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哈佛的录取官都出来发话了,最不愿意见到的亚裔申请者的简历就是学习好+钢琴/小提琴。 藤校录取本来就是对亚裔歧视,要从众多申请者当中鸡蛋里挑骨头的剔除亚裔申请者,而学校好+钢琴/小提琴这种刻板的千篇一律的申请者自然是负责录取的首先要排除的。你每天花4个小时练琴十年,都不如你每周出去捡半小时垃圾保护地球在录取官那里性格分和leadership分更高。
Yale admissions office reader Kara Miller wrote an op-ed in the Boston Globe yesterday alleging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sian-Americans in college admissions. None of this is untrue. Indeed the “university does not admit students in categories.” Each application is read and judged individually, no blocs are formed, no group quotas met. “No particular factor is assigned a fixed weight.” Sure, but that doesn’t reject the claim that race can and does impart negative weight to an application. There’s no “formula,” but I’m sure this equation looks familiar: Asian + 2400 + piano prodigy = oh, just another one. Would this equation be false if that first term were different? Very possibly. Admissions offices can obfuscate all they want, but the fact is that racial considerations are used in rejecting some Asian applicants.
MIT 哈佛的录取官都出来发话了,最不愿意见到的亚裔申请者的简历就是学习好+钢琴/小提琴。 藤校录取本来就是对亚裔歧视,要从众多申请者当中鸡蛋里挑骨头的剔除亚裔申请者,而学校好+钢琴/小提琴这种刻板的千篇一律的申请者自然是负责录取的首先要排除的。你每天花4个小时练琴十年,都不如你每周出去捡半小时垃圾保护地球在录取官那里性格分和leadership分更高。
Yale admissions office reader Kara Miller wrote an op-ed in the Boston Globe yesterday alleging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sian-Americans in college admissions. None of this is untrue. Indeed the “university does not admit students in categories.” Each application is read and judged individually, no blocs are formed, no group quotas met. “No particular factor is assigned a fixed weight.” Sure, but that doesn’t reject the claim that race can and does impart negative weight to an application. There’s no “formula,” but I’m sure this equation looks familiar: Asian + 2400 + piano prodigy = oh, just another one. Would this equation be false if that first term were different? Very possibly. Admissions offices can obfuscate all they want, but the fact is that racial considerations are used in rejecting some Asian applicants. chali1234 发表于 2024-01-17 11:29
推钢琴比例这么高,是不是说明其实华人家长也并不在乎是不是有用?并不功利?
🔥 最新回帖
你说的也没错,问题是“特别的点”一定是出现在特别的孩子身上,但成为“特别的”并不容易,捡垃圾保护地球和leadership也应该是孩子自己有这方面的强烈意愿和特长才能在这些领域发挥出光和热,如果只是为了被大学录取的目的而去捡垃圾和搞leadership,“特别”很快也会变成刻板。然而大部分孩子和家长都是普通且平庸的,跳出普通圈子变成特别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大部份人力所能及能做到的也就是学学大众项目,并且在这些项目上尽量学好一点,其实也没什么毛病。不止中国家长,很多家长都这样。
成绩好艺术天赋好体育好的亚裔藤校申请者多了去了,每个申请人都会对一两项EC有长期的追求。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样是时间干别的项目,会更出彩,打破录取官对亚裔的stereotype。
没有一样活动会是减分项,哪怕只具备学习好+钢琴小提琴的孩子,如果在essay 和推荐信里ao看到这个孩子对她从事的活动的热情,看到了这个孩子独具一格的特点,有吸睛点,ao同样会录取。当然如果没在任何地方看到这个孩子是个有趣有想法有热情的人,而是跟风学习搞课外活动,无论是什么活动,都不会被录取。
🛋️ 沙发板凳
孩子喜欢弹琴 作为娱乐之一
这个东西没法推的
我是最早、最激烈地反对推钢琴的。现在看来很有同党啊。 但是,我不反对学习音乐。可以学习音乐有许多其他乐器啊。比如小提琴、西洋号、西洋笛,等等。体积小多了,乐理是一样的啊。乐队表演也派得上啊。关键是还培养了团队精神。在美国,不懂的团队精神,你孩子这一辈子基本就没啥希望了。
不具有代表性
说反了吧?钢琴,考级多。课时多、学费贵。几乎100%的华人男钢琴老师,还有性骚扰!!这是不把孩子送入虎口死不罢休的节奏吗?
还不具备关联性。生拉硬套。
是的,相比体育,钢琴花费少。一般家庭都包括了音乐和体育吧。
笑话,怎么没关联?他最强的ec就是钢琴,top 1+强ec才能进大藤
你是不是连最基本的统计都没学过,拿一个例子就来论证了。
钢琴学起来不费劲, 已经是性价比高, 见效快的EC了, 唯一不足就是可能没体育运动锻炼身体。
啥叫top1? 美国中学的学业是A,B,C,D吧? 你top1 有个P用啊?毕业了还不是给洋人和印度人多增加了一个下属? 不说top,尤其是top1 还好。说了就只能给孩子将来长大了(和洋人、印度人对比后)增加悲剧色彩。还能有啥狗屁用?! top几之类的P话,还是少说为好吧?商榷!
top1 这种鬼话,还是留到社会上打拼之后再说,不迟吧?
你是不是连最基本的统计都没学过,拿一个例子就来论证了。
就是考级和表演比赛,也比不过有些体育的花费。
思维清奇就不点评了。其他乐器除了体积小之外,学费和价格一点不比钢琴便宜。
爱学的、学了自有好处;不爱学的,非让学自然只有苦处。
我同意和接受你每一个字。高手!佩服~
钢琴课时不多。 水平高需求多的可以去音乐学院预科项目打包学. 像SF music conservatory 的pre college program,水平够几岁就可以参加,一年学费只要1万, 家长只需要周六一趟接送。 而且送一趟可以学五个小时的课。 和其他任何项目比都是难以想象的低投入。
可问题是一窝蜂啊。
就像华人家里都要倒挂一个福字。走到哪里都是这样。 那么我就好奇了,为啥不像印度人那样,出门还穿着民族服装? 印度人就是不取名叫lily 王,John张,Mike李啥的,不中不洋的。
一针见血啊。 就像华人孩子一窝蜂学习IT。 有必要吗?
钢琴是不是获得全国大奖?
1: 家里长辈在文革前算的上上中产。还活在过去的世界。觉得钢琴是必备社交技能。怎么可以不会。于是妈妈爸爸辈思想被洗脑,孩子也变成必需去学。
2: 还有就是妈妈爸爸被小时后自己不富裕,看着其他小孩弹琴觉得特别有范。现在自己来美生活水准提高了,那必须三角钢琴,孩子私教走起。自己一点不懂,可孩子可以弹一首什么理查德的歌曲,或克罗地亚啥啥啥简直不要太有面子! 于是,对孩子一个字,学!
3: 从小自己就受益于钢琴。这些父母一般是1的父母的孩子。于是很顺其自然的就让孩子接触钢琴了。
4: 孩子其他音乐细胞木有,钢琴是唯一一个机械的能看谱,就可以弹下来的乐器(弹的怎么样两说 ). 还能怎么办呢? 就钢琴了。
5: 道听途说,谁谁谁钢琴弹的好上大藤,blah blah blah . 加上4的特质,对于孩子也是: 学。必须学。还必须各种比赛走起!
以上5个圈子,有重叠,但因为钢琴真的适合太多不同群体,加上历史原因,文化背景,就是受众比小提琴,小号什么多得多。 ~~~
有道理。其他的乐器不行吗? 贝斯手是一个乐队的灵魂啊。贝斯,也就是吉他,是可以定音准的啊。干嘛非得是钢琴呢?
钢琴是乐器之王,音乐基础 有条件学钢琴挺好的 立式的也不怎么占地方
钢琴最容易上手啊,学点打点乐理基础,同时看看娃是不是学乐器的料。 其他很多乐器需要孩子大一点才能学,band的哪些乐器,年龄小的根本吹不动。很多小孩都是先学钢琴,然后转第二乐器的。
推文体,说明这个家庭的父母素质起码还不错
是啊,我不断在鼓励孩子学吉他,就是好听易携带,不为泡妞。学校乐队没有吉他,他选了笛子,吹陈情令的无羁。
弹贝斯是乐队里最没技术含量的活,一般都是先学吉他,不太行的人转贝斯。弹吉他手很疼,小小孩没几个受得了的。如果8岁以下想启蒙乐器,钢琴是入门最容易的。 钢琴音域宽,可以全面训练孩子的听力;能双手弹多声部,也是最适合学乐理学和声的乐器
初高中开始学生音乐方面要选一门课的,钢琴比较容易音乐入门。当然打个基础后来也可以换别的乐器。 推娃切忌众人皆醉我独醒,大家这么搞,肯定是有道理的,只是有时候不会给你讲
这个东西也谈不上推不推,有兴趣的就参加比赛,没兴趣的就打个基础完了。其实推别的,比如数学竞赛,道理都一样。
对啊。无非就是给孩子找点事做别让她闲着。 不过就是有的娃就是抵触学。 有的娃可以坚持。实在抵触的家长也只有放弃。
身边几乎所有学习好的亚裔都有乐器一项特长傍身,就算是亚裔的一种传统吧。
请问如何得出100%的华人男钢琴老师性骚扰的?我确实知道有,只是没想到这么普遍…..
"团队精神"-- 赞。
我们中学乐队的一个老师也说钢琴是入门乐器,对孩子来说比较直观。他说他就是先学的钢琴,然后其他乐器很容易上手,乐队里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他都很熟练,谁弄出一个不和谐的音都逃不出他的耳朵,当时在我们眼里这个老师真是神一样的存在。
我家奶奶就是1,过去的资本家小姐。钢琴在她心目中代表地位。还好她儿子我老公没有这个思想,所以我家孩子学了别的乐器,就是希望懂点音乐。
我家反过来的,先学了吉他,钢琴就容易了
可是娃要去做musician 的话 你看几个大妈不拦着
好多华人推的唯一目的是和别人比,可以炫耀。
说华人重教育,很多人也不是看重教育本身,而是追求教育带来的好处, 黄金屋和颜如玉。
我也见过,钢琴强项,从很小开始学,每天练四五个小时,拿了很多奖,进了哈佛
确实是有的家长是这样。出去玩个雪上/水上运动,都会比谁家的玩得好,不能比下去。😄 实在是没有办法enjoy。
进哈佛肯定还有别的,亚裔钢琴在藤校是减分的项目。不因为钢琴把你踢出去就不错了,肯定有别的出彩的EC
因为父母自己喜欢弹得也好。教小孩容易。自己数理化厉害的不推数理化?
我们就是自己搞过奥数,也得过奖,但是完全不推奥数。除非是真喜欢,实在是没有必要。
学音乐最有用,可以独乐乐与人乐乐。学数理化,真是只能独乐乐。特别是没去华尔街那批奥数娃,可能过得还不如普通人,没得到正反馈,如果连个读书都没进大藤,那就是好处为0了。下一代不需要学了。
music不一样,永远不会离开你的一样东西
学体育也是类似,能跟朋友玩起来就好
其他时间,学语言学stem看看书
哎。我也觉得。就好像大人,也很少有做事情就为了赚钱的吧?
反正我是没有任何事情是为了赚钱而做的。所以也愿意花时间在乐器读书画画这种没钱好赚的事情上。
没错 推体育了解了一下发现太耗钱且费妈
钢琴相比很便宜而且省心了
能坚持带孩子弹钢琴到中学的家长,大概率是不功利的。 这个投入回报比非常低,和体育差不多。
人生除了好大学好工作大包裹,还有很多事情值得花时间学习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