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组里有个白男,年轻人,技术不太行,但很有干劲。野心是写在脸上的。一般早晚地都会来和我打个招呼,我是open door policy,他大小事都会知会我一声。 还有个华裔姑娘,技术好,非常肯干。自己的事儿非常多,还愿意花时间帮别人。但是不太表现自己。 在我这里这两人暂时白男没有优势,我比较重技术和deliverable,而且对他们的day to day很清楚。 但是要是公司内有个什么活动,大头们来site这种事情,白男总是能坐到大头旁边一通social,非常会说冠冕的话。 这个华裔姑娘总是默默躲在自己的cubicle里,得我去拽出来。 第一次和这么aggressive想往上爬的白男共事,算是很有启发性的经历。默默观察这两人,我也自己反省了一下,我就属于活干的多话不多那一种,也许也应该改改。
让我想起TEAM LUNCH时见的白男了,一个人吹了一整顿饭,别人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他的老板和老板的老板都在。 在饭桌上我问他具体负责啥的,我和他不是一个老板,不过共享大老板。那家伙又是一堆吹,等他说完,我故意做了点评, 我说你不做SALES 可惜了,so good at presenting yourself, and just delivered an excellent presentation. 表面是在表扬他,实则我在讽刺他能说。不知道那笨蛋能不能听懂。
其实白男如果想向上,他的想法是对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多数华人的mindset 总是觉得我干活多,我技术好,为什么升的快的不是我。太不公平(不想升的不在讨论范围). .... 这其实对于想上升的员工是非常有害,错误的思维方式。分享下我老板的老板在我职业初期送的最受益的一句话吧: XX, you can''''t just do and do and do . This IS not how it works . 然后把我位子换到了CXX 对面。 (这是我第一次和高层一个桌子距离那么近,前面我只顾着一个人蒙头狂吃牛排~~~). 送给有缘人。
这不是华裔姑娘的错,白男从小被捧着 放个屁都有人捧当然自信心爆棚。特别能侃能吹。这里的公司文化对女人尤其是亚女充满偏见。她们一脱离好好干少说话的stereotype 就有很多人看他们不爽久而久之就被鼓励更加忠于stereotype. 当然not your fault doesn’t mean it’s not your problem to solve.
其实白男如果想向上,他的想法是对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多数华人的mindset 总是觉得我干活多,我技术好,为什么升的快的不是我。太不公平(不想升的不在讨论范围). .... 这其实对于想上升的员工是非常有害,错误的思维方式。分享下我老板的老板在我职业初期送的最受益的一句话吧: XX, you can''''t just do and do and do . This IS not how it works . 然后把我位子换到了CXX 对面。 (这是我第一次和高层一个桌子距离那么近,前面我只顾着一个人蒙头狂吃牛排~~~). 送给有缘人。 半个马和甲 发表于 2024-01-12 16:01
是的。除了点拨了我。他还一直带着我的直属老板,grow him . 现在我那个ex老板也是高层了。现在就是那个大老板的超级ally . Anyway , 我同意某层主的话。作为manager, or lead , 可以提醒下,还是提醒下(光来华人吐槽感叹可惜了),有欲望的,扶一下(只要那个员工能力够) 也不是坏事。说不定某天他/她就成为你政治中的重要ally 了.
我现在就是想往白男那个方向走,因为想爬梯子,visibility实在太重要了。当然,爬的前提还是在自己专业范围内的实力够强,同时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我高中的时候就感受过亚裔是软柿子,谁都敢捏一下这个事实了,当年上的还是亚裔学生占40%的割喉高中。进了大学就参加debate club,知道英语不是母语就只有勤练,没有第二条路。 现在是白天上班,晚上上MBA的课。有空时还要另外上沟通课程,学习听别人的话外音,get到没直接说出来的感受和需求,同时能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通过观察我们公司那些升职飞速的人,我发现能解决问题的人很多,但是把事做得圆满漂亮,让客户和内部组里印象深刻的人并不多。 通过读书和上课,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越来越能看透客户心里的想法。但这个过程是痛苦的,要不断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
让我想起TEAM LUNCH时见的白男了,一个人吹了一整顿饭,别人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他的老板和老板的老板都在。 在饭桌上我问他具体负责啥的,我和他不是一个老板,不过共享大老板。那家伙又是一堆吹,等他说完,我故意做了点评, 我说你不做SALES 可惜了,so good at presenting yourself, and just delivered an excellent presentation. 表面是在表扬他,实则我在讽刺他能说。不知道那笨蛋能不能听懂。
回复 64楼mmmfffccc的帖子 想起了 Poor Charlie’s Almanack 里的例子,供层主参考。 Excesses of self-regard often cause bad hiring decisions because employers grossly over appraise the worth of their own conclusions that rely on impressions in face-to-face contact. The correct antidote to this sort of folly is to underweigh face to-face impressions and overweigh the applicant's past record. I once chose exactly this course of action while I served as chairman of an academic search committee. I convinced fellow committee members to stop all further interviews and simply appoint a person whose achievement record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any other applicant. And when it was suggested to me that I wasn't giving "academic due process," I replied that I was the one being true to academic values because I was using academic research showing poor predictive value of impressions from face-to-face interviews. Because man is likely to be over influenced by face-to-face impressions that by definition involve his active participation, a job candidate who is a marvelous "presenter" often causes great danger under modern executive- search practice. In my opinion, Hewlett-Packard faced just such a danger when it interviewed the articulate, dynamic Carly Fiorina in its search for a new CEO.
还有个华裔姑娘,技术好,非常肯干。自己的事儿非常多,还愿意花时间帮别人。但是不太表现自己。
在我这里这两人暂时白男没有优势,我比较重技术和deliverable,而且对他们的day to day很清楚。
但是要是公司内有个什么活动,大头们来site这种事情,白男总是能坐到大头旁边一通social,非常会说冠冕的话。 这个华裔姑娘总是默默躲在自己的cubicle里,得我去拽出来。
第一次和这么aggressive想往上爬的白男共事,算是很有启发性的经历。默默观察这两人,我也自己反省了一下,我就属于活干的多话不多那一种,也许也应该改改。
其实很多人,甚至楼主讲的那个华裔姑娘,也是想向上爬的 但他们不知道方法,以为像学校那样,自己刻苦努力学习,别人就会自然看见,然后主动给他们credit,主动给他们晋升的机会
但学校里有考试,成绩好坏一目了然,社会上工作中可不是这样。。 所以如何混公司,需要学习
之后我倒是常找点公司内有visibility的事让他做。他能发展的好我是乐的看见的。谁还在一家公司天长地久啊。
是。 我在1 to 1 时经常和她说说这个。 另外一个常要提醒的就是她是个senior,得delegate,别啥都自己干。
我也可以谈一个小时不停。开会经常要连着讲这么久,又得经常和各部门以及外部打交道。到了social就是没那么强的动力,乐的清闲一些。
也不是非得走management track。有点visibility对升职还是有好处的。
可还真是未必,有的人就是不想当领导。 我公司有个技术大牛,差不多是在公司创立后第二年就进来的,是公司年资最长的技术人员,他就多次拒绝了升迁的机会,他明言不想管人,管人太累。当然时间长了,新进的人爬到他上面了难免轻视他,有次公司CTO雄心勃勃要重建产品平台,他直言不可行,因为有着哪方面的缺陷,CTO不听,结果在耗费了巨额资金后证明他是对的,但他又一次拒绝了升迁的机会。当然他视功名利䘵如粪土也因为他老婆是另一家公司的CIO,他家不缺钱,他把重心放在家庭孩子上,下班就回家。
语言的问题还有性格的问题,但是最重要是语言的能力和文化背景,在我们公司,大部分第一代移民无法做到用英语侃侃而谈
有的时候想真是对工作那么认真干嘛。
后来那个CTO怎么样了
不知道LZ到底想怎样?
这个社会里
每个人都是更愿意在自己的 comfort zone里做事情,
我以前有个白人同事,负责技术的,让他社交对于他来说是是个很痛苦的事情,躲不过去的社交,他可以深呼吸,然后拿出白人自己的看家本领,也能 BBB 一通,白人场面上的事情 一般都能做的比较 不出错,这也是他们从小的训练养成的
我和这个白人关系不错, 我们两家先后要了第一个孩子, 那阵子还会偶尔私下聚聚,聊聊养孩子一些事情 他本人的一些爱好,知识点储备和我也算是比较投脾气,
交往多了,我己看出来,绝大部分的社交,他都是找各种借口跑掉,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comfort zone
白男做的很好啊,凡事向老板汇报就是要你知道他干活。尊重你、会沟通。我愿意和这样的人共事,谁没有向上爬的欲望?即使他有一天爬的比我高,也是我培养过的人,青出于蓝,我会祝福他。另外那个女孩子像刚工作几年的我,能干也不怕苦,但是自己琢磨干了很多事,老板不太了解活多少和有些活的过程挺艰难的。经营都是慢慢累积的,多观察多学习,发现的到老板赏识的,在公司人缘好的都是比较会沟通的人,慢慢地多和老板说困难,但是一定要有solution,否则就成抱怨了。老板会appreciate我的能力和为他分忧的initiative. 总之,就是要和老板站在一条战线上,你好我好大家好。遇到那种害怕员工比自己厉害的老板,其实真没必要,老板不正是需要能干活的人吗?不挡别人进步,以后还能互相共事,互相帮助进步。
1)哪怕不想管人,在IC方面依然是想被提升的。。 能升Senior, 升staff,但主动放弃,不愿意升迁的人没几个
2)有visibility,有reputation,别人找晋升,自己拒绝 和没有visibility,晋升的时候老板想不到你,这完全是两回事
哪怕真不想晋升,也要做前者。。
管人不能说不累,但这个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越早开始越容易学会,而且管人的经验也是可以积累的,人类虽然有多样性,但也有很多行为是pattern式的,觉得管人累而躲避很多时候是心理上排斥,被一个既定想法影响了。
也没有真的下功夫去学英语。第一代移民其实基本还是生活在中文环境,并且放任自己躲在这个中文环境,还要逼迫二代学中文,就为了让自己偷懒不用学习也能和二代交流。看到别的一代一直在提高英语能力搞不好还在背后骂人家假洋鬼子,白化病。
没错,这个版上不就经常看到这样的帖子吗,说人家上班的时候只说英文,跪舔白人,不理老中,等人家升职了,又去凑近乎,说给自己提一把不费事的。
你看你看 你觉得管人好你就去管嘛 干嘛让大家都要去走这条路?还锻炼自己去走这条路? 我不想累着自己 不想锻炼自己 就把技术工作做好不行吗?不涨钱不升职我自己乐意 我们都锻炼自己去管人了 你们管谁啊 lol
这世界不要钱的人最大
我也是不懂这些人为什么怕去这些活动。 难道读书的时候都不社交的吗? 蛮奇怪的。
道理都知道,但是要出面的时候还是躲。
我觉得是我们读书过来的,大部分都是老老实实读书的,在国内也是差不多。内向,谨慎的人更多,本来就不是很能自我表现的人,又没有像美国人从小被锻炼,又是语言也不是很顺,就更是怕这种场合。
这其实对于想上升的员工是非常有害,错误的思维方式。分享下我老板的老板在我职业初期送的最受益的一句话吧:
XX, you can''''t just do and do and do . This IS not how it works . 然后把我位子换到了CXX 对面。
(这是我第一次和高层一个桌子距离那么近,前面我只顾着一个人蒙头狂吃牛排~~~).
送给有缘人。
白男一两年升不上去,不远的将来还是会的。
交流能力是刚需。不管是IC 还是management.
除非情商特别高。华人玩不起,因为不干活找白人也可以。华人的角色是干活, 不符合角色就没工作了。
是的,感觉大家把当manager和升职混为一谈了。作为IC也要增加visibility,主动要求升职加薪,而不是默默做事
职场这样的白人印度人很多。你是经理的话要多给华女创造出头的机会,不仅仅是拉她去social,让她多present她的工作等。
这个老板真不错 华人的确很多习惯埋头苦干 自以为自己能干就会被提拔 可惜美国职场不是这么玩的
是的。除了点拨了我。他还一直带着我的直属老板,grow him . 现在我那个ex老板也是高层了。现在就是那个大老板的超级ally .
Anyway , 我同意某层主的话。作为manager, or lead , 可以提醒下,还是提醒下(光来华人吐槽感叹可惜了),有欲望的,扶一下(只要那个员工能力够) 也不是坏事。说不定某天他/她就成为你政治中的重要ally 了.
顶这个,看到了太多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工作十几年了也是这样,现在明白以前老板说的提高visibility真的不是虚的。
怎么说呢,我觉得提高visibility不一定要靠social经常去找大老板聊天。需要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跳出来,例如stand up里的发言,slack message,以及一些技术讨论会里面提问题。首先第一点,如果你水平不错,要让老板同事知道你的真实水平,你的直接老板可能知道你干了什么,但是其他人不一定清楚,要有意无意广而告之。不然只有你老板知道你厉害,你老板又不给力的话就很完蛋
现在是白天上班,晚上上MBA的课。有空时还要另外上沟通课程,学习听别人的话外音,get到没直接说出来的感受和需求,同时能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通过观察我们公司那些升职飞速的人,我发现能解决问题的人很多,但是把事做得圆满漂亮,让客户和内部组里印象深刻的人并不多。 通过读书和上课,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越来越能看透客户心里的想法。但这个过程是痛苦的,要不断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
我觉得最傻的是你… 让大家知道你挺mean的,既然大家都知道他不行,你何必说出来多一个仇人
两人其他方面的条件怎么样呢?能帮自己人就尽量拉一把
过个几年,白男上去做经理了,华人还在底下做技术。
和人的个性有关系。华人姑娘这种个性,在公司里做吃亏。如果华人姑娘喜欢做技术不想做管理往上爬,也行。拿份工资回家过日子。如果想往上爬,姑娘得改变模式。
这些follower看到别人升值涨工资,心里还是有想法吧。 人非圣贤,看到资质和自己一样的坐火箭,辛苦能那么平衡,不容易。
资质跟自己一样也就算了 经常看到水平比自己差一大截的坐火箭 不知道心里怎么想 要我肯定忍不下去 必须想办法也升职加薪
有些人资质不行,不代表他站队不行,拍马不行
要是实力上差不多,我会招华男。
mm很上进。付出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哪怕不是一时半会。
我发现公司里的老美的确大多是看破不说破。
我们组来了个新导演,两年里组里9个人跑了7个,我咬牙切齿也想跑,就是舍不得3天wfh。大家背后彼此知道原因,但也没有明晃晃的谈论他。大家还是很有些diginity的。
谢谢!努力就是为了有一天即使没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也能问心无愧的说我不后悔。尽人事,听天命嘛!
我会二话不说,拉自己人
不会啊 我就是follower,看到别人升职什么的从来都没有负面的想法 我知道自己不想也不愿意费心思,也明白没有visibility钱就会少,但是这是我为了自己舒服付出的代价。 好的老板会尊重我的想法 也appreciate我做的工作。其实很多那种能说会道的老板也需要我这种人私下给他各种技术上的建议,我跟那种老板是很好的互补,他拉项目我实现 : )
那你也去站队拍马看看行不行嘛
不是这样的,你到了那个层次就会知道
想起了 Poor Charlie’s Almanack 里的例子,供层主参考。
Excesses of self-regard often cause bad hiring decisions because employers grossly over appraise the worth of their own conclusions that rely on impressions in face-to-face contact. The correct antidote to this sort of folly is to underweigh face to-face impressions and overweigh the applicant's past record.
I once chose exactly this course of action while I served as chairman of an academic search committee. I convinced fellow committee members to stop all further interviews and simply appoint a person whose achievement record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any other applicant. And when it was suggested to me that I wasn't giving "academic due process," I replied that I was the one being true to academic values because I was using academic research showing poor predictive value of impressions from face-to-face interviews.
Because man is likely to be over influenced by face-to-face impressions that by definition involve his active participation, a job candidate who is a marvelous "presenter" often causes great danger under modern executive- search practice. In my opinion, Hewlett-Packard faced just such a danger when it interviewed the articulate, dynamic Carly Fiorina in its search for a new CEO.
试过了,不行😂,但是有很多人站队,不用自己水平很高,事倍功半,这是很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