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对于名著的看法与我们相差甚远

m
maggiccat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我有个朋友,同龄人,2012年认识的,当时我还在国内,还年轻的时候,刚毕业工作还不错,收入也凑合,有一阵沉迷旅行,就是有个什么假期放假一天连上周末一共三天然后再多请一天假,凑个四天飞国内各种地方,自助游,认识了很多年轻人,其中有两个女生很神奇一直联系到现在,其中一个是个文字编辑,混文艺圈的,目前其中一项副业弄了个读书会,还挺红火,参与者各个年龄段都有,线下活动我肯定参与不了,线上的我去看了几次,年长的人就不说了,说说看见很年轻的人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对名著里面特别通俗结合现实生活的看法。
一个小朋友就谈起了劝导,说这本书不如简爱好看 ——以此起头 几个小朋友就开始讨论国内外的名著了,当然都是些比较通俗易懂的,更高深的感觉现在年轻人们感兴趣得不多。
经过1个多小时的思想激烈碰撞 他们达成以下一些看法
1、简爱、劝导、傲慢与偏见、飘。。。。全是玛丽苏作品 尤其是简爱,超级玛丽苏 所以不怪现在的小说,自古以来女人就爱这口
m
maggiccat
2、吴承恩是像当权者低头的投降派 他给西游记中诸人安排的解决没有一个是好的 孙悟空最终失去自由的灵魂、成为他不屑一顾的神仙官吏 猪八戒失去了胡吃海塞的幸福、也不再拥有爱情 沙悟净永远被奴役 唐僧——本来好好的在东土大唐可以长生不老,结果却在西天失去了生命
m
maggiccat
3、欧也妮葛朗台 老葛朗台虽然抠门,却深知人情世故勤劳能干 欧也妮是个没啥用的废物、蠢货
m
maggiccat
4、围城是一本矛盾的小说 在对男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上前后不一致,按照之前的种种行为, 方鸿渐不该成为后面那样的一个角色
喜羊羊888
简爱真的蛮搞的,一定要把男主搞成一无所有加残废瞎眼,才让出身低微的女主和他团圆,好像他要是个有钱健康的男人, 女主就不配似的。
m
maggiccat
争论最激烈的,是 理智与情感
可能是因为这本书是作者20岁时候写的,投射了作者身上不成熟,可能也并不一定体面的,带有某些自私色彩的,比较真实的需求,特别是这本书女主姐妹的原生家庭,简直就是重组家庭各种算计的集合体。
本来作者大力赞扬后妻生的女主姐妹,批判原配儿子,换个角度,看出了不一样的效果。理智与情感的女主母女展现的是最常见的条件相对有短板而找二婚男当后妈,又要表面所谓善良,心里实际克制不住得算计原配的子女,甚至原配的财产的那些人的真实心态
重点说这个
喜羊羊888
maggiccat 发表于 2024-03-15 14:26
争论最激烈的,是 理智与情感
可能是因为这本书是作者20岁时候写的,投射了作者身上不成熟,可能也并不一定体面的,带有某些自私色彩的,比较真实的需求,特别是这本书女主姐妹的原生家庭,简直就是重组家庭各种算计的集合体。
本来作者大力赞扬后妻生的女主姐妹,批判原配儿子,换个角度,看出了不一样的效果。理智与情感的女主母女展现的是最常见的条件相对有短板而找二婚男当后妈,又要表面所谓善良,心里实际克制不住得算计原配的子女,甚至原配的财产的那些人的真实心态
重点说这个

间奥斯丁的作品都有这个世俗气,女主找对象基本就是为了饭票。
m
maggiccat
书中人物关系,女主父亲跟原配结婚生大儿子,原配去世时留下明确遗嘱所有原配的财产都由儿子一个人继承,但是儿子幼小,结果女主父亲很快再婚,娶了穷家小户一无所有的女主母亲。将儿子送去寄宿学校。女主母亲生了三姐妹。女主父亲个人财产非常有限,父亲原配的财产一直由父亲掌控,收益花在了后妻母女身上,在原配的儿子成年的时候,女主父亲只交还了一半,继续享有另一半产生的收益。
不过女主爹有个有钱且没有子女的叔叔,于是女主父母加三姐妹与父亲的叔叔住在一起,承欢膝下,并且为他们未来的富有生活欢欣鼓舞。父亲的叔叔去世,出人意料的是老头留下遗嘱:女主父亲虽是继承人,但是继承财产带有遗嘱附加条件,他在世时享有老头的财产带来的收益,但无权变卖,他死后财产由原配生的儿子完全继承。续弦生的三姐妹,老头留给她们“每人一千英镑的嫁妆”。女主父母大怒,但无计可施。女主父亲去世前,将完全属于他个人而非继承自他叔叔的七千英镑个人财产(无论是原配的产业收益还是叔叔的产业收益)完全留给后妻母女,并未给儿子一分,并再三道德绑架儿子必须在死后照顾继母母女(儿子从幼年到后来结婚生子几乎完全没有跟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过)。父亲死后,原配的另一半财产也不得不还给了儿子。继母母女在怨恨中被儿子夫妻赶出了家门,由此开始了三姐妹的爱情故事。
注意此处,对于这个叔祖父财产的讨论,认为这个叔祖父的财产主要来自自己经商/或者其他方式发的财,因为女主自己的爷爷奶奶很显然没什么钱,他们早早去世但女主爹本身并没有什么财产,再加上后文之中叔祖父对于自己遗嘱的自由处里程度,再十八世纪的英国,如果是继承来的源自土地的财产,对国王有服役的义务,所以继承权上有很多限制,比如必须传给男性之类,当事人并不能遗嘱处理自己的很大部分财产。
M
MissWW
不是很我们相去甚远。而是和我们读书时教学大纲划的高大上的中心思想相去甚远。本来名著之所以流传下来,大多描述了人性和社会的多方面,各种不同人读了都有共鸣。
m
maggiccat
1.父亲的叔叔去世的时候并非没有管三姐妹,老头送给她们每人1000英镑。至于老头要求自己的遗产在父亲死后必须传给三姐妹的哥哥,那是人家的权利,毕竟是人家的钱,就是一分钱不给三姐妹的父亲也是人家的权利。而且父亲本身有七千磅,这笔钱没有让四个孩子平分,而是完全给了三个女儿,没有给原配的儿子一分钱。父亲死的时候三姐妹一共拿到了一万磅,这在当时即使对于中产阶级而言也绝对不是一个寒酸的数字
“达什伍德先生想要这笔财产(叔叔的遗产),只是顾念妻子和女儿,而不是为自己和儿子着想”
2.书里写到过哥哥自从父亲再婚就没有家人生活在一起,有鉴于哥哥与后妻生的大女儿年龄相差并不算大,只能说哥哥年龄很小就被父亲和继母送出了家门,靠亲生母亲留下的财产的一半生活。三姐妹的母亲作为续弦,居然能够在父亲死后惦记父亲的原配留给三姐妹的哥哥的钱,实在是继母中的极品。父亲的原配去世之前估计早就预料到父亲一定会很快再婚,人家把自己的嫁妆留给自己的孩子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事情,书中明确地到三姐妹和母亲在父亲死后惦记过这笔和她们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钱。
“亨利.达什伍德先生同前妻生下一个儿子,同现在的太太生了三个女儿。儿子是个踏实体面的青年。当年他母亲留下一大笔遗产,到他成年时有一半交给了他”“而对前妻另一半遗产的所有权只在生前有效,他一去世,这一半财产也归儿子承袭。”
作为续弦和继母,居然敢于算计原配留给自己孩子的个人财产是在堪称极品。
3.三姐妹的母亲作为一个穷家小户没有任何财产的女人,在丈夫死后不顾现实,追求奢华生活,实在是不为女儿考虑,不顾现实
4,二女儿作为一个父亲续弦生的女儿,居然能整天高谈阔论什麽只有第一次爱情才是爱情,第二次爱情都不能被原谅。按常理作为一个本身就至少是第二次乃至第三第四次”爱情“的产物,是无论如何不应该这样的,那么是什麽原因造成二女儿如此不正常的观念?她爸这方面理亏正常情况下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主动提这个话题的,那就和母亲的教育分不开了,母亲如果没有灌输父亲的原配算个P就她是第一次真爱这样的观念,二女儿怎麽也不会变成这样。
x
xdsqc
别说她们了,我们活到一定年纪,也有同感啊。
只能说,可能真的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50才明白的,她们20就明白了。
m
maggiccat
当年看书的时候我就隐隐觉得三姐妹的老爸老妈不值得同情,要是八卦姐妹周围有这人,估计也被人当成极品上来8了
1.续弦进门把原配的年幼孩子送出去单住,还是用原配留给孩子的遗产的一半让孩子自生自灭,等于着父亲和继母对年幼的孩子不仅不养育连抚养费都没出。
2.父亲把属于自己所有的遗产7000磅给后妻和三个女儿,不给原配的孩子一分钱
3.这对夫妇对叔叔承欢膝下,结果不成想老头的遗嘱规定遗产虽然由父亲继承,父亲在世时这些产业带来的收益都是父亲的,但父亲死后产业本身由父亲原配的孩子继承,书立明白无误地写了,父亲原本打算把叔叔遗产全给后妻和三个女儿,根本一分不想给原配的儿子,所以对老头的遗嘱很失望。即使老头慷慨大方赠送给三姐妹每人1000磅
4.到父亲死后我才注意到原配留给自己亲生子女的钱居然有一半一直在父亲手中根本没给儿子,而且后妻居然打过这笔钱的主意。
5.书里明确写了继母是怎麽厌烦儿子的妻子,那个妻子的确是自私刻薄的人,但是继母对儿媳的鄙视厌恶是在儿子儿媳根本不和他们同住,几乎没有来往的时候就开始的,时常流露。
6.有鉴于父亲继母的行为,我觉得那个儿子厌恶继母和三姐妹是很正常的反应,儿媳讨厌她们更没有什麽不正常。大女儿和嫂子的弟弟谈恋爱的时候继母还洋洋得意地想她才不管儿媳什麽态度,我大女儿就能嫁给你弟弟(儿媳娘家很有钱,儿媳的弟弟也是富家子弟)
a
aiyamayayongle
时代决定的。
f
fridec2
> 唐僧——本来好好的在东土大唐可以长生不老,结果却在西天失去了生命
这个没看懂,怎么解释?
m
maggiccat
按照当时法律乃至现在法律,女主的叔祖父,一个自己发家的小乡绅,因为不是继承而来(否则女主的爹不可能自己这么穷,而作为比女主爷爷年龄小的叔叔却这么有钱,可见女主叔祖父的发家跟继承无关,那也就不受什么土地限制,或继承附加条款等限制)人家就可以不受继承法律限制,愿意把财产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人家就可以自己给自己的财产加继承限制。连给不给女主爹都是人家的自由,更别说给不给女主姐妹了。
现在也如此,人有权力支配自己的财产。
更何况女主母女享受以及惦记的,还不仅仅是叔祖父的财产,居然还包括女主父亲原配明确遗嘱留给人家亲生孩子的遗产,这就叫不要脸了
1.他爹能得到叔祖父的遗产属于得人家自愿,他爹并不是理直气壮就能继承的,特别是叔祖父的财产明显不是来自继承,而是人家自己发家所得,对于这样的财产人家就是有完全的支配权力。
2.叔祖父给了三个姐妹每人一千磅嫁妆,以傲慢与偏见里科普的物价,这在当时绝对不含酸。至于说阶级掉落的问题,没道理人的阶层只来自爹而不来自妈,三姐妹的妈是个结婚前一分钱嫁妆都没有光身嫁人的穷女人。
m
maggiccat
别拿书里儿子已经很有钱来开脱,儿子有钱,来自人家亲妈,也来自叔祖,唯独不来自这个亲爹,更轮不到后妈以及后妈的子女算计。
所有通过各种手段找条件明显好于自己二婚男结婚的后妻都知道她们找不到同样经济条件的初婚男,所以主动选择了二婚男,都巴不得二婚男脑子长在下半身,跟狗一样围着她和她的孩子转,巴不得日久天长把原配子女彻底边缘化,口口声声没有虐待原配子女自己就做得很好了。
他们还举例了一个还算又名的网文作者借古讽今剖析过这种比二婚男经济条件差得多的后妻的心理,真叫恶毒恶心:
“有头前孩子也不是坏事儿,人丁兴旺,他们也须得管你叫娘——只要你生了自己的儿子,他们就是好帮手,将他们养得憨些儿,只认你这个娘,倒怕他们的爹,只与你亲,不就成了?”
寻常嫁作人家媳妇,也是要应付公婆丈夫的,如今不过多两个毛孩子。有孩子才好呢,才能显得你贤良,他才会有愧疚!初嫁时,疑心继母对头前孩子不好也是有的,他们有什么怀疑,你都接着,只管对孩子好。
顶要紧一条,拿捏住了丈夫,甭管他一开头儿是冷是热,都焐着他。他开头儿冷着你才好,开头有多冷,焐热了他就得有多疼你,焐得他像条狗一样跟着你打转儿,最后还要跟你埋一块儿,将前头的死鬼扔在一边儿做孤坟野鬼才好。再有,顶要紧的一条,要生下儿子,将儿子教好了!你儿子好了,前头儿子又胆小又笨拙,他心里还能再有头前孩子?丈夫面前,不要显出强来。想那前头的死鬼,初嫁时,意气风发,年纪又小,她懂个甚?总有些事儿好磨的,越发显得她争强好胜不懂事儿不给丈夫做脸,她陪着吃的那些个苦,挣下来的家业,就全是为你出的苦力了。”
m
maggiccat
甚至于,我开始觉得女主爹妈这对这对二婚夫妻的情况,在现在,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竟然毫不过时,这种自私的行为心理如此常见: 男的自己能力一般但是能等着继承原生家庭的财产,总还算有点资产,一婚能找个门当户对的老婆,生了孩子,而二婚,因为二婚带孩子(特别是带儿子)本身就得降低条件,再加上长辈在世,老人的钱还没到手里,想再婚得往下找,但是只要肯下找,再婚不难,于是找了个自己个人能力也不怎么样的原生家庭很差的穷光蛋年轻女,然后潜移默化就是下半身思考,“不如怜取眼前人”,穷女自然是穷尽一切手段要排挤原配的孩子,并且理直气壮:我没阻挠你爹出一半抚养费就做到后妈的本分了,前房子女是不应该影响你爹跟后妻的生活的
女主的父亲光明正大得使用原配留下遗嘱的,明确留给儿子而非丈夫的财产的收益,来养后妻母女,到儿子成年才归还一半,甚至到了女主父亲去世不得不归还另一半时,女主母女居然有脸把这笔财产算成是“她们失去的财产”。
女主母亲“从未富裕”,她自己一无所有光身嫁人,结婚后靠着丈夫原配的财产收益,以及丈夫叔叔的施舍,和丈夫叔叔财产的收益,过上了“本不属于她的阶层的生活”,丈夫去世后她本来就应该归还这一切给人家原本的主人。
女主的叔祖父给她们留了每人1000磅嫁妆(同一时期傲慢与偏见里,当地最富裕的班内特家的女儿也只有每人1000磅嫁妆,而明确说了,他们家最浪费的老五每年的花费也只是90磅出头而已)。而其父把他多年靠着控制前妻留给人家亲生儿子的财产产生的收益以及叔叔的财产产生的收益攒下的7000磅个人财产完全给了后妻母女,也就是说此人自己的财产不给儿子一分,居然还有脸逼着儿子继续给后妻母女提供富裕生活,实属极品(当然这样的态度肯定符合此前好多发帖找了二婚男的女士对其夫的要求)。
别拿儿子已经很有钱来开脱,儿子有钱,来自人家亲妈,也来自叔祖,唯独不来自这个亲爹。就如同现在,如果一个子女有出息挣钱多,父母本来就从小不喜欢他,还从小就给送出去了不跟父母长大,然后以这个子女工资高为名,把父母所有的财产给另外一个不成器受偏爱的子女,一分不给人家,还逼着人家日后必须继续补贴不成器的弟妹。怎一个极品了得。
m
maggiccat
那个时代当然男性的权益高于女性,但女性并并非没有权益保障。这些作品中除了上面提到过的一系列足以反驳此人的主角配角的事例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书里的事例。
奥斯汀年龄比较大之后的作品“劝导”中女主姐妹的父亲有爵位,但是是不能继承的爵位(爵士),这财产同样也是由于附加条件本来要传给其父某个远房侄子,却因为那个侄子自己为是继承人为所欲为,结了一门女主父亲不同意的亲事,而导致那个侄子的继承权发生了很大阻碍。那个侄子在领教了现实的教训后,在丧妻之后企图追求女主来再次获得继承权。这本身也说明了遗嘱的威力。
即使家里有儿子的情况下,傲慢与偏见中宾利的姐妹的例子也足以说明这样的女性并非毫无财产继承权。宾利家有宾利这个儿子,继承绝大部分家产(不到十万磅),但同时宾利的妹妹得到了两万磅,那么由此推断宾利已婚的姐姐同样得到了不少于两万,这当然没法跟儿子比,但也并不是一个很小的比例了。
奥斯汀另一本书诺桑觉寺里,女主出生在很穷的家庭,家里10个孩子,但是有个还算有钱的亲戚,亲戚喜欢她,叫她陪伴出门旅行。男主的父亲是个势力的人,开始他支持儿子去追求女主,是因为他以为女主是这对没有孩子的有钱亲戚的继承人。
请注意到这一点,女主家10个兄弟姐妹,女主非男非长,但是能给外人造成她是亲戚夫妇继承人的印象,可见其亲戚夫妇对于自己的财产给谁有着充分的自主权,遗嘱把钱给亲戚家众多女儿中的某一个也是人家的权利。
还有简爱中,圣约翰,同样是简爱舅舅的侄子侄女(简爱的爹,叔叔,圣约翰兄妹的妈,三人是亲兄妹),他们曾经抱怨过一点,那就是他们和简爱跟那个舅舅有着同样亲的亲缘关系,但是他们没有得到任何遗产。那对兄妹中还有所谓的必然优先照顾的“男性后裔”,但最终继承财产的仍然是简爱这个女性。
m
maggiccat
理智与情感中,从现实,法律,遗嘱,人情,逻辑,个人权益,无论哪方面考虑,女主母女都没有权利去怨恨她们没有能更多得得到叔祖父的财产,也没有资格抱怨父亲去世后不得不归还父亲原配的财产给继子,从而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
女主父亲担心死后后妻母女的处境,不如说是他和后妻一起作出来的。
是谁把年幼的儿子送出家门的?是谁拿着原配明确留下遗嘱的财产养后妻母女来着?到儿子成年都只能拿回一半母亲遗产,另一半继续被扣着养后妻母女,这是谁干的?是谁舔着脸完全没照顾过继子的情况下舔着脸花人家母亲的钱来着?是谁用尽手段试图剥夺儿子的利益给后妻来着?
作成这样,现在来担心儿子跟后妻母女没感情,这不是罪有应得么。
即便是到了现代,连国内法律对继父母和继子女是否存在抚养赡养关系都有明确规定:还自成年前至少曾经抚养5年以上才算是尽了抚养责任日后可以要求赡养。并且实际案例中,如果继子女不同住,仅仅是不阻拦配偶付抚养费那种,都不能视为继父母对继子女有扶养关系。
更何况女主父亲连抚养费都没付,还从人家儿子的钱里吸血养后妻。
l
lansenlin
maggiccat 发表于 2024-03-15 14:22
2、吴承恩是像当权者低头的投降派 他给西游记中诸人安排的解决没有一个是好的 孙悟空最终失去自由的灵魂、成为他不屑一顾的神仙官吏 猪八戒失去了胡吃海塞的幸福、也不再拥有爱情 沙悟净永远被奴役 唐僧——本来好好的在东土大唐可以长生不老,结果却在西天失去了生命

所以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啊,现实就是这样得
m
maggiccat
女主她爹自己穷,但有个发了财的叔叔,且叔叔未婚无孩子,只要叔叔不剥夺他就是继承人,因此初婚的时候能够高攀娶了一个嫁妆丰厚的原配妻子,又生了一个儿子,虽然儿子很小妻子就去世了,女主爹很快再婚(儿子跟后妻生的大女儿只差四岁),续弦只能降低条件,找了个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嫁妆,但所谓有”爱情“的后妻,将当时不到三岁的儿子送走去寄宿学校。女主爹控制着原配的财产,虽然原配财产明确留给儿子,但儿子成年前,他作为亲爹可以控制,就用原配财产产生的收益养自己和后妻一家。等到了故事开始的大概十年前,女主的叔祖父岁数大了未婚,妹妹也去世就剩他自己,于是接来了侄子一家一起生活,从此女主一家更进一步享受起了大豪宅的生活。
等到后来原配的儿子长大结婚,女主爹不得不归还了一半原配的财产给儿子,等到女主爹去世,另一半也必须归还给儿子了。但这二十多年收益女主爹和后妻母女一起都享受了。
不得不归还的时候,女主母女非常痛苦,并把归还原配的财产认为是”她们失去的财产“

m
maggiccat
原著的确是站在女主姐妹的角度,虽然点透了二妹过于浪漫理想化,以及女主姐妹的母亲菟丝花拎不清立不起来没有自知之明,但总体对于大姐是绝对赞美的角度,对于二妹和说话口无遮拦教养不足的三妹以及三姐妹的母亲也都是基本肯定并且宽容的态度。
对于原配的儿子,作者刻薄讽刺各种试图想打脸人家的描述贯穿始终。
只可惜即便如此偏颇的视角,刨除情绪性语言和作者的立场,但就情节干活来看,原著女主姐妹以及她们的父母,包括所谓最理智的老大,她们实际占便宜的行为已经相当不要脸了。
老大的那段“爱情”槽多到令人无语了(自己看不上但有钱的继子的妻子的已经订婚的弟弟),比老二那个脑残初恋+嫁老男人当小娇娇的婚恋经历还令人不适(老二简直就是没受过多少教育的脑残才能做得出来的言行。最后上校接盘太理想化了。事实上她的言行在当时社会环境和医疗条件下,都不止自己容易身败名裂,干脆就很容易自己作死)
m
maggiccat
简奥斯汀作品里的世情百态在如今的生活里也比比皆是。
爱情美好,但某些女性对于婚姻的复杂经济需求,各种自私龌龊,算计设圈套,一边维持装淑女一边算计金钱;自以为攀高枝处处得瑟实际把自己活成笑话的人,继父母算计继子女,穷亲戚各种想蹭富亲戚,富人资助“有潜力”的穷人受教育谋职业,但对于穷人受教育之后使出来一些自以为高明实际富人一眼就能看穿的想往上爬的算计,居高临下得鄙视。
c
crazyeater
過去的書都有時代的局限性啊,帶批判性思維看書就好了。説起來我們從小還是看三觀不正的瓊瑤劇長大的呢,也沒都成戀愛腦啊。
m
musician
什么年轻人 人云亦云的复读机罢了
x
xwei26
LZ真是勤勉的搬运工
S
Sleepy3824
时代不同了。以今天的眼光看小时候读的书的正面人物,数不清的渣男,海王,捞女,绿茶,小镇做题家,stalker…
m
maggiccat
Sleepy3824 发表于 2024-03-15 17:57
时代不同了。以今天的眼光看小时候读的书的正面人物,数不清的渣男,海王,捞女,绿茶,小镇做题家,stalker…

就觉得引发最多讨论的理智与情感,20岁的作者投射的女主姐妹的父母,竟然是至今都完全适配于,如今本事不大的二婚男找年轻穷光蛋女couple,算计前妻财产,侵占孩子财产,啃老啃到理直气壮,张嘴闭嘴道德绑架
海阔
好像没读明白,把现今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故投射到书上了。
m
mylifetouch
理智与情感那本书本来只有那么短,真难为楼主写这么长的评论
m
maggiccat
mylifetouch 发表于 2024-03-15 22:37
理智与情感那本书本来只有那么短,真难为楼主写这么长的评论

这本书感觉是奥斯汀书里最市井八卦的,一个是因为书中人的地位基本都属于乡绅级别,而且应该都没有班内特家那种“当地最大乡绅”那么有钱,所以这里面二婚的算计嘴脸,她爹是自己没本事又管不住下半身围着后妻转的普信男,二妹那个眼皮子浅没见识还自以为是的满嘴“真爱”的样子很像是家境和文化都一般的家庭出来的骄纵恋爱脑女,姐姐则明显是比较清醒认知但是也算计,想找更好的对象(看上嫂子的弟弟本身就比她家阶层高)
还有他们搬走去租房之后,周围各种爱好就是说闲话管闲事的邻居
c
coalpilerd
简爱跟玛丽苏真心扯不上边,飘更加扯不上。没哪个玛丽苏作者会那么设计男女主角的。有些女性中二病患者就是这样,只要看到小说里有了自传性质的爱情成分就捂脸大喊玛丽苏,好像觉得踩了女主或者女性作者几脚就能凸显自己的超凡脱俗一样。
l
lgn2009
什么神仙官吏,那是斗战胜佛。猪八戒净坛使者,有够吃的
r
rubylc
傲慢与偏见 简爱之类的确实是玛丽苏 看外国名著感觉最厉害的是 安娜卡列尼娜 里面每一个人物都非常立体 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还有对当时俄国社会图景的描述
s
shawanj
楼主参加线上读书会还记笔记的样子好可爱 请问这个读书会shipublic的吗 我也有点想参加
G
Gayeah
我觉得这年轻人对小说的看法已经算比较带critical thinking的了。有不少人提到任何古典小说和电影就那么几个词:渣男渣女叛徒…甜宠小说看多了的后果就是觉得人是要有不完美的点全都是垃圾
s
sakura_wind
难怪我小时候读简爱和呼啸山庄总觉得各种不适,各种怪异,傲慢与偏见则根本读不下去,觉得里面的男女都矫情又当又立 喜欢雨果和大仲马的书
t
tigerpi314
飘不算玛丽苏。简爱和傲慢与偏见就真的很无趣。实属女性自我贬低人格……
m
maggiccat
傲慢与偏见 简爱之类的确实是玛丽苏 看外国名著感觉最厉害的是 安娜卡列尼娜 里面每一个人物都非常立体 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还有对当时俄国社会图景的描述
rubylc 发表于 2024-03-16 02:41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最好的作品,不只是玛丽苏,别的不说,就里面的经济账,以及择偶时候女方多少嫁妆能找什么样的饭票,不同家境的女性之间,以及不同身价的女性之间的友谊不可避免带有地位不平等:
班内特家是当地第一大乡绅,在当地最有钱,但班内特家女儿太多,再加上遗嘱限定条款,以及一开始夫妇俩以为肯定会有儿子而花费不节制,一直到老五出生好几年后还做梦能生儿子,等终于开始攒钱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导致每个女儿只能得到一千磅嫁妆,比她妈这个社会地位更低的家庭出来的女性的嫁妆还差,她妈有四千磅嫁妆,她家女儿的每人一千基本就来自其母的嫁妆以及其父母后来攒的钱。就在她家已经很节约攒钱之后,她家一个女儿在没有房租支出吃饭都是大锅饭的情况下,一年要花90多磅(源自老五私奔之后,舅舅帮着去找人,找到之后调停,实际是达西在背后帮忙,但没告诉班内特家,舅舅跟班内特爹说得,韦翰要求的结婚条件是立刻把一千磅嫁妆给老五,并且每年补贴一百磅,班内特爹算了一下发现这样他每年损失还不到10磅,也就是老五一个人一年就在住不花钱吃大锅饭的情况下还得花90多磅)
在进一步算一下,整个奥斯汀所有的作品里,基本上这些资产的年利息是4%左右,班内特家女儿的嫁妆是“年息四厘”的一千磅,宾利得到了十万镑资产每年收入“四五千磅”(宾利的两个姐妹每人两万磅嫁妆),理智与情感里,后妻母女四人一共拿了一万磅(属于老爹个人的七千磅全给了后妻母女,一分钱没给儿子,叔祖父给了三姐妹每人一千磅),每年能产生四百磅的利息用于生活。
再回到班内特家每个女儿一千磅的嫁妆,一个女儿如果不结婚,将来老爹死了,新继承人把他们赶出去的话,就是年收入40磅的一千磅财产,然而独自生活得花房租,吃饭也会比全家大锅饭时候费钱,那么90多磅是不够的,花一百多磅很正常,也就是每年就亏空六七十磅以上,每年都得吃一千磅的老本,以后本金少了利息也越来越少,会花光的,所以班内特家的女儿嫁人如此迫切。
别说里面Chalotte现实,除去05版电影外,原著并没说Chalotte毫无嫁妆,事实上,Chalotte家尽管没有班内特家有钱,但因为没有这么多女儿(应该是有个儿子,Chalotte以及她妹妹),Chalotte本人的嫁妆弄不好比女主还高。
还有宾利和达西家,达西家的资产基本是宾利的两倍,但为什么宾利小姐觉得她可以攀到达西,以及谈起达西的妹妹是平辈相交?注意前面宾利的家产,宾利拿了十万,两个姐妹一人两万,如果宾利只有一个姐妹的话,这个姐妹能拿到四万,是宾利的40%,而达西家,大约20万家产(年收入一万),只有一个妹妹,这个妹妹嫁妆三万,只有达西的15%,这么看起来宾利家对女儿们反倒比达西家更好。
a
awesomeiris
不是只有年轻人吧?当年读傲慢与偏见,就觉得女主处心积虑地引起男主注意。或许也有些想报复的小心思,但在他的庄园转了一圈就完全成真爱了。不过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的人性。Austen对这类人物复杂性的刻画入木三分。
w
whatif9999
简爱不是玛丽苏。 玛丽苏小说里男主的疯老婆出来,男主马上就被rule out成为男三男四,要等着毫无瑕疵又有钱又帅又深情的真命男主出来了。 男主毁容失去金钱,简爱反而成了富家女,这样反而能在一起,是说他们的感情不是建立在有钱男对孤女家庭教师的扶贫基础上的。而是横亘他们之间的障碍没有了才能在一起。疯前妻用一把火烧掉了男主的内疚,以及男主用金钱和健康埋葬了这种内疚。
年轻人为什么看不懂名著。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被社交媒体和流行文化驯服。而社交媒体迎合大众口味,越简化的独断的甚至功利的,越受欢迎。 其实大众口味可能从来都是这样。只是现在越来越有话语权而已。 我知道说这个很精英主义。。。要被喷死。
f
fridec2
I
Icd
看了一下最简单的通胀换算,达西1万英镑的年收入,相当于现在的83万英镑。这还不算资产增值。妥妥滴钻石王老五。怪不得那么多人追求。但是按他这个阶层,娶低,而且特别是没什么财富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放在现在也不太可能。基本都是强强联手。小说看看就罢了。不能细究。
e
equus
喜羊羊888 发表于 2024-03-15 14:25
简爱真的蛮搞的,一定要把男主搞成一无所有加残废瞎眼,才让出身低微的女主和他团圆,好像他要是个有钱健康的男人, 女主就不配似的。

非常同意!当年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奇怪,一个家庭女教师,一个破落贵族老男人,谈什么爱情啊
简爱里那段名言,口口声声说人格平等,最后还不是等老男人残了之后才在一起,说明女主内心真的不强大啊,必须把老男人地位拉到和自己一样低,甚至更低,才会觉得自己配得上。
小青龙
这些想法很有道理,葛朗台其实没看过,但是巴尔扎克和莫泊桑看得不少,还有狄更斯哈代什么的。很多在看的时候,也没有“指导思想”介入,就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看法
养貂的小昭
英国文学其实是戏剧和诗歌比较出彩,小说跟法国相比距离不小的。简奥斯丁其实是现在说来的romantic comedy,当然因为带了女权和阶级问题,对当时的女生有指导作用。 英国小说完全是托借了英语在全世界的霸权地位,要学英语必须看英文小说,但其实大部分都是通俗小说。
S
Sleepy3824
maggiccat 发表于 2024-03-16 10:30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最好的作品,不只是玛丽苏,别的不说,就里面的经济账,以及择偶时候女方多少嫁妆能找什么样的饭票,不同家境的女性之间,以及不同身价的女性之间的友谊不可避免带有地位不平等:
班内特家是当地第一大乡绅,在当地最有钱,但班内特家女儿太多,再加上遗嘱限定条款,以及一开始夫妇俩以为肯定会有儿子而花费不节制,一直到老五出生好几年后还做梦能生儿子,等终于开始攒钱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导致每个女儿只能得到一千磅嫁妆,比她妈这个社会地位更低的家庭出来的女性的嫁妆还差,她妈有四千磅嫁妆,她家女儿的每人一千基本就来自其母的嫁妆以及其父母后来攒的钱。就在她家已经很节约攒钱之后,她家一个女儿在没有房租支出吃饭都是大锅饭的情况下,一年要花90多磅(源自老五私奔之后,舅舅帮着去找人,找到之后调停,实际是达西在背后帮忙,但没告诉班内特家,舅舅跟班内特爹说得,韦翰要求的结婚条件是立刻把一千磅嫁妆给老五,并且每年补贴一百磅,班内特爹算了一下发现这样他每年损失还不到10磅,也就是老五一个人一年就在住不花钱吃大锅饭的情况下还得花90多磅)
在进一步算一下,整个奥斯汀所有的作品里,基本上这些资产的年利息是4%左右,班内特家女儿的嫁妆是“年息四厘”的一千磅,宾利得到了十万镑资产每年收入“四五千磅”(宾利的两个姐妹每人两万磅嫁妆),理智与情感里,后妻母女四人一共拿了一万磅(属于老爹个人的七千磅全给了后妻母女,一分钱没给儿子,叔祖父给了三姐妹每人一千磅),每年能产生四百磅的利息用于生活。
再回到班内特家每个女儿一千磅的嫁妆,一个女儿如果不结婚,将来老爹死了,新继承人把他们赶出去的话,就是年收入40磅的一千磅财产,然而独自生活得花房租,吃饭也会比全家大锅饭时候费钱,那么90多磅是不够的,花一百多磅很正常,也就是每年就亏空六七十磅以上,每年都得吃一千磅的老本,以后本金少了利息也越来越少,会花光的,所以班内特家的女儿嫁人如此迫切。
别说里面Chalotte现实,除去05版电影外,原著并没说Chalotte毫无嫁妆,事实上,Chalotte家尽管没有班内特家有钱,但因为没有这么多女儿(应该是有个儿子,Chalotte以及她妹妹),Chalotte本人的嫁妆弄不好比女主还高。
还有宾利和达西家,达西家的资产基本是宾利的两倍,但为什么宾利小姐觉得她可以攀到达西,以及谈起达西的妹妹是平辈相交?注意前面宾利的家产,宾利拿了十万,两个姐妹一人两万,如果宾利只有一个姐妹的话,这个姐妹能拿到四万,是宾利的40%,而达西家,大约20万家产(年收入一万),只有一个妹妹,这个妹妹嫁妆三万,只有达西的15%,这么看起来宾利家对女儿们反倒比达西家更好。

我顶一下。我那时读基督山伯爵和老派的法国小说,也特别喜欢帮着人物算年金和本金。
m
maggiccat
回复 47楼 Sleepy3824 的帖子
对,我就是看到这些意识到家里多富是一回事,有多少孩子,每个孩子能拿到多少才是关键。钱对应的利息,傲慢与偏见,女主跟姐姐确实教养学识都很好,但她们个人的确在所有这些主要角色里升级很穷很穷的,如果她爹死了他们还没嫁出去的话,这些女儿们会迅速沦落成必须出去当家教伺候人才能活下去的状态。
S
Sleepy3824
maggiccat 发表于 2024-03-17 11:07
回复 47楼 Sleepy3824 的帖子
对,我就是看到这些意识到家里多富是一回事,有多少孩子,每个孩子能拿到多少才是关键。钱对应的利息,傲慢与偏见,女主跟姐姐确实教养学识都很好,但她们个人的确在所有这些主要角色里升级很穷很穷的,如果她爹死了他们还没嫁出去的话,这些女儿们会迅速沦落成必须出去当家教伺候人才能活下去的状态。

Governess 这个在中国文化和语境里没有对应。 破落贵族家,或者没有继承到家产的女生,没有及时嫁出去,空有一身良好教育(多种语言,绘画,音乐),从曾经的金玉满堂落到一个仆人不是仆人,客人不是客人的角色。而且收入及其微薄,往往还不如下层体力劳动者。
但是这些人又有时间又能写,所以那个年代的屌丝逆袭,霸总宠妻的书都出自家庭教师之手。
l
lianqiao
第一条我一直这么想啊。哪有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