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民国时期就流行整容了!还以为那个年代都吃不饱饭。。

w
weisji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这是民国时期的整形广告。都是什么条件的人去整啊。不知道价格如何
w
wojiushifa
对民国时期最好的评价
r
ronyning
不需要羡慕,不过是集中几个大城市的精英生活罢了,就好像你先看好莱坞明星生活,也不能说,各个过的都是那种日子。看看识字率,看看人均寿命。最简单的看看当时道路的情况,几乎都是土路,一旦下雨,下雪,几乎没办法出行。上海的大小姐能在十里洋场飙车,可是多少人还在军阀混战时活活饿死。
民国不错,看你在哪个层次,估计大概率,还是老百姓,如果老百姓,我选择生活在现在。
笔墨砚
大众的民国也不都是土土的。江南的民国,白墙青瓦,小桥人家,家里的老照片很唯美的。 就是觉得民国江南老百姓的女人过得苦。男人要不读书为官,要不外出经商,家里的事情都是女人在做。我奶奶要养蚕,要织布,家里的水田要收三季。
驫龘麤靐
民国好多邪术,像这种号称爱迪生都用的健脑器就算是只骗钱不害命的

像康有为康圣人,野史传说也是信了洋医的胡扯八道,去做手术置换猩猩睾丸,最后把命给丢了。

笔墨砚
回复 5楼 驫龘麤靐 的帖子
有意思。认真的说,你编一本百科全书吧。
笔墨砚
“余新江心里有事,急促地走着。可是,满街光怪陆离的景色,不断地闯进他的眼帘。街道两旁的高楼大厦,商场、银行、餐馆、舞厅、职业介绍所和生意畸形地兴隆的拍卖行,全都张灯结彩,高悬着“庆祝元旦”“恭贺新禧”之类的大字装饰。不知是哪一家别出心裁的商行带头,今年又出现了往年未曾有过的新花样:一条条用崭新的万元大钞结连成的长长彩带,居然代替了红绿彩绸,从雾气弥漫的一座座高楼顶上垂悬下来。有些地方甚至用才出笼的十万元大钞,来代替万元钞票,仿佛有意欢迎即将问世的百万元钞票的出台。也许商人算过帐,钞票比红绿彩绸更便宜些?可惜十万元钞票的纸张和印刷,并不比万元的更大、更好,反而因为它的色彩模糊,倒不如万元的那样引人注目。微风过处,这些用“法币”作成的彩带满空飞舞,哗哗作响。这种奇特景象似乎并不犯讳,所以不象燃放爆竹和焰火那样,被官方明令禁止。 余新江不屑去看更多的花样,任那些“新年大贱卖,不顾血本!”“买一送一,忍痛牺牲!”的大字招贴,在凛冽的寒风中抖索。谁也知道,那些招贴贴出之前,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标签上都增加了个“0”;而且,那些招贴的后面,谁知道隐藏着多少垂死挣扎、濒于破产的苦脸?”
第一次读红岩,是90年代。读了开头,我就想,搞什么搞,革命了这么多年,广告词都和民国末年一样。
驫龘麤靐
笔墨砚 发表于 2024-03-21 10:01
回复 5楼 驫龘麤靐 的帖子
有意思。认真的说,你编一本百科全书吧。

聊天扯淡的本事和真正有系统的知识完全是两个档次的事情啊。我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驫龘麤靐
笔墨砚 发表于 2024-03-21 10:04
“余新江心里有事,急促地走着。可是,满街光怪陆离的景色,不断地闯进他的眼帘。街道两旁的高楼大厦,商场、银行、餐馆、舞厅、职业介绍所和生意畸形地兴隆的拍卖行,全都张灯结彩,高悬着“庆祝元旦”“恭贺新禧”之类的大字装饰。不知是哪一家别出心裁的商行带头,今年又出现了往年未曾有过的新花样:一条条用崭新的万元大钞结连成的长长彩带,居然代替了红绿彩绸,从雾气弥漫的一座座高楼顶上垂悬下来。有些地方甚至用才出笼的十万元大钞,来代替万元钞票,仿佛有意欢迎即将问世的百万元钞票的出台。也许商人算过帐,钞票比红绿彩绸更便宜些?可惜十万元钞票的纸张和印刷,并不比万元的更大、更好,反而因为它的色彩模糊,倒不如万元的那样引人注目。微风过处,这些用“法币”作成的彩带满空飞舞,哗哗作响。这种奇特景象似乎并不犯讳,所以不象燃放爆竹和焰火那样,被官方明令禁止。 余新江不屑去看更多的花样,任那些“新年大贱卖,不顾血本!”“买一送一,忍痛牺牲!”的大字招贴,在凛冽的寒风中抖索。谁也知道,那些招贴贴出之前,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标签上都增加了个“0”;而且,那些招贴的后面,谁知道隐藏着多少垂死挣扎、濒于破产的苦脸?”
第一次读红岩,是90年代。读了开头,我就想,搞什么搞,革命了这么多年,广告词都和民国末年一样。

哈哈哈,谁说的。当年四川什么电视台的随州酒广告:月儿明,月儿亮,月光照在酒瓶上,遂州酒好没法说,不喝硬是睡不着。酒香飘进月宫里,嫦娥闻到好欢喜,嫦娥姑娘下凡来,硬要和我喝一台。你一杯,我一杯,喝的脸上红霞飞,啊,亲爱的遂州酒,嫦娥逮倒不松手,宁舍月宫不舍酒,为了永远喝此酒,干脆结婚不要走。
笔墨砚
回复 9楼 驫龘麤靐 的帖子
hahaha,乐死我了。我还以为你编的,查了查,还确有其事。编歌的也是个人才。
g
gafdasd
图二效果很不错啊
b
buledot
CCTV还有过专辑讲犹太上海照相馆, http://jishi.cntv.cn/special/dzj/index.shtml, 那时上海远东第一城。 解放后王府井路口“中国照相馆”就是整馆员工家属从上海迁往北京, 那时知名理发店服装店从上海滩漂北京。 记得CCTV有过采访当年进京人员。
s
sharkwolf
ronyning 发表于 2024-03-21 08:03
不需要羡慕,不过是集中几个大城市的精英生活罢了,就好像你先看好莱坞明星生活,也不能说,各个过的都是那种日子。看看识字率,看看人均寿命。最简单的看看当时道路的情况,几乎都是土路,一旦下雨,下雪,几乎没办法出行。上海的大小姐能在十里洋场飙车,可是多少人还在军阀混战时活活饿死。
民国不错,看你在哪个层次,估计大概率,还是老百姓,如果老百姓,我选择生活在现在。

最后少了三个字, “的美国”
F
Fritz2022
刚读完一本书叫民国第一现场。书很薄,1个小时就能读完。
这本书精选了数百则有关文人学者的历史片段,带你重新回到更加鲜活生动的民国现场。作者尝试以轻松的笔调和别样的视角进入这一时期的历史,从他们与朋友的交往、与家人的相处、与爱人的纠缠中,描述文人学者们的风流与风趣,观察他们所经历的风月与风波。 在这里,你可能会看到:林徽因一家是怎样跑警报的?吴宓从哪里筹集离婚费用?梁宗岱为何对朱光潜大打出手?汪曾祺穷到以书换米?周作人还有另一面?你会发现,这些鼎鼎有名的民国人物,其实也和和普通人一样,经历过友情与爱情的危机,面临着生活的困顿与磨难。
这本书最大最大的好处就是只写段子,不做任何主观评价。
每一篇都极短,看几个例子:
爱他的思想
林语堂认为,许广平与鲁迅相爱,“徐女士爱他,是爱他的思想文字,绝不会是爱他那副骨相。”
“大眼睛”
师陀跟巴金、卞之琳是结拜好友,三人经常在一起。其时巴金年轻漂亮,又负盛名,有好多女孩追求,纷纷寄来芳照。面对琳琅满目的照片,巴金不知所措。师陀看了看,说这个大眼睛的看着不错。“大眼睛”就是后来的萧珊。
考燕大
燕京大学的国文专修科为两年制,目的是培养中学国文教员。考生不需任何文凭与资历,只考试中文和史地两门。由于门槛低,一时间吸引了很多没有学历的人前来报考。1930年夏,历史学家周一良入考,名列第一。大作家沈从文从湖南来北平之初,也首先想入燕大,但考而未取。
替考
历史学家周一良考辅仁大学时,觉数学一科难以通过,于是找到表兄孙师白替考。孙师白当时是清华大学主持发电厂的工程师,日后成为硫酸制造工艺方面的专家,在化工界与侯德榜齐名。此番替考,当然获得高分。周一良成功考入辅仁大学。
择偶标准
辛亥革命胜利后,章太炎在报纸上征婚,提出自己的择偶标准:“人之娶妻当饭吃,我只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
神色自若
梅贻琦的风度与雅量,早在1909年参加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考试时,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梅贻琦的同届同学徐君陶回忆,在发榜那天,考生们都很恬跃,考上的喜形于色,没考上的则面色沮丧。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让人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而实际上,在参加的全国630名考生当中,他名列第六。
《半农谈影》
刘半农的业余爱好是照相。据说当年在非职业摄影家里,他的造诣名列第一,还著有《半农谈影》一书。
汉语英文
赵元任写信给林语堂,写的都是汉字的英文,例如:“狄儿外剃,豪害夫油鬓?”(亲爱的语堂,你近来忙些什么?)林语堂看了非常喜欢。
患难真情
李大钊生前与周作人关系很好。李大钊被捕后,周作人把他的长子李葆华接到自己的住处隐蔽。李大钊牺牲后,周作人义无反顾地照顾李家老小,并将李大钊长女李星华及其弟弟李光华送到延安。
拒诺奖
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在北大任教,并作考古研究。他想为中国作家争取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额。当时已有人在积极为梁启超活动,然而斯文赫定初定推荐人选为鲁迅。斯与刘半农熟识,于是请刘半农征求鲁迅的意见。9月17日,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订婚,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请客。席间,刘半农正好见到台静农,考虑到鲁迅的性格,刘半农觉得由与鲁迅关系很好的台静农与之函商比较稳妥。于是向台说明了斯文赫定的意思。台静农不敢怠慢,随即给鲁迅写信。25日,鲁迅复信,一口谢绝:“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入土为安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为了躲避空袭。在地上挖了一个大坑,上面盖一厚木板,有空袭则入而避之。陈寅恪因而作了一副对联:“见机而作,入土为安。”
s
shalalala2
回复 1楼 weisji 的帖子
对眼儿都能整啊
s
shalalala2
回复 2楼 wojiushifa 的帖子
所以不喜欢看民国片,全是瞎编乱造。
s
snakey
我的奶奶18岁时为了身材,就打法国进口的减肥针了。她是1910年代的人。
f
feifeiduan
高鼻术真的开刀吗???
整容广告专门说哪个哪个明星我这儿整的,和现在相反,哈哈哈哈😂
S
Silverwing
回复 1楼 weisji 的帖子
湾仔的民国吹又来了
含羞草
据传周旋的双眼皮就是割的。
h
hellenhyy
wojiushifa 发表于 2024-03-21 07:35
对民国时期最好的评价

第一张照片也不是在中国拍的啊
y
yshe
sharkwolf 发表于 2024-03-21 11:11
最后少了三个字, “的美国”

民国时候什么人来美国,现在屁民还有加上’的美国‘的可能, 在民国时候,活到你现在的年纪概率都不大
有人吹捧民国,不是脑残就是蠢了。
笔墨砚
Fritz2022 发表于 2024-03-21 11:30
刚读完一本书叫民国第一现场。书很薄,1个小时就能读完。
这本书精选了数百则有关文人学者的历史片段,带你重新回到更加鲜活生动的民国现场。作者尝试以轻松的笔调和别样的视角进入这一时期的历史,从他们与朋友的交往、与家人的相处、与爱人的纠缠中,描述文人学者们的风流与风趣,观察他们所经历的风月与风波。 在这里,你可能会看到:林徽因一家是怎样跑警报的?吴宓从哪里筹集离婚费用?梁宗岱为何对朱光潜大打出手?汪曾祺穷到以书换米?周作人还有另一面?你会发现,这些鼎鼎有名的民国人物,其实也和和普通人一样,经历过友情与爱情的危机,面临着生活的困顿与磨难。
这本书最大最大的好处就是只写段子,不做任何主观评价。
每一篇都极短,看几个例子:
爱他的思想
林语堂认为,许广平与鲁迅相爱,“徐女士爱他,是爱他的思想文字,绝不会是爱他那副骨相。”
“大眼睛”
师陀跟巴金、卞之琳是结拜好友,三人经常在一起。其时巴金年轻漂亮,又负盛名,有好多女孩追求,纷纷寄来芳照。面对琳琅满目的照片,巴金不知所措。师陀看了看,说这个大眼睛的看着不错。“大眼睛”就是后来的萧珊。
考燕大
燕京大学的国文专修科为两年制,目的是培养中学国文教员。考生不需任何文凭与资历,只考试中文和史地两门。由于门槛低,一时间吸引了很多没有学历的人前来报考。1930年夏,历史学家周一良入考,名列第一。大作家沈从文从湖南来北平之初,也首先想入燕大,但考而未取。
替考
历史学家周一良考辅仁大学时,觉数学一科难以通过,于是找到表兄孙师白替考。孙师白当时是清华大学主持发电厂的工程师,日后成为硫酸制造工艺方面的专家,在化工界与侯德榜齐名。此番替考,当然获得高分。周一良成功考入辅仁大学。
择偶标准
辛亥革命胜利后,章太炎在报纸上征婚,提出自己的择偶标准:“人之娶妻当饭吃,我只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
神色自若
梅贻琦的风度与雅量,早在1909年参加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考试时,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梅贻琦的同届同学徐君陶回忆,在发榜那天,考生们都很恬跃,考上的喜形于色,没考上的则面色沮丧。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让人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而实际上,在参加的全国630名考生当中,他名列第六。
《半农谈影》
刘半农的业余爱好是照相。据说当年在非职业摄影家里,他的造诣名列第一,还著有《半农谈影》一书。
汉语英文
赵元任写信给林语堂,写的都是汉字的英文,例如:“狄儿外剃,豪害夫油鬓?”(亲爱的语堂,你近来忙些什么?)林语堂看了非常喜欢。
患难真情
李大钊生前与周作人关系很好。李大钊被捕后,周作人把他的长子李葆华接到自己的住处隐蔽。李大钊牺牲后,周作人义无反顾地照顾李家老小,并将李大钊长女李星华及其弟弟李光华送到延安。
拒诺奖
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在北大任教,并作考古研究。他想为中国作家争取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额。当时已有人在积极为梁启超活动,然而斯文赫定初定推荐人选为鲁迅。斯与刘半农熟识,于是请刘半农征求鲁迅的意见。9月17日,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订婚,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请客。席间,刘半农正好见到台静农,考虑到鲁迅的性格,刘半农觉得由与鲁迅关系很好的台静农与之函商比较稳妥。于是向台说明了斯文赫定的意思。台静农不敢怠慢,随即给鲁迅写信。25日,鲁迅复信,一口谢绝:“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入土为安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为了躲避空袭。在地上挖了一个大坑,上面盖一厚木板,有空袭则入而避之。陈寅恪因而作了一副对联:“见机而作,入土为安。”

Mark
J
Jaelynleaf
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春秋笔法 断章取义 这是惯用了
a
anning1941
回复 14楼 Fritz2022 的帖子
每次提到梅贻琦,就想起祖峰那张脸,因为他在《无问西东》里演了梅贻琦。还是有几分神似的。MM是不是在微信读书上读的本周免费赠书。:) 我也刚刚读过这本。
F
Fritz2022
回复 25楼 anning1941 的帖子
对的呀。
狄儿外剃,豪害夫油鬓?难道是 Dear YT:
How have you been? ^ _ ^
赵先生的施氏食狮史也很有趣儿。
g
gvtt
哈哈
c
cxying
那个年代男人也整容么
L
LBLD
笔墨砚 发表于 2024-03-21 10:25
回复 9楼 驫龘麤靐 的帖子
hahaha,乐死我了。我还以为你编的,查了查,还确有其事。编歌的也是个人才。

编这个广告词的人是我爸的小学同学,在遂宁县的一个乡镇小学教书,前几年去世了
i
iloveGelato
含羞草 发表于 2024-03-21 13:00
据传周旋的双眼皮就是割的。

对周旋本来是单眼皮来着。胡蝶好像也做过什么医美,忘记了。
i
iloveGelato
Fritz2022 发表于 2024-03-21 22:15
回复 25楼 anning1941 的帖子
对的呀。
狄儿外剃,豪害夫油鬓?难道是 Dear YT:
How have you been? ^ _ ^
赵先生的施氏食狮史也很有趣儿。

赵元任两口子真是一对妙人儿,两人都聪明绝顶性格幽默琴瑟和谐,真是一对爱玩儿又能玩到一块儿的神仙眷侣,比生活中唯一娱乐就是背后八卦别人的钱杨两口子强多了。
t
taury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4-03-21 10:15
哈哈哈,谁说的。当年四川什么电视台的随州酒广告:月儿明,月儿亮,月光照在酒瓶上,遂州酒好没法说,不喝硬是睡不着。酒香飘进月宫里,嫦娥闻到好欢喜,嫦娥姑娘下凡来,硬要和我喝一台。你一杯,我一杯,喝的脸上红霞飞,啊,亲爱的遂州酒,嫦娥逮倒不松手,宁舍月宫不舍酒,为了永远喝此酒,干脆结婚不要走。

我家乡的遂州酒广告😂,中学的时候暑假看电视天天放,酒厂随着90年代国营单位破产潮早没了😔
F
Fritz2022
回复 31楼 iloveGelato 的帖子
赵先生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更是著名的语言学家 。他几乎任教过全世界所有最顶尖的大学。
他先后任教于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看看人家的娃儿:长女赵如兰是哈佛大学第一位华裔女教授。二女赵新那是著名化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化学系。三女赵来思,柏克利加州大学数学研究所毕业,任康奈尔大学教授。四女赵小中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物理学硕士,MIT 教授。
这样的人生,不仅有意义,还有意思。这样的旷世奇才,让民国这个时代,能被人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