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讲讲在学区做Volunteer的经历和那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吧(特别是对于家有青春期孩子的)

c
crystalyysu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两年前不小心让自己掉到了个大坑里,做了学区(小学+初中)的Music Boosters的president。 两年下来学到很多,有很多之前完全意想不到的收获,来分享一下。
啥是boosters? 基本上就是PTO/PTA,但是专注于某个EC活动范围的,比如 athletic booster,mustic booster, 有的学区分得更细,每项运动有单独的booster, 音乐的话有band booster, orchestra booster. 一般来说小学很少(因为某项活动里打酱油的占多数),初高中最常见 (因为孩子都确定了自己真爱的EC, 家长孩子的投入很大)。
boosters干啥的? 负责这个活动范围内的: 组织events (吃喝玩乐学,老师想做的,学生乐于参加又受益的,但是又不在老师工作职责范围内的), 筹款活动(用来支付各种events的开销-活动的吃喝,field trip的bus,请额外教练/指导的钱,如果发scholarships的也要钱,还有维持机构运行的基本费用-非盈利组织要每年向政府update自己的目的,开销,收入,要保税,这些文件/法律的活一般都会付费请专业机构来做) 保持家长和老师/学区之间顺畅的非官方沟通,提供活动相关信息。
怎么参与boosters的志愿工作? Boosters永远是活儿比干活儿的人多,所以只要愿意做,随时欢迎。 最缺的人,是愿意担任职位的(为期至少一年),因为算是个commitment, 不可以随时撩蹄子,不可以想帮忙帮忙不想帮忙就消失。
职位一般来说包括:president, secretary, treasure, fundraising director,media director (大的boosters活儿多,可能每个职位有好几个人共同承担).
我的经验,这些职位对communication的需求由高到低排序:president(准备例会的agenda,主持例会,策划组织events,筹款,跟学区沟通booster的活动,收入和支出,确保所有documents up to date), fundraising director(要联系各种商家谈筹款), media director(做newsletter, update social media), secretary (主要就是做会议记录),treasure (管理银行账户,存支票现金,付款)。
我自己的经历,需要投入的时间,由高到低排序:president (5小时/周,平均哈,闲的时候一个礼拜就一个小时,忙的时候一礼拜20个小时);fundraising director (3小时/周,平均),其它的一个月平均5个小时。
为啥做? 说实话,我觉得大家都是迷迷糊糊掉进坑里的,没什么雄心壮志或者政治理想的原因。一般都是家长觉得自己孩子真爱这项活动,自己也想表达一下支持,于是想去booster帮忙,booster又正好需要填某个职位,于是就被赶鸭子上架了。只见过职位空缺,没见过竞争上岗的,还会出现那种职位空缺找不到人填,于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继续做的情况。
Boosters因为针对性强,只在某个EC的小范围内活动,不像PTO/PTA在学区的能见度高,可以为竞选school board铺路(不是说去PTO就是为了竞选school board哈,就是客观的说那是一个可能的优势)。我的经历和我知道的情况中,没有因为家长帮忙所以孩子能有什么特殊待遇啥的,更多的反而是避嫌,比如有奖学金的话,虽然是匿名投票,也怕选上自己孩子被说是以权谋私,所以干脆让自己孩子别申请。不过那么多学区那么多boosters, 肯定也不能完全排除带有私心小九九去干活的,也不排除老师教练因此偏心的,但我觉得那肯定是极少数。毕竟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家长就会质疑老师的人品,也会怀疑队伍的水平,向学区投诉的话,老师的后果很严重。
所以我知道的参与boosters的,都是因为自己孩子喜欢这个活动,所以家长真心想支持一下。 至于我为什么会当president, 那完全是因为我没头苍蝇一样去参加了个booster meeting,正好碰上需要填职位坑,我本来打算躲墙角袖手旁观的,结果其他人都很积极地抢了除president以外的职位或者明确表示自己不想担当职位,一圈下来就剩president的坑没填,全场望去就我还没表态,然后各music director就轮番上阵说如果没人愿意填这个坑,booster就要烟消云散了,然后点名我说“mrs. xxx, do you have more questions about being the president?" 然后我觉得我要不点头不就成了组织消失的千古罪人了?于是就豁出去了跳了这个坑。
虽然没有任何利益优势,但是确实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这个我最后说。
不会做怎么办? 半推半就上岗之后,大家具体要做什么都是现学的,只要平时生活工作上沟通没问题,这些活儿都不需要什么特别的专业知识或者沟通技巧,只要愿意干,基本不可能出现不会干的情况。如果有什么要问人,要讨论的话,大家互相都很耐心态度都很好,因为都知道能找到个人填坑特别不容易,生怕谁不高兴一拍屁股走人了。
所以我觉得咱们华人真的不用担心自己做不好,或者语言沟通能力不强而不去参与。真的,只要你愿意投入时间精力,绝对没问题。而且也不一定要外向或者会聊天,其实这种活也很适合内向的妈妈们(我自己就是)。因为不需要在无内容的场景里找话题small talk, 都是要干活的,或者针对某件事讨论,不需要small talk. 一起干活,反而能更自然地认识和了解其他妈妈。再内向再不喜欢聊天,做个treasure也完全没问题。大家都是一个坑里的战友,比凭空去认识人容易多了。
我当时的心态就是虽然我一开始啥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比其他妈妈笨,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反正我是因为没别人填这个坑我才做的,谁觉得我做得不好,我200%的愿意让你来做。咱们华人妈妈大多数在美国上过学工作过,肯定能力都不输美国的其他妈妈。而且无论人家比咱强不强,只要咱们愿意做,就比不愿意做的贡献大是不是?
被认同感和成就感 说实话,成就感肯定不是来源于被多少人认可和感谢(所以我觉得也升华不到什么提升华人地位的境地),因为50%music department的家长都不知道boosters干嘛的,也从来不参与不捐款;90%的music department的家长肯定都不知道我是谁, 只有一小撮的家长知道我们在干活,会说谢谢会说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说。只有我们自己和老师们知道我们干了多少活。 成就感一般都来源于很奇葩的原因:比如卖了半天花儿,凑够了$1500能付field trip三辆bus的钱;比如卖了$8000的pizza, 凑够了发奖学金的钱;比如找到了周围学区没其他组织知道(不用同期竞争)的profit margin很高的筹款方式;比如组织的field trip,孩子们过了两年还津津乐道。
但是正如Why we do what we do那本书里说的一样,内驱力的三个重要来源,其中有两个都有得到:一是自我提升(两年下来,非盈利组织的运作,各种活动策划,筹款方式都学到太多),二是对社会的贡献(虽然是默默无闻的做雷锋,但是确实有做事实,而且知道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让我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归属感大大增加。
最大的收获 我之前完全没预料到的,但是确是整个经历的最大的收获,是作为妈妈的我和家里teen和preteen的交流。家里有个13岁的男生,很成熟也很自推,我觉得我不想也没什么需要我叨叨他或者提醒他的事儿,而且我自己也记得小时候不喜欢妈妈整天盯着我问这个那个的,所以我也不想整天问儿子他的各种事儿;孩子也很喜欢我这种不叨叨他的做法。但是不叨叨,不问问题,没啥可聊的话题(男生真的话很少,基本上就是How''s your day? Good. 结束对话),又担心他觉得我不关心他,也不想关系就变成提供吃喝和开车接送。
自从我掉进music booster president这个坑里之后(当然是因为他掉进去的,因为他特别喜欢band,所以我就想着能去怎么支持一下),晚上吃饭啊,开车路上啊,经常聊booster做的事,面对的问题,怎么解决,遇到的高兴的生气的事儿,因为跟band有关,所以他都特别感兴趣,会一起讨论怎么解决某个问题,怎么把某个策划做得更好,会帮我proof read会议议程。这种交流,让我有机会把他当个peer一样尊重他的意见,去感谢他的建议,去把那种“儿子听妈妈话”的母子关系,特别平和地过渡成了一个大男孩跟妈妈平等交流的关系。他知道我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是因为要支持他的EC,但是投入的对象又不完全在他自己身上,所以他对我的投入没感觉到压力。
因为聊天的内容经常涉及到很多方:学区,老师和乐队,家长,商家,等等。所以很多事要从多方面考虑,各方有各方的限制和掣肘,他一开始会哦~(完全没想到某方的需求或者限制),到后来他考虑事情也学会了尽量想到所有相关群体的立场,teenager的那种冲动(因为经常是很热血的只想的一方的利或者弊)平和了很多,知道很多事情因为多方面掣肘或者权衡,不可能做到理想主义的程度,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做最佳的选择。
因为我整天在给booster干活,也让孩子对乐队更有主人公的感觉,不知不觉锻炼了他不少接人待物和沟通能力。第一次给我帮忙是要分发筹款卖的pizzas, 三百多盒要按order分发好。本来他是那种不认识的人就不想打招呼也不知道说什么的,但是那次家长来拿pizza, 他突然就变成熟手迎宾。人家一进校门他就迎上去问你叫什么,我带你去拿你的order, 然后找学校借了辆推车,大的order ( 十几盒)他就帮人家把pizzas推到停车场装车,干得不亦乐乎,看得我都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从那次之后好像就突变了,每次学校concerts (不管几年级的),都是最卖力帮忙set up, clean up, 迎家长发programs,所有concert的programs也都是他编辑打印的. 学校组织跨区的音乐比赛,他也是全天去帮忙的,从迎宾到set up到组织concession stand,所有活只要缺人他都干。然后就变成了一堆帮忙的学生里的头头,满场的听到其他同学喊他问他这个那个应该怎么做。leadership skill 突飞猛涨。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想说的是,以我自己的经历,其实做volunteer投入的时间经历比想象的多,但是收获也比想象的多,虽然不是版上常说的帮自家孩子出头或者得到special treat, 也没有高大上到提升华人地位。但是无论是我的自我提升,还是对于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真的有很多惊喜。






 

🔥 最新回帖

h
host
114 楼
两年前不小心让自己掉到了个大坑里,做了学区(小学+初中)的Music Boosters的president。 两年下来学到很多,有很多之前完全意想不到的收获,来分享一下。
啥是boosters? 基本上就是PTO/PTA,但是专注于某个EC活动范围的,比如 athletic booster,mustic booster, 有的学区分得更细,每项运动有单独的booster, 音乐的话有band booster, orchestra booster. 一般来说小学很少(因为某项活动里打酱油的占多数),初高中最常见 (因为孩子都确定了自己真爱的EC, 家长孩子的投入很大)。
boosters干啥的? 负责这个活动范围内的: 组织events (吃喝玩乐学,老师想做的,学生乐于参加又受益的,但是又不在老师工作职责范围内的), 筹款活动(用来支付各种events的开销-活动的吃喝,field trip的bus,请额外教练/指导的钱,如果发scholarships的也要钱,还有维持机构运行的基本费用-非盈利组织要每年向政府update自己的目的,开销,收入,要保税,这些文件/法律的活一般都会付费请专业机构来做) 保持家长和老师/学区之间顺畅的非官方沟通,提供活动相关信息。
怎么参与boosters的志愿工作? Boosters永远是活儿比干活儿的人多,所以只要愿意做,随时欢迎。 最缺的人,是愿意担任职位的(为期至少一年),因为算是个commitment, 不可以随时撩蹄子,不可以想帮忙帮忙不想帮忙就消失。
职位一般来说包括:president, secretary, treasure, fundraising director,media director (大的boosters活儿多,可能每个职位有好几个人共同承担).
我的经验,这些职位对communication的需求由高到低排序:president(准备例会的agenda,主持例会,策划组织events,筹款,跟学区沟通booster的活动,收入和支出,确保所有documents up to date), fundraising director(要联系各种商家谈筹款), media director(做newsletter, update social media), secretary (主要就是做会议记录),treasure (管理银行账户,存支票现金,付款)。
我自己的经历,需要投入的时间,由高到低排序:president (5小时/周,平均哈,闲的时候一个礼拜就一个小时,忙的时候一礼拜20个小时);fundraising director (3小时/周,平均),其它的一个月平均5个小时。
为啥做? 说实话,我觉得大家都是迷迷糊糊掉进坑里的,没什么雄心壮志或者政治理想的原因。一般都是家长觉得自己孩子真爱这项活动,自己也想表达一下支持,于是想去booster帮忙,booster又正好需要填某个职位,于是就被赶鸭子上架了。只见过职位空缺,没见过竞争上岗的,还会出现那种职位空缺找不到人填,于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继续做的情况。
Boosters因为针对性强,只在某个EC的小范围内活动,不像PTO/PTA在学区的能见度高,可以为竞选school board铺路(不是说去PTO就是为了竞选school board哈,就是客观的说那是一个可能的优势)。我的经历和我知道的情况中,没有因为家长帮忙所以孩子能有什么特殊待遇啥的,更多的反而是避嫌,比如有奖学金的话,虽然是匿名投票,也怕选上自己孩子被说是以权谋私,所以干脆让自己孩子别申请。不过那么多学区那么多boosters, 肯定也不能完全排除带有私心小九九去干活的,也不排除老师教练因此偏心的,但我觉得那肯定是极少数。毕竟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家长就会质疑老师的人品,也会怀疑队伍的水平,向学区投诉的话,老师的后果很严重。
所以我知道的参与boosters的,都是因为自己孩子喜欢这个活动,所以家长真心想支持一下。 至于我为什么会当president, 那完全是因为我没头苍蝇一样去参加了个booster meeting,正好碰上需要填职位坑,我本来打算躲墙角袖手旁观的,结果其他人都很积极地抢了除president以外的职位或者明确表示自己不想担当职位,一圈下来就剩president的坑没填,全场望去就我还没表态,然后各music director就轮番上阵说如果没人愿意填这个坑,booster就要烟消云散了,然后点名我说“mrs. xxx, do you have more questions about being the president?" 然后我觉得我要不点头不就成了组织消失的千古罪人了?于是就豁出去了跳了这个坑。
虽然没有任何利益优势,但是确实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这个我最后说。
不会做怎么办? 半推半就上岗之后,大家具体要做什么都是现学的,只要平时生活工作上沟通没问题,这些活儿都不需要什么特别的专业知识或者沟通技巧,只要愿意干,基本不可能出现不会干的情况。如果有什么要问人,要讨论的话,大家互相都很耐心态度都很好,因为都知道能找到个人填坑特别不容易,生怕谁不高兴一拍屁股走人了。
所以我觉得咱们华人真的不用担心自己做不好,或者语言沟通能力不强而不去参与。真的,只要你愿意投入时间精力,绝对没问题。而且也不一定要外向或者会聊天,其实这种活也很适合内向的妈妈们(我自己就是)。因为不需要在无内容的场景里找话题small talk, 都是要干活的,或者针对某件事讨论,不需要small talk. 一起干活,反而能更自然地认识和了解其他妈妈。再内向再不喜欢聊天,做个treasure也完全没问题。大家都是一个坑里的战友,比凭空去认识人容易多了。
我当时的心态就是虽然我一开始啥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比其他妈妈笨,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反正我是因为没别人填这个坑我才做的,谁觉得我做得不好,我200%的愿意让你来做。咱们华人妈妈大多数在美国上过学工作过,肯定能力都不输美国的其他妈妈。而且无论人家比咱强不强,只要咱们愿意做,就比不愿意做的贡献大是不是?
被认同感和成就感 说实话,成就感肯定不是来源于被多少人认可和感谢(所以我觉得也升华不到什么提升华人地位的境地),因为50%music department的家长都不知道boosters干嘛的,也从来不参与不捐款;90%的music department的家长肯定都不知道我是谁, 只有一小撮的家长知道我们在干活,会说谢谢会说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说。只有我们自己和老师们知道我们干了多少活。 成就感一般都来源于很奇葩的原因:比如卖了半天花儿,凑够了$1500能付field trip三辆bus的钱;比如卖了$8000的pizza, 凑够了发奖学金的钱;比如找到了周围学区没其他组织知道(不用同期竞争)的profit margin很高的筹款方式;比如组织的field trip,孩子们过了两年还津津乐道。
但是正如Why we do what we do那本书里说的一样,内驱力的三个重要来源,其中有两个都有得到:一是自我提升(两年下来,非盈利组织的运作,各种活动策划,筹款方式都学到太多),二是对社会的贡献(虽然是默默无闻的做雷锋,但是确实有做事实,而且知道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让我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归属感大大增加。
最大的收获 我之前完全没预料到的,但是确是整个经历的最大的收获,是作为妈妈的我和家里teen和preteen的交流。家里有个13岁的男生,很成熟也很自推,我觉得我不想也没什么需要我叨叨他或者提醒他的事儿,而且我自己也记得小时候不喜欢妈妈整天盯着我问这个那个的,所以我也不想整天问儿子他的各种事儿;孩子也很喜欢我这种不叨叨他的做法。但是不叨叨,不问问题,没啥可聊的话题(男生真的话很少,基本上就是How''s your day? Good. 结束对话),又担心他觉得我不关心他,也不想关系就变成提供吃喝和开车接送。
自从我掉进music booster president这个坑里之后(当然是因为他掉进去的,因为他特别喜欢band,所以我就想着能去怎么支持一下),晚上吃饭啊,开车路上啊,经常聊booster做的事,面对的问题,怎么解决,遇到的高兴的生气的事儿,因为跟band有关,所以他都特别感兴趣,会一起讨论怎么解决某个问题,怎么把某个策划做得更好,会帮我proof read会议议程。这种交流,让我有机会把他当个peer一样尊重他的意见,去感谢他的建议,去把那种“儿子听妈妈话”的母子关系,特别平和地过渡成了一个大男孩跟妈妈平等交流的关系。他知道我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是因为要支持他的EC,但是投入的对象又不完全在他自己身上,所以他对我的投入没感觉到压力。
因为聊天的内容经常涉及到很多方:学区,老师和乐队,家长,商家,等等。所以很多事要从多方面考虑,各方有各方的限制和掣肘,他一开始会哦~(完全没想到某方的需求或者限制),到后来他考虑事情也学会了尽量想到所有相关群体的立场,teenager的那种冲动(因为经常是很热血的只想的一方的利或者弊)平和了很多,知道很多事情因为多方面掣肘或者权衡,不可能做到理想主义的程度,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做最佳的选择。
因为我整天在给booster干活,也让孩子对乐队更有主人公的感觉,不知不觉锻炼了他不少接人待物和沟通能力。第一次给我帮忙是要分发筹款卖的pizzas, 三百多盒要按order分发好。本来他是那种不认识的人就不想打招呼也不知道说什么的,但是那次家长来拿pizza, 他突然就变成熟手迎宾。人家一进校门他就迎上去问你叫什么,我带你去拿你的order, 然后找学校借了辆推车,大的order ( 十几盒)他就帮人家把pizzas推到停车场装车,干得不亦乐乎,看得我都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从那次之后好像就突变了,每次学校concerts (不管几年级的),都是最卖力帮忙set up, clean up, 迎家长发programs,所有concert的programs也都是他编辑打印的. 学校组织跨区的音乐比赛,他也是全天去帮忙的,从迎宾到set up到组织concession stand,所有活只要缺人他都干。然后就变成了一堆帮忙的学生里的头头,满场的听到其他同学喊他问他这个那个应该怎么做。leadership skill 突飞猛涨。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想说的是,以我自己的经历,其实做volunteer投入的时间经历比想象的多,但是收获也比想象的多,虽然不是版上常说的帮自家孩子出头或者得到special treat, 也没有高大上到提升华人地位。但是无论是我的自我提升,还是对于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真的有很多惊喜。







crystalyysu 发表于 2024-01-29 20:50

太牛啦!看得我热血澎湃。
n
nobully
113 楼
我也想帮忙的,但是我只想干活不想说话咋办。。。。让我去募捐我肯定做不出来。
CK 发表于 2024-01-29 23:01

我觉得让我为自己的利益去募捐做不出来,为了小孩子们去募捐,很有底气
t
tinasun
112 楼
回复 1楼crystalyysu的帖子
楼主的分享很棒!!
s
shuige1mei
111 楼
楼主写的挺好的。但是说实话老美做这个也不是为了奉献,而是social currency。不用掩饰。。社会就是这样。 我今年给儿子做first lego league的coach。因为其他运动的都做不了。 不用想口音什么的,活儿干完了就是了。
P
Pigsqwerty2
110 楼
棒啊

 

🛋️ 沙发板凳

a
adorabledragonbaby
赞👍。
落地无声
做了6年music booster的骨干,包括期间的marching band的长短途各种比赛,真的是需要很多父母来当义工。 我家两孩子毕业了,我家里几大箱的文件/物件要转到下一任的手里了。 虽然和lz一样当年是掉到坑里的,拉着lg当壮丁(搬运乐器),真要离开还是有点舍不得,很多drama但是也有很多快乐。
c
cactus_mei
非常棒的經驗!
M
Mycomputer
向你学习👍
左蹄猪猪
点赞。家有同龄娃在乐队。
c
conniecook627
楼主好了不起
A
AlaskaNYC
赞, 楼主的帖子各个是精品, 受益匪浅
c
cliu706
谢谢楼主分享!
u
usaki
也做过类似的工作,组织club,付出了很多,也交到了特别好的朋友,一开始只是抱着稍微帮一下的心,后来搭进去超多时间,当然也有很多不被其他人理解尊重的时候,但大家互相吐槽彼此支持,是不错的经历
Y
Yuangungun
太棒了!
s
siniu
感谢楼主的细致分享,非常有价值的reflection!
W
Wl8418
两年前不小心让自己掉到了个大坑里,做了学区(小学+初中)的Music Boosters的president。 两年下来学到很多,有很多之前完全意想不到的收获,来分享一下。
啥是boosters? 基本上就是PTO/PTA,但是专注于某个EC活动范围的,比如 athletic booster,mustic booster, 有的学区分得更细,每项运动有单独的booster, 音乐的话有band booster, orchestra booster. 一般来说小学很少(因为某项活动里打酱油的占多数),初高中最常见 (因为孩子都确定了自己真爱的EC, 家长孩子的投入很大)。
boosters干啥的? 负责这个活动范围内的: 组织events (吃喝玩乐学,老师想做的,学生乐于参加又受益的,但是又不在老师工作职责范围内的), 筹款活动(用来支付各种events的开销-活动的吃喝,field trip的bus,请额外教练/指导的钱,如果发scholarships的也要钱,还有维持机构运行的基本费用-非盈利组织要每年向政府update自己的目的,开销,收入,要保税,这些文件/法律的活一般都会付费请专业机构来做) 保持家长和老师/学区之间顺畅的非官方沟通,提供活动相关信息。
怎么参与boosters的志愿工作? Boosters永远是活儿比干活儿的人多,所以只要愿意做,随时欢迎。 最缺的人,是愿意担任职位的(为期至少一年),因为算是个commitment, 不可以随时撩蹄子,不可以想帮忙帮忙不想帮忙就消失。
职位一般来说包括:president, secretary, treasure, fundraising director,media director (大的boosters活儿多,可能每个职位有好几个人共同承担).
我的经验,这些职位对communication的需求由高到低排序:president(准备例会的agenda,主持例会,策划组织events,筹款,跟学区沟通booster的活动,收入和支出,确保所有documents up to date), fundraising director(要联系各种商家谈筹款), media director(做newsletter, update social media), secretary (主要就是做会议记录),treasure (管理银行账户,存支票现金,付款)。
我自己的经历,需要投入的时间,由高到低排序:president (5小时/周,平均哈,闲的时候一个礼拜就一个小时,忙的时候一礼拜20个小时);fundraising director (3小时/周,平均),其它的一个月平均5个小时。
为啥做? 说实话,我觉得大家都是迷迷糊糊掉进坑里的,没什么雄心壮志或者政治理想的原因。一般都是家长觉得自己孩子真爱这项活动,自己也想表达一下支持,于是想去booster帮忙,booster又正好需要填某个职位,于是就被赶鸭子上架了。只见过职位空缺,没见过竞争上岗的,还会出现那种职位空缺找不到人填,于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继续做的情况。
Boosters因为针对性强,只在某个EC的小范围内活动,不像PTO/PTA在学区的能见度高,可以为竞选school board铺路(不是说去PTO就是为了竞选school board哈,就是客观的说那是一个可能的优势)。我的经历和我知道的情况中,没有因为家长帮忙所以孩子能有什么特殊待遇啥的,更多的反而是避嫌,比如有奖学金的话,虽然是匿名投票,也怕选上自己孩子被说是以权谋私,所以干脆让自己孩子别申请。不过那么多学区那么多boosters, 肯定也不能完全排除带有私心小九九去干活的,也不排除老师教练因此偏心的,但我觉得那肯定是极少数。毕竟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家长就会质疑老师的人品,也会怀疑队伍的水平,向学区投诉的话,老师的后果很严重。
所以我知道的参与boosters的,都是因为自己孩子喜欢这个活动,所以家长真心想支持一下。 至于我为什么会当president, 那完全是因为我没头苍蝇一样去参加了个booster meeting,正好碰上需要填职位坑,我本来打算躲墙角袖手旁观的,结果其他人都很积极地抢了除president以外的职位或者明确表示自己不想担当职位,一圈下来就剩president的坑没填,全场望去就我还没表态,然后各music director就轮番上阵说如果没人愿意填这个坑,booster就要烟消云散了,然后点名我说“mrs. xxx, do you have more questions about being the president?" 然后我觉得我要不点头不就成了组织消失的千古罪人了?于是就豁出去了跳了这个坑。
虽然没有任何利益优势,但是确实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这个我最后说。
不会做怎么办? 半推半就上岗之后,大家具体要做什么都是现学的,只要平时生活工作上沟通没问题,这些活儿都不需要什么特别的专业知识或者沟通技巧,只要愿意干,基本不可能出现不会干的情况。如果有什么要问人,要讨论的话,大家互相都很耐心态度都很好,因为都知道能找到个人填坑特别不容易,生怕谁不高兴一拍屁股走人了。
所以我觉得咱们华人真的不用担心自己做不好,或者语言沟通能力不强而不去参与。真的,只要你愿意投入时间精力,绝对没问题。而且也不一定要外向或者会聊天,其实这种活也很适合内向的妈妈们(我自己就是)。因为不需要在无内容的场景里找话题small talk, 都是要干活的,或者针对某件事讨论,不需要small talk. 一起干活,反而能更自然地认识和了解其他妈妈。再内向再不喜欢聊天,做个treasure也完全没问题。大家都是一个坑里的战友,比凭空去认识人容易多了。
我当时的心态就是虽然我一开始啥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比其他妈妈笨,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反正我是因为没别人填这个坑我才做的,谁觉得我做得不好,我200%的愿意让你来做。咱们华人妈妈大多数在美国上过学工作过,肯定能力都不输美国的其他妈妈。而且无论人家比咱强不强,只要咱们愿意做,就比不愿意做的贡献大是不是?
被认同感和成就感 说实话,成就感肯定不是来源于被多少人认可和感谢(所以我觉得也升华不到什么提升华人地位的境地),因为50%music department的家长都不知道boosters干嘛的,也从来不参与不捐款;90%的music department的家长肯定都不知道我是谁, 只有一小撮的家长知道我们在干活,会说谢谢会说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说。只有我们自己和老师们知道我们干了多少活。 成就感一般都来源于很奇葩的原因:比如卖了半天花儿,凑够了$1500能付field trip三辆bus的钱;比如卖了$8000的pizza, 凑够了发奖学金的钱;比如找到了周围学区没其他组织知道(不用同期竞争)的profit margin很高的筹款方式;比如组织的field trip,孩子们过了两年还津津乐道。
但是正如Why we do what we do那本书里说的一样,内驱力的三个重要来源,其中有两个都有得到:一是自我提升(两年下来,非盈利组织的运作,各种活动策划,筹款方式都学到太多),二是对社会的贡献(虽然是默默无闻的做雷锋,但是确实有做事实,而且知道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让我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归属感大大增加。
最大的收获 我之前完全没预料到的,但是确是整个经历的最大的收获,是作为妈妈的我和家里teen和preteen的交流。家里有个13岁的男生,很成熟也很自推,我觉得我不想也没什么需要我叨叨他或者提醒他的事儿,而且我自己也记得小时候不喜欢妈妈整天盯着我问这个那个的,所以我也不想整天问儿子他的各种事儿;孩子也很喜欢我这种不叨叨他的做法。但是不叨叨,不问问题,没啥可聊的话题(男生真的话很少,基本上就是How''s your day? Good. 结束对话),又担心他觉得我不关心他,也不想关系就变成提供吃喝和开车接送。
自从我掉进music booster president这个坑里之后(当然是因为他掉进去的,因为他特别喜欢band,所以我就想着能去怎么支持一下),晚上吃饭啊,开车路上啊,经常聊booster做的事,面对的问题,怎么解决,遇到的高兴的生气的事儿,因为跟band有关,所以他都特别感兴趣,会一起讨论怎么解决某个问题,怎么把某个策划做得更好,会帮我proof read会议议程。这种交流,让我有机会把他当个peer一样尊重他的意见,去感谢他的建议,去把那种“儿子听妈妈话”的母子关系,特别平和地过渡成了一个大男孩跟妈妈平等交流的关系。他知道我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是因为要支持他的EC,但是投入的对象又不完全在他自己身上,所以他对我的投入没感觉到压力。
因为聊天的内容经常涉及到很多方:学区,老师和乐队,家长,商家,等等。所以很多事要从多方面考虑,各方有各方的限制和掣肘,他一开始会哦~(完全没想到某方的需求或者限制),到后来他考虑事情也学会了尽量想到所有相关群体的立场,teenager的那种冲动(因为经常是很热血的只想的一方的利或者弊)平和了很多,知道很多事情因为多方面掣肘或者权衡,不可能做到理想主义的程度,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做最佳的选择。
因为我整天在给booster干活,也让孩子对乐队更有主人公的感觉,不知不觉锻炼了他不少接人待物和沟通能力。第一次给我帮忙是要分发筹款卖的pizzas, 三百多盒要按order分发好。本来他是那种不认识的人就不想打招呼也不知道说什么的,但是那次家长来拿pizza, 他突然就变成熟手迎宾。人家一进校门他就迎上去问你叫什么,我带你去拿你的order, 然后找学校借了辆推车,大的order ( 十几盒)他就帮人家把pizzas推到停车场装车,干得不亦乐乎,看得我都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从那次之后好像就突变了,每次学校concerts (不管几年级的),都是最卖力帮忙set up, clean up, 迎家长发programs,所有concert的programs也都是他编辑打印的. 学校组织跨区的音乐比赛,他也是全天去帮忙的,从迎宾到set up到组织concession stand,所有活只要缺人他都干。然后就变成了一堆帮忙的学生里的头头,满场的听到其他同学喊他问他这个那个应该怎么做。leadership skill 突飞猛涨。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想说的是,以我自己的经历,其实做volunteer投入的时间经历比想象的多,但是收获也比想象的多,虽然不是版上常说的帮自家孩子出头或者得到special treat, 也没有高大上到提升华人地位。但是无论是我的自我提升,还是对于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真的有很多惊喜。







crystalyysu 发表于 2024-01-29 20:50

谢谢分享!要向你学习!
r
redapple1985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
c
crystalyysu
也做过类似的工作,组织club,付出了很多,也交到了特别好的朋友,一开始只是抱着稍微帮一下的心,后来搭进去超多时间,当然也有很多不被其他人理解尊重的时候,但大家互相吐槽彼此支持,是不错的经历
usaki 发表于 2024-01-29 21:11

就是那种感觉,抱团吐槽抱团解决问题,很容易变成一个战壕的战友。
p
pistachio717
教主的贴,先顶后看😀
l
lilywang77
好棒的分享,学习了!
f
frogette
回复 1楼crystalyysu的帖子
谢谢分享 很有收获
不必在乎我是谁_
thanks for sharing!!
M
Moduoke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dedication. Any positon volunteering at school during the weekend? I have a busy weekday schedule, weekend is my only free time.
b
bytegudu
楼主太棒了!手动点赞!
c
citan007
楼主是娃的role model 真是言传身教,和娃共同成长。感谢分享!
z
zhifouzhifou
太棒了,感谢分享
d
doctor3
感谢分享
w
wonderer
赞👍赞👍赞👍赞👍赞👍赞👍赞👍
n
nene415
赞分享!
X
Xiaopiba
家有同龄娃在Orchestra 。其实好多时候我也很想帮忙,但是对自己的英文沟通能力真的是不自信
z
zzsummer
我做volunteer的感想是老师太不容易了!要我做这工作非得疯了不可…
D
Dubs4life
赞!希望见到越来越多华人脸孔在各校区出现。 我以前在儿子们小学的时候做过ELAC president, PTA secretary, 经常要开各种会议,和搞各种活动。也在校区混了个脸熟,认识了很多学校和校区的人。在小学聘请校长的时候做过panellist 去interview candidates, 早两年高中聘请assistant principal 的时后又做了一次。 我也在过去几年已经通过的两个教育提案做campaign Steering Committee。今年又有一个教育提案来找我,这一次我不做了。但是还是会以华裔的立场提提意见,和做一些文书翻译。
l
luvangels
给楼主点赞
h
haorenpingan
好赞
h
happyniu
干货满满,谢谢楼主分享。
s
spspring
楼主是娃的role model 真是言传身教,和娃共同成长。感谢分享!
citan007 发表于 2024-01-29 21:42

真的是role model 太赞了!楼主的帖子一如既往的赞
x
xiaomai2014
大壮小美妈的文章:必看
豆豆君
感谢楼主分享,尤其是最后关于和teen的关系促进以及对娃leadership的促进这方面,非常有启发 祝lz做得开心!
D
Duoremi
光送孩子去排练就累的不行,还别说组织和教授了,教书真的不容易,事情很多
C
CK
我也想帮忙的,但是我只想干活不想说话咋办。。。。让我去募捐我肯定做不出来。
a
annaide
进来前没看到作者是谁,只是沉醉性地连续看完了长贴。看完后觉得写得真好,内容特别有帮助,一看作者是谁觉得怪不得。感谢大壮小美妈的分享,学习到了,也被鼓励到,以后也要去争取这种volunteer的机会。
s
semiotics
两年前不小心让自己掉到了个大坑里,做了学区(小学+初中)的Music Boosters的president。 两年下来学到很多,有很多之前完全意想不到的收获,来分享一下。
啥是boosters? 基本上就是PTO/PTA,但是专注于某个EC活动范围的,比如 athletic booster,mustic booster, 有的学区分得更细,每项运动有单独的booster, 音乐的话有band booster, orchestra booster. 一般来说小学很少(因为某项活动里打酱油的占多数),初高中最常见 (因为孩子都确定了自己真爱的EC, 家长孩子的投入很大)。
boosters干啥的? 负责这个活动范围内的: 组织events (吃喝玩乐学,老师想做的,学生乐于参加又受益的,但是又不在老师工作职责范围内的), 筹款活动(用来支付各种events的开销-活动的吃喝,field trip的bus,请额外教练/指导的钱,如果发scholarships的也要钱,还有维持机构运行的基本费用-非盈利组织要每年向政府update自己的目的,开销,收入,要保税,这些文件/法律的活一般都会付费请专业机构来做) 保持家长和老师/学区之间顺畅的非官方沟通,提供活动相关信息。
怎么参与boosters的志愿工作? Boosters永远是活儿比干活儿的人多,所以只要愿意做,随时欢迎。 最缺的人,是愿意担任职位的(为期至少一年),因为算是个commitment, 不可以随时撩蹄子,不可以想帮忙帮忙不想帮忙就消失。
职位一般来说包括:president, secretary, treasure, fundraising director,media director (大的boosters活儿多,可能每个职位有好几个人共同承担).
我的经验,这些职位对communication的需求由高到低排序:president(准备例会的agenda,主持例会,策划组织events,筹款,跟学区沟通booster的活动,收入和支出,确保所有documents up to date), fundraising director(要联系各种商家谈筹款), media director(做newsletter, update social media), secretary (主要就是做会议记录),treasure (管理银行账户,存支票现金,付款)。
我自己的经历,需要投入的时间,由高到低排序:president (5小时/周,平均哈,闲的时候一个礼拜就一个小时,忙的时候一礼拜20个小时);fundraising director (3小时/周,平均),其它的一个月平均5个小时。
为啥做? 说实话,我觉得大家都是迷迷糊糊掉进坑里的,没什么雄心壮志或者政治理想的原因。一般都是家长觉得自己孩子真爱这项活动,自己也想表达一下支持,于是想去booster帮忙,booster又正好需要填某个职位,于是就被赶鸭子上架了。只见过职位空缺,没见过竞争上岗的,还会出现那种职位空缺找不到人填,于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继续做的情况。
Boosters因为针对性强,只在某个EC的小范围内活动,不像PTO/PTA在学区的能见度高,可以为竞选school board铺路(不是说去PTO就是为了竞选school board哈,就是客观的说那是一个可能的优势)。我的经历和我知道的情况中,没有因为家长帮忙所以孩子能有什么特殊待遇啥的,更多的反而是避嫌,比如有奖学金的话,虽然是匿名投票,也怕选上自己孩子被说是以权谋私,所以干脆让自己孩子别申请。不过那么多学区那么多boosters, 肯定也不能完全排除带有私心小九九去干活的,也不排除老师教练因此偏心的,但我觉得那肯定是极少数。毕竟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家长就会质疑老师的人品,也会怀疑队伍的水平,向学区投诉的话,老师的后果很严重。
所以我知道的参与boosters的,都是因为自己孩子喜欢这个活动,所以家长真心想支持一下。 至于我为什么会当president, 那完全是因为我没头苍蝇一样去参加了个booster meeting,正好碰上需要填职位坑,我本来打算躲墙角袖手旁观的,结果其他人都很积极地抢了除president以外的职位或者明确表示自己不想担当职位,一圈下来就剩president的坑没填,全场望去就我还没表态,然后各music director就轮番上阵说如果没人愿意填这个坑,booster就要烟消云散了,然后点名我说“mrs. xxx, do you have more questions about being the president?" 然后我觉得我要不点头不就成了组织消失的千古罪人了?于是就豁出去了跳了这个坑。
虽然没有任何利益优势,但是确实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这个我最后说。
不会做怎么办? 半推半就上岗之后,大家具体要做什么都是现学的,只要平时生活工作上沟通没问题,这些活儿都不需要什么特别的专业知识或者沟通技巧,只要愿意干,基本不可能出现不会干的情况。如果有什么要问人,要讨论的话,大家互相都很耐心态度都很好,因为都知道能找到个人填坑特别不容易,生怕谁不高兴一拍屁股走人了。
所以我觉得咱们华人真的不用担心自己做不好,或者语言沟通能力不强而不去参与。真的,只要你愿意投入时间精力,绝对没问题。而且也不一定要外向或者会聊天,其实这种活也很适合内向的妈妈们(我自己就是)。因为不需要在无内容的场景里找话题small talk, 都是要干活的,或者针对某件事讨论,不需要small talk. 一起干活,反而能更自然地认识和了解其他妈妈。再内向再不喜欢聊天,做个treasure也完全没问题。大家都是一个坑里的战友,比凭空去认识人容易多了。
我当时的心态就是虽然我一开始啥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比其他妈妈笨,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反正我是因为没别人填这个坑我才做的,谁觉得我做得不好,我200%的愿意让你来做。咱们华人妈妈大多数在美国上过学工作过,肯定能力都不输美国的其他妈妈。而且无论人家比咱强不强,只要咱们愿意做,就比不愿意做的贡献大是不是?
被认同感和成就感 说实话,成就感肯定不是来源于被多少人认可和感谢(所以我觉得也升华不到什么提升华人地位的境地),因为50%music department的家长都不知道boosters干嘛的,也从来不参与不捐款;90%的music department的家长肯定都不知道我是谁, 只有一小撮的家长知道我们在干活,会说谢谢会说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说。只有我们自己和老师们知道我们干了多少活。 成就感一般都来源于很奇葩的原因:比如卖了半天花儿,凑够了$1500能付field trip三辆bus的钱;比如卖了$8000的pizza, 凑够了发奖学金的钱;比如找到了周围学区没其他组织知道(不用同期竞争)的profit margin很高的筹款方式;比如组织的field trip,孩子们过了两年还津津乐道。
但是正如Why we do what we do那本书里说的一样,内驱力的三个重要来源,其中有两个都有得到:一是自我提升(两年下来,非盈利组织的运作,各种活动策划,筹款方式都学到太多),二是对社会的贡献(虽然是默默无闻的做雷锋,但是确实有做事实,而且知道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让我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归属感大大增加。
最大的收获 我之前完全没预料到的,但是确是整个经历的最大的收获,是作为妈妈的我和家里teen和preteen的交流。家里有个13岁的男生,很成熟也很自推,我觉得我不想也没什么需要我叨叨他或者提醒他的事儿,而且我自己也记得小时候不喜欢妈妈整天盯着我问这个那个的,所以我也不想整天问儿子他的各种事儿;孩子也很喜欢我这种不叨叨他的做法。但是不叨叨,不问问题,没啥可聊的话题(男生真的话很少,基本上就是How''s your day? Good. 结束对话),又担心他觉得我不关心他,也不想关系就变成提供吃喝和开车接送。
自从我掉进music booster president这个坑里之后(当然是因为他掉进去的,因为他特别喜欢band,所以我就想着能去怎么支持一下),晚上吃饭啊,开车路上啊,经常聊booster做的事,面对的问题,怎么解决,遇到的高兴的生气的事儿,因为跟band有关,所以他都特别感兴趣,会一起讨论怎么解决某个问题,怎么把某个策划做得更好,会帮我proof read会议议程。这种交流,让我有机会把他当个peer一样尊重他的意见,去感谢他的建议,去把那种“儿子听妈妈话”的母子关系,特别平和地过渡成了一个大男孩跟妈妈平等交流的关系。他知道我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是因为要支持他的EC,但是投入的对象又不完全在他自己身上,所以他对我的投入没感觉到压力。
因为聊天的内容经常涉及到很多方:学区,老师和乐队,家长,商家,等等。所以很多事要从多方面考虑,各方有各方的限制和掣肘,他一开始会哦~(完全没想到某方的需求或者限制),到后来他考虑事情也学会了尽量想到所有相关群体的立场,teenager的那种冲动(因为经常是很热血的只想的一方的利或者弊)平和了很多,知道很多事情因为多方面掣肘或者权衡,不可能做到理想主义的程度,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做最佳的选择。
因为我整天在给booster干活,也让孩子对乐队更有主人公的感觉,不知不觉锻炼了他不少接人待物和沟通能力。第一次给我帮忙是要分发筹款卖的pizzas, 三百多盒要按order分发好。本来他是那种不认识的人就不想打招呼也不知道说什么的,但是那次家长来拿pizza, 他突然就变成熟手迎宾。人家一进校门他就迎上去问你叫什么,我带你去拿你的order, 然后找学校借了辆推车,大的order ( 十几盒)他就帮人家把pizzas推到停车场装车,干得不亦乐乎,看得我都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从那次之后好像就突变了,每次学校concerts (不管几年级的),都是最卖力帮忙set up, clean up, 迎家长发programs,所有concert的programs也都是他编辑打印的. 学校组织跨区的音乐比赛,他也是全天去帮忙的,从迎宾到set up到组织concession stand,所有活只要缺人他都干。然后就变成了一堆帮忙的学生里的头头,满场的听到其他同学喊他问他这个那个应该怎么做。leadership skill 突飞猛涨。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想说的是,以我自己的经历,其实做volunteer投入的时间经历比想象的多,但是收获也比想象的多,虽然不是版上常说的帮自家孩子出头或者得到special treat, 也没有高大上到提升华人地位。但是无论是我的自我提升,还是对于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真的有很多惊喜。







crystalyysu 发表于 2024-01-29 20:50

楼主太棒了。还记得楼主以前孩子小的时候分享的照片啥的,转眼孩子都这么大了。果然是华人二十年了啊!我们讨论的话题都慢慢变了! 再次感谢楼主分享。
m
moonbag
感谢分享
m
musician
好棒!喜欢看lzmm的分享
m
m口罩sk
请教time management,怎么balance工作和这种为了小孩的志愿者,尤其自己本身已经有志愿者活动的,还有年事已高周末只想平摊的身体?
m
m口罩sk
光送孩子去排练就累的不行,还别说组织和教授了,教书真的不容易,事情很多
Duoremi 发表于 2024-01-29 23:00

第一句道出我的心声啊,本来送孩子去参加活动就是想找点时间自己呆着,舒缓下身心....
a
aidejinxingshi
谢谢分享,看头像就知道楼主出手,必是精品!
c
crystalyysu
请教time management,怎么balance工作和这种为了小孩的志愿者,尤其自己本身已经有志愿者活动的,还有年事已高周末只想平摊的身体?
m口罩sk 发表于 2024-01-29 23:59

说实话么? 我觉得balance不了,只能prioritize, 特别是如果有两个或以上的小孩。我自己做事都是不管做什么都要尽量做到最好,但是我自视自己的能力,觉得对我来说什么家庭事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边都能全身心投入做到最好,我做不到,至少在同一时间段内做不到,觉得那都是忽悠人的。对我来说,就是prioritize,我觉得什么更重要(不同时期可能重要性排序不同)什么更值得我花时间经历,那我就向那边倾斜。而且这种prioritize也没有绝对的哪种更正确,跟每家的需求,个人的偏好什么的都有关。
我是属于版上鄙视的stay home mom,所以我确实比全职工作的妈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义工 。当然除了学区义工,我也还有其它关于自己长期发展的事在做,所以每天没闲着的时候。但是我确实一直定的是把家庭小孩做priority, 其它的事都排后面,没空就cut掉一些或者步调放慢些。我认识的booster的妈妈们,大多都不用全职工作,或者非常flexible hours, 比如护士,比如帮着打理自己家里的生意,或者是老师,放学后她们也正好有空。
完全就是个人选择,我发帖的目的就是说说自己的经历,如果有人确实有空有精力,但是不确定自己要不要去做义工,那可以参考一下。但完全没有说要大家都一定要去怎么怎么样。我对工作忙,不参与booster或者做义工的妈妈没任何微词,我也认识很多又全职工作又要接送娃各种活动的妈妈们,我真心觉得那已经很厉害了,我不一定能做到。我儿子好朋友(也是乐队的)的妈妈就是事业型女强人,每天早上5:30出门晚上6:30到家,哦呦我佩服死了。完全不会惦记着要她做啥booster的事儿。只是觉得我自己有时间有精力的话,把时间精力放到这件事上还挺有收获的。
全职工作的妈妈和stay home 妈妈,各自做自己能力精力时间范围的事就好,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广义哈,从社会层面来看)。
圣地亚哥小鹿
太棒了!记下来,我要去小学做志愿者,我们这边华人多,还能顺便一起玩了。谢谢楼主。
g
gadhfan
非常感谢分享!希望能有更多的华人妈妈们参与。我个人只是偶尔在学校帮忙,很佩服那些付出很多的家长。
s
shuijiawangshi
这种一般都是全职妈做的,而且一般都是几个娃一个学校。 双职工家长只能偶然走个过场。 而且实话说你是工作妈,挤在全职白女群里能说的话不多,半天下来比上班还累。
H
High.eee
太厉害了,我看你说要做的那些,头都大了。的确是很好的经验呢。我就是感觉没有足够的时间做这些,需要经常请假吗?
p
piscesee
好棒,谢谢lz分享,想跟你取经怎么筹款,同作nonprofit org
S
Shirleyba
感谢分享,mark
s
summerline
真好! 学习了,以后也要多多参与!
密码是mima12345
楼主太棒了,喜欢这种平和又正面的贴子。讨厌那种骂华人不团结不为community做事然而自己也啥都不做的烂帖子
b
babyjune
赞👍
J
Jessicagu_gu
感谢分享
w
wzuo
确实,我们高中做band volunteer各个部门chair and president 的都是全职妈妈,偶尔有爸爸。投入的精力非常大,尤其是marching band season。作为家长,我们实在是太感谢这些妈妈们的付出和支持了,真不容易啊!所以也尽量能干就多干一些。
d
doudoudou
点赞LZ。真心羡慕关于亲子关系的段落,这一点真得值得。
o
ookk
感谢分享
筋斗云在飞
谢谢楼主分享了那么多心得体验,必须手动点赞。我现在也是小范围内去学校book fair, field trip, culture day 做个志愿者啥的。我们学区也有music booster,下回去了解一下看看有什么合适的机会参与。
j
joy35113115
赞赞赞! 谢谢楼主分享! 记得很久以前看楼主分享两娃成长,转眼间哥哥都teenager啦 时间过得真快
D
DuduGege
你说的太好了,跟我的想法一模一样!我也是学校PTF Board-member,有个13岁和11岁女儿 😃 虽然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获得的也非常多!
r
rubysiam
两年前不小心让自己掉到了个大坑里,做了学区(小学+初中)的Music Boosters的president。 两年下来学到很多,有很多之前完全意想不到的收获,来分享一下。
啥是boosters? 基本上就是PTO/PTA,但是专注于某个EC活动范围的,比如 athletic booster,mustic booster, 有的学区分得更细,每项运动有单独的booster, 音乐的话有band booster, orchestra booster. 一般来说小学很少(因为某项活动里打酱油的占多数),初高中最常见 (因为孩子都确定了自己真爱的EC, 家长孩子的投入很大)。
boosters干啥的? 负责这个活动范围内的: 组织events (吃喝玩乐学,老师想做的,学生乐于参加又受益的,但是又不在老师工作职责范围内的), 筹款活动(用来支付各种events的开销-活动的吃喝,field trip的bus,请额外教练/指导的钱,如果发scholarships的也要钱,还有维持机构运行的基本费用-非盈利组织要每年向政府update自己的目的,开销,收入,要保税,这些文件/法律的活一般都会付费请专业机构来做) 保持家长和老师/学区之间顺畅的非官方沟通,提供活动相关信息。
怎么参与boosters的志愿工作? Boosters永远是活儿比干活儿的人多,所以只要愿意做,随时欢迎。 最缺的人,是愿意担任职位的(为期至少一年),因为算是个commitment, 不可以随时撩蹄子,不可以想帮忙帮忙不想帮忙就消失。
职位一般来说包括:president, secretary, treasure, fundraising director,media director (大的boosters活儿多,可能每个职位有好几个人共同承担).
我的经验,这些职位对communication的需求由高到低排序:president(准备例会的agenda,主持例会,策划组织events,筹款,跟学区沟通booster的活动,收入和支出,确保所有documents up to date), fundraising director(要联系各种商家谈筹款), media director(做newsletter, update social media), secretary (主要就是做会议记录),treasure (管理银行账户,存支票现金,付款)。
我自己的经历,需要投入的时间,由高到低排序:president (5小时/周,平均哈,闲的时候一个礼拜就一个小时,忙的时候一礼拜20个小时);fundraising director (3小时/周,平均),其它的一个月平均5个小时。
为啥做? 说实话,我觉得大家都是迷迷糊糊掉进坑里的,没什么雄心壮志或者政治理想的原因。一般都是家长觉得自己孩子真爱这项活动,自己也想表达一下支持,于是想去booster帮忙,booster又正好需要填某个职位,于是就被赶鸭子上架了。只见过职位空缺,没见过竞争上岗的,还会出现那种职位空缺找不到人填,于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继续做的情况。
Boosters因为针对性强,只在某个EC的小范围内活动,不像PTO/PTA在学区的能见度高,可以为竞选school board铺路(不是说去PTO就是为了竞选school board哈,就是客观的说那是一个可能的优势)。我的经历和我知道的情况中,没有因为家长帮忙所以孩子能有什么特殊待遇啥的,更多的反而是避嫌,比如有奖学金的话,虽然是匿名投票,也怕选上自己孩子被说是以权谋私,所以干脆让自己孩子别申请。不过那么多学区那么多boosters, 肯定也不能完全排除带有私心小九九去干活的,也不排除老师教练因此偏心的,但我觉得那肯定是极少数。毕竟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家长就会质疑老师的人品,也会怀疑队伍的水平,向学区投诉的话,老师的后果很严重。
所以我知道的参与boosters的,都是因为自己孩子喜欢这个活动,所以家长真心想支持一下。 至于我为什么会当president, 那完全是因为我没头苍蝇一样去参加了个booster meeting,正好碰上需要填职位坑,我本来打算躲墙角袖手旁观的,结果其他人都很积极地抢了除president以外的职位或者明确表示自己不想担当职位,一圈下来就剩president的坑没填,全场望去就我还没表态,然后各music director就轮番上阵说如果没人愿意填这个坑,booster就要烟消云散了,然后点名我说“mrs. xxx, do you have more questions about being the president?" 然后我觉得我要不点头不就成了组织消失的千古罪人了?于是就豁出去了跳了这个坑。
虽然没有任何利益优势,但是确实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这个我最后说。
不会做怎么办? 半推半就上岗之后,大家具体要做什么都是现学的,只要平时生活工作上沟通没问题,这些活儿都不需要什么特别的专业知识或者沟通技巧,只要愿意干,基本不可能出现不会干的情况。如果有什么要问人,要讨论的话,大家互相都很耐心态度都很好,因为都知道能找到个人填坑特别不容易,生怕谁不高兴一拍屁股走人了。
所以我觉得咱们华人真的不用担心自己做不好,或者语言沟通能力不强而不去参与。真的,只要你愿意投入时间精力,绝对没问题。而且也不一定要外向或者会聊天,其实这种活也很适合内向的妈妈们(我自己就是)。因为不需要在无内容的场景里找话题small talk, 都是要干活的,或者针对某件事讨论,不需要small talk. 一起干活,反而能更自然地认识和了解其他妈妈。再内向再不喜欢聊天,做个treasure也完全没问题。大家都是一个坑里的战友,比凭空去认识人容易多了。
我当时的心态就是虽然我一开始啥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比其他妈妈笨,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反正我是因为没别人填这个坑我才做的,谁觉得我做得不好,我200%的愿意让你来做。咱们华人妈妈大多数在美国上过学工作过,肯定能力都不输美国的其他妈妈。而且无论人家比咱强不强,只要咱们愿意做,就比不愿意做的贡献大是不是?
被认同感和成就感 说实话,成就感肯定不是来源于被多少人认可和感谢(所以我觉得也升华不到什么提升华人地位的境地),因为50%music department的家长都不知道boosters干嘛的,也从来不参与不捐款;90%的music department的家长肯定都不知道我是谁, 只有一小撮的家长知道我们在干活,会说谢谢会说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说。只有我们自己和老师们知道我们干了多少活。 成就感一般都来源于很奇葩的原因:比如卖了半天花儿,凑够了$1500能付field trip三辆bus的钱;比如卖了$8000的pizza, 凑够了发奖学金的钱;比如找到了周围学区没其他组织知道(不用同期竞争)的profit margin很高的筹款方式;比如组织的field trip,孩子们过了两年还津津乐道。
但是正如Why we do what we do那本书里说的一样,内驱力的三个重要来源,其中有两个都有得到:一是自我提升(两年下来,非盈利组织的运作,各种活动策划,筹款方式都学到太多),二是对社会的贡献(虽然是默默无闻的做雷锋,但是确实有做事实,而且知道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让我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归属感大大增加。
最大的收获 我之前完全没预料到的,但是确是整个经历的最大的收获,是作为妈妈的我和家里teen和preteen的交流。家里有个13岁的男生,很成熟也很自推,我觉得我不想也没什么需要我叨叨他或者提醒他的事儿,而且我自己也记得小时候不喜欢妈妈整天盯着我问这个那个的,所以我也不想整天问儿子他的各种事儿;孩子也很喜欢我这种不叨叨他的做法。但是不叨叨,不问问题,没啥可聊的话题(男生真的话很少,基本上就是How''s your day? Good. 结束对话),又担心他觉得我不关心他,也不想关系就变成提供吃喝和开车接送。
自从我掉进music booster president这个坑里之后(当然是因为他掉进去的,因为他特别喜欢band,所以我就想着能去怎么支持一下),晚上吃饭啊,开车路上啊,经常聊booster做的事,面对的问题,怎么解决,遇到的高兴的生气的事儿,因为跟band有关,所以他都特别感兴趣,会一起讨论怎么解决某个问题,怎么把某个策划做得更好,会帮我proof read会议议程。这种交流,让我有机会把他当个peer一样尊重他的意见,去感谢他的建议,去把那种“儿子听妈妈话”的母子关系,特别平和地过渡成了一个大男孩跟妈妈平等交流的关系。他知道我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是因为要支持他的EC,但是投入的对象又不完全在他自己身上,所以他对我的投入没感觉到压力。
因为聊天的内容经常涉及到很多方:学区,老师和乐队,家长,商家,等等。所以很多事要从多方面考虑,各方有各方的限制和掣肘,他一开始会哦~(完全没想到某方的需求或者限制),到后来他考虑事情也学会了尽量想到所有相关群体的立场,teenager的那种冲动(因为经常是很热血的只想的一方的利或者弊)平和了很多,知道很多事情因为多方面掣肘或者权衡,不可能做到理想主义的程度,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做最佳的选择。
因为我整天在给booster干活,也让孩子对乐队更有主人公的感觉,不知不觉锻炼了他不少接人待物和沟通能力。第一次给我帮忙是要分发筹款卖的pizzas, 三百多盒要按order分发好。本来他是那种不认识的人就不想打招呼也不知道说什么的,但是那次家长来拿pizza, 他突然就变成熟手迎宾。人家一进校门他就迎上去问你叫什么,我带你去拿你的order, 然后找学校借了辆推车,大的order ( 十几盒)他就帮人家把pizzas推到停车场装车,干得不亦乐乎,看得我都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从那次之后好像就突变了,每次学校concerts (不管几年级的),都是最卖力帮忙set up, clean up, 迎家长发programs,所有concert的programs也都是他编辑打印的. 学校组织跨区的音乐比赛,他也是全天去帮忙的,从迎宾到set up到组织concession stand,所有活只要缺人他都干。然后就变成了一堆帮忙的学生里的头头,满场的听到其他同学喊他问他这个那个应该怎么做。leadership skill 突飞猛涨。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想说的是,以我自己的经历,其实做volunteer投入的时间经历比想象的多,但是收获也比想象的多,虽然不是版上常说的帮自家孩子出头或者得到special treat, 也没有高大上到提升华人地位。但是无论是我的自我提升,还是对于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真的有很多惊喜。







crystalyysu 发表于 2024-01-29 20:50

谢谢分享!
学校志愿者
孩子的leadership
n
nanako2008
你娃有你真幸运!学区有你也是幸福滴!! 居家妈妈的价值priceless!
s
sandasue
尽力而为吧。有了孩子就是这样,有了社区感责任感,尽自己的一份力建设自己的学区社区,为了下一代让它更美好。所以说有了孩子人会变得更美好更有价值呢。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一定要有利己的回报才值得,这种无形的回报,做过的人才有体会。给楼主喝彩。
0
007lmh
谢谢楼主分享!
S
SylvieGG
Mark. 谢谢楼主分享!
j
jing_dan
回复 1楼crystalyysu的帖子
楼主太棒了,喜欢这种平和又正面的贴子。+1
m
matteo
哇! 这个必须要手动点赞一下。在学校做长期志愿者真的很辛苦。尤其组织活动太不容易了
m
mywish
支持lz!
付出很多时间经历,并且不期望高回报。lz的形象亮闪闪的!
d
diandian1119
回复 3楼落地无声的帖子
marching band很忙吗?还要去外地长途?需要父母接送吗?
少吃零食
社区需要类似你的人。我不干也给点赞
c
crystalyysu
回复 3楼落地无声的帖子
marching band很忙吗?还要去外地长途?需要父母接送吗?
diandian1119 发表于 2024-01-30 14:55

我来帮忙回答一下,虽然肯定不如原层主知道的多。 marching band虽然算是music department的,但是基本上可以当作一个seasonal sport travel team看。每年夏秋两季埋头苦练+到处比赛,训练和比赛强度跟学校秋季运动队差不多。暑假我们要练7-8个礼拜,秋天开学之后每周中三四天训练(每天仨小时),周五给学校的橄榄球比赛做乐队,周六经常比赛。比赛的话就会去外地,短途长途都可能。比赛之外,如果qualify某些重大parade,也会去参加。比如我们学区的就参加过感恩节的Macy's thanksgiving parade,还有迎新年的Rose parada.
烟熏三文鱼
谢谢楼主分享,你的帖子一如既往地赞!
落地无声
做了6年music booster的骨干,包括期间的marching band的长短途各种比赛,真的是需要很多父母来当义工。 我家两孩子毕业了,我家里几大箱的文件/物件要转到下一任的手里了。 虽然和lz一样当年是掉到坑里的,拉着lg当壮丁(搬运乐器),真要离开还是有点舍不得,很多drama但是也有很多快乐。
落地无声 发表于 2024-01-29 20:58

非常忙,从暑假开始练习,2个星期的band camp,量身新的/干洗旧的制服和鞋袜。marching band season每周课后10小时的排练,一晚上跟着校橄榄球比赛奏乐(主客场都要去),周六有周日都有各种比赛(我家孩子常有周五在客场比赛半夜回家,周六早上排练booster提供午餐下午去比赛,booster提供钱买晚餐, 半夜回家,第二天早上5点起来去外州比赛一天)。 booster就是后勤,管吃(球赛前和比赛,每次还有snack bag),管穿(天冷要带后备的毯子,手套和袜子),学校有bus但是要chaperones,还有辆大货车,装乐器,各种吃喝。乐器都是家长义工团搬运。我们还提供奖学金给几个毕业的学生,一年几千刀,吃的喝的都是要靠募捐,不够就是我们booster的家长垫钱。marching season一般到11月底。
养孩子真是靠举村人的努力
落地无声
我来帮忙回答一下,虽然肯定不如原层主知道的多。 marching band虽然算是music department的,但是基本上可以当作一个seasonal sport travel team看。每年夏秋两季埋头苦练+到处比赛,训练和比赛强度跟学校秋季运动队差不多。暑假我们要练7-8个礼拜,秋天开学之后每周中三四天训练(每天仨小时),周五给学校的橄榄球比赛做乐队,周六经常比赛。比赛的话就会去外地,短途长途都可能。比赛之外,如果qualify某些重大parade,也会去参加。比如我们学区的就参加过感恩节的Macy's thanksgiving parade,还有迎新年的Rose parada.
crystalyysu 发表于 2024-01-30 15:10

对,就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w
wzuo
非常忙,从暑假开始练习,2个星期的band camp,量身新的/干洗旧的制服和鞋袜。marching band season每周课后10小时的排练,一晚上跟着校橄榄球比赛奏乐(主客场都要去),周六有周日都有各种比赛(我家孩子常有周五在客场比赛半夜回家,周六早上排练booster提供午餐下午去比赛,booster提供钱买晚餐, 半夜回家,第二天早上5点起来去外州比赛一天)。 booster就是后勤,管吃(球赛前和比赛,每次还有snack bag),管穿(天冷要带后备的毯子,手套和袜子),学校有bus但是要chaperones,还有辆大货车,装乐器,各种吃喝。乐器都是家长义工团搬运。我们还提供奖学金给几个毕业的学生,一年几千刀,吃的喝的都是要靠募捐,不够就是我们booster的家长垫钱。marching season一般到11月底。
养孩子真是靠举村人的努力
落地无声 发表于 2024-01-30 15:14

那你们band camp还算是短的,我们暑假要4个星期全天的boot camp,如果在leadership team还要多一个星期的leadership camp。
落地无声
那你们band camp还算是短的,我们暑假要4个星期全天的boot camp,如果在leadership team还要多一个星期的leadership camp。
wzuo 发表于 2024-01-30 15:21

4个星期有点长啊,通常我们暑假也挺忙的估计有点吃力。 我们2个星期的全天(其实是早上8-12,晚上6-10,下午太热)是开学前,在这之前是暑假每周三,五晚上排练,但是不是必须参加的。
V
Viviennedd
都是为了娃,心甘情愿掉坑里。赞Lz,president太花时间了,所以大家都躲着走哈
v
ventoou
我有时候会去家附近的一个prep school教中学生数学,感受也和你差不多,收获了成就感与认同感,有助于和家里孩子的相处。
G
Gwengenni
Mark.thanks for sharing!
d
deann
要是早点看到lz的分享,我也去参加了,社恐的我以为要特别social的人才能做。可惜了,孩子学校的音乐program还挺强的,不过孩子没有我自己很enjoy了也不错。
r
rachel618
谢谢分享!
D
DZairen
感谢分享❤️
P
Pingpingtu
回复 1楼crystalyysu的帖子
看的有网友留言说自家孩子也在学校乐团,想参与但对自己的英文沟通交流能力不自信。我也有同感,目前只是当classroom volunteer, 参加一下比较简单,但是要我去drive 某件事就对自己的英文水平没信心,比如发email 和班级群里发通知,英文写作不好各种语法错误感觉很丢脸。其实心里很想像楼主那样参与
h
happymona2019
Amazing story! Very inspiring and thanks for sharing.
一个人玩儿
多谢分享, 等孩子上初中了也想参加booster, 不过我家不玩乐器, 想试试体育的booster club, 请问参加这个club是不是要负责全部的体育活动, 即使自己孩子只参与了其中一项? 还是会分配不同的家长负责不同的体育项目?
l
lululemon888
楼主真厉害啊,有这么多时间精力贡献出去,美国这里学校真费妈,各种事都拿家长当半职工人用
c
cathyant
回复 2楼adorabledragonbaby的帖子
给楼主手动点赞。自己做过小组织的小干部,没有啥回报的,全靠一腔热血,深刻体会到其中的不容易。
c
crystalyysu
回复 1楼crystalyysu的帖子
看的有网友留言说自家孩子也在学校乐团,想参与但对自己的英文沟通交流能力不自信。我也有同感,目前只是当classroom volunteer, 参加一下比较简单,但是要我去drive 某件事就对自己的英文水平没信心,比如发email 和班级群里发通知,英文写作不好各种语法错误感觉很丢脸。其实心里很想像楼主那样参与
Pingpingtu 发表于 2024-01-30 16:42

chatGPT啊,绝对是我的最佳助手。我也怕自己文书不够顺畅或者有语法错误,所以正式发什么之前都让chatGPT查一遍,只查语法也行,小改也行,大润色也行,绝对丰俭由人。还有给什么联邦政府州政府提交的organization goal/statement那些根本没人看的套话,直接让chatGPT写框架,我改点跟我们有关的细节就好了。
平时筹款什么的也不用面对家长,不是那种需要当众吆喝的。都是做好文案,发出去就是了。订单都是电子或者老师帮着收orders. 真的不需要啥social skills和胆子。
c
crystalyysu
多谢分享, 等孩子上初中了也想参加booster, 不过我家不玩乐器, 想试试体育的booster club, 请问参加这个club是不是要负责全部的体育活动, 即使自己孩子只参与了其中一项? 还是会分配不同的家长负责不同的体育项目?
一个人玩儿 发表于 2024-01-30 17:12

这个我真的不清楚了,坐等知情的来回答。 我猜是每个学校每个机构都不一样的,你去参加个会议,看看她们做啥。或者某次趁volunteer拉个知情的问问。
短发小歪歪
我一开始没看到作者,看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像大壮妈妈,果然是😆😆
落地无声
多谢分享, 等孩子上初中了也想参加booster, 不过我家不玩乐器, 想试试体育的booster club, 请问参加这个club是不是要负责全部的体育活动, 即使自己孩子只参与了其中一项? 还是会分配不同的家长负责不同的体育项目?
一个人玩儿 发表于 2024-01-30 17:12

我们学校有football booster,篮球booster,游泳队booster,女子曲棍球booster,你只要参加自己孩子参与的。 比如我家孩子打网球,我也参加网球booster,不过网球很简单啊,没有那么多事,比赛也是一开始在周围几个county转,学校有bus接送。
g
gigivivi
搜了楼主mm的旧贴来看,真是热心孩子教育又有能力的人!
h
hrqinzi
收藏
w
wohoy
Thanks for sharing…..,
w
waingood
amazing experience and thanks for sharing!
明月出天山
说实话么? 我觉得balance不了,只能prioritize, 特别是如果有两个或以上的小孩。我自己做事都是不管做什么都要尽量做到最好,但是我自视自己的能力,觉得对我来说什么家庭事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边都能全身心投入做到最好,我做不到,至少在同一时间段内做不到,觉得那都是忽悠人的。对我来说,就是prioritize,我觉得什么更重要(不同时期可能重要性排序不同)什么更值得我花时间经历,那我就向那边倾斜。而且这种prioritize也没有绝对的哪种更正确,跟每家的需求,个人的偏好什么的都有关。
我是属于版上鄙视的stay home mom,所以我确实比全职工作的妈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义工 。当然除了学区义工,我也还有其它关于自己长期发展的事在做,所以每天没闲着的时候。但是我确实一直定的是把家庭小孩做priority, 其它的事都排后面,没空就cut掉一些或者步调放慢些。我认识的booster的妈妈们,大多都不用全职工作,或者非常flexible hours, 比如护士,比如帮着打理自己家里的生意,或者是老师,放学后她们也正好有空。
完全就是个人选择,我发帖的目的就是说说自己的经历,如果有人确实有空有精力,但是不确定自己要不要去做义工,那可以参考一下。但完全没有说要大家都一定要去怎么怎么样。我对工作忙,不参与booster或者做义工的妈妈没任何微词,我也认识很多又全职工作又要接送娃各种活动的妈妈们,我真心觉得那已经很厉害了,我不一定能做到。我儿子好朋友(也是乐队的)的妈妈就是事业型女强人,每天早上5:30出门晚上6:30到家,哦呦我佩服死了。完全不会惦记着要她做啥booster的事儿。只是觉得我自己有时间有精力的话,把时间精力放到这件事上还挺有收获的。
全职工作的妈妈和stay home 妈妈,各自做自己能力精力时间范围的事就好,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广义哈,从社会层面来看)。
crystalyysu 发表于 2024-01-30 00:47

写得好棒
A
ADLL
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