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rspace 发表于 2024-03-20 05:13 有很大影响 我美本美硕 美本红脖子州大公立 美硕纽约大学 明显本科的ABC同学和硕士的ABC同学就是两个画风 尤其是女生 本科女生一大把那种刻意模仿白女妆容行为方式穿着 然后刻意避开亚裔尤其中国人的 然后硕士亚裔同学don't give a fuck的比例就高多了 就是这些蓝州diversity地方的ABC从小就学习一套种族身份政治的理论 critical race theory 之类的 他们碰到歧视排挤有一整套从小洗脑的理论去化解 说白了就是碰到种族身份政治问题 前者会觉得错在自己(自己是中国血统自己是亚裔有问题),后者觉得对方有问题(white racists trash fucking off) 长期来讲后者更自信一点 更能接纳自己和自己的族裔
我看过一个ABC女生的视频讲她自己的经历,她是红州长大的基本是白人的学校,她说高中的时候,最出风头的都是白人女孩,她喜欢的男生也找了漂亮的白人女朋友,她虽然学习好身材好,但是毫无自信,觉得自己没有魅力。后来大学和工作后dating,她并不是一定要date white male,而是有白男对她表示好感想交往的时候,她不觉得是自己的魅力吸引到对方,她总会去想是不是因为他没找到白女,随便来找她,这种对心理和自信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我娃是从一个中国人多的小学转到了全年级中国人只有她一个的小学,但是我看她挺高兴的,有几个小女孩跟她关系很好,还让她去sleep over (我没同意)。即便这几个女孩都不在,她也能跟别的小女孩一起玩。相反,在她之前那个学校,她只跟一个中国小女孩玩,如果那个中国小女孩不来,她就没什么人玩,她也不会跟其他的中国小女孩玩。她是那种很内向,不怎么说话的孩子。 之前我问她要不要转学,她说转不转都行,现在她考上了gifted,我问她要不要转学,她明确就说不要。 当然,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现在还是小学,所以大家还都在一起玩。但她肯定也是里面最不合群的一个,比如她们都互相sleepover过,我女儿就没去过,她们都有耳洞了,我女儿也没打,不过她也没要求。
🔥 最新回帖
既然你这么不待见白人的文化,为什么要来以白人文化为主流文化、以白人文化为主流文化建立起来的美国?别告诉我你想把这里的文化变成中国文化。
手动点赞。
我说个与你相反的例子啊。娃最好的朋友是玩 蓝球的,高高大大的abc 男孩。突然好上的,经常到我家玩。我问娃,这个孩子怎么没有听你以前提过。娃说他高中一年级转学过来的,篮球队的,只跟白人孩子玩,各种行为举止都和白人一样,我当时还好奇孩子中间还能分辨出这种差异,我问什么行为举止像白人?他也解释不清楚,就说比如说谈论sex啊,喝东西什么的。第二年,这孩子突然发现我家娃,转入中国abc社区,和所有abc娃玩了。我问娃,你为什么喜欢他了,他说他很funny,就是那种努力很funny,但是又不funny的funny,而且人也很nice,是那种真的nice的nice。 这孩子也是从完全白人的区搬过来的。也是体育娃,也是阳光娃,但是也能感觉到努力fit的痕迹,不努力fit了,有得选了,更轻松了,不屌那个白人圈子了。吃我家包子吃得可香了。
为什么悲哀啊。黑人圈也会孤立白人,亚裔人圈也会孤立白人。白人也是自己圈子玩。白人圈子里的,以色列人,东欧人,各种人也是自己的圈子玩。为什么不是亚裔小孩主动孤立白人呢?在父母给了他们选择的机会下,可以选择白人,亚裔的情况下,他们主动孤立白人呢?你想融入,不想自己的identity,当然悲哀啦。
小学时白人超过80%,好朋友基本都是白人,有些是第一代欧洲移民那种。
现在到了高中,就真的是物以类聚。
他们朋友圈里还有父母从俄罗斯,意大利来的第一代移民,周末要去上German school, Japanese school的也不缺。
🛋️ 沙发板凳
说白了就是碰到种族身份政治问题 前者会觉得错在自己(自己是中国血统自己是亚裔有问题),后者觉得对方有问题(white racists trash fucking off)
长期来讲后者更自信一点 更能接纳自己和自己的族裔
应该不小。
是的,我家孩子也参加了篮球,足球和棒球,但是奇怪的是一个华人也没有,不过认识了几个白人小朋友。
搬家很难啊,低利率的时候买的房子,好学区现在也买不起了,焦虑,真有这么大影响的话不知道怎么办。
我老大类似, 同学里,玩得好的都是印度和韩国人,主要是一起打球的队友,学校里班里中国人不少,我们家长之间还认识,有的时候出去遇到家长之间还打招呼寒暄一下,但是ABC孩子之间完全不打理,都是男孩子,也挺有意思的,我问我老大,你跟那个谁谁谁都是 一个年级的或者一个班的,刚才你们怎么连个招呼也不大? 我老大的回应就是: Do I have to?
我之前还问我老婆,觉得这个很奇怪,他和那几个中国孩子有过矛盾? 也没有,我老婆解释,他们美国孩子之间的友谊或者chemsirty 和我预设的,觉得都是中国人家的孩子,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我属于想多了,他们有他们的交友方式
我娃自己的ABC朋友都是我们自己的中国人朋友圈子,就是在还没有哇的时候大家就经常在一起聚会,然后相继每家都开始要孩子,大部分家庭都是2个或者3个娃,大部分这些中国人朋友,大家住的很分散,在大华府地区周围,孩子们基本都不是同学,平时也不聚会,就是逢年过节或者赶上假期聚一聚,但是这些孩子很有意思,每次聚到一起以后,孩子们之间之间能够很自然地玩到一起,所以他们能感觉到,我们都是很小的时候 小baby 阶段就认识了,虽然我们不住在附近,也不是经常聚会,但是因为从小父母带着一起聚会,这些ABC之间好像有一种天然的bonding, 很有意思得现象,
还有,比如我老三很小的时候3岁的时候,我们有一次聚会,别的朋友家有那个已经初/高中的ABC了,算是我们这个朋友圈里,最先出生的那个孩子,也是我们看着长大了,我们在她家,她就过来抱我家老三一起玩耍,我家老三外人是不让抱的,一抱就挣扎乱叫,但是这个大姐姐是第一次见面,就让人家抱,而且是第一面见了就仿佛熟悉了,所以,孩子内心啥都清楚。
how about上私立?还有charter schools,那个好像都不需要学区的。
你的回复正好说明了住哪里都没有用,看你住这么开明的地方说话来一样这么judgemental。
你的理解力也无敌了。 你哪里看出来那位层主住在“这么开明的地方”啊? 就算人家现在住在“这么开明的地方“也是中国长大的吧。你既然觉得她“这么judgemental”,可见小时候住的地方很重要啊。
心理健康更重要,白人多的地方不容易融入不是个人问题、是种族问题,不要觉得你家娃看起来还合群就没有心理问题
你自己happy就好。我们也是最好的学区最贵的房子学校一样有种族问题,上了初中就开始明显分团了。不知道你是一叶障目还是怎么回事
我观察未必和种族身份政治问题直接挂钩,是一种文化中的耳濡目染。池浅王八多,小地方的保守闭塞是豪车洋房没办法改变的。
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
当然按比例亚裔吃亏,我们自己是亚裔,要选亚裔多一点的。我娃学校50%白人,25%亚裔,其他Hispanic, Black, 各种mixed都有,这个比例我挺满意的。隔壁区80% 白人,2%亚裔,就很难接受了。
我看过一个ABC女生的视频讲她自己的经历,她是红州长大的基本是白人的学校,她说高中的时候,最出风头的都是白人女孩,她喜欢的男生也找了漂亮的白人女朋友,她虽然学习好身材好,但是毫无自信,觉得自己没有魅力。后来大学和工作后dating,她并不是一定要date white male,而是有白男对她表示好感想交往的时候,她不觉得是自己的魅力吸引到对方,她总会去想是不是因为他没找到白女,随便来找她,这种对心理和自信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等上了大学,认识了几个华裔同学, 就成了一辈子的朋友。
國高中孩子一開始會難受,但是英文會變好,撐過去就行,別搞得出國了英文還講不出幾句
我個人親身經歷,不是家長角色觀察的
你这种是外国人的心态。 我15岁出国,也不关心学校里面什么人种,反正abc也不是自己人,我们对于对方都是外国人,跟白人没什么区别。 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才对身边有没有自己人比较敏感。 别说长得不一样的亚裔,你看长得差不多的犹太人,愿不愿意是学校里唯一的犹太人。
有的。你搬去亚裔都是做生意做蓝领的地方。卷的是做专业人士的。
竞争和平衡是美国的精髓,说到交朋友,只能和国人比较亲密,其他族裔的目前都是浮于表面
精英的眼光早放眼全球,希望把自己的生意lead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赚钱
亚裔多的州是什么州啊?
我们搬到纯白人区,只有我俩娃是亚裔的白人学校。大的过好久才有个朋友,小的秒聚几个铁哥们。现在小的popular到朋友上下几年级的都有😂。昨天一个高年级的孩子生日,就他一个低年级的被邀请了。
租房子也是可以的,孩子长大的过程就一次,这个时期受到的影响非常深远,钱没了还可以再赚,二代的identity问题真的要重视起来
对,多多反省是自己问题,白大人都是友好nice的,有问题大多是自己问题,那么nice的富人区,怎么会是华人的问题😂?
从小在白人区和多元化地区生活对自信的影响也可能有所不同:
1. **在白人区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中,亚裔可能会面临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问题,可能会感受到更强烈的文化差异和社会压力。这种情况下,个体可能需要更大的自信来应对潜在的歧视、排斥或者文化冲突,以确保自己的价值和地位。
2. **在多元化地区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中,亚裔可能更容易接触到多元文化,拥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机会。这种情况下,个体可能会因为接触到更多不同背景的人们而建立更广泛的社交圈子,从而提升自信心,并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
从小在白人区和多元化地区生活对交朋友的影响也可能有所不同:
1. **在白人区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中,亚裔可能是少数族裔,周围的社交圈可能更倾向于主流文化背景的朋友。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亚裔孩子更难融入社交圈,或者在交友过程中面临文化差异的挑战。但也有可能建立深厚的友谊,尤其是与那些愿意尊重并了解不同文化的人们。
2. **在多元化地区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中,亚裔可能更容易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更广泛的社交圈。这样的环境可以促进交友的多样性,使个体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助于拓展视野和接受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从小在白人区和多元化地区生活可能会对个人的心情产生不同的影响:
1. **在白人区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中,亚裔可能面临着身份认同的挑战和文化差异的压力,这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心情。有时候,可能会感到孤独、被边缘化或者受到歧视,这可能会对心情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如果个人能够建立起支持系统并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能会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
2. **在多元化地区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人可能更容易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拥有更广泛的社交圈子和更多的支持系统。这种多元化的环境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社交互动,从而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和压力,提升心情的积极性。
从小在白人区和多元化地区生活会带来一些不同的体验:
1. **文化体验:** 在白人区生活可能更多地接触到主流白人文化,而在多元化地区则更容易接触到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从而更容易接触到多元文化体验和交流。
2. **社交圈子:** 在多元化地区生活可能会有更广泛的社交圈子,与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联系,拥有更丰富的人际网络。而在白人区可能更倾向于与相似背景的人交往。
3. **身份认同:** 在白人区生活的亚裔可能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亚裔身份,因为他们可能是少数族裔,而在多元化地区生活的亚裔可能更容易接受并融入多元文化背景,对身份认同可能会更开放。
4. **价值观念:** 在白人区可能更多地接触到主流白人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而在多元化地区可能更容易接受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
5. **语言和沟通:** 在多元化地区可能更容易接触到多种语言和方言,从而可能会拥有更多的语言交流能力,而在白人区则可能更多地接触到英语作为主要语言的沟通方式。
这些是一些可能的差异,但具体体验还会因个人经历、家庭背景以及社区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什么价格以上的房子算是富裕的白人区?
卷不卷是家长决定的, 不是想卷就能卷啊 , 双职工的,上班又忙的话,还怎么卷? 我看比较卷的都是至少一方上班轻松, 或者一方不上班。 你小孩自推那种另说。
20%足够交朋友的了,其他种族都应该去接触,包括黑人,从来没接触过活在真空里没有必要。
做过实验,动物园小狮子小老虎小狗熊一起养,玩的都不亦乐乎。等长大了都自己玩自己的,狗熊找狗熊,老虎找老虎…大家长得不一样气味不一样,还是喜欢同类,看着异类别扭
正解,其实这个论坛上的一个日经问题“你在美国有没有遭遇过歧视”,就是彻头彻尾的没有任何意义,无法回答的问题 因为歧视是你的毛病,不是我的问题 如果提问者想问的是“有没有碰到美国人有歧视你的毛病” 那可能大多数人都碰到过,因为歧视者到处都是很难避免嘛 如果提问者的意思是“有没有因为有歧视者对你说冒犯的话/做挑衅的事而感受到过伤害?” 那回答完全没有也是很好理解的 因为who gives a fuck啊🤔
你的观察蛮厉害啊!我儿子是第二种。
还是有影响,我家老大属于社牛级别的,她在初中高中属于上上下下所有年级都认识非常多的人,但是说到最好的朋友们还是亚裔。
我个人觉得亚裔在20%到50%是比较合适的,更多了确实容易卷,但是亚裔比例低于10%对我来说是DEAL BREAKER 我儿子读的就是大概50%亚裔的学校,中国小朋友甚至偶尔在一起会用中文聊天,有个混血娃妈妈是中国人的,羡慕得不行,回去求他妈让他学中文 在这种环境中华人娃是不会因为自己的种族自卑的
这只是表象,我朋友圈有在几乎全白学区上学的,他家小学娃是年级唯一东亚娃是个话痨在全白区学业才艺都很突出,家长天天炫儿子在学校多么popular. 前一阵生日会我们一些平时和这娃在其他活动相熟的中国娃们也都去了。这小孩全程就紧盯着他在班上的两个白小孩朋友,和其他中国娃们都不交流了,和我们平时见到的样子判若两人了,我家娃回家后也抱怨了说某某不理我们。我可以理解这是挺本能的生存技能,全是白人班上没有那么多任性的选择朋友的选项,当然要拼命维护现在的朋友关系,要不然日子太难过了。但是看着还是有点sad, 感觉真的会养成一些讨好人格,不像在亚裔多学校的娃,朋友经常排列组合不喜欢的朋友也可以随时不玩了找新的
她这种想法也是对的啊。确实是找不到白女才退而求其次。
小孩子又不会看paycheck,根本不知道谁有钱谁没钱 但是别人黄毛自己黑毛却是清清楚楚的
说到点子上了。只有同等智力或者阶层的人才能相互真正接受,而不是种族。左倾者就是想否定这个事实。在好区,不论亚裔多不多,你都能遇到如此高比例没有歧视的优秀的孩子和家长(不分种族)。
这么在乎卷干什么呢,说到底还是把名校看得太重。国内100%老中呢。在美国怎么都有大学念,没那么大压力
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尽量要搬到亚裔人口比例高的地方,最好是解放区
要不然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和文化认同
房子,为人处事,见没见过识面,孩子们一下子可以被动的意识到。所有这一切,都会跟孩子的父母价值观和工资有关。
3成以上就可以了。。 但你也别去那种30%亚裔是29%的印度人,1%华裔的地方。。对吧?
这个说的非常好。
大学在中国人很少的地方读。记得一个亚裔女学生,染一头金发,只和白人男同学说话,从不和别的亚裔说过一次话。那种从心里瞧不起亚裔,恨不得自己摇身一变成为白人的想法就和她头顶黑色的发根一样明显。我也听到过为刻意和亚裔身份隔离,而痛恨亚洲食物,和父母关系不和的栗子。
现在在亚洲人聚集的地方,可以看到亚洲lastname竞争选举,白人妹子有个亚洲last name,老外在网上讨论哪里的鳳爪好吃,中国大爷模样抗着hockey bag打球,当教练交八国联军一般的小朋友们打球。总之,acceptance of everyone让人安心多了。
之前我问她要不要转学,她说转不转都行,现在她考上了gifted,我问她要不要转学,她明确就说不要。
当然,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现在还是小学,所以大家还都在一起玩。但她肯定也是里面最不合群的一个,比如她们都互相sleepover过,我女儿就没去过,她们都有耳洞了,我女儿也没打,不过她也没要求。
小学生不用讲.到初中还勉强,高中就难了。各族裔都喜欢和自己人亲近。
小学的时候没关系,等到初中,尤其高中之后分流就特别明显,亚裔女孩子也可以有白人朋友圈,但是很多时候就处于跟班的位置
你这属于年纪还没到。初中高中就开始分化了。你孩子非要挤着白人圈子就只能是做跟班跑龙套。
还真是。白男找亚女斗是因为觉得easy。Zuckerberg找他老婆得时候他自己啥也不是,没有高大健壮帅气也没钱,吸引不到好条件得白女。
无知者无畏,都不知道到底谁不智
能不能更自恨点?华人孩子在你眼里这么不上道?华人孩子聪明阳光的全面发展的非常多。
那些表面nice,心理根本没把你当回事的,你是没见过,还是钝感力十足感觉不出来?真正富裕白人区,那些老钱的完全跟你就是两路人,当然,人家也是需要小跟班的,自以为融入,其实呢 。。。
是有这样的,白人多的学校,家长在一起都会自动忽视亚裔家长。明显感觉其他非白人家长就能自动聊到一起,越往上越明显
现在这种abc父母是大陆过来的不多。 大多是港台东南亚和abc.
唉,真的,在好区的白人孩子优秀得很多,百花齐放的优秀,真正思想和优秀多样化,虽然没有被逼着上名校,但孩子们的根基很好。优秀的亚州孩子到了这样的学区,是会Open mind,而且不用太卷,也会上好的学校。好的私立学校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们长得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