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看的一本书里有不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数据。其中引用一项研究(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epub/10.1177/2167702617723376)有这样的结论: There are two activities that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other suicide-related outcom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watching TV.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five activities that have inverse relationships with depression (meaning that kids who spend more hours per week on these activities show lower rates of depression): sports and other forms of exercise, attending religious services, reading books and other print media, in-person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doing homework. 注意两点:作者指出这是correlation,不一定是causation;以及,这个study稍微有点out-dated,是2015年的数据
我正在看的一本书里有不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数据。其中引用一项研究(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epub/10.1177/2167702617723376)有这样的结论: There are two activities that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other suicide-related outcom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watching TV.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five activities that have inverse relationships with depression (meaning that kids who spend more hours per week on these activities show lower rates of depression): sports and other forms of exercise, attending religious services, reading books and other print media, in-person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doing homework. 注意两点:作者指出这是correlation,不一定是causation;以及,这个study稍微有点out-dated,是2015年的数据 transient 发表于 2024-01-19 15:49
你看后面的留言,有些朋友贴了些照片写了些东西。我觉得这个讣告写的很好了,已经是父母和朋友算有心的人了。谁能做到完美,感觉已经是因为有教会朋友的帮助了才有这么体面吧。我前面提到的也是差不多时间自杀的stay home mom ,连像样的讣告都没有,就通知了最近的朋友参加了葬礼。其实也挺好,大家的猜测也是一种伤害。
我正在看的一本书里有不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数据。其中引用一项研究(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epub/10.1177/2167702617723376)有这样的结论: There are two activities that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other suicide-related outcom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watching TV.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five activities that have inverse relationships with depression (meaning that kids who spend more hours per week on these activities show lower rates of depression): sports and other forms of exercise, attending religious services, reading books and other print media, in-person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doing homework. 注意两点:作者指出这是correlation,不一定是causation;以及,这个study稍微有点out-dated,是2015年的数据 transient 发表于 2024-01-19 15:49
我正在看的一本书里有不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数据。其中引用一项研究(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epub/10.1177/2167702617723376)有这样的结论: There are two activities that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other suicide-related outcom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watching TV.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five activities that have inverse relationships with depression (meaning that kids who spend more hours per week on these activities show lower rates of depression): sports and other forms of exercise, attending religious services, reading books and other print media, in-person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doing homework. 注意两点:作者指出这是correlation,不一定是causation;以及,这个study稍微有点out-dated,是2015年的数据 transient 发表于 2024-01-19 15:49
抛开correlation study 这个大bug不说,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多用来看电视,玩游戏,自然做其它activities 的时间就少,那么到底是看电视玩游戏有negative effect, 还是体育运动等有positive effect 呢?这种population study 如果不control covariates, 结果可能差很多。
这正是主的伟大之处,让大家珍惜生命。难道你觉得自杀是好事?
我第一反应也是有没有失恋。一直觉得高中有机会谈恋爱就要谈谈,在家长引导下学习谈恋爱要好过到大学自己默默承受
我也觉得。我刚看了悼文,没有看到什么GPA,我看到的内容很正常啊,热爱体育,然后参加教会活动,等等,总的来说是个很优秀很热心的女孩子啊。 并且也看不出父母是推爸推妈吧,女孩子上的大学是OSU,基本上华人孩子很容易就能上的大学吧,另外她花那么多时间在教会服侍上面,不觉得这是推爸推妈要娃爬藤的路数。 另外这女孩是上了大学以后抑郁自杀的,我猜测是不是感情上面或者社交上面出了问题。 总之孩子还是得早点面对挫折和被人拒绝才行。心脏练强大一些就会好很多。
我们不做结论,恋爱这事吧,是在瞎猜,更何况又没有证据说高中恋爱有助于心理健康,倒是有助于添个意外的孙子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也觉得悼文没啥问题,而且前面说成就,后面也说了个人特点
自杀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这个女孩子在高中的时候比较popular,或许还有很多男孩子追求,结果到了大学谈恋爱却被打击,可能被欺骗了什么的,对方移情别恋,等等。有些年轻人是比较钻牛角尖的。 所以养育孩子真不容易。我现在每天就祷告我俩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活到老就行了。其他啥都不要求。
而且说不定也是孩子引以为傲的成就
别乱猜。楼主不是写了高中就抑郁住院了吗? 应该是长时间的battle不是进了大学之后的情感问题
这个太可怕了,现在的孩子这两条干的最多: 电子游戏和YouTube/TikTok
看到了,说是家长push太厉害了,高中就抑郁了还住院了。还是不能鸡娃啊。记得看到一个视频:华人爸爸带女儿在海外打网球,球场上踢女儿删耳光。这女儿心理上估计也受不了
这算不算啃小?哈哈
naperville 弯弯家庭多
那个是楼主的结论,我从讣告上啥都看不出来,
哈哈,啃得太爽了。
楼主一定是知情人,还知道大学读的心理学。透露一点情况以警后人也是给大家做贡献了,让那些鸡娃的家长多想一想
这个没法统计,没法证明。就算数据显示student athlete's suicide rate is lower, 也不能证明是运动提供的benefits.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是,naturally tough 的孩子更容易successful athletically, 这个天生的原因才是这个群体suicide rate低的主要原因。
"Shannon Xu的讣告似乎详尽而真挚,提供了她生活、成就以及对他人的影响的详细描述。然而,考虑到包括有关Shannon个性、兴趣和使她在他人心中独特的任何信息都是重要的。此外,如果有朋友、家人或同事想要分享的具体记忆或轶事,那么这些也可以包含在内,以使追悼更具个性化。 请记住,讣告是纪念和庆祝逝者生命的方式,因此捕捉Shannon作为个体的本质可以使这份追悼更加有意义。如果没有其他详细信息要包括,那么这份讣告已经提供了Shannon Xu生命和遗产的全面概述。"
chatgpt也说没有personal touch,没有写家人朋友提供的anecdotes,具体记忆或轶事。
你看后面的留言,有些朋友贴了些照片写了些东西。我觉得这个讣告写的很好了,已经是父母和朋友算有心的人了。谁能做到完美,感觉已经是因为有教会朋友的帮助了才有这么体面吧。我前面提到的也是差不多时间自杀的stay home mom ,连像样的讣告都没有,就通知了最近的朋友参加了葬礼。其实也挺好,大家的猜测也是一种伤害。
我很想问问楼主怎么引导孩子的,我家的整天就说boring,只要看屏幕. 哎
其实这个娃沉迷于电子产品和被家长或是社交环境鸡地不堪重负甚至抑郁,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绝大多数娃是没有家庭条件可以一直躲在电子产品提供的虚假麻醉中的,他们心里也会知道周围真实环境的压力(无论家长是否提醒),只是躲得越久,这个虚假环境的麻醉和能够在真实世界中前进的能力之间的鸿沟就越大,造成的焦虑就和想要改变现状的阻力就越大。家长和社交环境基于目的为导向的重压其实给娃同样的感觉,也即鸿沟几乎不可逾越想要改变现状只有心理阻力没有动力。
我觉得楼主知道她depression 应该是事实,但说是被鸡娃导致的就应该是一种猜测了吧。读的是心理学是上面写了的。
抛开correlation study 这个大bug不说,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多用来看电视,玩游戏,自然做其它activities 的时间就少,那么到底是看电视玩游戏有negative effect, 还是体育运动等有positive effect 呢?这种population study 如果不control covariates, 结果可能差很多。
Depression 会relapse, 可能有什么事trigger了。看了这个孩子的运动项目,属于cc+badminton. Badminton 不太了解,但是cc只是普通的varsity 运动,算不上鸡娃项目。这个家长是不是鸡娃都不好说。
这个女生练的badminton+ 田径 都是穷中产(general的情况,不知道她家)的升学项目 田径开销小,但是很苦,累到每天吐都有可能。 这个女孩大学是rowing 的athlete recruit,不是随便玩玩。
焦慮的孩子 極大可能在他的環境中一定有一個焦慮的督觸比較學習者 給他灌輸了,將小孩跟別人比較
养些别的吧,养鸟养蛇的孩子长大了都会有些不合群古怪
也不能這樣說吧 總是有新進者 韮菜吃不完 春風吹又生 是不是呢 總有小白實習生來報到
同感。 同情这孩子。 人都走了,GPA和比赛成绩还被这么详细的列在Obituary里。其实,这些成绩说不上多好,很奇怪的做法。
我家的猪头养育孩子的方法差不多就是这样
现在高中阶段,我看见孩子每天在那里写啊背啊……我都不啃声,都找借口把孩子带出去逛逛 他倒好,天天打压孩子,说这出生的孩子太幸福没有冲劲,想当年我…………… 动不动就说我溺爱孩子…(老实说这孩子不是学霸,但四平八稳的,没有出格的行为) 但他每天都想要逼疯孩子的想法……
我每次真想🤬 …… 难怪有些夫妻等孩子上了大学就离婚😤
不明白这孩子高中的体育项目是田径和羽毛球,没有rowing。 怎么就join as a rowing athlete recruit? Join as a walk-on 还说得过去。
层主你儿子这样很好啊,这么有经济头脑,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爱钻研,将来绝对棒棒的
Rowing没有那么多experienced rower, 可以walk on的
re~你儿子是个有趣的人。他以后的人生肯定很丰富,不虚此行。
手机,社交软件导致年轻人分不清everybody和少数showoff的区别。
在任何人眼中,everyone else都在旅游吃喝,只有自己在学习打工。
切, 白人神棍更邪恶.
据说是Shannon的同学写的
打牌, 运动.
是这种感觉…
男孩子好有创意啊,这个年龄段还有些想法,成年之后就不怎么折腾了。
同感。完全都是各种成绩的罗列和炫耀,女孩的价值就是取得的这些成就..人都没了呀
我妈就是这样。她一个同事的女儿抑郁症。我妈说,什么抑郁症,就是惯的!要是我给她打一顿就好了。我们当年上山下乡的时候拉架子车,每天累得半死也没见谁抑郁了,现在的小孩生活这么好,还动不动抑郁,就是惯的。
所言极是交流沟通最重要
确实之前是因为太push了抑郁的(上面还有一个爬藤的哥哥)。 我家孩子也有个同学,父母哥哥都哈佛的,女孩子9年纪就抑郁症了。
我属于非典型推妈,可躺可卷,灵活机动,娃戏称是她经理,指哪儿打哪儿,娃精力可以,效率高,不安排点事儿没法打发那么多空余的时间,EC 可以锻炼毅力耐性,增加自信,增强social 能力和team work, 娃属于内向没朋友脾气差也不社交的,疫情在家上课是最快乐的事,万万没想到会主动要求做队长,放长远看不得大奖也是益处多多的,毕竟得奖的就那么几个。 去年合作下来,我俩配合度极高,我的长处弥补娃的短处,娃也不会用她的长处来挤兑。互相夸一夸,捧一捧,边推边增加亲子关系,居然把青春期刺毛抚平了,要知道去年是推的最狠的一年。申请了五个camp, 全部要求写文书要各种推荐信,大小比赛参加了靠二十次, 出城三四次,出state 一次。备考SAT,娃基础差考了好几次,写作投稿三次(一篇2000字,一篇接近3000字),创作一个艺术作品参赛,画画上着私教,练习很多,义工200多小时,不断缺课的情况下学校成绩还保持A。
主要吧,不推孩子做超过能力范围的事情,不勉强孩子做不愿意的事情,但很会循循善诱(忽悠)孩子。不要总盯着上大学,看重长期效果
还有一点,妈妈有自己的朋友和生活,重心不是全在娃那里,先安排和照顾好自己。具有成长性思维,不断学习进步,都是从各种错误中成长起来的,没有天生就会
层主这样就很好啊 关键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老祖宗早都知道要因材施教了 那种盲目推又和孩子沟通少的 日积月累埋了很大的雷还不自知 平常和孩子沟通好关系好的家庭 孩子抑郁的机率估计也比较小
这个女孩子后来好了吗
当时我家孩子说跟她在一起觉得她的想法和说话会让人觉得很压抑,toxic,她们好几个朋友一起建议她去多和school consoler聊聊。女孩家长后来也知道了,有吃药治疗,也没有给她太多压力了,最后上了个top 100的大学,还算可以了,不过感觉孩子性格就一直不阳光那种了。
楼主好人!不能同意更多。论坛里鼓励卷娃和指导帖子遍地开花,卷娃大军一波更胜一波,为未来的娃娃们捏一把汗,其实无论如何卷,最终还是那几个个别人中龙凤,累坏了集体家长,把孩子往死里推。家长鸡娃娃到抑郁焦虑说悔恨不已。
社区里就有华裔自杀, 心里出问题的更多,父母三思
太不容易了,希望这个女孩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