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ho 发表于 2024-02-17 17:59 找点其他的爱好 最好是高级一点的没有尽头的那种
frankingcn2 发表于 2024-02-17 19:05 还是有时间闲的,双职工俩小娃忙到飞起,凑合着吃。
forya 发表于 2024-02-17 18:34 >工作忙到吃饭睡觉都不挑剔 一点生活质量都不讲究 这种人生有什么意思 也就是一颗韭菜而已 不是说要工作忙,是要有一个精神上的寄托(最好是与世俗追求没有相关性的寄托),比如有个有意思的事值得自己琢磨
Suess123 发表于 2024-02-17 19:20 为什么对吃饭有要求就不值得花时间精力琢磨呢?
就很容易对于很多可能无关紧要的生活物质方面的细节反反复复苛求,比如说饭有点不太好吃、住的地方不够舒服、床垫某个地方好像太软了,等等。 我经常会想,为什么我上班以后明明收入比读博时高不少,不需要跟人合租,也能经常点外卖,桌椅床垫都可以买新的,修个车几百块也不像以前那么心疼,但是我对生活的不适感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呢? 想了下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前是真的有精神上的追求,为了搞明白一个问题,可以好几天专注下来就想着这一件事,走路想吃饭想,虽然生活穷酸但是注意力并不在上面所以也不太感觉得到。但是现在呢,做的工作也知道除了 paycheck 没有价值,连精神上的成就感都没有,于是怨气需要从其他地方获得补偿。于是平常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比如床垫有一点不舒服)都会成为自己进一步不满的来源。 所以要说怎么解决,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forya 发表于 2024-02-17 17:56
Foontic 发表于 2024-02-17 18:37 可以研究宗教 外星人 宇宙法则 灵魂转世 坏处就是彻底对金钱以及世俗的一些事情失去兴趣
blushpeony 发表于 2024-02-17 19:29 因为楼主明显没从这种追求中得到乐趣啊 吃饭本身无所谓值不值得追求 但是不能带了吃饱之外的乐趣那肯定就不值得了
wielkacytryna 发表于 2024-02-17 19:03感觉不是 反正我是精神丰富的时候我才会更爱自己,更关心自己的方方面面。精神不丰富的时候就容易向外寻找,譬如爱情友情亲情房子车子孩子。精神丰富了你就不太会在别人身上找存在感了。
wielkacytryna 发表于 2024-02-17 19:08而且我发现人生的问题之一就是工作stressful 再躺平的工作,一周40小时(即使不是实打实8个小时,你脑子也一直在思考工作方面的事情。) 这样第一你是没有时间去认真思考或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的。 第二工作了一周以后只有两天休息时间,这个时候你只想relax不想做什么深度思考了 其实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至少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而full-time job通常剥夺了这些时间精力 总之韭菜的人生除了做一头苦力老黄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izz.ling 发表于 2024-02-17 19:48 不是很容忍给他人定义什么值得什么不值得。相反,我觉得被social norm强制赛道的才往往是精神空虚的主力且它们不大能容忍其他有真正追求的人。
forya 发表于 2024-02-17 20:18 其实,有一个让自己沉迷其中忘掉一些生活中无关紧要的琐事(大事还是要关注的)的追求就很好了,不管做饭养花钓鱼逗鸟研究世纪难题徒手攀岩什么的都行
其实,有一个让自己沉迷其中忘掉一些生活中无关紧要的琐事(大事还是要关注的)的追求就很好了,不管做饭养花钓鱼逗鸟研究世纪难题徒手攀岩什么的都行 forya 发表于 2024-02-17 20:18
半杯红酒 发表于 2024-02-17 20:33 这个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人如果精神上富有,就不会为那些琐事所烦恼,就很容易从平时做的事情上找到乐趣,甚至都不需要刻意发展任何业余爱好。
不是没有道理。一个游戏玩得越顺利其实越能带来conditional confidence,越容易乐在其中。 izz.ling 发表于 2024-02-17 20:47
forya 发表于 2024-02-17 20:15 如果感兴趣非常值得投入时间啊,只是我不太感兴趣
zhouan54 发表于 2024-02-17 21:07 楼主看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20或30岁以前,我们的生活是按照社会公认的进程:上学,一级一级得向上,学校级别一层层向上;最高学校教育毕业以后,找个工作。这就是楼主说的“精神追求”,或者说是“明确的下一阶段目标”。 但是这以后,就来了个问题,要不要继续按照社会公认的进程:结婚生子,再抚养陪伴孩子走这一个进程。如果不选这个,还有选项吗,哪些选项?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选项,但是我想说说抚养孩子长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起始有些怪,没事干了就养个孩子,但是,在养孩子的过程中,两个生命(你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的不分你我,会让你有许许多多的感悟。我感受到了人类的奇妙和生活的美好,继而放下了对于将来的不安,这些是孩子带给我的,当他们需要时,我会将这些带给他们。所以,此刻的我,推荐你选这个选项。
forya 发表于 2024-02-17 21:32 不这些明确的外界目标不是我指的精神追求,这些都是副产品。我上中学时候喜欢看数理心理等等乱七八糟的书,哪怕跟成绩升学毫无关系,这些算是“精神追求”。奇怪的是上班以后以前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了,人越来越烦躁
pathdream 发表于 2024-02-17 22:14 那就到了人生最高境界 挣钱
chufanpeng 发表于 2024-02-17 22:54精神追求的意义是在于过程还是在于结果?很多人都说在于享受过程,没有结果的过程会很享受吗?我觉得在于结果带来的愉悦和满足,就是所谓的成就感。想想什么爱好能带来成就感,就去发展这个爱好吧
清月随风 发表于 2024-02-18 08:19 的确!很多人中年以后都把赚钱当成了人生的追求,包括不由自主的,因为人活到这个岁数什么都尝试和经历过了,实在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为了不空虚无聊,赚钱自然就成了一种追求,而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那种,一直要追到棺材里那种,不!死前还必须要考虑到死后钱去处的问题,虽然这种追求不怎么高尚,但却可以满足人类的永恒欲望,也就是人为财死。
forya 发表于 2024-02-18 10:05 那不就是把自己的价值评价完全交给了不可控的外界,比如股市涨跌、通货膨胀、税收政策改变、行业波动都会直接影响自己挣钱。最好精神追求还是独立于这些东西,使得自己不管世俗成功还是失败都能沉迷其中。
forya 发表于 2024-02-17 17:56 就很容易对于很多可能无关紧要的生活物质方面的细节反反复复苛求,比如说饭有点不太好吃、住的地方不够舒服、床垫某个地方好像太软了,等等。 我经常会想,为什么我上班以后明明收入比读博时高不少,不需要跟人合租,也能经常点外卖,桌椅床垫都可以买新的,修个车几百块也不像以前那么心疼,但是我对生活的不适感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呢? 想了下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前是真的有精神上的追求,为了搞明白一个问题,可以好几天专注下来就想着这一件事,走路想吃饭想,虽然生活穷酸但是注意力并不在上面所以也不太感觉得到。但是现在呢,做的工作也知道除了 paycheck 没有价值,连精神上的成就感都没有,于是怨气需要从其他地方获得补偿。于是平常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比如床垫有一点不舒服)都会成为自己进一步不满的来源。 所以要说怎么解决,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半杯红酒 发表于 2024-02-20 13:49 读书吧,很多灵性修行方面的书,读了就忽然间豁然开朗了。再看人世间的喜怒哀乐,真真体会到了,人生如戏,好有意思啊。
zhouan54 发表于 2024-02-17 22:50 我有答案了。这是一个generic的答案,放之四海皆准,可以解释青春期孩子越来越叛逆,中年人越来越疲惫,老年人越来越戾气。 准备好了吗? 答案是:手机看得太多了。 这个答案也可以解释我的发言越来越虚伪了
shelly_liu_cd 发表于 2024-02-20 13:55 求推荐书名
我经常会想,为什么我上班以后明明收入比读博时高不少,不需要跟人合租,也能经常点外卖,桌椅床垫都可以买新的,修个车几百块也不像以前那么心疼,但是我对生活的不适感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呢?
想了下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前是真的有精神上的追求,为了搞明白一个问题,可以好几天专注下来就想着这一件事,走路想吃饭想,虽然生活穷酸但是注意力并不在上面所以也不太感觉得到。但是现在呢,做的工作也知道除了 paycheck 没有价值,连精神上的成就感都没有,于是怨气需要从其他地方获得补偿。于是平常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比如床垫有一点不舒服)都会成为自己进一步不满的来源。
所以要说怎么解决,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举个🌰?
不是说要工作忙,是要有一个精神上的寄托(最好是与世俗追求没有相关性的寄托),比如有个有意思的事值得自己琢磨
是啊,就是精神太贫瘠了就开始找生活的麻烦了
说得挺好的。那你想想什么才能满足人心呢?
最近100年来,生活太安逸了,空虚。
喜欢飙车的中国人是不是有钱的年轻人?
去过英国或者北欧海边的村镇上住上个把月,就明白为什么他们祖先当初出去航海漂流,因为生活太平淡了,永远定格。
就算九死一生回来了,也是要接着走,家乡留不住。
目测楼主现在还没有朝哪个方向去。
读读哲学。
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能让您全神贯注,花很多时间也很难读懂,那时候就不会再多想别的了。
读读老庄也行。
还不行的话,去做义工: 老人院,儿童癌症中心等。
很多人生娃就和吸毒一样,因为空虚。
为什么对吃饭有要求就不值得花时间精力琢磨呢?
因为楼主明显没从这种追求中得到乐趣啊 吃饭本身无所谓值不值得追求 但是不能带了吃饱之外的乐趣那肯定就不值得了
可能你生活中有什么事情不开心。 我毕业后比学校的时候开心,毕竟钱多了。 要不结个婚,生个娃,每天鸡别人。😆
这算坏处吗?我觉得挺好,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很满足,每天都有不同的感悟,感觉前面的路越来越敞亮。
不是很容忍给他人定义什么值得什么不值得。相反,我觉得被social norm强制赛道的才往往是精神空虚的主力且它们不大能容忍其他有真正追求的人。
如果能投入进去感觉挺好的啊,对世俗失去兴趣就失去兴趣,那么多数学家也没见得世俗多成功,但是人家就是内心充实
“精神不丰富的时候就容易向外寻找”
这不跟我说的一个意思吗
是啊,工作占了太多时间,业余又觉得做事累烦躁
如果感兴趣非常值得投入时间啊,只是我不太感兴趣
其实,有一个让自己沉迷其中忘掉一些生活中无关紧要的琐事(大事还是要关注的)的追求就很好了,不管做饭养花钓鱼逗鸟研究世纪难题徒手攀岩什么的都行
🤝要找到自己沉迷的点
观察到很多人的戾气就是强迫自己把全副精力投入赛事中来的,无论不过比不过都不快乐。
这个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人如果精神上富有,就不会为那些琐事所烦恼,就很容易从平时做的事情上找到乐趣,甚至都不需要刻意发展任何业余爱好。
不是没有道理。一个游戏玩得越顺利其实越能带来conditional confidence,越容易乐在其中。
是这样,认清我们就是生活在自己设计的游戏里,那么每一个让人心烦的事情,就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你可以选择忽视它,假如它反复出现,就说明这个是需要你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它就不会再出现了。这就是游戏的乐趣啊。
比如?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选项,但是我想说说抚养孩子长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起始有些怪,没事干了就养个孩子,但是,在养孩子的过程中,两个生命(你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的不分你我,会让你有许许多多的感悟。我感受到了人类的奇妙和生活的美好,继而放下了对于将来的不安,这些是孩子带给我的,当他们需要时,我会将这些带给他们。所以,此刻的我,推荐你选这个选项。
你不需要感兴趣 但是没必要指手画脚在旁边judge别人
不这些明确的外界目标不是我指的精神追求,这些都是副产品。我上中学时候喜欢看数理心理等等乱七八糟的书,哪怕跟成绩升学毫无关系,这些算是“精神追求”。奇怪的是上班以后以前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了,人越来越烦躁
不虚无缥缈的,有历史书啊。有很多好看的历史书。
比如 渤海小吏的三国争霸,楚汉双雄,两汉风云,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
张宏杰的 饥饿的盛世,世界坐标下的中国;
李洁非的 野哭,龙床,黑洞。
我有答案了。这是一个generic的答案,放之四海皆准,可以解释青春期孩子越来越叛逆,中年人越来越疲惫,老年人越来越戾气。
准备好了吗?
太心有灵犀了,我今天恰恰想到这个。
天哪 太精辟了 就是人肉电池被炸干
的确!很多人中年以后都把赚钱当成了人生的追求,包括不由自主的,因为人活到这个岁数什么都尝试和经历过了,实在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为了不空虚无聊,赚钱自然就成了一种追求,而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那种,一直要追到棺材里那种,不!死前还必须要考虑到死后钱去处的问题,虽然这种追求不怎么高尚,但却可以满足人类的永恒欲望,也就是人为财死。
过程结果都有,比如把一个东西自己想明白了,结果很有意思很值得高兴,想的过程也很有意思
那不就是把自己的价值评价完全交给了不可控的外界,比如股市涨跌、通货膨胀、税收政策改变、行业波动都会直接影响自己挣钱。最好精神追求还是独立于这些东西,使得自己不管世俗成功还是失败都能沉迷其中。
追求这个东西其实是一种念想,比如要攒钱买房子、买车子,生孩子,抚养孩子长大等等,当这一切都实现了以后,想想自己还有什么念想?如果没有了,那也唯有赚钱了,因为人对于钱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咱们究竟只是普通人,不是爱因斯坦、不是梅兰芳,更不是张爱玲或杨绛,命运注定了咱们这些普通人不可能有那些让你一生追求的梦想,琴棋书画古筝这类东西也只能陶冶性情,不会长久,留给我们普通人的也只有赚钱了,不然还能有别的什么呢?
找个精神追求,设个目标。
的确如此啊
本来就是这样的,也不仅仅是韭菜
你说小扎这样的有钱人吧,200年后谁会记得?
楼主说的很对。看看版上那些整天就是吃吃吃的帖子,就是毫无精神追求的表现,所以整天就跟吃的较劲。还要阴阳怪气的说别人不讲究吃是因为穷因为没见识。
求推荐书名
有道理,网瘾浪费太多时间,所以又累又焦虑
太多了,给你推荐一个书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049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