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不错,但是有个 bug,UC压根没出啊 NeweTowne 发表于 2024-01-14 18:59
我家娃还小,昨天邻居聚会时候,有个人家娃今年申请大学,说前一段时间有结果了,申请到了某中等UC的cs,非常自豪,而且说gpa多少多少,有什么数学奖项,州里的奖也有。GPA一个差不多将近4.0,说只有一门课是B,其余都是A,还说这个成绩在学校里也就算还可以但绝对不是top,说全A的学生也有好多。 我听了是目瞪口呆,心想,美国高中成绩这么放水吗。。全A的话没法区分啊。其他家长听了也都纷纷赞叹他家娃牛,也有一些表达 焦虑 的。 这时,一个家长发话了,说他家对门的孩子,今年也上大学,申请到了某top大学(具体不说名字了)。那个孩子成绩在华人里也就属于“一般”的,不是全A,但也不算差,可能将近全A吧,也有一些华人娃标配的AP。不过除此之外,那个孩子没任何奖项,去参加数学竞赛什么的都没拿到任何奖,EC之类的也属于一般的,至少我没感觉是“哇。。。这么牛”。在场的家长都问他,那怎么能伸到那么好的学校呢。那人说,据他理解是那个孩子爷爷也还是姥爷是岛上的渔民,具体哪里的渔民不知道,但好像那个孩子申请大学就填写Pacific Islander。。。讲到这里,各位家长纷纷炸开锅了,开始感叹美国式的“文革”录取。一开始分享自家孩子上UC cs的那个家长马上脸色都变了,很快就走了。我后来问他怎么知道那个孩子填写Pacific Islander,他说他之前听那家家长谈话间偶然提到了一次什么,然后来时给我分析,就算申请大学有很大偶然,但“偶然因素”都是往下的,很少有资质一般“偶然”被牛校录取的,那家娃凭自身成绩不可能伸到top,顶多中流UC。。 我家娃还小,但将来如果身边一个各方面都不如自家娃的孩子因此上了top,而自己娃只能上中等甚至末流UC,那心情想必也是必然非常失落的。 更正一下:UC那个家长可能说的是去年的申请。据楼下讲,UC今年还没出结果。我就在听他们讲,“我家孩子上了UCxx的CS,背景如何如何。。。”,我默认是在讲今年的申请。我家娃离上大学还早,所以对UC录取时间并不清楚。你们觉得是编的话,就当故事会吧。其实我自己也有过这方面的想法,如果填写hispanic会如何,但也只是一个好奇的想法,并没有任何实施的意思,没想到真有人这么做。。。 刚才看了一下UC的录取时间,如果是winter/spring入学的话有可能是前一段时间出结果的。anyway,这个不重要了,我确实是默认他今年Fall入学的,也许和实际情况有些许出入。 maifangzi2017 发表于 2024-01-14 18:57
哈哈哈……本来不管是焦虑还是仇恨的小火苗总要烧一个的,被你这句浇灭了一半。 风起洛阳 发表于 2024-01-14 19:05
回复 21楼Yolo的帖子 没爬上藤的都爱说美国大学申请就是一个笑话。反正从我孩子高中申学结果看,进T5的不出所料都是年级里顶尖的娃,进其他T20的也是年级里的优秀娃,EC略弱一些。 低收入受照顾的娃是有,但每个割喉高中这种娃也不多。自己娃没考上,主要还是自身问题,别的娃不是低收入的咋就进了呢?还是自己娃没比过年级里别的牛娃。 公用马甲27 发表于 2024-01-14 20:57
请你把每个歌喉高中的每个去掉。 Yolo 发表于 2024-01-14 21:17
本来进大学就是竞争的结果,学生名额是有限的,不可能优秀的都收。 美国大学对华裔够不错了,H里面亚裔占了近30%了,UCB如果包括国际生的话亚裔占50%了。收了这么多亚裔了,你还没进,不想想自己的问题,就盯着那几个受照顾的穷娃。。。 公用马甲27 发表于 2024-01-14 21:27
这是要求完美受害者了。 既按种族配额录取被大众批评和高院推翻平权运动后,现在改头换面以First Generation 之类的面目卷土重来,其实还是一回事。这个比例可绝对不低,不是你说的几个而已。 家长群里已经在讨论在美国之外接受大学及以上教育的,算不算第一代。直觉是不算,但好像每个大学的定义还不一样。总之,想走这条路的越来越多了。 maapt 发表于 2024-01-14 21:43
yolo姐去年还在发帖要不要哥大保底,今年就开始愤慨藤校了。人生啊。 evaearly 发表于 2024-01-14 21:32
是吗?他说的是去年上的uc cs?也许我听差了,反正他在讲他家孩子上了某种等uc的cs,然后介绍了一大堆背景。我默认是他在说今年的申请。
你觉得是坑就是坑吧。我确实没注意他们说的哪年,他们就说他家孩子上了哪里哪里。。。我默认是今年的事情。
哈哈哈……本来不管是焦虑还是仇恨的小火苗总要烧一个的,被你这句浇灭了一半。
我不觉得是坑。类似的事情在我身边发生了好多次。确实是“文革”式的录取。我也同担心孩子遇到类似情况心情是不是特别失落
我当年考大学时 少数民族有加分。 所以我妈曾经很认真的研究怎么先把她的民族 (我姥姥是少数民族) 改了, 再来改我的民族。
去年的申请会今年还在讲吗?我老大的两个好朋友,transgender,白人,早申录取很糟糕了,以前看网上transgender的录取,给我感觉都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现实不是这样啊
先写出来,再polish几遍,时间线就正好了。
这些只是加小分,不是决定分。
哈哈哈,自古2楼出真相
没爬上藤的都爱说美国大学申请就是一个笑话。反正从我孩子高中申学结果看,进T5的不出所料都是年级里顶尖的娃,进其他T20的也是年级里的优秀娃,EC略弱一些。
低收入受照顾的娃是有,但每个割喉高中这种娃也不多。自己娃没考上,主要还是自身问题,别的娃不是低收入的咋就进了呢?还是自己娃没比过年级里别的牛娃。
"忘了是哪个藤校了,全校的平均家庭收入是5万多美金"?? 这个绝不可能。 The median family income of a student from Harvard is $168,800 Princeton: $186,100 Brown: $204,200 Cornell: $151,600 另外几个懒得写了。
喜欢
这个跟李佳琪那句“觉得贵的是不是要反思一下不够努力了”
这些没进藤校或者T20的华人孩子只是没卷过其他EC 更优秀的华人孩子而已,丝毫不能否认他们本身的优秀和努力。也不能否认美国大学录取对华裔的不公平。
请你把每个歌喉高中的每个去掉。
也许有的割喉高中有不少低收入的娃,但很多低收入的娃都是不怎么爱学习的,学习也不行的。家庭贫困但学习不错的娃本来就少,不然大学也不会照顾他们。老盯着那么几个娃有意思吗?还是改问一下自己吧:别的家里不穷的小中怎么就进去了?
这是要求完美受害者了。
既按种族配额录取被大众批评和高院推翻平权运动后,现在改头换面以First Generation 之类的面目卷土重来,其实还是一回事。这个比例可绝对不低,不是你说的几个而已。
家长群里已经在讨论在美国之外接受大学及以上教育的,算不算第一代。直觉是不算,但好像每个大学的定义还不一样。总之,想走这条路的越来越多了。
其实说实话,名校里面的学生彻底换血一批人进去,对社会的影响和大学的影响都不大。人和人本来智力差别都不大,高中的成绩和EC根本不能说明谁比谁强。这就是一个资源分配的问题,分给你和分给他对学校来说都一样,没有谁更值得一说。所以学校尽量把这个蛋糕分给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不同家庭背景的人,不可能全给亚裔。既然如此,华裔只能尽量在自己这个pool里出类拔萃一些了。与其老是埋怨这不公那不公的,不如调整一下心态,天涯何处无芳草,美国这个社会好就好在机会多,不上名校一样以后可以在社会上混得好。
国内博士,在美国做博后或者其他需要高学历的工作,他们的孩子说自己是第一代?AO不是傻子啊
依稀记得她去年还要专门为了她儿子能进疙瘩,以家属子弟的名义有什么优惠?,还专门跟一个疙瘩教师网上约炮来着的,是不是有这回事?当时也在各个论坛炫耀这件事呢。
反正,她儿子最后好象是去了加州一个比较普通的。要是去了藤校,口气保证就不一样。 总之,别跟她讲理,她的都是最好的,她得不到的都是垃圾。 她家的蚊子都是双眼皮没有一根皱纹,她家的苍蝇也没有一根白头发,她家的蟑螂的胸最大腿最长。她家老鼠都会弹钢琴。
是啊,儿子都不屑哥大,因为CS排名不行。
UC系列没有ED,所以结果还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