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楼 的帖子 对自己好的定义是:Put yourself first. 就像飞机安全提示里说的那样:先把自己的氧气面罩戴上再帮助别人。 一定要有non-negotiables 和 boundaries。我的non-negotiables是身心健康。每天一小时的锻炼、protein target、睡眠和journaling雷打不动。而且要让别人知道你的non-negotiables是什么。我家人都知道 I protect my exercise time with machine guns😂 和朋友约饭一般不约晚饭,因为我睡得早,回国和同学都是约午饭😂
接受孩子在长大这个事实,别micromanage, 自己也累孩子也烦。
嗯。对自己好的核心在于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受他人限制。
喜欢这个,有操作性
赞总结
这有个前提,女性本人在经济与精神上得是独立的,如果对其他人有依赖,还永远prioritize自己的需求,那不能接受
你说的对,但是一般依靠别人的人都对自己挺好的,这个不是问题:)
1 要知道自己想要(want)和需要(need) 什么
2 要用实际行动去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就是在第一步里面自己意识到的自己的需求,无论是身体上、经济上、精神上、情感上的需求
3 要在分配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钱的时候,把自己的需求和他人(配偶、孩子、父母、同事、朋友)的需求动态的排个序,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人际关系的平衡点
非常不同意某些人所说的要永远让自己的需求优先于他人的需求,需求的优先级是动态的,而不是机械的和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环境条件时间和情况不停的调整变化,有时候优先自己,有时候优先他人,任何人一旦把不同人之间甚至自己的各种需求的优先级固定化,那就是各种问题的起点
人家要是自己想要生呢?
如果觉得生是对自己好,大富大贵,保姆伺候,那就生啊。 但普通人,过来人,十有八九会告诉你,这个年纪生娃绝对不是对自己好
同意“需求的优先级是动态的,而不是机械的和一成不变的”
对自己好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永远拿最好的,最重要的是选择权。可以优先他人的需求,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时候不得不优先孩子的需求,但这个优先是自己考虑清楚以后自己选择的,不是被迫或者被道德绑架的。
本人就是一个。差不多40岁换来了儿女双全。太满意了。退回到那个时候,应该接着再生个老三就好了。
同意
不让自己被道德绑架,对自己诚实,很重要
对自己好的定义是:Put yourself first. 就像飞机安全提示里说的那样:先把自己的氧气面罩戴上再帮助别人。
一定要有non-negotiables 和 boundaries。我的non-negotiables是身心健康。每天一小时的锻炼、protein target、睡眠和journaling雷打不动。而且要让别人知道你的non-negotiables是什么。我家人都知道 I protect my exercise time with machine guns😂 和朋友约饭一般不约晚饭,因为我睡得早,回国和同学都是约午饭😂
有才👍
我觉得应该是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放在老公和娃的前面。 先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才有能量去爱老公和娃
这不叫爱自己,爱自己是我的需求先,然后再是别人。
我觉得大部分人爱自己还是挺流于表面的,当然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前面已经很好了。
比如说我举个例子,买包包买鞋子,这是不是爱自己呢?这不是爱自己。真正的爱自己,说我把钱投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说投资在一些资本家给我洗脑的消费主义。
大部分人只会爱别人,不会爱自己。爱自己是非常难的。特别对于女性
对 人还是要自私点,太看中别人的情绪真的活得累
赞不被绑架。不止是不被道德绑架,也更不被自己的强迫性重复绑架。
但第一点其实不是什么时候都那么健康怎么办?比如people pleasers不可遏制的拯救欲其实就是很强烈的病态的甚至不需要他人来绑架的需求,特别容易反过来负面影响到自己的终极需求(平静)。这种情况就是给自己明确终极需求,然后把不健康的需求(只要认清outcome并不是令自己舒服的,无论需求有多真实强烈)都理智地扼杀掉…写着写着逻辑就搞通了,这就跟戒黄赌毒戒垃圾食品一个道理,有意识到不健康就要马上戒断。
另外分享不爱自己的时候的几种表现:
a. 负面的自我评价 经常产生“我不行”“我配不上”“我没资格”“我太差了”等等这种想法。
🤦♀b. 不屑于自我表扬 同样一件事,别人做到了,你拍手称赞,仰慕不已;你自己做到了,就觉得理所应当,小事一桩。
💁🏻♀c. 渴望把自己塑造成别人喜欢的样子 比如对方喜欢文艺范儿,你就拼命文艺;对方喜欢肌肉型,你就拼命去锻炼,最后连自己到底是谁都忘记了。
🙌🏻d. 用不可能的高标准要求自己 希望自己变得优秀,非常优秀,给自己树立了诸如25岁有房有车、35岁财务自由等等遥不可及的梦想,还反过来厌弃现在的自己。
总之觉得自己总体还不错,看到自己的坚持努力,有小小的进步就给自己点赞。不再在意外界的评价,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设立可行的目标,都是爱自己的表现
对,有能力自由选择,并且能对结果负责,是心理健康的成熟行为
华人mm 可能更需要别把自己排在孩子后面。
我有这问题,每天要提醒下自己。
手动点赞👍
如果不是体育爱好,大部分接送培训班没什么工作量的,怎么谈得上影响个人爱好。 我觉得晚上的时间都很多,如果全利用起来,自己还能读好几个学位。。
你的逻辑挺顺的。我也感觉要确认最终结果会不会让自己不舒服是一个点。适当的照顾是需要的,但是病态的拯救情节也需要警惕。长期忽视自己的真实感受也是麻烦的。 知乎上有一个很火的问题,为什么我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我是别人眼中值得被羡慕的那一个,可是我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快乐? 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情感钝化,这是一种内心空虚麻木的状态,任何事情都激不起自己太大的欲望和渴求。 心就好像是一潭死水,没有任何的波澜起伏。 其实,情感钝化的产生往往来自于虚假自体的形成,简单来说,当一个人围绕着自己的感觉长大,他就会形成真实自体,但如果他是围绕着他人的感觉长大,就会形成虚假客体。 比如,别人不喜欢我任性的状态,所以我表现的懂事;别人不喜欢我骄傲的样子,所以我表现的特别谦逊;别人觉得脆弱不好,所以我表现的很坚强。 因为太多在意他人的感受和希望自己符合社会对自我的期待,慢慢的,真实的自我就被压抑在内心的深处,虚假的自体也就形成了。 这里面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是,无法真正的享受人生。 那么如何做可以让我们过的快乐一点呢? 一、尊重自己真实的感受。 买了一双很贵的鞋,穿了脚很痛,就要舍得扔掉这双鞋,心疼自己双脚的感受;菜点多了,不要因为怕浪费,而全部硬塞在嘴里;一段千疮百孔的感情,也不要因为经营了很多年,就不停的将就和让自己受伤。 如果真实的感受不断的让位,钱、物质、他人的眼光成为了主导者,那么情绪和感受就会越来越钝化。 二、学会自我滋养,经营一段真实的关系。 放下对他人的防御心理,适度的暴露真实的自我,我觉得非常的重要。 我们过去或许凭借着虚假自体得到过一些爱和认同,但无疑,内心深处是忐忑和恐慌的,总害怕有一天真实自体的暴露,会让这些爱和荣耀远离自己,但带来的弊端是,别人越来越接纳我们,我们却越来越颓废和觉得没意思。 所以我们要尝试相信,我们的一些小缺点,任性,脆弱,骄傲等等,在一些人眼中也许是可爱和真实的,因为人无完人,喜欢你,爱你的那些人更多看到的是你身上的闪光点。 快乐可以通过学习得到,就我们真实感受这个世界的每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