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汉人五胡乱华后胡话了,所以发音不一样 salier 发表于 2024-01-27 11:57
这是宋朝版本的《静夜思》,应该是李白原文: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 低头思故乡 M_7UD 发表于 2024-01-27 11:52
前几天,刚好有个mm和我讨论怎么翻译《山月不眠》这个歌名,因为她要剪这个mv 山月是并列结构,还是偏正结构,觉得理解成偏正结构,比较合适,比如: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以上两例古诗词中,“山月”都是偏正结构,也就是山是修饰月的。所以歌名《山月不眠》翻译为“Sleepless mountain moon",或“Mountain moon doesn''''t sleep”,比较合适。 而宋版的这首诗,又是一例“山月”是偏正结构的例子,哈哈 树洞一下 发表于 2024-01-27 12:31
不论哪种结构,还是连带山的,山是需要存在在画面里的 teabucket 发表于 2024-01-27 12:33
宋版的“山月”的确比较有意境,楼主觉得不如改后版,可能是从小读惯了的原因 😂 树洞一下 发表于 2024-01-27 12:35
确实。 明月光的重点在月光,明是修饰月光的。看月光则是动宾关系,看是谓语,整个句子重在看字。这个画面感很不一样。看月光给人的画面感是作者去看,是个动作。明月光则是静态的,可以让读者把自己带入,想象月光在自己面前,是静态的。静夜思就是要静 最后山月vs明月也是这样。山月是两个东西,山和月,明月则是只有月。月亮无论从哪里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但是山却不是那个故乡的山。所以山月会消弱队故乡的联系。尤其是有些读者的故乡也许没有山,或者故乡有山但身处之地没有山,代入感就更弱了,失去了它的universal 的感觉。 改了以后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lianqiao 发表于 2024-01-27 12:29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 低头思故乡
唐朝在魏晋南北朝之后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看“在古音中可平可仄,而“山“,”明“都是平声,所以平仄没有变化
前几天,刚好有个mm和我讨论怎么翻译《山月不眠》这个歌名,因为她要剪这个mv
山月是并列结构,还是偏正结构,觉得理解成偏正结构,比较合适,比如: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以上两例古诗词中,“山月”都是偏正结构,也就是山是修饰月的。所以歌名《山月不眠》翻译为“Sleepless mountain moon",或“Mountain moon doesn''''t sleep”,比较合适。
而宋版的这首诗,又是一例“山月”是偏正结构的例子,哈哈
不论哪种结构,还是连带山的,山是需要存在在画面里的
宋版的“山月”的确比较有意境,楼主觉得不如改后版,可能是从小读惯了的原因 😂
明月光和地上霜,更顺些。
山月还好。
第一个字改的好,第二个觉得原版好
恰恰相反 我认为 看到 “山” + ““月” 比单纯看 ”月” 更容易想起故乡。
歌是毛不易唱的,《云之羽》剪辑,大家不喜勿入! 😂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0NJW1VcU3ZM
比如葡萄牙语有个单词,叫做 Shanghaied,大概是诱惑的意思,然后有台湾学者还做了注释,是说上海就像西部大开发时旧金山,大家以为黄金满地,都被诱惑过去。把上海引申到 所以诱惑。(其实葡萄芋上海的写法应该是Xhangai)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陆留学生看了笑扯了, 这不就是。 伤害(Shanghai)的拼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