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地说说美国职场、人生与财富

半个马和甲
回复 491楼 呵呵笑 的帖子
Wooo. 谢谢回复。
呵呵笑
poppyjasper 发表于 2024-02-18 10:47

楼主有病,家里蹲大学学历
尼玛300万,长期资本利得,在加州是接近100万的税(加州没有长期资本利得优惠)
联邦税率平均18%,加州13%以上

高收入还有个3.8%的额外税。长投的我一般尽量不卖。
半个马和甲
回复 493楼 的帖子
这里推荐可以看曾经某MM 推荐的书, higher output management . 绝对的高层视角,非常的好。
h
honeybunch
回复 493楼 的帖子
这里推荐可以看曾经某MM 推荐的书, higher output management . 绝对的高层视角,非常的好。
半个马和甲 发表于 2024-02-18 11:41

这本书正在我桌上上呢。但读别人的经验和分享自己的经验是不一样的。我只是希望有个人可以给楼主一点有意义的feedback,而不是说“too simple, too naive”这种话😜。至少我所认识的高层不会这样说话。
g
gigivivi
回复 497楼 honeybunch 的帖子
我一开始就说了,楼主欠缺的不过是对人,事和公司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又回到我的老生常谈: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但这些话说了也没用,就是得经过历练才能进入潜意识里。楼主三观正沟通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强,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你信吗
这本书正在我桌上上呢。但读别人的经验和分享自己的经验是不一样的。我只是希望有个人可以给楼主一点有意义的feedback,而不是说“too simple, too naive”这种话😜。至少我所认识的高层不会这样说话。
honeybunch 发表于 2024-02-18 11:50

你认识的高层怎么说话? 这一类的分享很难吧,告诉你他怎么升职?高层怎么升职都是各有各的不同,告诉你也没用,哈哈,肯定不是开个会离个职就升了
h
hunanren

?
h
hello_kitty_aunt
谢谢分享
G
Grace302
睿 发表于 2024-02-18 09:06
这年头打假还真不容易,开始质疑被嘲讽,找到证据还是被嘲讽。大众还是比较愿意被凯子用鸡汤文骗,可能是太渴望找到捷径吧。发现是给骗了,对查处真相的人狠狠的说,不因为是你,我都不知道我吃的是屎,你太可恶了。

你这种二进制大师,还是省省吧,不要到处丢人现眼了。
g
gooog
借人气。问个问题。退休后,怎么样找到一份工作,能拿的工资不受social security 和pension的影响,而减少?
比如:别人给你工资年薪3万,但是你只能拿2万。
半个马和甲
这本书正在我桌上上呢。但读别人的经验和分享自己的经验是不一样的。我只是希望有个人可以给楼主一点有意义的feedback,而不是说“too simple, too naive”这种话😜。至少我所认识的高层不会这样说话。
honeybunch 发表于 2024-02-18 11:50

那我来开个头。
楼主对于什么样的communication 是好,有效的理解只是个开始。并不全面。再往上的重点,是empathy skills . 对于不同的人你需要转变交流方式。 我举过的例子就是如果非常简单粗暴的把人分两种: 有两种。goal oriented and people oriented. 楼主提的沟通关键点适合前者。而后者沟通关键点是不同的。
还有提到文化,我觉得其实一切的节点不是communication. 沟通只是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最终还是思维是重点。 楼主举例了一些,但是没有说到CORE 。 问题抓住主要的节点才能达到一通通万通。(比如很多人举的文化沟通的例子- 同事无法生育什么才是最得体的回复?这些) 而个人认为可以让你任督二脉打通全身关键就是认识其他共事人的价值体系和公司的价值体系,以一种完全平等,不尊不卑的态度去学习了解。
抛了砖, 希望可以引来玉。 (刚看到有人写了, G MM 的总结比我罗里罗嗦的要好。。 可以翻前一页去看).
In the end , we can try to look at a higher ground. Personally, I feel this higher ground is all about respect . Only when you truly respect those you work with , whether they are above or below you in the reporting Chain , respect your company vision and value , your own job , will you begin to apply empathy innately at almost all situations. With each practice , your empathy skills gets stronger . With a strong empathy skills comes the amazing ability to seemingly always able to connect with people , with what they truly care about organically (no more formulas) . This connection will allow you to engage in true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This relationship will then eventually becomes your influence within the company. The more influence you have , the more valuable you are to your company. At that moment, position, raise are all but by products of your influence .
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理解,可能也不适用所有的行业和公司。 许多公司没有EMPATHY , 只有cut throat competition within organization 也蛮多的。 但我个人是不看好他们长期的发展的。 但也难说,随着AI的到来 , management philosophy 可能将再次面临如白领代替蓝领那个时代一样的变革。 Oh well. , 也不知道有没有思考过, 讨论下? (这个也是为什么我个人超级关注AI , 因为到底在白领崛起的年代前, 资本主义可从来没有怎么像现在在乎过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为太多人可以选择代替个体,个体贡献度也非常的有限。 不知道AI 发展起来的未来,我们会不会又要回到人为本之前的那种管理理念情况。想想就 not a pretty picture..... )

i
iloveGelato
Ali Wong的好友Sheng Wang说:我上班就是为了print, print all!
G
GetGreen
mark kan kan
g
gigivivi
回复 504楼 半个马和甲 的帖子
这个讲得真的蛮好,赞
你信吗
那我来开个头。
楼主对于什么样的communication 是好,有效的理解只是个开始。并不全面。再往上的重点,是empathy skills . 对于不同的人你需要转变交流方式。 我举过的例子就是如果非常简单粗暴的把人分两种: 有两种。goal oriented and people oriented. 楼主提的沟通关键点适合前者。而后者沟通关键点是不同的。
还有提到文化,我觉得其实一切的节点不是communication. 沟通只是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最终还是思维是重点。 楼主举例了一些,但是没有说到CORE 。 问题抓住主要的节点才能达到一通通万通。(比如很多人举的文化沟通的例子- 同事无法生育什么才是最得体的回复?这些) 而个人认为可以让你任督二脉打通全身关键就是认识其他共事人的价值体系和公司的价值体系,以一种完全平等,不尊不卑的态度去学习了解。
抛了砖, 希望可以引来玉。 (刚看到有人写了, G MM 的总结比我罗里罗嗦的要好。。 可以翻前一页去看).
In the end , we can try to look at a higher ground. Personally, I feel this higher ground is all about respect . Only when you truly respect those you work with , whether they are above or below you in the reporting Chain , respect your company vision and value , your own job , will you begin to apply empathy innately at almost all situations. With each practice , your empathy skills gets stronger . With a strong empathy skills comes the amazing ability to seemingly always able to connect with people , with what they truly care about organically (no more formulas) . This connection will allow you to engage in true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This relationship will then eventually becomes your influence within the company. The more influence you have , the more valuable you are to your company. At that moment, position, raise are all but by products of your influence .
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理解,可能也不适用所有的行业和公司。 许多公司没有EMPATHY , 只有cut throat competition within organization 也蛮多的。 但我个人是不看好他们长期的发展的。 但也难说,随着AI的到来 , management philosophy 可能将再次面临如白领代替蓝领那个时代一样的变革。 Oh well. , 也不知道有没有思考过, 讨论下? (这个也是为什么我个人超级关注AI , 因为到底在白领崛起的年代前, 资本主义可从来没有怎么像现在在乎过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为太多人可以选择代替个体,个体贡献度也非常的有限。 不知道AI 发展起来的未来,我们会不会又要回到人为本之前的那种管理理念情况。想想就 not a pretty picture..... )


半个马和甲 发表于 2024-02-18 12:13

按这里的交流的方式,就是一句,见人下菜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么一说,就很有这里的empathy。
哈哈
看交流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想要崇拜,那就把自己的title吹高点,说话才有人听。想要指点,就谦虚一点,发发牢骚,会有更多的共鸣,和很多人支招。过节了,来聊天的,就会抬抬杠




n
no.fayes.land
谢谢楼主分享,作为一个同道中人,我认为你的经验和大致思路是值得借鉴的,至少对一二线经理升职来说。 华人喜欢抬杠和瘚气满满的风气向来如此,别为之烦恼生气。
谢谢。还是你老辣,被你看出来是我发自内心辛苦写的。看了前面几位刻薄的人对我过往细节指指点点的(比如投资收益税问题,我只关注投资,对IRS长期收益算法的一个具体细节有理解偏差有什么好刻薄的,每个人都有个成长经历的吧),我确实有冲动想把这篇主帖删了。但是看到大家对分享的鼓励和这么多人对我发私信感激我,也为了对得起自己的时间,我还是决定把这篇主帖保留着。因为我的这篇真诚分享确实比较系统,对刚来留学毕业不久、刚入职场困惑的华人会有帮助,包括我分享的书目。本来还想分享投资的经验(我在英文财经主流媒体已发表多篇文章),想想我还是把精力集中在英文财经写作吧,毕竟那里的受众面确实大受益的人更多。所以我不会再来这里,这是我在华人网的最后一个帖子,就让这里的流量大妈们继续狂欢(华人网的流量真的能赚钱?我怎么不知道!)
giantsequoia 发表于 2024-02-18 11:12

“比如投资收益税问题,我只关注投资,对IRS长期收益的算法有理解偏差有什么好刻薄的,每个人都有个成长经历的吧”
我根本不是刻薄。你现在的这个解释也完全不通啊。因为你说你是一直自己报税的。难道你投资的long term capital gain和你工资要加在一起算出总收入,然后算你工资的税率和long term capital gain的税率都不知道!?这个是最最最起码大家每年报税最关心的数字。生怕投资赚的太多会影响工资的税率,也怕总收入太高会影响长期投资盈利的税率。
如果你不自己报税有理解偏差可以接受。可是你自己报税,也就是说你自己要一个个放进去的工资收入,盈利,要自己核实总收入,然后再算各种税率。看税率合不合理。感觉税率比往年过高的话还会临时调整一下各种收入数字,看和去年税率比较有差多少。没人自己报税不看税率的吧。这个就完全解释不通了啊。
你这个理解偏差不是税率,而是长期投资的盈利要算在总收入然后算税率都不知道啊。这个自己报税都会不知道怎么可能让人相信!?
你还英文财经主流媒体发表文章?你这种话能说出来你的可信度完全降低到零了!!!当大家是傻瓜吗?你没有金融工作经验主流媒体会发表你的投资文章!?你看过财经主流媒体的文章吗??? 你对这个世界和媒体的认知水平都有非常大的偏差啊。

i
iloveGelato
pinponlinzie 发表于 2024-02-18 01:06
可是是因为是国男才会assume 交流没法improve么??满奇怪的假设。。。

我感觉楼主是个男的,还真是!女的普遍缺乏这种还没怎么着呢就出来好为人师指点江山的自信。
你信吗
那我来开个头。
楼主对于什么样的communication 是好,有效的理解只是个开始。并不全面。再往上的重点,是empathy skills . 对于不同的人你需要转变交流方式。 我举过的例子就是如果非常简单粗暴的把人分两种: 有两种。goal oriented and people oriented. 楼主提的沟通关键点适合前者。而后者沟通关键点是不同的。
还有提到文化,我觉得其实一切的节点不是communication. 沟通只是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最终还是思维是重点。 楼主举例了一些,但是没有说到CORE 。 问题抓住主要的节点才能达到一通通万通。(比如很多人举的文化沟通的例子- 同事无法生育什么才是最得体的回复?这些) 而个人认为可以让你任督二脉打通全身关键就是认识其他共事人的价值体系和公司的价值体系,以一种完全平等,不尊不卑的态度去学习了解。
抛了砖, 希望可以引来玉。 (刚看到有人写了, G MM 的总结比我罗里罗嗦的要好。。 可以翻前一页去看).
In the end , we can try to look at a higher ground. Personally, I feel this higher ground is all about respect . Only when you truly respect those you work with , whether they are above or below you in the reporting Chain , respect your company vision and value , your own job , will you begin to apply empathy innately at almost all situations. With each practice , your empathy skills gets stronger . With a strong empathy skills comes the amazing ability to seemingly always able to connect with people , with what they truly care about organically (no more formulas) . This connection will allow you to engage in true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This relationship will then eventually becomes your influence within the company. The more influence you have , the more valuable you are to your company. At that moment, position, raise are all but by products of your influence .
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理解,可能也不适用所有的行业和公司。 许多公司没有EMPATHY , 只有cut throat competition within organization 也蛮多的。 但我个人是不看好他们长期的发展的。 但也难说,随着AI的到来 , management philosophy 可能将再次面临如白领代替蓝领那个时代一样的变革。 Oh well. , 也不知道有没有思考过, 讨论下? (这个也是为什么我个人超级关注AI , 因为到底在白领崛起的年代前, 资本主义可从来没有怎么像现在在乎过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为太多人可以选择代替个体,个体贡献度也非常的有限。 不知道AI 发展起来的未来,我们会不会又要回到人为本之前的那种管理理念情况。想想就 not a pretty picture..... )


半个马和甲 发表于 2024-02-18 12:13

至于AI,美国制定宪法的时候,还有奴隶制,女人还不能投票呢
如果以后AI可以投票,那AI肯定也是本
l
leavee
giantsequoia 发表于 2024-02-17 02:37
我看到太多这个论坛上对于美国职场的误解和偏见,很多人觉得自己不能成功就是因为白人偏见和排挤,我觉得太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够端正。今天想趁长周末,结合自己的经历虚心跟大家分享和提些建议,摆正大家的心态,同时也想公平深入地分析下为什么大陆背景的第一代移民看似不容易突破”天花板“的根本原因(真的并不是很多人想的偏见造成的)。
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先声明我这篇文章针对的人群是:通过留学渠道从大陆来美在工业界职场打拼的第一代移民。
我的经历
我是十几年前全奖来美读了藤校的STEM博士,在国内拿了硕士出来,所以读完博士也将近30了,毕业了还做着faculty的梦,所以又做博后耽误了好几年(公平地说我在毕业时和博后期间也面试了几家公司没有成功,回想起来面试技巧太渣了,所以说我一心想做faculty也不完全准确)。博后期间不断被邀请去很多所R1大学面试,但因为我的研究方向不够热门,除了一所在最后阶段chair打电话过来叫我耐心等但后来不了了之,大部分学校都没有给offer。导师们为我的遭遇可惜,建议我去同系的领域内大牛那里再做一轮博后,表示有了大牛的推荐信一定会反转(那个大牛确实80%以上出来的人都当了faculty,方向很热门)。我当场拒绝了,原因是年龄偏大了,再说简历上做好几轮博后也不好看,有点赌博的意思。现在回头想来,faculty之路大门的关闭,给我打开了工业界的光明之路。到了博后末期,我的面试技巧也已经很纯熟了,所以一下子拿到了2个西岸的工业界专业对口的scientist的offer,选了个万人规模的大公司就走了。
我觉得博士后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三方面:1)通过EB1A途径轻松给自己和家人弄到了绿卡,发了很多文章,引用也多,所以也总算是没有白费吧。2)在博后期间在Amazon买了些personal finance和投资的书,使我彻底树立了对工作、财富、人生之间平衡的正确看法,这是我一生花的最值的几十块书钱,后面我会继续讲这个,尤其请因为职业不顺的人看完那部分。3)我来美国之前口语发音就已经非常好,全归功于老家初中时有一位好的英语老师,以至于现在遇到很多人看到我的大陆名字再跟我交谈后很惊讶我为什么没有中国口音,但到我离开博后学校时流利程度并不算好,只能说基础不错。但是我的写作,确实是训练地很好,到了博士后期,以至于白人导师在看完我一口气写完200页的dissertation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问同实验室的白人朋友是否他帮我写的,之后我写的所有文章,他也是不需要费劲修改就直接上交了,对此我博士导师一直对我很感激+赞赏。这在我以后的职场,也确实起来很大的作用。
工业界职业的上升
我至今还记得,刚入职时第一次参加公司的会议紧张地不敢张口,虽然写作好,口语还是落后写作几个级别,好在确实英语的底子好。后来因为专业底子不错有很多想法,自己也是想说就说了,随着几年的工作下来,虽然在scientist这个职位停留了几年,口语能力突飞猛进。所以在公司里对于语言的锻炼比在学校强很多。另外,我的口语能够突飞猛进的另一原因是我每天听很多财经、新闻类节目,也听有声的财经类英文书,加上上班的时间每天接触英语的时间绝对比中文多。这真的是我兴趣所在,不是为了工作逼自己的 :) 领导是属于在职业上对下属画大饼,虽然对我的工作表现经常赞赏,但不会主动给升职(其实这是职场常态)。在自己的多次要求下,领导终于把我升到了manager级别,收入涨了25%。 到后来我自己开始领导各种会议了。尤其有个关键时期公司大业务遇到了困难,我主动set up会议邀请领导和大领导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会议20多个人,所有的领导和大领导都被我说服,原来1小时的会议我们津津乐道地讨论了2小时。因为这个问题很严重让高层都很紧张,以至于我主持的会议会有总部C-Suite的几位领导来参加,我组织的会议完全控制了场面,当然也听取了参与者的建议,计划的实施全部由我来领导。因为我的贡献很大,充当了thought leader + 计划制定实施,我就趁机会跟领导说我的工作范围已经是director相当了,没多久我就升了director,收入一下涨了100%+更多比例的bonus。虽然我比较晚进入工业界,这时候我的职业进程比提早进入工业界的同龄人也不差了,甚至比大部分大陆来的同年级同学都要好一点。可能有人会说“你这些升职都是讨要来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对,不过我也见过有同事拿离职作为威胁要升职领导也不理会的。你主动提不提升职是一回事,别人批不批是另一回事,要别人乐意地批你,需要你有很大的leverage.
以上的个人经历并不是重要参考,文字远没有达到提炼的效果。只是以经历作为铺垫,下面才是我要说的重点。
职场顺利的关键因素 第一,专业技术能力要精,这是基本条件,就是别人遇到你领域的难题就能够想到来找你。这样的人可以做很好的scientisit, engineer. 这样一直做下去其实一点也不差,毕竟每个人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不一样。但是如果要一直往上升,就得有以下的条件。 第二,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沟通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是两回事,这就是为什么能说、话多并不是好事,作为英语非母语的移民,要做到语言流畅只是第一关,沟通能力才是关键。C-Suite的人或者VP们参与的讨论,作为硕士博士等技术派的人最喜欢直奔技术细节,很多人以为这很酷甚至有点想show-off的意思。其实不然。如果是你主持的会议,开会的第一句话,你就应该能够讲清楚你开会的背景是什么?问题在哪里?目的是什么?对business有什么帮助?讲到技术环节的时候也要多解释为什么你要这么做。这些才是关键。沟通能力就是你说话要1)简单扼要,一说就能到点子上,废话一句也没有;2)你需要说的时候才说,也容易说到点子上,不要为了说而说,这样你不浪费别人的时间,别人反而欣赏;3)遇到non-technical的领导层,一定要从business high level的角度来说。 第三,要做thought leader,我被公司里的人称为thought leader,要做到这点,我觉得是以上1和2的结合。 第四,要有integrity,这才是气场的关键。具体点讲,比如,我注意到公司里有些人公私不分,家里没有打印机就随意在公司打印,也有人往家里捎文具的。我们有一个manager,在可以报销的就餐场合故意多点食物给家人带,一有免费的食物就打个大包带回家,这些行为时间久了就留了负面印象,虽然同事们看到了不至于上报,但我经常会听到他们对他的行为打趣,虽然不是责备的意思,对此人不削的态度显而易见。这些印象领导们也是看在眼里的。另外,对同事要有empathy,对aggressive的同事、对stressful的场合一定要calm,不要take it personal,就事论事不对人(除非此人做出了违反规程的事情)。这些都是integrity, leadership的关键。我升职后,有个一直升不了职的西裔同事很严肃地对我说:她对我的升职很服气,还私下点名几个她不会服气的其他同事(包含几位没有integrity的人)。其实公司要升职一个人,尤其是这个人要领导以前的同级别同事时,会考虑到升职的决定能不能让周围的人信服,如果不能让人信服,那么morale就会下降打击士气。虽然不公平的升职是有,要知道大部分都是公平的。
大陆背景的一代移民职场遇阻的根本原因
大陆一代移民职场遇阻主要还是语言、文化鸿沟、共产主义国家价值观差异造成的(不好意思我还是不可避免地插入了政治,但我们没法回避),种族因素不是丝毫没有,只是被很多人拿出来当了替罪羊。我们看到台湾背景的AMD CEO Lisa Su,英伟达的Jensen Huang,Super Micro Computer的Charles Liang如此成功,不得不说炎黄子孙靠自己努力是可以被美国社会认可的。这并不是说她们的成功就是纯粹的因为来自台湾,而是在于非大陆的环境孕育出来的人还是有些差异,这些包括文化和价值观。所以我们广大的大陆移民背负着这个大包袱,能不能放下这个包袱全靠自己的意愿。
原因1:语言和沟通能力。这是唯一一个和台湾移民共有的特征,所以,语言关只要能克服,就是过了大关,但还是不够(见下)。但是对于很多人,实在语言基础不好,改变不了怎么办?我觉得能够有个稳定的职业,教育好下一代,能接受这个现实其实是好事。这样没必要过多损耗自己的精力,工作不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原因2:文化,价值观。比如,在公司里,如果你遇到同事对中国政府的做派评头论足,你会不会血压上升想要辩护?那么说明你把你当成了中国政府内部的人,而非美国人,你在内心把自己当成华裔美国人的一天,就是价值观的真正融入。我有次遇到同事谈论中国政府就回道: I didn‘t vote for them, so I have no opinion,看到同事笑着点点头觉得我说的很有趣,听着也有认同感 :),也巧妙的把话题避开了。又比如,有同事长久单身、或者已婚同事长久没有小孩,你会不会表现出可惜的表情?这些肢体语言都是很明显就被人注意到的。我有次听到有中国同事对一个单身的人说,you will find your Mr. Right! 那个人当时听了不知道怎么回复很尴尬。这些judgemental bias都是忌讳!
原因3:大陆背景。我想说的是,我们毕竟来自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个人的价值观可以变化可以融入美国,但是这个政府层面的价值观和美国就是对立的,这点无可否认。所以在职场上遇到bias并不是不可能,但是我还是要说,决定因素在于你个人,而不是来自大陆这个背景。美国社会也在进步,不可能再退回到半个世纪前麦卡锡主义那个时代。遇到有bias的人,你也没必要太过计较,如果有太出格的,就找证据报到HR,胜率很大。
职场并非人生全部:家庭、财富、工作之间,工作排最后
看到我们公司有无数的VP我就觉得我这个新职位真是微不足道,虽然楼主可以尝试下VP的通道,但也认识到职场是无底洞,每次升职都是职责范围的加大,意味着个人时间和陪老婆孩子的时间减少,这真是每个人想要的人生吗?我对职场态度是在博后期间读了关于finance、投资的书籍之后彻底摆正的。 对职场、工作的认识最低的是哪类人呢?就是把职场当作维持生计的工具的人:赚更多钱/升职的目的,只是为了升级life style,开更豪的车、买更多的奢侈品,买更大的房子。这些不断升级消费而不怎么投资的人,都成为了金钱/工作的奴隶,而非金钱的主人,这些人不管薪水多高,一生劳劳碌碌而老去。正确的做法是把工作当成最终获得自由的工具,让工作赚来的钱(通过有效投资)为你工作,你最终获得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最终你有了选择工作或不工作的自由,你是个自由人。在美国的普通中产,如果能一直保持一定比例的收入进入投资(哪怕是简单的标普指数基金),人人都能有几百万的资产,差别在于你选择的道路。这就是我上面为什么安慰职场不顺的人说,如果有不可克服的客观因素(比如语言)让你没法发光,那么接受事实,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已是很大的福分,人生里重要的事情太多,把工作当人生是每个人最不该要的。 ------ 更新,响应号召分享理财投资类书单如下(从入门到高阶的顺序,建议必读前三本,最后两本可选读): Personal Finance for Dummies by Eric Tyson (建议理财初学者必读,作者每过几年就会更新他的书,所以你看到的新版本Amazon的评论可能并不多,但他的这本书质量很高) Investing for Dummies by Eric Tyson (因为和上本书同一作者,两本书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合度,还是推荐完成,但是我认为第一本书对入门者更重要) The Simple Path to Wealth: Your Road Map to 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a Rich, Free Life, by JL Collins (初学者必读,同时大力推荐这本书的有声版本,是少数高质量的有声书之一)。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by Ben Graham (巴菲特导师写的经典书,也是巴菲特一直推荐的,老巴一直推荐精读书的第8章和20章) Security Analysis (7th Edition) by Ben Graham and David Dodd (由Seth Klarman编辑更新,Klarman是巴菲特佩服的少数人之一,这人一般不接受媒体采访)

mark
t
tlybt
英文财经主流媒体发表文章这种感觉确实有点夸大其辞了。给校报投过opinion,是不是也算在英语主流媒体发过文章了😂
半个马和甲
至于AI,美国制定宪法的时候,还有奴隶制,女人还不能投票呢
如果以后AI可以投票,那AI肯定也是本
你信吗 发表于 2024-02-18 12:40

我其实还是既希望AI没有人调,没有人写就不能持续高质量产出那么能留在未来公司的人还是非常重要的本这样比较乐观的逻辑观点?
不过接下来每个公司或早或晚都要做的一个很重要的决策就是决定自己公司AI 和 人的这个定位和关系图。 肯定有不同thought leader 派系会产生。我现在绝对站: in no way should we loose the human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of our business . 也不知道对不对, 感觉在短期AI冲击下很难说服人啊哎。
h
hunanren
回复 502楼 Grace302 的帖子
在这个贴子我坚决挺睿。不能因为睿说了一些泼凉水的话就否定他。楼主看到我这个贴,就把这个主贴删了吧,或者也有可能把我拉黑了,那个gigivivi 我只是攒了一下睿的考古能力就直接把我拉黑了。
我敢100%肯定这个楼主的经历100%虚构的。就帖子来说,抛开投资这块不谈,前面一段写的还不错,很正能量。但是他如果是从别的地方抄过来或者是用AI写的,它可以申明一下“转”,大家也就看看了得了,但是他现在搞得好像这是他自己的切身经历,职场老人自会辨别,但是职场新人却不一样,他们可能会信以为真。这也是睿大妈要打击的,也是我第一次码这么多字的目的。
你们看看楼主原来发的投资贴,简直是连最基本最基本的common sense都没有,而且也没有最基本的google能力,或者是可能连有报税财务顾问这个职业都不知道。我是做了多年的director的,如果这样没有common sense的人招进组基本就是给自己组埋定时炸弹,随时暴雷,因为任何他们没有学过的或者是没有经历过的东西他们就不能用common sense来思考,而且你要手把手教他们每一个步骤,经常在开会时问随时把大家搞疯的问题:他在自己前一个贴里(近来)问投资赚了300万,但是查到税务局说taxable income 9万以下免投资收益税,他确定他是能看懂英文的,然后他匪夷所思的问是不是先失业一年这样让taxable income降到9万以下就可以免税。你能想象一个职业处在飞速上升期,有着强烈进取欲的director会问出这样的话么,他真的是考虑让自己失业一年来免税!!!我只能说WTH,脑洞没有这样开的!!!
然后我们看看怎么样赚到300万呢,从他自己披露的长期收入水平来看,好像唯一的途径就是搞option哦,我理解有这么高的收益率的option就是要买那种第二天到期的,公司被收购了或者是药企的新药研发重大突破的第二天直接跳涨40-50%这样的,不过搞这样的一般都被SEC逮住了,比如新泽西的辉瑞的统计师等等。常持option买NVDA,超微等等都不一定能搞到这么多,哦,还有all in bitcoin也有可能。但是这样的人不是投资却是赌徒,随时可能破产清算。
再加上睿大妈考古到的他原来升职的帖子,前言不搭后语。
总之,你要作投资,马上把这个ID的帖子毙掉。你要是职场老手,这个帖子对你的用处为零,如果是年轻人,前半部分可以借鉴,总归是正能量。 但是这个ID是失去了所有的credibility,这一次前半部分抄的还不错,下一次抄的质量怎么样就无法保证了,因为ID的自身逻辑和思考能力真的堪忧,然后谎话连篇!!!
半个马和甲
回复 516楼 的帖子
楼主这个帖子引起了诸多思考和讨论,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至于楼主的错误之处,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过程啦。他只是说自己现阶段的感悟。说不定过几年,他自己就会完善自己现有理论和认知了。 到没有必要抓着楼主的一些小瑕疵就否定全盘啦。
呵呵笑
回复 516楼 hunanren 的帖子
他写的还是很有见解的。他也没劝别人赌博,举的是哪怕定投标普可以做到几百万,这个对双职工director级别的工作十年以上是不难做到,贵在坚持。而且年龄大了工作是需要挪位放在家庭健康后面了。
h
hunanren
回复 518楼 呵呵笑 的帖子
我也没全盘否定他“写”(转)的东西。只不过他这个ID本身没有任何credibility,所以劝他还是删了好!向睿大妈这样的ID,我们还是要欢迎的,你如果是真的东西总是经得起质疑,我觉得瑞达吗虽然言语上mean了点,但是common sense还是有的
h
hunanren
睿 发表于 2024-02-18 12:33
“比如投资收益税问题,我只关注投资,对IRS长期收益的算法有理解偏差有什么好刻薄的,每个人都有个成长经历的吧”
我根本不是刻薄。你现在的这个解释也完全不通啊。因为你说你是一直自己报税的。难道你投资的long term capital gain和你工资要加在一起算出总收入,然后算你工资的税率和long term capital gain的税率都不知道!?这个是最最最起码大家每年报税最关心的数字。生怕投资赚的太多会影响工资的税率,也怕总收入太高会影响长期投资盈利的税率。
如果你不自己报税有理解偏差可以接受。可是你自己报税,也就是说你自己要一个个放进去的工资收入,盈利,要自己核实总收入,然后再算各种税率。看税率合不合理。感觉税率比往年过高的话还会临时调整一下各种收入数字,看和去年税率比较有差多少。没人自己报税不看税率的吧。这个就完全解释不通了啊。
你这个理解偏差不是税率,而是长期投资的盈利要算在总收入然后算税率都不知道啊。这个自己报税都会不知道怎么可能让人相信!?
你还英文财经主流媒体发表文章?你这种话能说出来你的可信度完全降低到零了!!!当大家是傻瓜吗?你没有金融工作经验主流媒体会发表你的投资文章!?你看过财经主流媒体的文章吗??? 你对这个世界和媒体的认知水平都有非常大的偏差啊。


我挺你啊,睿大妈。你这考古能力杠杠的!
M
Mapple01
nonane 发表于 2024-02-17 12:13
其实很多人能力不行,包括美国人。不要以为英语是母语,语言能力就强。看到过土生土长的美国教授讲话用词不到位,写作磨磨叽叽的、词不达意,作为一个外国人也不好说啥,做事不够老练成熟的美国人就更多了。语言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直接和工作能力挂钩。

精辟!!
你信吗
我其实还是既希望AI没有人调,没有人写就不能持续高质量产出那么能留在未来公司的人还是非常重要的本这样比较乐观的逻辑观点?
不过接下来每个公司或早或晚都要做的一个很重要的决策就是决定自己公司AI 和 人的这个定位和关系图。 肯定有不同thought leader 派系会产生。我现在绝对站: in no way should we loose the human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of our business . 也不知道对不对, 感觉在短期AI冲击下很难说服人啊哎。
半个马和甲 发表于 2024-02-18 12:51

在软件公司工作的我们,起码还看不到ai自主的那一天,好几百人调几句英文prompt,还不能达到用户的要求。
现在就是openai的人在吹而已,他们是挣钱的人。
也许下辈子吧,反正我现在没看到吹的那么凶,以前还说有了excel,会计就不用了呢,有了turbo tax,报税也没自动
你没看到meta 的AI bill是多少钱,7百亿? AI 现在都是钱烧出来的,我贴的那几遍文章,背后可能就烧了几块钱了,如果让你自己出钱,你肯定不干。openai现在都是赔钱在让我们玩
AI的取代肯定会是慢慢的,几十年以后,大家都在干着和AI相关的活的时候,回头看,才发现,哇,我们现在干活的方式和以前很不一样了。
就像手机的出现一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润物无声
呵呵笑
回复 519楼 hunanren 的帖子
楼主投资可能没多久,运气好赚了也不意外,对税率不了解也正常,比如我以前不知道对收入高的盈利有个3.8%的额外税率,现在都电子报税连,仔细看了才发现,何况过去很多人靠特斯拉英伟达礼来赚百万的不少。睿大妈职场退出多年了,没啥好参考的、除了最初的分享有价值,现在有点飘了。
M
Mapple01
半个马和甲 发表于 2024-02-17 12:26
Empathy 真的很重要。 再说任何话,做任何反应,最重要的不是寻找正确答案。而是聆听着,去在不侵犯别人界限的前提去真正的了解这个人,然后把以平等尊重去和人连接就好。 即不需要表示怜悯,也不需要感慨的去表示我好羡慕你这种让对方会觉得你在minimize her feeling 的话。 😅😅
真的就active listen + don't treat them any differently than you would had you have not heard about this news .... Respect is the key here .
这点西方思维的确和东方不同。也许也是为什么我们好多社交场合都好尴尬啊。

great points! thnak you!
M
Mapple01
gooog 发表于 2024-02-17 12:31
回复 181楼 你信吗 的帖子
这个帖子,牛人多。借牛人,我斗胆问个问题。
在职场,当你遇到歧视的时候,你该如何解决。
1)心里认为有歧视,但默不作声,当做什么也没发生,什么也没有。 2)认为没有歧视,有的只是自己能力不行。 3)大胆把歧视现象说出来,以利后人 4)你自己的其他做法

不是牛人, 分享自己的感觉和经历 可以说, 要说, 如果什么让你不舒服 但是一定要注意挑选诉说的对象
g
giantsequoia
英文财经主流媒体发表文章这种感觉确实有点夸大其辞了。给校报投过opinion,是不是也算在英语主流媒体发过文章了😂
tlybt 发表于 2024-02-18 12:48

呵呵,我不便说了,免得被人诟病说要流量了。我想说,中文圈还是很不一样,英文圈的人讨论事情,就是就事论事,我非常enjoy,大家可以讨论得热火朝天,但也仅限于我文章的内容和话题,没有一个人会问我去年收益多少、贴出交易记录或资产记录来示众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把我想关注的话题岔开,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冒犯人。貌似很多人需要一个神来膜拜,就好比,若是我哪天去Legas叫了妓女,有人会跳出来说我不是个好的投资人。我还是不太适应这里。我的投资经历,确实很奇特,我分享的书目都是树立正确投资观的好书,至于怎么投资跟我的个人经历怎么样没有关系,给新人一个正确的大方向就够了。我的中文分享也就到此为止。
呵呵笑
giantsequoia 发表于 2024-02-18 13:25
呵呵,我不便说了,免得被人诟病说要流量了。我想说,中文圈还是很不一样,英文圈的人讨论事情,就是就事论事,我非常enjoy,大家可以讨论得热火朝天,但也仅限于我文章的内容和话题,没有一个人会问我去年收益多少、贴出交易记录或资产记录来示众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把我想关注的话题岔开,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冒犯人。貌似很多人需要一个神来膜拜,就好比,若是我哪天去Legas叫了妓女,有人会跳出来说我不是个好的投资人。我还是不太适应这里。我的投资经历,确实很奇特,我分享的书目都是树立正确投资观的好书,至于怎么投资跟我的个人经历怎么样没有关系,给新人一个正确的方向就够了。我的中文分享也就到此为止。

楼主不必在意某些人的评论。你来华人久了看多了就明白了,欢迎多来分享。
你信吗
呵呵,我不便说了,免得被人诟病说要流量了。我想说,中文圈还是很不一样,英文圈的人讨论事情,就是就事论事,我非常enjoy,大家可以讨论得热火朝天,但也仅限于我文章的内容和话题,没有一个人会问我去年收益多少、贴出交易记录或资产记录来示众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把我想关注的话题岔开,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冒犯人。貌似很多人需要一个神来膜拜,就好比,若是我哪天去Legas叫了妓女,有人会跳出来说我不是个好的投资人。我还是不太适应这里。我的投资经历,确实很奇特,我分享的书目都是树立正确投资观的好书,至于怎么投资跟我的个人经历怎么样没有关系,给新人一个正确的方向就够了。我的中文分享也就到此为止。
giantsequoia 发表于 2024-02-18 13:25

这倒是,但英文圈不会有这么多的热度吧,没人会追究,因为没人真在乎。觉得不对了,不合适了,就不理了。
看你想要什么样的回应。你这个帖子,在英文圈,能有啥回应啊,最多就是,wow!!amazing!!good for you!
只有中文圈才会讨论的热火朝天,这也是微博为啥有那么多热搜,哈哈
h
hunanren
我挺你啊,睿大妈。你这考古能力杠杠的!
hunanren 发表于 2024-02-18 13:08


医疗行业的大牛给讲解一下从别的行业直接跳制药行业当director也是可行的吧。学习睿大妈考一下古
呵呵,我不便说了,免得被人诟病说要流量了。我想说,中文圈还是很不一样,英文圈的人讨论事情,就是就事论事,我非常enjoy,大家可以讨论得热火朝天,但也仅限于我文章的内容和话题,没有一个人会问我去年收益多少、贴出交易记录或资产记录来示众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把我想关注的话题岔开,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冒犯人。貌似很多人需要一个神来膜拜,就好比,若是我哪天去Legas叫了妓女,有人会跳出来说我不是个好的投资人。我还是不太适应这里。我的投资经历,确实很奇特,我分享的书目都是树立正确投资观的好书,至于怎么投资跟我的个人经历怎么样没有关系,给新人一个正确的大方向就够了。我的中文分享也就到此为止。
giantsequoia 发表于 2024-02-18 13:25

“我在英文财经主流媒体已发表多篇文章”
感觉你搞不清重点。现在没人关心流量,现在我们要听你这个不是金融背景,然后投资时间不多的,连投资税率怎么算都不知道一个自己报税的人是在哪个英文财经主流媒体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你随便头一热就可以脱口而出说的很难让人相信的话,你自己不解释一下让人信服?反而找借口说是要流量?你在公司里做director说出来的话也是这样的?这个不是中文圈英文圈的问题,这个是做人的principle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即使在英文圈和美国公司都是必要的专业素质吧?你连这个都不具备,还夸夸其谈其他有的没的!?
你自己读读你自己写的,要说到点子上,废话一句也没有,不要为了说而说,这样不浪费别人时间,别人也欣赏。你这样含糊其词,大家说你在财经主流媒体上发文章,你倒说起英文圈了??? 你说的你做到了吗!!!!????你连一个基本沟通实践的能力都没有,只会纸上谈兵,一到和你真正的communicate了,你都全哑火了!?你这个连基本员工沟通的素质都没有吧。
你在一个帖子里说话沟通水平都那么低下,不能用你语言能力信服别人,完全没有气场,说话之前都不经过大脑。在美国公司管理层你怎么可能活的下来,笑死人了。

g
guess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4-02-18 12:36
我感觉楼主是个男的,还真是!女的普遍缺乏这种还没怎么着呢就出来好为人师指点江山的自信。

哈哈哈,虽然。。。但是分享还是需要鼓励的
北上广奥数家
我之前就发帖说楼主打打嘴炮,和领导聊两句话,升M升D,太儿戏了,肯定有夸张成分。 原来还有投资赚300万刀这个情节,那估计全套都是假的了,脑内幻想。
楼主其实真的很像我前公司的一个中老留,也是学历不错,当了几年博后,甚至找到一个AP职位,但没做完就辞了去业界了。 她特点是非常心高气傲,看不上同事,甚至不服manager管(觉得学历没她高),整天想绕开其他人,去给skip和更高层兜售idea。 但是一直升不上去,老板对他不满意,其他组的老板和team lead也觉得她太独了、没法合作,她自己也一直没做出具体的成果。
你看楼主,是不是言必称领导、idea,只字不提peer、execution、teamwork, 可能就是学校里带来的学生思维还没清干净,其他人引以为戒吧。
h
honeybunch
呵呵,我不便说了,免得被人诟病说要流量了。我想说,中文圈还是很不一样,英文圈的人讨论事情,就是就事论事,我非常enjoy,大家可以讨论得热火朝天,但也仅限于我文章的内容和话题,没有一个人会问我去年收益多少、贴出交易记录或资产记录来示众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把我想关注的话题岔开,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冒犯人。貌似很多人需要一个神来膜拜,就好比,若是我哪天去Legas叫了妓女,有人会跳出来说我不是个好的投资人。我还是不太适应这里。我的投资经历,确实很奇特,我分享的书目都是树立正确投资观的好书,至于怎么投资跟我的个人经历怎么样没有关系,给新人一个正确的大方向就够了。我的中文分享也就到此为止。
giantsequoia 发表于 2024-02-18 13:25

why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这是一本书的名字。非常有意思,两次Nobel Prize winner写的。
我支持你的贴子,因为你我一样属于IC转到manager,比较visionary,能够initiate new area and implement it。如果我感觉正确的话,你最近才转到D level。所以你的经验适合这种背景的,career刚刚起步的人。你在D level的经验还不是太多,比如D level必须往business靠,去需求business painpoint, and solution. 怎么allocate resource等等,以后会慢慢加强的。还有一种人是people person,他们也能成为D level。你的经验对他们来说就是两个不同track。
你的帖子也是自我总结,升华的过程。你已经帮助了这里的许多人。有人就是要上蹿下跳。那是他们不理解这个过程。Why do you care what those people think?
另外今天是周末,我刚刚drop off孩子,现在在写prioritize strategic plan的一个ppt。我坚信要付出才有收获。与你共勉。
i
ihatemylife
为什么有些人劝楼主删贴?这是有多自卑多心虚啊? 楼主别理这些人,我支持你!
h
hunanren
ihatemylife 发表于 2024-02-18 14:11
为什么有些人劝楼主删贴?这是有多自卑多心虚啊? 楼主别理这些人,我支持你!

劝他删帖是要他不要继续用虚构的经历博取流量,或者误导初入职场者,或者是有意要投资的初级职场人!你可以看看他发帖的track record,行文逻辑和common sense不忍直视,而且前言不搭后语基本没有任何credibility,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人抄来的文章或者鸡汤文或者AI文可以给你分享给你,自取三百勺!! 我希望huaren网有些职场上的人来分享亲身的经历,实实在在的经历,不是要troll博取流量,我也不理解他们这样作的目的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满足感!
i
ihatemylife
giantsequoia 发表于 2024-02-18 11:12
谢谢。还是你老辣,被你看出来是我发自内心辛苦写的。看了前面几位刻薄的人对我过往细节指指点点的(比如投资收益税问题,我只关注投资,对IRS长期收益算法的一个具体细节有理解偏差有什么好刻薄的,每个人都有个成长经历的吧),我确实有冲动想把这篇主帖删了。但是看到大家对分享的鼓励和这么多人对我发私信感激我,也为了对得起自己的时间,我还是决定把这篇主帖保留着。因为我的这篇真诚分享确实比较系统,对刚来留学毕业不久、刚入职场困惑的华人会有帮助,包括我分享的书目。本来还想分享投资的经验(我在英文财经主流媒体已发表多篇文章),想想我还是把精力集中在英文财经写作吧,毕竟那里的受众面确实大受益的人更多。所以我不会再来这里,这是我在华人网的最后一个帖子,就让这里的流量大妈们继续狂欢(华人网的流量真的能赚钱?我怎么不知道!)

楼主别删贴,也别理那些唧唧歪歪的人。 我觉得比起职场发展来说,投资理财对我来说没有那么多借鉴意义,我觉得职场发展对我启发更大,以前我只是想浑水摸鱼过日子,因为运气好进了一个好公司,老板也很喜欢我,所以升了几次觉得待遇还不错。现在想想为啥不能对自己要求更高一些呢?我觉得还是应该再往上面爬一些。
B
Behappy2023
呵呵,我不便说了,免得被人诟病说要流量了。我想说,中文圈还是很不一样,英文圈的人讨论事情,就是就事论事,我非常enjoy,大家可以讨论得热火朝天,但也仅限于我文章的内容和话题,没有一个人会问我去年收益多少、贴出交易记录或资产记录来示众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把我想关注的话题岔开,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冒犯人。貌似很多人需要一个神来膜拜,就好比,若是我哪天去Legas叫了妓女,有人会跳出来说我不是个好的投资人。我还是不太适应这里。我的投资经历,确实很奇特,我分享的书目都是树立正确投资观的好书,至于怎么投资跟我的个人经历怎么样没有关系,给新人一个正确的大方向就够了。我的中文分享也就到此为止。
giantsequoia 发表于 2024-02-18 13:25

呵呵,那在哪可以读到你的英文分享?😂 其实楼主不必纠结于某几个抬杠的,大多数读者还是很欣赏你的分享和启发精神的。而且感觉由于你的开头,还吸引来了一些非常精彩的经验分享,可以说这个楼可读性很强,引人思考,质量很高。继续写下去,不要理会那些蚊虫的骚扰。
呵呵笑
hunanren 发表于 2024-02-18 13:43

医疗行业的大牛给讲解一下从别的行业直接跳制药行业当director也是可行的吧。学习睿大妈考一下古

医药行业也需要marketing,HR, IT, 甚至现在热火的AI,不同行业间跳太正常了.
c
catcatdog
凑个热闹, 马克一下
霹雳无敌小宇宙
Dddddddd
t
taprilg
其实真的没什么可吵的,楼主写的都是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总结,看贴的audience只需要对号入座就可以了,这明明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分层问题,职场小白或者已经不是小白但是level还没有升上去的人,从楼主的总结里一定会是有收获的;已经升到了D以上的人大概率读过楼主的总结后会有另一个层面上的感受,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何必要纠结楼主是怎么升职的?事实上,我自己就处于两者之间,华人的玻璃板存在吗?我相信是存在的,但是原因不是歧视两字这么简单能解释的,但是我打包票,读这个帖子的大部分人都根本还没有到碰到玻璃板的地步,比如连manager都没当上就开始担心到了VP之后会被歧视而升不到SVP或者C level,这不是纯纯浪费时间吗?所以楼里那些看不上楼主只是个D就来发心得体会总结陈词的人,我说真心的,也还是歇歇吧,有人分享总是好的,就算你是VP了也不代表你需要秉持着更优越的态度来抨击楼主,更别提还有更多没有到D的人能从楼主的分享中得到启发和帮助,如果我这么说还是理解不了,我只能问一句,如果你对一个刚升到manager的留学生说你别努力了,反正你长着个中国脸,上面等着的一定是玻璃板,还费劲爬什么?你难道真觉得你自己是在干好事?另外他投资方面的分享也很high level,就算他不是真的投资大佬,也并不会有什么隐患。所以点到为止就行了,甭没完没了的抨击楼主了
g
gigivivi
回复 541楼 taprilg 的帖子
讲得很好,赞一个。
N
Noodle2020
回复 541楼 taprilg 的帖子
手动点赞👍
S
Sherri
谢谢分享 收益了
l
lhrh98
gigivivi 发表于 2024-02-17 05:27
写得挺好,从行文来看确实是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很棒的人,三观也很正,赞一个!唯一有点不同意见的是关于工作的终极目标,这个讲得太绝对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还有人就是真心喜欢工作想推动社会进步的。

有道理。就像当兵上战场可能出于完全不同的动机:佣兵赚钱,侵略军抢资源,或者公民兵保卫家园,etc。 我是相信很多人工作是抱有部分理想情怀的(哪怕就10%)而不仅仅为了挣钱和挣更多的钱 当然楼主总结的适用于所有职场打工人,无论打工动机如何。
M
Mapple01
Canland 发表于 2024-02-17 17:19
最后一段见真谛: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不工作!

Agreed!!!!
D
Duolami
谢谢分享 文笔也很好
c
catakiri
nonane 发表于 2024-02-17 05:32
楼主分享的我深有同感。看到最后发现楼主是男id,国男能做到这些其实特别难,因为一个人从小生活的环境塑造的mindset和personality特别难改变。我自我反省,发现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其实不容易,羡慕男人的杀伐决断,我需要很多智慧和勇气。

杀伐决断的也可能是女人
吉光片羽
well said. thanks for sharing
x
xichenamoy
终于有人出来打假了,支持hunanren和睿大妈。我不懂投资,但是混过学术圈和职场,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不知道是不是AI生成的。如hunanren所说,真的会给新手带来误导,不管里面有多少所谓的正能量。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不是么
F
Fhb
虽然俺不是领导层,但楼主说的,其实我多年职场后也都早已知道了。不过有这个深刻的认知,跟事实上能做得到又有很大差别。 比如俺,一完全没有任何野心,二身体也不是很好精力也不足,三照顾娃这事很拖后腿。 所以职场上什么都是白搭。
T
TWO-TWO
girlinblack 发表于 2024-02-17 09:08
所谓的大账户也只是冻结一下而已,可以一瞬间剥夺你的自由。美国华人之所以混到这个地步,和很多人不承认歧视,坚持认为别人混不好是因为不会投资,能力不够有很大关系。不过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每个人都有自己认知的阶段和要修的课题。

美国华人混到哪个地步了?像美华这样不是本土人,出来读书找工作一步一步积累财富,十几年二十年下来就可以到上中产,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除了在美国,还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 平心而论,美国的环境相对来说还是公平的
g
gigivivi
终于有人出来打假了,支持hunanren和睿大妈。我不懂投资,但是混过学术圈和职场,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不知道是不是AI生成的。如hunanren所说,真的会给新手带来误导,不管里面有多少所谓的正能量。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不是么
xichenamoy 发表于 2024-02-19 00:26

拜托,全天下的学术圈和职场都一样吗?我也混过这俩地方,我觉得写得很好。
c
carbontt
mark mark 谢谢楼主分享 ,值得收藏
g
gigivivi
再说几句,我从来不试图说服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因为再怎么唇枪舌剑说聪明话,也很难改变预设观点。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大家各自的观点都表达得很清楚了。不好意思,再把楼上的ID拉黑。大家以后井水不犯河水,彼此眼不见心不烦就好。
g
gigivivi
说到拉黑,我以前犹豫过很长时间,因为觉得大家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后来就释怀了,不就是眼不见心不烦吗。
k
kaiselin
学习了 谢谢分享
g
guogai
楼主分享得很好,属于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的人才。能不能分享一下如何能写200多页论文,导师都觉得写的像native speaker改过?
居然有人追着骂?也太恐怖了吧。。。you can you up,写个这么有含金量的帖子。
我也很喜欢 simple path to wealth的audible版,如果别人问我投资理念,这本和psychology of money是我最常推荐的
g
guogai
问题是美国公司里这样职位的华人一大把,起码在纽约完全不稀奇。楼主把他的经验讲成了当VP或者CEO的境界。是不是楼主工作的地方华人太少了?
起码我家庭是我退休前每年二十万税后收入,投资赚到了5米,和他是藤校博士,就当了个director,这个落差是一回事吗?
睿 发表于 2024-02-17 13:42

不同行业Director和Director不一样,有硬核的,有水的。
比如金融行业比药厂的水很多。我以前待过的一个传统领域,PhD毕业两年就给了AD,doesn’t mean anything,因为金融行业title就是很浮夸。

l
lianglele3
谢谢LZ分享。希望多一点这样的分享帖子,大家多交流。那些跳进跳出吹毛求疵的LZ忽略就可以了,多数生活中过了很憋屈,看不得别人分享一点好的有用的文章信息。
M
Mapple01
gigivivi 发表于 2024-02-19 02:55
说到拉黑,我以前犹豫过很长时间,因为觉得大家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后来就释怀了,不就是眼不见心不烦吗。

haha
h
hello_kitty_aunt
谢谢LZ分享。我觉得写得很好。 百家争鸣。没必要拿个显微镜去找别人的茬。再说,我们是不是还是潜意识在找一个神,完美的存在来供奉?我更喜欢普通人,有瑕疵的普通人的分享,因为更能related。 “美国公司里这样职位的华人一大把”。So what? 在这一大把里面,有多少愿意分享? Again, 谢谢LZ分享。我觉得写得很好。

n
nalili88
非常接地气,但是老中上层管理少,缺乏抱团精神的确是个大问题。没有像印度人那样形成一个小团体。经常看到的就是昙花一现
s
summerline
大家也太挑剔了,好不容易有个干货帖子这么多骂的。 我现在非常讨厌故弄玄虚的人,就像那些鄙视楼主的,那请你把自己的真知灼见写出来,绝大部分故弄玄虚的人其实是本人无法清晰表达,只能含糊炫耀
公用马甲36
推荐一个华人职场博主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LskBEsk8vzs
m
mulianhua
好帖留名,回头细细拜读
T
TWO-TWO
睿 发表于 2024-02-17 13:51
当然可以,就像有人发贴说小孩考入了排名前两三百名的大学,说有多么厉害一样。
藤校毕业还是博士级别的中年还不能升一个这样最小的职位才是可悲吧?我是过来人当然有资格评论公司待遇。

怎么觉得就你这样的人最讨厌呢? 你暗示自己比LZ级别高,也没见你发贴来分享经验啊,人家好心分享起码比你这种人强一百倍 而且行业不同,title也不一样有什么不好理解吗,你们的director 很人家的director不是一个档次好吗 都号称自己退休了,还好意思跟年轻人抢风头,没见过这种刷存在感这么强的大妈
E
EEswine
回复 1楼 giantsequoia 的帖子
感谢真诚的分享!
怎么觉得就你这样的人最讨厌呢? 你暗示自己比LZ级别高,也没见你发贴来分享经验啊,人家好心分享起码比你这种人强一百倍 而且行业不同,title也不一样有什么不好理解吗,你们的director 很人家的director不是一个档次好吗 都号称自己退休了,还好意思跟年轻人抢风头,没见过这种刷存在感这么强的大妈
TWO-TWO 发表于 2024-02-19 18:48

我个人当初只是表达感觉楼主分享的很奇怪,不像是走过这条路的人。如果他说的中肯我也会赞,可是他说出来的味道完全不符合一个当director的人。譬如老邱怎么样我也觉得他不是个坏人。最后结果也是楼主说的很多都完全对不上,可以说是根本不过脑子的乱说一通。有人分享可是不靠谱就不能质疑了吗?而且我质疑错了吗?你喜欢听一个人靠想象出来的感悟随你便啊。我情愿听一个真实的经验分享,而不是虚构的。我不能表达一下吗?
老邱的经历不管怎么样都是真实的,我看得起的都是踏踏实实说真话的人。
W
WC1999
谢谢分享
l
lotusever
mark! lz写得很好! 爬梯子和投资两不误
T
TWO-TWO
睿 发表于 2024-02-19 19:56
我个人当初只是表达感觉楼主分享的很奇怪,不像是走过这条路的人。如果他说的中肯我也会赞,可是他说出来的味道完全不符合一个当director的人。譬如老邱怎么样我也觉得他不是个坏人。最后结果也是楼主说的很多都完全对不上,可以说是根本不过脑子的乱说一通。有人分享可是不靠谱就不能质疑了吗?而且我质疑错了吗?你喜欢听一个人靠想象出来的感悟随你便啊。我情愿听一个真实的经验分享,而不是虚构的。我不能表达一下吗?
老邱的经历不管怎么样都是真实的,我看得起的都是踏踏实实说真话的人。

大家都是在美国职场混的,他写得中不中肯,一看就知道,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出来赞 倒是反观你这种人说话,虚头巴脑,动不动就说自己周围一堆VP如何如何,关于自己本身经历感悟半点没有 话说你们银行的VP就相当于别家的senior好么,你别把金融业都代表了 你说话的逻辑跟深度比LZ 差了不是一个档次,人家藤校毕业确实比你这种大妈强,听你说话在美国读没读过书都是个问号,就别动不动地跳出来刷存在感了
大家都是在美国职场混的,他写得中不中肯,一看就知道,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出来赞 倒是反观你这种人说话,虚头巴脑,动不动就说自己周围一堆VP如何如何,关于自己本身经历感悟半点没有 话说你们银行的VP就相当于别家的senior好么,你别把金融业都代表了 你说话的逻辑跟深度比LZ 差了不是一个档次,人家藤校毕业确实比你这种大妈强,听你说话在美国读没读过书都是个问号,就别动不动地跳出来刷存在感了

TWO-TWO 发表于 2024-02-20 08:07

他不光藤校毕业,还在英文主流金融媒体上发表过很多文章。
要感悟吗?以前说过了,要做管理层,紧紧抱住老板大腿是最最重要的,还有很多老板你想抱别人都不给你机会。其他待人处事都跟着老板方针走就可以了。不抱大腿,不和老板一个鼻孔出气,老板是不会升你入管理层的。这些做不到,其他做的再好也都完全没有用。
你去试试用辞职来威胁老板让你带队,别让老板笑掉大牙。你觉得他写的中肯?
g
guogai
睿 发表于 2024-02-20 10:49
他不光藤校毕业,还在英文主流金融媒体上发表过很多文章。
要感悟吗?以前说过了,要做管理层,紧紧抱住老板大腿是最最重要的,还有很多老板你想抱别人都不给你机会。其他待人处事都跟着老板方针走就可以了。不抱大腿,不和老板一个鼻孔出气,老板是不会升你入管理层的。这些做不到,其他做的再好也都完全没有用。
你去试试用辞职来威胁老板让你带队,别让老板笑掉大牙。你觉得他写的中肯?

不要用金融圈的眼光,看所有的职业。
有些职位容易找到替代的人,有些职位不容易
我确实知道有人unicorn tech公司不去了,接了自己公司升职加薪的counter offer。
m
mdwife
-------
x
xichenamoy
最后支持下睿大妈
好几个事情上楼主已经没有credit(主流媒体发文章,投资概念都搞错,博士论文不用改,同事成天聊中国),也不知道图个啥。一边倒的叫好的,也许是水军,也许是真不明白,也懒得考古了
这帖子就让它沉了吧
r
ruoyi66
谢谢楼主的分享,受益匪浅
m
matata214
谢谢分享
f
funnygirl
谢谢分享!受益匪浅!
d
debonair
睿 发表于 2024-02-20 10:49
他不光藤校毕业,还在英文主流金融媒体上发表过很多文章。
要感悟吗?以前说过了,要做管理层,紧紧抱住老板大腿是最最重要的,还有很多老板你想抱别人都不给你机会。其他待人处事都跟着老板方针走就可以了。不抱大腿,不和老板一个鼻孔出气,老板是不会升你入管理层的。这些做不到,其他做的再好也都完全没有用。
你去试试用辞职来威胁老板让你带队,别让老板笑掉大牙。你觉得他写的中肯?

整个下来就看见你和打手们旁敲侧击挖一些跟楼主说的主题无关紧要的东西,就没有看到你对楼主分享的具体内容有什么分析,到底哪里不中肯。作为一个过来人也是管理层,楼主说的基本反映了美国职场的图景,他的投资理念也很正。也看了楼主的几个回复,我同意楼上的,你的逻辑思辨大家都看在眼里,低楼主好几个档次。做管理层最重要的是抱大腿???lol,没有本事的人抱再多的大腿都没用,只能说靠狗屎运。真正有实力的精英最多只会偶尔受政治把戏的影响,但绝不会长期成为政治较量的受害者的,最终还是会有他归属的地方赏识。你这种抱大腿上不了台面的论调留着教育你自己的孩子吧,别拿出来祸害人间。
我是马甲
giantsequoia 发表于 2024-02-17 02:37
我看到太多这个论坛上对于美国职场的误解和偏见,很多人觉得自己不能成功就是因为白人偏见和排挤,我觉得太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够端正。今天想趁长周末,结合自己的经历虚心跟大家分享和提些建议,摆正大家的心态,同时也想公平深入地分析下为什么大陆背景的第一代移民看似不容易突破”天花板“的根本原因(真的并不是很多人想的偏见造成的)。
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先声明我这篇文章针对的人群是:通过留学渠道从大陆来美在工业界职场打拼的第一代移民。
我的经历
我是十几年前全奖来美读了藤校的STEM博士,在国内拿了硕士出来,所以读完博士也将近30了,毕业了还做着faculty的梦,所以又做博后耽误了好几年(公平地说我在毕业时和博后期间也面试了几家公司没有成功,回想起来面试技巧太渣了,所以说我一心想做faculty也不完全准确)。博后期间不断被邀请去很多所R1大学面试,但因为我的研究方向不够热门,除了一所在最后阶段chair打电话过来叫我耐心等但后来不了了之,大部分学校都没有给offer。导师们为我的遭遇可惜,建议我去同系的领域内大牛那里再做一轮博后,表示有了大牛的推荐信一定会反转(那个大牛确实80%以上出来的人都当了faculty,方向很热门)。我当场拒绝了,原因是年龄偏大了,再说简历上做好几轮博后也不好看,有点赌博的意思。现在回头想来,faculty之路大门的关闭,给我打开了工业界的光明之路。到了博后末期,我的面试技巧也已经很纯熟了,所以一下子拿到了2个西岸的工业界专业对口的scientist的offer,选了个万人规模的大公司就走了。
我觉得博士后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三方面:1)通过EB1A途径轻松给自己和家人弄到了绿卡,发了很多文章,引用也多,所以也总算是没有白费吧。2)在博后期间在Amazon买了些personal finance和投资的书,使我彻底树立了对工作、财富、人生之间平衡的正确看法,这是我一生花的最值的几十块书钱,后面我会继续讲这个,尤其请因为职业不顺的人看完那部分。3)我来美国之前口语发音就已经非常好,全归功于老家初中时有一位好的英语老师,以至于现在遇到很多人看到我的大陆名字再跟我交谈后很惊讶我为什么没有中国口音,但到我离开博后学校时流利程度并不算好,只能说基础不错。但是我的写作,确实是训练地很好,到了博士后期,以至于白人导师在看完我一口气写完200页的dissertation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问同实验室的白人朋友是否他帮我写的,之后我写的所有文章,他也是不需要费劲修改就直接上交了,对此我博士导师一直对我很感激+赞赏。这在我以后的职场,也确实起来很大的作用。
工业界职业的上升
我至今还记得,刚入职时第一次参加公司的会议紧张地不敢张口,虽然写作好,口语还是落后写作几个级别,好在确实英语的底子好。后来因为专业底子不错有很多想法,自己也是想说就说了,随着几年的工作下来,虽然在scientist这个职位停留了几年,口语能力突飞猛进。所以在公司里对于语言的锻炼比在学校强很多。另外,我的口语能够突飞猛进的另一原因是我每天听很多财经、新闻类节目,也听有声的财经类英文书,加上上班的时间每天接触英语的时间绝对比中文多。这真的是我兴趣所在,不是为了工作逼自己的 :) 领导是属于在职业上对下属画大饼,虽然对我的工作表现经常赞赏,但不会主动给升职(其实这是职场常态)。在自己的多次要求下,领导终于把我升到了manager级别,收入涨了25%。 到后来我自己开始领导各种会议了。尤其有个关键时期公司大业务遇到了困难,我主动set up会议邀请领导和大领导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会议20多个人,所有的领导和大领导都被我说服,原来1小时的会议我们津津乐道地讨论了2小时。因为这个问题很严重让高层都很紧张,以至于我主持的会议会有总部C-Suite的几位领导来参加,我组织的会议完全控制了场面,当然也听取了参与者的建议,计划的实施全部由我来领导。因为我的贡献很大,充当了thought leader + 计划制定实施,我就趁机会跟领导说我的工作范围已经是director相当了,没多久我就升了director,收入一下涨了100%+更多比例的bonus。虽然我比较晚进入工业界,这时候我的职业进程比提早进入工业界的同龄人也不差了,甚至比大部分大陆来的同年级同学都要好一点。可能有人会说“你这些升职都是讨要来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对,不过我也见过有同事拿离职作为威胁要升职领导也不理会的。你主动提不提升职是一回事,别人批不批是另一回事,要别人乐意地批你,需要你有很大的leverage.
以上的个人经历并不是重要参考,文字远没有达到提炼的效果。只是以经历作为铺垫,下面才是我要说的重点。
职场顺利的关键因素 第一,专业技术能力要精,这是基本条件,就是别人遇到你领域的难题就能够想到来找你。这样的人可以做很好的scientisit, engineer. 这样一直做下去其实一点也不差,毕竟每个人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不一样。但是如果要一直往上升,就得有以下的条件。 第二,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沟通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是两回事,这就是为什么能说、话多并不是好事,作为英语非母语的移民,要做到语言流畅只是第一关,沟通能力才是关键。C-Suite的人或者VP们参与的讨论,作为硕士博士等技术派的人最喜欢直奔技术细节,很多人以为这很酷甚至有点想show-off的意思。其实不然。如果是你主持的会议,开会的第一句话,你就应该能够讲清楚你开会的背景是什么?问题在哪里?目的是什么?对business有什么帮助?讲到技术环节的时候也要多解释为什么你要这么做。这些才是关键。沟通能力就是你说话要1)简单扼要,一说就能到点子上,废话一句也没有;2)你需要说的时候才说,也容易说到点子上,不要为了说而说,这样你不浪费别人的时间,别人反而欣赏;3)遇到non-technical的领导层,一定要从business high level的角度来说。 第三,要做thought leader,我被公司里的人称为thought leader,要做到这点,我觉得是以上1和2的结合。 第四,要有integrity,这才是气场的关键。具体点讲,比如,我注意到公司里有些人公私不分,家里没有打印机就随意在公司打印,也有人往家里捎文具的。我们有一个manager,在可以报销的就餐场合故意多点食物给家人带,一有免费的食物就打个大包带回家,这些行为时间久了就留了负面印象,虽然同事们看到了不至于上报,但我经常会听到他们对他的行为打趣,虽然不是责备的意思,对此人不削的态度显而易见。这些印象领导们也是看在眼里的。另外,对同事要有empathy,对aggressive的同事、对stressful的场合一定要calm,不要take it personal,就事论事不对人(除非此人做出了违反规程的事情)。这些都是integrity, leadership的关键。我升职后,有个一直升不了职的西裔同事很严肃地对我说:她对我的升职很服气,还私下点名几个她不会服气的其他同事(包含几位没有integrity的人)。其实公司要升职一个人,尤其是这个人要领导以前的同级别同事时,会考虑到升职的决定能不能让周围的人信服,如果不能让人信服,那么morale就会下降打击士气。虽然不公平的升职是有,要知道大部分都是公平的。
大陆背景的一代移民职场遇阻的根本原因
大陆一代移民职场遇阻主要还是语言、文化鸿沟、共产主义国家价值观差异造成的(不好意思我还是不可避免地插入了政治,但我们没法回避),种族因素不是丝毫没有,只是被很多人拿出来当了替罪羊。我们看到台湾背景的AMD CEO Lisa Su,英伟达的Jensen Huang,Super Micro Computer的Charles Liang如此成功,不得不说炎黄子孙靠自己努力是可以被美国社会认可的。这并不是说她们的成功就是纯粹的因为来自台湾,而是在于非大陆的环境孕育出来的人还是有些差异,这些包括文化和价值观。所以我们广大的大陆移民背负着这个大包袱,能不能放下这个包袱全靠自己的意愿。
原因1:语言和沟通能力。这是唯一一个和台湾移民共有的特征,所以,语言关只要能克服,就是过了大关,但还是不够(见下)。但是对于很多人,实在语言基础不好,改变不了怎么办?我觉得能够有个稳定的职业,教育好下一代,能接受这个现实其实是好事。这样没必要过多损耗自己的精力,工作不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原因2:文化,价值观。比如,在公司里,如果你遇到同事对中国政府的做派评头论足,你会不会血压上升想要辩护?那么说明你把你当成了中国政府内部的人,而非美国人,你在内心把自己当成华裔美国人的一天,就是价值观的真正融入。我有次遇到同事谈论中国政府就回道: I didn‘t vote for them, so I have no opinion,看到同事笑着点点头觉得我说的很有趣,听着也有认同感 :),也巧妙的把话题避开了。又比如,有同事长久单身、或者已婚同事长久没有小孩,你会不会表现出可惜的表情?这些肢体语言都是很明显就被人注意到的。我有次听到有中国同事对一个单身的人说,you will find your Mr. Right! 那个人当时听了不知道怎么回复很尴尬。这些judgemental bias都是忌讳!
原因3:大陆背景。我想说的是,我们毕竟来自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个人的价值观可以变化可以融入美国,但是这个政府层面的价值观和美国就是对立的,这点无可否认。所以在职场上遇到bias并不是不可能,但是我还是要说,决定因素在于你个人,而不是来自大陆这个背景。美国社会也在进步,不可能再退回到半个世纪前麦卡锡主义那个时代。遇到有bias的人,你也没必要太过计较,如果有太出格的,就找证据报到HR,胜率很大。
职场并非人生全部:家庭、财富、工作之间,工作排最后
看到我们公司有无数的VP我就觉得我这个新职位真是微不足道,虽然楼主可以尝试下VP的通道,但也认识到职场是无底洞,每次升职都是职责范围的加大,意味着个人时间和陪老婆孩子的时间减少,这真是每个人想要的人生吗?我对职场态度是在博后期间读了关于finance、投资的书籍之后彻底摆正的。 对职场、工作的认识最低的是哪类人呢?就是把职场当作维持生计的工具的人:赚更多钱/升职的目的,只是为了升级life style,开更豪的车、买更多的奢侈品,买更大的房子。这些不断升级消费而不怎么投资的人,都成为了金钱/工作的奴隶,而非金钱的主人,这些人不管薪水多高,一生劳劳碌碌而老去。正确的做法是把工作当成最终获得自由的工具,让工作赚来的钱(通过有效投资)为你工作,你最终获得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最终你有了选择工作或不工作的自由,你是个自由人。在美国的普通中产,如果能一直保持一定比例的收入进入投资(哪怕是简单的标普指数基金),人人都能有几百万的资产,差别在于你选择的道路。这就是我上面为什么安慰职场不顺的人说,如果有不可克服的客观因素(比如语言)让你没法发光,那么接受事实,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已是很大的福分,人生里重要的事情太多,把工作当人生是每个人最不该要的。 ------ 更新,响应号召分享理财投资类书单如下(从入门到高阶的顺序,建议必读前三本,最后两本可选读): Personal Finance for Dummies by Eric Tyson (建议理财初学者必读,作者每过几年就会更新他的书,所以你看到的新版本Amazon的评论可能并不多,但他的这本书质量很高) Investing for Dummies by Eric Tyson (因为和上本书同一作者,两本书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合度,还是推荐完成,但是我认为第一本书对入门者更重要) The Simple Path to Wealth: Your Road Map to 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a Rich, Free Life, by JL Collins (初学者必读,同时大力推荐这本书的有声版本,是少数高质量的有声书之一)。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by Ben Graham (巴菲特导师写的经典书,也是巴菲特一直推荐的,老巴一直推荐精读书的第8章和20章) Security Analysis (7th Edition) by Ben Graham and David Dodd (由Seth Klarman编辑更新,Klarman是巴菲特佩服的少数人之一,这人一般不接受媒体采访)

ding!!!
T
TWO-TWO
debonair 发表于 2024-02-20 15:50
整个下来就看见你和打手们旁敲侧击挖一些跟楼主说的主题无关紧要的东西,就没有看到你对楼主分享的具体内容有什么分析,到底哪里不中肯。作为一个过来人也是管理层,楼主说的基本反映了美国职场的图景,他的投资理念也很正。也看了楼主的几个回复,我同意楼上的,你的逻辑思辨大家都看在眼里,低楼主好几个档次。做管理层最重要的是抱大腿???lol,没有本事的人抱再多的大腿都没用,只能说靠狗屎运。真正有实力的精英最多只会偶尔受政治把戏的影响,但绝不会长期成为政治较量的受害者的,最终还是会有他归属的地方赏识。你这种抱大腿上不了台面的论调留着教育你自己的孩子吧,别拿出来祸害人间。

所以我说她一听就是没怎么在美国念书跟职场上混过的啊 她的唯一体验就是抱大腿,LOL,你以为这是国内凡事都得看领导脸色吗 版上传闻的有个中国银行大妈莫非就是她?
所以我说她一听就是没怎么在美国念书跟职场上混过的啊 她的唯一体验就是抱大腿,LOL,你以为这是国内凡事都得看领导脸色吗 版上传闻的有个中国银行大妈莫非就是她?
TWO-TWO 发表于 2024-02-21 08:26

如果你不是管理层,的确不需要看领导脸色。不过会被考虑下次先裁的是你。如果做到管理层了,一般都是看老板脸色就位的。如果钱赚够了不想看老板脸色的,一般过一阵子就会被架空的。
在美国工作稍微高阶一点的工作靠关系也就是各种示好的因素非常大,你连这个都不知道的话说明你根本不在美国职场里混过,或者做的是最底层的工作。
我小孩准备去大学都深知关系的重要性。你觉得他能早申就被最好美国大学之一录取只是靠成绩吗?各种和老师康嫂关系搞好不看脸色吗?老师康嫂的作息,爱好和家庭背景等等我小孩都知道,这样才有各种话题拉近关系和送对不贵可是表示心意的礼物。推荐信把你写成她们最强力推荐的学生大学看到会不收吗?
f
funnygirl
楼里绝大部分的评论都很感谢楼主的分享,包括我在内。大家平时都挺忙的,能花时间写这么长一个帖子,谢谢楼主了!可能对极个别几个人来说没有太多借鉴的意义,但也没必要在显微镜下找错误,大肆批判楼主,甚至有让楼主删帖的。说实话几个极端的id的发言真的是很mean,像gigi说的,为什么要拱手把huaren论坛让给这几个人,这样劣币驱逐良币,以后再没有真诚的分享,真的好吗?所以虽然我平时不怎么冒泡,也要发声声援一下楼主,感谢你的分享,请你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一小撮反对的声音上,不值得。要看到这么多人给你点赞呢👍!
t
tudouqinjiao
giantsequoia 发表于 2024-02-17 02:37
我看到太多这个论坛上对于美国职场的误解和偏见,很多人觉得自己不能成功就是因为白人偏见和排挤,我觉得太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够端正。今天想趁长周末,结合自己的经历虚心跟大家分享和提些建议,摆正大家的心态,同时也想公平深入地分析下为什么大陆背景的第一代移民看似不容易突破”天花板“的根本原因(真的并不是很多人想的偏见造成的)。
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先声明我这篇文章针对的人群是:通过留学渠道从大陆来美在工业界职场打拼的第一代移民。
我的经历
我是十几年前全奖来美读了藤校的STEM博士,在国内拿了硕士出来,所以读完博士也将近30了,毕业了还做着faculty的梦,所以又做博后耽误了好几年(公平地说我在毕业时和博后期间也面试了几家公司没有成功,回想起来面试技巧太渣了,所以说我一心想做faculty也不完全准确)。博后期间不断被邀请去很多所R1大学面试,但因为我的研究方向不够热门,除了一所在最后阶段chair打电话过来叫我耐心等但后来不了了之,大部分学校都没有给offer。导师们为我的遭遇可惜,建议我去同系的领域内大牛那里再做一轮博后,表示有了大牛的推荐信一定会反转(那个大牛确实80%以上出来的人都当了faculty,方向很热门)。我当场拒绝了,原因是年龄偏大了,再说简历上做好几轮博后也不好看,有点赌博的意思。现在回头想来,faculty之路大门的关闭,给我打开了工业界的光明之路。到了博后末期,我的面试技巧也已经很纯熟了,所以一下子拿到了2个西岸的工业界专业对口的scientist的offer,选了个万人规模的大公司就走了。
我觉得博士后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三方面:1)通过EB1A途径轻松给自己和家人弄到了绿卡,发了很多文章,引用也多,所以也总算是没有白费吧。2)在博后期间在Amazon买了些personal finance和投资的书,使我彻底树立了对工作、财富、人生之间平衡的正确看法,这是我一生花的最值的几十块书钱,后面我会继续讲这个,尤其请因为职业不顺的人看完那部分。3)我来美国之前口语发音就已经非常好,全归功于老家初中时有一位好的英语老师,以至于现在遇到很多人看到我的大陆名字再跟我交谈后很惊讶我为什么没有中国口音,但到我离开博后学校时流利程度并不算好,只能说基础不错。但是我的写作,确实是训练地很好,到了博士后期,以至于白人导师在看完我一口气写完200页的dissertation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问同实验室的白人朋友是否他帮我写的,之后我写的所有文章,他也是不需要费劲修改就直接上交了,对此我博士导师一直对我很感激+赞赏。这在我以后的职场,也确实起来很大的作用。
工业界职业的上升
我至今还记得,刚入职时第一次参加公司的会议紧张地不敢张口,虽然写作好,口语还是落后写作几个级别,好在确实英语的底子好。后来因为专业底子不错有很多想法,自己也是想说就说了,随着几年的工作下来,虽然在scientist这个职位停留了几年,口语能力突飞猛进。所以在公司里对于语言的锻炼比在学校强很多。另外,我的口语能够突飞猛进的另一原因是我每天听很多财经、新闻类节目,也听有声的财经类英文书,加上上班的时间每天接触英语的时间绝对比中文多。这真的是我兴趣所在,不是为了工作逼自己的 :) 领导是属于在职业上对下属画大饼,虽然对我的工作表现经常赞赏,但不会主动给升职(其实这是职场常态)。在自己的多次要求下,领导终于把我升到了manager级别,收入涨了25%。 到后来我自己开始领导各种会议了。尤其有个关键时期公司大业务遇到了困难,我主动set up会议邀请领导和大领导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会议20多个人,所有的领导和大领导都被我说服,原来1小时的会议我们津津乐道地讨论了2小时。因为这个问题很严重让高层都很紧张,以至于我主持的会议会有总部C-Suite的几位领导来参加,我组织的会议完全控制了场面,当然也听取了参与者的建议,计划的实施全部由我来领导。因为我的贡献很大,充当了thought leader + 计划制定实施,我就趁机会跟领导说我的工作范围已经是director相当了,没多久我就升了director,收入一下涨了100%+更多比例的bonus。虽然我比较晚进入工业界,这时候我的职业进程比提早进入工业界的同龄人也不差了,甚至比大部分大陆来的同年级同学都要好一点。可能有人会说“你这些升职都是讨要来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对,不过我也见过有同事拿离职作为威胁要升职领导也不理会的。你主动提不提升职是一回事,别人批不批是另一回事,要别人乐意地批你,需要你有很大的leverage.
以上的个人经历并不是重要参考,文字远没有达到提炼的效果。只是以经历作为铺垫,下面才是我要说的重点。
职场顺利的关键因素 第一,专业技术能力要精,这是基本条件,就是别人遇到你领域的难题就能够想到来找你。这样的人可以做很好的scientisit, engineer. 这样一直做下去其实一点也不差,毕竟每个人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不一样。但是如果要一直往上升,就得有以下的条件。 第二,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沟通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是两回事,这就是为什么能说、话多并不是好事,作为英语非母语的移民,要做到语言流畅只是第一关,沟通能力才是关键。C-Suite的人或者VP们参与的讨论,作为硕士博士等技术派的人最喜欢直奔技术细节,很多人以为这很酷甚至有点想show-off的意思。其实不然。如果是你主持的会议,开会的第一句话,你就应该能够讲清楚你开会的背景是什么?问题在哪里?目的是什么?对business有什么帮助?讲到技术环节的时候也要多解释为什么你要这么做。这些才是关键。沟通能力就是你说话要1)简单扼要,一说就能到点子上,废话一句也没有;2)你需要说的时候才说,也容易说到点子上,不要为了说而说,这样你不浪费别人的时间,别人反而欣赏;3)遇到non-technical的领导层,一定要从business high level的角度来说。 第三,要做thought leader,我被公司里的人称为thought leader,要做到这点,我觉得是以上1和2的结合。 第四,要有integrity,这才是气场的关键。具体点讲,比如,我注意到公司里有些人公私不分,家里没有打印机就随意在公司打印,也有人往家里捎文具的。我们有一个manager,在可以报销的就餐场合故意多点食物给家人带,一有免费的食物就打个大包带回家,这些行为时间久了就留了负面印象,虽然同事们看到了不至于上报,但我经常会听到他们对他的行为打趣,虽然不是责备的意思,对此人不削的态度显而易见。这些印象领导们也是看在眼里的。另外,对同事要有empathy,对aggressive的同事、对stressful的场合一定要calm,不要take it personal,就事论事不对人(除非此人做出了违反规程的事情)。这些都是integrity, leadership的关键。我升职后,有个一直升不了职的西裔同事很严肃地对我说:她对我的升职很服气,还私下点名几个她不会服气的其他同事(包含几位没有integrity的人)。其实公司要升职一个人,尤其是这个人要领导以前的同级别同事时,会考虑到升职的决定能不能让周围的人信服,如果不能让人信服,那么morale就会下降打击士气。虽然不公平的升职是有,要知道大部分都是公平的。
大陆背景的一代移民职场遇阻的根本原因
大陆一代移民职场遇阻主要还是语言、文化鸿沟、共产主义国家价值观差异造成的(不好意思我还是不可避免地插入了政治,但我们没法回避),种族因素不是丝毫没有,只是被很多人拿出来当了替罪羊。我们看到台湾背景的AMD CEO Lisa Su,英伟达的Jensen Huang,Super Micro Computer的Charles Liang如此成功,不得不说炎黄子孙靠自己努力是可以被美国社会认可的。这并不是说她们的成功就是纯粹的因为来自台湾,而是在于非大陆的环境孕育出来的人还是有些差异,这些包括文化和价值观。所以我们广大的大陆移民背负着这个大包袱,能不能放下这个包袱全靠自己的意愿。
原因1:语言和沟通能力。这是唯一一个和台湾移民共有的特征,所以,语言关只要能克服,就是过了大关,但还是不够(见下)。但是对于很多人,实在语言基础不好,改变不了怎么办?我觉得能够有个稳定的职业,教育好下一代,能接受这个现实其实是好事。这样没必要过多损耗自己的精力,工作不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原因2:文化,价值观。比如,在公司里,如果你遇到同事对中国政府的做派评头论足,你会不会血压上升想要辩护?那么说明你把你当成了中国政府内部的人,而非美国人,你在内心把自己当成华裔美国人的一天,就是价值观的真正融入。我有次遇到同事谈论中国政府就回道: I didn‘t vote for them, so I have no opinion,看到同事笑着点点头觉得我说的很有趣,听着也有认同感 :),也巧妙的把话题避开了。又比如,有同事长久单身、或者已婚同事长久没有小孩,你会不会表现出可惜的表情?这些肢体语言都是很明显就被人注意到的。我有次听到有中国同事对一个单身的人说,you will find your Mr. Right! 那个人当时听了不知道怎么回复很尴尬。这些judgemental bias都是忌讳!
原因3:大陆背景。我想说的是,我们毕竟来自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个人的价值观可以变化可以融入美国,但是这个政府层面的价值观和美国就是对立的,这点无可否认。所以在职场上遇到bias并不是不可能,但是我还是要说,决定因素在于你个人,而不是来自大陆这个背景。美国社会也在进步,不可能再退回到半个世纪前麦卡锡主义那个时代。遇到有bias的人,你也没必要太过计较,如果有太出格的,就找证据报到HR,胜率很大。
职场并非人生全部:家庭、财富、工作之间,工作排最后
看到我们公司有无数的VP我就觉得我这个新职位真是微不足道,虽然楼主可以尝试下VP的通道,但也认识到职场是无底洞,每次升职都是职责范围的加大,意味着个人时间和陪老婆孩子的时间减少,这真是每个人想要的人生吗?我对职场态度是在博后期间读了关于finance、投资的书籍之后彻底摆正的。 对职场、工作的认识最低的是哪类人呢?就是把职场当作维持生计的工具的人:赚更多钱/升职的目的,只是为了升级life style,开更豪的车、买更多的奢侈品,买更大的房子。这些不断升级消费而不怎么投资的人,都成为了金钱/工作的奴隶,而非金钱的主人,这些人不管薪水多高,一生劳劳碌碌而老去。正确的做法是把工作当成最终获得自由的工具,让工作赚来的钱(通过有效投资)为你工作,你最终获得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最终你有了选择工作或不工作的自由,你是个自由人。在美国的普通中产,如果能一直保持一定比例的收入进入投资(哪怕是简单的标普指数基金),人人都能有几百万的资产,差别在于你选择的道路。这就是我上面为什么安慰职场不顺的人说,如果有不可克服的客观因素(比如语言)让你没法发光,那么接受事实,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已是很大的福分,人生里重要的事情太多,把工作当人生是每个人最不该要的。 ------ 更新,响应号召分享理财投资类书单如下(从入门到高阶的顺序,建议必读前三本,最后两本可选读): Personal Finance for Dummies by Eric Tyson (建议理财初学者必读,作者每过几年就会更新他的书,所以你看到的新版本Amazon的评论可能并不多,但他的这本书质量很高) Investing for Dummies by Eric Tyson (因为和上本书同一作者,两本书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合度,还是推荐完成,但是我认为第一本书对入门者更重要) The Simple Path to Wealth: Your Road Map to 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a Rich, Free Life, by JL Collins (初学者必读,同时大力推荐这本书的有声版本,是少数高质量的有声书之一)。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by Ben Graham (巴菲特导师写的经典书,也是巴菲特一直推荐的,老巴一直推荐精读书的第8章和20章) Security Analysis (7th Edition) by Ben Graham and David Dodd (由Seth Klarman编辑更新,Klarman是巴菲特佩服的少数人之一,这人一般不接受媒体采访)

Thanks for sharing
T
TWO-TWO
睿 发表于 2024-02-21 08:50
如果你不是管理层,的确不需要看领导脸色。不过会被考虑下次先裁的是你。如果做到管理层了,一般都是看老板脸色就位的。如果钱赚够了不想看老板脸色的,一般过一阵子就会被架空的。
在美国工作稍微高阶一点的工作靠关系也就是各种示好的因素非常大,你连这个都不知道的话说明你根本不在美国职场里混过,或者做的是最底层的工作。
我小孩准备去大学都深知关系的重要性。你觉得他能早申就被最好美国大学之一录取只是靠成绩吗?各种和老师康嫂关系搞好不看脸色吗?老师康嫂的作息,爱好和家庭背景等等我小孩都知道,这样才有各种话题拉近关系和送对不贵可是表示心意的礼物。推荐信把你写成她们最强力推荐的学生大学看到会不收吗?

错,最底层的工作才需要看老板脸色,因为可替代性太高 越是管理层或技术型强的职位,跟老板越是合作的关系。老板管的摊子太大,无法事无巨细,很多时候需要你的opinion LZ的帖子里说别把国内价值观带到这里来待人处事的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你就别把国内“各种示好”奴性那套搬到这里来指点江山了,还是让你儿子多上上华人吧,别被你这种只知道抱大腿的给误导了

g
gigivivi
TWO-TWO 发表于 2024-02-22 08:05
错,最底层的工作才需要看老板脸色,因为可替代性太高 越是管理层或技术型强的职位,跟老板越是合作的关系。老板管的摊子太大,无法事无巨细,很多时候需要你的opinion LZ的帖子里说别把国内价值观带到这里来待人处事的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你就别把国内“各种示好”奴性那套搬到这里来指点江山了,还是让你儿子多上上华人吧,别被你这种只知道抱大腿的给误导了


睿的思维方式简单二级化,我都不稀得反驳她。比如关于我是不是director的对话。大家思维方式不在一个层面上,基本上就是鸡同鸭讲。我最近的领悟有几个,一个是不轻易放弃舆论阵地,另一个是点到为止,表明了观点就没必要继续说了。大家最好在各自的气泡里幸福地生活,一拍两散,各自安好。
p
ppll112233
谢谢分享!大赞!
T
TWO-TWO
gigivivi 发表于 2024-02-22 08:15
睿的思维方式简单二级化,我都不稀得反驳她。比如关于我是不是director的对话。大家思维方式不在一个层面上,基本上就是鸡同鸭讲。我最近的领悟有几个,一个是不轻易放弃舆论阵地,另一个是点到为止,表明了观点就没必要继续说了。大家最好在各自的气泡里幸福地生活,一拍两散,各自安好。

确实,跟她浪费口舌还不如我继续搬砖 productive 得多
g
gigivivi
回复 591楼 TWO-TWO 的帖子
赞一个继续搬砖!我现在的想法是,不用说服别人,就在自己的气泡里埋头苦干好了,反正做出成果来所有人都可以受益,包括观点不同的人。
d
danielzzhao
讲得很好,除了一句话看着不是很舒服:来自共产主义的中国,具有共产主义价值观。
感觉应该用文化差异的字眼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