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2023回国两个多月的感受

d
duon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主要谈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 兜兜转转了十几个城市, 主要时间不是在一线的大城市(北上广深)
1 气候. 这一点其实一直没变,但是我的湾区住太久,忘记了国内天气的情况,我夏天和冬天回去了两次.夏天基本是暴热.北方干热,南方湿热,尤其是夏天去了武汉,感觉人都快化了,在深圳的时候,又感觉自己永远沐浴在水汽里.冬天北方就是暴冷,这次冬天遇上了北京难得的大暴雪,而且北方普遍气温比往年低,真是冻死人回到湾区,感觉整个人活过来了.
2 污染. 之前看各种报道,以为国内的空气污染已经治理好了.然而,这个冬天在西南又遇到了极限雾霾.真是伸手不见五指那种,让我又回想起了雾霾的恐怖.而且,周围的人几乎不怎么戴口罩.习以为常了
3 卫生. 在一些城市,还是很多随地吐痰的人.让我怀疑为什么国内的人痰这么多.几乎每条街都能发现痰,令人不适.当然在深圳这样的城市很少.之前看帖子提到国内是不是还街上污水横流.答案是还真有.但不是所有城市,有次旅游,一下出租车一脚踏进污水里,人没了
4 吸烟. 之前听说国内大量管制吸烟.然而吸烟还是很普遍.到处都能看到吸烟的人,打车的时候一进车里都能闻到烟味.太久没吸二手烟了,偶尔吸到感到喉咙不适.

5 高铁. 高铁是真的方便,顶呱呱那种.城际和临近省际交通基本高铁搞定,比开车轻松了.很多而且速度是真的快,空间也比飞机大不少.

6 驾车. 没错,我在国内还自驾游了.国内的路修的是真好,101高速简直是乡村土路级别.由于高铁修通,城际之间的小车少了.货车居多.城里面开车还是不大讲交规的,各种压线操作.而且路人横穿马路也很多,自行车电动车混杂,很难开.摄像头非常多,五花八门.压线拍照,礼让行人拍照,etc拍照,还有常规的超速拍照.很好的路限速非常低,比如重庆的高速限速100km/h.由于惧怕摄像头,我一直压速驾驶.在美国虽然限速65,但是超过这个数是常态.

7 导航真的牛. 高德地图很强,不仅仅各种报摄像头,超级多功能.最惊人的是有一次直接在山路弯道跟我说对面有一辆车,小心避让.
8 电车发达. 一些沿海城市绿牌新能源车甚至目测已经半数以上. 而且品类很多,电动货车,车租车,公交车,充电也很方便. 感受了国产的理想车,体验很好
9 聊聊饮食 这是我回国最不符合预期的部分. 国内现在商业化非常严重,各种连锁品牌,比如“书亦烧仙草”这种,真是到处都是.还有随处可见的铁板鱿鱼,长沙臭豆腐. 很多食物其实一般可吃. 点了几次外卖, 没一次好吃的. 网红店全部踩雷. 连锁大牌口味也很普通. 再加上对预制菜的担忧, 让我对国内美食去魅了. 几次好吃的饭,要么依靠地头蛇推荐的不知名小店,要么是小城市吃到的苍蝇馆子.要么是自己家里做的饭. 总之, 营销渗透严重. 各种菜品花活, 明星代言, 网红探店, 菜品口味其实差强人意,食品安全令人担忧. 我举两个例子, 一次吃饭大众点评上很好的店, 上菜10分钟上齐(预制没跑了),一道鸡皮是热的,但是肉是温的硬的,一看就是临时炸了一下. 还有家知名连锁烤鸭, 几乎所有的菜都是温温的,卷饼居然是冰的,难以下咽, 我还是在湾区自己做点好吃的吧
10 旅游. 几乎一直是在旅游. 现在人们很流行特种兵旅游,即打卡为主. 意思就是, 去了一个地方,证明自己来过,拍张照片. 于是兴起了网红流量景点, 而且还有流量打卡位. 不少城市搞了各种现代建筑, 人造古迹, 专门吸引人去打卡. 各地都有所谓古镇, 基本是一路货色, 毫无新意, 连店铺种类都差不多. 吃的看的都是商业味, 而且人都非常多. 旅游整出了完成KPI的感觉. 举个例子到处都有“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我在**很想你”. 而且人造古迹和真古迹结合, 明明一小块古迹,外面扩建一圈新修古建筑,把景区搞的很大,好收钱. 加个古色古香的商业区, 还有观光车, 总之, 商业营销渗透惊人.

11 在旅游途中还遇到了各种骗术. 明明现在不用排队, 拉客的说里面人很多,建议先去他家生意玩一玩,人少了再排队. 明明打卡点可以走到, 拉人坐船的步行是走不到的, 要坐船才可以. 不一而足

12 烂尾楼. 房地产暴雷早有耳闻. 这次回国无论南北都观察到了数量惊人的烂尾楼. 经常路边就出现一片空城,空小区. 打车也听到司机各种吐槽.

13 看病. 国内看病方便. 微信小程序直接搞定, 挂号缴费取报告. 但是医疗水平堪忧, 大病在小地方很难看好.只能去大城市. 举例, 一位朋友体检遇到的问题, 在小地方检查结论每家医院都不一样, 去了省会大医院才发现全都判断错了. 看病难可见一斑

14 教育. 内卷十分严重,资源十分不平衡. 初中的小朋友晚上很晚才能回家, 书包重得吓人. 小地方很难考到好学校, 我成长的西南五线小城市很多年没有清北了. 中考前一百都会离开本地去省会读高中, 不然完全没有机会, 城际省际差别巨大

15 健康. 工作十年, 很多国内的同学已经身体发福了. 除了个别很注重养生的人, 多多少少都有几个体检指标有问题. 大概是, 工作压力, 饮食安全, 环境污染多方面的因素

16 工作. 整体还是艰难. 金融这几年明显不好过, 互联网是用身体挣钱. 除一线城市基本能做到靠能力赚钱, 其他地方关系才是第一生产力. 做生意靠找关系, 找工作也靠关系. 所以父母混的不错的年轻人工作通常也不错, 全靠自己的大多比较辛苦, 年轻人是真的难.
17 价值观. 这个比较虚,个人感受. 国内的人还是很靠消费品来判断身份地位的, 喜欢把人排三六九等. 比如对茅台的追捧就是一种官本位. 而且很喜欢比较, 开什么车,穿什么牌子的衣,服混什么”圈子“, 什么高端什么低端. 而且进体制是真的有用,官位能换到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好处. 比如看病找专家更容易, 小孩上名校更轻松等等. 但是公务员也不好混的. 现在体制很多岗位也卷, 而且是没有意义的卷. 比如报告字好不好看,字数多不多. 还要会巴结领导,陪领导打球, 最后发现还是关系户最牛.

18 数字化. 国内的app真是玩出花了.页面复杂到我这个互联网人士都看不懂.交个停车费扫二维码还要抽奖送福利.专攻眼花缭乱,打开app核心功能没干,五花八门的活动弹窗活动一大堆. 别说中老年人不会用了,很多我都搞不懂.
l
littleraindrop
我的感觉是习惯了, 哪边都好。。。
S
Sun408
都是已知的内容,没有新发现吧。
b
babeann
我也刚刚回来,马上也来写一个小结。
g
gokgs
关键的支付, 如何弄电话号码, 一点不透露, 跟公司里写 doc 的人一样, 什么重要什么不写, 废话一堆, LOL。
w
whale12
关键的支付, 如何弄电话号码, 一点不透露, 跟公司里写 doc 的人一样, 什么重要什么不写, 废话一堆, LOL。
gokgs 发表于 2024-01-07 17:22

我先在中国电信用美国护照,英文名子,开了一个29元的套餐,然后用这个手机号在光大银行开了个二类卡,名子也必须是英文的。后面就简单了。12306 开始没能认证,只能去车站买票,坐了几次高铁后就通过了。当然名字还一样必须是英文的,也只能走人工检票。但买车票容易得多。高铁的好处是如果大线车非常多,大家都差不多到高铁站才决定坐那一班,基本不用等。
d
dingdang8467
楼主我还没下飞机飞机在上海上空(长三角还算空气质量好的)我都感觉到了空气污染。你竟然过了那么久才发现。我之前在国内住在苏州,去一趟北京我都嗓子眼睛都不舒服,像是呛的那种。
A
AbeLin
这篇其实写得挺好的。国内的污染还在向以前没有污染的地方蔓延。可能和工业的转移有关。大城市街道下面经常有泔水的味道。人民素质有了提高,但从开车可以看出来,离文明社会还是有差距的。管理和软件依然跟不上硬件的发展。唯有亲情是难以替代的。
m
mylifetouch
多谢楼主,写得很好!
l
layjohns
感觉很多人跑出来装得太久了,都忘了雾霾和大雾的区别了,要是雾霾能让你伸手不见五指,你现在没机会发帖子了。
小小宇宙
回国发现很多年轻女性抽烟了
p
pwwq
回国发现很多年轻女性抽烟了
小小宇宙 发表于 2024-01-07 19:17


好像是。 有一次夜里,在外面的一个装修很小资的, 其实是家常菜馆子吃饭,有点怀旧情怀的, 去的时候晚上快9点了, 里面有两桌吃饭的 ,情侣/两口子,女的都在抽烟,
还有一次,夜里走人行道,碰上三个女生, 都是一身黑衣服,夜里看着像是那种英伦校服风格的。看不清楚,都坐在马路牙子边上,三个人,每个人都举着一个手机在那里做直播,每个人都手里拿着一根烟,看年龄和个头,最多初中生
T
TEMUPDD
回国发现很多年轻女性抽烟了
小小宇宙 发表于 2024-01-07 19:17

还有纹身的
z
zhikantie
国内的医疗水平根本没有这个网站里那些人吹嘘的那么好,尤其是中小城市,服务态度也很一般。所以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又在中小城市的早点入公民把父母接到美国来才对。如果家里在大城市经济条件好又有各种关系的是另一回事。
l
layjohns
不好就是不好 。lz在分享自己的体会 你这戴帽子和抬杠一点没有意义

HuahuaZ 发表于 2024-01-07 19:37

这是常识不是抬杠。小时候冬天那看不清前路的大雾很常见,那时候真没污染。大了有污染的时候,从来没那么那么厉害的“雾霾”
b
bf
什么是一脚踏污水里人没了
j
jeso1
这是常识不是抬杠。小时候冬天那看不清前路的大雾很常见,那时候真没污染。大了有污染的时候,从来没那么那么厉害的“雾霾”
layjohns 发表于 2024-01-07 19:40

你今年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