天价又没法住。
b
bbalyssa
laohua001 发表于 2024-03-25 13:53
无数的人想了一辈子买房, 但是买不起
中国政府总算是做了点好事

6个钱包的宣传才过去几年 现在国内人担心的不是买不起房 而是卖不掉或者还不完房贷 房子砸在老百姓手里才是软着陆
J
June6666
feemy 发表于 2024-03-25 13:49
这才刚开始,最后可能会跌倒一折,然后中国人民50年之内都不想再买房子了。

我们房子买的早,就算跌到一折也是没亏到本钱,也没贷款,心态上还好。就是近几年贷款买的人可怎么办呢,弃房断供?
不快乐的心
bbalyssa 发表于 2024-03-25 14:04
6个钱包的宣传才过去几年 现在国内人担心的不是买不起房 而是卖不掉或者还不完房贷 房子砸在老百姓手里才是软着陆

房子已经水下了,逼着老百姓吃咸菜换,这不是逼人跳楼吗?
还是银行把烂账抗了破产了比较好,本来就是国富民穷。富人陪点钱死不了。
d
drowned123
图里接孩子的都是保姆吗?
l
laohua001
6个钱包的宣传才过去几年 现在国内人担心的不是买不起房 而是卖不掉或者还不完房贷 房子砸在老百姓手里才是软着陆
bbalyssa 发表于 2024-03-25 14:04

自住的有影响,但不大。
炒房的要愿赌服输了。
无房刚需,喜大普奔。
l
lemon841215
回复 7楼 June6666 的帖子
你想多了 还给你断房弃供 连烂尾楼还是继续付贷款
b
bbalyssa
不快乐的心 发表于 2024-03-25 14:07
房子已经水下了,逼着老百姓吃咸菜换,这不是逼人跳楼吗?
还是银行把烂账抗了破产了比较好,本来就是国富民穷。富人陪点钱死不了。

想啥呢 银行那是亲儿子
q
qwerhjkl
上海市区的房子要是打对折,那我就跑步回去抄底
不快乐的心
bbalyssa 发表于 2024-03-25 14:12
想啥呢 银行那是亲儿子

难怪人家要走线呢?跑过来黑一辈子也比在中国还债强。
l
lazycat12345
drowned123 发表于 2024-03-25 14:07
图里接孩子的都是保姆吗?

家长,老人。。要么家长接了赶场去课外班,要么老人带回家盯着写作业。海淀土,但真不是保姆。。这种小房子买了给老人住,先把娃接了,作业写完了,等家长下班了吃个晚饭再把娃接走
s
santal
并没有 中国房价和政策有关,不完全符合经济规律。拿数据分析没用,因为14亿人口呢,总有一部分人,有钱,愿意在北京囤房
f
feemy
laohua001 发表于 2024-03-25 13:53
无数的人想了一辈子买房, 但是买不起
中国政府总算是做了点好事

真的,房地产不完蛋,实业就起不来。
X
Xichaihuoruan
June6666 发表于 2024-03-25 14:06
我们房子买的早,就算跌到一折也是没亏到本钱,也没贷款,心态上还好。就是近几年贷款买的人可怎么办呢,弃房断供?

好像断不了,会传给子孙。
a
airsense
feemy 发表于 2024-03-25 13:49
这才刚开始,最后可能会跌倒一折,然后中国人民50年之内都不想再买房子了。

跌到一折,那也得成交,那就是说还有买有卖
f
feemy
airsense 发表于 2024-03-25 14:27
跌到一折,那也得成交,那就是说还有买有卖

恩,那倒是,政府可以禁止房屋买卖。但是断供的人怎么办呢?总不能扔到监狱里去吧?监狱里也装不下那么多人呀。
f
feemy
Xichaihuoruan 发表于 2024-03-25 14:25
好像断不了,会传给子孙。

看来一场革命又在孕育中。
J
Jan8
这种学区房肯定慢慢就没人花高价买了,因为小孩越来越少
w
wangtianyu
lazycat12345 发表于 2024-03-25 14:19
家长,老人。。要么家长接了赶场去课外班,要么老人带回家盯着写作业。海淀土,但真不是保姆。。这种小房子买了给老人住,先把娃接了,作业写完了,等家长下班了吃个晚饭再把娃接走

"80岁的业主胡江,是我在蜂鸟遇见的、少有的原业主。房子是他女儿买的,用来给外孙女上学。但就如前文所说,女儿一家人并不住在蜂鸟,而是几条街区以外的翠叠园——那里更符合外界对中产的想象,180平方米的房子,售价1500万,家里全由保姆照料。至于蜂鸟的房子,就留给老两口住,平时还能帮忙接送孩子。只是,房子太小,住着不舒服,胡江说,“连装修都懒得装”,他天天盼着外孙女毕业、卖掉房子搬离这里。"

唉,父母都80岁了,做儿女的心真狠。
q
qqlxl
qwerhjkl 发表于 2024-03-25 14:14
上海市区的房子要是打对折,那我就跑步回去抄底

现在已经有对折的房子了
h
hive
北京好些学区房就是卖个入学资格,不少都是老破小,实际居住环境很差
C
Cloudy20
568万也还是很贵呀!
大衣被禁
学区房就是击鼓传花。总有倒霉蛋会砸在手里的。 不过现在人心态也很好。人家都说了,就打算一个孩子赔100万。那就没问题了。
b
bruinbeer
大衣被禁 发表于 2024-03-25 16:34
学区房就是击鼓传花。总有倒霉蛋会砸在手里的。 不过现在人心态也很好。人家都说了,就打算一个孩子赔100万。那就没问题了。

主要他买了四年了,没买在最高点。但是800到568 也跌了232万了。 还没算800万的资金成本或者贷款利息。
大衣被禁
bruinbeer 发表于 2024-03-25 16:41
主要他买了四年了,没买在最高点。但是800到568 也跌了232万了。 还没算800万的资金成本或者贷款利息。

说不定还能再涨回来啊。 房子也有租金啊。 当然啦,没卖出去谁知道会亏多少呢。只有当事人做好亏的准备就可以了,心态还不错。
e
echoiker
谁告诉你中关村三小是宇宙第一牛小了 不过是北漂鸡娃妈们为自己的2代本地娃选的学校而已 你让史家胡同 实验二小的脸往哪里放…
H
Hershel
568万人民币换成美元都能在很多州的顶级公立学区买几百平米大house了,我看还是太高
弹指芳华
这地方我熟啊,我回北京就住河那边的蓝靛厂那一片儿啊。前楼说的翠叠园,还有啥晨月园,那都是日常走路散步的地方。那是海淀区有名的学区房区域哎。 我朋友说那一片一定也会大跌的,原因 1.北京已经实施了多校划片,给学区房降温 2.经济差,再加上出生人口每年减少而且这个趋势短期内不会逆转
蜂鸟先跌是因为它房子本来有硬伤(太小)。蓝靛厂那一片是大房子,硬伤小些,会后跌。过3年再回过头来看就很清楚了。
有人说房子降价那老百姓不就买得起房子了吗。嘿嘿你也要看到经济差,很多人就没钱供房了呢。非常多的人收入减少,各层面的,做生意的开公司的人是生意收入明显减少,打工的是被裁,或者公司做不下去了丢工作,各种。
O
Orcawa
万柳09年曾经2.5万一平的200平米的房子,带个车位,觉得贵了,错过了至少2500万的红利
p
pwwq
出生人口减少这个趋势, 启动以后,不会立刻扭转的, 这也是个大问题
f
frankingcn2
回复 9楼 drowned123 的帖子
孩子父母都上班,多半儿都是老家的父母,和咱们这边差不多情况。
x
xiaojiejie
这个跌得也太多了。我五道口的学区房没跌这么多,房租从2.5跌到2
w
wongff
laohua001 发表于 2024-03-25 13:53
无数的人想了一辈子买房, 但是买不起
中国政府总算是做了点好事

真脸够大的 。房价不是政府吸毒一样的搞到现在那么大泡沫吗?
受害者最后还感恩戴德的感谢施暴者,这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是病入膏肓没得治了
s
springcloud
好的地段估计降了,但是有限
G
Geofan
蜂鸟就是老破小,又没保证可以上三小,当然不行了,现在还不允许补课,更没人买了
m
meftw
主要还是因为买了房不一定去得了中关村三小。跟大环境关系还没那么大吧
p
patrickcp
这种老破小学区房是这波跌最大幅度的,因为溢价完全来自学区,纯粹靠地段的硬货次新是最抗跌的
m
momosun
laohua001 发表于 2024-03-25 13:53
无数的人想了一辈子买房, 但是买不起
中国政府总算是做了点好事

政府不能做到让你买得起房子,但可以做到让你不想买房子了。
N
Namama
打击学区房是好事。。。
学区房这种靠收入划分教育资源的模式,不公平,应该取消
N
Namama
真脸够大的 。房价不是政府吸毒一样的搞到现在那么大泡沫吗?
受害者最后还感恩戴德的感谢施暴者,这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是病入膏肓没得治了
wongff 发表于 2024-03-25 18:54

有一说一,中国政府一直都是各种限购,大幅拉高首付的方式来限制买房的。。
东亚文化对房子就是有谜之追求 从韩国到台湾到香港到当初的日本,不管你是怎么样的政治体制,不管你谁当政,都搞出了房产泡沫。。
当然,和去了解这种客观现实相比,肯定还是直接张嘴喷政府更简单啊。。
z
zowent
Namama 发表于 2024-03-25 21:01
有一说一,中国政府一直都是各种限购,大幅拉高首付的方式来限制买房的。。
东亚文化对房子就是有谜之追求 从韩国到台湾到香港到当初的日本,不管你是怎么样的政治体制,不管你谁当政,都搞出了房产泡沫。。
当然,和去了解这种客观现实相比,肯定还是直接张嘴喷政府更简单啊。。

算了你的吧 东亚租房不能上学 唯有大天朝一家。卖房卖了那么多钱 学校每多盖 农民工子弟还是城里没学上 留守儿童仍旧留守 喷政府是简单 但是难的是tg您都舔得下去 👍
N
Namama
算了你的吧 东亚租房不能上学 唯有大天朝一家。卖房卖了那么多钱 学校每多盖 农民工子弟还是城里没学上 留守儿童仍旧留守 喷政府是简单 但是难的是tg您都舔得下去 👍
zowent 发表于 2024-03-25 21:03

租房是能上学的,优先度更低而已,这种基本常识都没搞明白,呵呵
同样收入水平下,没见到任何国家教育搞的比中国更好的。。
政府出头,强力整顿学区房,更是只有中国一家。。
again, 和去了解这种客观现实相比,肯定还是直接张嘴喷政府更简单啊。。
m
momosun
Namama 发表于 2024-03-25 21:01
有一说一,中国政府一直都是各种限购,大幅拉高首付的方式来限制买房的。。
东亚文化对房子就是有谜之追求 从韩国到台湾到香港到当初的日本,不管你是怎么样的政治体制,不管你谁当政,都搞出了房产泡沫。。
当然,和去了解这种客观现实相比,肯定还是直接张嘴喷政府更简单啊。。

啥叫谜之追求?所有的需求都是政府推动的。一直上涨的资产需求是无限的。相反当泡沫破裂的时候,所有的需求一夜就消失了。80年代日本人比中国人还迷信房地产永远涨,被教育了的日本人现在就打死不贷款买房了
C
Canland
mouton 发表于 2024-03-25 13:46
在北京海淀区,蜂鸟家园是个特别的存在。 与它的名字一样,它非常小,但又极贵,每平方米单价一度超过了20万。它对口的学校,是北京号称“宇宙第一牛小”的中关村三小。这意味着,它象征着中产们想攀上顶级学区,所需要支付的最便宜门票。 在形势好的时候,购买蜂鸟家园,堪称中产们的一场寻求升值的资产配置游戏,而孩子得以入学中关村三小,不过是参与这场游戏的奖励。对中产们来说,房价飞涨、信心膨胀,诱惑实在太大,足以让人忽视它所有的缺点。 只是,到了今年,形势扭转,一套房子跌去数百万。在多名业内人士的统计中,蜂鸟家园都位列2023年北京小区房价回调幅度第一。人们这才惊醒,自己买下的既不是抗跌的硬资产,也不是可住的房子,买下的只是为孩子上学付出的代价。 600万保卫战 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600万,这是蜂鸟家园的价格底线。 34岁的蜂鸟家园业主王晓,每个月都会收到来自周边中介的房源成交单,上面能直观看到这个小区的价格变动——进入2024年,蜂鸟家园总共只卖出去了6套房子。其中,有2套的成交额,都生硬地卡在“600万元整”。熟知行情的中介们说,这个数字,就像在维系这个学区房神话的最后一丝体面:一旦跌破600万,怕真的要开始“跌跌不休”了。 卖房的人死守600万,买房的人却都谨慎观望起来。中介陈彩在万柳卖了十几年学区房,她没想到的是,这个3月,蜂鸟还一套房子都没卖出去。 在蜂鸟家园小区,尤其是3月份,这个情形极为罕见。 坐落在卷娃圣地北京海淀、万柳区域,蜂鸟家园一度名声大噪。陈彩记得,去年此时,蜂鸟家园还是炙手可热的。2023年3月底,一位家长火急火燎地冲进门店,“给我选一套最便宜的,我马上就要买!”接着,他甚至没有看房,就用800多万的价格买下了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蜂鸟一居室。 后来,陈彩才知道,他的孩子已经6岁,下半年就要入学,但还没有落户,妻子着急得直跳脚——每年5月,是北京小学的入学登记时间,如果想让孩子如期读上一年级,年初的这几个月,就是最后的买房窗口期,中介们会在此时万般催促家长们,真的不能再等了。 因此,和那位着急买房的家长一样,往往是2、3月份,强学区房属性的蜂鸟家园会成交最多的房子。去年,这两个月份总共卖出去了22套房,几乎是全年成交量的一半。 但在今年,这个数字断崖式下跌,变成了孤零零的1。 ▲蜂鸟家园成交表。图 /受访者提供 强烈的对比之下,显得蜂鸟更为冷清。赶着3月的末尾,每日人物来到了蜂鸟家园。这个小区不算大,拢共只有一千两百多户,大多数时候都很安静。小区中间的花园里,有两位中介没有活儿,正坐在座椅上发呆。在他们的描述里,从去年下半年10月开始,蜂鸟的房价就开始剧烈变动,从年初的800万,一路滑落到650万。蜂鸟知名度很高,得知价格下滑之后,来看房的人不少,但真正下手的人却不多。 过去几年,蜂鸟家园的成交价,随着学区政策起起伏伏。政策利好时,一套43.98平方米的大开间,成交价能飙升到985万,单价22.4万元/平方米。最高的一套,甚至卖到过1028万。反之,跌到800万以下也是有的,但600万,的确是近几年来的最低点,中介陈彩说,“几乎是回到2018年的价格了”。 600万,颇像最后的那道心理防线。总会有买主砍价,说降到600万内就下单。但卖家们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价格,600万以内就干脆不卖了。双方都不退让,僵持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单都没有成交。 况且,还有一些更被看重的不确定性,延长着这场拉锯战的时间线。 从蜂鸟家园出发,走过一条斑马线,要不了2分钟,就能抵达中关村三小,一所定位是“北京气质、世界品位、大家风范”的公办小学。它是蜂鸟家园的对口学校,也是蜂鸟家园能够成为海淀学区房神盘的关键。 在北京,只要家里有适龄孩子的家长,没有人会不知道这所小学——它几乎是“牛小”的最高级别,符合外界对“牛小”的全部想象。比如,从一年级开始,老师们就已经开始尝试用全英文授课;学校社团比大学还多,包括高尔夫、机器人、甚至于铁人三项;开学的时候,孩子们和孙颖莎打乒乓球,到小学毕业时,送上毕业寄语的是莫言、郎平、钟南山。 和三小的强关联,使得蜂鸟家园等周边学区房成为中产们争夺的明星楼盘。但就在去年,这种强关联被大大削弱——包括蜂鸟家园在内,有接近40个住在三小学区房里的孩子,被分去了三小之外的小学。 中介陈彩说,这是北京海淀区实行多校划片之后,被调配最多的一届。这一年,三小一年级总共18个班,由于赶上入学高峰,甚至还多加了一个班,但名额依旧不够。最后,那些没有北京户口、落户时间晚、或者房子在老人名下、填报志愿失误的孩子,成为了这场三小名额争夺赛的失利者。 正是这些变动,让买家们陷入犹疑。为了打消这种担忧,陈彩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们打强心针:“2023年,对应着出生人口最多的那一年,才会有这么多孩子被调剂。等你们的孩子上学时,已经没有这么多新生儿了,被调剂的概率非常小。” 只是,陈彩说完这些话,看房的人们眼里依旧满是犹豫。无论中介怎么劝慰,蜂鸟家园的确不再是“100%上车盘”,花大几百万购买一个不确定的结果,在当下,看上去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就这样,这个3月,蜂鸟家园保持着诡异的“0成交额”。显然,中产们还在继续等待,等着看今年的调剂情况,也在等房价跌破600万防线的那一天。 ▲下午四点半,三小陆续放学。图 / 每日人物摄 蜂鸟的神话 在万柳,调剂这件事,此前并没有那么令人恐惧。王晓在2020年买下蜂鸟家园的房子。那个时候,万柳的学区房全然处于一种“手慢无”的状态。 现在想起来,那个节点也很微妙——当年4月,北京的另一块教育高地西城区,正式实行“731新政”,推进多校划片,借此给学区房降温。这意味着,在2020年7月31号之后买房落户的生源,将加入随机摇号的大军,即便是高价买了西城的学区房,也不一定能上心仪的小学。 同样是学区房争夺战的激烈战场,海淀区也出台了类似的“1911”政策(指在2019年1月1号之后买房落户的生源参与调剂)。但那一年,并没有任何孩子被调剂出中关村三小。 二者带来的对比实在强烈。很快,王晓决定放弃西城,踏入海淀万柳。他更不是个例,和王晓一样,一时间,无数原本盯着西城的家长,都涌入了“更稳妥”的万柳。 家长们的热情和渴望,助推着万柳学区房的热度和价格,都走向巅峰时刻。一位家长言辞恳切,“鸡娃的第一步,就是入手海淀万柳学区房”,中介们的常用话术则变成了“早做打算”。有刚结婚、还没生娃的年轻夫妇,驱车从朝阳赶来,只为占下一个万柳的坑位。为了房子不被抢走,不少家长还要强行给中介塞钱,才能保住“出来一套、卖掉一套”的房源。 最开始,王晓看上的还不是蜂鸟家园。隔壁小区有一套更大、更好住的房子,要价900万,够一够也可以。但在商量买房的一个月时间里,900万就变成了1100万。 在万柳区域,对口中关村三小的楼盘并不少。中介陈彩指着一张地图介绍,周边一共有数十个楼盘,都能上三小。且不论万柳书院这样动辄1个亿的豪宅,包括光大水墨风景、康桥水郡等在内的楼盘,户型面积都大,房价涨起来,就贵到没边了。 ▲万柳区域楼盘图。图 / 每日人物摄 盘算过手里的资产,王晓还是只能选择蜂鸟。由于多校划片政策仍在,买房之前,王晓也细细评估过自家孩子的资质——尽管是在19年之后才落户,但他们有北京户口、名下只有一套房,调剂这件事,极大概率不会砸到自己头上。 更重要的是,学区房在此时,是一种保值的、乃至于可以增值的硬资产,而孩子得以入学三小,不过是参与这场投资游戏的奖励。放眼到整个万柳,蜂鸟家园又是游戏中最便宜的入场券——对中产们来说,诱惑实在太大,很多人都愿意为这些不确定性赌一把。 王晓在那个时候,也是信心爆棚的。从大学毕业开始,王晓开始炒股,早在2016年,他就以300元每股的价格买入了茅台的股票,到买房的那一年,茅台已经攀升到了每股2800元,“简直是疯涨”。保守些的妻子劝他抓紧卖掉,他带着一种莫名的赌性,执意再等等,“涨到3000元就卖”。 但王晓没有等到茅台涨到3000元,而是一路下跌。股市失意,楼市也一样。如今,王晓对蜂鸟的房价没了当初的信心,他总觉得,“600万,还没到底”。 感知来源于很多方面。股票大跌之外,王晓还考虑到了生育率。他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入学很难,只能转头念了国际小学。但等两年之后,小儿子上幼儿园,一切都变得很轻松了,他和妻子几乎没怎么花心思,儿子就摇号上了不错的公办小学,这让他们怀疑,一定是孩子少了,“入学名额都没占满”。 跌价的更不止蜂鸟,还包括整个万柳片区。中介陈彩说,去年9月,她们还卖出去了一套光大花园的三居室,2300多万,但流程还没走完,到了10月,就只值1900多万了。买主郁结,一度打算违约。最后,还是卖家退了100多万,才让合约顺利达成。 也就是那几个月,是蜂鸟家园的一个成交小高峰。陈彩发现,一些孩子已经上完学、更有钱的蜂鸟业主,都赶着将手里的房子出手。原因是,尽管蜂鸟的房子跌了不少,但他们去买别的房子,也能拿着大刀去“砍价”。一卖一买之间,还相当于省下不少钱。 只是,在这些房子出手之后,蜂鸟家园就彻底陷入沉寂了。那种感觉好像是,更有钱的人已然下了牌桌,只留下了刚占上坑、孩子还没读书,或者流动资产有限的中产们,苦苦等待这场游戏喊停的时刻。 ▲蜂鸟家园里,大多数时候都很安静。图 / 每日人物摄 代价 不过,当真的来到蜂鸟家园,要想找到一名真正的业主,比找到一只蜂鸟还难。 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蜂鸟家园并不宜居。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蜂鸟家园真的很小——户型基本上都是开间,面积不到50个平方米。 这是“性价比占坑房”的另一面。跟着中介陈彩,我参观了一套接近700万的房源,业主为了尽可能多地塞下人,把一间卧室改造成了两间,最终的效果像极了列车的卧铺。还有另一套狭小的房子,中介也说不出什么优点,只能介绍,“窗户正对着三小的操场”。 因此,中介们都心领神会,能够花800万买下上学坑位的富豪们和中产们,一定不会舍得让孩子住在这里——他们往往会选择住进中关村三小附近,那些更贵、更宽敞的大房子,比如光大花园的三居室,或者万城华府的别墅。 于是,中介们的业务又多了一条,帮忙把他们新买的房子租出去,全流程托管,不少买主从头到尾,“脸都不会露”。最终,小区里留下的业主是极少数,“剩下80%都是租户”,其中不少是附近上班的中介、大厂员工,甚至因为房租低、距离三小近,转而成为课外培训班的根据地。 ▲狭小的蜂鸟户型。图 / 每日人物摄 80岁的业主胡江,是我在蜂鸟遇见的、少有的原业主。房子是他女儿买的,用来给外孙女上学。但就如前文所说,女儿一家人并不住在蜂鸟,而是几条街区以外的翠叠园——那里更符合外界对中产的想象,180平方米的房子,售价1500万,家里全由保姆照料。至于蜂鸟的房子,就留给老两口住,平时还能帮忙接送孩子。只是,房子太小,住着不舒服,胡江说,“连装修都懒得装”,他天天盼着外孙女毕业、卖掉房子搬离这里。 这样一来,中介们最喜欢做蜂鸟家园的生意。陈彩提到这事就乐呵,蜂鸟业主买完房子后,都不自住,会找她把房子租出去,等孩子成功上车三小,就再找她卖房子,说不定之后还有二胎。一个客户起码就是3个单子的生意。 在海淀万柳,学区房实行的是6年一贯制。昂贵的上学坑位以6年为周期,在不同家长们手里高速流转。行情好的时候,不管是中介还是业主,都被蜂鸟在这个轮转过程中产生的价值所吸引,并忽视它的缺点。 到了今年,形势突然扭转,一套房子跌去200万,蜂鸟的业主们这才意识到,自己买下的不再是硬资产,也不是可住的房子,只是为孩子上学付出的代价。 除了空间逼仄,蜂鸟家园的建造质量也不好,这是被诸多租户们诟病的关键。一位租住在这里的男士吴迪吐槽,蜂鸟没有集中供暖,只有中央空调,但效果极差,冬天冷得出奇。他是建筑专业出身,从踏进房子的那一刻就知道,这里的楼板有多薄。后来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几乎每一天晚上,他都能够听到楼下母亲批评孩子的声音。 ▲蜂鸟家园一居室。图 / 网络 想抹平这种代价,更难。和大多数蜂鸟业主一样,王晓也把自己的房子租了出去。过去两年,他花了18万,重新装修了房子,安上空调,装上最好的、没有甲醛的木地板。通过这些努力,他打造出一套“蜂鸟最贵的出租一居室”,每个月的房租能提高到8800元,比小区里的同户型房子贵上一两千。 王晓寄希望于用这种方式,稍微提高一些蜂鸟的租售比,但他也知道,在居住体验不好的蜂鸟,“租售比就是极低”,即便以相对高价出租,他还是需要至少83年才能回本。 相较而言,王晓是还会在乎性价比的一批中产。他和妻子家境不错,第一桶金来自父母,如今,他们在体制内工作,薪资不算太高,家里大头收入都来自于他炒股、投资的收益。因此,他对自己的资产更谨慎些——毕竟,买下蜂鸟,已经动用了家中的大笔资产,两个孩子的开销不小,同时,他还需要再花每个月20000元的租金,在附近更好的小区租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才能够容纳自己一家5口人。 面对这些不断交付的代价,人们总会强调自己得到了什么。如今,三小能带给购买蜂鸟的家长们一些安全感。王晓说,北京小学号召减负,但三小还是会留一些作业,“其实作业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说明老师很负责”。同时,班上的学习氛围不错,女儿更算得上争气,小提琴、画画、体能,都没落下。 这些细节让他觉得,支付200万的代价是值得的。更何况,前两年,他们又生了二胎,以后也能上三小。王晓说,“相当于亏损的钱让2个孩子来分”,一人100万,平摊了成本,这个结果,“还算能接受”。 但也有家长在“代价”的昂贵中,彻底变了心态。一位家长说,以前,他对孩子的要求不过是可以上一所985,但在倾尽所有积蓄、又借钱买了蜂鸟之后,他不再满足于此,转而加入了鸡娃大军,希望孩子能念上清华、北大。 甚至,有家长开始对三小表现出不满——社交平台上,不少购买了蜂鸟等学区房的家长们,对三小的素质教育模式尤为失望,他们觉得,三小对于孩子的培养远远不够,“老师不管,全靠家长鸡娃”。而学区所对口的初中也不够好,“花这么多钱买了学区房,最后,在小升初时没了优势”。 ▲蜂鸟小区就在三小对面,在窗口就能看到一部分校园。图 / 每日人物摄 被绑定的中产 “蜂鸟是跌了,那又怎么样呢?” 当我追问王晓当下的心情时,他这样回复我。2020年,为了大女儿上学,他和妻子花800万买下这套房子。那之后的短短半年时间里,蜂鸟的房价开始一路飙升,最高点突破了1000万大关,房源依旧出一套,卖一套。那个把房子卖给王晓的中介,还回来找他,问他愿不愿意再把房子倒手卖出去。 面对200万的差价,王晓拒绝了。原因是,他们的小儿子还没有入学,他不可能为了200万的纯收益,就舍弃掉儿子上中关村三小的宝贵机会。 4年之后的今天,蜂鸟的房价掉了个弯,但王晓的处境其实没有变过——就像当年放弃赚200万一样,他也不可能为了少亏损一些,就把房子抓紧出手。王晓的打算是,只要等儿子上了一年级,他会立刻把蜂鸟的房子卖掉,“就算折价到500万也没关系”。 王晓所面临的,几乎是大多数中产家庭的处境。王晓和妻子是新北京人,2016年毕业后,两人留在北京。在拿到北京户口、生下孩子之前,他们对留在北京没有任何执念,甚至已经在成都买了一套400万的房。那个时候,两人还定下一个最终期限,“2019年底,如果还没有户口,就回成都了”。 幸运地是,赶在“DDL”之前,两人拿到了北京户口。于是,他们又忙不迭地卖掉成都的房,周转在西城、海淀,给孩子选购学区房。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图孩子能有多好的成绩,但作为家长,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给孩子最好的,是十分正常、又理所应当的事情。 ▲图 / 《三十而已》剧照 就像王晓一样,如果中产们的生活里有优先级,孩子当然在第一位。中产家长们的人生,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被彻底锚定,此后,房子、车子乃至于一切的决定权,就都不属于自己了。 在选蜂鸟房子的时候,这种“失去选择”的感受还会格外突出。在蜂鸟,一居室主要被划分为4个房型。不管是中介还是购房者,都对这4个房型的优缺点如数家珍。比如,A型送了一平方米,B型卧室朝南,C型面积最小,D型相对宽敞。 但到了选房的时候,朝向、面积、户型、价格,就通通都不重要了。唯一决定它们价格的,就是“孩子能不能用得上”,每隔一个年级,价格差能到15万。 面对购置蜂鸟的家长,中介陈彩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家孩子多大了?”然后飞速在大脑中匹配待售房源所对应的年级——如果你有一个3岁的孩子,再过3年就要上一年级,那么,三年级以下的房源就不用考虑了,因为那时,前业主的孩子还没小学毕业,坑位还没让出来,轮不上。 “蜂鸟的房子太特别了,就算有便宜一点的,孩子用不上,那也没办法。”陈彩说。 在这种孩子为先的氛围里,家长们的心态当然会变,忧虑在不自觉中产生。社交平台上,总能看到很多的三小妈妈发帖,比如,孩子才一年级,已经跟不上班上同学们的进度了怎么办?老师用全英文授课,孩子听不懂怎么办?与之对应的下一步,就是报班。王晓认识的一个孩子,才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学到了高中数学。 而这样的成绩,在无数个万柳妈妈的鸡娃传说里,根本算不了什么。它对应着中产们对阶层滑落的恐惧。王晓发现,双减之后,女儿班里的家长们开始自己上阵,有一种无法接受孩子不如自己的架势——当程序员的,就教孩子写代码;做生物制药的,就给孩子启蒙化学。 王晓在尽量避免自己被卷入其中。他觉得自己和别的鸡娃家长不一样,并不想让孩子早早被奥数、英语折磨。但班还是要报。女儿的一周时间,还是被各种课外班填满——周一小提琴,周二舞蹈课,周三学画画,周四练体能……“更多关注美育”,是他试图平衡焦虑的结果。 如果再来一次,王晓觉得自己还是会作出和几年前相似的决定:蜂鸟家园的学区房要买,茅台的股票也不会卖。 毕竟,“人的认知是有限的”,王晓说,他知道,在那个时刻,自己没办法作出更好的选择了。只不过,他也猜对了一件事,就在这个3月底,600万的心理底线已被击穿,最新的一套一年级的蜂鸟,以568万成交。 没人知道真正的底在哪里。

这个是真的
J
JohnW_1000
回复 36楼 xiaojiejie 的帖子
俩万一个月?
星河锦浪
国内00后们很多也不打算结婚生孩子的,从小卷到大的一批人到了大学毕业赶上疫情,要学区房有何用
蔷薇307
买这房子的都是为了学区,没了学区概念,谁会去买那么小又贵的房子呢,同样价格还不如买个大一点的。
f
fadeintoyou
美国房子啥时候能跌跌
q
qiminxin
wongff 发表于 2024-03-25 18:54
真脸够大的 。房价不是政府吸毒一样的搞到现在那么大泡沫吗?
受害者最后还感恩戴德的感谢施暴者,这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是病入膏肓没得治了

(ˉ▽ ̄~) 切~~,鹤岗的房子便宜,你又看不上。非要扒着北京学区,那不怪自己怪谁?政府再牛逼,也没法人均一套二环内的两室一厅吧,也没法保证人均一个刘天仙老婆吧?
l
littlevivi
这不就是硬伤房吗
R
Ragazza
回复 1楼 mouton 的帖子
北京城区今年房价比去年成交价大概都跌了15%左右吧,学区房一样跌。但是像文章里跌40/50%那是不现实。海淀区因为是高科技板块比较抗跌,新房没跌还涨了。
B
Baobao6518
总算干了件好事
北上广奥数家
宇宙第一也没用。 中考一旦失误,还是要50%被分流去打螺丝,正规高中都读不了,高考都没资格。
肯定是要埋卖学区房保平安的,那点钱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校还不是随便上?
m
magnoliaceae
zowent 发表于 2024-03-25 21:03
算了你的吧 东亚租房不能上学 唯有大天朝一家。卖房卖了那么多钱 学校每多盖 农民工子弟还是城里没学上 留守儿童仍旧留守 喷政府是简单 但是难的是tg您都舔得下去 👍

同意,别说租房不能上学了,就算你是几代本地人,如果你把唯一的自住房卖了,又没有亲戚愿意让你落户亲戚家的话,你的本地户口都没地方放!政府根本就是把基本民生捆绑在房产上强行让老百姓买,不买房没法落户,不买房没法上学,谁敢不买,几十年了,不建立健康的经济环境去鼓励民营企业发展,老百姓资金没地方投资,就靠房地产拉动经济,把老百姓的存款榨干锁死,现在终于兜不住底了,竟然还有人为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站台,也是够够的了
m
magnoliaceae
feemy 发表于 2024-03-25 14:35
恩,那倒是,政府可以禁止房屋买卖。但是断供的人怎么办呢?总不能扔到监狱里去吧?监狱里也装不下那么多人呀。

上征信黑名单,限制消费,禁止乘坐公共交通包括高铁和飞机,让你活不下去
m
magnoliaceae
wangtianyu 发表于 2024-03-25 15:02
"80岁的业主胡江,是我在蜂鸟遇见的、少有的原业主。房子是他女儿买的,用来给外孙女上学。但就如前文所说,女儿一家人并不住在蜂鸟,而是几条街区以外的翠叠园——那里更符合外界对中产的想象,180平方米的房子,售价1500万,家里全由保姆照料。至于蜂鸟的房子,就留给老两口住,平时还能帮忙接送孩子。只是,房子太小,住着不舒服,胡江说,“连装修都懒得装”,他天天盼着外孙女毕业、卖掉房子搬离这里。"

唉,父母都80岁了,做儿女的心真狠。

国内没有nanny没有幼儿园,绝大多数小孩都是祖辈带大的,因为父母要996外加每天三小时通勤,国内不是美国,这不是对父母狠不狠的问题,而是国内的人基本没有任何选择,而且他们的父母在80岁帮忙带孙子和没孙子之间选择百分百会选择80岁帮忙带孙子
m
magnoliaceae
meftw 发表于 2024-03-25 19:22
主要还是因为买了房不一定去得了中关村三小。跟大环境关系还没那么大吧

买了房不一定能入学不就是大环境造成的?取消淡化学区房概念不是大环境的一部分?
b
buledot
不能说房价跌是好事, 因为房价跌的同时个人收入也跌, 最后还是买不起。 大城市中心的老破小以前还有学区支撑着, 现在虽然跌了但还是要十多万一平米。 学区效应还有, 只不是没那么大了。 非学区老破小就无人问津。
s
santamika
magnoliaceae 发表于 2024-03-26 10:47
国内没有nanny没有幼儿园,绝大多数小孩都是祖辈带大的,因为父母要996外加每天三小时通勤,国内不是美国,这不是对父母狠不狠的问题,而是国内的人基本没有任何选择,而且他们的父母在80岁帮忙带孙子和没孙子之间选择百分百会选择80岁帮忙带孙子

小心问一句,您是从1920年穿越来的吗?
我1980年生的,3岁就读幼儿园了。。。
l
laohua001
不能说房价跌是好事, 因为房价跌的同时个人收入也跌, 最后还是买不起。 大城市中心的老破小以前还有学区支撑着, 现在虽然跌了但还是要十多万一平米。 学区效应还有, 只不是没那么大了。 非学区老破小就无人问津。
buledot 发表于 2024-03-26 10:52

因为房价跌的同时个人收入也跌

这是你的臆想
当然靠炒房为生的收入是要归零或负数的
p
pwwq
santamika 发表于 2024-03-26 11:08
小心问一句,您是从1920年穿越来的吗?
我1980年生的,3岁就读幼儿园了。。。

可能看地区,
农村里的,可能就是祖父带大的,国内各地区的情况差别很大,
它可能说的只是她知道的,然后给直接扩展成 全中国都这样了。
我是生在国内很偏远的城市的军事单位,我们是有家属幼儿园的,而且我记得我有过一整天,一段时间每天都住在幼儿园里,后来知道是我爸妈都不在身边,
但是我们那个所在的地区,今天还是国内非常穷的地方,更不要说当年
l
letgogogo
zowent 发表于 2024-03-25 21:03
算了你的吧 东亚租房不能上学 唯有大天朝一家。卖房卖了那么多钱 学校每多盖 农民工子弟还是城里没学上 留守儿童仍旧留守 喷政府是简单 但是难的是tg您都舔得下去 👍

有些人确实不要脸
m
magnoliaceae
santamika 发表于 2024-03-26 11:08
小心问一句,您是从1920年穿越来的吗?
我1980年生的,3岁就读幼儿园了。。。

你是哪穿越来的,国内幼儿园严重不足,大多数人没机会上幼儿园,放学后家长也来不及立刻去接,就得老人帮忙
吃鸡蛋
magnoliaceae 发表于 2024-03-26 10:47
国内没有nanny没有幼儿园,绝大多数小孩都是祖辈带大的,因为父母要996外加每天三小时通勤,国内不是美国,这不是对父母狠不狠的问题,而是国内的人基本没有任何选择,而且他们的父母在80岁帮忙带孙子和没孙子之间选择百分百会选择80岁帮忙带孙子

那些没到80岁就死了孙辈孩子上小学的怎么办?啃老还啃出悲情了
R
Redshoe
北京现在很多地方是有价无市。买房的想着接着降价,买房的还想按老行情要价,所以是僵持状态这样子。
b
bocai
回复 63楼 santamika 的帖子
指的照顾学龄前的daycare,国内确实不太普遍,广泛的是3岁开始幼儿园,三岁前多半请人或自己看
l
lazycat12345
magnoliaceae 发表于 2024-03-26 10:48
买了房不一定能入学不就是大环境造成的?取消淡化学区房概念不是大环境的一部分?

是大环境造成的,但是跟淡化学区毛关系没有。 去年是二胎大年,生二胎的有钱人多,top资源就紧张了一把。你可以把这个楼盘想象成这边顶公边界的公寓,人多了就被调出去
m
mouse000
magnoliaceae 发表于 2024-03-26 11:17
你是哪穿越来的,国内幼儿园严重不足,大多数人没机会上幼儿园,放学后家长也来不及立刻去接,就得老人帮忙

"大多数人没机会上幼儿园"
这个数据是哪里来的? 连幼儿园都没机会上的地区是不是就是大多数人连茶叶蛋都吃不起的地方?
吃鸡蛋
Redshoe 发表于 2024-03-26 11:19
北京现在很多地方是有价无市。买房的想着接着降价,买房的还想按老行情要价,所以是僵持状态这样子。

上千万的房子如果没有涨价的期望反而会跌,除了特特刚需的,谁买啊
我嫂子前几年还买第N套房的时候我就问她,你认识的人谁家没有1,2套房的?城里那么大兴土木早晚会砸啊,她不听,当然她以前买的房子赚了不少最后也不亏
l
lazycat12345
wangtianyu 发表于 2024-03-25 15:02
"80岁的业主胡江,是我在蜂鸟遇见的、少有的原业主。房子是他女儿买的,用来给外孙女上学。但就如前文所说,女儿一家人并不住在蜂鸟,而是几条街区以外的翠叠园——那里更符合外界对中产的想象,180平方米的房子,售价1500万,家里全由保姆照料。至于蜂鸟的房子,就留给老两口住,平时还能帮忙接送孩子。只是,房子太小,住着不舒服,胡江说,“连装修都懒得装”,他天天盼着外孙女毕业、卖掉房子搬离这里。"

唉,父母都80岁了,做儿女的心真狠。

来来来,美华把父母接过来不用带娃给还买个大新房的举个手。 便宜话谁不会说
S
Summerview
股票跌99%似乎投资者都能接受,房价跌50% 为什么不行?
l
lazycat12345
bocai 发表于 2024-03-26 11:21
回复 63楼 santamika 的帖子
指的照顾学龄前的daycare,国内确实不太普遍,广泛的是3岁开始幼儿园,三岁前多半请人或自己看

大城市多了去了,不便宜罢了
b
buledot
国内讨论房地产税这么多年, 看着美国流口水, 但不敢收要革命的。
p
pwwq
bocai 发表于 2024-03-26 11:21
回复 63楼 santamika 的帖子
指的照顾学龄前的daycare,国内确实不太普遍,广泛的是3岁开始幼儿园,三岁前多半请人或自己看

很多农村没有真正意义的幼儿园
p
pwwq
mouse000 发表于 2024-03-26 11:22
"大多数人没机会上幼儿园"
这个数据是哪里来的? 连幼儿园都没机会上的地区是不是就是大多数人连茶叶蛋都吃不起的地方?

不是
你们真的是对国内完全不了解,
以为国内都是大城市的标准,完全在那里靠想象
也都是受过很好的教育,出国留学的,
对中国的社会情况的了解全来自自己家乡,对中国的历史的了解全来自国内的课本,
挺可悲的!
l
letgogogo
buledot 发表于 2024-03-26 11:31
国内讨论发地产税这么多年, 看着美国流口水, 但不敢收要革命的。

啥啥都想要啊,一次性收了多少税?
看了新闻, 是因为去年这个学区入学小学生太多. 十八个班, 还不够 这种突击买房子入学的, 就被调剂出去了. 今年大家就不敢冒险了.
p
page394
这不相当于重划学区,在美国房价也得掉啊。不过掉一半也少有。
爱吃橙子的苹果
看看最后会跌到什么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