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看therapist 是对自己情绪和感受的重新梳理和整合,如果平时不看又没有这个整理习惯,很多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会在某个时点以另一种模式爆发出来,来告诉你以前有的事在你心里没过去,比如小时候受到的忽略和委屈,在当前另外一个人对你做出同样伤害的时候激起你的反应,都是需要自己去疏通的地方。mayce 发表于 2024-01-28 14:08
华人版面上关于精神健康有不少帖子,Gigi的精品帖子里有科普焦虑症和抑郁症。我这里想跟大家提醒一下免费的资源。很多大厂都给员工提供免费心理健康福利Lyra Health. https://www.lyrahealth.com/ 在这个网站打入自己公司名字,根据个人情况,会有一个清单选医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虽然是公司提供的福利,员工受HIPAA保护,有完全的隐私权,医生不会向公司告知员工的心理情况。
根据各个公司情况不同,每年可以12-25次免费看心理咨询师(Therapist)和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 这个次数是两者相加的总和,比如一共可以免费25次,已经看了心理咨询师12次,那么看精神科医生还可以看13次。这个单独于保险之外,完全免费,没有任何自付额。25次看完以后可以用自己的保险继续通过Lyra看病,只需要付copay.
心理咨询师只能Talk Therapy,不能开药。精神科医生开的药可以通过自己的保险来cover。
这个福利不光员工可以享受,家属(配偶和孩子)都各有12-25次免费。如果家里有学习压力很大的高中娃,或者在学校有behavioral问题的小娃都可以到医生那里评估。拿着医生开的证明,可以跟学校交涉看如何帮助孩子。
LinkedIn, Pinterest, ServiceNow, Roblox, Meta, Workday, Uber, Dell, Intuit, ZScaler, SmartSheet, Roche, PureStorage, UCSHIP, Morgan Stanley, Gilead, Ernst&Young Snap, VMWare, Synopsys, Etsy, eBay, Snowflake, Zoom, Twilio, Netflix, Marvell, Tesla.
有些公司比如Google, Walmart, Starbucks 这几家只可以看心理咨询师,不能看精神科医生。
UC SHIP是UC提供给学生的保险, 只有伯克利校园不参加。家里有在UC的大娃,并买了学校保险的,一定提醒孩子有心理问题,及时找医生。这个福利用起来。心理医生的条子很有用,比如诊断孩子有ADHD,心理医生会建议考试时间延长等其他照顾措施。
一我觉得我那都是生活中遇到波澜的心里起伏 二我不想被诊断精神问题,影响挺多事的。。比如保险费用啦。。
其实美国看精神课医生的人,远比你想象的多。Mental Health其实比身体健康更需要被重视。焦虑抑郁厌食症这些可以比癌症更可怕。 费用的话,这里说到Lyra Health是免费的,如果用自己的保险看,Copay也就是0-30%, 几十块钱的事。
看了几次后发觉无话可说了,同样的话翻来覆去的说了几遍,然后觉得没意思了
有说中文的。找姓是中文的, 然后到linkedin上查一下,也可以打电话去诊所问。
肯定需要呀。会分family focus和child focus不同session,全方位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