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无耻诗人的幸福生活…

n
neweggon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01
无论哪朝,没点家世背景,想混出名堂,渺茫。 宋之问也是如此,进士出身,且颇有才名,但也只能去抱大腿。    为此使尽浑身解数。             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武则天大权在握后,宋之问经常写些歌颂功德的诗,博武则天欢心。 终于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被委以重用,入选奉宸院,担任左奉宸内供奉。 奉宸院,其实就是武则天的后宫。 里面全是服侍她的年轻美貌男子。 据说宋之问能被武则天看中,除了才华,跟他的颜值也是分不开的。 《新唐书》说他:“伟仪貌,雄于辩”。 妥妥大帅哥。    宋之问做梦都渴望像张易之兄弟那样爬上女皇的龙床。 为求进宫给武则天当男宠,毛遂自荐 ,写了一首骚诗给女皇。 最后两句是这样的: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饥渴之情,表达得淋漓精致。 但武则天拒绝了。    原因是宋之问有口臭。 宋之问得知后,每天刷十几次牙,出门就含含鸡舌香。   但宋之问的口臭并非偶然,夜生活太丰富,长期酗酒,口臭问题越发严重,甚至被同僚嫌弃。   

02
多次社交碰壁,宋之问另寻他法。 女皇的大腿抱不上,那就先抱武皇的小情人张氏兄弟的。 方法也是令人作呕。 欧阳修在《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第一百九十六卷把这件事记了下来:
“宋公为易之捧溺器。”
给两兄弟接尿。    别说,骚是骚了点,但好用。 在张氏兄弟的庇护下,宋之问的地位一路飙升。 可惜好景不长……

03
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太子李显复位。 张氏两兄弟被围杀。 宋之问作为张氏兄弟的头号党羽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   第二年春天,实在受不了岭南的蛮荒生活,宋之问瞒着朝廷,逃回了洛阳,藏匿于好友张仲之家中。 此期写下了那句千古名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将思乡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04
武则天已死,但武姓残余势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声势显赫。 景龙元年八月(公元707年),张仲之与太子李重俊,及其他朝廷重臣密谋杀掉武三思。 宋之问知道后立即派侄子前去告诉武三思。 结果,武三思先发制人,张仲之全家被杀。 太子李重俊也不得不把第三次玄武门之变提前紧急发动,最后兵败身亡。 事后,宋之问被提拔为鸿胪主簿,后又改任考功员外郎。

05
外甥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生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宋之问看到这首未公之于众的诗后,赞不绝口,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 如果能据为己有,定能让他在诗坛上声名大噪。 于是请求外甥将这首诗让给自己。 刘希夷不愿意。
宋之问就找来女婿韦晞,等刘希夷睡着后,便偷了诗稿。 经韦晞出谋划策,一次宴请,宋之问让乐工唱这首诗,果然博得了皇上的称赞。 宋之问说是自己在洛阳赏春,得此佳作。 刘希夷知道后,屡次找到宋之问:“如果你不及时澄清此事,我就去陛下那揭发你。” 宋之问便开始策划除掉外甥刘希夷。 利用自己在宫中的影响力,散布刘希夷的负面言论,诋毁他的才华和人品,对刘希夷进行政治打压和迫害…… 搞得刘希夷的身心逐渐崩溃,30岁英年早逝。

06
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 早闻宋之问阴险狡诈,恶贯满盈…… 年迈的宋之问接到一杯毒酒…… 结束了他无耻可悲的一生。 《全唐诗》中,《代悲白头翁》的作者,还是刘希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