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和出租车司机的聊天💬

r
realsimplejill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坐标西南省会。老人觉得出租车比网约车安全,而且车很多,没有打不到的情况,所以天天出门天天在坐出租车。
我家小区靠市中心,住户多,所以小区门口随时有多辆出租车排队接客人。
出租车起步10块。
机场回家坐七座面包车🚐 司机是本省人,来省会二十年,算是半个本地人。这辆车每月租金汽税五千,毛收入八千。净收入只有三千。从机场回市中心的家花了车费一百七。夜班加十块,超过一定里程数每公里好像是加两块。临走留了他的电话,约他回程送我们去机场。现在出租车生意不好做,他很高兴。
去办事,遇到女司机,刚好住我们小区,贷款买的房,和老公开对班。特别感谢我们坐她的车,虽然我们只打了十块钱,因为她已经放空了快三十公里。
从市中心回家坐了一个女司机的车。她貌似开车不久,路不是很熟。聊着聊着说起今早她接的一个单,被客人骗了。下车客人装作扫码付款,其实没有付。她想着客人一路和她聊得来,就没注意查款。开走了才想起来查钱,发现客人没付款。和其他的司机通气后确定被骗了。
办完事回家。司机一人开两班。我们坐上车是快中午。他一般六点就出来跑。有时跑到晚上七八点,有时跑到十一二点甚至凌晨。我们在一个路口等红灯,他让我们看看周围的八九辆车,几乎都是出租车和网约车,抱怨车太多,生意非常难做。
带娃去公园。女司机,开车十八年。老司机,擅长钻小路避拥堵。抱怨天天凿路、到处塞车。这几年挖路是因为改造雨水和污水分流。
从公园回家,女司机开白班,她老公开晚班。我们坐她车的时候老公正好打来电话问她啥时候回家。她说对班的师傅不好找,要处得来,谁开多谁开少都得算得清,比找对象还难。和老公开对班就没这些问题,都是一家人。
去市郊,和司机聊了聊出租车行业现状: 本市出租车一万、网约车十几万。公交集团亏损,公交车极少。公交集团发了两千辆出租车给原公交司机开(不知道他是不是口误把两百说成两千,感觉两千也太多了)。 现今出行方式多,共享电动车、网约/滴滴、地铁。这些都分流了出租车行业的市场。 新能源车多是网约车。
从郊区回市区:司机是本地人。下午两点上班,一般要开到凌晨。今天下午两点出来,我们快四点上他的车才是第二单,很不容易。说起各个楼盘,城郊、远郊区的他都拉过人、都熟悉。据他说,再远的楼盘都有人住,哪怕就山脚边孤零零的几栋楼、配套不完善的小区都住人了。他最近刚拉着他媳妇去远郊一个楼盘附近的小城镇去买了过年做腊肉的猪肉,二十三块一公斤,还是好猪肉。猪排骨只要二十八,比市里便宜很多。感觉普通百姓对生活必须品的价格是很敏感的。
(待续)
W
Walker1921
出租车不清楚;但现在微信小程序滴滴打车然后用微信的方式,客人是不必马上付;很多时候是要等到客人在订下一单时发现上一单还没付款,订不了才想起来付上一单;Uber 会自动给付掉
r
realsimplejill
回复 2楼Walker1921的帖子
网约车平台可以扣钱,出租车就是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下车就找不到人了😂
B
BlueBlueBird
坐标西南省会。老人觉得出租车比网约车安全,而且车很多,没有打不到的情况,所以天天出门天天在坐出租车。
我家小区靠市中心,住户多,所以小区门口随时有多辆出租车排队接客人。
出租车起步10块。
机场回家坐七座面包车🚐 司机是本省人,来省会二十年,算是半个本地人。这辆车每月租金汽税五千,毛收入八千。净收入只有三千。从机场回市中心的家花了车费一百七。夜班加十块,超过一定里程数每公里好像是加两块。临走留了他的电话,约他回程送我们去机场。现在出租车生意不好做,他很高兴。
去办事,遇到女司机,刚好住我们小区,贷款买的房,和老公开对班。特别感谢我们坐她的车,虽然我们只打了十块钱,因为她已经放空了快三十公里。
从市中心回家坐了一个女司机的车。她貌似开车不久,路不是很熟。聊着聊着说起今早她接的一个单,被客人骗了。下车客人装作扫码付款,其实没有付。她想着客人一路和她聊得来,就没注意查款。开走了才想起来查钱,发现客人没付款。和其他的司机通气后确定被骗了。
办完事回家。司机一人开两班。我们坐上车是快中午。他一般六点就出来跑。有时跑到晚上七八点,有时跑到十一二点甚至凌晨。我们在一个路口等红灯,他让我们看看周围的八九辆车,几乎都是出租车和网约车,抱怨车太多,生意非常难做。
带娃去公园。女司机,开车十八年。老司机,擅长钻小路避拥堵。抱怨天天凿路、到处塞车。这几年挖路是因为改造雨水和污水分流。
从公园回家,女司机开白班,她老公开晚班。我们坐她车的时候老公正好打来电话问她啥时候回家。她说对班的师傅不好找,要处得来,谁开多谁开少都得算得清,比找对象还难。和老公开对班就没这些问题,都是一家人。
去市郊,和司机聊了聊出租车行业现状: 本市出租车一万、网约车十几万。公交集团亏损,公交车极少。公交集团发了两千辆出租车给原公交司机开(不知道他是不是口误把两百说成两千,感觉两千也太多了)。 现今出行方式多,共享电动车、网约/滴滴、地铁。这些都分流了出租车行业的市场。 新能源车多是网约车。
从郊区回市区:司机是本地人。下午两点上班,一般要开到凌晨。今天下午两点出来,我们快四点上他的车才是第二单,很不容易。说起各个楼盘,城郊、远郊区的他都拉过人、都熟悉。据他说,再远的楼盘都有人住,哪怕就山脚边孤零零的几栋楼、配套不完善的小区都住人了。他最近刚拉着他媳妇去远郊一个楼盘附近的小城镇去买了过年做腊肉的猪肉,二十三块一公斤,还是好猪肉。猪排骨只要二十八,比市里便宜很多。感觉普通百姓对生活必须品的价格是很敏感的。
(待续)
realsimplejill 发表于 2024-01-06 20:44

这个就是国内人为什么生活方便的原因。
淼焱垚森
租金和交税五千?一台车也就几万,一年租金就够买一台车了,网约车也就交个人所得税,出租车的税不可能很多。
平明寻白羽
这个就是国内人为什么生活方便的原因。
BlueBlueBird 发表于 2024-01-06 21:57

那不好么
这边吃福利不干活儿的去扫街,摆摊儿,开饭馆,美国城市变干净,人们生活更方便不好么?
v
vsfan
那不好么
这边吃福利不干活儿的去扫街,摆摊儿,开饭馆,美国城市变干净,人们生活更方便不好么?
平明寻白羽 发表于 2024-01-06 23:41

区别是中国人不干会饿死 美国人不干能吃饱
平明寻白羽
区别是中国人不干会饿死 美国人不干能吃饱
vsfan 发表于 2024-01-06 23:56

不劳不得才对
c
centenario
上次在昆明机场打的,出租车司机说排了7个小时才接上我这一趟,真不容易
v
vsfan
不劳不得才对
平明寻白羽 发表于 2024-01-07 00:14

The sick, the poor, the tired… be humane, be human, amen.
a
alanbeil
这个就是国内人为什么生活方便的原因。
BlueBlueBird 发表于 2024-01-06 21:57

生活方便,都是盘剥底层劳动力而带来的,快递,外卖,闪送,滴滴。。。。。 同样的服务,国外价格翻了很多倍,只能说在国内有钱是比在国外爽多了
平明寻白羽
The sick, the poor, the tired… be humane, be human, amen.
vsfan 发表于 2024-01-07 02:23

说的是able-bodied。
国内劳动者自食其力。
这里的多少able-bodied在吃福利不工作
The “able-bodied” are now everywhere among government programs for the poor, Republican officials point out. They’re on food stamps. They’re collecting welfare. They’re living in subsidized housing. And their numbers have swelled on Medicaid, a program that critics say was never designed to serve them.
平明寻白羽
生活方便,都是盘剥底层劳动力而带来的,快递,外卖,闪送,滴滴。。。。。 同样的服务,国外价格翻了很多倍,只能说在国内有钱是比在国外爽多了
alanbeil 发表于 2024-01-07 02:28

因为国外能工作的人不工作,白拿福利的太多。人为制造labor shortage。
所以你的收入买不到同等服务
平明寻白羽
生活方便,都是盘剥底层劳动力而带来的,快递,外卖,闪送,滴滴。。。。。 同样的服务,国外价格翻了很多倍,只能说在国内有钱是比在国外爽多了
alanbeil 发表于 2024-01-07 02:28

这时候不讲demand and supply市场无形的手了?
表双标嘛
况且,人家辛苦但是也挣着livable wage



b
bigsnail
比不干活去零元购,去吸毒污染大街的那帮人强太多了。
E
Eightnine
真羡慕你们,打个车能聊出这么多信息出来
r
realsimplejill
(1月八号更新) 女司机。快到了说起附近装门窗的店最近关门了。我家两个房子都是他家装了。装第一个房子的时候是十年前,生意好到做不完。第二个房子是三年前装的,疫情期间,那时生意已经不行了。今年干脆关门回湖南老家了。司机说:“实体店太难了,经济倒退十年不止。” 一路上看着窗外,满街的小店关得七零八落。 ———
去大悦城,打到本地师傅的车。他四十多岁,以前是开大车的,在厂矿,也给老板开车。老板破产跑路,他没学历,开了一辈子车,只能出来开出租,要生活没办法。好在对班是老婆的朋友,容易相处。对班白天喜欢打牌,就跑晚班。他跑白班,交车的时候是高峰期堵车,容易晚交车,好在对班师傅不计较。车主是对班师傅的大舅子。大舅子九十年代就开出租,算是财富自由了,有两辆出租车租给别人开着。 这天是周日,七八层偌大的商场几乎没有人。我爸妈说比疫情的时候好些,但按照这样的人流,感觉也坚持不了太久,实体经济太难了。 ———
从郊区回城区,司机是本地人,五十多岁。聊起拆迁,我们本地有两所城区的大学十年前开始拆迁到郊区。一所基本拆迁完毕,但是开发商承诺补建的教学楼烂尾。另外还有商品房里最后一期的商用房烂尾。开发商卷款逃跑。好在回迁房都建完了,迁走的补偿了钱或者房。另外一所大学的房子至今烂尾。
路过曾经的一个五星级酒店。我妈没退休前经常给来访的宾客安排在这里。司机说:“你看嘛,这不也烂尾了。原来好好的酒店,把人家硬拆掉,现在搞成这样。这些人的吃相太难看了。很多事,老百姓心里很清楚,只是不说而已。”
说到房地产,司机说现在根本没人买房。就拿他家来说,一二十年前就买了房,家里就一个90后的独生子。现在的90、00后如果结婚需要新房,那肯定是男方女方家都有房,根本不会去市场上购买。看这房市的走向,五年十年内好不了。
r
realsimplejill
回复 9楼centenario的帖子
是的,太不容易了。昨天办完事上了一个师傅的车,说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拉到我这单,这还是在闹市区。很多中产失业也在跑网约车糊口。
我遇到的一个出租车司机既跑出租车,也跑网约车,哪边有生意就跑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