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个人回国除了离父母近点没任何好处……钱少了压力大了,私人空间挤压,不能远程上班,等有了孩子年纪大了,缺点会更多… mangmang 发表于 2024-01-03 09:59
写得不错。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不差钱回国更开心”。当然先要保留国外身份。Momo99 发表于 2024-01-03 11:44
这世界上99.9%的人都差钱,不差钱在哪都无所谓 momosun 发表于 2024-01-03 11:51
你没看明白隐藏的意思。你说的肯定没问题。 但有时候钱不是优先级别第一的。 我认识很多男生回国是为了找老婆。我觉得这个理由足够充分了。 Momo99 发表于 2024-01-03 11:53
同意这个。 其他什么社交和娱乐啥的,他好像也没什么兴趣,也没时间,上班累,下班就是想自己呆着。。。 fallfall 发表于 2024-01-03 10:20
写的挺好挺真诚的。。。 而且巅峰了我的认知,之前好像说到回国,就要么是创业要么是高管要么是科研带头人很多经费,都是大包裹求着你回,没想到普通人是降薪!回国的。而且他也不算是太普通的普通人了,他在美国工作7年是大厂马公有大包裹,已经是板上时不时羡慕的人生赢家了,感觉他应该是回国创业的那一路人,没想到回去还是做马公,还是降薪做马公。 还有一个就是板上动不动说的,男的海龟一定是很多性资源啥的,不管再普通的职业,只要是个海龟都有小姑娘扑,他大厂马公应该也不错的,但这篇从生活工作到文化各种方面提到了,唯独没有提男女。之前不是有个微软马公狂妄到只date江浙沪独女还一堆身高体重要求吗?而文章这个人心态很平和很简单真诚。 fallfall 发表于 2024-01-03 10:08
典型象牙塔理工科男,很多东西只看到表面,看不到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深层次问题。而且想法单纯天真,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国内父母条件比较好,没有任何上有老下有小的顾虑,衣食无忧,一人吃饱全家不愁这种,否则无法理解居然能够接受降薪回国做韭菜。lz如果不是家里有矿,强烈建议解决个人问题后赶紧回美。 shellfly 发表于 2024-01-03 14:29
回复 1楼的帖子 比住比的是房租?同等条件中国房租是美国的一半?你要看房价,同样的房子中国房价要比美国翻倍不止。 这个lz还年轻,年轻人没孩子当然觉得租房也无所谓,真要结婚生孩子中国租房根本不让你上学。你拿着美国一半的工资去买美国两倍的房子,肯定要哭死。 年轻人觉得吃吃玩玩热热闹闹夜生活重要,年纪大了就明白还是银行有钱,孩子省心,家庭和睦,工作轻松更重要。这些方面美国都是完胜。 momosun 发表于 2024-01-03 11:31
2021年的时候,因为一些个人原因选择了离开美国,当时已经在美国求学了2年、工作了快7年,所以一共在美生活了9年回国了.老实说,第一反应跟做梦一样或者说像回到现实中一样,现实与梦境是一体两面吧.隔离了14+7天之后出来,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当时还在疫情期间,至少在国内还是能比较自由的通行的.想见父母还是能见父母,心头一块石头落地的感觉.在美国大部分时间在湾区生活,待着有点无聊,回国后有种滚滚红尘扑面而来的气息混,沌中又有秩序的感觉.在上海和北京都待了一段时间,各有乐趣和不习惯的地方,两个城市的对比之后会详细说说 回国前面上了一家美国公司的中国办公室,企业文化和福利待遇在中国还算不错,当然薪水跟湾区比差了好多,差不多砍了一半吧.新的工作也是之前在湾区大厂类似的内容,所以还算适应.不过有一说一,国内工程师的工作效率还是很多,我感觉在以前公司的工作效率还算可以,不过在这里还是低于同事,所以就得更努力一些.有段时间赶一个项目的ddl,迫不得已熬夜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人的精神状态很不好,后来才慢慢缓过来.话说回来,回国后不久,就被封城到上海了.那时候在美国隔离的不好回忆又涌上心头,虽然形式各有不同.但可能时间不是特别长吧,熬了一下也算过去了.总的来说,两段不同的经历也破除了我对两个地方的美好想象,算是祛魅吧.在中国和美国的时候都觉得换个环境会更好,但是现实是哪里都有让人舒服和不舒服的地方,每个个体也只能选择自己最在意的方面. 后来由于美国加息的原因,整个大环境都变得不好了,无论是国内的私企(不全是加息的缘故)还是外企,都面临着裁员的风险,尤其是在外企领域, Airbnb和领英关停了中国业务,Hulu关掉了中国办公室,很多业务开始萎缩,中国的业务或者中国的团队都变得可有可无. 对于想要从国外回来工作的人来说,机会变得非常少,质量也很难像之前那么好.这也是经济周期所带来的普通人选择的变化. 下面大概分几个主题聊一下吧: 1文化 回国之后着实有一段时间有reverse culture shock挺明显的就是私人空间的被压缩.在国内,人更多人均资源也相应的更少,这是客观事实.相应的私人空间就被有意无意的压缩了.物理上来说,如果坐公共交通很多时候被迫离别人很近,所以最开始还是不那么习惯.过一段时间就感觉还好了(公共交通的好处一会再聊一下),再个就是总能遇到吸烟的人.尽管在大城市控烟相对好些,但是时不时还是会在一些地方闻到烟味,或者有人偷偷吸烟.比如在厕所.自己有时候是会受到影响的. privacy wise,在国内被问到很多相对私人的问题,一方面是自己离父母和其他亲友更近了,他们跟自己交流的机会更多了,另一方面确实是他们对你自己认为是隐私的地方没那么敏感.尤其是父母,催婚催育是家常便饭,跟在美国的时候“天高皇帝远”的感觉很不一样. 但另一方面,好处是有更多人关心自己了,跟父母见面的机会跟多了.如果跟父母关系总体上是好的话,还是好的事情.再一个社交的对象也更广了.在湾区的时候大多数认识的人是留学生或者同为码农的人,在同温层里人的想法还是会比较单一,尤其是工作中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不是孩子就是股票,有点单调,至少在北京或者上海能遇到的不同领域的人还是很多的,你会“惊奇”的发现,这些领域的人不再是美国人,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至少是兴趣选择增加了一些可能性.当然也可能是我在美国的时候交友也有限,不认识太多其他行业的人,也是我自己的问题吧 2住行 相对于湾区或者纽约这些地方,尽管赚的少,但是房租也低了一小半,所以还是可以住到还可以的房子吧. 上海的话二房东很多,租住条件整体上好一点, 北京的话如果是一些老房子但是交通便利的地方,可能价格也不便宜.所以只能去远一点的地方租才能有合适的房子.交通的话,上海也是稍好一点点. 周末见朋友的路上花的时间没那么久,北京二三四环还是比较堵,尤其是北京东边,当然,无论是打车还是公共交通,都比较便宜吧,这算是比较好的地方了 在美国的话,跟各种小区租房子,少了很多直接跟房东对话商量的问题,比如房东想要卖房,所以相对稳定一些.当然价格也确实是高不少.另外在美国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开车吧,好处是有私人空间,坏处是需要自己开 在国内我觉得“遥遥领先”的还是高铁,以一个不用太贵的价格就能去大概1000公里以外的地方,这个实在是太便利了.京沪线只需要4个半小时,去沿途的地方真的很方便.我感觉就是一个大号的地铁.当然如果是路途地形很崎岖的地方,或者没有高铁直达的话,可能还是飞机更好,那就差别不大了 3工作机会 刚才也提到了工作机会的问题,很遗憾的是无论是外企还是私企,好的工作机会都是越来越少了.很多外企都离开了中国,跟国际关系和经济周期都有关系.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海归回国的优势不是那么大了.你可能偶尔能找到一两个机会,但是要面临无数的竞争者,在美国跳槽的周期可能是小几个月,在中国要找外企的合适机会可能要以年或者几年计. 如果是去私企,不可避免的就是工作量的骤增. 我不是很有勇气去挑战自己,所以还是苟在了当下的职位上. 在美国的话我的一些前同事也有被裁掉的消息,但整体工作机会还是多一些吧,只不过没有疫情期间疯狂印钱时候那么容易了,尤其是没那么容易拿到很大的包裹了 另一个要说的是,尽管薪水只是在美国的一半,但是税还是更多,想要攒钱的兄弟或者姐妹请攒够钱再考虑回国 4人生/职业规划 这个方面可能因人而异吧,不过在美国的时候我可能看到自己5、60岁了还安安稳稳的做码农. 好的地方是这就是一份职业,没人觉得不对劲或者不好. 坏的地方是如果你不喜欢,是有些无聊. 现在回国了,主动或者被动做码农也不是一个lifetime的职业选择了.无论是因为AI的发展还是国内对于职业发展的理解(转管理代表着职业发展而一直当码农可能被认为停滞不前). 所以,如果你在互联网公司有向上的动力,中国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另外就是你确实可以不只做码农了,当然在美国也可以,只不过在国内你的选择可能广了一点点 5城市:上海vs北京 如果你在任何一个城市有房子/家,那就在这个城市定居就好,省去了很多麻烦和成本.如果没有的话,我有一些个人的体验.北京的话互联网公司稍多一些,所以工作机会也更多一些,我有一些同事就是从上海搬过来的.但北京可能在居住环境上差一点,一方面是上面提到的交通和房子.另一方面是北京比较干,土比较多一些,人居住起来不太喜欢.当然有的人不喜欢南方的潮湿,夏天的时候上海还是挺潮的.湾区待习惯了也不会很喜欢.再个就是上海有很多歪果仁和其他领域的外企,总体来说更像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北京更像一个中国传统的城市,有一些北京特有的政治氛围.所以就看你的偏好.如果你想找一个跟美国更相近的城市居住的话,上海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吧 Anyways,写了好多,有些啰哩啰嗦,不过希望对因为一些原因想要回国的人一点帮助吧.不过每个人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不同意的,我们也可以交流 【手机号/银行卡/信用卡/401K/炒股账户/回国转账】 有人问关于回国这些东西怎么处理的问题, 我说下我的处理方式吧 1 手机号:离开我买了一个GoogleFi的e-sim卡绑定在自己手机上,这个手机号可以全球漫游.我出国玩的时候会打开流量,但在国内还是会关上流量,一个是国内流量更便宜,另一个是降低自己手机一直在美国外被关停的风险. 这价格大概每个月25刀以下,如果是出国用流量每GB流量10刀,过了6GB就不再额外收费了,出国玩也很方便 2 有了手机号.银行卡信用卡401K和炒股账户就都可以用它.填写验证码的时候直接用很方便. 这些账户可以找个长期在美国的朋友作为地址,renew新的卡可以让回国的朋友带回来.不过这些卡也只是出国的时候会用,平时不太会用 3 401K可以选择取出也可以不取.取的话我还不知道计税如何.不过我打算分几年逐步取出.如果收税的话可以少收一点 4 炒股的话可以不收capital gain了,这个比较好,不过我回国后一直持有股票.没有交易.当然也没有特别多的钱在里面 5 向国内转账合法的途径就是直接转国内账号,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家人的,不过每个人每年5万美元换汇额度,这个可能要损失掉一点汇率,但是比较安全,转给多个人应该没有问题. 我自己转过5-10万之间的数额给自己和家人,都顺利换汇了,如果是大额转账可能要找人换汇了,这个不太熟悉就不做讨论了. 有人问关于医疗孩子教育夜生活等话题, 我再补充一下, 受限于自己的经历只能回答自己知道的见谅 1【医疗】 我自己在美国的时候是公司上的商业保险, 在国内也有现在公司上的商业保险. 在国内的话只要交社保可以去公立医院看病,根据自己病情的不同, 有医保能cover和不能cover的.我有一次做了一个中型手术,需要住院几天,整个手术加住院下来医保能cover一部分,剩下自己的out of pocket有一万多, 自己的商业保险可以cover. 最后没有自己掏钱 商业保险的话根据公司买的保险不同,有报销比例多一些的,有少一些的,这个需要看情况.不过如果是高端医疗险,可以去私立医院、公立医院的国际部和特需门诊,体验上要好不少.如果公司不给保的话,自己也可以买,很好的高端医疗险听说大概几万/年(~4、5万?)可以买到. 所以还是建议回国前谈好公司, 如果公司有这个福利确实能为自己省很多钱; 2【孩子上学】 我自己没有孩子只说听到的朋友、同事的情况. 如果回国前能把孩子生下来是比较理想的, 这样孩子到了18岁有自己的选择, 做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如果没有,回国的话要面临户口的问题.国内的户口北京户口最难,一般只对应届生有一些落户政策(前段时间听说有松绑但具体情况就不知道了)上海可以积分落户,熬时间是可以拿到的. 深圳的话比较好落户,如果想去深圳这也是个优势. 只不过深圳教育资源稀缺,但至少能在广东高考. 如果拿不到居住城市的户口,孩子就没办法在本地高考,所以回国选择城市也比较重要,因为很多地方是按照社保年限落户的,如果去了北京没办法落户,再去其他城市,那时间就相当于浪费掉了,这是我的理解/判断吧. 至于高考前教育,现在虽然大方向上破除了学区房,很多区域是摇号的,但是这个也是在一定范围的.所以在一些地区置业还是有更大概率上到好学校. 北京的话就是东、西城区,海淀区的大部分区块,朝阳的部分区块,教育条件好. 上海的话就是徐汇、静安、长宁区, 当然这只是我大致了解到的,具体的区块又是水很深的领域,孩子教育也是让很多人不想生孩子的一个巨大因素... 3【夜生活】 国内(普通码农能够reach到)的夜生活应该更好一些,北京的朝阳,上海的浦西很多繁华的地方(巨富长、武康路等等等等),夜生活都很丰富. 这个就有老生常谈的安全问题,晚上在中国的大城市玩儿确实没有任何安全问题,这个也算是个好处吧,有时候跟朋友同事喝个酒还是很方便的,除了商场,各种兴趣小组也很多,有各种搭子,不过社交这种东西就是因人而异了,也看自己的意愿和条件,有一说一,有的人在哪里都有夜生活... 4【人际关系】 这个话题可能也在文化那部分提到过.不过整体感觉,在国内的外企人际关系可能还是简单一些,我感觉跟在美国差别没那么大.但是你知道的,中国人/华人多的地方就很卷,这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在外企,还是多多少少有文化上的影响.所以在中国的外企也是比美国的企业要忙一些,当然这是我自己的感受了.有点跑题,职场外的交友,从码农的角度还是比在湾区好一点,主要是能接触到其他行业的人,所以有意思的人会多一些,你能找到相近爱好的人也会多一些. 不过话说回来,回国以后工作时长更长了,对我自己来说,我下班了更想自己待着,也不一定有特别多的机会认识别人,朋友还是很多年的朋友. 这个跟夜生活差不多的感觉,还是要看自己的意愿和条件. 5【作为码农】 之前聊了很多职业的问题,再聊聊码农在国内职业的感觉吧.只是很主观的感受,不一定对.在美国码农是一份作为外国人还不错的职业,薪水很高,可以一直做也没有特别卷.国内的码农职业,作为“版本答案”的职业光环已经褪去了很多,即使现在赚的很多.但是很多码农考虑的是我之后能干嘛,这个是很多人焦虑的地方. 所以也只能说是一个暂时还可以的职业,你(包括我自己)最好祈祷自己不被裁或者公司不会垮、撤出中国etc. 如果你有其他兴趣、关系、家庭条件, 有一条退路是不错的,作为抗风险的作用.如果你想有更多的时间和健康的身体,将码农作为职业也可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我回国以后头发掉了很多,胖了30斤,体检出了很多毛病,这些都是这个职业带来的直接伤害(也有自己的问题),所以做好心理准备吧. 有人问国内的外企,我就说些我知道的互联网吧,不过现在有没有HC,我不是太了解 北京:Google, Microsoft, Amazon, VMWare, Disney+ 上海:Google, Microsoft, PayPal, Tesla, Booking 【关于选择】 在回帖里看到有人聊到什么样的人适合回国/留在美国, 那我就再讲一讲关于选择是否回国的问题吧 讲得虚一点每个人做的选择都是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每一个个体又是不同的如果你有自己独特的理由想要回国或者留在美国那就遵从你的内心 现实层面上在美国有大科技公司的城市做码农是性价比很高的事情如果你做这份工作觉得还不错能够交换你想要的生活或者大致能满足你的需求继续留在那里是不差的选择 如果你觉得当前做的事情你没那么喜欢想尝试一下新的领域那么拿到身份之后在美国或者回国做其他事情也都是很自然的选择 但即便没有back up plan(像现在的我),回国开始另一段生活也是一种体验.在某些层面上对我来说体验或者有趣可能要比安稳更重要一点点/举个小例子,前段时间去参加了一个喜欢作者的签售会,真切感受到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的便利(当然你也可以休假的时候回国参加:-P).我的意思是,选择没有对或者错,只是用一种体验替代另一种体验,只要能自己内心justify它就可以了.终究还是自己度过自己的生活,另外,感受总是一种综合的体验,伴侣、家人、朋友、工作、周遭的环境、喜欢的事物等等,林林总总加起来就拼成自己感受的总和.所以喜不喜欢,终究还是自己的事情. 【关于税费】 在留言里面关于税率有一些疑问, 我发现我表达的有问题. 我特意查了一下离开之前一整年的报税表和前一年在国内交的税表. 单从政府收取的税来说, 在美国的话州税+联邦税大概是30%多一点点. 在国内按照纯税率是20%多一点. 不过这是理论上的, 在美国剩下的70%是自己交完401K(如果选择交的话)后能拿到的钱, 401K并不多, 大概自己交一年1.8万刀的样子. 401k是你自己可以控制去投资的钱, 除非提早取出有penalty. 不过国内除了这个剩下的80%是在交完五险一金之后剩的钱, 五险一金这笔钱 还是很多的, 如果加上这笔扣除的钱大概基本工资35%以上的样子. 当然你会说,那这笔钱还是属于你的钱.这个对也不对,住房公积金的钱属于你,也是大头. 但是你要买房还贷款或者在政府备案的租房才能取. 养老保险这部分大概住房公积金的一半,属于政府统筹,你是没办法用这笔钱的,当然你退休了会给你退休金.再就是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钱,占小头. 这些福利当然是福利, 但是是特定条件下才能用. 从感官上来看, 自己到手的钱是更少的. 尤其是下半年开始每个月的工资都越来越少直到骤减. 当然我的表达还是有问题, 虽然说的是“税”,但实际上是被扣走的钱,不好意思 生活里【怀念美国的地方vs喜欢国内的地方】 【怀念美国的地方】 1 美国有更成熟的商业和信用体系所以你能购买的服务和产品(包括食品)相对来说更为solid, 不会差到哪里,这也包括旅行和生活中的各种体验,下限相对高一些.相比来说,在国内还是要有一些防范意识,尤其是比较便宜的产品、服务和体验,需要自己做一些判断; 2 之前也提过美国的个人空间更多,自然景观也更易获取,对于注重privacy或者喜欢自然的人来说,还是蛮合适的; 3 假期更多一些,也更容易请.国内十年以内工作经验法定的个人假期一年只有5天,十年以上有10天.如果赶上福利不好的公司可能休假的时间少的可怜 【喜欢国内的地方】 1 刚才提到过更安全了,specifically不用面对路边的homeless和drug addicts,这点还是实实在在的; 2 不用面对小费可能是回国后生活里最大的relief 美国的小费文化真的是太太太让人难受了, 我宁愿他们标价更高一点然后付给服务员合理的薪水,而不用把这部分费用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dvdhe 发表于 2024-01-03 09:44
美国倒是工资高点,一半交税,30%给银行打工,剩下28%各种固定费用,真正自己能用的就2%,日子过的扣扣搜搜的。这种情况的人不少吧,数字是数字意思就是那个意思。工资高点有屁用这种日子过的应该远不如国内。 披majia则无敌 发表于 2024-01-03 14:35
你这是那美国大农村和中国北上广深比,纽约岛上房子可不比上海便宜 paustin 发表于 2024-01-03 14:45
国内号称996,其实效率压根没那么高 eragshs 发表于 2024-01-03 16:14
在官方极速左转, 民营企业像夜壶一样被处置的大环境下, 只有国企和公务员会是music chair 的最后赢家。 外企稍微好一点, 至少外国公司就是赚钱,没有什么政治诉求。 但是国外反动势力一直作为替罪羊。 外企不愿意跪着挣钱的基本都撤了。 ted.hanks 发表于 2024-01-03 17:38
写的很实在 但是看到这句话我忍不住画红线“不过在美国的时候我可能看到自己5、60岁了还安安稳稳的做码农.” 马农们真的天选之子啊,高薪还稳定 。。 COHomeSearch 发表于 2024-01-03 17:27
有的城市公务员和事业编和国企已经减薪了,看看谁能笑到最后吧。 monkeybig 发表于 2024-01-03 18:03
你回国赚钱就不交税了?税率更高。 就不买房了?房价更贵 除非你三四十岁了还和爸妈住 如果家里有多套房完全可以卖了转钱出国买房,一样的爽。 momosun 发表于 2024-01-03 15:21
所以我很意外这个楼主完全没有提这方面。。。 事实上回国找老婆也难,看起来pool大了,但是现在条件好的女生都不迁就了,一丁点不满意就分手。 所以35-40条件好的男生就变成了又想找门当户对又想年轻美貌比如25-30的,但是呢,门当户对一般不会年轻美貌,年轻美貌门当户对的25女生一大堆追求者,又嫌男生老或者不够帅了,一来二去的反而耽误了。。。魔都某当官人士儿子 36,老爸当官老妈是CFO,听上去很好找对吧?但是呢,他其实pool很小,想找28的官二代或者小公司CEO的海龟女儿,这要求听上去也不高,但这种人家的女儿看不上他,嫌弃他老,不够帅。男女都想上娶上嫁,互相看不上,就悲剧了。大街上的美女是多,问题是,随便找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家庭背景的不门当户对的,家里也不同意。 打个比方,比如王思聪谁也看不上,只看上门当户对的姚安娜,但是姚安娜喜欢王一博,不喜欢他。 fallfall 发表于 2024-01-03 11:58
你说到姚安娜 我想起前几年赌王四太想让儿子娶姚安娜哈哈哈哈哈 wielkacytryna 发表于 2024-01-03 20:03
哈哈就是打个比方嘛 王思聪算是和姚安娜门当户对,一个36,一个25,都是富二代,自己没有什么本事,靠老爸,混娱乐圈,搏名声这种,听上去都很容易找啊,追求者无数,但是互相看不上,或者姚安娜看不上王思聪这个游手好闲富二代,又嫌弃他老,据说喜欢勤奋的小鲜肉王一博,那就没办法了。。。连王思聪也没有那么容易找的。哈哈。。。找一般的女生,肯定担心是图他的钱,街上的网红,可以随便找,但是不会娶,找门当户对的25-30的,还被嫌弃年纪大,找35的,估计他又嫌弃女生老。就和我前面说的例子一样,条件好也有自己的局限。于是越来越挑剔,一直到40多。。。最后看看怎么样。 赌王四太那家庭太怪异太复杂了,那一大家子斗来斗去的,心思无比复杂,姚安娜应该看不上他们。 好奇王思聪和姚安娜最后分别嫁娶什么人。。。 fallfall 发表于 2024-01-03 21:54
2021年的时候,因为一些个人原因选择了离开美国,当时已经在美国求学了2年、工作了快7年,所以一共在美生活了9年回国了.老实说,第一反应跟做梦一样或者说像回到现实中一样,现实与梦境是一体两面吧.隔离了14+7天之后出来,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当时还在疫情期间,至少在国内还是能比较自由的通行的.想见父母还是能见父母,心头一块石头落地的感觉.在美国大部分时间在湾区生活,待着有点无聊,回国后有种滚滚红尘扑面而来的气息混,沌中又有秩序的感觉.在上海和北京都待了一段时间,各有乐趣和不习惯的地方,两个城市的对比之后会详细说说
回国前面上了一家美国公司的中国办公室,企业文化和福利待遇在中国还算不错,当然薪水跟湾区比差了好多,差不多砍了一半吧.新的工作也是之前在湾区大厂类似的内容,所以还算适应.不过有一说一,国内工程师的工作效率还是很多,我感觉在以前公司的工作效率还算可以,不过在这里还是低于同事,所以就得更努力一些.有段时间赶一个项目的ddl,迫不得已熬夜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人的精神状态很不好,后来才慢慢缓过来.话说回来,回国后不久,就被封城到上海了.那时候在美国隔离的不好回忆又涌上心头,虽然形式各有不同.但可能时间不是特别长吧,熬了一下也算过去了.总的来说,两段不同的经历也破除了我对两个地方的美好想象,算是祛魅吧.在中国和美国的时候都觉得换个环境会更好,但是现实是哪里都有让人舒服和不舒服的地方,每个个体也只能选择自己最在意的方面.
后来由于美国加息的原因,整个大环境都变得不好了,无论是国内的私企(不全是加息的缘故)还是外企,都面临着裁员的风险,尤其是在外企领域, Airbnb和领英关停了中国业务,Hulu关掉了中国办公室,很多业务开始萎缩,中国的业务或者中国的团队都变得可有可无. 对于想要从国外回来工作的人来说,机会变得非常少,质量也很难像之前那么好.这也是经济周期所带来的普通人选择的变化.
下面大概分几个主题聊一下吧:
1文化
回国之后着实有一段时间有reverse culture shock挺明显的就是私人空间的被压缩.在国内,人更多人均资源也相应的更少,这是客观事实.相应的私人空间就被有意无意的压缩了.物理上来说,如果坐公共交通很多时候被迫离别人很近,所以最开始还是不那么习惯.过一段时间就感觉还好了(公共交通的好处一会再聊一下),再个就是总能遇到吸烟的人.尽管在大城市控烟相对好些,但是时不时还是会在一些地方闻到烟味,或者有人偷偷吸烟.比如在厕所.自己有时候是会受到影响的. privacy wise,在国内被问到很多相对私人的问题,一方面是自己离父母和其他亲友更近了,他们跟自己交流的机会更多了,另一方面确实是他们对你自己认为是隐私的地方没那么敏感.尤其是父母,催婚催育是家常便饭,跟在美国的时候“天高皇帝远”的感觉很不一样.
但另一方面,好处是有更多人关心自己了,跟父母见面的机会跟多了.如果跟父母关系总体上是好的话,还是好的事情.再一个社交的对象也更广了.在湾区的时候大多数认识的人是留学生或者同为码农的人,在同温层里人的想法还是会比较单一,尤其是工作中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不是孩子就是股票,有点单调,至少在北京或者上海能遇到的不同领域的人还是很多的,你会“惊奇”的发现,这些领域的人不再是美国人,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至少是兴趣选择增加了一些可能性.当然也可能是我在美国的时候交友也有限,不认识太多其他行业的人,也是我自己的问题吧
2住行
相对于湾区或者纽约这些地方,尽管赚的少,但是房租也低了一小半,所以还是可以住到还可以的房子吧. 上海的话二房东很多,租住条件整体上好一点, 北京的话如果是一些老房子但是交通便利的地方,可能价格也不便宜.所以只能去远一点的地方租才能有合适的房子.交通的话,上海也是稍好一点点. 周末见朋友的路上花的时间没那么久,北京二三四环还是比较堵,尤其是北京东边,当然,无论是打车还是公共交通,都比较便宜吧,这算是比较好的地方了
在美国的话,跟各种小区租房子,少了很多直接跟房东对话商量的问题,比如房东想要卖房,所以相对稳定一些.当然价格也确实是高不少.另外在美国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开车吧,好处是有私人空间,坏处是需要自己开
在国内我觉得“遥遥领先”的还是高铁,以一个不用太贵的价格就能去大概1000公里以外的地方,这个实在是太便利了.京沪线只需要4个半小时,去沿途的地方真的很方便.我感觉就是一个大号的地铁.当然如果是路途地形很崎岖的地方,或者没有高铁直达的话,可能还是飞机更好,那就差别不大了
3工作机会
刚才也提到了工作机会的问题,很遗憾的是无论是外企还是私企,好的工作机会都是越来越少了.很多外企都离开了中国,跟国际关系和经济周期都有关系.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海归回国的优势不是那么大了.你可能偶尔能找到一两个机会,但是要面临无数的竞争者,在美国跳槽的周期可能是小几个月,在中国要找外企的合适机会可能要以年或者几年计. 如果是去私企,不可避免的就是工作量的骤增. 我不是很有勇气去挑战自己,所以还是苟在了当下的职位上.
在美国的话我的一些前同事也有被裁掉的消息,但整体工作机会还是多一些吧,只不过没有疫情期间疯狂印钱时候那么容易了,尤其是没那么容易拿到很大的包裹了
另一个要说的是,尽管薪水只是在美国的一半,但是税还是更多,想要攒钱的兄弟或者姐妹请攒够钱再考虑回国
4人生/职业规划
这个方面可能因人而异吧,不过在美国的时候我可能看到自己5、60岁了还安安稳稳的做码农. 好的地方是这就是一份职业,没人觉得不对劲或者不好. 坏的地方是如果你不喜欢,是有些无聊. 现在回国了,主动或者被动做码农也不是一个lifetime的职业选择了.无论是因为AI的发展还是国内对于职业发展的理解(转管理代表着职业发展而一直当码农可能被认为停滞不前). 所以,如果你在互联网公司有向上的动力,中国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另外就是你确实可以不只做码农了,当然在美国也可以,只不过在国内你的选择可能广了一点点
5城市:上海vs北京
如果你在任何一个城市有房子/家,那就在这个城市定居就好,省去了很多麻烦和成本.如果没有的话,我有一些个人的体验.北京的话互联网公司稍多一些,所以工作机会也更多一些,我有一些同事就是从上海搬过来的.但北京可能在居住环境上差一点,一方面是上面提到的交通和房子.另一方面是北京比较干,土比较多一些,人居住起来不太喜欢.当然有的人不喜欢南方的潮湿,夏天的时候上海还是挺潮的.湾区待习惯了也不会很喜欢.再个就是上海有很多歪果仁和其他领域的外企,总体来说更像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北京更像一个中国传统的城市,有一些北京特有的政治氛围.所以就看你的偏好.如果你想找一个跟美国更相近的城市居住的话,上海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吧
Anyways,写了好多,有些啰哩啰嗦,不过希望对因为一些原因想要回国的人一点帮助吧.不过每个人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不同意的,我们也可以交流
【手机号/银行卡/信用卡/401K/炒股账户/回国转账】
有人问关于回国这些东西怎么处理的问题, 我说下我的处理方式吧
1 手机号:离开我买了一个GoogleFi的e-sim卡绑定在自己手机上,这个手机号可以全球漫游.我出国玩的时候会打开流量,但在国内还是会关上流量,一个是国内流量更便宜,另一个是降低自己手机一直在美国外被关停的风险. 这价格大概每个月25刀以下,如果是出国用流量每GB流量10刀,过了6GB就不再额外收费了,出国玩也很方便
2 有了手机号.银行卡信用卡401K和炒股账户就都可以用它.填写验证码的时候直接用很方便. 这些账户可以找个长期在美国的朋友作为地址,renew新的卡可以让回国的朋友带回来.不过这些卡也只是出国的时候会用,平时不太会用
3 401K可以选择取出也可以不取.取的话我还不知道计税如何.不过我打算分几年逐步取出.如果收税的话可以少收一点
4 炒股的话可以不收capital gain了,这个比较好,不过我回国后一直持有股票.没有交易.当然也没有特别多的钱在里面
5 向国内转账合法的途径就是直接转国内账号,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家人的,不过每个人每年5万美元换汇额度,这个可能要损失掉一点汇率,但是比较安全,转给多个人应该没有问题. 我自己转过5-10万之间的数额给自己和家人,都顺利换汇了,如果是大额转账可能要找人换汇了,这个不太熟悉就不做讨论了.
有人问关于医疗孩子教育夜生活等话题, 我再补充一下, 受限于自己的经历只能回答自己知道的见谅
1【医疗】
我自己在美国的时候是公司上的商业保险, 在国内也有现在公司上的商业保险.
在国内的话只要交社保可以去公立医院看病,根据自己病情的不同, 有医保能cover和不能cover的.我有一次做了一个中型手术,需要住院几天,整个手术加住院下来医保能cover一部分,剩下自己的out of pocket有一万多, 自己的商业保险可以cover. 最后没有自己掏钱
商业保险的话根据公司买的保险不同,有报销比例多一些的,有少一些的,这个需要看情况.不过如果是高端医疗险,可以去私立医院、公立医院的国际部和特需门诊,体验上要好不少.如果公司不给保的话,自己也可以买,很好的高端医疗险听说大概几万/年(~4、5万?)可以买到. 所以还是建议回国前谈好公司, 如果公司有这个福利确实能为自己省很多钱;
2【孩子上学】
我自己没有孩子只说听到的朋友、同事的情况. 如果回国前能把孩子生下来是比较理想的, 这样孩子到了18岁有自己的选择, 做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如果没有,回国的话要面临户口的问题.国内的户口北京户口最难,一般只对应届生有一些落户政策(前段时间听说有松绑但具体情况就不知道了)上海可以积分落户,熬时间是可以拿到的. 深圳的话比较好落户,如果想去深圳这也是个优势. 只不过深圳教育资源稀缺,但至少能在广东高考. 如果拿不到居住城市的户口,孩子就没办法在本地高考,所以回国选择城市也比较重要,因为很多地方是按照社保年限落户的,如果去了北京没办法落户,再去其他城市,那时间就相当于浪费掉了,这是我的理解/判断吧.
至于高考前教育,现在虽然大方向上破除了学区房,很多区域是摇号的,但是这个也是在一定范围的.所以在一些地区置业还是有更大概率上到好学校. 北京的话就是东、西城区,海淀区的大部分区块,朝阳的部分区块,教育条件好. 上海的话就是徐汇、静安、长宁区, 当然这只是我大致了解到的,具体的区块又是水很深的领域,孩子教育也是让很多人不想生孩子的一个巨大因素...
3【夜生活】
国内(普通码农能够reach到)的夜生活应该更好一些,北京的朝阳,上海的浦西很多繁华的地方(巨富长、武康路等等等等),夜生活都很丰富. 这个就有老生常谈的安全问题,晚上在中国的大城市玩儿确实没有任何安全问题,这个也算是个好处吧,有时候跟朋友同事喝个酒还是很方便的,除了商场,各种兴趣小组也很多,有各种搭子,不过社交这种东西就是因人而异了,也看自己的意愿和条件,有一说一,有的人在哪里都有夜生活...
4【人际关系】
这个话题可能也在文化那部分提到过.不过整体感觉,在国内的外企人际关系可能还是简单一些,我感觉跟在美国差别没那么大.但是你知道的,中国人/华人多的地方就很卷,这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在外企,还是多多少少有文化上的影响.所以在中国的外企也是比美国的企业要忙一些,当然这是我自己的感受了.有点跑题,职场外的交友,从码农的角度还是比在湾区好一点,主要是能接触到其他行业的人,所以有意思的人会多一些,你能找到相近爱好的人也会多一些. 不过话说回来,回国以后工作时长更长了,对我自己来说,我下班了更想自己待着,也不一定有特别多的机会认识别人,朋友还是很多年的朋友. 这个跟夜生活差不多的感觉,还是要看自己的意愿和条件.
5【作为码农】
之前聊了很多职业的问题,再聊聊码农在国内职业的感觉吧.只是很主观的感受,不一定对.在美国码农是一份作为外国人还不错的职业,薪水很高,可以一直做也没有特别卷.国内的码农职业,作为“版本答案”的职业光环已经褪去了很多,即使现在赚的很多.但是很多码农考虑的是我之后能干嘛,这个是很多人焦虑的地方. 所以也只能说是一个暂时还可以的职业,你(包括我自己)最好祈祷自己不被裁或者公司不会垮、撤出中国etc. 如果你有其他兴趣、关系、家庭条件, 有一条退路是不错的,作为抗风险的作用.如果你想有更多的时间和健康的身体,将码农作为职业也可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我回国以后头发掉了很多,胖了30斤,体检出了很多毛病,这些都是这个职业带来的直接伤害(也有自己的问题),所以做好心理准备吧.
有人问国内的外企,我就说些我知道的互联网吧,不过现在有没有HC,我不是太了解
北京:Google, Microsoft, Amazon, VMWare, Disney+ 上海:Google, Microsoft, PayPal, Tesla, Booking
【关于选择】
在回帖里看到有人聊到什么样的人适合回国/留在美国, 那我就再讲一讲关于选择是否回国的问题吧
讲得虚一点每个人做的选择都是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每一个个体又是不同的如果你有自己独特的理由想要回国或者留在美国那就遵从你的内心
现实层面上在美国有大科技公司的城市做码农是性价比很高的事情如果你做这份工作觉得还不错能够交换你想要的生活或者大致能满足你的需求继续留在那里是不差的选择
如果你觉得当前做的事情你没那么喜欢想尝试一下新的领域那么拿到身份之后在美国或者回国做其他事情也都是很自然的选择
但即便没有back up plan(像现在的我),回国开始另一段生活也是一种体验.在某些层面上对我来说体验或者有趣可能要比安稳更重要一点点/举个小例子,前段时间去参加了一个喜欢作者的签售会,真切感受到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的便利(当然你也可以休假的时候回国参加:-P).我的意思是,选择没有对或者错,只是用一种体验替代另一种体验,只要能自己内心justify它就可以了.终究还是自己度过自己的生活,另外,感受总是一种综合的体验,伴侣、家人、朋友、工作、周遭的环境、喜欢的事物等等,林林总总加起来就拼成自己感受的总和.所以喜不喜欢,终究还是自己的事情.
【关于税费】
在留言里面关于税率有一些疑问, 我发现我表达的有问题. 我特意查了一下离开之前一整年的报税表和前一年在国内交的税表. 单从政府收取的税来说, 在美国的话州税+联邦税大概是30%多一点点. 在国内按照纯税率是20%多一点.
不过这是理论上的, 在美国剩下的70%是自己交完401K(如果选择交的话)后能拿到的钱, 401K并不多, 大概自己交一年1.8万刀的样子. 401k是你自己可以控制去投资的钱, 除非提早取出有penalty. 不过国内除了这个剩下的80%是在交完五险一金之后剩的钱, 五险一金这笔钱 还是很多的, 如果加上这笔扣除的钱大概基本工资35%以上的样子.
当然你会说,那这笔钱还是属于你的钱.这个对也不对,住房公积金的钱属于你,也是大头. 但是你要买房还贷款或者在政府备案的租房才能取. 养老保险这部分大概住房公积金的一半,属于政府统筹,你是没办法用这笔钱的,当然你退休了会给你退休金.再就是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钱,占小头.
这些福利当然是福利, 但是是特定条件下才能用. 从感官上来看, 自己到手的钱是更少的. 尤其是下半年开始每个月的工资都越来越少直到骤减. 当然我的表达还是有问题, 虽然说的是“税”,但实际上是被扣走的钱,不好意思
生活里【怀念美国的地方vs喜欢国内的地方】
【怀念美国的地方】
1 美国有更成熟的商业和信用体系所以你能购买的服务和产品(包括食品)相对来说更为solid, 不会差到哪里,这也包括旅行和生活中的各种体验,下限相对高一些.相比来说,在国内还是要有一些防范意识,尤其是比较便宜的产品、服务和体验,需要自己做一些判断;
2 之前也提过美国的个人空间更多,自然景观也更易获取,对于注重privacy或者喜欢自然的人来说,还是蛮合适的;
3 假期更多一些,也更容易请.国内十年以内工作经验法定的个人假期一年只有5天,十年以上有10天.如果赶上福利不好的公司可能休假的时间少的可怜
【喜欢国内的地方】
1 刚才提到过更安全了,specifically不用面对路边的homeless和drug addicts,这点还是实实在在的;
2 不用面对小费可能是回国后生活里最大的relief
美国的小费文化真的是太太太让人难受了, 我宁愿他们标价更高一点然后付给服务员合理的薪水,而不用把这部分费用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而且巅峰了我的认知,之前好像说到回国,就要么是创业要么是高管要么是科研带头人很多经费,都是大包裹求着你回,没想到普通人是降薪!回国的。而且他也不算是太普通的普通人了,他在美国工作7年是大厂马公有大包裹,已经是板上时不时羡慕的人生赢家了,感觉他应该是回国创业的那一路人,没想到回去还是做马公,还是降薪做马公。
还有一个就是板上动不动说的,男的海龟一定是很多性资源啥的,不管再普通的职业,只要是个海龟都有小姑娘扑,他大厂马公应该也不错的,但这篇从生活工作到文化各种方面提到了,唯独没有提男女。之前不是有个微软马公狂妄到只date江浙沪独女还一堆身高体重要求吗?而文章这个人心态很平和很简单真诚。
同意这个。 其他什么社交和娱乐啥的,他好像也没什么兴趣,也没时间,上班累,下班就是想自己呆着。。。
比住比的是房租?同等条件中国房租是美国的一半?你要看房价,同样的房子中国房价要比美国翻倍不止。
这个lz还年轻,年轻人没孩子当然觉得租房也无所谓,真要结婚生孩子中国租房根本不让你上学。你拿着美国一半的工资去买美国两倍的房子,肯定要哭死。
年轻人觉得吃吃玩玩热热闹闹夜生活重要,年纪大了就明白还是银行有钱,孩子省心,家庭和睦,工作轻松更重要。这些方面美国都是完胜。
这世界上99.9%的人都差钱,不差钱在哪都无所谓
你没看明白隐藏的意思。你说的肯定没问题。 但有时候钱不是优先级别第一的。 我认识很多男生回国是为了找老婆。我觉得这个理由足够充分了。
所以我很意外这个楼主完全没有提这方面。。。 事实上回国找老婆也难,看起来pool大了,但是现在条件好的女生都不迁就了,一丁点不满意就分手。 所以35-40条件好的男生就变成了又想找门当户对又想年轻美貌比如25-30的,但是呢,门当户对一般不会年轻美貌,年轻美貌门当户对的25女生一大堆追求者,又嫌男生老或者不够帅了,一来二去的反而耽误了。。。魔都某当官人士儿子 36,老爸当官老妈是CFO,听上去很好找对吧?但是呢,他其实pool很小,想找28的官二代或者小公司CEO的海龟女儿,这要求听上去也不高,但这种人家的女儿看不上他,嫌弃他老,不够帅。男女都想上娶上嫁,互相看不上,就悲剧了。大街上的美女是多,问题是,随便找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家庭背景的不门当户对的,家里也不同意。 打个比方,比如王思聪谁也看不上,只看上门当户对的姚安娜,但是姚安娜喜欢王一博,不喜欢他。
中国哪儿有什么让人舒服的社交娱乐,一说就是什么半夜撸串唱K,20岁的时候还能试试,30岁以后谁下班了还有劲儿去干这个。
稍微好点的娱乐比如骑车网球滑雪什么,无论是资源还是环境都远远不如美国
在美国,老了,有孩子了也有很多缺点,只是不同于中国的缺点。在哪都不容易。 不过普通码农肯定是待在美国职业生涯更长,国内太卷了,明目张胆的年龄性别歧视。
现在是真不行了,回去就是吃糠了。
没提到男女关系,不代表没有女朋友。你 too wishful thinking
美国倒是工资高点,一半交税,30%给银行打工,剩下28%各种固定费用,真正自己能用的就2%,日子过的扣扣搜搜的。这种情况的人不少吧,数字是数字意思就是那个意思。工资高点有屁用这种日子过的应该远不如国内。
你这是那美国大农村和中国北上广深比,纽约岛上房子可不比上海便宜
谢谢
先搞清楚中国护照和中国户口的区别,再谈如何玩双重国籍。
人家又没有说错,当初阿里的股票是300
你回国赚钱就不交税了?税率更高。 就不买房了?房价更贵 除非你三四十岁了还和爸妈住 如果家里有多套房完全可以卖了转钱出国买房,一样的爽。
曼哈顿岛上才多大?你拿整个北上广深和一个岛上比不合适吧?再说即使是岛上也有很多一百万出头的两室一厅,稍微旧点但也比国内老破小强。
mark, read later, too long.
常规性 996 效率怎么高的起来?
外企稍微好一点, 至少外国公司就是赚钱,没有什么政治诉求。 但是国外反动势力一直作为替罪羊。 外企不愿意跪着挣钱的基本都撤了。
然后还胖了三十斤。体检问题。如果家里北京天津的话值得。不然其实也不是很值得
有的城市公务员和事业编和国企已经减薪了,看看谁能笑到最后吧。
安安稳稳赚贫困线还不高兴。。。
国企也裁人,更恶心,就是用各种手段逼你走,还不用赔钱
这你就不客观了。中国除了房子贵点外什么都便宜但是美国什么都贵。综合购买力最多1:2,甚至1:1。中国税更低,因为奖金股票工资都是单独记税的。总体来说生活肯定是中国舒服,但是你说很多不必要的内耗啊土工的可能砸下的大锤之类的我也不否认。
你说到姚安娜 我想起前几年赌王四太想让儿子娶姚安娜哈哈哈哈哈
哈哈就是打个比方嘛
王思聪算是和姚安娜门当户对,一个36,一个25,都是富二代,自己没有什么本事,靠老爸,混娱乐圈,搏名声这种,听上去都很容易找啊,追求者无数,但是互相看不上,或者姚安娜看不上王思聪这个游手好闲富二代,又嫌弃他老,据说喜欢勤奋的小鲜肉王一博,那就没办法了。。。连王思聪也没有那么容易找的。哈哈。。。找一般的女生,肯定担心是图他的钱,街上的网红,可以随便找,但是不会娶,找门当户对的25-30的,还被嫌弃年纪大,找35的,估计他又嫌弃女生老。就和我前面说的例子一样,条件好也有自己的局限。于是越来越挑剔,一直到40多。。。最后看看怎么样。
赌王四太那家庭太怪异太复杂了,那一大家子斗来斗去的,心思无比复杂,姚安娜应该看不上他们。 好奇王思聪和姚安娜最后分别嫁娶什么人。。。
北上广深500万rmb的房子不也是很多,再说曼哈顿岛上每个月carry cost比国内房子一年的费用还高呢
像宗馥莉那样的,很可能不结婚 有钱女的不结婚就规避了一大半风险了
Mark。
我觉得吧,孩子省心美国完全靠边站,银行有钱家庭和睦半斤八两,工作轻松倒是实话
唯一的好处就是离父母家人朋友比较近了。 问题是,你要搞人际关系,要学会拍马溜须,要向中层高层爬。做医生还可以,做码农等你40岁了被裁了,你还能找到工作吗?你的退路是什么?