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趋势,你没看最近很火的一个短视频,好象是叫who is real loser, 就是一个美国孩子大学毕业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住,不再外面租房, 他说,自己现在吃的好,睡得好,爸爸妈妈也高兴,自己剩下的钱可以泡妞,玩乐,看看你们那些自以为独立自己租房的,睡在那破旧的小公寓里,和roommate合用肮脏的厕所和厨房,开着破二手车,连个妞都没愿意跟你的,还以为自己的选择是独立呢,到底谁才是真的loser啊? 当时看得感觉真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看开了,也看明白了。
他们也是自己打理的,都是节俭一辈子的华人中产,舍不得请人,也不算啥真的有钱人。他们家院子0.6 英亩,但俩口子喜欢gardening, 所以种花种树也很忙很开心。孙辈们回来了也有地方跑有playground玩。俩人都是健身达人,家里的gym天天练着,俩人七十出头了,完全能打理大房子大院子,他们的计划是再住八年,接近八十了再卖了,搬去湾区靠着双双做医生的女儿女婿住,他们的大房子换湾区的一个apartment还是换得到的,何况女儿现在买的就是带mother in law suite的豪宅,八十后也可能想要贴身照顾了。
大家会怎么想呢?
其实,美国房子size对房屋使用成本影响并不是特别大。
location影响非常大。 好区换到成天枪战的差区,可以省不少钱。但是,没人愿意去。
我们邻居,第二个孩子(老小),高中还没毕业,申请的大学还没消息呢,就开始卖房了,心情急迫的。最后卖了,合同的条件就是孩子一毕业才closing, 一切顺利,果断搬到地税少一半的一般区去了。一天也没多付好学区税,现在想想实在是精明。
成天枪战的差区,毕竟是少数,老中更是少去。
哪里有这种好事?免掉学区税,那没有子女的岂不是也要这么要求?
我小区里的老美,70+那一批,都还住着自己的房子。认识几个搬去子女旁边的,会买小一点的。如果不搬,就继续住原来的房子。
这是大趋势,你没看最近很火的一个短视频,好象是叫who is real loser, 就是一个美国孩子大学毕业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住,不再外面租房, 他说,自己现在吃的好,睡得好,爸爸妈妈也高兴,自己剩下的钱可以泡妞,玩乐,看看你们那些自以为独立自己租房的,睡在那破旧的小公寓里,和roommate合用肮脏的厕所和厨房,开着破二手车,连个妞都没愿意跟你的,还以为自己的选择是独立呢,到底谁才是真的loser啊?
当时看得感觉真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看开了,也看明白了。
一千出头两千不到的小房子,再down就down成鸽子笼了
70+和80+天壤之别,前者生活还能自理,健康好得多。
跟我家一样,我老公死活不愿downsize,说空巢也要有生活质量,不能每况日下。
现在很多好区,不允许盖公寓,甚至连townhouse都限制, 就两个选择,大房子和连排的senior home 那种大开发的, 可好区里的senior home 楼价格一点也不便宜。
如果一年能省下2,3万的地税,可以做很多事啊。
所以加州房子大家不愿意卖不是没原因的。
弯曲的房子正在进行整体的升级换代,现在基本上一个60年代以前的好区房子转手交易后就是加建/从建 肉眼可见的一条条街道在小黑屋换豪宅
对,尤其是郊区的学区房。公寓很少的,
我也是这么想,觉得家里宽敞一点,孩子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家。亲戚啥的什么时候来玩都可以。所以大概到70以后干不动了,再downsize。
我左邻右舍的老美都80了,都不搬,退休钱够用,都是几十年前买的房子,地税极低,现在换去小房子肯定比现有好区大房子地税还高,区还不如现在好,所以不搬符合逻辑。
自打我家老二被爬藤思想侵蚀以后,我就觉得啥也不想省了,他一个主意我就少了40万,够我付地税付到老了。
这种情况,如果能在本社区换到小房子,是最理想的。地产税能低一些,孩子们仍然能保持跟朋友们的关系,自己也能在熟悉的环境里,不用重新适应社区。但这个置换现在挺难的,选择少。另外如果房价已经涨了很多,那换小房子交税很多,地产税也不一定能省多少。
我家几个孩子都是在现在住的房子里长大的,有很多的回忆,不到老了走不动了,是不会卖的
看看这个选择和父母一起住的,多开心啊!
Don’t let anyone tell you that living at home makes you a loser
很多地方,几乎没有。
孩子渐行渐远是指结婚后,尤其是孩子有了孩子以后,在你身边都心很远的。
嗯,一样的。我说70+可能包括80+的,我不是很清楚,反正一看就很大年纪了。他们都继续住自己的老房子,最近有些还装修了,把门前的台阶换成坡路,方便轮椅进出之类的。
等孩子毕业了稳定下来再考虑?
哈哈哈不担心,我也活不了那么久
我家20年前买的房子地税2万。20年前加州房子已经很贵了,怎么可能地税几千刀?除非特别小房子
我家已经空巢,也是地税高。娃大学毕业之前不打算搬家,以后看看再说吧。
Georgia 是有的
活明白了!👍
5000尺大豪宅。快50年前买的。那时候才3,4万的房价 邻居夫妇年轻时都是心脏外科医生。妥妥的高收入阶层
LD的老板,儿子刚上大学,把女儿放进寄宿高中,正打算搬进城里,毕竟6万5的地税。不过当初也是从城里搬到郊区,房价没有变化,区别只是地税/学区/房子面积
加州是这样的 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不会的,政府可不是傻子,看看这个图:
哈哈哈哈哈,太好玩了
其实孩子有下一代以后,就会和父母贴近一点。第一是明白了当父母对容易,第二,他们需要一个break。没有比祖父母更方便的babesiter了。
这时候就看出大城市的优势:工作机会多点,孩子愿意待。如果有cottage的话,每到寒暑假,孩子肯定拖家带口的回来。
所以我是不到受不了的地步,我是不会downsize。
不是明白当父母的不容易而是需要父母帮忙,
所以加州房子升值快,也更紧缺。Prop 13 最终肯定会被取消的,有投票权的租房人数超过买房人数之后
50年前还没有中国留学生来美国,一代移民没办法亘土著比。
只跟房主年龄有关,跟你自己要不要孩子无关。65岁以上的房主不用交学区税,不少地方都是这样的
可以借鉴,我们还要等7年,我要换成一层的房子挽救我的膝盖。我老公是喜欢现在的房子不得了
主要地税不涨。 其他州都每隔几年重估一次, 涨地税, 很多人受不了就得卖
跟我想法一模一样!以前那些年老就要downsize的想法,是为了腾出钱来养老,如果养老金不是问题,还是换成大豪宅更舒服。因为人老不工作以后,没有乱七八糟的勾心斗角人际关系,会更加focus家庭内部关系,比以往更加指望儿女之间的亲近。 家里如果太挤太小,没有多余房间的话,孩子们特别是成家有娃以后,每次来真的不够住,渐渐也就少来往了;换成大豪宅,不仅自己住的开心,孩子们也都爱回来探望,挺好的。
这样合理,一个社区也不能光是小孩和中年人,各个比例的都有,更人性
真是感慨,世界各国的青年越来越趋大同了
房子大最麻烦的就是打理,人老了打理不动,光打扫几个卫生间就很累了,你朋友有钱无所谓,能请人当然住大房子了。
真心的,他们好爱俩女儿和外孙外孙女,以前房子孩子们不喜欢过来,得他们买机票去看孩子,现在房子大,一年不光是感恩节圣诞节,有好多次全家聚会,俩孩子关系特别好,也不喜欢轮流回娘家,都是说好了一起回来,家里四代十几号人每次真是太其乐融融了。我外人看着都高兴
他们也是自己打理的,都是节俭一辈子的华人中产,舍不得请人,也不算啥真的有钱人。他们家院子0.6 英亩,但俩口子喜欢gardening, 所以种花种树也很忙很开心。孙辈们回来了也有地方跑有playground玩。俩人都是健身达人,家里的gym天天练着,俩人七十出头了,完全能打理大房子大院子,他们的计划是再住八年,接近八十了再卖了,搬去湾区靠着双双做医生的女儿女婿住,他们的大房子换湾区的一个apartment还是换得到的,何况女儿现在买的就是带mother in law suite的豪宅,八十后也可能想要贴身照顾了。
这个 泡妞也在爸妈的房子里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