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etdog 发表于 2024-02-17 23:49 竟然没选择出国挣钱。。。可能是没钱还助学贷款和交申请费,否则几年之后就可以把他妈接到美国享福了。 现在这个选择挣不到什么钱,他妈的身体不知道还能过几年苦日子。
Momo99 发表于 2024-02-17 23:53考公是个选择。 但是短时间无法在物质上回报父母。 山里出来的孩子,太难了。
Queenredheart 发表于 2024-02-17 21:00回复 3楼 ca563 的帖子 再过七八年,进入双规名单
pop 发表于 2024-02-17 20:43 这是打算走仕途吗?
benulj 发表于 2024-02-18 00:13 这是脊梁!清华总算培养一个服务自己还不富裕家乡的毕业生了!
philchenko 发表于 2024-02-18 05:45 总之就是差了一代的感觉。 别人这辈子能享的福,他们得等下一代
千渔千寻 发表于 2024-02-17 20:57 可惜了。出身不好,没人给他好好人生规划。
再过七八年,进入双规名单
大城市不是那么好混的,贫富差距不是体现在金钱上面。
唉拼爹的年代。 搁三四十年前能去省部级,椅子还没坐热就有人来替领导闺女相亲。 如今大城市也留不下,哪来的回哪去。要不能爬到市级,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老人来美国真的是享福么……
公务员的工资也足够接他妈在身边了吧, 又不是非要大富大贵才叫享清福
总之就是差了一代的感觉。 别人这辈子能享的福,他们得等下一代
有病。想象一下这要是个美国人,哈佛毕业回归贫困社区,走上仕途,估计就是一堆人捧
绝对的,这种人将来又狠又能忍有有能力,以后仕途应该发展不错
还有很多,比如说陈行甲,中国还是有很多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你们对清华的偏见其实和对中国的偏见是一样的
没办法。国内有一个短暂的时间窗口,就是改革开放那几年,大学生真的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毕业没几年就能拿比父母高几倍的薪水。当时大城市房价也不高。 后来那个时间窗口就慢慢地关闭了。 现在考公至少饭碗是稳稳当当的。小城市安家也不难,目前来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
大部分山里出来的孩子都不愿回山里 他这样太难得了
选调生,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
类似于大企业的管培生,政府重点培养的人才,以后升迁会很快
结合他自己的背景,这出路各方面都很完美了,这还有人喷?
已经规划的非常非常好了,不然为什么会有这篇文章出来?
小伙子在基层呆不了几天的。
肯定有好事者给他规划的 这个完全不用担心
就看他知道转个好专业 就知道了 他不缺信息 别太担心了
虽然是他自己选择的路,别人不好评判,很聪明能吃苦的一个人。 但我忍不住还是要多嘴一下,选调生大致开始于2006年左右,到现在已经有18年了。最开始从北大清华和中科院等开始的。当时北大清华中科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选调去西部地区,待遇还是不错的,博士是副处(副县)级,物以稀为贵。后来规模越来越大,很多村官都是从大学毕业生选调的,跟考公是两条线。目前在基层的选调生数量,我估计以10万计。他23年以清华本科身份去基层,温饱没有问题,仕途不看好。一是选调的人太多了,北大清华中科院社科院或者其它学校的硕士博士一堆卡位的;二是不知道他是否有贵人相助,没有贵人相助,很难爬上去的;三是县以及以下级别的单位不看你学历和学校的,看后台。大致在2008年左右,北大有个社会学博士生冯军旗在河南挂职副县搞田野调查,写的《中县干部》,里面深刻揭示了县一级的政治生态。他一个书呆子,混到县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作者还总结出大量体制内的潜规则,如“年龄是个宝,能力做参考,关系最重要。”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县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