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衰老也是分阶段进行中,起码这是养老的第一阶段吧,还不需要贴身服务,至少可以帮着打理各种杂事买菜外出看病拿药各种手续吧。老人不能自理,也是从不能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开始,进展到不能正常生活的,不能正常起居的。之后身体进一步不好了,再走一步看一步。连第一阶段都做不到,遑论后面更困难的阶段?接到身边来,至少可以经常探望,是不是总比千里之外遥控养老要强? 你看网上一些衡量老人自理能力的标准 :从IADLs 需要帮助进展到ADLs需要帮助,其中还是有一些时间的吧,自理也不光只有ADLs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s) Cleaning and housekeeping, including maintenance and other home-care chores Doing laundryManaging moneyManaging medications and taking medicines as directed Preparing mealsShopping for groceries and other necessities Transportation, including changing residences and moving Usi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cluding the telephone or compute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s) 1.Bathing and showering 2.Continence — having complete control of bowels and bladder 3.Dressing 4.Mobility 5.Feeding (excluding meal preparation) 6.Toileting
我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我觉得公婆或父母是否给自己带孩子和给老人养老无关。即使公婆没有带过一天孩子,老公/老婆给公
婆赡养的义务依然存在。也许有人会说,给公婆养老是老公的事,但鉴于家庭关系的存在,给公婆/父母养老必然牵涉小家资源,所以这句
话是废话。
那养老关键的几个问题就来了:
1)何时开始给父母养老?
我自己的理解是,父母在行动自由,尚能照顾自己,身体健康,享受退休生活时,需要儿女开始承担养老责任是
很少的,此时我们的子女也很小,事业比较忙碌,这个时候不论是父母,还是公婆要求和小家居住,开始养老,我个人觉得弊大于利:婆
媳矛盾,丈母娘和女婿矛盾,界限,自由度问题,下一代的教育,家里听谁的等等,我自己在疫情期间和公婆住过比较长的时间,心里很
压抑,上一代人的界限感比较差,生活习惯也不同,常常以“为你好”来占据道德制高点,想要间接或者直接的“控制”你的各方面,当然,这
是双向的,我们也试图改变他们,但最终是失败了。这种经常性的摩擦在你来我往之间会消磨感情,迁就的一方会越来越不爽。很多问题
没有对错,可大可小,那规避风险的最佳手段就是不要和风险接触,即不住在一起。父母/公婆短暂居留度假,我们回国探亲,这些都能缓
解思乡之情,多打电话多视频,过年过节平时通过开通的淘宝京东买买东西,父母/公婆也可以照顾到。国内的同龄人很多也在外地工作,
过年或者放假才回乡探亲,即使是住在一个市的,也鲜少有30,40岁就长期和公婆,父母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那些很早就接父母,给父母
办绿卡的,我很佩服。 两个原因:如果是我自己,为了公平起见,我可能双方父母得一起办,我无法想象8个人生活在一个房子里;如果买
两个房子,我也买不起。另外,我也很佩服那些早早过来养老的父母,有学习能力,有建立新圈子的勇气,我自己的父母就从来不会想学
学英语,也很少出去社交。好像扯得很远,那我准备什么时候开始给父母养老呢?如果我足够幸运,在我50多岁的时候,孩子就去上大学
了,到时候我准备两边跑,接受一份低薪但自由度比较高的工作,甚至放弃工作(如果父母卧床,情况危急,需要我的陪伴)。
2)养老成本。不少帖子在讨论补贴老人多少钱,老人是不是应该用自己的钱,来美国是不是要卖房子,甚至牵涉到小时候父母养我们要没
要钱。每家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父母也不一样。如果子女补贴老人造成了小家生活开始拮据,但是老人其实是有养老金的,那我觉得老
人其实不应该守着自己的钱,因为国家给养老金就是给你养老的,当初支持孩子来美国学习工作也不会是想着他们过的穷困潦倒,紧紧巴
巴。很多发帖的人讨论钱,我可以理解,拿愿意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和愿意花在老人身上的钱作比较,没有意义。我相信,那个发帖人可能
是小气自私,没有良心,也可能就是自己没有那么有钱,除了对孩子,对自己也很抠。另外,父母公婆健康时,生活费用大多数家庭都可
以承受,但是一旦一位或者多位老人需要长期护理时,才是花钱,花时间,花精力的时候。照顾一个最多发烧一个礼拜,十几斤的宝宝,
和经年累月照顾一个可能体重和你差不多的妈妈或婆婆是不一样的。如果送到美国nursing center(养老中心),或者雇人长期护理,同样的
成本,在国内的高级养老中心体验感是否更好呢?如果双方父母差不多年纪,多人同时有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很大,成本也倍增,又有多少
人承受的起呢?即使是平时小毛小病,父母公婆也需要我或我老公请假半天,看病拿药。养老成本也不是单用钱来衡量:基本上老人出
门,买菜,旅游,去超市,都要带着,不带着和小家活动,心里愧疚,怕他们寂寞无聊,因为除了出外遛弯,这些已经是他们的主要活
动。但是在国内,我爸妈和公婆经常和朋友,老同学聚会,和亲戚串门吃饭,自己出门买菜,牙龈发炎去楼下社区医院取个药,方便很
多。换句话说,老人在美国的精神和生活需求,及对子女的依赖感高于在国内的同龄老人,但体验感可能更差。说说我自己的情况,我爸
妈已经明确和我说明他们不会来美养老,同样的成本,他们觉得在国内更滋润,更方便, 隔一年他们会过来住一段时间。我尊重他们此时的
选择,但我知道,人老了会变,也许有一天一个人走了,另一个想法就会变。这可能也是很多人plan ahead的原因。不论是提前准备也
好,事先想清楚也罢,老妈老爸只有一个,对配偶也是。这些难题,在独生子女选择出国时就注定了。
不能自理后请人的价格,基本就是请人照顾小宝宝的价格,那个时间不会很多年,我觉得还是可以承受的。
早办过来,好处就是可以早点转移财产。坏处就是需要挨训呗。都是成年人了,还怕挨训吗
你太不了解价格了,建议打电话问一问吧,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很贵的,和带小孩子不是一个价格的。
有的思虑过重的老人,经常五六十岁就开始担心这担心哪,要么逼孩子回身边,要么给侄儿侄女之类的晚辈送大量财物 结果好好的活到八九十还能天天遛弯自己做饭吃 没必要想太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种还不在少数呢
养老最理想状态是自己有钱和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资源自理时间越长越好。自理包含自己能够去医院看病,自己找到朋友愉快的聊天,自己想去哪去哪(包含订机票、火车票、研究去哪玩)可以在自己专业领域做义工帮助其他人,如果长时期自己做不到这些有可能加速脑子老化。能做到的在哪国都行。
孩子们可以在不能自理时帮助,跟老人有没有帮助带孙辈没关系,这是为人子女的义务和责任。版上有人说媳妇不该管公婆,这个首先要明确的是家是一个整体,媳妇照顾公婆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了减轻所爱的人负担,不可能让一个人24小时忙。同理丈夫也该帮助岳父母,对一个小家来说所有人都该出力,结婚了就是一个整体,怎么出力,完全按小家的规划,哪种对全家利益最好就按哪种方案,全家人力气往一块用就好了,家和万事兴!
这个也能太绝对,我是独女,我父母就不帮着带娃,他们退休了到处玩。我们家俩娃都是很小就送daycare 。我队友亲姐姐家俩娃,他姐姐的孩子俩个都是我公婆带的,一年一年常住那种,孩子带大了就把老人赶出家门了,这个和家里几个孩子真没关系,和人本质自私有关。
楼主思路挺清晰也比较合情合理,就是还缺个前提,就是老人,孩子都需要互相体谅,be reasonable,凡事抓大放小。这个其实很难的,老小老小,年纪大了很多老人脾气思维跟小孩似的,感觉跟身体精力下降有关系,不在委屈自己了,对家庭关系其实还蛮挑战的。我爸妈都是非常明理的人,也真心心疼我,但是这几年越来越明显,有些事情做得就跟小孩子一样,我常常感叹,也就是我亲爹妈了,我公婆这样我早不理了。
我就准备请偷渡的小时工,你觉得会有什么麻烦么?
这附近的老年公寓,很多老人都八十多九十多,还可以生活自理的,最高寿的老人102岁才去世。高龄的老人考过公民,可以申请政府小时工来搭把手的。在美国养老有时候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很多资源和信息,需要子女仔细了解本地的福利政策。就像楼主说的,养老不仅是经济上的计算,有时候人力的需求是更高的,并不能直接折算成经济成本。子女不在身边监督,有时候用钱买服务也不见得能买到满意的。
这个价格到35刀一小时我觉得可以接受。先把这个钱留出来,父母他们自己的钱其实也足够。
不是的 是两个老人都不能自理的时候 我有亲戚正在经历这段时期 真是很同情
这些人如果能够找到别的工作,马上会走。因为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是做保姆里面最差的一种。不仅是身体上的劳累,主要是面对暮气沉沉的老人,大家都心里不喜。其他做小时工,打扫卫生做饭,带婴儿,价钱都差不了很多,有机会就走人了。这样你就需要不停地找人,培训,经常应付中间没人的gap。也不是不可能,凡事没有绝对是吧w
这种对独生子女比较好,怎么没人点赞?先办了身份,各种福利拿到手再说以后的。不过版上说福利养老院的,自己去做义工了解一下吧, 真不怎么样
同样价钱, 宁可看宝宝, 也不愿意照顾老人, 现在国内的保姆市场就是这样, 但凡去照顾老人的都是找不到其他工作的。所以最终很多活都还是家人在干,我家亲戚的阿姨就是这样。
亲,我重新排版了,尽力了。
说笑呢,相比奶香奶香又小又轻的小宝宝,谁愿意照顾又脏又重又不好说话的老人? 如果说国内要找到一个可靠稳定的护工不容易,那么在这里的难度10倍都不止。
思路很清楚。👍
除了杠精老人还有老年失智的老人,很难管。只要老人听话都还好。
丧偶的妈妈把早早给自己办好了,long term care . 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搬到女儿附近买了个小的。 然后就开启了主动在女儿她们忙碌的时候主动帮忙带娃。 等于是在孙女身边陪着长大的。后来小孩长大她老了不需要带孩子, 就变成给钱雇孩子帮帮她做做简单家务。
再后来娃娃上大学去了, 那个丧偶的妈妈就让女儿和她一起住。 那个妈妈写好了遗嘱一次交换,将来房子给她们。
于是快快乐乐的在90多岁自家终老去世。
关键词: 早期的规划,情感培养,和最后的3 遗产处理都很重要。
进阶版牛逼有钱老人自己的养老规划:
完全走的公司制衡+KPI那套。 老人有钱,并投资回报稳定。自己住。 表示如果一年去看她多少次, 就可以拿多少? 年底结算。 然后动动不就在家庭聚会”透露” 要重新”看看”遗嘱。 然后就stir the water ,,让身边的人竞争服务看她帮忙。 总之, 虽然也知道没几个人是真心的,可她就是病了有人第一秒出现,小辈们时常探望,小辈也非常上心她的护工质量等等。
以上为读书时候老人退休无聊回来给我们上课分享的关于投资哪些事情。 当然老人绝对有钱,N多年前,出手看望者就是2万美金啊!
看的一头雾水。失独妈妈搬到女儿家旁边?到底谁失独了?是定义不同还是层主在说两个人?
层主知道失独是什么意思吗?
老人如果不能自理了,孩子是不可能24/7在陪护,必须找保姆帮忙。
哦!搞错了。我说的是丧偶。 Widow . Sorry
大部分成功案例都是源于老人对自己的生活的成功规划,子女只是起到配合作用。
如果老人是杠精,自己不会规划也不听子女的劝,才是最大的问题。
这个确实很牛逼!思路清楚而且可行性强。
这是很多家庭问题的根源。
女婿呢?就心甘情愿住进岳母家?正常男的有几个愿意这么做,又不是没有自己的房子。
要是女儿离婚活着丧偶,这故事就说明了母系社会那一套很好,男的用完就扔掉算了。
???为什么会想到男的也住过去. 她们住的很近的, 就几条街开车的路。 不知道他们自己怎么决定的, 但多数时候女儿是和妈妈在一起的, 可能到了那个年龄夫妻之前也不需要天天在一起? 到底还有一栋房子作为补偿?
网上一堆觉得给父母孝敬点银子帮着买买菜弄个小公寓住就叫养老真是天真
回去探望一次2万美金,哈哈,这个hourly rate比得上任何工作呀。不过不是所有老人都适用这个养老方法。
这是白人吧。白人老人都很明白照顾老人是违背人本性的,所以自己位置都摆的很清楚,明白要有自己的付出交换。中国爸妈觉得把你养大就是天大的恩情,永远都是你欠他们的,他们可以随便做。其实这儿大部分的人都是愿意照顾通情达理的父母的,都不需要每次看望就给钱那种,但是有毒父母永远把自己放在高位,你做啥都不满意,人心就冷了
这个好!基本上也是养房防老
各家老人也需要配合。本人母亲40多,我还读本科时,就整天追着我养老了。
你母亲很恐怖,你要好自为之
老人衰老也是分阶段进行中,起码这是养老的第一阶段吧,还不需要贴身服务,至少可以帮着打理各种杂事买菜外出看病拿药各种手续吧。老人不能自理,也是从不能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开始,进展到不能正常生活的,不能正常起居的。之后身体进一步不好了,再走一步看一步。连第一阶段都做不到,遑论后面更困难的阶段?接到身边来,至少可以经常探望,是不是总比千里之外遥控养老要强? 你看网上一些衡量老人自理能力的标准 :从IADLs 需要帮助进展到ADLs需要帮助,其中还是有一些时间的吧,自理也不光只有ADLs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s) Cleaning and housekeeping, including maintenance and other home-care chores Doing laundry Managing money Managing medications and taking medicines as directed Preparing meals Shopping for groceries and other necessities Transportation, including changing residences and moving Usi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cluding the telephone or compute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s) 1.Bathing and showering 2.Continence — having complete control of bowels and bladder 3.Dressing 4.Mobility 5.Feeding (excluding meal preparation) 6.Toileting
生娃晚的 没有这个选项啊。等娃上大学了再回国照顾老人怕是来不及。。。。
真的不能自理肯定比照顾宝宝贵。宝宝晚上不用请人。
前提是你老公願意支持你,你賺夠足夠的錢養老,父母身體好到現在都不需要你。我以前也是這樣想的。
所以女的自己跟妈妈住,老公自己单住,但俩人也没离婚。这个不能说是正常的关系吧。难道大家期盼的养老,是老了以后子女跟他们的配偶分开,来陪自己?
除非到了不能离人的阶段要人守夜,其实不需要同住,住得很近可以随叫随到,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记得以前我家住老公房5楼,外公八十多岁时候还单独租房,就住在我家隔壁楼的一楼,比较方便他每天外出散步。请过几个住家保姆都干不长久,偶尔身体不舒服我妈妈会去守夜。平时我妈都到他住的一楼做饭,我们全家都吃过饭再回自己家睡觉。
四个老人三个娃
为什么四个老人都依赖你生活呢?他们不能自理了?你小孩那么小,父母应该也不老吧?
说实话,很多老人是觉得子女这么做天经地义挺正常; 身边的例子,国内的姨父跟他中风的老妈住一起照顾,因为其他三个孩子都不愿意照顾,好多年了,姨妈姨父分居也这么多年; 而家里老人说起来都很羡慕,觉得姨父以后会好人有好报。
你家老人这是身体还比较健康的情况,不是很迫切要在孩子身边,还留恋国内的社交圈。白卡的情况不了解,我父母用的奥巴马保险,和我工作单位的保险没差别,月付和报销额度还更好。我们本地大学的附属医院是什么保险都收的,白卡也可看病,没有保险的都有一个慈善基金帮助付款,当然不是全额都管。我觉得预约时间不是和保险相关,而是和当地的医疗资源有限,要排队看专科医生相关。
红蓝卡是65岁以上老人看病,白卡是低收入人群才符合资格,用来支付红蓝卡不支付,要自费的部分。一般低收入的中国老人看病是同时用这两种卡。
我猜说回国陪父母的应该是父母经济条件不错的。
谢谢mm回复。看来红蓝卡是肯定要申请一张了。白卡的话,是不是需要不报备真实的国内财产呀?我看身边邻居家家里挺不错的,也申了白卡。但也有人指出这种以后遗产继承的时候会有麻烦,搞不好他们的子女需要补觉白卡省下的医疗费
你一看就是没在美国给老人养老过的 在美国养老不容易的 我现在正在做 就算有医疗 他们一句英语不会 看病约医生 全是你一个人的事 光这个就很花时间
没吃过猪肉,看过猪跑。好多朋友都在给父母养老。绝大部分父母能自理的都分开住。住在华人区,家庭医生也讲国语。基本日常生活不需要儿女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