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从小考试不打分,比赛不计输赢,人人都有trophy。连playdate都是家长精挑细选出来的。到了初中一下子就变天了。 lazycat12345 发表于 2024-01-28 03:16
从小快乐教育无竞争,Disney电影的梦幻,Disneyland的完美,各种仙女圣诞老人。 青春期一下子落入残酷世界的现实:圣诞老人不存在,E C的竞争性极强,puberty很messy, mean people everywhere. 再加上电子设备和疫情。 我们小时候的文化没这么宠孩子。相反我觉得小时候有些大人喜欢吓小孩。那个也不好。折中一下比较好。
我们小的时候被父母打骂,被老师训斥,被同学抱团排挤都是很普通的事情,也没见那么多的焦虑症,抑郁症的
据说现在一些学校老师都担心孩子有心理问题,都不敢给B了,父母更是说话都小心翼翼
身边仍有不少高中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是什么原因啊?
这也是个原因。至少青春期这波娃影响惨了。
re,百年一见的疫情,社交隔离,儿童青少年发育期受影响最大。
当然单推给学校也不公平。这代的孩子本身是信息量爆炸的年代,又有各种渠道很容易就能接触到。 而这代学生的家长们,尤其本土出生,生长的年代人口相对单一,就美国而言多数还是白人为主,但成长以及毕业工作后,面对的是高收入移民在各行各业的碾压,本身心理问题就多。他们也是美国所谓快乐教育的牺牲品,从小习惯了资源丰富,无需拼命辛苦,年少的躺平快乐结果成年就不快乐了
从前的时候,万里挑一,学校里横着走。
现在的万里挑一,不如推妈们街上一条狗。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信息太多,爆炸了,微信罪魁祸首,家长卷得打鸡血一样,孩子早早没了幸福感
你自己是幸运的,周围的人有没有心理问题你怎么知道?隔壁杀老婆的清华高材生,看着不也挺正常的吗?以心理问题为耻,压抑时间长了不知道会有什么恶果。
Re 从小考试不打分,比赛不计输赢,人人都有trophy。连playdate都是家长精挑细选出来的。到了初中一下子就变天了。
打骂多些,心理问题就少了
是的,看了很多相关资料,尤其是母亲孕前一段时间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到自己的基因表达并因此传承给新生儿。如果父母任何一方的行为方式再不加收敛,心理健康问题代际相传是非常可能的。
很不喜欢有的父母动不动就用天生或者孩子交了坏朋友这样的借口甩锅给自己找心安理得,纯属gaslighting 。
除了家庭影响巨大,另一方面就是社交媒体。它不但带来攀比焦虑和连成年人都挡不住的自恋成瘾,更冲击未成年人的价值观。
两者基本都是在人的心志尚未成型的时候在潜意识里就给强加了思想钢印如何看待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协同出的结果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如果造成的问题越多暴露出来的时间点也就越早。另一方面我觉得其实孩童期青春期就崩溃变现的说明他/她至少还有的救,真正的摧毁是从小剥夺一个人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从此在麻木中抑郁沉沦虽然不想活却糊里糊涂随波逐流苟延残喘一生。
是的,只是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办法放大问题。我高中的时候,就有学习特别好的同学因为心理问题不得不退学。
网络的一大作用,解决问题不容易,但是可以把坏事变得更坏。
都有枪,所以很多都是表面上维持一个不错的个人形象,和不错的人与人之间关系,
大人小孩都受影响,但是自我感觉都恢复了,就好像pandemic不曾存在过,回想那时候像做了一个梦
美国大学里有专门的心理咨询,针对学生老师各种突发状况都有手册的。张这么大,都是自己治愈自己,从来没找过心理医生。一直想要不要找一个,当成朋友一样。
我遇到的白人nerd也有这样脆弱的,接触下来就知道情商低。但是他们的原生家庭一般比较supportive,通常是unconditional的,然后理性的找partner,得到各种情绪支持。
其实白人家庭这个那个问题,家庭drama,精神问题多多了。只是咱们更熟悉华人家庭而已。
特别同意
从小快乐教育无竞争,Disney电影的梦幻,Disneyland的完美,各种仙女圣诞老人。 青春期一下子落入残酷世界的现实:圣诞老人不存在,E C的竞争性极强,puberty很messy, mean people everywhere. 再加上电子设备和疫情。
我们小时候的文化没这么宠孩子。相反我觉得小时候有些大人喜欢吓小孩。那个也不好。折中一下比较好。
话糙理不糙。。。确实得经历点事儿才能增加承受能力。 不能听positive feedback。
同意,一代移民受到的待遇很多都是挫折的多,要是心里能力那么差,根本没法抗吧。
有问题的没有出国?
家长鸡娃鸡出来的
同意。看看身边的朋友,包括自己,人格完整,认知完整,成熟稳定的,其实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